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练习题
课后练习_沟 通 第11章

第十一章本章自测一、单选题(难易度:中)1.沟通的目的是( )。
单选题(6.0分)(难易度:中)A. 展示才能和影响力B. 将信息传递给别人C. 将工作布置下去D. 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提示:沟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交流并理解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激励或者影响他人的行为。
正确答案:D答案解释:暂无2.( ) 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单选题(6.0分)(难易度:中)A. 口头沟通B. 非语言沟通C. 书面沟通。
提示:书面沟通包括备忘录、信件、组织内部发行的期刊以及其他任何传递书面文字或符号的手段。
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D. 电话沟通正确答案:C答案解释:暂无3.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
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
单选题(6.0分)(难易度:中)A. 地位差异B. 目标差异C. 缺乏正式沟通渠道D. 协调不够正确答案:A答案解释:暂无4.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原因造成的。
单选题(6.0分)(难易度:中)A. 情绪B. 信息操控C. 选择性知觉D. 非语言提示正确答案:C答案解释:暂无5.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
单选题(6.0分)(难易度:中)A. 建设性冲突B. 破坏性冲突C. 日常冲突D. 利益性冲突正确答案:A答案解释:暂无二、多选题(难易度:中)6.通过沟通的含义可以看出,沟通最关键的环节是()。
多选题(9.0分)(难易度:中)A. 信息的传递B. 对信息的理解C. 信息的编码D. 信息发布渠道正确答案:A B答案解释:暂无7.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沟通方式分为()。
多选题(9.0分)(难易度:中)A. 工具式沟通B. 情感式沟通C. 正式沟通D. 非正式沟通正确答案:C D答案解释:暂无8.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
(整理)第11章动力学练习题

第十一章动力学练习题一、是非题(对的画√错的画×)1、反应速率系数k A 与反应物A 的浓度有关。
( )2、反应级数不可能为负值。
( )3、一级反应肯定是单分子反应。
( )4、对二级反应来说,反应物转化为同一百分数时,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越低,则所需时间越短。
( )5、对同一反应,活化能一定,则反应的起始温度愈低,反应的速率系数对温度的变化愈敏感。
( )6、阿累尼乌斯活化能的定义是dTkd RT Ea ln 2=。
( ) 7、对于元反应,反应速率系数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8、若反应A →Y ,对A 为零级,则A 的半衰期 AA k C t 20,21=.。
( )9、设对行反应正方向是放热的,并假定正逆都是元反应,则升高温度更利于增大正反应的速率系数。
( )10、连串反应的速率由其中最慢的一步决定,因此速率控制步骤的级数就是总反应的级数。
( ) 11、鞍点是反应的最低能量途径上的最高点,但它不是势能面上的最高点,也不是势能面上的最低点。
( )12、过渡态理论中的活化络合物就是一般反应历程中的活化分子。
( ) 13、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不有改变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 )14、复杂反应是由若干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所以复杂反应的分子数是基元反应的分子数之和.。
( )15、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元反应。
( )16、某反应,若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υA =κA B ,则当c B,0>>c A,0时,反应速率方程可约化为假二级反应。
( )17、若反应+Z 的速率方程为 υ= kc A c B , 则该反应是二级反应,且肯定是双分子反应。
( )18、对于反应 2NO + Cl 2 −→− 2NOCl ,只有其速率方程为:υ=k {c (NO)}2c (Cl 2),该反应才有可能为元反应。
其他的任何形式,都表明该反应不是元反应。
( )19、 知道了反应物和产物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但不能由配平的化学反应式直接写出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第十一章ISLM模型综合练习题

