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
说明文阅读复习(说明语言)

02
03
04
答:不能。因为 是 的意思(或表 ),
如果换成 就变成 ,与实际不符,
05
所以不能换。
说明了 ,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词语在句子中有何作用?
1
2
答题格式:
第一种题型:
2
3
1
“赵州桥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在当时”有何作用?
答: “在当时”表时间,说明了赵州桥的桥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但现在不一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
答题格式: 答:不能。因为 是 的意思(或表 ),说明了 , 如果删去就变成 ,与实际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
1
表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
2
稍微、更加等
3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数、
4
少 数、总共等
5
表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6
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7
表频率:经常、常常、屡次、总是、有时、
8
往往、通常等
9
限制性词语
答: 是 的意思(表 ),说明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
答: 如“ ”(找含限制性词语的句子),这句话中的 (词语)是 的意思(或表 ),说明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01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卡风学期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正文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
生动
→
01
语言风格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品来看。郦道元历来被认为是描写风景的高手。他不用前人的
陈词滥调,追求新颖的表达方式,比如描写河流的清澈,他用
的话是“鱼若空悬”。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
潭水清澈时,说道:“
”这就是化用郦道元的表述。书
中写景很少有雷同之处,皆因郦道元追求语言多变。以瀑布为
例,《水经注》里用过的指代词汇有“悬流”“悬水”“悬涛”“悬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 分)
清代学者沈德潜认为,在我国古代记载河流水道的 著述中,《水经注》可谓“不可无一,不容有二”。 引用和作比较,强调了《水经注》有极高的地理价值, 使说明更权威,更具有说服力。(共4分。说明方法2分, 表达效果2分)
-29-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
为什么石楠“花香”如求也越
来越高。但有些植物为人类美化环境的同时,却默默背
负了诸多骂名。例如石楠,因为开花时散发出特别的气
味,被极度嫌弃。
②其实石楠心里也挺委屈的,努力开花有错吗?生命 生生不息,每个物种都有其生存之道。
-20-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⑤除了自然地理,《水经注》繁征博引,留下了不少 人文地理的内容。凡一水流经之地,郦道元都会考察流 域内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记述逸闻轶事。古代的神话与 传说,往往赖以保存。
-21-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⑥不同于一般的旅行记载,《水经注》可当作绝美的文学作
-2-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③石楠,属于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全世界约有60余种, 分布在亚洲东部及南部。我国约产40余种,是妥妥的石 楠属植物多样性分布中心。
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找出语言标志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列数字 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打比方
3、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 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举例子 4、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 银屏、锦屏、画屏…… 分类别
做引用
⑶云行之方向亦可觇风雨,俗谚说“云行东,马
车通;云行西,马溅泥”,这也是很灵验的。
(4)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 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 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 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 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 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 本段主要运用了哪 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 一种说明方法? 电机启动。 ---《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3) 导弹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等,按飞行方式 可分为弹道式和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 分类别 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了导弹的种类.
(4)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
举例子
具体有说服力地说明了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
• 1、作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 答法:通过某甲和某乙的比较,突出了某甲的 某个特点。 • 2、列数字:使被说明的内容具体化。 • 答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地写出了某物的 某个特点。 • 3、举例子:使被说明的内容具体化。 • 答法:运用具体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某物的 某个特点,使人信服。 • 4、打比方:使说明的内容形象生动。 • 答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物的某个特点。
中考说明文复习

常见说明文题型及解答方法
3、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生动性。 ①语言的准确性 ②语言的生动性 ③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之比较
④注意事项:语言的准确性可以从程度的轻重、范围 的大小、判断的准确等方面加以考。语言的生动性 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排比、拟人、摹 状)、炼字、形容词与动词的效果(层次清楚、生 动风趣、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动为静、化静为动、 增强气势等)等方面考虑。平实说明的文字,客观、 准确、简洁凝练,不带感情色彩;生动说明的文字, 在客观说明之外,还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增强 文章的趣味性,增强了可读性。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 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 屏、锦屏、画屏……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 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所归的属(统筹方法)
二者下作的定诠区义 释别: :可甲 甲用是 是图乙乙示,,表乙乙示是是。甲甲;。√×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 例题解析
a.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c.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 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 植物来生活。
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删(换)。2、解释词义或 句子的语境意义和作用。3、若删去,句子 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结论+词的语境意义和作用(正面)+去 掉后语意的变化(反面)+结论)
指示代词“这”“此”的作用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进行实际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2.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3. 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方法4. 说明文实例分析5. 练习与运用三、教学过程1. 回顾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a. 引导学生回忆说明文的定义,强调说明文的目的和功能。
b. 讨论说明文的特点,如事实性、逻辑性、简洁性等。
2. 复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a. 回顾说明文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
b. 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材料等。
3. 学习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方法a. 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原因、举例等。
b. 教授如何分析说明文的逻辑关系和论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查他们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和复习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的运用,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通过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内容1. 说明文阅读的策略2. 说明文中的概念解释3. 说明文中的举例与证据4. 说明文的结论与意义5. 综合练习与讨论七、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阅读的策略a. 讲解如何快速捕捉说明文的主题和结构。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总结目标:(1)掌握说明对象的判断方法(2)掌握10种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一、说明对象1.说明文通常分为哪两种?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 如何区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三、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1.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目标:(1)掌握说明文的结构(2)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说明结构说明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把握中心句和关键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总之”等即可判断文章的说明结构。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可派生三种情况,即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
2.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式平等并列的。
3.递进式:后边的说明是在前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说明。
说明文的阅读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复习说明文是一种阐述事物特点、定义、使用方法或者原理的文体。
阅读说明文常常涉及到理解各种专业术语,把握文中的过程、原因和结论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一、理解标题标题是文章的“门牌号”,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因此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理解标题。
在阅读说明文时,标题通常会出现包含特殊术语、符号和代号等的情况,需要通过查询词典、百度等工具来理解。
二、把握文章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主体和结论。
引言一般介绍文章的主题,主体部分则对文章的主题进行详细阐述,结论则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
在阅读说明文时应把握文章结构,清楚主体部分的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理解关键词说明文通常会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是文章的关键词。
了解术语的含义是阅读说明文的关键。
阅读时应该注意这些专业术语,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这里一般会提供相关的术语解释。
四、分析文章主旨在阅读说明文时,需要分析文章的主旨。
主旨一般会在文章开头交代清楚,这样有利于读者在阅读时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梳理出主旨。
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时刻关注作者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五、注意关联词说明文的篇幅较长,关联词的使用是串联上下文的重要方式,常常出现的关联词有“但是”、“然而”、“因此”、“所以”等。
通过关联词可以从前一个观点过渡到后一个观点,把不同观点和信息串联起来,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应注意关联词。
六、细读图片和图表说明文中图表的选择通常是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内容,读者在阅读说明文的同时,可以细读图片和图表,理解其搭配方式和补充的信息。
有些时候,图表的信息会比文字更直观。
七、举一反三,拓展思路在阅读说明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把文章中的知识与其他的实践结合起来,探索知识的更多应用场景,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
综上所述,阅读说明文需要把握文章结构,理解关键术语,掌握关联词,进一步理解图片和图表,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举一反三展开思路。
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题

