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与三峡旅游开发

合集下载

对三峡与三峡旅游的认知

对三峡与三峡旅游的认知

对三峡与三峡旅游的认知1.对“三峡”的认知说起三峡,我脑海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大峡谷,因为它的名字当中带有一个“峡”字,也许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不了解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那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而为什么他要叫“三峡”而不叫“山峡”呢?据我在网上了解的资料来看,在距今1亿8000万年前的侏罗纪,川东鄂西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

侏罗纪后期,我国东西部发生了一次影响最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结果使川鄂交界区地壳发生强烈折皱,海底崛起,形成川鄂两水。

那时(距今7000万年前),四川还是内陆湖,分水岭把水流分成两个水系,西入四川盆地的内陆湖,东入湖北宜昌附近的湖泊。

从此,二水各奔东西。

到了距今4000万年至300万年的期间,由于喜玛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川鄂一带地壳发生了一次比以前更加激剧的隆起,形成裂缝,江水随裂缝不断往下切,并产生向下和向两侧的侵蚀作用,天长日久,江水切穿了分水岭,二水又复合一,把长江水和四川内湖的水连接了起来。

二水合一以后,奉节至宜昌一带的地壳仍在不断地向下切。

因三峡地段是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向斜部则是抗蚀力较弱的砂页岩组成,因此江水下切背斜行成峡谷,下切斜处形成宽谷,日久天长,水滴石穿,地貌发生变化,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而至于为什么叫“三峡”呢,网上的资料显示,是因为它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合而成,故城为三峡。

2.对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的认知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谈到三峡文化呢,我首先想到的少数民族文化,除了最多的土家族,还有苗族,侗族等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上都有所不同,比如土家族人穿的衣服,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穿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面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但是并没有苗族那样的银头饰、银项圈。

以及提到土家族,就会想到土家族人的一个习俗“哭嫁”,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

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原题目: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概述
三峡风景名胜区是中国重要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地之一。

本文将探讨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并提出一些建议。

1. 水上旅游
三峡大坝的建成成为了旅游的重要亮点。

建议在三峡风景名胜区开发水上旅游项目,如游船观光、划船等,以满足来自国内外游客的需求。

2. 生态旅游
以三峡大坝为中心,开发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项目。

例如,设置生态保护区,让游客近距离观察三峡地区的稀有动植物。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旅游开发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3. 文化遗产旅游
三峡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建议开发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如博物馆展览,古镇游览等,以展示三峡地区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4. 体验式旅游
通过提供亲身参与的体验式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例如,组织参观三峡大坝的探险游、安排参与当地传统俗的体验等。

5. 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包括酒店、饭店、交通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以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结论
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并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将得到充分发掘。

这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增加游客对中国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认知。

总字数:264字。

试论三峡特色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试论三峡特色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电文 化 旅 游 可 开 发 以下 旅 游 特 色 产 品 :
三峡旅 游造成灾难性 的影响 。但冷静思考 , 我们应面对长江 三峡的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的现实 , 因势利导地进行旅游 宣传 和旅游开发 。 我们 可以针对人们 的怀 旧心理 , 开发 “ 比 对 三峡游 ” 旅游产品。即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被淹没 、 已经消失 的景观完整 、 体记录的资料 , 立 用声像的方式向游客展示 。 例
特色旅游产 品。笔者研究认为 , 三峡 地区可以在 以下几种特
色旅 游 产 品 的开 发 上 下 工 夫 。


