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战略案例

竞争战略案例
竞争战略案例

竞争战略案例

【篇一:竞争战略案例】??????????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是低成本优势。如果企业进

行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累计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企业就具

有了低成本优势。如果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对于竞争者而言是难以模

仿和复制的,则其低成本优势就会持久。如果企业向买方提供可以

接受的价格水平,以使其低成本优势不为售价低于竞争者而抵销,

成本优势就会带来超额收益。

低成本竞争的战略价值取决于其持久性。低成本优势只有在企业维

持它时才能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效益。如果不能持久的改善企业的

相对成本地位,那么企业只能保持成本等价或成本近似,企业要获

得低成本优势就必须找到低成本优势的持久来源。企业的低成本优

势源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行为,成本行为取决于影响成本的一

些结构性因素,包括企业的规模经济、学习能力、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机

构因素等。这些结构性因素结合起来决定一种既定生产经营活动的

成本,因此,保持对成本起主要作用的基本因素的长期优势,就可

能实现低成本竞争的战略优势。本文介绍并分析保持低成本竞争优

势的两个成功案例,从全面成本管理的角度对企业低成本竞争战略

作一阐述。

一、两个案例 (一)沃尔玛案例 1962年,山姆。沃尔顿开设了第一家

沃尔玛(wal—mart)商店。迄今沃尔玛商店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百货商店。按照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估算,1989年山姆。沃尔顿家族的

财产已高达90亿美元。沃尔玛在世界零售业中排名第一。《商业周刊》2001年全球1000强排名,沃尔玛位居第6位。作为一家商业

零售企业,能与微软、通用电器、辉瑞制药等巨型公司相匹敌,实

在让人惊叹。

沃尔玛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商品物美价廉,对顾客的服务优质上乘。沃尔玛始终保持自己的商品售价比其他商店便宜,是在压低进货价

格和降低经营成本方面下功夫的结果。沃尔玛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想尽一切办法把价格压低到极限成交。公司纪律严明,监督有力,

禁止供应商送礼或请采购员吃饭,以免采购员损公肥私。沃尔玛也

把货物的运费和保管费用降到最低。公司在全美有16个配货中心,

都设在离沃尔玛商场距离不到一天路程的附近地点。商品购进后直

接送到配货中心,再从配货中心由公司专有的集装箱车队运往各地

的沃尔玛商场。公司建有最先进的配货和存货系统,公司总部的高

性能电脑系统与16个配货中心和1000多家商场的pos终端机相联网,每家商场通过收款机激光扫描售出货物的条形码,将有关信息

记载到计算机网络当中。当某一货品库存减少到最低限时,计算机

就会向总部发出购进信号,要求总部安排进货。总部寻找到货源,

便派离商场最近的配货中心负责运输路线和时间,一切安排有序,

有条不紊。商场发出订货信号后36小时内,所需货品就会及时出现

在货架上。就是这种高效的商品进、销、存管理,使公司迅速掌握

商品进销存情况和市场需求趋势,做到既不积压存货,销售又不断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了资金成本和仓储成本。

压缩广告费用是沃尔玛保持低成本竞争战略的另一种策略。沃尔玛

公司每年只在媒体上做几次广告,大大低于一般的百货公司每年的50—100次的水平。沃尔玛认为,价廉物美的商品就是最好的广告,我们不希望顾客买1美元的东西,就得承担20—30美分的宣传、广

告费用,那样对顾客极不公平,顾客也不会对华而不实的商品感兴趣。

沃尔玛也重视对职工勤俭风气的培养。沃尔玛说:“你关心你的同事,他们就会关心你。”员工从进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受到“爱公司,如

爱家”的店训熏陶。从经理到雇员,都要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勤俭

节约,杜绝浪费,从细微处做起。这使沃尔玛的商品损耗率只有1%,而全美零售业平均损耗率为2%,从而使沃尔玛大量降低成本。

沃尔玛每周五上午召开经理人员会议,研究商品价格情况。如果有

报告说某一商品在其他商场的标价低于沃尔玛,会议可决定降价,

保证同种商品在沃尔玛价格最低。沃尔玛成功运用低成本竞争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二)邯钢案例我国的邯郸钢铁总厂(简称邯钢)是1958年建成的老厂,目前是中国钢铁企业前10名的国有大型企业。1990年邯钢生产28

种钢材有26种亏损。1991年开始实行低成本目标管理战略,以“模

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加大了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

强了内部经营管理,坚持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勤俭节约使效益大

幅度提高,实力迅速壮大。

“模拟市场核算”的具体作法:一是确定目标成本,由过去以“计划价格”为标准的“正算法”改变为以市场价格为依据的“倒算法”,即将过

去从产品的原材料进价,按厂内工序逐步结转的“正算”方法,改变

为从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开始,按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的“倒推”方法,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二是以国内先进水平和本单位历史最好水平为依据,对成本构成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找出潜在的效益,以原材料和出厂产品的市场价格为参数,进而对每一个产品都定出科学、先进、合理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等项指标。三是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目标利润,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要做到不亏或微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坚决停止生产。四是明确目标成本的各项指标是刚性的,执行起来不迁就、不照顾、不讲客观原因。

“成本否决”的具体作法:一是将产品目标成本中的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到分厂、车间、班组、岗位和个人,使厂内每一个环节都承担降低成本的责任,把市场压力及涨价因素消化于各个环节。全厂28个分厂、18个行政处室分解承包指标1022个,分解到班组、岗位、个人的达10万多个。目前全厂2.8万名职工人人身上有指标,多到生产每吨钢材负担上千元,少到几分钱,个个当家理财,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二是通过层层签订承包协议,联利计酬,把分厂、车间、班组、岗位和个人的责、权、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将个人的全部奖金与目标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直接挂钩,凡目标成本完不成的单位或个人,即使其他指标完成得再好,也一律扣发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当月全部奖金,连续3个月完不成目标成本指标的,延缓单位内部工资升级。四是为防止成本不实和出现不合理的挂账及待摊,确保成本的真实可靠,总厂每月进行一次全厂性的物料平衡,对每个单位的原材料、燃料进行盘点。以每月最后一天的零点为截止时间,次月2日由分厂自己校对,3日分厂之间进行核对,在此基础上总厂召开物料平衡会,由计划、总调、计量、质量、原料、供应、财务等部门抽调人员深入到分厂查账。账实不符的,重新核算内部成本和内部利润;成本超支、完不成目标利润的,否决全部奖金。

调整内部机构设置,保证低成本目标实现。一是精简机构,1990—1995年总厂和分厂的管理科室从503个减到389个,管理人员从占职工人数14%减到12%.二是充实和加强财务、质量管理、销售、计划、外经、预决算、审计等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和理顺了管理职能。三是实行“卡两头,抓中间”的管理方法。一头是严格控制进厂原材料、燃料的价格、质量,仅此一项,从1992年以来总共降低成

