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具体内容介绍
众茂医疗护理医学仿真虚拟系列--3DSP基础护理仿真虚拟训练系统

众茂医疗护理医学仿真虚拟系列--3DSP基础护理仿真虚拟训练系统3DSP基础护理仿真虚拟训练系统是一款创新的医学教育工具,专注于提升基础护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该系统以基础护理为核心,融合了虚拟现实(VR)技术,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
通过基础护理VR的应用,学生可以在基础护理实训室中进行真实感受的虚拟实践,极大程度地提高其护理技能和专业素养。
基础护理是3DSP基础护理仿真虚拟训练系统的核心内容。
系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了各种基础护理场景,如测量生命体征、协助日常生活活动、安全体位转换等。
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虚拟病人的护理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基础护理技能。
这种实际操作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并提高其护理操作的熟练度。
3DSP基础护理仿真虚拟训练系统充分利用了VR技术,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VR设备进入虚拟护理环境,与模拟病人进行互动,并进行基础护理操作。
这种虚拟实践的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帮助他们培养观察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基础护理VR的应用将学生从传统的理论学习转变为实践操作,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支持基础护理教学和VR实践,3DSP基础护理仿真虚拟训练系统配备了现代化的基础护理实训室。
实训室中配备了先进的虚拟仿真设备和工具,可模拟多种基础护理场景,如肌肉注射、口腔护理和体位转换等。
学生可以在这个实训室中进行基础护理VR实践训练,通过与虚拟病人进行互动来提升技能和能力。
(众茂医疗护理医学仿真虚拟系列-3DSP基础护理仿真虚拟训练系统-基础护理操作)。
医学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指南

专业理论 型实验 基本技能 操作实验、 综合性实 验和设计 创新性实 验
6、麻醉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气管插管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椎管内麻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局部麻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全身麻醉情景模拟综合实训教学 围术期管理临床思维虚拟仿真实训教学
围术期危机资源管理情景模拟综合实训教学
医学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指南
实验项目
支持课程
实验性质
一、临床医学方向
1、内科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病史采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体格检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胸腔穿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腹腔穿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骨髓穿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腰椎穿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心包穿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心电图检查操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三腔二囊管操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无创呼吸机操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隔离防护技术操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消化内窥镜操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支气管镜操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机械通气操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虚拟仿真实训教学 内科危重症情景模拟虚拟仿真实训教学
诊断学、精神 病学、临床精 神病技能实 训
专业理论 型实验、
基本技能 操作实验、 综合性实 验和设计 创新性实 验
