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电磁场实验内容
工程电磁场实验指导书 (1)

《工程电磁场》实验指导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教研室刘子英编2010年9月目录实验一:球形载流线圈的场分布与自感 (1)实验二:磁悬浮 (7)实验三:静电除尘 (10)实验四:电磁场Matlab编程 (12)实验五:工程电磁场应用仿真 0实验一:球形载流线圈的场分布与自感一、实验目的1. 研究球形载流线圈(磁通球)的典型磁场分布及其自感参数;2. 掌握工程上测量磁场的两种基本方法──感应电势法和霍耳效应法;3. 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深化对磁场边值问题、自感参数和磁场测量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熟悉霍耳效应高斯计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球形载流线圈(磁通球)的磁场分析如图1-1所示,当在z 向具有均匀的匝数密度分布的球形线圈中通以正弦电流i 时,可等效看作为流经球表面层的面电流密度K 的分布。
显然,其等效原则在于载流安匝不变,即如设沿球表面的线匝密度分布为W ′,则在与元长度d z 对应的球面弧元d R θ上,应有()i dz R N i Rd W ⎪⎭⎫⎝⎛='2θ因在球面上,θcos R z =,所以()d d cos sin d z R R θθθ==代入上式,可知对应于球面上线匝密度分布W ′,应有θθθθsin 2sin 2RN Rd d R R N W =⋅='即沿球表面,该载流线圈的线匝密度分布W ′正比于θsin ,呈正弦分布。
因此,本实验模拟的在球表面上等效的面电流密度K 的分布为sin Ni 2RK e φθ=⋅⋅ 由上式可见,面电流密度K 周向分布,且其值正比于θsin 。
因为,在由球面上面电流密度K 所界定的球内外轴对称场域中,没有自由电流的分布, 所以, 可采用标量磁位ϕm 为待求场量,列出待求的边值问题如下:上式中泛定方程为拉普拉斯方程,定解条件由球表面处的辅助边界条件、标量磁位的参考点,以及离该磁通球无限远处磁场衰减为零的物理条件所组成。
工程电磁场实验2

• 根据传输线的不同 , 测量线的形式亦有不同 , 常用的有同轴型和波导型 , 一般包括:
• 开槽线、探针耦合指示机构、机械传动及 位置移动装置三部份。
• TC26 波导测量线:
• 1. 开槽线 : 在矩形波导的宽边( 上 面 )正中平行于波导( 或同轴线 )的 轴线开一条窄缝,由于很少切割电 流 , 因而开槽对波导内的场分布影 响很小,槽长有几个半波长 , 以
• 晶体检波器输出引线应该远离电源和输入线路, 以免干扰。如果系统连接不当,将会影响测量 精度,产生误差。
• 系统调整主要指测量线的调整以及晶体检波器 的校准。
BD-20A 型波导元件(FB-100:22.86×10.16)
成套产品包括:
单位 数量
E-H 阻抗调配器
只
1
定向耦合器
只
1
可变衰减器(附衰
测试方法
• 在TC26上连接短路板,使系统处于全反射状态。 • 找出一个波节点(将YS3892的“放大选择”逐
步调至50dB或60dB处,例如:113.5mm);使 节下点刻特度征值相,当再明移显动T,C2该6波探节针点座的找读出数另为一D个m波in1节记 点即D先m调in2至(3此0或时4可0d关B小,Y以S3便89寻2“找放另大一选个择波”节开点关, 再刻放度大值至(5例0如dB:处1找35出.9Dmmmin2))。同样在标尺上读出 • D理m确in2认-为Dm半in1波为长二。个波节点的距离长度,根据原
• 探针插入愈深,影响亦愈大。
• 要减少或消除这些影响 , 就要减小探针的穿 伸度和正确调谐探头的谐振腔 。
• 但穿伸度的减小必然会影响输出指示的灵敏 度,因而必须适当地调整。
• 一般是旋到底后退出 2 圈半为源自。• 探头的调谐是十分重要的,既可以消除电纳 B 的影响,又可以提高测试灵敏度,调谐方 法为:
工程电磁场实验报告

Maxwell仿真分析——叠钢片涡流损耗分析任课老师:班级:学号:姓名:杨茗博Maxwell仿真分析——二维轴向磁场涡流分析源的处理在学习了Ansoft公司开发的软件Maxwell后,对工程电磁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一软件的应用之广非我们所想象。
本次实验只是利用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功能,涡流损耗分析。
通过软件仿真、作图,并与理论值相比较,得出我们需要的实验结果。
在交流变压器和驱动器中,叠片钢的功率损耗非常重。
大多数扼流线圈通常使用叠片,以减少涡流损耗,但这种损耗仍然很大。
特别是在高频情况下,产生了热,进一步影响了整体性能。
因此做这方面的分析十分有必要。
一、实验目的1)认识钢的涡流效应的损耗,以及减少涡流的方法;2)学习涡流损耗的计算方法;3)学习用MAXWELL 2D计算叠片钢的涡流。