本9000万元;另一头是把住产品销售关,坚持集体定价;抓中间就是

抓工序环节的管理,不仅抓生产过程的“跑、冒、滴、漏”,而且将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横向比较,以同行业先进水平为赶超目标。二、比较分析 (一)从行业竞争角度分析低成本竞争战略有力地抵抗

了买方讨价还价的威胁。顾客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其还价顶多只能

将价格压到市面上的最低价格。沃尔玛的每周五的经理会议如果发

现别的商店同种商品价格更低的话,经理们有权决定立即降价,保

持沃尔玛商场商品价格最低的地位。邯钢坚持以市场价格为依据,

确定自己的目标成本,而在实际经营中,其实际成本大大低于目标

成本,在同行业中获得成本优势,而且沃尔玛和邯钢都始终坚持之,从而长期保持低成本优势,确定他们的竞争优势地位。

邯钢、沃尔玛的低成本战略招徕了大量顾客,从而使邯钢、沃尔玛

销售量大,进货量相对增多,增强了邯钢、沃尔玛的讨价还价能力,使供应商不能轻易涨价。如果供应商涨价,可能有失去强有力的经

销商、销售渠道萎缩、市场销量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在

正常情况下,供应商是不会冒此风险的。而且供应商也会计算由于

邯钢、沃尔玛信誉好、销量大,可以在增大的销量中补偿单位利润

的下降,使总利润不减少。

沃尔玛、邯钢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战略地位形成也归功于规模经营。

邯钢1990年钢产量110万吨、1995年增加到215万吨;利润1990

年100万元,1995年增加到7亿元。沃尔玛1997年的销售额1193

亿美元,净利润35.3亿美元。规模经营使邯钢和沃尔玛的低成本竞

争战略成为可能。

邯钢、沃尔玛的低成本竞争战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降价策略,它

的低成本是加强管理、苦练内功的结果。

(二)从价值链角度分析邯钢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其价值链构成是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内部后勤是

指与接收、存储和分配相关的活动,如原材料采购、仓储、库存控制、车辆调度和向供应商退货。在这一价值链中原材料价值是关键,邯钢抓住这个关键环节,在采购上严把原材料、燃料进货关,为了

降低成本,采购供应部门下达最高采购限价(经预测的市场价格),只

准低买不许高进,同时严格质量和数量检验,堵住管理上的漏洞,

与奖惩紧密挂钩,降低采购成本给予嘉奖,超支惩罚,把进货成本

压到最低。

生产作业是指与将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形式有关的各种活动。在价

值链的这个环节上,邯钢通过全员、全过程的全面成本管理,把降

低成本的重点首先放在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力上,使主体设备从烧

结机、高炉、到炼钢转炉、连铸机、轧钢机等的利用效率都达到和

超过设计能力。其次放在技术改造上,如邯钢三轧钢,1993年下半

年投资46万元对线材生产线进行改造,轧钢的产量从1993年的15

万吨提高到1994年的22万吨,比目标成本降低了510万元。邯钢

自建60万吨的棒材生产线,除主体设备外,辅助设备全用原有的设

备改造而成,即保证了质量又不影响生产效率,同样的生产线有的

钢厂投入6亿元,邯钢只投入2亿元,赢得了成本优势。第四放在

工序环节的投入上,邯钢把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按炉、

机型号分类,以全国同行业、同炉、同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前

三名为目标。经过两年的努力,在43项可比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邯钢有40项进入前10名,其中9项指标进入前3名。同时,在生

产过程中,人们从节约一度电、一升油、一个螺丝钉做起,全面节约,杜绝浪费,在生产工艺上保证低成本。

外部后勤是指与集中、存储和将产品发送给买方有关的各种活动。

在价值链的这个环节上,邯钢人通过加强库存管理,及时调度、发运,降低产品成本。

市场销售是指与提供一种买方购买产品的方式和引导他们进行购买

有关的各种活动,如报价、定价、渠道选择、渠道关系、销售队伍、促销等。邯钢在这方面严把产品销售关,建立集体定价制度,确定

最低销售价格,任何人无权降价,鼓励在不降低市场占有率的前提

下尽可能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从而使低成本的价格溢出转化为企业

纯收入。

沃尔玛是商品销售业,其价值链构成是内部后勤(采购、运输、储藏)、生产企业(营业经营)、市场营销(广告、服务)和高度发达的分销体系。沃尔玛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都保证了低成本。尤其是高度发达的

分销体系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使采购及时,库存即不积压也不断货,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沃尔玛培养职工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从小

事做起,使沃尔玛的商品损耗率只有1%,降低了营业成本。另外,

沃尔玛节省广告开支,节约了费用。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价值链,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

节上下功夫,降低产品成本,使企业真正实现低成本优势,在竞争

中取胜。(三)从成本驱动因素角度分析 1、规模经济。无论邯钢还是

沃尔玛都存在规模经济,而且规模经济是这两个企业的重要成本驱

动因素。规模经济对我们的启示,一是企业要取得恰当的规模形式;

二是在对规模敏感的活动中制定政策加强规模经济;三是根据企业的

偏好来利用规模经济的形式;四是重视企业拥有优势的规模形式所驱

动的价值活动。

2、学习。一项价值活动由于学习提高其效率从而使成本下降,邯钢

通过学习在制度改变、进度改进,劳动效率提高和使原材料更适合

于工艺流程等方面使成本都大幅度下降。沃尔玛通过学习降低零售

商店和其它设施的成本。学习对我们的启示,一是企业要利用学习

曲线进行管理;二是保持学习的专有;三是向竞争对手学习。

3、生产能力利用模式。当一项价值活动与大量固定成本相联系时,

活动的成本就会受到生产能力利用率的影响。邯钢固定成本比较大,如果不充分利用固定成本,改造陈旧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则必

然增大产品的单位成本。生产能力利用模式对我们的启示,一是提

高设备利用率;二是进行技术改造,减少产量波动造成的恶果。

4、联系。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受到其他活动实施情况的影响。从

价值链内部联系看,邯钢利用直接活动和间接活动(生产和维修)、质

量保证和其他活动(检查和购买)之间的联系,沃尔玛利用协调活动

(内部后勤和营业)、取得成果可以相互替换的活动(广告和各种推销)

