株洲市天元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栗雨片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株洲新马村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株洲新马村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12月15日,湖南省环保厅在株洲市主持召开了“株洲新马村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示范”项目验收会。
来自省农业厅、财政厅、农科院、环境监测中心站,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和株洲市环保局、财政局、科技局、农业局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领导参加了会议。
该项目是2006年度中央环保专项基金。
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严格按照中央环保专项下达的工作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在对项目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系统详查与评价的基础上,以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利用和农产品安全生产为中心,全面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的引进、研发与应用,对恢复项目区的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同类污染土壤的改良利用亦有借鉴意义,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通过近三年的实施,该项目查明了项目区的土壤肥力特征与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主要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与污染情况,探明了大气沉降对项目区环境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筛选出了5-6种适于轻度污染稻田种植的水稻品种、15-16种适于轻度污染园地种植的蔬菜品种和3-4种适于重度污染农田种植的苎麻品种,构建了改良利用轻度污染农田的农艺调控技术体系,研究探明了中度污染农田施用海泡石、钙镁磷肥和石灰等钝化剂的合理用量(含配合施用)、钝化效应与作用机理,并将上述技术有机组装与集成,初步建立了以“农艺措施调控-化学钝化处理-切断食物链改制”为核心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通过样板带动和技术培训等措施,已在项目区完成了23.4亩苎麻高产示范样板、820多亩稻田和750多亩菜地施用钝化剂的示范推广任务,并通过农艺调控措施改良利用了433.4亩轻度污染农田,生产的农产品经授权检测机构抽检,其镉等重金属含量均能控制在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以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亚热带生态所)。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株洲段污染综合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株洲段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株政发[2012]9号【发布部门】株洲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11.30【实施日期】2012.11.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株洲段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株政发〔201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云龙示范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确保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水环境安全,全面完成库区污染治理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株洲段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本方案适用于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株洲段污染治理。
二○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株洲段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为构建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库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2〕36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管理的通告》(湘政函〔2012〕228号),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把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株洲段库区(以下称库区)水环境治理放到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综合治理、科学治理,调整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城镇污水以及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完善监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库区水环境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努力形成良好的库区生态系统,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把维护库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环境保护问题,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科学发展道路。
委托书营业执照

给水从区域供水管网接入,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雨水管布
置于道路南侧非机动车道下,污水管布置于道路北侧非机
给排水 动车道下。路基排水、路面排水均从管道排放,雨水由北
6
工程 往南汇集,排往现状枫溪港,经枫溪老港排渍站自排或抽
排入湘江。污水由南往北汇集,排往天池路在建污水管道
系统,往在建枫溪污水处理厂。
交叉
7
附表 1 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 附件
附件 1 委托书 附件 2 营业执照 附件 3 项目选址意见书 附件 4 国土预审意见 附件 5 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附图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及大气、地表水监测点示意图 附图 2 项目用地蓝线图、项目道路平纵横缩略图 附图 3 环保目标及声、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示意图 附图 4 土地利用规划图 附图 5 雨水工程规划图 附图 6 污水工程规划图 附图 7 项目现场照片
湖南美景环保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2
株洲市湿地东路(天枫路~天池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株洲市湿地东路(天枫路~天池路)新建工程
建设单位 株洲市凤溪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程晖波
联系人
陈超
通讯地址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湘江大桥西北侧金城大厦 13 楼
联系电话
18873319380
路基清表
m3
6
雨水主管
m
7
污水主管
Hale Waihona Puke m8安全、通信、供电照明
m
9
征地面积
亩
5 工程技术方案
规模 324.93 37253 4982 32271 4556.11 324.93 324.93 324.93 11.39
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天元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天元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5.21•【字号】•【施行日期】2018.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天元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株洲市天元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5月21日株洲市天元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不断提升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群测群防规范化水平,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结合我区地质现状,制定实施方案。
