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述
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述

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述语言性别差异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学术界的不断和实践,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概述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核心主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展望。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旨在揭示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和理解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多个层面。
研究语言性别差异有助于深入了解性别角色、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对于促进语言政策的公正性和语言教育的平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已经涉及诸多领域,包括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等。
相关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语言性别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也开始这一领域,积极推动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发展。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各类语料库、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等。
在进行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时,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文献综述是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的重要手段。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特定群体或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
调查研究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来探讨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例如,女性更倾向于使用礼貌用语和情感表达,而男性更倾向于使用粗俗语和强调权威。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理解方面也存在差异,女性更容易理解情感丰富的语言表达,而男性则更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和简洁性。
然而,这些差异并不绝对,也会受到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尽管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
部分研究结果可能受到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的限制,需要进一步验证。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涉及到诸多复杂因素,如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新兴的语言现象和交流方式也为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语言与性别研究综述

语言与性别研究综述摘要: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所共同关注的热门课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是成为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介绍国内外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对语言与性别研究的理论及成果,并介绍该研究潜在的新领域——网络语言的性别与差异研究。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与性别差异;网络语言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34-01社会语言学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它覆盖了大量有关语言和社会的问题,包括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
语言与性别差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男女在词汇、语法以及会话风格方面的性别差异。
一、国外有关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语言和性别的考察还处在零散研究时期。
研究者只是针对语音或语法层面对语言和性别的关系进行摸索似的探究。
1908年,stopes在其论文中论述了英国法律中”man”和”woman”的使用情况。
1913年,parson指出了男女不同的诅咒语标准。
1922年,jespersen首次描述了女性语言与男性语言的不同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女性话语特征:使用委婉语较多,空洞,完成话题平稳转换等。
20世纪60至70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语言和性别关系的研究进入到系统研究时期。
1975年lakoff从话语层面描述了美国文化中女性用语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从女性的社会地位来加以解释。
这标志着语言与性别差异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其后,研究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别差异、并且探究其社会根源的论文大量涌现。
随着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别差异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学家又进一步去探讨造成性别歧视和性别差异的原因。
一般认为,自lakoff之后,影响较大的解释性理论有四个: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和社会建构论。
性别差异在语言能力发展中的研究

性别差异在语言能力发展中的研究在人类的语言能力发展中,性别差异一直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性别差异在语言能力方面的表现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性别差异在语言能力发展中的研究,并探讨可能的原因。
一、性别差异在婴幼儿期的语言能力发展中研究发现,在婴幼儿期,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女婴通常比男婴更早开始使用语言,并且女孩在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方面的发展速度也更快。