第十一章ISLM模型综合练习题1.货币需求2.交易动机3.货币的交易需求4.预防动机5.货币的预防需求6.投机动机7.货币的投机需求8.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9.货币供给10.IS曲线12.LM曲线13.投资14.重置投资15.引致投资16.投资函数17.资本边际效率1.LM曲线是描述()。
A.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C.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2.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能肯定。
3.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能肯定。
4.IS – LM模型研究的是()。
A.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总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决定;B.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以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C.在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D.在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价格水平的决定。
5.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6.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7.货币交易需求可由下列哪一函数关系表述?()。
A.L = f(p);B.L = f(r);C.L = f(y);D.L = f(N)。
8.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
A.不变;B.受影响,但不可能说出是上升还是下降; C.下降;D.上升。
生理学 第十一章内分泌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十一章内分泌练习题及答案【选择题】1、下列哪种激素不是由内分泌腺直接分泌的?A.胰岛素B.生长激素C.胰高血糖素D.肾上腺素答案:C.胰高血糖素。
2、下列哪一项不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A.调节新陈代谢B.调节生长发育C.调节心理状态D.调节生殖功能答案:C.调节心理状态。
3、下列哪一种激素不属于肽类激素?A.胰岛素B.甲状旁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肾上腺素答案:D.肾上腺素。
4、下列哪一种激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A.胰岛素B.生长激素C.性激素D.以上所有激素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答案:D.以上所有激素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简答题】5.简述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机制。
答案:胰岛素是体内主要的降糖激素,其生理作用包括: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抑制糖原分解,促进糖异生,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到以下调节:血糖水平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也会通过刺激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等也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6、简述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机制。
答案: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受到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调节。
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可以分别促进和抑制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也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经济法第十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可撤销合同,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合同后,该合同自()起无效。
A.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时B.作出撤销决定时C.合同签订时D.合同履行时正确答案是:B.作出撤销决定时。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可撤销的合同,当事人可以在法定的期间内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而一旦合同被撤销,自始不发生效力。
因此,该合同自作出撤销决定时起无效。
2、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A.某市电信局在当地媒体上宣传其电信服务,称其网络速度快、信号稳定、话费低廉B.某市工商局对在该市举办的大型人才招聘会进行广告宣传C.某市电器公司在促销活动中,向消费者赠送礼品D.某市政府在扶贫正确答案是:A.某市电信局在当地媒体上宣传其电信服务,称其网络速度快、信号稳定、话费低廉。
第11章波动光学练习题

第十一章波动光学一、填空题(一)易(基础题)1、光学仪器的分辨率R= 。
2、若波长为625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个每毫米有800条刻线的光栅上时,则第一级谱线的衍射角为。
3、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屏上第三级暗纹对应的单缝处波面可划分为个半波带。
4、当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在交界面处的反射光与入射光有相位相反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5、干涉相长的条件是两列波的相位差为π的(填奇数或偶数)倍。
6、可见光要产生干涉现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7、在麦克耳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插入一块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插入薄片使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8、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在由两块平玻璃板构成的空气劈尖上,测得相邻明条纹间距为L,若将劈尖角增大至原来的2倍,则相邻条纹的间距变为。
9、单缝衍射中狭缝愈窄,条纹间距愈。
10、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300的方向上,λ=,则缝宽为。
所用单色光波长为500nm11、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厚度为e的折射率为1.5的透明薄膜,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12、光学仪器的分辨率与和有关,且越小,仪器的分辨率越高。
13、当一束自然光通过两片偏振化方向成30o的偏振片后,其出射光与入射光的光强之比为。
(二)中(一般综合题)1、若麦克耳逊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M移动0.620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mm 。
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相干光源1S 和2S 相距0.20d mm =,1S 、2S 到屏幕E 的垂直距离为 1.0D m =。
若第二级明纹距中心点O 的距离为6.0mm ,则单色光的波长为 ;相邻两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
3、用单色光垂直照射空气劈形膜,当劈形膜的夹角减小时,干涉条纹_______劈棱方向移动,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
4、用单色光垂直照射空气劈形膜;观察反射光的干涉,则劈棱处是_____纹; 若改用波长大的单色光照射,相邻条纹间距将变__________。
第十一章社会态度与行为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练习题一、选择题1b...b

第十一章社会态度与行为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练习题一、选择题1.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属于态度的( )。
A.深刻维度 B.强度维度 C.中性维度 D.外显维度2.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态度是社会交换的产物。
这属于态度的( )。
A.认知性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价值表达功能 D.自我防御功能3.当公司招聘高技术开发人员时,招聘者更注重应聘者的“智慧”品质而不是看其是否具有“魅力”。
这属于印象形成的( )。
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总和模式4.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有三种需要,分别是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情感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6.我们的态度更容易被( )的人的态度所影响。
A.与我们相似 B.与我们相异 C.喜欢我们 D.我们给予高评价7.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
A.社会干扰 B.群体影响 C.群体一致性 D.责任分散8.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二、辨析题1.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总是遵循加法模式。
2.只有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
3.支配、控制别人是身居高位的掌权者所独有的追求。
4.外表特征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始终如一的作用。
5.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总能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
6.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从众。
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社会态度的功能。
2.简要说明印象形成的模式。
3.简要说明印象形成的效应。
4.简要说明人际关系的取向。
5.简要说明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中国法制史第十一、十二章练习题