二、实验模型第一个实验是分析单个钢片的涡流损耗值,所以其模型就是一个钢片,设置其厚度为0.356mm,长度为20mm>>0.356mm,外加磁场为1T。
实验模型是4片叠钢片组成,每一篇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12.7mm和0.356mm,两片中间的距离为8.12uA,叠片钢的电导率为2.08e6 S/m,相对磁导率为2000,作用在磁钢表面的外磁场H z=397.77A/m,即B z=1T。
考虑到模型对X,Y轴具有对称性,可以只计算第一象限内的模型。
三、实验步骤一.单个钢片的涡流损耗分析1、建立模型,因为是单个钢片的涡流分析,故位置无所谓,就放在中间,然后设置边界为397.77A/m,然后设置频率,进行求解。
2、进行数据处理,算出理论值,并进行比较。
二、叠钢片涡流损耗分析1、依照模型建立起第一象限内的模型,将模型的原点与坐标轴的原点重合,这样做起来比较方便。
设置钢片的材质,使之符合实际要求。
然后设置边界条件和源,本实验的源为一恒定磁场,分别制定在上界和右边界,然后考虑到对偶性,将左边界和下界设置为对偶。
然后设置求解参数,因为本实验是要进行不同的频率下,涡流损耗的分析,所以设定好Frequency后,进行求解。
南京理工大学工程电磁场实验报告

11
} } /*讨论收敛因子不同取值的计算次数情况*/ for(p=1.10;p<2.0;p+=0.01) { for(i=0;i<41;i++) {u[0][i]=100;u[40][i]=0;} /*定义初值*/ for(i=1;i<40;i++) {u[i][0]=u[i][40]=0;} for(i=1;i<40;i++) for(j=1;j<21;j++) u[i][j]=2.5*(j-1); num=fun(u,p);if(min>num) {min=num;q=p;} }printf("\n 最佳收敛因子为:p=%f",q); printf("\n 此时运行次数为: num=%d\n",min); printf("\n 当收敛因子为%f 的时候,输出结果为:", q); for(i=0;i<41;i++) {u[0][i]=100;u[40][i]=0;} /*定义初值*/ for(i=1;i<40;i++) {u[i][0]=u[i][40]=0;} for(i=1;i<40;i++) for(j=1;j<21;j++) u[i][j]=2.5*(j-1); num=fun(u,q); for(i=1;i<40;i++) for(j=1;j<21;j++) u[i][40-j]=u[i][j]; for(i=0;i<41;i++) {printf("\n"); for(j=0;j<41;j++) printf("%12.6f",u[i][j]);} system("pause"); return 0; }
工程电磁场实训报告总结

一、引言电磁场是现代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及通信、电子、电力、医疗等多个领域。
为了加深对电磁场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工程电磁场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巩固了电磁场的基本理论,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内容1. 电磁场基本理论实训首先对电磁场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回顾,包括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电磁场能量等。
通过理论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2. 电磁场模拟软件的使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电磁场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
以Ansys Maxwell为例,我们学会了如何建立模型、设置边界条件和求解电磁场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软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电磁场仿真实验在仿真实验环节,我们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了电磁场仿真。
例如,我们模拟了天线辐射、传输线特性、电磁屏蔽等场景,分析了电磁场参数对实际工程的影响。