“ 比三峡 游” 游产 品 对 旅
昌市方圆 5 k 0 m范 围内, 就已建成 和正在建设 5座雄伟壮观 、
气势恢 宏的现代化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 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工程 、 葛洲坝水利 枢纽工程 、 隔河 岩水 电站 、 高坝洲水 电站 、
展 现在游客面前 , 而游 客眼前看 到的又是 当下 的三 峡 , 形成
强 烈 的对 比 。导 游 可 以对 比 的讲 解 三峡 的 过 去 与 现 在 , 游 让
客在时空对 比中产生怀念感 、 惊奇感和新鲜感 。 开发 “ 比三 溉 等 ) 对 。
峡 游 ” 一 旅 游 产 品 , 产 品 既 能 吸 引 从 未 光 临 过 三 峡 的 潜 这 此
但汹涌咆哮的江水变成 了平静 的湖水 , 水色也 由浑 变清 。三 峡风光虽然秀色更添 , “ 、险 ” 但 雄” “ 美感 已今非昔 比。 长江三 峡 已经从江河峡 谷型旅 游地变成 了内陆湖泊 型旅游地 。 在旅 游审美上 ,动美 ” “ “ 、阳刚之美 ” 的感受减弱 ,静美” “ “ 、阴柔之 美” 的感受增加 。不 承认 这种巨大的变化是不实事求是 和不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建议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建议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建议摘要:长江三峡是指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205千米。

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峡因此而得名。

长江三峡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

关键词:长江三峡、旅游产业一、长江三峡概念长江三峡是指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205千米。

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峡因此而得名。

三峡两边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

最窄处不足百米。

三峡是由于这段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形成的。

水利资源极为丰富。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船游览的大峡谷,是我国最早向国际市场推出的旅游路之一,是重庆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长江三峡旅游的发展前景长江三峡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

但是在三峡水库蓄水后,对三峡的峡谷感会有所消弱。

一些优胜的景区有可能受到影响,再者,一些在对于三峡的宣传中,很大程度上侧重于对三峡大坝的宣传,使很多人对三峡的奇观都不甚了解,因此,会对三峡的旅游业产生影响。

三峡水电开发给三峡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促进了旅游业在三峡地区经济发展战中地位的形成。

但三峡水库的修建对于三峡。

地区旅游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式增长,是否能使三峡景观更加声名远播,还要看经营者如何经营下去,采取何种态度来应对这一变化。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中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蓄水后三峡库区民居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对策研究

蓄水后三峡库区民居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对策研究
21 0 0年 5 月 第3 2卷 第 3期
三峡大学 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 版) Junl f hn he ogsU i r t( u aie ora o iaT reG re nv sy H m n i C ei t s& Sc l cecs oi i e) aS n
M a 01 y2 0 Vo 2 No 3 L3 .
想场所 。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的全 面竣 工 , 在三峡大坝游这 一龙 头产品的带动下 , 区民居 、 库 民俗 和乡村旅游
也将 成为热门 。因此 , 认真研究 与评 析蓄水后三峡 民居资源 的旅游 价值 , 并提 出切实可行的开发 对策 , 将有助 于 建构 更有 特色的库 区旅游环境 , 实现三峡旅游业发展 的可持续 性。
为 东西 移 民的主 要 通道 , 是 巴 、 、 以及 中原 各 个 更 楚 蜀
民族 交 融 的特 定 场 所 ; 种 异 质 文 化 在 此 交 流 碰 撞 、 各 融合涵化 ; 文化 的多元性和环境的特殊性孕育 了本地
收 稿 日期 :0 0—0 — 1 21 1 0
多达 4 个 。[] 9 2 三峡大坝蓄水之前 , 保存较为完整的 古 场镇 有 秭归 的 新滩 镇 , 山 的大 昌镇 、 石 镇 , 溪 巫 培 巫 的宁 厂 镇 , 节 的永 安 镇 , 奉 忠县 的石 宝 镇 、 渡 镇 , 洋 丰 都 的名 山镇 以及石 柱 的西 沱镇 等等 。 古 场镇 对 峡 区 的 政 治 、 济 、 化 的 发 展 产 生 过 经 文 重 要作 用 。 由于受 地 形 以及 多种 因素 的 限 制 与影 响 , 这 些古 场镇 规模 一 般 不 大 , 构 成形 态 依 据 地 形 的差 其 异 , 的平行 江 面 呈 带 状 结 构 , 的 垂 直 江 面形 成 梯 有 有

