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
2-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

第二章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形式,体会语言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了解国内外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了解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思考语言年龄差异的成因。
【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与社会性别第二节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第三节如何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第四节语言的年龄变异【教学重点和难点】语言结构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语言的年龄差异与社会因素的联系。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语言的性别差异?2. “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的差别属于语言的社会变异吗?为什么?3.你认为造成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4.搜集当前的流行语,分析它们在年龄上差异。
第一节语言与社会性别一、语言学中的性别区分(一至四[英]玛丽·塔尔博特《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1-18页)思考:1.为什么需要区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这种区分影响到我们如何立身处世,而这个世界又如何对待我们。
这里包括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人们用以谈论我们的语言。
2.这种区分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有何意义?语言在建立和维持这种划分时所起到的作用。
早期的兴趣:语音、词语、句子结构,以“代词”为例→极端的例子:过去的:南美的加勒比印第安人(男女使用完全不同的词汇)现在的:巴西的卡拉加部落(用音位表示说话者的不同性别)↓20世纪70年代的:性专有(sex-exclusive)性优选(sex-preferential)二、生理性别对社会性别sex :先天gender:后天习得的,社会建构的,masculine['mæskjulin]与male比较总之:所谓性专有和性优选的差异实际上都是表现社会性别的各种方式(ways of doing gender)。
在特定的文化中,它们是“得体”的男女行为举止的组成部分。
关于先天、后天在决定性别差异程度上的不同看法:男性荷尔蒙与侵略性、主控的关系或者:人们的行为模式是在生结构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不可能把生物作用和社会作用截然分开。
言语表达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言语表达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男女在语音、用语、交谈三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从生物、心理和性别角色等不同层面加以探究。
在语音上,女性发音的绝对音高高于男性,女性的语音听觉比男性更敏感,男性发音比女性含混,年轻女子的发音比男性更娇柔,男性发音的"元气"比女性更足;在用语上,女性颜色词语的掌握能力强于男性,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使用情感词,女性比男性更善于使用委婉语;在交谈上,女性说话比男性含蓄,女性与男性相比不喜欢左右话题,女性的言辞比男性更温文尔雅,男女交谈的兴奋点不同;影响语言性差交际的因素主要有:男女双方对言语交际活动的态度、男女的心理差异、男女的特殊心理、交谈者的性别数量、交谈者的年龄、交谈者的角色关系;性度对性差交际会产生影响,父母自身的言语性度、兄弟姐妹中男女的数量对比、年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和工作条件、异性交际中的权威等都会影响言语性度。
男女的性别差异,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分析: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男女在生理上存在的差异称为性别生物差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男女在个性心理的特征上存在的差异称为性别心理差异;男女在社会行为方式上存在的差异称为性别角色差异。
传统语言学不研究语言的性别差异,到了社会语言学,才开始研究语言与性别的关系,但它只着眼于语言性别变异的研究,很少涉及到性别心理差异和性别角色差异。
事实上,语言运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确存在着性别差异。
奥斯卡·王尔德说过:“妇女是妩媚动人的,她们可能从来不想说什么,但是她们一旦说起来却足以使人消魂荡魄。
”女性的言语为什么会产生消魂荡魄的神奇魅力呢?这和女性的言语特点是分为不开的。
据切里斯·克雷默研究,女性言语所具有的特点是:“絮絮闲聊、柔声轻语、急速流畅、礼貌友好、情意绵绵、唠叨不断、坦然无隐、多于细节、彬彬有礼、热情洋溢、词斟句酌,有时莫名其妙令人不得要领”。
而男性言语的特点是:“傲慢自负、使用咒语俚语、盛气凌人、气粗声大、言语有力、直来直往、敢说敢道、不容置疑”。
语言的性别变异及对语言教学的启发

语言的性别变异及对语言教学的启发语言是人类历史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人与人之间交际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语言占有其核心的地位。
这正如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Frank R. Palmer所说:“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是打开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
它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至高无上的工具,是维系民族的纽带,是人类历史的宝库。
”正因为这样,语言才能像摄像机一样,如实地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不同的人文观念和文化意识。