4. 电磁场测量实验实训还安排了电磁场测量实验,包括电磁场强度测量、电磁波传播特性测量等。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电磁场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电磁场参数的测量方法。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得到巩固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电磁场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电磁场模拟软件和测量仪器,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这些技能将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3. 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验和仿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仿真和实验,培养了创新意识。
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我们找到了更优的解决方案。
四、不足与反思1.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应用不够灵活。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

电磁场实验讲义实验一 二线输电线静电场的造型 一、试验目的:1.学习两维电场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2.通过测量等位线及绘制电力线,学习电场图形的描绘方法。
二、实验原理(见教材静电模拟一节)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将方格纸和导电纸的相对位置固定好,定好方格纸的坐标原点及x 轴y 轴。
2、连接线路,调节电源电压为9V ,依次测绘对电源负极电位分别为1V 、2V 、3V 、4V 、4.5V 、5V 、6V 、7V 、8V 时的各等位线。
四 实验原理1. 两导线电轴之间的电场是平行平面场;2. 电力线与等位线正交, 由于两线输电线的等位线方程为22222)12(2)11(-=+-+-K bK y b K K x所以得电力线方程为:2222)(c b c y x +=++3. 利用静电比拟原理, 使用电流线模拟电力线. 五、实验设备1.模拟试验台一套(导电纸半径为90mm ,电极半径为6.5mm ,电极几何中心连线构成的弦对应的圆心角为120)直流稳压电源一台; 数字万用表一只六、总结报告要求1.在实验用的方格纸上描绘等位线。
2.根据实验测得的等位线,描绘电力线,并与理论计算所得的电力线进行比较。
3.根据实验结果,试分析主要是哪些因素影响本实验精度?你认为这些因素是否可以解决。
实验二 接地电阻的研究 一、试验目的:1.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场的问题。
2.研究接地电阻与接地器的形状、大小以及埋入深度的关系。
3.观察接地器周围导电媒质表面上电位的分布。
二、原理与说明1.接地电阻指电流由接地装置流入大地再经大地向远处扩散时所遇到的电阻。
接地电阻主要是接地体到无限远处的大地的电阻,而接地线和接地体本身的电阻一般可以忽略。
对于半球埋地的接地器的电阻,可以用镜像法求解。
对于整个球埋入地下,而地面的影响又不可以忽略时,也可以用镜像法近似求解。
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它们既难通过实验获得满意的解答,又不便于实地测量,这类问题可以用“模拟法”研究。
工程电磁场实验报告上交版

实验报告——叠片钢涡流损耗分析实验目的:1)认识钢的涡流效应的损耗, 以及减少涡流的方法;2)学习涡流损耗的计算方法;3)学习用MAXWELL SV计算叠片钢的涡流。
实验内容:作用在磁钢表面的外磁场Hz=397.77A/m, 即Bz=1T, 要求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叠片钢的模型为四片钢片叠加而成, 每一片界面的长和宽分别是12.7mm和0.356mm, 两片之间的距离为8.12um, 叠片钢的电导率为2.08e6S/m, 相对磁导率为2000, 建立相应几何模型, 并指定材料属性, 制定边界条件。
分析不同频率下的涡流损耗。
实验简介:在交流变压器和驱动器中, 叠片钢的功率损耗很重要。
大多数扼流圈和电机通常使用叠片, 以减少涡流损耗, 但是这种损耗仍然很大, 特别是在高频的情况下, 交变设备中由脉宽调制波形所产生的涡流损耗不仅降低了设备的整体性能, 也产生了热。
设计工程师通常采用两种方法预测叠片钢的损耗:使用叠片钢厂商提供的铁耗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但是往往很难得到这样的曲线;使用简单的计算公式, 公式中的涡流损耗是叠片厚度的函数, 但是这样的公式往往仅在频率为60Hz或更低的频率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而大多数交变电磁设备, 所使用的频率可达千赫兹或兆赫兹, 因此需要用其它的方法预测涡流损耗。