这可能是因为女孩的语言学习环境更加支持他们的语言发展,以及女孩更有可能通过模仿和亲近母亲建立语言的基础。
二、性别差异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语言能力发展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差异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差异逐渐减小。
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能力上的表现趋于一致。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在词汇量、语法和修辞方面的表现没有明显的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男性和女性都接受相似的语言教育,并处于相似的语言学习环境中。
三、性别差异在成年期的语言能力发展中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相比,在成年期,性别差异在语言能力方面再次显现。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成年女性相比成年男性在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更为出色。
成年女性通常具有更高的词汇量和更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更加注重细节和语言的使用,同时女性在语言教育和文字表达方面也更加重视。
四、可能的原因性别差异在语言能力发展中的存在可以有多种可能的原因。
首先,社会文化因素可能对性别差异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男女在语言能力上的期望和要求可能不同,这可能导致男女在语言能力上的差异。
其次,生物学因素也可能是造成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男性和女性在大脑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差异,这可能影响到他们在语言能力方面的表现。
总结性别差异在语言能力发展中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这种差异并不是绝对的,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逐渐减小,而在成年期再次显现。
两性在语言习得上的差异性分析

两性在语言习得上的差异性分析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习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归结为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两性在语言习得上的差异,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一话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用词差异性别对语言表达方式有一定影响。
一般而言,男性倾向于使用更直接、简洁的语言,注重叙述事实、陈述观点和解决问题。
而女性更注重细节,倾向于使用更多的修饰词和情感词汇。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口语中,也反映在书面表达中。
男性更倾向于使用简单明了的语句,而女性则更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二、交流目的差异男性和女性在交流目的上存在明显差异。
男性倾向于通过交流来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而女性更注重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和共鸣,倾向于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这一差异表现在对话中的语言聚焦点上,男性更关注事实、理论和实用性,而女性更注重细节、情感和共鸣。
三、语言风格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语言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通常情况下,男性倾向于更直接、果断和竞争性的语言风格。
他们会使用权威性词汇和肯定语气,以显示自己的决断力和自信心。
而女性更注重维持社交关系和和谐气氛,倾向于使用更委婉、温和和婉转的语言风格。
四、表达方式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男性在表达意见和观点时常常采用“我认为”、“我觉得”等个人主观表达方式。
而女性倾向于使用一种更间接、更礼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常常使用“也许”、“可能”等词语以示委婉。
五、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性别对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也有一定影响。
男性更倾向于使用行为性动词和形容词,强调实际行动和结果,而女性更善于运用描写性动词和形容词,注重过程和详细描述。
六、语音和发音差异虽然男性和女性的语音和发音存在一些差异,但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
一般而言,男性的声音在频率和音量上更低沉,女性的声音则更高亢和柔美。
但这种差异并不是绝对的,还会受到个体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言语活动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言语活动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男女不同的性别身份似乎使得他们的语言贴上了性别的标签。
语言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许多国家和社会中,男性与女性所使用的语言是有区别的,男女言语的性别差异主要集中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以及言语交际等方面。
这些差异折射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心理、民族民俗心态、社会文化价值取向。
由于它不是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天然属性,也不是因语法需要而设置,而是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因而不仅具有社会历史意义,还具有文化现实意义。
一.男性和女性在语音、语调选择方面的差异1.语音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语音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概言之,女性音高高于男性,男性音域宽于女性;女性语速快于男性,男性言语中的停顿次数多于女性;男性强音使用频率多于女性。
由于这些特征具有明显的话语指示作用,因而在言语实践中,人们往往能闻其声而知其性。
此外,就发音方式而言,女性发音比较小心、清晰,尽量向标准音靠拢。
而男性则发音比较随意、粗糙,甚至乐意使自己的发音保留些乡土气。
换言之,男性一般倾向于使用非标准音,女性则相反,其发音比男性更接近标准语体和高雅口音。
汉语中我们常常发现,女性的语音更接近于标准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发音时比较清晰,而许多男性发音则保留浓重的方言色彩,而且比较含混。
在一些比较随意的场合中,北京男性青少年话语中轻声音节特别多,并且常把舌面辅音发成卷舌元音,比如把“邮政”读作“邮二”,把“学生证”读作“学生二”。