11、口腔医学类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口腔颌面解剖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牙齿解剖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牙合学基础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口腔颌面部发育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牙齿发育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牙周膜结构与功能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口腔基本检查和诊断技术仿真教学实验 窝洞制备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根管治疗仿真教学实验 开髓术仿真教学实验GTR练习仿真教学实验 颌位关系转移仿真教学实验 模拟个性化下颌运动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牙周洁治仿真教学实验 松牙固定术仿真教学实验 牙周翻瓣术仿真教学实验 牙间隙保持仿真教学实验 根尖诱导仿真教学实验 窝沟封闭仿真教学实验 预防性树脂充填仿真教学实验 上下颌牙列印模制取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活动矫治器制作仿真教学实验 托槽粘接技术仿真教学实验 弓丝弯制仿真教学实验X线头影测量仿真教学实验 排牙实验仿真教学实验 邻面去釉技术仿真教学实验 截骨术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根尖切除术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口腔颌面部神经阻滞麻醉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口腔内缝合仿真教学实验 唇腭裂手术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拔牙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涎腺取石术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颌面部深部脓肿切开引流术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后牙金属全冠牙体预备仿真教学实验 桩核冠牙体预备仿真教学实验
机能实验的虚拟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实验旨在利用虚拟实验平台,模拟真实的机能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次实验选择的是“ZL-JN机能学仿真虚拟实验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多种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和自主学习的环境。
二、实验目的1. 熟悉虚拟实验平台的基本操作。
2. 掌握虚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虚拟实验,加深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择了“人体心电图描记”项目进行虚拟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1. 实验原理:了解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包括心脏的电活动、心电图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2. 实验器材:熟悉心电图机、电极片、导联线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步骤:a. 受试者安静放松地平躺在检测床上。
b. 用酒精棉球擦拭电极片粘贴部位。
c. 将电极片正确放置在受试者胸部、手腕和脚踝处。
d. 开启心电图机,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波形。
e. 分析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复合波、T波、P-R间期、Q-T间期等。
4. 实验数据:记录受试者的心率、P波、QRS复合波、T波的波幅、P-R间期、Q-T 间期等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率:受试者的心率为每分钟75次。
2. P波:P波形态正常,波幅约为0.25mV。
3. QRS复合波:QRS复合波呈典型形态,波幅约为0.5mV。
4. T波:T波形态正常,波幅约为0.5mV。
5. P-R间期:P-R间期约为0.12秒。
6. Q-T间期:Q-T间期约为0.36秒。
根据实验结果,受试者的心电图波形基本正常,未发现异常情况。
五、实验讨论1. 心电图的意义: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2. 心电图波形分析:通过对心电图波形的分析,可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从而判断心脏功能。
3. 虚拟实验的优势:虚拟实验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重复等优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众茂医疗形态学虚拟仿真VR系列——病理学虚拟仿真产品

众茂医疗形态学虚拟仿真VR系列——病理学虚拟仿真产品众茂医疗形态学虚拟仿真VR系列产品,拥有数量庞大、资源丰富的医学形态学教学资源库,贴近教学流程。
主要包括学科:病理学VR、组织学VR、胚胎学VR(组胚学VR)、微生物VR、寄生虫VR、口腔组织病理学VR等。
下面将为您介绍病理学虚拟仿真VR产品,众茂医疗病理学虚拟仿真VR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化病理学资料,打造一个沉浸式的病理学学习环境。
它旨在帮助学生和医学专业人员以更直观、灵活的方式学习病理学知识,并提供实验室场景和数字切片的真实体验。
主要内容如下:1.众茂医疗形态学虚拟仿真-病理学数字切片虚拟仿真库(众茂医疗形态学虚拟仿真VR-病理学虚拟仿真VR-病理学数字切片库)众茂医疗病理学虚拟仿真VR教学提供数字切片的观察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观察高质量的数字切片,实现对各种组织和疾病的精细观察和分析。
这样的观察方式能够提供更多细节和互动性,加深学生对疾病本质的理解。
众茂医疗病理学数字切片库采集于真实的典型切片标本,充分满足教学需求。
不仅配有标注列表、注释导航、注释信息、典型镜下绘图、微课视频、真实病例信息,还可关联影像资料进行PBL教学案例编辑,可进行线上互动讨论、弹幕、师生交流,支持PBL分组教学生动、高效、智能、可视等。
