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三、经济周期的成因 2.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这种理论用生产资料的投资过热来解释经济周期。投资过度是生
产资本品部门的发展超过生产消费品部门的发展。经济扩张 时期,资本品增长速度快于消费品;经济衰退时期,资本品 下降速度也快于消费品。正是资本品投资的波动引起整个经 济的波动。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又引起通货膨胀。这就是国
家干预经济所造成的新型的经济周期。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三、经济周期的成因 8.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集中研究需求面冲
击。1973-1974年的石油冲击使人们意识到实际的“供给面” 冲击对产量的决定也相当重要。另外,如果经济主体基于其 预期进行决策,则需求变化也依赖于预期生产函数的变动, 则经济供给面的冲击就更加重要。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尝试清 晰描述经济主体面临的实际经济环境和各种冲击,即从供给 冲击角度着手。
他认为前三种周期尽管划分方法不一样,但并不矛盾。 每个长周期中套有中周期,每个中周期中套有短周期。每个长周 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三、经济周期的成因
1.纯货币周期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用货币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他认为,经济 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周期性波动完全由于银行体系 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造成的。 该理论认为其他非货币因素仅仅会引起局部萧条,但货币因素, 并且只有货币因素能够引起普遍萧条。
门特.朱格拉(Clement Juglar)于1860年《论法国、英国
和美国的商业危机以及发生周期》一书中提出的。 朱格拉认识到经济活动中波浪般的变动,提出了市场经济存在着 9~10年的周期波动。他把这种周期分为三个时期:繁荣,危 机,清偿。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的核算方式:当将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则主张核算方式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和技术进步三个来源。
增长核算方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 AF N K = ①式中,Y,N 和K 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为解决的技术状况,或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N K Y MP N MP K F N K A ∆=⨯∆+⨯∆+⨯∆ ②N MP 和K MP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式②整理可得:N K MP N MP K Y A Y Y Y A⨯∆⨯∆∆∆=++ ()()N K MP N MP K Y N K A Y Y N Y K A⨯⨯∆∆∆∆=++ ③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
因此,表达式N MP N ⨯和K MP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从而表达式N MP N Y ⨯称为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劳动份额,并计其为α。
而表达式K MP K Y ⨯称为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资本份额,并计其为β。
由此,式③可改写为:Y N K A Y N K Aαβ∆∆∆∆=⨯++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X 劳动增长)+(资本份额 X 资本增长)+技术进步A Y N K A Y N Kαβ∆∆∆∆=-⨯- A A∆被称为索洛余量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 (1) 社会储蓄函数 ()S s 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
(2) 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2. 基本方程索洛推导出的新古典增长的基本方程为:()k sy n k δ∆=-+式中k 为人均资本,s 为储蓄率,y 为人均产量(y=f(k)),n 为劳动力的增长率,δ为资本的折旧率。
从而sy 为社会的人均储蓄;()n k δ+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意味着为每一个新生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例:肯德里克分析资料
美国1948年~1981年 的经济增长率是 其中 3.2%
y=f(k)
k
二、基本方程式
(一)前提:两部门经济均衡I=S
大写字母——总量;小写字母——均量
(二)过程
当资本存量为K时,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δK(0<δ <1),则资本存量的变化△K为:
△K=I- δK
根据I=S= sY,上式可以写成
△K= sY –δK,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N,有: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达到此 目标的条件是:稳态人均资本量固定在资本边际产 品等于人口增长率的水平。 (四)黄金规则引言 1、y是用来做什么的? 2、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3、过去,中国强调积累,导致消费不足。生产成为 “无本之木”。 4、但是,过度消费、奢侈型消费而忽视积累,同样 是一种病态。
辛集的污染
四、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一)20世纪40~50年代,建立模型 1、背景:各国经济高速增长。需探索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途径 2、代表:哈罗得、多马、索洛、斯旺、卡尔多 (二)60年代,分析影响因素 1、背景:50年代以来,各国增长了,美国落后了 2、代表:丹尼森、库兹涅次 (三)70年代,研究经济增长极限 1、背景: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社会问题也开始出现 2、代表:麦多斯(毁灭论)、米香(代价论) (四)80年代,知识外溢长期增长模式 1、技术是经济增长模型的内生变量 2、代表:罗默 (五)9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 1、制度也是内生变量 2、代表:科斯、诺斯、斯蒂格勒
▪ 美国经济学家多玛:1946年,《计量经济学杂志》, “资本扩张、增长率和就业”;1947年,《美国经济 评论》,“扩张与就业” 。
▪ 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商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西西安培华学院二〇一三年七月《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8B8201 学分:4学分学时:64学时执笔人:袁萍审核人:李红霞一、课程的性质《经济学原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二、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三、教学任务1.通过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和训练,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2.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和训练,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和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的技能,即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后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教学时间安排完成以上教学内容时,在体系安排上,主讲教师可以适当调整。
六、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学习,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七、主要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同时安排必要的讨论和作业,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八、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百分制,通过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题型与题量应视各年级学生水平而灵活选用。
考勤和作业、课堂表现、讨论各占10%,共40%;期末考试占60%。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2] 魏小文.《西方经济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3] 于忠江,孙冰.《西方经济学原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4] 黄亚钧,郁义鸿.《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十、教学主要内容纲要第一章导言(一)基本目的与要求1.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 知识结构图
学习目标
了解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和经济周期的 分类,理解经济增长模型,掌握如何保证经 济稳定增长和消除经济周期的影响。
理解经济增长对一国居民意味着什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经济周期及成因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经济增长是非论
谢谢大家!