这在同龄女孩子中很少出现。
汉语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北京话里的“女国音”现象。
北京女青年中流行将j、q、x发成z、c、s,如“王府井(zi(ng)、请(ci(ng)下(sia()车”等,尽量将嘴张小一些,使声音听上去尖细娇柔。
表面上看,发音偏离了普通话的标准音,但却符合女性说话应柔声细语的传统观念,因而得到了女性的青睐。
英语中男性常将词尾-ing发成不标准的前鼻音[in],而女性多发成标准的后鼻音[i(],如“coming、running”等词的发音。
性别在语言交流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性别在语言交流中的表达差异分析第一章:引言性别在人类社会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涉及到社会关系的建立、良性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
作为人类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性别也在语言交流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性别在语言交流中的表达差异,并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二章:性别在听的方面的表达差异分析在语言交流中,听是我们得到信息、理解信息的第一步。
而性别在听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通常来说,女性在听的时候更注重语调、语气和情感表达,而男性则更重视语言信息的内容和逻辑性。
举个例子,当女性听到一段描述感情经历的对话时,她们往往会更加关注对话者的情感状态、语气和表情,而男性则会更加关注表达者的相关信息和说话的逻辑结构。
这种差异也可能会导致男女之间的沟通障碍,需要我们在交流中互相理解、尊重和协调。
第三章:性别在说的方面的表达差异分析说是一种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方法,也是语言交流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在说的方面,男女之间的差异同样十分明显。
通常来说,女性在说的时候更注重情感表达和细节描绘,而男性则更加重视事实表述和逻辑推理。
举个例子,当女性描述某件事情时,她们可能会涉及相对复杂的情感和感受,并用形容词和副词来具体描绘相关情景;而男性则更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词汇来直接表述事件的事实。
这种差异也可能会导致在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需要我们在交流中保持耐心和毅力,细心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表达方式和意图。
第四章:性别在读的方面的表达差异分析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意义、掌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也是语言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读的方面,男女之间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通常来说,女性在读的时候更注重文本的情感表达和想象力的发挥,而男性则更注重文本的逻辑性和信息的获取。
举个例子,当女性读一篇小说时,她们可能会更容易感同身受,沉浸在小说情境中,而男性则可能会更注重文本的结构和情节的推进。
这种差异也可能导致男女之间在阅读中的理解差异,需要我们认识到性别在阅读方面的差异,尊重不同的阅读方式,并在阅读上互相启发和学习。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作者:刘银求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语言的性别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对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西方英语国家对其研究起步较早,成果颇丰,对我国后来的研究起到指引、示范作用。
国内的语言性别差异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获得了不少研究经验以及成果。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大致的分期、主要的成果,指出國内外学界都对两性语言的共性关注不够、国内“本土化’研究有待加强等问题,最后对未来的语言性别变异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语言;性别变异;性别歧视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007-02一、语言的性别变异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语言的性别变异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20世纪以前关于语言的性别变异,西方国家的研究是开展较早的。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就意识到语言性别差异的存在了,我们可以在古希腊戏剧中找到证据。
十七世纪中期,欧洲人发现,加利福尼亚北部的亚纳印第安人男女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
1664年,人类开始了对语言的性别变异的最早研究。
这一时期的语言性别变异研究更多的是作为其他学科如文化语言学的研究佐证或者辅助材料,学界对语言的性别变异本身是缺乏专门的关注的。
(二)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性别变异才真正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
1922年,在语言性别变异研究的经典著作《语言:本质,发展与起源》中,耶斯帕森指出,男女使用的词汇有很大的不同,男性说话大多直截了当,较少使用委婉语,而为了彰显男子气概,或是受豪爽直接的性格影响,较多使用咒骂语。
女性则相反。
女性情感比较细腻,相对于男性,温婉,有礼貌,所以说话时较多使用委婉语,较少使用咒骂语。
1929年,马丁纳发现语言的性别变异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人们的交际中。
他还认为,是外在的客观因素决定了语言的性别变异。
言语表达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言语表达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分析言语表达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男女在语音、用语、交谈三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从生物、心理和性别角色等不同层面加以探究。
在语音上,女性发音的绝对音高高于男性,女性的语音听觉比男性更敏感,男性发音比女性含混,年轻女子的发音比男性更娇柔,男性发音的"元气"比女性更足;在用语上,女性颜色词语的掌握能力强于男性,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使用情感词,女性比男性更善于使用委婉语;在交谈上,女性说话比男性含蓄,女性与男性相比不喜欢左右话题,女性的言辞比男性更温文尔雅,男女交谈的兴奋点不同;影响语言性差交际的因素主要有:男女双方对言语交际活动的态度、男女的心理差异、男女的特殊心理、交谈者的性别数量、交谈者的年龄、交谈者的角色关系;性度对性差交际会产生影响,父母自身的言语性度、兄弟姐妹中男女的数量对比、年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和工作条件、异性交际中的权威等都会影响言语性度。