2.众茂医疗形态学虚拟仿真—病理学数字大体标本库(众茂医疗形态学虚拟仿真VR—病理学数字大体标本库)众茂医疗病理学数字大体标本库,包括丰富的VR资源,支持3D/VR两种模式的观察,病变典型,360-720观察无死角观察标本高清逼真,典型标本配有动画讲解VR模式下支持触屏效果,支持追踪,3D/VR动态切换时间≤1s,支持实验报告、师生交流、考试等功能、一键切换VR等功能。
3.众茂医疗形态学虚拟仿真-病理学虚拟仿真实验室(众茂医疗形态学虚拟仿真VR 病理学虚拟仿真VR 实验室)众茂医疗病理学实验室场景模拟:病理学虚拟仿真VR 教学使用场景模拟技术,再现真实的病理学实验室环境。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具体内容介绍

虚拟实验具体内容介绍(1)机能学基础性虚拟实验教学软件包含四个相对独立的操作实验:家兔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蟾蜍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大鼠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小鼠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
所有内容全部采用人机互动的虚拟仿真操作来完成,同时配合动画演示,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知识。
我们以大小鼠和蟾蜍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举例说明:《大、小鼠基本操作综合实验》介绍了大、小鼠在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几种基本操作,通过虚拟操作的演示和互动,把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表示出来,使学生通过该虚拟实验,熟悉大小鼠实验的各项基本操作,掌握实验的重点。
虚拟实验操作流程及技术点描述:大小鼠的捉持主要采用动画演示的形式,生动体现了捉持的要点。
大小鼠的固定,又分为徒手固定,固定板固定,头部固定以及固定器固定。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固定方式,对大小鼠进行固定。
大小鼠的分组与编号;分组演示了如何使用Excel软件取得随机数字后分组。
编号着重介绍了背毛单色标记法。
常用给药方法的虚拟操作:灌胃法,皮下注射法,皮内注射法,肌肉注射法,腹腔注射法,静脉注射法.部分采用透视或同步放大局部让学生更直观更系统的学习以上的给药方式及注意事项。
常用麻醉方法的虚拟操作:通过虚拟实验——吸入麻醉和腹腔注射麻醉,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常用麻药的使用及配制方法。
大小鼠取血的虚拟操作:分为摘眼球取血法,眼眶后静脉丛穿刺取血法,心脏取血,腹主动脉采血法。
大鼠处死方法的演示,脊椎脱臼法,急性失血法,麻醉致死法,气体窒息致死法,击打法。
大鼠主要脏器摘取:学生可动手摘取虚拟大鼠的主要脏器,可掌握各主要脏器的位置和摘取后的性状。
家兔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内容包括:家兔麻醉方法,颈部手术包含颈部皮肤切开、分离皮下筋膜、气管插管、颈动脉插管、颈外静脉插管、颈部迷走神经、交感神经、降压神经分离等内容,家兔腹部手术包含回盲部肠系膜分离术、输尿管插管术、膀胱插管术等内容,家兔腹股沟手术主要含分离股动脉股、静脉插管或股神经,以备动脉放血、静脉输血输液、注射药物等内容。
虚拟仿真颅脑核磁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颅脑核磁实训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如实验资源有限、操作难度大、风险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颅脑核磁实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颅脑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提高学生对颅脑MRI图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技能;4. 降低实训风险,提高实训效率。
三、实训内容1. 颅脑核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1)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原理:利用人体内氢原子的核磁共振现象,通过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产生磁共振信号,进而得到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2)颅脑MRI成像特点:颅脑MRI具有高分辨率、无辐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诊断和治疗。
2. 颅脑核磁共振成像操作流程(1)患者准备:对患者进行信息登记、病史询问、体位摆放等。
(2)设备操作:启动MRI设备,进行系统自检、参数设置、序列选择等。
(3)图像采集:根据患者病情和序列要求,进行图像采集。
(4)图像分析: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初步分析,判断病变情况。
3. 颅脑MRI图像识别与分析(1)图像识别:根据病变部位、形态、信号强度等特征,对图像进行初步识别。
(2)图像分析: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对图像进行深入分析,判断病变性质。
四、实训方法1. 虚拟仿真平台搭建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软件,搭建颅脑核磁实训平台。
平台包括以下功能:(1)颅脑MRI设备模拟:模拟真实MRI设备,包括主机、扫描床、线圈等。
(2)操作流程模拟:模拟颅脑MRI成像操作流程,包括患者准备、设备操作、图像采集、图像分析等。
(3)图像库:提供丰富的颅脑MRI图像库,包括正常和病变图像。