在非常高的频率下, 涡流损耗远大于磁滞损耗, 铁损几乎完全是由涡流引起的。
涡流损耗可以使用有限元法通过数值计算获得。
本实验就采用轴向磁场涡流求解器来计算不同频率下的涡流损耗。
实验步骤:根据实验内容分析建立实验模型, 由于四片叠片钢关于XY轴具有对称性, 故可以只计算第一象限。
定义模型的长宽及两片之间距离, 电导率, 相对磁导率以及外磁场场强之后就可以进行仿真。
通过生成几何模型, 制定材料属性, 指定边界条件和源, 设定求解参数选项极乐进行数据的统计了。
数值计算结果:图一Hz=1Hz时叠片钢的磁场分布图二Hz=60Hz时叠片钢的磁场分布图三Hz=360Hz时叠片钢的磁场分布图四Hz=1kHz时叠片钢的磁场分布图五Hz=2kHz时叠片钢的磁场分布图六Hz=5kHz时叠片钢的磁场分布图七Hz=10kHz时叠片钢的磁场分布1.数值结果与低频损耗计算公式的比较低频涡流损耗的计算公式为P=t2ω2B2σ2/24 V式中, V为叠片体积;t为叠片厚度;B为峰值磁通密度;δ为叠片电导率;ω为外加磁场角频率。
工程电磁场实验报告 (1)

工程电磁场导论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实验一 矢量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matlab 进行矢量运算的方法。
二、基础知识1. 掌握几个基本的矢量运算函数:点积dot(A,B)、叉积cross(A,B)、求模运算norm(A)等。
三、实验内容1. 通过调用函数,完成下面计算给定三个矢量A 、B 和C 如下:23452x y zy zx zA e e eB e eC e e =+-=-+=-求(1)A e ;(2)||A B -;(3)A B ⋅;(4)AB θ ;(5)A 在B 上的投影 ;(6)A C ⨯;(7)()A B C ⋅⨯和()C A B ⋅⨯;(8)()A B C ⨯⨯和()A B C ⨯⨯A=[1,2,-3]; B=[0,-4,1]; C=[5,0,-2]; y1=A/norm(A) y2=norm(A-B) y3=dot(A,B)y4=acos(dot(A,B)/(norm(A)*norm(B))) y5=norm(A)*cos(y4) y6=cross(A,C)y71=dot(A,cross(B,C)) y72=dot(A,cross(B,C)) y81=cross(cross(A,B),C) y82=cross(A,cross(B,C))运行结果为:y1 =0.2673 0.5345 -0.8018 y2 = 7.2801 y3 =-11y4 = 2.3646 y5 =-2.6679y6 = -4 -13 -10 y71 =-42y72 =-42y81 = 2 -40 5 y82 = 55 -44 -11解:(1)[0.2673,0.5345,0.8018]A e =-; (2)||7.2801A B -=; (3)11A B ⋅=-;(4) 2.3646(135.4815)AB θ=; (5) 2.6679-;(6)[4,13,10]A C ⨯=---; (7)()()42A B C C A B ⋅⨯=⋅⨯=-;(8)()[2,40,5]A B C ⨯⨯=-;()[55,44,11]A B C ⨯⨯=--;2.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于A(6,-1,2), B(-2,3,-4), C(-3, 1,5)点,求(1)该三 角形的面积;(2)与该三角形所在平面垂直的单位矢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电磁场实验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熟练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工程电磁场课程内容的理解,熟悉ANSYS 软件平台的使用。
⒉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⒊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工程电磁场⒌实验环境基于ANSYS平台的电磁场数值仿真实验要求每人一台计算机,共约70台。
⒍实验总体要求完成实验指导书中各项实验内容,并认真回答思考题。
⒎本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本实验的重点是利用恒定磁场的计算方法计算通电线圈周围的磁场,并与实测值比较,检验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实验一 通电线圈磁场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通电线圈周围产生的磁场及单匝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加深对时变电磁场的理解。