男女的性别差异,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分析: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男女在生理上存在的差异称为性别生物差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男女在个性心理的特征上存在的差异称为性别心理差异;男女在社会行为方式上存在的差异称为性别角色差异。
传统语言学不研究语言的性别差异,到了社会语言学,才开始研究语言与性别的关系,但它只着眼于语言性别变异的研究,很少涉及到性别心理差异和性别角色差异。
事实上,语言运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确存在着性别差异。
奥斯卡·王尔德说过:“妇女是妩媚动人的,她们可能从来不想说什么,但是她们一旦说起来却足以使人消魂荡魄。
”女性的言语为什么会产生消魂荡魄的神奇魅力呢?这和女性的言语特点是分为不开的。
据切里斯·克雷默研究,女性言语所具有的特点是:“絮絮闲聊、柔声轻语、急速流畅、礼貌友好、情意绵绵、唠叨不断、坦然无隐、多于细节、彬彬有礼、热情洋溢、词斟句酌,有时莫名其妙令人不得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类:理论介绍和综述,语言使用策略,语言习得能力,
本文调查的结果表明性别差异研究在语言学领域
话语风格。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对于大学英语教学
1.理论介绍和综述
课堂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尽管近十年国内有关语言性
有关理论介绍和综述性的文献主要体现在研究者 别差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其他领域
作一简要回顾与评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研究可采用的新视角。 [关键词] 语言;性别差异;问题;启示
随 着 20 世 纪 60 年 代 中 期 社 会 语 言 学 的 兴 起 和 西 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语言与性别研究很快成 为一个百家争鸣的学术热点。一些语言学家也对语言 使用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就 1998 年以来近十多年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的 21 篇相 关研究论文作一简要回顾与评述,探讨在这一研究领 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研究的新视角。
年,每年发表的有关性别差异的论文数量没有太大区 别 , 最 多 也 就 是 4 篇 , 出 现 在 2002 年 和 2004 年 , 其 他 时 候 都 是 2 -3 篇 。 而 在 90 年 代 中 期 到 2000 年 这 六 年中所查阅的相关论文篇数仅为 8 篇,占总数的四分 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关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 在国内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其他课题的研 究相比仍很匮乏,并未引起语言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表 1 1995-2008 年国内外语类七种核心期刊有关性别
本项目后续研究也将结合语用学和二语习得的理
究 的 历 史 , 阐 述 该 项 研 究 兴 起 的 背 景 等 (赵 蓉 晖 , 论以某高校独立学院 2006 级将近两千名学生 2008 年 6
1999)。
月大学英语全国四级统考的成绩为分析指标,采用定
2.语言使用策略
量分析的统计方法,考察性别差异对二语习得能力的
Oxford 等人 (1989) 发现,性别与学习策略的使用 影响,以期提高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效率 。
27
有显著性相关,女性比男性更经常使用学习策略。我
国二语习得研究者和外语教学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关注
性 别 与 学 习 者 策 略 观 的 关 系 问 题 。 陈 立 平 等 (2005)
利用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考察了非英语专业大
一、相关研究文献状况分析 (一) 研究样本 本文研究样本来源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笔者 通 过 在 中 国 知 网 (CNKI) 键 入 主 题 词 “ 性 别 差 异 ” 检 索 并 查 阅 了 1995 年 至 2008 年 发 表 在 外 语 类 核 心 期 刊 中相关的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经统计仅 32 篇文章, 主 要 集 中 在 七 种 期 刊 (外 语 与 外 语 教 学 , 外 国 语 , 外 语 教学,外语研究,现代外语,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解 放 军 外 国 语 学 院 学 报)。 这 些 期 刊 涉 及 语 言 研 究 的 面 比 较广,因此能较好地反映近十年来国内在性别差异这 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二) 研究分布 首先我们按文章发表的不 同 年 代 、 对 32 篇 文 章 进 行统计,以了解近十多年以来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 在七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总体的趋势。 从表 1 我们发现,就期刊而言,在 《外语与外语教学》
3.语言习得能力 性别与语言习得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在近年来受到 研 究 者 的 关 注 。 袁 凤 识 、 肖 德 法 (2003) 以 非 英 语 专
[1] 侯松山.任务和性别对外语交际策略的影响 [J] .解 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 (6):20-25.
[2] 李经伟.西方语言与性别研究述评 [J] .解放军外国 语学院学报, 2001, (1):11-15.
语课堂表现的性别差异及其与四级成绩之间的关系。 石 运 章 、 刘 振 前 (2006) 就 外 语 阅 读 焦 虑 与 英 语 四 级
[8] 许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J] .外国语, 1997, (1):43-48.
成 绩 及 性 别 的 关 系 进 行 了 研 究 ; 于 学 勇 (2005) 也 利
差异的研究分布情况
期刊
年度
1995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总计
外语与外语教学 1 1 1 2 1 1 0 0 1 8
外国语
2 000000002
外语教学
1 110111107
外语研究
1 001000103
现代外语
0 000110002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0 0 2 0 0 0 1 0 1 4
[6] 王烈琴.优势与差异:言语交往中的性别因素 [J] . 外语教学,2005, (5):21-25.
[ 7] 王 莉 梅 .EFL 学 习 者 习 得 交 际 策 略 的 性 别 差 异 研 究
业学生为受试对象,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调查了英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8):37-41.