说明文阅读复习题一、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1.在地层中、大气中以及动植物的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例如,人体含水量约占人体的三分之二,鱼体含水量达百分之七十,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百分之九十。
⑴这段话有中心句吗?⑵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⑶这个语段的主要内容就是:2.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⑴这段话有中心句吗?⑵你们能找出说明的对象吗?它的特点是?⑶这个语段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二、判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师:你们能判断出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吗?1.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2.在水泥厂内距污染源200米---250米处,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滞粉尘4042克。
3.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4.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5.花朵的形状多种多样,例如牵牛花的花朵像一只小喇叭。
6.它们大多分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房间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7.这种杉树可高达100多米,相当于三十多层楼的高度。
三、阅读练习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如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1.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_”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文中加点的“大多”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城市的出现,往往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14
中考复习之
说明文阅读
2020/9/14
课标要求
1、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了解课 文的基本说明方法。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及说明的事理,正确 判断说明方法及其作 用。 2、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表现 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对说明的内容 能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和严密。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 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 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 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 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 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 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 ,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 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 黏性。
2020/9/14
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几种题型及解答要点:
1、体会加点词的作用。 思路:(1)解释加点词本义。(2)联系句子解 释语境义,扣句子作答。
2、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思路:(1)不能。(2)分析表达效果:起…… 作用或去掉后语义变为……与事实不符。(3) 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
2020/9/14
备战中考
智慧锦囊:
1、感知内容:抓关键词、句
2、分析方法: )+作用
说明方法(具体分析
3、品味语言:准确;生动(平实)
4、拓展运用:关键词、句+实际+观点看法( 想象)
2020/9/14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 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 是怎么发生的呢?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 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 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 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 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 ,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 成了202泥0/9/石14 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3、加点词可否换为……为什么? 思路:(1)不可以。 (2 )解释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 3)所换词的意思或内容。 (20240/9)/14 换了之后的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
4.自然万物,往往带给人以生活的启迪。阅读了 这篇文章,你从北极燕鸥身上感受到哪些值得 人类崇敬的品质?
点燃思考: 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特征或道理)+联系 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或想象。
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2020/9/14
练一练:
1、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 之为“风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 法,其作用是什么?
2、细菌的营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养;一 种是异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2020/9/14
3、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
2020/9/14
知识链接:说明的常用方法及作用 :
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的……特点。 2打比方形象生动具体地说明了……(物)的……特
点。 3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 (物)的……特点。 4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物)的……特点。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物)的……特点。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完整、科学、准确地揭示
___特征。
①作比较。用飞机往返南极不易与北极燕鸥作比较,突 出地说明了北极燕鸥具有不怕艰险,追求光明的精神和 勇气。 ②列数字。文中列了“行程数万公里”的数字,具体准 确地说明了北极燕鸥迁徙路途之长的特点。 ③举例子。本文举了“1970年,有人捉到一只至少活了 34年的北极燕鸥”的例子,具体详细地说明了北极燕鸥 生命力强的特点。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 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 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 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 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 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 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 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 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 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2020/9/14
聚焦中考 北极燕鸥
1、北极燕鸥有哪些特点? 2、第②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
么? 3、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4、自然万物,往往带给人以生活的启迪。阅读了
这篇文章,你从北极燕鸥身上感受到哪些值得人 类崇敬的品质?
2020/9/14
中考常见命题类型:
1、整体感知题。 2、深入理解题。 3、语言品味题。 4、拓展运用题。
2020/9/14
链接中考
1.北极燕鸥有哪些特点? 温馨提示:抓文中关键词、句 小巧玲珑,体态优美,矫健有力;有非常强 的生命力,有非凡的飞行能力;争强好斗, 勇猛无比。
2020/9/14
2.第②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题思路: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具体
分析),准确、具体、生动清楚地说明了(某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