三峡旅游发展认知 论文

三峡旅游发展认知 论文

三峡旅游发展认知1.沿线地区的介绍1.1长江三峡重庆段丰都鬼城的名字可谓是响彻,丰都鬼城隐匿在岸边山峦中,更添一份神秘与阴森,丰都有几大说:阴、王成仙之说、道教之说、鬼帝之说、佛教之说。

主要景观有:丰都名山、双桂山、“鬼国神宫”、“阴司街”。

丰都鬼城是三峡游轮旅游者的重要接待地,这里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较为完备的接待设施,所以有足够的能力接待众多游客,曾经的丰都鬼城人山人海、蓬荜生辉。

丰都鬼城景观资源的确比较独特,特别是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人们都有一种“信仰”的思想,她们相信这世界上有鬼魂·有的人对“鬼”文化持有怀疑态度,她们想去证实这是不是真实情况。

总之,带着不同的目的,怀着不同的心境,前往丰都鬼城,促使丰都的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关行业的发展。

万州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

万州,一个集人气、财气、灵气于一身的地方。

万州相对周围地区来说,地势较为平坦,能容纳较为庞大人群在此居住,之前三峡大坝拆迁,就有大部分迁移万州。

“万川毕汇”可以看出水资源是特别丰富的,况且世界第三大长江贯穿万州,水上航运十分便利,给万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对于旅游业来说,也是很大的优势,因为这样它有足够的能力接待游客。

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从这些方面与丰都相比,万州所拥有的能力远远超过了丰都。

这就是为什么万州被称作“川东门户”的重要原因。

云阳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沿江经济走廊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枢纽。

主要景点有张飞庙、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等。

近几年,云阳龙缸地质公园引起了旅游热潮,云阳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将“龙缸”推出去。

首先是“龙缸”的名字,龙缸其实就是一个天坑,不给它命名为“坑”,而命名为“缸”,这就将类似景观加以区别。

其次,在天坑上方的玻璃栈道更是让人们对龙缸景观叹为观止,这不仅是一种刺激的体验,更是一种审美的改变,也极大地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

长江三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长江三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 争色婿 皤 人生 扎 使 盎 罄 扎馊
帽 跳 盎
簿 } 绕 丁
载 歌载 等 的苗 族 婚 扎 ( 戢) 对
伊 新 兰教婚 礼
塔 信 仰
霉 都祟 牟 巨石祟


自 然集 薛 、 先祟 蛆 先崇 拜 、 祖 崇商 歪 信 仰伊 斯 兰枯 拜 挤 玛文 f L
《撤 水 胡 》‘ 、 秦
音乐f 馏于、 打 啤 音 乐 f 笙 曲_ 、 民 破 ”托 儿 芦 闻
J u a f o g igC l g fEd c t n o r l n q n ol eo u ai n o Ch e o
V0 _ No6 l9 l . No e e , 2 0 v mb r 0 6
长江三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刘 又 星
( 庆 三峡 学 院 民族 学 系 , 庆 万 州 4 4 0 ) 重 重 0 00
长江三峡 。是 中国第一 大河 流—— 长 江上最 神
奇 、 壮观 的一 段 峡谷 。 峡 蓄水 以后 , 江 三峡 泛 最 三 长
融 闻 艺 术
‘抻 盘唾 的传 说 》

‘ 骷》 惜
音 乐 f号子 田醺
山 歌 , 如 《太 阳 出 来 咯 儿》 I 戏 曲 f 山 灯戏 、 蜒 阳 戏 T 芑 ( 庆 张 ・ 帛 重 卜 舅 , 、 粱 平 竹 市 ]
朝 阳文化旅 游 , 自然体 验 、 闲度假 、 文娱 乐 于 集 休 人

身 。 以其独 特 的 民族个 性 、 它 神秘 的 民情 风俗 、 真
实的历史 再现 、 古朴 的审美感 受 , 吸引着 成 千上万 的
国 内外游 客 。来 华美 国游客 中主要 目标 是欣 赏名胜