福雷斯特尔 应停止追求经济增长,以达到 零增长的全球性均衡
第一,持续的经济增长使
人们生存质量下降;
增长价值怀疑论
美国经济学 家米香
第二,人类幸福不能局限 于物质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
结构变动、心理紧张使人类得
到的幸福大打折扣
对零增长论的反 驳
弗里德曼
零增长论的分析是建立在 一系列假定基础上的
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通常有两个:一是实际 国民生产总值,二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在估计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时,西方学 者通常考虑技术、资本、劳动三大因素,即经济 增长是技术、劳动、资本的函数,即
g = a(ΔK / K)+ b(ΔL / L)+ TC a代表资本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a = 1 / 4 b代表劳动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b = 3 / 4
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容为:一是以凯恩斯的储 蓄投资分析为基础的各种经济增长模型,二是经 济增长因素分析。
经济周期是指一国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即 经济活动的扩张、收缩、循环往复的过程;经济 周期一般分为谷底、扩张、顶峰、衰退四个阶段。
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引起波 动的内在力量。
思考与练习
1 经济增长的源泉有哪些? 2 解释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3 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经历哪些阶段? 4 经济周期主要有哪些种类?
习题集_第10-11章_经济增长理论(宏观_李丽

习题集_第10-11章_经济增长理论(宏观_李丽第10章经济增长理论一、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2.实际增长率3.有保证的增长率4.自然增长率5.不稳定原理6.资本广化7.人力资本8.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9.技术进步 10.剑桥经济增长模型11.资本深化 12.经济发展13. 内生经济增长 14.索洛剩余二.单项选择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A.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B.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C.城市化步伐的加快D.工资水平的提高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点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一点3.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的经济增长。
A.没有过度的技术进步B.没有过度的人口增长C.没有过度的资本投资D.没有过度地使用自然资源4.资本深化是指()。
A.增加每单位资本的工人数B.增加人均资本量C.减少人均资本量D.将资本从低效部门重新配置到高效部门5.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刻画投资需求效应的是()。
A.乘数B.资本边际效率C.加速数D.以上都不对6.已知资本---产量比是5,储蓄率是20%,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增长率应该是()A.4%B.6%C.5%D.8%7.按照哈罗德的看法,要想使资本主义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稳定地增长下去,其条件是()A.G A= G W = G nB.G A= G WC.G A= G nD.G A> G n8.经济增长很难保持稳定,呈现出剧烈的波动状态,这是()A.哈罗德增长模型的结论B.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结论C.哈罗德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共同结论D.既不是哈罗德增长模型的结论,也不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结论9.在长期内最有可能实现的是()。
A.实际的增长率B.有保证的增长率C.自然增长率D.以上都不对。
10. 在生产函数F=AK a N(1-a)中,全要素生产率是指()A.aB.AC.KD.N11.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是()A.哈罗德模型的假设条件B.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C.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D.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12.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均衡点是指()A.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B.整个社会的积累正好用于装备新增加的人口C.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D.实际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13.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若资本增长1%,劳动投入不变,则经济增长()1%。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 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的 一种政策手段。
四、货币政策的类型 (一)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主要措施: 一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二是降低再贴现利率 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道义劝告”
(二)调节性货币政策和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1.调节性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供应量 2.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并不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需求,而是把货币供应量固定在预定水平上。
四、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
(一)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二)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 (三)财政政策的政治阻力