本文拟从语音、词汇、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三个方面对语言中的性别变异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性别变异对语言教学的启发。
一、从语音角度看在语音上,性别差异主要反映在实际音值上。
如:北京有些青年女性(也有少数中年女性)把舌面音t,th, 读作舌尖前音ts,tsh,s,把“斤”读作tsin,把“欠”读tshian,“线”读作sian, 这种现象在男性青少年中则很少见。
在随便的场合中,北京男性青少年说话时,轻声音节特别多。
比如把“反正”发成像“反二”;把“保证”发成像“保二”,语音比较含混。
这种现象在同龄女孩中极少出现。
社会传统认为女性讲话应该温文尔雅、合乎规范。
如果女孩带有这种语音特征,则被看成“粗野”“男孩子气”。
美国人说英语时,男女发元音的特点不同。
发前元音时,女性比男性舌位靠前;发后元音时,女性又比男性舌位靠后。
发高元音时,女性舌位比男性偏高;发低元音时,女性比男性舌位偏低。
二、从词汇角度看词汇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女选用词语的不同。
我国封建社会,男性可用通用词语“吾、我”自称,女性则只能用“妾、奴、奴家”等专用词语自称。
男性在称呼自己的妻子时,多使用“贱内、糟糠”之类含有贬义的词语。
日语、泰语等其他语言中男女的称谓词也不相同。
例如, 日语既有性别优先选用词, 又有性别专用词。
わたくし是男女都可使用的第一人称, 但是あたし却是女性第一人称代词, 而ぼく和おれ只能男性使用。
第七章,语言的变异

(二)地域方言的特点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 分支。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 “江浙话”、“福建话”、“广东话”通 常指的就是吴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汉 语不同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 大,但念出来,相互之间就难以听懂了。 如:
苏 州 话 北 京 话 俚走出弄堂门口,叫啥道天浪向落起雨来哉。 他走出胡同口儿,谁知道天上下起雨来了。咳, 啊呀,格爿天末实头讨厌,吃中饭格辰光, 这个天实在讨厌,吃中饭的时候,还是很好很 还是蛮蛮好格口宛,那口老会得落雨格介? 好的嘛,怎么会下雨的呢?又不是梅雨天,现在 又 弗 是 黄 梅 天 , 现 在 是 年 夜 快 呀 ! 是快年三十啦!
社会方言的系统性并不是非常稳固的,尤其 在不同的地域就会有不同的形式。如医药界, 我国南方和北方医药界的社会方言在语音上 就有巨大的差别,甚至在一些词语的运用上 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此外还会由于受到交际 环境和交际对象不同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 上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一般我们提到 方言时,是不包含社会方言的。
20C 70S 美国英语中有一些流行的黑话和隐 语,如:
A-bomb (原子弹) —— 含有海洛因或鸦片 等毒品的香烟 move out!(搬走)——偷、盗
隐语
是指某些行帮、社团为了进行活动, 防止泄密而使用的一些特别词语。 据清代翟灏《通俗编》卷 38 记载: “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 仓卒聆之,不知为何等语也。有四平市语 者,以一为忆多娇,二为耳边风,三为散 秋香,四为思乡马,五为误佳期,六为柳 摇金,七为砌花台,八为灞陵桥,九为救 情郎,十为舍利子。意义全无,徒以惑乱 听闻耳。”
性别与语言变异

万方数据
70年代以前,社会语言学家对语言、性别的 研究主要注重两个方面,有些研究某些语言中存 在的有趣现象,例如有些词汇、语音、词素形式用 于某个性别组,而不用于另一性别组,多米尼加 的加勒比民族使用的加勒比岛语中,男性使用与 性质、状态、活动有关的名词时,这些词似乎就变 成了阴性词,而女性使用这些词时,它们又像阳 性词。在说“那天”这个词时,女性说ligira
自主或自力愿望与希望得到称赞或合作的愿望
行为标准、不同的社会价值使不同性别的人以不 同的方式说话,从而产生语言变异;第五,语言自 身的变化可能使一个性别的语言比另一个性别 的语言变化得更快,也会引起差异。 性别差异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事实,这种差 异反映到语言中也不足为奇。对性别语言变异的 研究是个复杂但又有趣的题目。如前所述,西方 语言学界对该话题已做过很多调查研究,但仍感 研究结果中存在种种不足,这是因为这个研究涉 及到太多领域,涉及到大量庞杂且不易控制的因 素:社会背景(是正式语体、谈话语体还是俚 语?),说话人的性别和特征(年龄、职业、阶层、文 化程度)以及说话对象的这些特征等,加上不同 的调查地点,不同的课题,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等,
词、曲折变化),它们像一组类别词(classifier)一
样,在许多语言中根据事物的某种外形特征、功
能标准(如工具、交通方式)或者社会意义(如生
命性、地位)将许多实物进行分类。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到,在西方语言中,生理 性别与社会/语法性别并非同一概念。由于语法 性别主要涉及语言内部语法的变化,又有复杂的 历史原因,本文暂时不予考虑。我们准备讨论的 问题是,男女言语因性别差异而产生变体,究竟 是生理差异所致还是社会性别差异所致?过去对 性别与语言变异的研究多把变异归因于生理性
语言变异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语言变异的社会语言学分析语言变异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由于不同区域、部族、群体、阶层、性别、年龄、职业等的使用者在各自的语言使用中,如发音、语音、语法、词汇、意义等方面产生差异所形成的语言变种。
这种变异现象通常被称为方言。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方言的地位和形式也不尽相同。
方言可分为官话、非官话和少数民族语言三大类。
官话是标准汉语,是作为整个汉族大部分人使用的共同语言,是国家和政府机关以及各种宣传媒介的正式语言。
非官话包括北方方言、南方方言、西南方言、闽南方言等。
少数民族语言则是诸如藏语、蒙古语、朝鲜语等。
由于方言所处的不同社会语境中的差异,方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特征。
方言的变异特点通常反映了一个特定的语言使用者群体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
例如,广东话的变异特点,更多的是受到粤籍移民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所影响;而四川方言中,“儿化音”则是一种普遍的语音变异特征,且较明显地反映了一个民族语境中的特点。