三峡远古文化与神秘文化解读及旅游开发思路

三峡远古文化与神秘文化解读及旅游开发思路

• 这里有最优越的条件,出现中 国第一位“神农”。大宁河、 神农溪和香溪盐源尤其重要。 巴域就是四川盆地东岸至湖广 盆地西岸之间由于长江穿过而 时开时合的一道巨大“陆梁”。 西北是汉中盆地,东北是南阳 盆地,西南是四川盆地,东南 是湖广盆地。人类最早的宗教 文化——巫文化在这一文化带 极为兴盛,并开始影响到更广 的地域。
巫文化作为人类早期的思想,是在人类认识自 然、应对自然的能力还不够强大而产生的神秘 主义思潮背景下诞生的,应该是在有人类足迹 的地方就会自然产生巫文化,而不见得是发源 于某一个地域。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面临 两大困境,一是生存,二是恐惧。巫师是最早 学会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发现各种规律、总结 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群人,其实就是最早的“知 识分子”,他们的知识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 下显得尤为重要。人类的早期是在恐惧中度过 的,恐惧来源于自然灾害、凶猛动物,更来源 于死亡。生之艰危犹能忍受,死之绝望却让人 们常常深陷恐惧的深渊,巫师便成为最早的 “心理医生”。 一切人类文化均来源于早期巫 文化。在巫文化的基础上,后来分化出科学与 宗教两大文化形态。
• 因此《神农本草经》称丹砂为药 之上品。远古先民认为它是可以 使人长生不死,甚至起死回生的 仙药。正因为古代巫山盛产丹砂, 故又称为“丹山”。大宁河流域 拥有了宝贵的盐和丹砂,使得这 一地区的部落、氏族物质财富上 极为丰富,人们有更多的空间去 追求精神财富,巫文化得以充分 发展,大宁河流域的部落、氏族 首领也就成为“法力”最为强大 的巫师。巫文化是人类文化之源 在中国直接催生了道教巫文化是 人类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开发方式
• 巫文化作为人类精神 世界的重要文化现象, 想要揭开其神秘的面 纱,需要从历史的源 头寻找线索,还需要 从田野间还活着的巫 文化遗存印证猜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与三峡旅游开发
1.三峡认知:
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其中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的西边故得名,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了西陵峡的壮美。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

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不仅只有我们所熟识的“三峡”,其中更是有大大小小的峡谷和吊桥,凌驾于湍急的江水之上,无不让游人为之赞叹,流连忘返。

峡谷两岸的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地势险要奇特,总有让人置身于仙境奇幻世界的假象。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而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所以存在着许多名胜古迹,比如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

这些历史的痕迹同旖旎的自然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到过三峡之人无一不感叹大自然的魅力,引无数文人豪杰在此抒发情感,作千古之诗。

最后,长江三峡同样也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名扬四海,闻名中外。

1.1 地理位置:长江三峡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

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200千米左右,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雄奇险峻的自然景观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笔墨,“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

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

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

”郭沫若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也有一段关于三峡的
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我曾在读这篇文章时,脑海里浮现出了奔腾的江水和险峻的峭壁,仅仅是诗词的影响就让我对三峡心生敬意。

1.2 交通方式:三峡旅游有其特殊性如景点均遍布两岸,群山峻岭不宜行车等所以游览三峡一般都是走水路,坐在穿上不仅可以欣赏两边有大自然凿刻出的风景,还能亲身感受江水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永远是渺小的,顺水行舟乘坐游轮饱览江景,到了名胜便登岸观光既免去了每日更换酒店的奔波之苦又可享受每日不同的窗外景观。

1.3当地特色:名胜古迹
山水画廊;长江江水滚滚东去,在流经四川盆地是劈山切谷形成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素有“四百里天然画廊”的长江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风光旖旎,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先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千古传诵的诗章和名胜古迹,三峡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谱写了一曲长江文明华彩的乐章。

游三峡主要有两条路线;从重庆顺江而下快节奏地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

另一条是从宜昌逆流而上饱览神奇美丽的三峡景致。

宜昌市三峡游的最佳起点之一。

这里峡谷狭窄而直,山顶奇峰异起,石柱拔地腾空,峡壁明净,纯无杂色,两边云鬂凝萃,飞泉直下,峡壁映入江水,静影沉璧,船行峡内,所见无非峭壁,有水皆飞泉。

宛若置身在一幅幅画卷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其中较为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奇光异彩。