一、2018年辖区内地质灾害类型预测(一)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来自暴雨冲刷和人为工程活动。
根据我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结合近期对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危害程度的分析,预测今年我区地质灾害主要的类型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二)可能发生的地域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三门镇的月福村、南江村、湖田村;雷打石镇的养鲤村、建龙村、胜利村、胜塘村;群丰镇的新塘社区、竹溪社区、群丰镇工业园;栗雨街道高塘社区、仙岭社区、金龙社区;马家河街道月塘社区、京珠高速株洲西出口等。
可能成为发生地域有群丰镇的高坡降冲沟和武广铁路、炎帝大道等线状工程高陡坡区及施工余土堆放区等。
(三)现存在的主要隐患点全区现存在隐患点共73处,其中,三门镇8处;雷打石镇12处;群丰镇23处;马家河街道11处;栗雨街道12处;泰山街道4处;嵩山街道3处,涉及64户村民。
由市级认可的较大型的1处,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四)重点防范期根据我区地形地质和天气状况,突发性地质灾害往往与降大暴雨有关,所以主汛期为重点防范期。
株洲市污染治理问题

目录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2一、研究背景及意义...........................................................3二、株洲市水环境状况........................................................4三、株洲市污水排放治理的问题..............................................5四、株洲市污水处理行业问题的原因分析...................................7五、株洲市环境保护措施及工作进展.......................................10 参考文献.........................................................................13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匾乏的国家,被列为世界上十三个贫水国之一。
同时,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差、水资源污染严重的现状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因而能否尽快增强我国污水处理能力,有效遏制水资源污染的状况,是缓解水资源短缺最迫切、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同时,污水处理行业也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本文通过对我国污水处理环境问题的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指导,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在政府、社会及企业中寻求环境问题治理途径。
在对国内外的环境保护政策的研究以及对株洲市污水排放问题进行制度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株洲市乃至长株潭地区的污染权交易理论,从宏观经济政策、制度方面提出了促进污染物排放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对策。
湘江流域株洲段重金属水环境质量评价及藻类吸附模型

2 0 1 3年 3 月
湖 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Vo1 . 2 7 N O . 2 Ma r .2 O1 3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d o i : 1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6 7 3 — 9 8 3 3 . 2 0 1 3 . 0 2 . 0 2 2
me t ls a l i g h t l y a p a r t f r o m c a d mi u m. Th r o u g h he t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 s u g g e s t s t h a t he t g o v e r n me nt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 t i o n d e pa r t me n t a d o p t s t h e t h r e e e q u a t i o n s b i os o r p t i o n mo d e l t o a n a l y z e t he b i o s o r p t i o n e f f e c t wh e n u s i n g a l ga e f o r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Qu a l i t y As s e s s me n t o n He a v y Me t a l C o n t a mi n a t e d Wa t e r o f
X i a n g j i a n g R i v e r i n Z h u z h o u C i t y a n d t h e A l g a e B i o s o r p t i os u r f a c e wa t e r q u l a i t y l e v e l s o f X i a n g j i a n g i r v e r i n Z h u z h o u c i t y we r e I o r I I a n d h t e w a t e r w a s c o n t a mi n a t e d b y h e a v y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4.10.31•【字号】湘财农〔2014〕58号•【施行日期】2014.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农〔2014〕58号相关市、省直管县市财政局,省农业委:为加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资金(以下简称试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农财〔2014〕32号)、《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2014年实施方案〉的意见》(农办财函〔2014〕28号)等有关规定,省财政厅制定了《湖南省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资金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湖南省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资金管理办法湖南省财政厅2014年10月31日附件湖南省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资金(以下简称试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4〕32号)、《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2014年实施方案〉的意见》(农办财函〔2014〕28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试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和省财政预算安排的补助资金,专项用于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