之间的联系等,都大大降低了成本。从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价值

链之间的联系看,与供应商联系对成本影响重大,如供应商交货频

繁度和及时性与原材料库存之间的联系,供应商的包装材料与企业

的原材料管理成本之间的联系。联系对我们的启示,一是企业要充

分利用价值链内部的成本联系,二是企业要充分与供应商和销售渠

道合作。

5、相互关系。相互关系最重要的形式是当一项价值活动可以与一个

兄弟业务单元共享时的相互关系。共享一项价值活动增强了该活动

的生产能力。如果该活动的成本对于规模经济或学习是敏感的,或

者如果由于不同的业务单元在不同的时间对价值活动提出需求而使

共享改善了生产能力利用模式,如邯钢某些基础设施和某些经验在

厂内共享,结果降低成本。另一种相互关系即在分离的活动之间共

享专门知识也会降低成本,如沃尔玛各个分店共享的经验和专门知识。相互关系对我们的启示是共享活动可以降低成本。

6、整合。一项价值活动的纵向整合的程度影响其成本。整合可以采

取不同方式降低成本。如通过整合可以使企业回避拥有较强讨价还

价能力的供应商和买方,可以带来联合作业的经济性。如钢直接从

炼钢工序运送到加工工序,就不再需要重新加热,从而降低成本。

整合也可以避免利用市场的成本,如沃尔玛自己拥有强大的分销体系,拥有自己的车队,外部后勤成本就大大降低。整合对我们的启

示是整合和解散整合都具有降低成本的潜力。

7、时机选择。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常反映了对时机的选择。有时,企业作为率先行动者之一可以获得捷足先登的优势,但迟后行动者

也可以有所收益。如购买最先进的设备在钢铁行业就是一种优势。

时机选择对于成本地位的作用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与经济

周期或市场条件有关的时机。如钢铁业在工业周期低谷时购买设备,不仅可以降低买价,而且对财务费用都有着巨大影响。时机选择对

我们的启示,一是利用率先行动者和迟后行动者的优势;二是在商业

周期中选择购买时机。

8、自主政策。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总是受到企业政策选择的影响。

对成本影响最大的政策选择包括:产品的选型、性能和特点、所提

供的产品组合与种类;所选用的工艺技术、独立性或规模、时机选择

或其他成本驱动因素;所使用的原材料或其他外购投入的规格;生产速

度安排、维修、推销队伍和其他活动的程序;其他人力资源政策,包

括招聘、培训和雇员的激励;相对于普遍标准而言,为雇员支付工资和提供方便;所使用的销售渠道;市场营销和技术开发的效果,开发活

动的费用比率;所提供的服务水平;所服务的买方;交货时间等。自主

政策对我们的启示是,政策选择在决定成本中起关键作用,政策选

择能立即产生增加或降低成本的效果。

9、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所有的价值活动的成本都有影响。各种活

动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买方和供应商之间的地理位置,通常对如工资、后勤效率和货源供应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如对供应商的地

理位置是内部后勤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相对买方的地理位置又

影响了外部后勤成本。沃尔玛正是把握地理位置这一理论,在全美

以及全世界设立分店,在各分店与供应商相对最短距离点上设立配

送中心,从而降低成本。地理位置的启示是,企业应达到地理位置

最优化。10、机构因素。包括政府法规、免税、关税、财政刺激手

段及本土化规定等机构因素构成了最后一个主要的成本驱动因素。

在某些产业一项或几项机构因素就可能成为最重要的成本驱动因素。对于沃尔玛全世界分销店来讲,关税和本土化等机构因素就成为重

要的成本驱动因素。对于邯钢来讲,财政刺激手段可能是最重要的

成本驱动因素。所以说有利的机构因素能降低成本,不利的机构因素能加大成本。

三、小结在沃尔玛和邯钢保持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可以采取低成本竞争战略,在竞争中取胜。

低成本战略相关案例

低成本竞争战略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是低成本优势。如果企业进行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累计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企业就具有了低成本优势。如果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对于竞争者而言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则其低成本优势就会持久。如果企业向买方提供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以使其低成本优势不为售价低于竞争者而抵销,成本优势就会带来超额收益。 (一)沃尔玛、邯钢案例 一、沃尔玛案例 案例简介:1962年,山姆。沃尔顿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WAL—MART)商店。迄今沃尔玛商店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百货商店。按照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估算,1989年山姆。沃尔顿家族的财产已高达90亿美元。沃尔玛在世界零售业中排名第一。《商业周刊》2001年全球1000强排名,沃尔玛位居第6位。作为一家商业零售企业,能与微软、通用电器、辉瑞制药等巨型公司相匹敌,实在让人惊叹。 案例分析: 1.主角:沃尔玛 2.主角的目标:保持自己的商品售价低于其他商店,压低进货价格和 降低经营成本。 3.主角的决策:沃尔玛为达到既定目标,采取以下方法: (1)沃尔玛直接从厂家进货,想尽一切办法把价格压低到极限成交 (2)严明纪律,监督有力,禁止供应商送礼或请采购员吃饭,以

免采购员损公肥私 (3)公司在全美有16个配货中心,设在离沃尔玛商场距离不到一天路程的附近低点 (4)沃尔玛有最先进的配货和存货系统 (5)压缩广告费用 (6)沃尔玛重视对职工勤俭风气的培养,员工受到“爱公司,如爱家”的店训熏陶,没个人关心公司经营状况,勤俭节约, 杜绝浪费 4.案例类型:描述型案例 沃尔玛的战略标志是:天天低价,商品的选择范围宽广,较大比例的名牌商品,使顾客感到友善而温馨的商店环境,较低的营业成本,对新的地理含义上的市场进行训练有素的扩张,创新性的市场营销,以及优良的售后服务保证。在每一家沃尔玛商店的外面都用大字母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永远的低价,永远!”沃尔玛还向他的顾客灌输这样一种观念:“竞争者在当地做出任何广告,我们都将对之产生反应!”,从而它使其自身创立了低价的形象。沃尔玛的主要商品系列包括:家庭用品、电器用品、体育用品、用于草坪和花园的器具,健身与健美器材和设备、家庭时尚用品、油漆、涂料,床上用品和浴室用品,五金商品,家用修理设备、玩具和游戏软件,以及杂货类商品。 沃尔玛之所以能领先世界,创造行业标准,主要是其彻底实现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3,4

[案例3] “老牌”企业的竞争 海清啤酒成功的在中国西部一个拥有300万人口的C市收购了一家啤酒厂,不仅在该市取得了95%以上市场占有率的绝对垄断,而且在全省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60%以上,成了该省啤酒业界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C市100公里内有一金杯啤酒公司,3年前也是该省的老大。然而,最近金杯啤酒因经营不善全资卖给了一家境外公司。 金杯啤酒在被收购后,立刻花近亿的资金搞技改,还请了世界第四大啤酒厂的专家坐镇狠抓质量。但是新老板清楚的很,金杯啤酒公司最短的那块板就是营销。为一举获得C市的市场,金杯不惜代价从外企挖了3个营销精英,高薪招聘20多名大学生,花大力气进行培训。 省内啤酒市场的特点是季节性强,主要在春末和夏季及初秋的半年多时间。一年的大战在4、5、6三个月基本决定胜负。作为快速消费品,啤酒的分销网络相对稳定,主要被大的一级批发商控制。金杯啤酒没有选择正面强攻,主要依靠直销作为市场导入的铺货手段,由销售队伍去遍布C市的数以万计的零售终端虎口夺食。 金杯啤酒的攻势在春节前的元月份开始了,并且成功地推出了1月18号C市要下雪的悬念广告,铺还有礼品附送。

