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规律及特点
小学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长发育的⼀般规律是指⼤多数⼩学⽣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般现象。
尽管由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可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但⼀般规律还是普遍存在的。
我国将少年⼉童⽣长发育过程作如下年龄分期:婴⼉期,从出⽣到1岁;幼⼉前期,l~3岁;幼⼉期(学前期),3~6或7岁;童年期(⼩学年龄期),6或7~11或12岁;青春发育期,约10~20岁。
⼀、⽣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的⽣长发育,是从孕育⽣命的⼀个卵细胞开始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不仅是⾝⾼、体重的增加,⽽且全⾝各个器官也在逐渐分化,机能逐渐成熟。
量变与质变虽各有⼀定的缓急阶段,但两者经常交替进⾏。
例如由婴⼉到青春期过程中,消化系统的长度和胃的容积显著增加,其结构和功能也逐渐完善。
各种消化酶的含量增加,胃酸分泌增多,浓度升⾼,消化系统从只能容纳少量流质⾷物逐渐达到能消化复杂的固体⾷物。
⼜如⼤脑在逐渐增⼤、重量增加的过程中,其⽪层记忆、思维、分析等功能也在发展,并且⼤脑在体积和重量长成以后,它的功能还在不断发展、完善。
⼆、⽣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和程序性⼈从⼩到⼤总是不断地⽣长发育,既有连续性⼜有阶段性。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区别于其他阶段,同时每⼀个阶段⼜彼此有规律地交替、衔接,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的作⽤,不可能所有的⼈都按⼀个速度⽣长发育,但总的趋势是⼀致的。
(⼀)第⼀个⽣长⾼峰期由胎⼉时期开始到出⽣后1岁,为第⼀个⽣长⾼峰期…以⾝⾼、体重为例,⾝⾼在孕中期(4~6个⽉)增长最快,三个⽉时间约增加27.5厘⽶,超过成熟胎⼉⾝⾼的1/2;体重在孕末期(7~9个⽉)增加最快,三个⽉约增加2 250克,超过成熟胎⼉体重的2/3。
出⽣后的婴⼉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在第⼀年内⾝⾼仍增加20~25厘⽶,为出⽣时⾝⾼(约50厘⽶)的酌1/2;体重增加6 000~7 000克,为出⽣时体重(约3 000克)的2倍。
⽆论⾝⾼、体重,在出⽣后第⼀年,都是出⽣后增加最快的⼀年。
生长发育规律及特点

生长发育规律及特点生长发育是指生物体由单细胞逐渐发展为成熟多细胞个体的过程。
生长发育规律及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整体性和阶段性二、个体差异性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即同一物种的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的不同所导致的。
个体差异性使得同一物种的个体在一些特征上表现出差异,如身高、体重、智力等。
三、确定性和可塑性生长发育既有确定性,又有可塑性。
确定性是指生长发育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各种生长发育变化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可塑性是指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环境因素包括营养、温度、光照等,这些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生物的生长发育。
四、生长速率的变化生长速率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生长速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一般来说,胎儿和婴儿的生长速率较快,而在青少年时期开始逐渐减慢,成年后则进入缓慢生长状态。
此外,不同器官和组织的生长速率也存在差异。
五、器官和组织的分化与发育生长发育过程中,器官和组织的分化与发育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从最初的胚胎到成熟个体,生物体经历了一系列的细胞分化、器官形成和组织发育过程。
这些过程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促进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的深入了解,可以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指导,为生物育种、农业生产和医学健康提供理论基础。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0~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指个体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进行有顺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有方向性的、由分化到完整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
●2.婴儿发展变化的特征:⑴大小的变化: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断提高。
●⑵比例的变化: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立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所以在比例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儿头占身长1/4,成人头占身长1/8。
在个涔发睫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消失的现象:如幼儿期乳牙的税落二。
●⑶等待莅酌获得:在学习过程中,婴儿会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及生理上●出现恒齿等.●3.发展的任务: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寻找合适的角色,为实现这个过程,就要完成如下“发展”任务。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长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学习判断是非.●——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4.婴儿发展的主要特点:⏹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
婴儿期的发襄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阶段性的。
如,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l~3个月时以周为单位计算;4~6个月时以3个月为单位计算:6 -12个月时以半年为单位计算;1~3岁时以年为单位计算.⏹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能越级发展。
如,婴儿阶段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规律。