第三节
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和汇率水平等, 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经济周期概论
(一)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二)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三)纯货币周期理论 (四)创新周期理论 (五)心理周期理论 (六)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七)政治性周期理论
三、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1.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产出的变动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设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 v =K/Y,其中K是 存量,Y是流量,K>Y,所以v>1。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以上的经济周期分类可以用表11-1来进行概括。
表表11-1 经济周期的类型
类型
周期长短
平均长度
发现的年代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朱格拉周期 基钦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 熊彼特周期
长周期(长波)
加量, w用以表示加速系数。
代入宏观经济均衡公式,得:
Yt Ca b Yt1 Ia w(Ct Ct1)
(11-10)
式(11-10)表明,任何时期的总收入或总产出等于自主性消费Ca与自主性投资Ia之和, 加上由边际消费倾向b决定的引致消费部分和由加速数w决定的引致投资部分。如果我们知道 了任一时期中自发性消费和自发性投资以及当期消费和前期消费,给定边际消费倾向b和加速 数w,那么就能通过对上式的代换,决定任一时期的收入和产出。
表示,所以又有:
It w(Yt Yt1)
(11-4)
式(11-4)表明,该期的净投资等于该期产量的变动值乘以资本—产量比率。当然,净
投资可以为正、负或0,这主要取决于Y 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Y 。总之,在w既定的情况
t
t 1
下,当期净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
因为总投资=该期的净投资+该期的更新投资,所以只要在式(11-4)两端加上更新投
引致投资I
0 500 500 250
0 125 125 62.5
缪尔森提出的,故此模型也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注:
下表各行数字这样得出,例如第3期,由于第2期收入为2000,故第3期 Ct b Yt1 0.5 2 000 1 000。 第3期投资 It I0 I I0 w(Ct Ct1) 1 000 1 (1 000 500) 1 500, 第3期收入 Yt Ct It 1 000 1 500 2 50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
dL dt
Lt
gL
❖ 为保证一个经济中资本和劳动都被充分利用,其总
产出增长率就必须与储蓄率和劳动增长率相协调,
即:
s v
gL
11.2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 结论: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表现了在给定技术条 件(生产函数)下应该怎样充分利用所投入的均衡 条件,这个条件揭示了资本参数v、储蓄率和劳动 增长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11.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在考虑有效劳动力的情况下,均衡增长条件
变为
•
k
sf (kt* ) kt*
gL
0
yt* f (kt* )
gL
s
k
* t
定义“人均有效消费”为
C c (1 s) f (k)
Le t
11.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则可以推出均衡条件下绝对人均消费为:
c* C Lt
et
f (k* )
gL k*
最大化绝对人均消费的一阶条件为
c*
c*t Lt
et
f (k*)
gL
0
即,f (k*) gL
黄金定律,菲尔 普斯,1961
11.4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异同
同:都是以国民收入为中心的经济活动的波动。都
是NI决定理论的延伸与发展,是NI决定理论的长 期化与动态化。
Lt:劳动是时间的函数; L0 :劳动基数,对于大国来讲,其基数较大,而小国的基数较小; e :自然对数; gL :劳动增长率,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
Lt L0e gL .t
11.2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二
❖ 技术进步可以由“有效劳动力”(Effective Labor Units)来表达;
生产要素供给量增长 :
劳动要素(1)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2)工人工时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3)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
资本要素 (4)资本存量大小
生产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
(5)资源配置效率(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减少) (6)规模的节约,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即规模经济 (7)知识的进展。
11.2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
Y(GDP)
B
C
A
长期增长趋势 :向上倾斜的 曲线表示潜在 的生产能力不 断增加的过程 。短期有可能 偏离,如点A 。可用两个参 数来刻画,一 是斜率,一是 截距。
t
11.2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一
❖ 劳动力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
❖ 定义资本-产出比:
❖ 对人均资本占有量取 对数:
y Y/L Y 1 k K/L K v
k K/L ln k ln K ln L
11.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
❖ 人均资本占有量的增长率
•
k
dk
/ dt
dK
/ dt
dL / dt
•
K
•
L
k
Kt
Lt
dK Kt
It
11.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v1 1/v2 1/v3
y3
f(k)
y3
y1
劳动和资本相
互可以替代的
生产函数中k
和v的关系
K1
K2
K3
