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作业
• 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 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 • 事物是发展的原理
新事物: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
•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 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 前途。Fra bibliotek易出现的错误标准
• 以事物出现的时间先后 • 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
慢和是否成熟完善
• 以事物的名称、旗号、包装等表面 形式
结论: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 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 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 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 程。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人类社会也是变化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一个又不知到知、由浅入深
的发展过程 结论: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2、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发展的实质 • 前进的上升的变化 • 结论: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
能把任何运动变化都看成是发展。
3、把握发展概念要着重注意两点
(1)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运动 变化 发展 共同点:动 区别: 运动----一般的变化 变化----状态和性质的改变 发展----前进的、向上的、进步的变化
(2)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判断以下事物是变化还是发展 • 邓小平理论的确立 • 面包发霉 • 电脑算命 •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农业生产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如何认识世界之变

如何认识世界之变
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世界的变化是无法阻挡的潮流。
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
这个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需要不断适应和应对各种变化。
而要真正认识世界之变,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变化的本质。
变化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世界的变迁之所以精彩,就在
于每一个瞬间都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观。
要认识世界之变,我们需要放下固有的观念,以新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一切。
观察世界如同观察一副不断变化的画卷,我们需要学会从中发现规律、感知蕴藏其中的含义。
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机遇。
每一次变化都为我们开拓新的可能性、
展示新的面貌。
当我们深入理解世界的变动规律,学会适应、把握变化的契机,我们便能在变革中不断成长、不断前行。
正如一艘航船需要善用风浪才能驶向远方,我们也需要善于应对变化,才能探寻更广阔的人生航道。
在认识世界之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思想的活跃。
不断
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是认识世界之变的有效途径。
通过阅读、观察、交流,我们才能拓宽视野、深化见解,在变化中不迷失,在挑战中成长。
世界犹如一本巨大的百科全书,而变化是其中最为精彩的篇章。
只有真正认识
并体验过世界之变,我们才能更清晰地认识自我,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愿我们在变化中成长,在挑战中前行,揭开世界变化的面纱,发现世界的美好与奇妙。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概述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概述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包含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论,用于解释世界的本质和现象的变化。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强调变化、发展和矛盾的存在,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进化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它强调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唯物辩证法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矛盾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只有充分地观察和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强调矛盾和对立的存在。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面组成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产生矛盾和冲突。
唯物辩证法认识到矛盾和冲突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和冲突就没有发展。
通过对矛盾和冲突的理解和解决,可以推动事物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转化。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指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矛盾和冲突,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注重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通过量的积累和积聚而发生质变,并达到新的阶段和状态。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强调,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充分地积累和积聚,通过渐进的改变和升级达到质变的结果。
只有正确地把握和利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世界具有客观规律和客观规律性。
它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规律性进行的,不是任意的、偶然的。
唯物辩证法认识到,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受到客观的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的制约和驱动。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认为,只有正确地把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第五,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强调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预测。
它认为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趋势和方向,可以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来揭示和预测。
全球形势的演变的事例

全球形势的演变的事例近年来,全球形势的演变发展非常迅速,涵盖了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和变化。
下面就几个典型的事例进行总结,旨在生动、全面地呈现出全球形势演变的一些重要影响和趋势。
首先,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塑是目前最显著的全球形势演变之一。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拥有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其他国家的崛起和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崛起,逐渐改变了这种格局。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一些重要领域如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同时,其他新兴国家如印度和巴西也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一演变导致了全球政治力量的重新分配,为国际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其次,全球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变革也是一个重要的演变方面。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由制造业为主导向服务业和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的过程。
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重构。
同时,全球贸易体系也在经历重大变革,自由贸易受到保护主义和贸易争端的冲击。
这些变化对各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创新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
第三,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也是全球形势演变中的重要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众多国家开始加大力度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减排、转型能源结构等方式推进绿色发展。
此外,国际社会也开始加强环保合作,例如签署《巴黎协定》等多边环境保护协议。
这些努力是为了保护全球环境,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最后,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也需要高度关注。
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威胁、地区冲突等问题持续存在,对各国安全和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
同时,全球流行疾病的爆发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也对全球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威胁,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稳定的世界。
综上所述,全球形势的演变在政治、经济、环境和安全等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来 判断新旧事物 不能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 不能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 展速度的快慢、 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 来判断新旧事物。 来判断新旧事物。 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 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 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分析以下事物的变化是不是发展 分析以下事物的变化是不是发展: 变化是不是发展:
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 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 判断新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
理解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应注意: 理解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应注意: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中国 年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 共产党遭到严重挫折,党员人数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由 共产党遭到严重挫折,党员人数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由6 万多人锐减到1万多人 万多人。 年底, 万多人锐减到 万多人。1928年底,国民党在形式上统 年底 一全国,力量盛极一时。 一全国,力量盛极一时。 由于受党内“ 倾错误的影响, 由于受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党的力量又受到 打击而造成巨大损失。国统区的党组织几乎全部遭到破 打击而造成巨大损失。 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坏,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共产党及中央红 军被迫长征,损失惨重。 军被迫长征,损失惨重。在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 月召开了遵义会议, 头,党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肃清了党内“左” 年 月召开了遵义会议 肃清了党内“ 倾错误思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领导集体。 倾错误思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领导集体。从 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并逐渐发展壮大, 此,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并逐渐发展壮大,直 年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到1949年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年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世界是永恒变化发展的

歌曲 《阳光总在风雨后》
沉迷学习 日渐消瘦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探索世界 追求真理 第八课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一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如果要在学习上加一个期限 我希望是一万年
一、发展的普遍性 哲学上把世界分为几大领域?