心衰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心衰虚拟仿真实验报告心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不全,临床上以心力衰竭为主要特征。
其主要特征是活动后心脏增大,负荷加重,心功能不全,慢性心衰,常合并其他心脏疾病。
由于心衰病因复杂且易与多种疾病相互影响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已成为目前医学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威胁着患者和家庭幸福。
研究显示,心衰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任何种族及任何地区。
心衰是心血管病最严重、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心衰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难以治愈,心衰预后与其心功能密切相关。
心衰病因多样,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吸烟、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等。
目前心衰病因诊断主要基于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生化、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检查。
因此,在临床上除采用常规检查外,心衰病人还需采用心电图检查来早期发现患者患心衰后引起心动过缓和心力衰竭表现的各种病因:包括慢性心衰、心脏疾病家族史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并发症等;并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控制心衰进展:包括心室重构和心排血量增加疗法对心衰患者起到稳定病情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改善心功能治疗。
一、实验目的通过在 SimpleCare平台模拟心衰常见症状和体征,学习心衰的基础知识和临床诊断技术。
了解心衰与心功能相关原理及临床应用。
明确心衰治疗方案。
进一步提高对心衰及相关并发症早期诊断、治疗、管理意识。
加强对心衰治疗方法及应用研究。
使学生掌握心衰相关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
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实验主要目的:应用 SimpleCare平台模拟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项目:心衰患者心肌重构及心脏瓣膜重塑模型。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心衰的病因;掌握正确处理患者病情变化并改善心功能表现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心脏机械辅助装置是以心脏为动力,通过机械泵输送血液,并在心脏运动过程中自动调节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分享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分享
哎,各位同仁,今儿咱聊聊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这块儿。
咱都知道,现在科技发展快,医学教育也得跟上这趟儿车。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那就跟给医学学生开了扇新世界的大门似的。
咱拿心脏解剖这实验说事儿吧。
以往啊,学生们得在实体标本上动手,操作起来得小心翼翼,生怕给弄坏了。
现在呢,有了虚拟仿真技术,学生们戴上VR眼镜,手里握着操作手柄,嘿,就跟真进了人体里头儿似的。
心脏结构、血管走向,都看得清清楚楚,动手解剖起来也放心大胆,不怕出错。
再说说手术模拟训练。
咱医生啊,手上得稳,心里得定。
这虚拟仿真手术训练,能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反复练习,从简单的切开缝合到复杂的器官移植,都能练个遍。
练得多了,手就稳了,心里也就有底了。
还有啊,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还能模拟各种复杂病例和紧急情况。
学生们能在模拟环境中,学习如何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提高应变能力。
这可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实战经验啊。
总的来说呢,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还为他们未来的医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咱医学教育工作者啊,得好好把握这个趋势,让医学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能学基础性虚拟实验教学软件包含四个相对独立的操作实验:家兔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蟾蜍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大鼠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小鼠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
所有内容全部采用人机互动的虚拟仿真操作来完成,同时配合动画演示,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知识。