第三条试点资金主要用于耕地及农产品重金属指标检测、镉低积累农作物品种选育筛选和推广、耕地质量提升与污染修复治理、耕地种植结构调整、粮食差价补贴、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种子补贴以及国家政策确定的其他方向。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布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效果评估报告评审通过情况的通知-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布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效果评估报告评审通过情况的通知正文:----------------------------------------------------------------------------------------------------------------------------------------------------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布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效果评估报告评审通过情况的通知各相关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及《湖南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或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工作规程(试行)》相关规定,我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对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各报告编制单位提交的土壤污染状况风险评估或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进行了评审,现将评审通过情况予以公布。
附件: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情况(2020年度)湖南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1月15日附件: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情况(2020年度)报告编制单位名称提交报告总数一次评审通过总数二次评审通过总数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55湖南景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2湖南润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1湖南云天检测技术有限公司412青岛新天地环境保护有限责任公司11湖南坤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11湖南中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761湖南九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2湖南中大检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33湖南志远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1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1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11湖南中骏高新科技有限公司11湖南精准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11郴州市力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11湖南德宏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1湖南德益环保工程有限公司22湖南亿科检测有限公司11湖南衡宇数据咨询有限公司11湖南中环领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1湖南安博检测有限公司11湖南康瑞达医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1湖南鑫南风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1湖南友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1湖南佳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11湖南中昊检测有限公司22湖南绿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1湖南林晟环境检测有限公司11湖南盛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1湖南唯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1衡阳职安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1湖南久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11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11合计53457——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市天元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栗雨片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本株洲市天元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栗雨片区工程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株洲市天元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栗雨片区工程2、责任单位株洲高科集团有限公司。
3、治理范围株洲市天元区栗雨片区位于天元区北端栗雨工业园内,其中受重金属污染的区域范围周围道路包括黑龙江路、规划二路、湘芸路、沿江北路、西环线、珠江北路,总面积313.2万平方米。
该区域目前土地利用现状主要是工业用地、商业住宅综合用地和未利用地,根据株洲市规划,该区域主要规划为居住、办公、公共绿地、工业、市政设施、综合等用地。
4、治理思路区域内土壤主要是镉超标和铅超标,其中镉超标5倍以上的土壤面积为100%。
(1)对栗雨片区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稳定化处理采用不溶出性土质覆盖固化施工法。
(2)对于栗雨片区部分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超过HJ350-2007中B级标准)和作为教育用地的含重金属土壤,送至土壤修复中心采用淋洗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土壤可以根据栗雨片区规划在重要区域进行回填。
经上述处理后的土壤质量符合或经治理后符合功能转换相关要求,可进行功能转换,按株洲市规划,将转换为居住、办公、公共绿地、工业、市政设施、综合等用地。
5、治理规模栗雨片区重度污染土壤约占总污染土壤的100%。
根据现状调查和分析(具体见7.5节),得出栗雨片区土壤污染的概况如表3-1:表3-1 栗雨片土壤污染现状明细表污染土壤治理工程规模用面积乘以平均深度得出土方量,土方量乘以容重的出土壤总质量。
经计算得出:治理以Cd为主的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313.2万平方米,平均深度0.25米,约合78.3万立方米,其中75.95万立方米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固化处理,对污染严重(超过HJ350-2007中B级标准要求的)、土地规划用途为教育用地范围内的2.24万立方米受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清洗处理。
6、治理目标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以及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政策的要求,结合栗雨片区区域重金属污染现状,采取技术、经济可行的工程措施,使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或溶出量低于相关标准,其中稳定固化法处理土壤其浸出毒性应小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化学淋洗土壤则必须达到HJ350-2007中A级标准。
7、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1871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50万元(含土壤修复中心),项目治理费用15660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建设单位自筹。
二、环境质量现状、保护目标(一)环境质量现状1、区域地表水为湘江霞湾段,监测结果表明,湘江霞湾断面和马家河断面各重金属污染因子均未出现超标情况,但湘江霞湾断面氨氮出现超标,水质不能完全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水质不能达标主要是受沿岸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沿岸农业面源污染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湘江水质将逐步好转,有望全面达Ⅲ类标准的要求;地下水:栗雨片区易美平家水井和罗意株家水井地下水的各项评价因子均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说明项目区地下水还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2、栗雨村监测点数据统计结果看:监测空气质量SO2、PM10、TSP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3、本项目东、西、南、北四面声环境质量昼间为51.4~53.5dB(A),夜间为42.4~47.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区域内声环境质量良好。