覆盖率和重复购买率都大大超出预期目标。但是,金杯在取得第一轮胜利的同时,也遇到了内部的管理问题。该公司过渡强调销售,以致把结算流程、财务制度和监控机制都甩在一边。销售团队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浮躁,甚至上行下效不捞白不捞。公司让部分城区经理自任经销商,白用公司的运货车,赊公司的货,又做生意赚钱,又当经理拿工资。库房出现了无头帐,查无所查,连去哪儿了都不知道。 面对竞争,海清啤酒在检讨失利的同时,依然对前景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对手在淡季争得的市场份额,如果没有充足的产量作保障,肯定要跌下来;而且海清的分销渠道并没有受到冲击,金杯公司强入零售网点不过是地面阵地的穿插。 如今,啤酒销售的旺季,也就是决胜的时候快到了,您认为海清啤酒应该怎样把对手击退,巩固自己的市场领导地位呢? [问题] (1)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清啤酒面临的环境。 (2)如何评价金杯啤酒的竞争战略? (3)海清啤酒应采用什么用的战略? 分析: 1、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清啤酒面临的环境。 (1)优势S: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市内:95%以上;全省:60%以上);有一定的生产加工能力; (2)劣势W:销售队伍不太雄厚,市场没有细分,产品没有特色; (3)机会O:拥有很高的客户群,产品在当地拥有

什么是战略-迈克尔·波特

什么是战略迈克尔·波特 一、运营效益并不是战略 人们混淆了运营效益和战略这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为了追求生产率、质量和速度,企业开发出大量的管理工具和技巧,如全面质量管理、基准比较法、时基竞争(time-based competition)、外包、合作伙伴、流程再造以及变革管理等等。这些管理工具和技巧虽然使得企业的运用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许多企业往往会因为无法将所得转化为持久赢利而感到沮丧。不知不觉,管理工具逐渐取代了战略。于是,当管理者其实离自己原本具有竞争优势的定位越来越远了。 运营效益:必要但不充分 为了获得丰厚的利润,不断提高运营效益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几乎没有企业能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凭借运营效益方面的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想维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最佳实践会迅速传播开来。竞争对手可以迅速模仿管理技巧、新技术、增进投入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等方面的最佳实践。 提高运营效益之所以不够的第二个原因是竞争趋同。企业越是以他人为基准,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也就越多。竞争各方越是多地把运营活动外包给高效的第三方,这些运营活动的通用性也就越强。当竞争各方在质量、生产周期或供应商伙伴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改进上相互模仿时,战略就会趋同,竞争就成了在同一跑道上展开的追逐赛,无人能够胜出。 二、战略:建立在独特的运营活动之上 所谓的竞争战略就是创造差异性。换句话说,即有目的地选择一套不同的运营活动以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 大多数管理者都从自己客户的角度来描述战略定位,但是,战略的实质存在于运营活动中——选择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运营活动,或者不同于竞争对手的活动实施方式。 (举例:西南航空、宜家) 战略定位的原点 战略定位有三个不同的原点。 首先,定位可以以提供某行业的某类产品或服务为原点。波特把它称为“基于种类的定位”,即基于产品或服务种类的选择而不是基于客户细分市场进行战略定位。只有当公司通过其独特的运营活动提供最好的特定产品或服务时,基于种类的定位才具有经济意义。 (举例吉菲·罗伯国际公司——专营汽车润滑油的企业,不提供汽车维修与保养等其他服务。共同基金行业的领先者——先锋集团,提供预测业绩、费用极低的普通股、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客户之所以选择先锋集团或吉菲·罗伯国际公司,是因为看重它们在某一特定的服务领域拥有性能卓越的价值链。基于种类的定位面向的客户范围很广,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定位只能满足他们需求中的一小部分。 定位的第二个原点是满足某一特定客户群的大部分或所有需求。波特把它称为“基于需求的定位”,这更接近于传统的目标客户定位的观念。如果客户群各有需求,而某些特定的运营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这些需求时,企业就可以采用基于需求的定位。 基于需求的定位还有一个变体形式,当相同客户在不同情况下或针对不同的交易类型产生不同需求时,这种变体就应运而生了。 定位的第三个原点是根据不同的接触途径对客户进行细分。虽然不同客户的需求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为了接近这些客户而设计的运营活动应该有所区别。波特把这样的战略定位称为“基于接触途径的定位”。接触途径会因客户地理位置或客户规模的变化而变化,也可能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都要求企业设计出一套不同的运营活动,以便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接触到客户。(举例:美国卡麦克院线) 通过不同接触途径导致不同运营活动的方式有:城乡客户之分、客户范围大小、人口疏密之分等等。尽管这些客户群体有着相似的需求,但是企业在设计市场营销、订单处理、物流和售后服务等运营活动的最佳组合时应该予以区别对待。