我们以大小鼠和蟾蜍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举例说明:《大、小鼠基本操作综合实验》介绍了大、小鼠在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几种基本操作,通过虚拟操作的演示和互动,把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表示出来,使学生通过该虚拟实验,熟悉大小鼠实验的各项基本操作,掌握实验的重点。
虚拟实验操作流程及技术点描述:大小鼠的捉持主要采用动画演示的形式,生动体现了捉持的要点。
大小鼠的固定,又分为徒手固定,固定板固定,头部固定以及固定器固定。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固定方式,对大小鼠进行固定。
大小鼠的分组与编号;分组演示了如何使用Excel软件取得随机数字后分组。
编号着重介绍了背毛单色标记法。
常用给药方法的虚拟操作:灌胃法,皮下注射法,皮内注射法,肌肉注射法,腹腔注射法,静脉注射法.部分采用透视或同步放大局部让学生更直观更系统的学习以上的给药方式及注意事项。
常用麻醉方法的虚拟操作:通过虚拟实验——吸入麻醉和腹腔注射麻醉,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常用麻药的使用及配制方法。
大小鼠取血的虚拟操作:分为摘眼球取血法,眼眶后静脉丛穿刺取血法,心脏取血,腹主动脉采血法。
大鼠处死方法的演示,脊椎脱臼法,急性失血法,麻醉致死法,气体窒息致死法,击打法。
大鼠主要脏器摘取:学生可动手摘取虚拟大鼠的主要脏器,可掌握各主要脏器的位置和摘取后的性状。
家兔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内容包括:家兔麻醉方法,颈部手术包含颈部皮肤切开、分离皮下筋膜、气管插管、颈动脉插管、颈外静脉插管、颈部迷走神经、交感神经、降压神经分离等内容,家兔腹部手术包含回盲部肠系膜分离术、输尿管插管术、膀胱插管术等内容,家兔腹股沟手术主要含分离股动脉股、静脉插管或股神经,以备动脉放血、静脉输血输液、注射药物等内容。
(2)在《离体心脏灌流实验》的虚拟实验软件中,包含四个基本实验元素:离体心脏制备操作录像;8种药物对蛙心灌流影响的虚拟子实验;8种未知药物对蛙心灌流的虚拟实验;以及每个子实验完成后的知识点自测。
在已知药物对蟾蜍心脏灌流的虚拟实验中,为同学提供了心脏灌流的动画与3D心脏的虚拟环境,学生亲自动手在虚拟空间内使用8种不同的药物分别加入灌流液中,观察不同药物、不同剂量对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实验操作过程基本不受时间限制。
(3)在《坐骨神经-缝匠肌实验》的虚拟实验软件中,包含三个基本实验元素:坐骨神经-缝匠肌制备与实验操作录像;五种不同条件下,坐骨神经-缝匠肌虚拟实验;每个子实验完成后的知识点自测。
在坐骨神经-缝匠肌虚拟实验中,采用了3D的神经冲动与骨骼肌收缩的机制模式图,以及实验机制解释的3D原理图构建逼真的虚拟环境。
例如,在终板电位实验中,学生可以在显微镜下亲自动手操作玻璃电极进行实验,不同的子实验都有详尽实验原理解释和知识点测试题。
(4)在《多因素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的虚拟实验软件中,首先是建立了数字化虚拟3D透明家兔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完成大型、综合性呼吸功能虚拟实验。
其包含三个基本实验元素:家兔呼吸功能实验操作过程录像;虚拟实验中含有9个不同的子实验,如气道延长、气道狭窄、吸入氮气、吸入CO、代谢性酸2中毒(含纠正酸中毒)、气胸(开放性与张力性)、肺水肿等,以及每个子实验完成后的知识点自测。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观察到透明兔的呼吸(肺泡)运动变化、呼吸与血压曲线变化、血气与电解质变化,以及呼吸的声音变化。
(5)在《微循环灌流与血液动力学实验》的虚拟实验软件中,建立了数字化虚拟3D微循环血液灌流模型,并配合虚拟3D透明兔模型组建大型、综合性血循环虚拟实验。
在此虚拟教学软件中包含三个基本实验元素:微循环灌流与血液动力学实验操作录像;虚拟实验中含有5个不同类型的子实验,如失血10%、失血30%、失血50%、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每个子实验完成后的知识点自测。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可以自主设计治疗方案,如失血导致休克时,源于同学选择药物、时间节点不同,虚拟实验结果也不尽相同,此时虚拟动物的呼吸运动变化、腹腔内脏血管变化、呼吸与血压变化、微循环与微血流变化,血液pH、Na+、K+、HCO3-、CO2都会发生不同的改变。
(6)《行为药理学实验》的虚拟实验教学软件是以抗老年痴呆药物石杉碱甲的药效学研究--Morris水迷宫实验为主线,涵盖三个基本实验元素:水迷宫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操作录像;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虚拟实验具体操作;以及抗老年痴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知识点自测。
虚拟操作部分包括石杉碱甲对三种老年痴呆模型(东莨菪连续注射、鹅蒿蕈氨酸基底前脑注射及双侧穹窿伞切断)的药效学研究,通过虚拟操作,可产生大量实验数据,学生上机操作得到的结果非单一结果,而是随机化,不同同学不同情况的操作,产生的实验数据也不同,同时也可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充分体现了药理学实验的特点。
该软件可使操作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抗老年痴呆药物药效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信息。
(7)在《影响尿液的生成实验》的虚拟实验教学软件中,含有三个基本实验元素:影响尿液的生成实验操作录像;虚拟实验中含有7个不同类型的子实验,如输入溶液、输入20%葡萄糖、注射利尿药、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刺激迷走神经、失血和尿路机械性梗阻,每个子实验完成后的知识点自测。
(8)在《肠道平滑肌受体动力学实验》的虚拟实验教学软件中,含有三个基本实验元素:肠道平滑肌受体动力学实验操作录像;虚拟实验中含有2个不同类型的子实验:如神经体液因素对消化道平滑肌收缩与慢波的影响、ICC起搏电位或电流的观察,实验完成后的知识点自测。