同样的例子还有:闽南方言中的“跑马灯”、“打虎炮”等都是它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环境所产生的方言特征。
除此之外,方言的变异特点还有一些较为普遍的特征。
例如,有一些地方的方言经常会用口音、俚语等语言习惯来表达情感,就像湖南话中的“不爽”、“倔犟”等,这些是通过方言来体现了该区域的民俗文化和社会习惯;而一些方言则更注重“码头趣味”,比如广东话常用的“唔系咯”、“令人唔舒服”等,这些则更多的是反映了该方言所处的背景和环境。
方言之间的变异差异也由于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它们所引起的。
相互作用和协调是方言变异的重要因素。
广东话、潮汕话、客家话所在的语言区是固定的,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情况。
由于方言之间的交流,产生了方言的混杂现象。
混杂的方言不仅不同于原来的方言,还吸收了其他语言的特点,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例如:香港话和广东话常受英语和广东话之间的混合影响;而台湾话则受到了客家话、福建话、广东话、日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4

第
一 概 述
节
概述
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单位, 是指具有共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 社会分布指相应的语言社团,一群接受和 使用某一些语言项目的人。 社会语言学用“变体”这个概念来描写语 言的变异性特点。 语言的地域变体、语言的功能变体、语言 的社会变体
概 述
殊的表达方式。社交称谓中的 通称词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 在中国,亲属称谓复杂而严 而变迁。如“小姐”一词命运 格。长幼有别,嫡庶有别,亲 汉语的社交称谓中还流 的变迁,跟社会文化直接相关。 疏有别,内外有别,系统分明, 行表职称谓,一般结构是 层次清楚。西方的称谓则不甚 严格。如“姨母、婶母、伯母、 “姓+职务”,如张局长、 汉语的称谓中尤其在文化层次 姑母、舅母”用一个词aunt。 李主任等。 相对较低的人那里,还流行泛亲属 称谓,即用亲属称谓来泛称非亲属。 农村还有一种比照孩子的泛亲属称 本部分结束 谓。
“死”这个词是人们最为忌讳的 词,因而从古至今有很多相关 “死”的词都选用了同义的委 婉语。如:病故、去世、诀别、 百年等。
上海的新娘子忌吃瓜,因为 “瓜”和“寡”谐音,一些 地方对“药”也忌讳,因为 “药”总是跟生病有关,一 些地方就把吃药说成喝好茶、 喝细茶等。
吉祥语被认为具有逢凶化吉、富贵降生的神秘 莫测的力量,这也是语言崇拜的一种表现。大部 分吉祥语是通过实物名称跟语言里表示吉祥喜庆 的字眼谐音构成的。同音或谐音是构成吉祥语的 主要手段。
商业上:盘点、热卖、促销、清仓、甩 卖、跳楼价、特卖 股市上:牛市、熊市、大盘、割肉、套 牢、解套、垃圾股
三.语言与行业、职业(续)
行业用语通常与特定的行业组织和专业领域相 联系。现代行业用语主要是专业术语。如语言 学领域的“音位、元音”等。
性别差异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性别差异在语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在语言能力上存在一些差异,这可以从两性在大脑结构、生理功能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来解释。
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差异如何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并介绍相关研究和观点。
性别差异与大脑结构大脑结构是性别差异对语言发展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大脑在形态、功能和连接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例如,男性大脑相对于女性更加侧重于运动和空间感知,而女性更擅长情绪处理和社交能力。
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儿童习得语言的方式,并导致男孩和女孩之间在某些语言技能上表现出不同。
生理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除了大脑结构外,生理因素也可能对性别差异在语言发展中的影响起到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荷尔蒙水平和基因因素与性别差异以及语言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例如,男孩在青春期前后会产生更多的睾酮荷尔蒙,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语言发展速度和方式。
此外,某些基因变异也被认为与语言障碍和性别差异有关。
社会环境与性别角色塑造社会环境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也与性别差异密切相关。
从小儿园到学校再到家庭,儿童接触到的社会化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的性别角色塑造。
研究发现,女孩通常更加倾向于合作和表达情感,而男孩则更注重竞争和物理动作。
这些社会角色期望可能会对儿童语言发展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增加了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与语言技能发展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可以看到男孩和女孩之间在不同语言技能上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女孩往往在语法和词汇方面表现更好,而男孩则更擅长于空间导航和解决问题。
此外,研究还发现男性和女性可能有不同的语言学习策略和风格,这也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语言发展。
总结因为大脑结构、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别对儿童语言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男孩和女孩在语言技能上存在一些差异,这可以从大脑功能、生理水平以及社会角色塑造等方面得到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年龄变异
含义
表现
1)语言结构差异 A语音方面 B词汇方面 C语法方面 2)语言选择差异
产生差异的原因
语言的年龄变异 含义
语言的年龄变异指不同年龄段
的语言使用者在学习和使用语 言时表现出来的差别。
语音方面
比如,韶关本城话按年龄不同分为
老派、新派: 老派话:声母18个,区分n和l; 韵母47个. 新派话:声母17个,不分n和l; 韵母52个,少了4个入声韵.