2.掌握高斯计、万用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3.了解电压、电流和磁场的一般测量方法。
二、实验类型本实验为综合型教学实验。
三、实验仪器1.变压器220V/36V (实验台仪表屏上)。
2.主线圈200匝,线圈内直径400mm ,线圈导线(铜漆包线)直径 0.5mm ,线圈自身高度 10mm ,径向厚度10mm ,置于骨架下部靠下挡板。
3.单匝线圈,靠近上挡板,用于测量感应电动势。
4.高斯计频率范围30Hz~2kHz ,可实现三维磁场测量,测量上限2000mG/200μT 。
5.万用表、电流表、毫伏表、卷尺。
四、实验原理通电线圈周围将产生变化的磁场,该变化磁场又会在单匝线圈回路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磁感应定律:线圈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回路的磁通随时间的变化律成正比,即dtd e Φ-= 五、实验内容1.测量变压器一次侧和二次侧开路电压,确定变压器变比(实验台变压器不需此步)。
2.测量主线圈回路直流电阻、变压器二次侧负载电压和主线圈回路电流。
3.测量线圈周围磁场的沿线分布,并与解析解进行比对。
4.测量单匝线圈感应电动势。
六、实验步骤1.接通电源,将变压器低压侧调节到11V 。
2.使用万用表测量主线圈和单匝线圈回路直流电阻。
3.连通主线圈回路,测量变压器二次侧负载电压和主线圈回路电流。
4.选定两条测量线,利用高斯计测量线圈周围磁场的沿线分布,并与解析解进行比对。
5.使用毫伏表测量单匝线圈感应电动势。
七、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注意人员安全,请勿带电时触摸变压器抽头。
2.通过测量回路直流电阻,区分主线圈和单匝线圈,避免接线时将变压器短路。
3.使用万用表和电流表时,注意量程选择,防止毁坏仪表。
八、实验数据表格表1表2 磁感应强度数据图1 磁场测量线示意图九、思考题1.主线圈回路电阻是否等于主线圈负载电压与回路电流的比值?2.分析本次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考虑单匝线圈感应电动势的测量方法是否严谨?实验二基于ANSYS平台的电磁场数值仿真一、实验目的1.在仿真过程中学会使用ANSYS软件。
2.学会边值问题的建模方法。
3.学会用仿真软件检验对电磁场分布的猜测。
二、实验类型本实验为验证型教学实验。
三、实验仪器配备有ANSYS软件平台的台式计算机。
四、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在ANSYS平台上开发的。
ANSYS是国际上著名的有限元软件包,可对结构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电磁学等领域的问题进行求解。
其特点是图形界面友好,易学,前后处理功能强大。
在ANSYS平台上开发电磁场数值仿真实验,只需将问题的求解过程描述清楚,按照给定步骤上机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结果。
五、实验内容图1 仿真计算模型(图中a、D可自定)仿真实验包括静电场实验和恒定磁场实验,可任选一个。
对于静电场实验,图1中两导体电位分别为100V和-100V(可自定);对于恒定磁场实验,图1中两导体电流密度分别为10000A/m2和-10000A/m2。
根据几何结构和源分布的对称性,仿真实验可选用1/4或1/2平面进行建模。
实验分为两步:第一步,按照给定步骤和给定参数上机操作;第二步,尝试改变某些参数,观察仿真结果的变化。
六、实验步骤1.开始→程序→ansys5.6→license status→server(等待)→quit(不能按其他选择)2.开始→程序→ansys5.6→interactive(出现界面)→run(出现界面)→3.ANSYS Main Menu(左侧主菜单)→preferences→electric(点击白框打勾)→ok(预设问题归属)→4.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constant-isotropic→1→ok→perx 1→ok(给定材料相对介电常数)→5.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 →add/edit/delete→add→electrostatic →2D quard 121→ok(设定内部单元类型)→6.(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 →)add/edit/delete→add→infiniteboundary→2D infquard 110→ok→option→AZ改为volt, 4noded quard改为8noded→(设定外部无限单元类型)close→7.