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_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3篇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3篇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3篇《向孩子学习》读后感3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向孩子学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教授康丽颖说:同是跨过一条河,当年父亲走的是公路桥,而今天孩子走的是立交桥。

桥发生了变化,两代人过桥时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自己过公路桥时的感觉,但是没有理由告诉孩子走公路桥的人一定比走立交桥的人伟大。

社会文化的传递肯定是由上一代向下一化传递,作童愈小,愈得接受上一化影响。

但是这种传递过程到了一定年龄,到了15岁、18岁,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70岁的人要向50岁的人学习,这是肯定的,因为他接受什么都慢了,记不住了,守旧了。

50岁的这一化肯定要向30岁的这一化学习。

30岁的要向20岁的人传递好多东西。

我们家就有个例子。

我弟弟25岁,刚参加工作,我就得向他学习,因为他花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时间比我多得多。

他可以直接从网上读各种报纸,从中了解各国对中国的任何事情的评价。

这些事情我就做不到,虽然我有这个技术,但我没有他那么精通,接受新事物那么快。

在饭桌上,我们可以从他那获得很多非报刊、非广播的信息。

他每天可以从网上获得3万—10万字的信息,而且很快就能看完。

现在还有很多15、13岁的孩子也能做到,我们不得不向他们学习。

从本书中所调查访问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进入家庭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孩子。

他们不仅获得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新型“玩具”,找到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新窗口,也从中获得了一份自信,拥有了向自己父母解释电脑的权威性,寻觅到了在这方面施展才华的机会。

又如,现在的小学生在新学期开始,自己用电脑为全班同学打课程表。

班级组织春游,个别同学会从家里扛来摄像机,跑前跑后为大家拍摄,运用得非常自如,好多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在学习和使用新科技成果方面,成年人常常不如孩子。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精选3篇)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精选3篇)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精选3篇)向孩子学习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向孩子学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1孙云晓,男,1955年出生于山东青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热烈持久的教育大讨论,推动了教育改革。

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等。

《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

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

”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

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

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

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

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1的世界里,孩子是不懂事的。

这些孩子,每天就只知道疯疯癫癫,没有个正经。

要不中国人怎么会有句古话叫: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是的,小孩子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特别是逻辑性要求很严密的问题的时候也许他们的解决办法和回答答案很是令人费解,但是仍然能从他们那里学到一些东西。

最近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有61篇,由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和永不厌倦的话题,“为人父母”不单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更暗示着人的一生真正成熟。

在随之而来的岁月里,新任父母面对纷至沓来的问题,不断争论、借鉴、修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了家庭教育的口头禅。

然而,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呢?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读向孩子学习有感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

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doc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doc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向》是孙云晓主编书籍,云南少年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发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1 孙云晓老师的《向孩子学习》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赏识孩子、解放孩子”时时萦绕在脑际。

近段时间在用心听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学习》。

是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主题曲?歌里唱道:“学会不加装饰的制造句子,学会不必兜圈的表达意思,学会不修篇幅的蕴酿构思,学会简简单单将快乐透支,学会欢欢喜喜的积善布施。

“在书中,在歌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师,就是纯洁无暇的玉。

掩卷细思,才猛然发现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孙云晓老师的想法一样。

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

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

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

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冰心、泰戈尔把一生的重要时光都献给孩子,孩子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无穷的诗意激情。

大家们如是,呢?我呢?作为一线上的教师,我一直都觉得孩子总是懵懂无知的、孩子总是调皮任性的,孩子总是要我们大人来调教、来指导、来的。

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

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

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

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

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

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

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整理的《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1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每个小故事其实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不过我们没有去关注。

这里面的每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惊叹他们的另一面是那么得精彩,而这精彩的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一本看似平淡的小书,却以大量的事实,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惊心动魄”的变化:人高马大的父母在小孩子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或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新闻记者被自己上小学的不起眼的孩子问得“一愣一愣”的……《向孩子学习》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看完这本书,我感慨颇多。

我们应当承认,在今天的社会中,两代人都面临着社会化的问题。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遇红灯时是否遵守交通规则、乘电梯时是否爱堵在门口,还是在升旗仪式上是否唱国歌、吃完快餐后是否收餐盘,还是便后是否冲厕所、在网上是否说脏话,等等,可以说几乎每个用来教育未成年人的道德细节,都可以同时用来教育成年人自己。

假如以这些道德细节为标准,在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当中开展一场行为规范竞赛,我们将十分尴尬地发现,获胜者未必一定就是成年人。