在使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 时表现出来的差别。
绝对性别差异 相对性别差异
1)绝对性别差异主要指常见于原始部落文化 群体中的一种特殊语言禁忌现象,表现为“男 性语言”或“女性语言”。 绝对性别差异是社会语言学、人类学和民族学 等共同关注的现象。 2)相对性别差异指男女使用同一种语言或方 言时表现出来的使用特点差异,往往形成各种 性别变体。 相对性别差异是社会语言学关注的焦点问题。
语言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
1)社会地位的差别 封建时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因而产生 女性的贱称。 2)社会文化的影响 “男主内,女主外”的社会里,男女说话 涉及主题不同:男人谈论政治、体育以及生意 经的多;女人谈论社交生活、吃什么喝什么, 家里有什么麻烦的多。 3)社会价值取向的制约 据调查,男女交谈中,男性说得多,占用 时间长,而且往往控制话题。
语言能力差异 含义
语言能力差异
包括学习语言的能力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差异; 也包括母语能力和第二语言能力差异。
语言能力差异 一般情形
一般认为,女性的语言能力
比男性强,如:高校外语专 业女生普遍多于男生;社会 上从事外语工作的女性多于 男性。
语言能力差异 相反情形
和一般认识相反的情形有:
A、贵州荔波县瑶山镇瑶族成年人 会汉语的,男性占80%,女性只有 5%; B、云南宁蒗县永宁镇纳西族摩梭 人,女青年都使用本族语言,而男 青年在一起交谈时习惯使用汉语。
语音形式差异
现象: 就是把j、q、c 发成z、c、s.如:坚jian 念成zian;学xue念成sue.
20世纪20年代的“女国音”
词汇选择差别
封建社会,男性自称“吾”、“我”;女 性自称“妾”、“奴”、“奴家”。 现代社会,男青年口语中流行“好、棒” 含义的:盖、盖帽儿、绝、镇、没治; “不好、糟糕”含义的:怯、臭、赖。 男性使用频率比女性高的词语:大款、大 腕儿、大牌儿、款爷、倒爷。
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
语言的性别变异
语言的年龄变异
语言的性别变异
含义 分类:绝对性别差异 相对性别差异 表现
1)语言结构差异 语音形式差异 词汇选择差别 语法规则运用差异 2)言语行为差异 3)语言能力差异 A、含义 B、一般情形 C、相反情形
产生差异的原因
语言性别差异 含义
语言的性别变异是指男女
词汇方面
青少年学生常用词语:
酷、爽、帅哥、靓妹、帅呆 了、哇塞;“铁托”、“托 派”、“九三学社”,等等。
语法方面
It
got eaten by the children.
年青人用get的被动式比 年长者多。青少年使用 “get”结构的频率为25%。 成年人为15%。
语言选择差异
在一个社区交际中选择什么语言,
不同年龄、不同辈分的人存在差异。 比如,湖南省保靖县仙仁乡一些三 代同堂家庭:老年人使用土家语; 中年人跟父辈说土家语,跟小孩说 汉语;15岁以下儿童主要使用汉语, 会说土家语的极少。
语言年龄差异产生的原因
1)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
2)语言系统演变因素的影响
拉波夫对马岛央化元音演变的 分析,虽是共时性的,但也涉 及复杂的历时性演变。
语法规则运用差异
句型选择上,美国男女使用
被动语态时选择“be”和 “get”的频率不一样:男性 使用get的频率高于女性。
言语行为差异 男性较少发出邀请一旦发出,往往比较具体,包含具体的时间、地 点、活动内容等,而女性发出的邀 请一般不具体,更多情况下是表达 良好的意愿,而不是某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