11.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二 ❖ 生产函数是个“一阶齐次方程”。
y Y F ( K ,1) f (k) LL
11.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异:经济周期是由于AD变动引起的NI的短期波动;
经济增长是由于AS变动引起的NI的长期增长。
11.4 经济周期
基本概念:即商业循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 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GNP
E
I
潜在GNP
A B
DF C
H G
O
时间
美国商业周期(1950-1998)
动和v单位的资本。
Yt
min{ Lt
,
Kt } v
11.2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生产函数的等产量线为:
K
v
B
v
e3 e2
Y3 Y2
e1
Y1
L
A
11.2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 均衡点:e1,e2,e3 ❖ 产出水平:Y1,Y2,Y3
❖ 均衡条件:资本和劳动之比正好等于v 。
Kt Lt , 或 Kt v
❖ 西蒙.库兹涅茨:1971《现代经济增长:发现和反映》
把经济史和经济分析的研究成果同丰富的数量资料结合起来,认 为:先进技术是引致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它本身只提供一种潜在 的可能性,还必须有制度和思想意识的调整,以便有效地使用人 类先进知识宝库之积累创造革新。
❖ 哈罗德—多马模型、索罗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剑桥经济 增长模型、卡列茨基的动态宏观模型、丹尼森增长模型
Percentage Change in Real GDP
Unemployment Rate
Recesssions
Percent of Labor Force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2.00 –4.00
Y F (L, K )
FL
F L
0;
FLL
2F L2
0
FK
F K
0;
FKK
2F K 2
0
11.2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之四
❖ 国民经济运行满足收入等于支出假设;
社会的总储蓄都被有效地用于投资; 利率的变动能够有效地调整储蓄、投资、税收和政府购买。
S T I G
11.2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40 30 20 1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第 11 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主要内容
11.1 经济增长概述
❖早期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 ❖经济增长的定义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主要内容
11.2 古典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制度和意识的调整是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
11.1 经济增长概述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 GDP不能完全看作是经济增长率,因为:
(1)物价因素; (2)人口变动; (3)潜在而不是实际; (4)不能反映福利增进、环境污染等。
11.1 经济增长概述
经济增长的源泉
❖ 丹尼森的七类因素:
❖ 大卫.李嘉图:181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一定利润率是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 阿.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
资本家的投资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11.1 经济增长概述
早期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罗斯托
从经济史角度考察西方国家怎样从传统的封建社会,通过经济增 长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认为只要把15-20%的国民收入 储存起来用于投资,增长率就会迅速提高。
11.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11.4 经济周期 11.5 经济周期的解释
11.1 经济增长概述
早期关于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的研究: ❖ 亚当.斯密: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劳 动在全部劳动中所占比例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 生产劳动则依存于资本积累的数量。
11.5 经济周期的解释
假设: b=0.5, v=1, Gt=1,同时Y0=0,则 C1= I1=0
Yt b(1 v)Yt1 bvYt2 Gt
11.1 经济增长概述
经济增长的定义
❖ 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
❖ 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 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 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库兹 涅茨)。
提供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
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或者说是必要条件;
考虑绝对劳动:s v
gL
考虑有效劳动:s v
gL
11.2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 不足之处:
模型中的三个参数v、s、gL都是外生的。 一旦偏离均衡增长路径,没有自动调节机制。
每小时工作的实际GDP含量 (1992美元)
11.2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PF0 32
PF0 25
20
gL k
f(k)
s0
均衡条件下的投资
y*
gLk 与消费。
c
sf(k)
i
C (1 s)Y
k*
c
L
L
c (1 s) f (k)
11.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y* p
ρ
w
gL k
f(k)
s0
均衡条件下的收入 与分配
k*
11.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黄金律和最佳增长途径
❖ 最佳增长路径的定义:
保证人均消费水平最高的均衡增长路径
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五
❖ 在时间周期t内,储蓄率都为s;
储蓄St是总产出的一部分,由储蓄率s所确定; 储蓄的总量等于投资It ; 每个时期的It 就是该时期内的资本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