企业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企业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竞争战略案例分析腾讯QQ的竞争战略一、案例背景腾讯公司以下简称“腾讯”于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是中国最早也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开发商。1999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并于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号700。成立12年以来,腾讯一直以追求卓越的技术为导向,始终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QQ超过5.490亿截至2006年6月30日注册账户的庞大受众群体现了腾讯对强负载大流量网络应用和各类即时通信应用的技术实力。腾讯已经初步完成了面向在线生活产业模式的业务布局,构建了QQ、https://www.360docs.net/doc/2914438370.html,、QQ游戏以及拍拍网这四大网络平台,分别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网络社区。在满足用户信息传递与知识获取的需求方面,已有https://www.360docs.net/doc/2914438370.html,门户、QQ即时通信工具以及年初收购的Foxmail 电子邮件;在满足用户群体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方面,腾讯推出的个人博客Q-Zone与访问量极大的论坛、聊天室、QQ群相互协同;在满足用户个性展示和娱乐服务方面,腾讯拥有非常成功的虚拟形象产品QQshow、QQpet宠物和QQGame游戏QQMusic/Radio/LiveTV 音乐/电台/电视直播产品,另外对手机用户提供彩铃、彩信等无线增值业务;在满足用户的交易需求方面,腾讯专门为腾讯用户设计开发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已经上线,并和整个社区平台无缝整合。目前,腾讯正逐步实现“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的远景目标。腾讯发展过程如图4-1所示。图4-1 腾讯发展简图二、案例聚焦1. 系列产品的开发在技术上,腾讯是个追随者,但是ICQ并没有任何商业模式可供腾讯参考。在OICQ上做广告赚钱是腾讯想出来的第一个办法。腾讯是世界上第一个在ICQ上做广告的。与运营商共同运营,是腾讯的第二个办法。腾讯是第一家有胆量提出要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的.com。共同运营的意思就是分钱。现在,中国移动梦网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几乎被移动QQ独占,移动和联通为腾讯代收的信息费自然也就成为腾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品牌衍生物的代理权出让,是腾讯的第三个主意。目前,腾讯通过与广州东利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以QQ形象为主体的服饰、动漫产品。QQ正在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卡通品牌,并逐步向科技领域延伸。QQ软件、形象已经进入到PC、DVD、移动硬盘和摄像头等终端产品。目前,手机、家电的利润非常微薄,不论是国外厂商还是国内厂商都希望能够在增值服务上有独特的表现,纷纷上门来要和腾讯合作。而这些PC 之外的终端延伸,也正是腾讯梦寐以求的新战场。2.“利润因子”的管理在利润乘数化竞争战略下,企业要清楚自身利润因子的优势。1准确的市场定位在QQ聊天的用户中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对时尚产品的购买能力极强。于是,腾讯和东利行提出“Q人类Q生活”的卡通时尚生活概念,把衍生产品消费群定位在14~26岁青少年。随后,相继开发出精品玩具系列、手表系列、服饰系列和包袋系列等10大类106个系列,约1000种带QQ标志的产品。2001年10月,第一家“Q-Gen”专卖店在广州最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开业,受到Q迷的大力追捧,每天营业额达到10万元,迅速超过了同一条街的原有“铺王”佐丹奴专卖店。短短数月,100多家“Q-Gen”专卖店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由于有强大品牌做后盾,部分QQ商品的毛利率已达到50以上,而且还有相当不菲的连锁加盟费收入。这就是巨大的利润乘数效应。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QQ已经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通信工具软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QQ族背着企鹅背包,穿着QQ服装,床头摆着QQ相架,床上放着QQ靠枕…… 2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也许有人会问,既然QQ能有这么大的利润乘数效应,为什么腾讯公司不自己发展呢?道理其实很简单。首先,腾讯公司对于玩具这样的行业并不熟悉,与东利行的合作可以使他们规避跨行业的风险;其次,腾讯主要的收入来源并不是QQ形象授权,但授权的意义重大,能利用线下的资源更好地推动QQ品牌的发展;第三,与专业化的公司和团队合作经营,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而且能使合作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产生集团效应。基于上述三个理由,腾讯公司选择了品牌外包。东利行曾代理生产过“Kitty”猫和美国迪斯尼

竞争战略案例

竞争战略案例 【篇一:竞争战略案例】??????????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是低成本优势。如果企业进 行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累计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企业就具 有了低成本优势。如果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对于竞争者而言是难以模 仿和复制的,则其低成本优势就会持久。如果企业向买方提供可以 接受的价格水平,以使其低成本优势不为售价低于竞争者而抵销, 成本优势就会带来超额收益。 低成本竞争的战略价值取决于其持久性。低成本优势只有在企业维 持它时才能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效益。如果不能持久的改善企业的 相对成本地位,那么企业只能保持成本等价或成本近似,企业要获 得低成本优势就必须找到低成本优势的持久来源。企业的低成本优 势源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行为,成本行为取决于影响成本的一 些结构性因素,包括企业的规模经济、学习能力、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机 构因素等。这些结构性因素结合起来决定一种既定生产经营活动的 成本,因此,保持对成本起主要作用的基本因素的长期优势,就可 能实现低成本竞争的战略优势。本文介绍并分析保持低成本竞争优 势的两个成功案例,从全面成本管理的角度对企业低成本竞争战略 作一阐述。 一、两个案例 (一)沃尔玛案例 1962年,山姆。沃尔顿开设了第一家 沃尔玛(wal—mart)商店。迄今沃尔玛商店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百货商店。按照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估算,1989年山姆。沃尔顿家族的 财产已高达90亿美元。沃尔玛在世界零售业中排名第一。《商业周刊》2001年全球1000强排名,沃尔玛位居第6位。作为一家商业 零售企业,能与微软、通用电器、辉瑞制药等巨型公司相匹敌,实 在让人惊叹。 沃尔玛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商品物美价廉,对顾客的服务优质上乘。沃尔玛始终保持自己的商品售价比其他商店便宜,是在压低进货价 格和降低经营成本方面下功夫的结果。沃尔玛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想尽一切办法把价格压低到极限成交。公司纪律严明,监督有力, 禁止供应商送礼或请采购员吃饭,以免采购员损公肥私。沃尔玛也 把货物的运费和保管费用降到最低。公司在全美有16个配货中心, 都设在离沃尔玛商场距离不到一天路程的附近地点。商品购进后直

中南大学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与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中国平安保险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保险业为主,融证券、信托、投资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我国第一家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在2000年初平安保险将争创“世界500强400优”视为自己的理想目标。平安保险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形成了广为外界赞誉的企业文化。 平安的企业使命是:对客户负责,服务至上,诚信保障;对员工负责,生涯规划,安家乐业;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建设国家。平安倡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做品德高尚和有价值的人,公司形成了“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团队价值观,平安为员工描绘的远景和抱负是:成为中国企业改革的先锋和金融服务业学习的楷模,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问题: (1)哪些话描述了平安的生存目的是什么?你认为平安的企业生存的目的描述是否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果有请你用一句话来为平安描述生存目的,你如何描述好? (2)在平安的企业使命中,哪些内容勾画了企业的经营哲学? (3)哪些话是对企业愿景(未来展望)的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企业生存目的:对客户负责,服务至上,诚信保障。不足之处:过于笼统。用一句话概括:化解风险,祈祷平安。