自然界
世
界
人类社会
都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
李白的《蜀道难》中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 塞通人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对于今天来 说,通秦塞、过蜀道还难不难? 肯定不难了 千年蜀道由此跨入高铁新时代,这也是中国铁路一个 质的飞跃。从蜀道难到西成高铁的开通,这就是一个 发展的过程。
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
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状态乃至性 指明是事物中前进 质的改变(可前进 的、上升的运动、 上升、可倒退下降)变化
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不变的
三者 联系
发展是运动、是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只有前进上升性质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
三、新事物和旧事物
1.新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 物。
在5G超高速和超低时延网络能力的支持下,智能手机必将与
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视频、边缘计算、物 联网等深度融合,激发出更多的应用,进一步史无前例的丰 富人们的生活,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运动
变化
发展
区 含义 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同
特点 不同
共同点
一切事物的 变化和过程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 状态或性质的改变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内因和外因
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因。 外部矛盾即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 一关系,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外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 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小鸡
根据 条件
鸡蛋
通过
温度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 决定事物变化和发展性质和方向 ▪ 决定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进程的速度 ▪ 决定事物变化和发展所需的外部条件
珍妮纺纱机
2、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 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1)矛盾
▪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客观存在
▪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斗争性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同一性
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 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 变化、发展,都是由于内部 矛盾推动的结果,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 ▪ 对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事物发展的原因
根据
条件
内因
通过
外因
一、世界是发展的世界
唯物辩证法最 联系的观点 基本的特征 发展的观点
你能不能证明上面这句话?
1、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 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着 的世界。
பைடு நூலகம்
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
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 不完善到完善的前进性变化。
原始人在打磨石器
中国新石器时代生 产工具和利器
史蒂芬森的火箭号机车
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变化发展的

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体会之五蔚严春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运动和变化发展的。
一切事物都处于无休止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处于不断的发生、成长和消亡之中。
一、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前面讲到的事物的普遍联系,从本质上说,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正是这种客观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出宇宙间万物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推陈出新、生死交替的生动景象。
恩格斯揭示地非常清楚: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处于某种联系之中,这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它们是互相作用着的,而这种互相作用就是运动。
”无论什么事物,从存在的结构状态看,都有一定的具体联系及相互作用;从功能状态看,则都是一种具体的运动形式。
事物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必定是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
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也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
所谓运动是指一般性的变化。
只要运动就有变化,但在概念上“运动”比“变化”更侧重于表达物质存在的一般方式,而“变化”则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不同内容,即事物内部联系所发生的演变。
变化既包含事物量的变化,也包含事物质的变化。
它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
从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无不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
运动是绝对的,是不可创造和不可消灭的,它只能由一种形态变化为另一种形态。
看一下我们自身,年纪、体质、工作状态和环境、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及思想状况等不是天天处在运动之中,也天天处在变化之中吗?静止是相对的,是指事物在绝对的运动过程中,相对于某种确定的参照物,可以不具有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
例如,地面上的建筑物相对于地球而言,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可以说是处于静止状态,但建筑物又都随着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而不停地运动着,同时建筑物体内的分子、原子则是不停地运动。
因此,说建筑物静止不动只是相对于地球这个参照物、就机械运动而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 ②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主要有两种形式: 1、事物数量的变化引起质变 2、事物成分在排列组合方面的
变化引起质变
eat tea
金刚石和石墨的比较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原理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什么是量变和质变。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逐渐、不显著,统 一相持平衡和静止 剧烈、显著的变 化。统一体的分 解,平衡静止的 破坏
变化结果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 是该事物 性质改变, 一事物变为他 事物
量变
数量、程度
质变
根本性质
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渐进的、 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状 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根本性质 的变化。
试一试 列举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成语、俗语。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防微杜渐 9、欲速则不达
小结:原理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发展:是具有向前、进步、上升性质的变
化,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过程。揭示运动变 化的趋向性
运动
变化
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 至性质的改变,这种改 变既有上升的、前进的、 进步的,也有下降的、 向后的、退步的。
发展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是具有前进、上升 性质的变化。 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 所包含的趋向性
区 含义 别 不同
2、这说明量变和质变有什么样的关系?