(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 circle→partialannulus→wp x 1, wp y 0, rd-1 0, theta-1 0, rd-2 0.2, theta-2 180, apply→ wp x -1, wp y 0, rd-1 0, theta-1 0, rd-2 0.2, theta-2 180, apply→wp x 0, wp y 0, rd-1 0, theta-1 0, rd-2 5, theta-2 180, apply→wp x 0, wp y 0, rd-1 0, theta-1 0, rd-2 10, theta-2 180,ok(创建几何模型)→8.(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 overlap→area→pick all(模型各部分之间集合运算)→9.(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delete→area and below→光标选中两个小圆,ok(删除导体部分)→10.(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attributes- define→pick areas→光标选中有两个小圆缺口的内半圆,apply→apply→光标选中外半圆,ok→1 plane121改为 2 infin110→ok(定义区域属性)→11.(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 tool→lines set→光标选中外层两条弧线,apply→ndiv 50 →apply→光标选中外层扇形左右两条底边,apply →ndiv 1 →apply→光标选两小圆弧,apply → ndiv 20 →apply→光标选中两小圆弧之间的两条小线段,apply→ndiv 20→apply→光标选中两小圆弧与大扇形之间两条长线段,ok→ndiv 20→ok→12.mesh tool菜单中选中quad 和 mapped,点击mesh →光标选中外部大扇形,ok(外部无限单元划网格)→13.mesh tool菜单中选中tri 和 free,点击mesh →光标选中有两个小圆缺口的内半圆,ok(内部有限单元划网格)→14.(ANSYS Main Menu)→solution→-loads- apply→-elecric- boundary→-voltage- online→光标选中右小半圆,apply, 100,apply→光标选中左小半圆,ok, -100 ,ok(导体表面加电位)→15.(ANSYS Main Menu)→solution→-loads- apply→-elecric- flag→-infinite surf- online→光标选中最外边的半圆,ok(无限边界加标志)→16.(ANSYS Main Menu)→solution→-solve- current ls→ok(求解,等待)→close(关闭黄框)→关闭status command文件(白框)17.(ANSYS 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 nodal solu→dof solution elec poten volt ok(显示电位9色云图)→18.emag 3d utility menu→plot ctrls→device options→shading win32 点击改为contours win32c , vocter mode off 点击改为on, ok→19.emag 3d utility menu→plot ctrls→style→contours→uniform contours→ncont100 ,ok(显示等电位线分布)→20.(ANSYS 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vector plot-predefined→flux and gradient→选择D或EF(箭头显示电位移矢量或电场强度)→21.emag 3d utility menu→plot ctrls→pan, zoom, rotate→(可以移动、放大、缩小图形)22.ansys toolbar→选择quit-no save!ok→(退出ANSYS)七、实验注意事项为了避免仿真过程中重复建模,应对数值仿真的中间过程适当保存备份。
八、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如下仿真结果:1.网格剖分图。
2.等电位线分布图或等A线分布图。
3.电场强度矢量图或磁场强度矢量图。
九、思考题1.仿真过程中,采用1/4或者1/2平面建模,有何理论依据?2.网格剖分的疏密程度对仿真结果是否有影响?试解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