(2)对员工负责,生涯规划,安家乐业;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建设国家。 (3)愿景:成为中国企业改革的先锋和金融服务业学习的楷模,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战略目标:争创“世界500强400优”。 案例2:阿迪达斯与耐克 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长跑爱好者只有一种合适的鞋可供选择:阿迪达斯。阿迪达斯是德国的一家公司,是为竞技运动员生产轻型跑鞋的先驱。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田径赛中有82%的获奖者穿的是阿迪达斯牌运动鞋。 阿迪达斯的优势在于试验。它试用新的材料和技术来生产更结实和更轻便的鞋。它采用袋鼠皮绷紧鞋边。四钉跑鞋和竞赛鞋采用的是尼龙鞋底和可更换鞋钉。高质量、创新性和产品多样化,使阿迪达斯在20世纪70年代中支配了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 20世纪70年代,蓬勃兴起的健康运动使阿迪达斯公司感到吃惊。一瞬间成百万以前不好运动的人们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兴趣。成长最快的健康运动细分市场是慢跑。据估计,到1980年有2500万——3000万美国人加入了慢跑运动,还有1000万人是为了休闲而穿跑鞋。尽管如此,为了保护其在竞技市场中的统治地位,阿迪达斯并没有大规模地进入慢跑市场。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竞争者,如美洲狮、布鲁克斯、新布兰斯、和虎牌。但有一家公司比其余更富有进取性和创新性,那就是耐克。由前俄勒冈大学的一位长跑运动员创办的耐克公司,在1972年俄勒冈的尤金举行的奥林匹

波特五力分析报告模型

管理战略管理6大工具---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一)简介 麦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二)详解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 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 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 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的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的影响力: (1) 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2) 供应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 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构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4)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性。 (5)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6)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7) 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转换成本。 (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 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 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的。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 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显著增强了。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的议价能力:

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 (重定向自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Generic Competitive Strategies) 目录 [隐藏] ? 1 基本竞争战略概述 ? 2 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 ? 3 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 ? 4 集中化战略(Focus) ? 5 夹在中间 ? 6 三种基本战略之间的区别 ?7 基本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o7.1 案例一:泰康人寿基本竞争战略研究[1] o7.2 案例二:论电子商务企业的三大基本竞争战略 [2] o7.3 案例三:连锁零售商的基本竞争战略[3] ?8 参考文献 ?9 相关条目 [编辑] 基本竞争战略概述 基本竞争战略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 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其主导战略。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要么企业致力于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这三种战略架构上差异很大,成功地实施它们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能,由于企业文化混乱、组织安排缺失、激励机制冲突,夹在中间的企业还可能因此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编辑] 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

1.成本领先战略的类型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 (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 (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 (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 2.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 (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5)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3.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与风险 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在于:

案例15-招商银行创新战略:挑战者的竞争战略教学内容

案例:招商银行创新战略:挑战者的竞争战略 一、招商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加快发展,金融业开始酝酿体制变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探索中国金融改革的路子,1987年4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招商局出资,招商银行在深圳蛇口工业区财务公司的基础上宣告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民营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当时的招商银行连行长在内共有36名员工,整个银行的员工挤在一个很小的地方办公,行长的办公室只有6平方米。 招商银行虽然最初是招商局为独家股东,但仍率先接轨国际惯例组成董事会,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袁庚出任董事长,王世祯任第一任行长。招商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实行行长负责日常经营并向董事会负责的现代公司治理模式,管理制度走在了其他银行之前。1989年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招商银行首次增资扩股,吸纳了当时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广泛海运局等6家股东,实收资本从人民币l亿元增加到4亿元,形成了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组织架构。1990年8月,招商银行设立其第一家分行——上海分行,上海分行于1991年4月正式对外营业。1991年,招商银行在我国香港设立代表处。由于招商银行的出色经营业绩,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招行第二次扩股增资,实收资本达到28.4亿元,股东也由原来的7家增加到了90家,招行的资本实力大大增强。 1993年是招商银行发展上的一个转折年,时任行长王世祯提议并通过大量工作把招商银行总部从蛇口搬到深圳,虽然只是从海边移到了市区,到市内减少了半小时的车程,但对招商银行的发展而言,这次总部迁址具有战略性意义,招行所有的金融业务,从此都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招商银行己从当初偏居深圳蛇口一隅的区域性小银行,发展成为一家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机构体系和业务网络。目前在30多个大中城市、我国香港设有分行,网点总数500多家,在美国设立了代表处,并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20年来,招商银行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断开拓,锐意创新,在革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创造了数十个第一,较好地适应了市场和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被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称誉为国内创新能力强、服务好、技术领先的银行。近来年,招商银行呈现出“规模稳步增长、效益不断提升、质量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2001-2006年间,招商银行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4%,不良货款比率从2.88%降到2.12%,总资产复合年增长率为26.2%。截至2007年6月30日,招商银行资产总额达11087.76亿元。从2004年到2007外权威媒体和有关机构组织的各类调查评选中,招商银行获得中国本土最佳银行、中国最佳零售银行、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中国最佳雇主等多项殊荣,是中国银行业中公认的最具品牌影响力的银行之一。 二、开创个人理财蓝海:“一卡通”一炮打响 虽然招商银行的业务经营开始走向全国,但它不只是经营范围有限的区域性小银行,面对国有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方面的巨大优势,为了避免和国有商业银行在个人业务方面的正面竞争,招商银行最早的定位是一个以对公业务为主的批发性银行,个人储蓄虽然也有,但是在全部存款中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到20世纪90年代初,呆账率持续上升,特别是北方的企业更是让不少银行“伤透了心”。而当时招商银行刚好完成了第二次增资扩股,正是手里拿着股东的钱雄心勃勃准备走出深圳、走向全国的时候。为了让股东的投资取得安全合理的回报,在对公业务已经蕴涵高风险的情况下,选择哪一个业务作为重点投资的领域成

企业的低成本战略方案

中国企业的低成本战略 中国企业成长经历的三次战略转型 转型思维是很重要的战略性思维,全面而准确的去理解中国企业20年的发展背景是我们在理解企业战略时更重要的问题,而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对于企业成长性的问题才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看法。 我们把中国企业发展问题的转型总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型 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发展,给了中国大多数企业第一次创业的激情和机会,这也形成了很多企业的战略取向,这里面最著名的是联想的“贸-工-科”的发展战略。 在那种短缺经济时代,没有什么比做贸易赚钱更有说服力的事情了,比如说彩电,在那个时代和现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1978到1995年这段时间,中国基本上是这种短缺经济时代,彩电是要凭票买的,企业之间比拼的是企业的性质和生产的能力。在中国彩电业的竞争格局中,在这种转型中最大的成功者是长虹公司,这个以国家性质为主的企业,1973年起就开始研制黑白电视机,1979年从日本松下引进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其年产能就已经达到了10万台。1985年又从松下