⏹婴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昀自然人,初步转变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独立的特点。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简答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简答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阶段,对于孩子未来的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经历着快速的发育和变化,了解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助于父母和教育者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生长曲线学前儿童的身体生长发育可以通过生长曲线来展示。
生长曲线是绘制出儿童年龄与身高、体重之间的关系图表。
在生长曲线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高、体重变化情况,以及与同龄儿童相比的生长情况。
生长发育特点学前儿童的身体生长发育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生长速度快:学前儿童的生长速度是整个儿童时期中最快的阶段,尤其是在出生后的头几年,身高和体重增长迅速。
2.不平衡生长:在学前儿童时期,身体各部位的生长不够平衡,头部、躯干和四肢的生长速度有所不同,这是正常的生长现象。
3.生长阶段不同:学前儿童的身体生长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长特点和需求。
影响身体生长发育的因素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营养、生活环境、运动等。
1.遗传因素:孩子的身高、体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族遗传。
如果父母身高体重较高,孩子的生长发育可能也会更好。
2.营养状况:充足的营养是保障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缺乏营养会严重影响孩子身体生长发育。
3.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适宜的生活习惯对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促进生长发育。
心理发育与身体发育学前儿童的身体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是密切相关的。
有良好的身体生长发育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实现心理发育的里程碑。
1.自信心:良好的身体生长发育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有勇气面对挑战。
2.社交能力:身体素质强壮的孩子在社交场合更容易融入,与同龄孩子互动更加自信。
3.学习能力:身体健康的学前儿童更具有学习动力和专注力,有利于认知和智力发展。
总结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提供良好的营养、生活环境和运动条件,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简述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简述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1. 生长为阶段性的过程
幼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它由出生开始,分别经过婴儿期、幼儿期和学
龄前期三个阶段。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拥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这些特点和
规律主要受到营养、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2. 生长发育具有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
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
虽然大部分幼儿的生长发育都遵循着相似
的规律,但是在某一方面上存在差异,比如个体差异、性别差异等。
这也需要家长和教育
者能够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地进行幼儿的生长发育指导。
3. 生长发育是多因素的复合过程
幼儿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营养因素以及心理因素
等多方面的影响。
孕期的母体营养状况、出生时的体重、母爱满意度以及居住环境等多种
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多方面生态环境,为其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4. 身体发育和精神发展相互影响
幼儿的身体发育和精神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婴幼儿期,肌肉力量和体能发展为基础,
带动幼儿心理与认知能力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开始学习社交技能、语言表达能
力等精神方面的技能,同时这些技能的掌握也在进一步促进幼儿身体的增长。
5. 生长发育的规律是连续而渐进的
幼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而渐进的过程。
在不同阶段,幼儿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发生
着相应的变化,比如身高、体重、头围、牙齿的生长等。
这种连续而渐进的变化不仅需要
家长和教育者准确地观察掌握,也需要及时地给予反馈与改善。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
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
出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
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
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
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
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
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 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 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 幼儿期,指1~3岁; 学龄前期,指3~6岁; 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 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
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