虽然成年人是教育者,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但教育从来都不是绝对单向的活动,成年人教育孩子讲文明、讲道德的过程,同时也是成年人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成年人向孩子学习文明和道德的过程。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向孩子学习》读后感《向孩子学习》读后感1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

青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所编辑的《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

凡是读书,每每我都是怀着热切的愿望,来增强自己的教育素养,提升品位。

然而事实是:自己过高的期望加之操之过急的心情,导致的只有一个结果:读书的功利和一种浮躁的阅读方法!开列的书目一本又一本,制定的计划或多或少都变的有些功利,对"该怎么样读书"这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没有细细思量,常常是事倍功半。

也常常怀疑,是老师就应该首选教育经典吗?听上去似乎合情合理,无可厚非,对我常常是"首选"变成了"只选",最后变的索然寡味,对读书毫无兴趣可言。

读孙晓云的《向孩子学习》渐渐明白读书就是一种"等价代换",追求高尚就意味着唾弃低俗,向往经典就必须抵制平庸。

要想读懂就得像作者一样的去思考,跟他们有一样的关注,体会他们那颗美丽的心灵,真切的去感受他们的困惑、痛苦和焦虑。

只有人才能影响人,也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我将多一些从容,多一些关心,用平和感悟的心,用大师的作品,开始自己幸福的阅读生活,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

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

"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5篇)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5篇)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5篇)向孩子学习读后感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教授康丽颖说:同是跨过一条河,当年父亲走的是公路桥,而今天孩子走的是立交桥。

桥发生了变化,两代人过桥时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自己过公路桥时的感觉,但是没有理由告诉孩子走公路桥的人一定比走立交桥的人伟大。

社会文化的传递肯定是由上一代向下一化传递,作童愈小,愈得接受上一化影响。

但是这种传递过程到了一定年龄,到了15岁、18岁,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70岁的人要向50岁的人学习,这是肯定的,因为他接受什么都慢了,记不住了,守旧了。

50岁的这一化肯定要向30岁的这一化学习。

30岁的要向20岁的人传递好多东西。

我们家就有个例子。

我弟弟25岁,刚参加工作,我就得向他学习,因为他花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时间比我多得多。

他可以直接从网上读各种报纸,从中了解各国对中国的任何事情的评价。

这些事情我就做不到,虽然我有这个技术,但我没有他那么精通,接受新事物那么快。

在饭桌上,我们可以从他那获得很多非报刊、非广播的信息。

他每天可以从网上获得3万—10万字的信息,而且很快就能看完。

现在还有很多15、13岁的孩子也能做到,我们不得不向他们学习。

从本书中所调查访问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进入家庭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孩子。

他们不仅获得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新型“玩具”,找到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新窗口,也从中获得了一份自信,拥有了向自己父母解释电脑的权威性,寻觅到了在这方面施展才华的机会。

又如,现在的小学生在新学期开始,自己用电脑为全班同学打课程表。

班级组织春游,个别同学会从家里扛来摄像机,跑前跑后为大家拍摄,运用得非常自如,好多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在学习和使用新科技成果方面,成年人常常不如孩子。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告诉你做人之道,向你传授学问,帮你解决疑难问题的人,皆可称之为师。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1孙云晓老师的《向孩子学习》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子、赏识孩子、解放孩子”时时萦绕在脑际。

近段时间在用心听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学习》。

是____结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主题曲?歌里唱道:“学会不加装饰的制造句子,学会不必兜圈的表达意思,学会不修篇幅的蕴酿构思,学会简简单单将快乐透支,学会欢欢喜喜的积善布施。

“在书中,在歌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师,就是纯洁无暇的玉。

掩卷细思,才猛然发现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孙云晓老师的想法一样。

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

假如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

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

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好的人格。

冰心、泰戈尔把一生的重要光阴都献给孩子,孩子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无穷的诗意激情。

大家们如是,我们呢?我呢?作为一线上的老师,我一直都觉得孩子总是懵懂无知的、孩子总是淘气任性的,孩子总是要我们大人来调教、来指导、来教育的。

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

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

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泼,举止大方。

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

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

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

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

“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感谢您的阅读!
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
最近有幸拜读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撰写的《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

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

”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

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

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

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

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

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

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

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

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也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

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
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

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

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成人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

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国伟大的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

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

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

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

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

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

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我们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走上社会,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感受和谐社会中的人和事。

在观察体会中学会欣赏,能用优美生动的词句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抒发对祖国国泰民安的赞美之情。

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会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道:“你真棒!好样的!向你们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