引进了全中国最后一条生产线,1986年生产能力增至32万台,1992年增至100万台,1996年继续增加到660万台,1998年生产出930万台,总量位居全球第四。 这种生产能力和国字招牌的优势在中国这次大转型中显示了极其强大的竞争力。相反,那些以民字为主的公司和刚从国字转型的公司则没有这么大的竞争实力。在这次大的转型发展中,以2001年中国正式的加入WTO为准,前后5年,中国基本商品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过剩时代,这个特点就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第二次转型。 二是中国市场的“贸-工-科”向国际板转型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对中国企业的一些所谓的成功经验,现在看来还不是盖棺定论的时候。由于中国市场巨大的包容性使得中国企业赚钱的门槛变得非常低,这就使我们在很多关键性的管理和技术问题上没有一种相对的远见。 一般人容易将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当作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起点,其实,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2001年可以算作这一过程的转折点。大量外资进入,迅速使我国许多产业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在通信业有著名的“七国八制”;在电脑行业有IBM、惠普、苹果等;在彩电业有松下、日立、索尼、飞利浦等。 1992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策略,大幅度降低关税,同时取消部分进口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第一篇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战略管理总论 ●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实施 目录 第一章战略管理总论 第一节企业战略涵义 第二节企业战略特征 第三节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实用案例1 索尼:为何你的品牌套路开始失效 实用案例2 麦当劳:有效实施管理控制 实用案例3 古井酒厂:实施PPSP战略 实用案例4 春兰公司:大胆决策,周密部署 实用案例5 福特汽车:经营战略控制过程 实用案例6 海尔:优势企业经营战略 第二章企业战略分析 第一节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第二节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实用案例1 柯达:与机遇失之交臂 实用案例2 摩托罗拉:从集权到分权的演绎 实用案例3 福特汽车:系统的外部环境分析 实用案例4 梅赛德斯:面向市场,赢得竞争 实用案例5 长虹:捍卫民族彩电的价格战 第三章企业战略规划

第一节企业总体战略 第二节单一经营发展战略 第三节多样化发展战略 第四节一体化发展战略 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一个世纪的辉煌 实用案例2 福特汽车:“优秀中心”的全球战略实用案例3 联想集团:独具特色的海外发展战略实用案例4 青岛啤酒:在困境中崛起 实用案例5 长虹:跻身“世界500强”的梦想 第四章企业战略选择 第一节战略制定框架 第二节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 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经营战略选择 实用案例2 日本松下:战略转移,走为上计实用案例3 苹果公司:走出经营困境 实用案例4“康师傅”:迎合需求,占领市场实用案例5 通用:组织结构创新与战略选择 第五章企业战略实施 第一节战略计划体系 第二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第三节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历史使命与战略目标 实用案例2 通用:推行分权制度 实用案例3 德州仪器:改善组织机构 实用案例4 惠普与王安:截然不同的命运 实用案例5 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的竞争策略实用案例6 肯德基:与麦当劳的竞争战略 实用案例7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 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简介 基本竞争战略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 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其主导战略。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要么企业致力于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这三种战略架构上差异很大,成功地实施它们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能,由于企业文化混乱、组织安排缺失、激励机制冲突,夹在中间的企业还可能因此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 1.成本领先战略的类型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

(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 (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 (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 2.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 (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企业的低成本战略方案

企业的低成本战略方案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中国企业的低成本战略中国企业成长经历的三次战略转型 转型思维是很重要的战略性思维,全面而准确的去理解中国企业20年的发展背景是我们在理解企业战略时更重要的问题,而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对于企业成长性的问题才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看法。 我们把中国企业发展问题的转型总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型 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发展,给了中国大多数企业第一次创业的激情和机会,这也形成了很多企业的战略取向,这里面最着名的是联想的“贸-工-科”的发展战略。 在那种短缺经济时代,没有什么比做贸易赚钱更有说服力的事情了,比如说彩电,在那个时代和现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1978到1995年这段时间,中国基本上是这种短缺经济时代,彩电是要凭票买的,企业之间比拼的是企业的性质和生产的能力。在中国彩电业的竞争格局中,在这种转型中最大的成功者是长虹公司,这个以国家性

质为主的企业,1973年起就开始研制黑白电视机,1979年从日本松下引进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其年产能就已经达到了10万台。1985年又从松下引进了全中国最后一条生产线,1986年生产能力增至32万台,1992年增至100万台,1996年继续增加到660万台,1998年生产出930万台,总量位居全球第四。 这种生产能力和国字招牌的优势在中国这次大转型中显示了极其强大的竞争力。相反,那些以民字为主的公司和刚从国字转型的公司则没有这么大的竞争实力。在这次大的转型发展中,以2001年中国正式的加入WTO为准,前后5年,中国基本商品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过剩时代,这个特点就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第二次转型。 二是中国市场的“贸-工-科”向国际板转型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对中国企业的一些所谓的成功经验,现在看来还不是盖棺定论的时候。由于中国市场巨大的包容性使得中国企业赚钱的门槛变得非常低,这就使我们在很多关键性的管理和技术问题上没有一种相对的远见。 一般人容易将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当作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起点,其实,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2001年可以算作这一过程的转折点。大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LG案例

LG案例 案例介绍:除了核心技术,“设计经营”正在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竞争的一个方向,而韩国的LG、三星正是抓住了这股潮流,让韩国的消费电子品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阵“韩流”,成为挑战原有日系企业索尼、松下等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LG电子中国区总裁孙晋邦表示,“LG在核心技术和设计经营方面无疑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我们一直致力于研发全球发展趋势,开创引领全球时尚的设计,并要将更高端、更前沿的产品提供给中国消费者。” LG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海尔之于中国,尤其在这个民族性非常强的国家,国产品牌的受欢迎程度还要更高。不过,就像海尔的国际化道路探索充满艰难一样,LG公司也曾经面临着同样的苦恼,尤其是如何打入品牌林立的欧美市场。 在两年以前,当欧美消费者听到LG的名字时,还十有八九会把它与品质不高的产品联系在一起。但是,仅仅两年的时间,LG就一举改变了自己在世界消费电子品牌中的形象。今年1月,LG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规模宏大的世界消费电子产品博览会上出尽了风头。不仅是它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了人们的眼光:从售价180美元、只有火柴盒大小的MP3播放器,到价格高达7.7万美元的71英寸等离子电视机。更重要的是,在此次展会上LG公司一举夺得了16项创新奖,超过了其它任何一家参展公司。 能在两年内“翻身”,是与LG公司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走设计经营化道路分不开的。LG最早被人们所认识,还是最初的品牌“乐