(9)医学行为药理学—抗抑郁药的药效学评价实验包括以下内容:强迫游泳实验:当实验动物放进一个有限的空间使之游泳,动物在该环境中拼命挣扎试图逃跑又无法逃脱,一段时间后,就变形成漂浮不动状态,仅露出鼻孔保持呼吸,四肢偶尔划动以保持身体不至于沉下去,这种状态叫做“不动状态”,一种“行为绝望”行为,这种行为绝望模型与抑郁症类似,而且对绝大多数抗抑郁药物敏感,其药效与临床药效显着相关,被广泛用于抗抑郁药物的初选。
小鼠悬尾实验:小鼠在悬尾状态下很快会出现绝望行为,表现为不再挣扎,呈现特有的安静不动状态,抗抑郁药和中枢兴奋药可以明显缩短不动状态的持续时间。
绝大多数抗抑郁药物既能缩短不动状态,又能减少或不影响小鼠的自主活动。
大鼠学习无助:当动物置于一种不可逃避的厌恶刺激环境(如足电休克)时,会产生一种绝望行为,表现为对刺激不再逃避,并干扰了以后的适应性反应。
此时动物脑内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被公认为是一种抑郁状态,抗抑郁药可以对抗这种状态。
虚拟实验操作流程及技术点描述:该实验需要把实验对象(大/小鼠)进行分组(阳性对照组,用药组、空白对照组)训练,按照实验受试药物进行用药造模,然后,把每组的老鼠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装置进行单项实验(强迫游泳/静止悬尾/学习无助),然后根据老鼠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状态(静止/运动,但是学习无助实验是统计逃逸成功的次数和质量),来统计各组老鼠实验数据上的规律,从而通过多次大量的实验后,来评价受试药物抗抑郁的实效性。
虚拟实验可以让实验者随时停止实验或查资料,也可以把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好另外储存用作分析。
整个虚拟实验开发的难点是对虚拟实验对象(大/小鼠)的动作形态上要保持真实性和科学性。
要实现这个功能必须根据大量的真实实验数据,从而分析出实验对象不同组别的运动规律,然后利用Flash中as3编程语言工具进行建立模型,此数据模型主要从3个参数指标来表现区别不同组别的运动规律:实验对象随机运动轨迹区域分布,随机运动状态时间分布和随机运动生物动作科学真实性(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比如一只空白组大鼠进行穿梭箱实验,在未放电情况下,它的运动轨迹应该以箱底边缘为主,触壁身体上探次数在3-5次,当放电之后,逃逸成功26-30次。
我们以它的参数为标准模型,然后根据用药的不同,适当的调整这个参数,这样系统就可以随机产生相应的数据值。
(10)心血管活动调节综合实验利用虚拟动物实验,模拟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的全过程,以动脉血压为指标,观察某些因素对家兔心血管活动包括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虚拟实验操作流程及技术点描述:主要有以下内容:夹闭右颈动脉刺激右侧降压神经刺激右侧迷走神经药物作用虚拟实验难点,我们将实验家兔透明3d化,使学生在操作的同时可以直观的看到血管神经和跳动的心脏。
学生通过选择相应工具,对家兔进行以上各种不同的刺激作用,同时血压曲线和心力环及3d家兔发生相应的变化。
(11)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实验内容:实验一反射弧的分析;实验二脊髓半离断动物的观察;实验三去小脑动物的观察;实验四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定位与去大脑僵直;实验五豚鼠大脑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实验六自发脑电波及致痫时脑电波的分析。
虚拟实验操作流程及技术点描述: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弧是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反射弧完整是引发反射的必要条件,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硫酸对皮肤的伤害性刺激可以引起受刺激肢体的反射性屈曲,本实验以此屈曲反射来分析反射弧的组成,通过利用不同浓度的硫酸(%-2%,)在正常状态下直接刺激实验对象(青蛙)的身体部位(腹部皮肤和下肢趾尖),通过实验对象的刺激反应(曲腿反射)来观察神经反射效果,然后再通过利用硫酸对剪断右侧坐骨神经后做同样的刺激实验,从而得出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本虚拟实验开发的难点是对虚拟实验对象身体不同的刺激部位做出不同的动作反应,并且随着刺激时间的长短而反应也不同。
开发的思路是主要根据大量真实实验的录像,分析记录实验对象的动作特点,并给与对象相应的动作库,让实验对象根据实验操作者的操作而做出适当的动作反应。
(12)医学化学基础操作类综合实验包括以下内容:常压蒸馏实验操作;酸碱滴定实验操作;有机物熔点沸点的测定实验操作;重结晶的实验操作;色谱分析的实验操作;用PH计测定醋酸的电离常数的实验操作;分光光度法测定Fe3+的含量的实验操作。
虚拟实验操作流程及技术点描述:将医学化学常用的基础操作实验虚拟化,学生通观看实验演示部分,学习实验流程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后,再到虚拟实验中进行考核,学生自己使用虚拟实验器材后,产生自动计算的实验数据,并相应实现对实验的虚拟操作,系统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分,以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13)细菌的形态学综合实验包括以下内容: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负染色法;镀银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芽孢染色法;荚膜染色法;Albert染色法;悬滴法和压滴法;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暗视野显微镜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