( 1, 2)
水蒸气
(0º C ,100º C)
≥100º C
水
国王与麦粒
——印度的古老传说
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发明人——宰相西萨· 班· 达依 尔。这位聪明的大臣的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在国 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 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 三格内给四粒,用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 小格加一倍。陛下,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 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爱卿,你所求 的并不多啊。”国王说道,心里为自己 对这样一件奇妙的发明赏赐的许诺不致 破费太多而暗喜。“你当然会如愿以偿 的。”国王命令如数付给达依尔。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 ——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 发展的。
方法论
(1)重视量变,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 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反对“激变论”) (2)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 飞跃和发展(反对“庸俗进化论”) (3)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第二节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请说出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说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 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 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说明事物是不断变化和 发展的
企业
• 广告词: 澳柯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红桃K------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思考:这些变化过 程又说明了什么?
雷电属自然现象。 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产生的放电现象。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世界上的 任何事物 都处于永 不停息的 变化发展 之中。
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 (原理)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 变的结果
味淡 味美
加盐 再加盐
味美 味涩
新质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 发生新的质变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重视量变,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
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反对“激变论”) (2)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和发展(反对“庸俗进化论”) (3)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九十年代就看腰上,一个BP机挂在腰上成了多少个 男人炫耀的资本。 到了现在,BP机全被淘汰了,人们看时间都是往口 袋里一掏,小巧玲珑的手机出来了。
思考:社会形 态由低到高的更 义社会
封建社会
高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低
“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 声; “电母”“持镜”,形成电光。 “雷为天怒”
早古生代(距今4.0-6.0亿年)
动物的演变史
思考:这些变化过 程说明了什么?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百年回眸
100年前,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 ; 80多年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0多年前,中国饱受日帝的蹂躏; 5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走上强国之路 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约18美元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 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 础上开始量变。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 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质量互变规律)
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900美元;总体小康水平 2005年,人均GDP1600美元 ,综合国力世界第六
十七大: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祖孙三“带”》
“看 时 间”
咱们中国的老百姓六十年代时看时间是看天上。 到了七十年代是看墙上,墙上挂着个巨大笨重的 挂钟很了不得。
八十年代看腕上,手表开始普遍起来了。
国王与麦粒
——印度的古老传说
这些麦子究竟有多少?打个比方,如果造一个仓 库来放这些麦子,仓库高4公尺,宽10公尺,那么 仓库的长度就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两倍。而 要生产这么多的麦子,全世界要两千年。尽管印 度舍罕王非常富有,但要这样多的麦子他是怎么 也拿不出来的。这么一来,舍罕王就欠了宰相好 大一笔债。要么是忍受达依尔没完没了的讨债, 要么是干脆砍掉他的脑袋。结果究竟如何, 可惜史书上没有记载。
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细小的、不 显著的变化开始的,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 本性质的变化。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 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细小的、不显著的变化
量变
质变
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
小树一天天长高 十月怀胎 白磷暴露在空气中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脚踏实地, 重视量的积累
善于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 结合起来
试判断下列观点: 1、事物的发展是直线式前进的。 2、只要有量变就会发生质变。 3、所有质变都是发展。 4、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截然分开。 5、只有实现质变,事物才能发展;因此,质变的完成 表明事物变化发展的终结。
①发展的实质
袁 世 凯 称 帝
倒退下降的变化 前进上升的变化 新 中 国 成 立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 旧
中共
经济特区
毛孩
“三个代表” 思想
法轮功信徒静坐
(2)对发展的理解
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是
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 具有远大前途
否
新事物
旧事物
错误标准之一:
问:女主人为什么会陷入困境?
(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据形式上、现象上的新奇, 一时的流行等。而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符合客观 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分析以下事物的变化是不是发展:
A、“三个代表”思想的确立; B、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C、计算机自问世至今,每几个月就有新产品出现, 每一两年产品就会更新换代一次。 D、农业生产中培育出优良的品种。 E、在一些国家恐怖势力猖獗; F、在我国,一部分群众被李洪志及其法轮功 的歪理邪说所蒙骗。 G、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总结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三点),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 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具体两点) 3、事物发展的状态: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 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具体两点
时间标准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错误标准之二: 现状标准
※ 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 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错误标准之三: 名称、旗号标准
※有人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 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音乐 会,可节目刚演出不久,他就打起瞌睡来,这时女主人推了 他一下,问:“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赫尔岑摇了摇头, 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女主人惊奇地说, 这里演奏的可都是流行的乐曲啊。赫尔岑平心静气地反问: “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女主人反驳:“不高 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 赫尔岑听了这句话,风趣地回答:“那么,流行性感冒 也是高尚的吗?”说完,就走了。
性质 不同
作为物质的存 在方式,是一 般的变化。
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动变化 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联系
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不是凝固不变和僵化
发展是运动(变化)
运动(变化)未必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