喜-金星”(Lucky-Goldstar)。1958年创办时它还只是一家小小的电扇生产商,一年后开始生产收音机,成为韩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制造的企业,1995年以后它正式更名为LG公司。现在,LG 公司的营销人员更希望人们彻底忘掉这个品牌原来的含义,因为一年前他们绞尽脑汁为LG这个名字赋予了新的品牌意义,“生活真美好”(Life's Good),并希望强化这个概念。 现在,LG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家电、电梯、手机、监控系统、化妆品、电池、塑料制品等各个方面,其中甚至包括竹盐牙膏和蝶妆这样的日用品和化妆品品牌。 可是LG的扩张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并在亚洲金融危机时遭遇了挫折。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LG、三星还在为争夺韩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头把交椅而相互较量,那时他们也难分伯仲。但此后双方共同经历了金融危机,而三星很快便进行了痛苦的结构调整,并投入巨资进行品牌塑造,结果一下子跨入了全球电子业领导者的行业。而LG 公司却把赌注错押在了电信产业上,包括有线通信、移动电话服务和交换机系统等,这些后来一路滑坡的行业,造成了LG股票的暴跌。今天,相比起三星公司2004年100亿美元的盈利,LG公司接近13亿美元的盈利还相形见绌,虽然三星约有一半的收益来自芯片生产部门。 如今,LG公司那一度不切实际的电信战略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对“设计”的理解与坚持。此后它不仅迅速恢复了元气,并由此完成了从制造型企业向设计创新型企业的转型。

波特的三大通用战略

波特的三大通用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要求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生产设施,在经验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加大对成本及管理费用的控制,并尽可能地节约在研发、服务、促销、广告等方面的费用支出。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企业管理层必须对成本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产品质量、服务等因素也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但贯穿本战略的核心是确保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意味着当别的公司在竞争中失去利润时本公司依然可以获利。 赢得总成本最低的有利地位通常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或其它优势,比如,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牢靠的关系,产品的设计必须便于制造、生产,企业保持相对较宽的产品线从而可以分散固定成本,大批量生产、供货(服务于大量顾客群),等等。 总成本领先将使企业获得很强的竞争力,一旦企业赢得了这样的地位(总成本领先的地位),其所获得的较高的边际利润又可以使其重新对企业的设备、设施进行投资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成本上的领先优势——这种再投资往往也是保持低成本状态的先决 条件。 例如:微波炉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格兰仕便是采用这一竞争战略的典型企业之一。 2.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将产品或企业提供的服务实现差异化,建立起本企业在行业中独有的一些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多种方式,如设计名牌形象、拥有独特的技术、具有独特的性能、提供特别的顾客服务、拥有专门的业务网络等。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具有“差异化”的特征,例如,世界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Caterpillar)不仅

以其业务网络和优良的零配件供应服务著称于世,而且以优质耐用的产品质量享有盛誉。 一旦差异化战略获得成功,它将成为企业在一个行业中获得较高利润水平的积极战略,因为它能建立起“防御阵地”来对付五种竞争力量,虽然这种防御的形式与总成本领先有所不同。但是,波特认为,推行“差异化战略”有时会与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一目标相矛盾,推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应该对这一战略的排它性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企业对“差异化战略”目标与“市场占有率”目标往往不能兼顾,建立差异化战略的努力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有时,即便该行业的所有顾客都了解本公司的独特优势,也并意味着所有顾客都愿意或有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高价。 例如,世界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Caterpillar)不仅以其业务网络和优良的零配件供应服务著称于世,而且以优质耐用的产品质量享有盛誉。 又比如宝洁旗下三大洗发水品牌,飘柔曾长期聚焦于“柔顺”,海飞丝则定位于“去屑”,潘婷主张“营养”,许多人都买过所有这三种产品。再比如沃尔沃代表“安全”,奔驰代表“声望”,而宝马代表“驾驶机器”。 3.专一化战略 专一化战略要求企业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条产品线的一小段或某一区域性市场。“总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都是为了在全行业范围内实现企业的目标,而“专一化战略”却是围绕某个特定的顾客群(细分市场)来提供服务的,该战略指导下的每项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群体来展开。采用这一战略的前提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细分市场)服务,从而获得为众多顾客服务的竞争者所不具备的优势。 例如,“劳斯来斯”是专门定位于“贵族”阶层的轿车品牌,该

波特不知的战略定位三原则

波特不知的战略定位三原则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4438370.html,作者:转载:中国企管网2012-9-19 热点推荐:电信400全国统一电话,点这办理一站式解决员工、客户的培训需求 标签:战略定位 波特的定位论无疑是全球战略研究领域最具影响的硕果,亦因此,波特被称为当今世界竞争战略第一权威,现代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哈佛大学的“镇校之宝”,获得的荣誉无数。 第一个要点是:品牌是商业竞争的基本单位。 波特则是以企业作为战略的基本分析单位,因而认为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和聚焦)不能兼得。这不免使企业的战略选择趋于狭窄和静态,其理论为人诟病也正在于此。 实际上,企业不仅可以拥有不同战略定位的品牌,也必须随竞争环境的变化,发展出新的产品类别,建立起新定位的品牌。如宝洁、丰田、英特尔、微软等顶尖公司都擅长这么做。 “企业”不是合适的分析单位,但它以阶段性的战略行动(即开创新产业空间、无竞争的“蓝海”)作为基本分析单位也没有抓住本质。因为企业的运营是连续的战略行动,不停地开创蓝海既不可能,面对模仿者的跟进(事实上你应该欢迎对手,这样市场才会变大),蓝海迟早会变成激烈绞杀的“红海”,企业必须能应付红海的竞争才谈得上生存和发展,而这除打造强势品牌之外别无他途。 品牌能够被特许、转卖的事实,也说明品牌才是最佳的经营单位。 营销的核心就是打造品牌。里斯甚至想象这样一个时代的来临:“Marketing”(营销)概念本身将会变得过时,被一个叫做“Branding”(打造品牌)的新概念所取代。 第二个要点是:战略应该自下而上产生,而不是自上而下。 这是里斯和特劳特创新性的着名论断。它强调要深入市场前线去寻找差异性的有效战术(这时是战术层面上的定位),然后回到总部实施变革以形成一致性的营销方向,从而最大化地开发这个战术(上升为战略层面上的定位)。他们形象地把这种关系比喻为“战术是钉子,战略是锤子”。自下而上的营销有效解决了“定位从哪里来”这个问题。 波特的战略制定过程则是自上而下的。波特曾说:“我赞成用一套分析技术来形成战略。”其成名作《竞争战略》就是提出了一套分析产业和竞争对手的分析框架。但这种冗长的全面事先规划使企业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填空和摆弄数据上,阻碍他们深入了解具体市场,而且信息的收集也不容易,若完全照此实行,操作的时间必然太长,等分析完成时,市场状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了。 也许指出这一点会让许多人不舒服:本质上,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提出的设计营销战略和计划的STP 方法,也是这样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它首先考虑的是企业想做什么,然后才在执行层面上寻找差异化的定位。与里斯、特劳特在《营销革命》中提出的先寻找有效定位再将之进行战略配称的主张相比,这种方法恰好是打了一个颠倒。 怪不得STP看起来那么合理,可还是有数不清的战略规划掉进一厢情愿的陷阱里。很多企业是以目标为导向,从决定想要达成的结果出发,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他们竭尽全力强迫事态发生,总是被战术混乱、营销成本高昂的问题所困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