对 于 语 言 与 性 别 研 究 的 五 种 学 说 (缺 陷 论 、 支 配 论 、 的 研 究 相 比 无 论 是 在 研 究 文 献 的 数 量 上 还 是 在 研 究 内
差 异 论 、 礼 貌 论 、 和 建 构 论) 的 介 绍 以 及 看 法 (李 经 容 的 广 度 和 深 度 上 都 相 距 甚 远 。 针 对 中 国 大 学 中 女 英
究存在的两元论和多元论之争 (李经伟, 2002), 评 述 方 法 , 注 意 到 男 女 生 外 语 学 习 的 性 别 差 异 , 更 好 地 安
以口语交际中的男女说话者为考察对象的实证性研究 排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以最佳状态习得外语。
(施栋琴, 2007) 以及回顾语言学中的性别因素进 行 研
文 献 在 不 同 年 代 的 分 布 状 况 来 看 , 从 2001 年 到 2008
*本文系周浩主持的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2009 年度教改项目 “社会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独立学院大学生 性别差异与二语习得能力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作 者 简 介 ] 周 浩 , 湖 南 农 业 大 学 东 方 科 技 学 院 讲 师 , 硕 士 , 研 究 方 向 :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湖 南 长 沙 410128); 赵 光 年 , 湖 南 农 业 大 学 东 方 科 技 学 院 助 理 研 究 员 , 硕 士 , 研 究 方 向 : 高 教 管 理 (湖 南 长 沙 410128)
学生在自我修正和修正标记语使用上的性别差异以及
参考文献:
使 用 会 话 策 略 上 的 不 同 。 张 朝 宜 (1996) 论 述 了 会 话 模 式 及 策 略 上 的 性 别 差 异 ; 侯 松 山 (1998) 观 察 了 在 口语交际过程中交际任务的不同和交际者的性别差异 对 交 际 策 略 选 择 可 能 产 生 的 影 响 , 王 莉 梅 (2008) 也 对 EFL 学 习 者 习 得 交 际 策 略 的 性 别 差 异 进 行 了 研 究 。 张 萍 等 (2002) 就 不 同 性 别 的 非 英 语 专 业 硕 士 在 英 语 词汇观念和策略使用上的差异特点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徐 亮 (2001) 从 神 经 语 言 学 的 角 度 就 语 言 习 得 神 经 机 制性别差异启发优化二语习得的策略。
家 庭 的 成 功 与 否 。 从 心 理 学 角 度 来 看 , 女 性 的 情 感 要 格 的 研 究 主 要 有 许 力 生 (1997) 就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及 有
更 加 细 腻 , 对 外 界 因 素 的 感 知 也 会 更 敏 感 。 综 观 近 十 关 问 题 的 概 括 性 评 述 , 史 耕 山 、 张 尚 莲 (2004) 对 性
多 年 来 有 关 语 言 性 别 差 异 的 研 究 , 我 们 不 难 发 现 这 些 别 话 语 风 格 的 相 对 性 的 阐 述 以 及 王 烈 琴 (2005) 对 于
研究都是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去阐述语言习得各 性别因素在言语交际中的优势和差异的研究。
个方面在性别上的差刊)
近十年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述*
周 浩 赵光年
[摘 要]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起,社会语言学蓬勃发展,语言与性别差异的相互关系问题就成
26
ÁÂÃÄ!"#$%&'Á!ÂÃÄÅÆÇ(ÈÉ"!&#)!$É012 为许多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旨在对近10年外语类核心期刊中语言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
解放军外国语 学院学报
3
100101006
总计
8 3 4 3 4 3 3 2 2 32
中 发 表 的 有 关 论 文 最 多 , 其 次 是 《解 放 军 外 国 语 学 院
学报》, 《外 语 教 学》 除 2003 年 和 2008 年 未 刊 登 性 别
差异的相关论文外,其他每年都有 1 篇。从图 1 相关
教育评论
(三) 研究内容
4.话语风格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定
语言学家们对社会交往中话语状况的考察表明,
位有所不同。男性的成功通常会和事业的成功以及社 在话题的选择、话语量的大小、话语方式与风格等方
会地位的高低等联系在一起,而女性的成功往往在于 面,男女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有关话语风
伟,2001),介绍反映在语言上的性别歧视,性别 差 异 语 教 师 数 量 远 远 高 于 男 教 师 这 一 现 象 , 无 论 是 在 教 学
的表现形式 (史耕山 、张尚莲, 2006),语言与性 别 研 方 法 和 教 学 内 容 上 , 教 师 都 应 该 多 多 思 考 , 找 到 可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