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
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
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2+8(千克)。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身体指数评价法 1)、身高坐高指数 坐高(厘米) —————— ×100 身高(厘米)
2)身高胸围指数 胸围(厘米) —————— ×100 身高(厘米)
3)配里地雪指数
√10×体重(克) —————— ×100 身高(厘米)
4)考泊指数
体重(千克)
测量时从后背肩胛骨下绕到乳头下缘。取结果时注意要精确到小 数点后一位。
此外:代表长度的还有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代表横径的有 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胸廓前后径;代表周径的有头围、胸围、上臂 围、大腿围、小腿围;代表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等
(二)、生理功能指标: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 测出的各种量度。
1、肺活量(呼吸系统的基本指标); 是指受测者在深吸气后能够呼出的最大空气量。
2、脉搏 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况。
在安静时测量,连续3个10秒脉搏数,其中两次相同,另一次相差不超过 一次。
3、血压(心血管系统的基本指标)。
测血压:
最常用的血压表,是用水银柱做的血压表。
最重要的是:在不同年龄,裹袖带的宽度不一样。要根据不同年龄 选择不同宽度的裹带。
方法
2、生理功能指标:脉搏、血压、肺活量等
(四)评价标准的制订及评价方法
1)标准:
现状标准
理想标准
2)评价法
离差评价法:儿童生长发育呈正态分布 (X±2S) 等级评价法:测等级 (分五个等级) 曲线图评价法:
WHO推荐的“生长发育监测图”和“综合评价法”
二、健康检查
(一)目的 了解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或身体缺点以便及
—————————————————— ×10000
﹝身高(厘米)﹞×﹝身高(厘米)﹞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1.身体生长发育特点:
婴幼儿的身体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在出生后的最初3个月,婴幼儿的
体重每天增加约20g,体长每天增长1厘米。
到一岁时,体重将增加3倍,身高增长50%。
婴幼儿的头部和躯干先发育,肌肉和骨骼也在不断发育,
促使婴幼儿在爬行、坐立、站立、行走等方面逐渐变得更加灵活和具有控
制能力。
2.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婴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在这一时期特别活跃。
大脑的发育主要
是通过神经元连接的建立和突触的形成。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幼儿开
始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觉和运动能力,他们逐渐能够注视、追踪物体,并通
过运动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3.心理和社会发展特点: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发展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他们与父母和其他
照顾者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通过哭泣、微笑和通过肢体语言等方式
与他人进行交流。
他们逐渐学会区分不同的情绪,并开始通过模仿和互动
来学习语言和社会技能。
4.发展规律: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他们的体重和身高增长曲线
通常呈S型,即最初增长较慢,然后在两岁前迅速增长,之后增速逐渐降低。
此外,婴幼儿的发育速度在不同阶段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出生后的
几个月内,婴幼儿的生长速度最快,而在1岁左右的时候,生长速度开始放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eth development
育9婴0 师培训
牙齿的发育
人一生有两副牙齿: 乳牙(共20个) 恒牙(共32个)
育9婴1 师培训
乳牙萌出: 4~10个月
通常2.5岁出齐 个体差异较大
育9婴2 师培训
恒牙萌出:
6岁:第2乳磨牙之后萌 出第1恒磨牙
7~8岁:乳牙按萌出先 后脱落代之以恒牙
12岁:萌出第2 磨牙 18岁以后:第3磨牙
(智齿) 20~30岁:出齐
育9婴3 师培训
提示
出牙为生理现象,出牙时个别婴儿可有低热, 唾液增多,发生流涎及睡眠不安、烦躁等症状。 健康的牙齿生长与蛋白质、钙、磷、氟、维生素 C、D等营养和甲状腺激素有关。
育9婴4 师培训
三、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育9婴5 师培训
育婴师培训
幼儿期的护理
护理内容: 1、营养 • 2~2.5岁前,食物应细软碎烂 • 18月时出现生理性厌食:鼓励自己进食、不要惩罚小儿 2、日常护理 • 衣着、睡眠、口腔保健、大小便训练(18~24月)
育婴师培训
3、教养
幼儿期的护理
• 培养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 品德教育:爱劳动、互助、与人分享等
育婴师培训
婴儿期的护理
护理内容: 1、合理喂养 • 6月内提倡母乳喂养 • 6月后合理添加辅食 • 10~12月左右指导渐进的断奶 • 断奶时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易怒、失眠、啼哭 等表现
育婴师培训
婴儿期的护理
2、日常护理 (1)清洁卫生:沐浴(前囟),后可抚触 (2)衣着:样式简单、宽松、圆领 (3)睡眠:睡眠不足,造成恶性循环 。
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体重增加先快 后慢,再趋于稳定。
育6婴5 师培训
(2).身长生长为非匀速增长过程 : 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身长增长≈后9个月身长增长。 (3)2岁-12岁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 7cm+70cm
育6婴6 师培训
2.坐高(顶臀长) Sitting height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3岁
卧位量 --顶臀长
≥3岁
坐位量 --坐高
婴幼儿身长是头、脊柱及下肢的总和。新生 儿头长约占身长1/4,成人则占1/8。
育6婴8 师培训
(三)头围的增长 Growth on head circumference
育6婴9 师培训
头围的增长 Growth on head circumference
适应环境的过渡时期,死亡率高
6
育婴师培训
育婴7 师培训
新生儿期的护理
新生儿的特点 新生儿离开母体后经历巨大变化,但器官功能
发育尚不完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差。 婴儿死亡中有2/3死于出生后28天内,尤以第1
周最高,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 -新生儿的保健重点在生后1周内。