4、土壤:本项目监测点选择为2007年12月株洲市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中,株洲市环境监测站在栗雨片区的布点,编号为4、5、6、7、9、10、11、12、14,共9个点位。
由监测结果可知:①、9个取样点中表层土壤(0-20cm)对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超标重金属污染物为镉、锌、砷,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21.47、0.39、0.15倍。
②、9个取样点中表层土壤(0-20cm)基本符合HJ350-2007中B 级标准要求,但参照HJ350-2007中A级标准要求,超标重金属污染物为镉、锌、铅和砷,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5.74、0.74、1.04和0.44倍,不难看出栗雨片区土壤主要污染为镉和铅。
4、天元区重金属污染现状①、降尘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根据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0-2005年的监测结果,项目区内因降尘而进入农业生态系统的镉量每月为0.53-1.66kg/km2,平均0.96kg/km2;铅量每月为1.48-10.1kg/km2,平均4.31kg/km2。
②、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2006年按照国家环保部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政府组织工作组和专家组对天元区土壤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共采集了60个农田土壤(稻田和旱地)样品、34个坡地土壤(林地和荒芜坡耕地)样品,32个稻谷样品和30个蔬菜样品,以及52个地下水样。
检测结果表明:耕作土壤中镉的含量均值为2.11±0.96mg/kg、铅的为740.4±386.9mg/kg,已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II级标准;其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7.02与3.45,表示镉、铅均已显著超标。
虽然土壤中的铬、镍、铜均值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II级标准,单项污染指数均<1.0,但镉、铅、镍、铬、铜5种污染物的综合污染指数(P)高达23.23。
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00)的分级方法判定,项目区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达重度污染水平。
表1 农田耕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注:土壤样本数为6034个坡地的土壤样品中,镉、铅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04±0.32mg/kg与658.2±190.6mg/kg,均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III 级标准(表2)。
其中:土壤镉含量超标的30个,超标率为88.2%,最高超标23.7倍;铅含量超标的28个,超标率为82.4%,最高超标3.7倍;镉、铅同时超标的有27个,超标率为79.4%。
表2 坡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注:土壤样本数为34③、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次采集地下水(井水)样品52个,共有9个样品检出镉,镉检出率为17.3%,检出样品中镉的浓度范围为0.0003-0.0039mg/L,检出样品镉的均值为0.0011mg/L。
所有检出样品的镉浓度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III类水质的标准(0.01mg/L)。
镉被检出的井水均为浅层井,井深约8-14m。
表明项目区受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尚未向地下水迁移,地下水尚没有受到镉的污染。
④、主要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根据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标准,在项目区所检测的62个农作物样品(其中蔬菜样30个,稻谷样32个)中,蔬菜样品重金属超标率依次为:镉60%、铅40%、铬6.7%、镍6.7%;稻谷样品的镉、铅、镍的超标率均为100%。
从检测结果来看,蔬菜与稻谷中超标倍数最高的重金属均为镉,超标倍数分别为4.7和20.9,其余依次为铅(超标倍数分别为3.3和13.0)、镍(超标倍数分别为4.3和3.0)。
铬仅在蔬菜中超标,最高超标倍数为3.4(表3)。
其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4.56与28.92,表明该区主要农产品均受到了镉、铅等重金属的重度污染。
表3 稻谷样品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统计表5、栗雨片区土壤污染现状根据《株洲市区土壤污染等级空间分布图》和《株洲市区土壤镉含量空间分布图》初步分析可知:栗雨片区重度污染土壤约占总污染土壤的100%。
主要是镉和铅超标,其中镉含量>6.3mg/kg的受污染土壤约占总污染土壤的33.33%,镉含量3.3mg/kg~6.3mg/kg的受污染土壤约占总污染土壤的25%,镉含量1.8mg/kg~3.3mg/kg的受污染土壤约占总污染土壤的16.67%,镉含量0.3mg/kg~1.0mg/kg的受污染土壤约占总污染土壤的25%。
(二)保护目标根据拟建项目污染特征和片区周边环境情况,环境保护目标列于表4。
表4 环保目标一览表天元区重金属污染核心区栗雨片区的873户3211名村民,将集中居住在片区内西北角的栗雨安置小区内,栗雨安置小区总占地面积251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300平方米。
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政府将尽快有步骤的将村民转移至安置小区。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1、土壤固化处理固化技术有多种。
本技术主要选择成熟的不溶出性土质覆盖固化施工法。
(1)需固化土壤量及处理目标栗雨片区采用固化法处理的土壤为符合HJ350-2007中B级标准的土壤,同时处理的区域在规划中属于非教育、医药卫生等设施用地。
片区需固化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地3.042km²,处理工程量约75.95万m3;固化处理深度主要为原耕作层,土壤厚度为20cm~40 cm左右。
处理后土壤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T 300-2007)进行测试,根据规划土地用途,并考虑区域内土壤的长期安全性,各类用地的浸出液毒性标准采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表4-1 稳定固化处理土壤修复目标表(2)不溶出性土质覆盖固化方案不溶出性固化法处理工艺流程不溶出固化法是比较经济、快速和实用的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固化/稳定化技术,并已经拥有16年的施工实际成果,实现了低成本、低负荷、高品质的效果。
不溶出固化技术,即在污染土壤或固体废物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改良剂/固化剂,使其与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从而将污染物固定在相对密实的固体材料中,达到阻断污染源释放,降低污染物溶出、迁移性能及毒性的作用。
本项目采用的不溶出性固化法处理工艺是原地异位处理的修复方式。
其异位处理时采用现场施工的方法,对受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固化处理后,处理合格的土壤送至原位进行回填。
(1)工艺流程图(2)工艺流程说明①将污染土壤用筛分铲斗车从污染场地挖出,同时将土壤中粒径大于40mm的石块和杂质分拣出来,堆放在场地周边作为地基材料;②将筛分出小于40mm的待处理土壤,运送至不溶出性固化法施工处理场;③在不溶出性固化法施工处理场进行各类稳定固化剂的添加和混合;④混合稳定固化剂的土壤需进行取样分析,分析合格后的土壤才可运送至原位进行回填;⑤不合格的土壤则再一次进行不溶出性固化法施工处理;⑥最后稳定固化土壤运至治理场地和原筛分出的石块进行原址回填。
(3)不溶出性固化法处理现场施工流程不溶出性固化法需要选择一块合适的场地进行现场混合,完成稳定固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