在这里,峡江人在惊涛骇浪中勇往直前,创作出了或穿云裂岸,或舒缓悠长的川江号子。

在这里,著名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白帝城、八阵图、黄棱庙、石宝寨、屈原祠它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每当夕阳西下,层层叠叠的远山变得翠绿苍茫,山、树、水、船都在黄昏中变成了美丽的剪影,
寂寂江上船,凄凄岸边草,在霞光的笼罩下颇有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空远意境。

2.三峡旅游的认知:
长江三峡,历史悠久,文化璀璨。

三峡库区山川壮丽秀美,自然生态优美和谐,山水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文化独特神奇。

巫山县地处长江经济带之中,同时定位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也要传承好历史文化。

巫山县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同时在万-开-云模式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以巫山为中心的巫山—奉节—巫溪旅游板块发展,全面实现三峡库区旅游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2.1 当前巫山旅游发展面临的四个问题
2.1.1 缺乏强有力的人文景观支撑
从巫山周边城市可以发现:奉节: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让奉节白帝城驰名中外,很好的利用“诗仙”为奉节代言。

并且,奉节县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文化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着力打造诗歌创作基地、博物馆教育基地,很好的树立了“诗城”的形象。

忠县:充分在“忠”字上做文章,从“刎首留城”的巴曼子,到宁当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的严颜再到巾帼英雄秦良玉,使忠县人的“忠”字特征享誉华夏。

2.1.2 特色产品供给不足,县域合作不完善
由于三峡蓄水淹没了巫山县境内的部分景点,尽管后续做了大量的修复工作,但受损还是严重。

其次,巫山县自然新景观形成后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市场推广阶段缓慢,这是因为三峡蓄水后重庆整个的三峡文化旅游的主题都不突出,特色也不鲜明。

最后因为还未形成万开云一体化模式,所以周边区县对旅游市场的争夺比较激烈,各自为政,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打造所谓的亮点景区,让消费者感到审
美疲劳。

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而言,只有自然的符号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人文的元素,这也将是中国旅游业下一步发展的巨大空间所在,一个很好的自然景点,对很多游客而言,更多的是到此一游,拍照合影留念而已,看完也就看完了,而且,人生到此一次也就足以。

所以,体现在旅游经济上就是一次性消费,快速消费,旅游商品延展度不够。

与此可以构成互补的是,基于人文符号的旅游发展,就更具包容性和旅游商品的延展性,并且完全可以多次消费。

2.1.3 文化认同感低,传承后继乏人
巫山县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让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当地人对自身文化缺乏认同感,对传统的习俗如赏花灯、猜灯谜、跑旱船、舞狮子、跳大神、唢呐、等等已经丢弃,对传统技艺、礼仪很少有人去研习,传承后继乏人,再加上社会教育也没引起重视,让习俗更简单化、边缘化。

2.1.4 带动全域旅游的载体不高
巫山县拥有“巫人”、神女文化、及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拥有巫峡的全部和瞿塘峡的大部分;更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以及景色幽深秀丽、以探险、休闲、漂流旅游为主题的小三峡、小小三峡和曲径通幽的神女峰。

但是现在的乡村旅游却发展为以农家乐、休闲旅馆等大众化形式为主,这很难适应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旅客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体会神女文化、巫峡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难以享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2 以文化为抓手,加大重点元素投入,强化巫山县旅游的三点建议
2.2.1 整合旅游资源,打破行政壁垒;整合观念,打破壁垒;整合利益,完善合作机制;整合交通,构建三峡旅游大网络。

2.2.2 加大文化旅游内涵,突出传统文化魅力;重视文化资源的转换利用;注重历史名人资源的利用及推广。

2.2.3 建立“三位一体”的区域旅游合作主体:政府归位;企业到位;社会组织补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