育婴师培训
新生儿期的护理:保暖、喂养、防感染
4、预防疾病和意外
• 异物吸入、烫伤、中毒等
5、防治常见的心理疾病
• 发脾气、违拗
育婴师培训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 规律及特点
育1婴9 师培训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育2婴0 师培训
育2婴1 师培训
生长 Growth
指各器官、系统、身体的长大,形态的 变化。有相应的测量值,即有量的变化。
育2婴2 师培训
不拍不摇不抱。 (4)牙齿:清洁 (5)户外活动 (6)大小便
育婴师培训
3、防止意外
婴儿期的护理
• 异物吸入、窒息、中毒、跌伤等
4、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 预防接种
• 预防常见病:佝偻病、贫血、腹泻等
• 定期体检
育婴师培训
四.幼儿期(toddler hood)
1周岁至3周岁
特点: •生长发育速度减慢 •智能发育较前突出 •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 •乳牙出齐
2.非匀速增长过程 : 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 重增长。
育5婴5 师培训
体重增长的规律
3.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一周内如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
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在 生后第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为3%~9%, 至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育5婴6 师培训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育婴1 师培训
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青春期
学龄期
学龄前期
幼儿期
2
育婴师培训
一. 胎儿期
精、卵细胞结合到小儿出生(约40周) •特点:
•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易受内外因素 的影响
3
育婴师培训
育婴4 师培训
6周1118周周
育婴师培训
二.新生儿期
从胎儿脐带结扎至出生后满28天 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 • 特点:
育7婴6 师培训
胸围测量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育7婴7 师培训
育7婴8 师培训
二、骨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育7婴9 师培训
骨骼
➢头颅骨 (1)前囟 (2)后囟 (3)颅缝
➢脊柱
育8婴0 师培训
( 一)、头颅骨发育 Skull development
育8婴1 师培训
颅骨 Craniums
骨缝 cranial suture
育4婴8 师培训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环境因素(自然与社会环境)
营养: 疾病: 其它:
育4婴9 师培训
四、体格生长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育5婴0 师培训
某小儿,8个月,体重7.5公斤, 身长72厘米,会独坐,不会爬,请问 该小儿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正常
育5婴1 师培训
一、体格生长常见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
育7婴1 师培训
头围增长异常:
头围过小——
如: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等
头围增长过速—— 如:脑积水等
育7婴2 师培训
齐眉弓上缘至枕骨结节的周长
育7婴3 师培训
提示
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与双亲 的头围有关。颅骨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大过速提示脑 积水。
5~7月 8~9月 1岁半 2岁 5岁 6岁
视力范围 15~20cm最清晰,喜看人脸图形 可协调注视物体,水平方向转动90度 初步头眼 喜看自己的手,水平方向转动180度 认识母亲,见到奶瓶表示喜悦 ,初步手眼 可注视远距离的物体或人,可垂直方向运动 出现视深度的感觉,能看到小物体 能区别各种形状,喜看图画; 两眼协调好,视力0.5;可区别垂直线和横线 能区别颜色 视力1.0
育3婴1 师培训
➢由上到下
育3婴2 师培训
3个月抬头
育婴师培训
育婴师培训
8 ~ 9月会爬 8 ~ 9月会爬
8 ~ 9月会爬
育婴师培训
育婴师培训
运动发育的规律
12 走
10 站
由
8爬
上
6坐
而
4 翻身
下
2 抬头
0 (月龄) 0 2 4 6 8 10 12
育婴师培训
➢由近到远
育3婴8 师培训
育3婴9 师培训
体重增长的规律
• 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 6kg+月龄×0.25(kg) 1岁平均9 kg,2岁12kg 2-12岁:=年龄×2+7(或8)(kg)
育5婴7 师培训
育5婴8 师培训
杠 杆 式 磅 秤
育5婴9 师培训
育4婴0 师培训
➢由粗到细
育4婴1 师培训
育4婴2 师培训
➢由简单到复杂
育4婴3 师培训
➢由低级到高级
育4婴4 师培训
育4婴5 师培训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育4婴6 师培训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育4婴7 师培训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是影响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 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小儿生长发育 的“轨道”,或特征、潜力及趋势。
1.5~2cm
≦18月
后囟
0.5cm
1~2月
骨缝
可及
3~4月
育8婴3 师培训
right
育婴师培训
提示
•• 前囟检查的临床意义: • 前囟早闭:头小畸形; • 晚闭:佝偻病,先天性甲减(呆小症),
脑积水。
• 饱满:颅内压增高。 • 低陷:脱水,极度消瘦。
育8婴5 师培训
spine development
出生
50cm
12月 24月
61~62cm 11~12cm /(0~3月)
75cm 85cm
12~13cm /(3~12月) 10 cm /(1~2岁)
>2岁至青春前期
5~7cm/y
62
身长的测量
< 3岁
育6婴3 师培训
身 高 的 测 量
≥3岁
育6婴4 师培训
2.身高(长)增长规律
(1).与体重增加规律平行: 生后第一年为第一个生长高峰;
1、保暖 室温22℃~24℃ ,湿度55%~65% 防硬肿症,防烫伤
2、合理喂养 母乳喂养、按需喂养、食后右侧卧位,防窒息
3、预防疾病和意外 洗手,防交叉感染,按时免疫接种,2W后补充
VitD,防窒息
育婴师培训
育1婴0 师培训
育1婴1 师培训
三. 婴儿期
出生后至满1周岁
特点: •生长发育迅速(尤其前6个月) •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 •需要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
育8婴6 师培训
年龄
3月 6月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