第十一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清廷改革中央官制,御前会议确定按照“____”的原则进行。
2、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是_____。
3、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一种非法特权是_______。
4、清末修订法律,确定了“_____,博稽中外”的修律方针。
5、清廷在大理院内设立______,作为最高检察机关。
6、1908年清政府颁发的《钦定宪法大纲》共二十三条,内容包括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7、清末新修订的刑法有两部,一部是______,另一部为________。
8、清廷为“新政”需要,在立宪的同时对旧律进行修订,为此设立修订法律专门机关____________。
9、清末成立的修订法律馆由当时刑部左侍郎______主持。
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化的专门刑法典是________,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法是_______,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为______。
答案:1、五不议 2、《钦定宪法大纲》 3、领事裁判权4、参考古今5、总检察厅6、君上大权臣民权利义务7、《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8、修订法律馆 9、沈家本10、《大清新刑律》《钦定大清商律》《大清民律草案》(二)单项选择题1、模仿资产阶级国家制定的我国第一个单行法院组织法规是()。
A、《民事诉讼律草案》B、《大理院审判编制法》C、《刑事诉讼律草案》D、《法院编制法》2、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
A、清朝初期B、鸦片战争后清朝C、中华民国D、天平天国3、鸦片战争后清朝专门负责来司法行政的机关是()。
A、大理狱B、大理院C、大理寺D、法部4、清末成立(),进行大规模的修律。
A、礼学馆B、修订法律馆C、刑部D、大三法司5、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是( )。
A、《中华民国约法》B、《清会典》C、《唐六典》D、《大清民律草案》6、中国封建王朝最后而且是最进步的一部刑法典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 三角形经典练习题附答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若有两条线段长分别为3cm和4cm,则下列长度的线段能与其组成三角形的是()A.1cm B.5cm C.7cm D.9cm【答案】B2.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a,则a的取值范围是()A.a>7B.a<7C.1<a<7D.3<a<6【答案】C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2,3B.3,4,5C.3,1,1D.3,4,7【答案】B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一边长为4,则它的周长等于()A.8B.10C.8或10D.10或12【答案】B5.如图所示,在△ABC中,AB=8,AC=6,AD是△ABC的中线,则△ABD与△ADC的周长之差为()A.14B.1C.2D.7【答案】C6.如图,在△ABC中,已知点E、F分别是AD、CE边上的中点,且S△BEF=4cm2,则S△ABC的值为()A.1cm2B.2cm2C.8cm2D.16cm2【答案】D7.如图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线的是()A.B.C.D.【答案】D8.在三角形中,一定能将其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的是()A.中线B.高线C.角平分线D.某一边的垂直平分线【答案】A9.如图,在△ABC中,点D为BC边上一点,连接AD,取AD的中点P,连接BP,CP.若△ABC 的面积为4cm2,则△BPC的面积为()A.4cm2B.3cm2C.2cm2D.1cm2【答案】C10.如图,AE⊥BC于E,BF⊥AC于F,CD⊥AB于D,△ABC中AC边上的高是线段()A.BF B.CD C.AE D.AF【答案】A11.如图△ABC中,∠A=96°,延长BC到D,∠ABC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1∠A1BC与∠A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依此类推,∠A4BC与∠A4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5,则∠A5的度数为()A.19.2°B.8°C.6°D.3°【答案】D12.如图,∠A+∠B+∠C+∠D+∠E+∠F等于()A.180°B.360°C.540°D.720°【答案】B13.如图,则∠A+∠B+∠C+∠D+∠E=()度A.90B.180C.200D.360【答案】B1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多边形为()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答案】C15.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36°,这个正多边形是()A.正六边形B.正八边形C.正十边形D.正十二边形【答案】C16.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为15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6B.11C.12D.18【答案】C17.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且△ABD的周长为11,则△BCD的周长是A.9B.14C.16D.不能确定【答案】A二、填空题18.三角形三边长为7cm、12cm、acm,则a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9.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答案】三角形的稳定性20.如图,自行车的三角形支架,这是利用三角形具有性.【答案】稳定21.在△ABC中,∠B,∠C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BOC=132°,则∠A=度.【答案】8422.如图,∠1+∠2+∠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C )
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率的波动。
2、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D )
A、繁荣;B、衰退;C、危机;D、复苏。
3、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是(C )
A、工资、价格不断上涨;B、投资减少、产品积压;
C、大量工厂倒闭;D、大量机器更新。
4、8-10年的经济周期称为(C )
A、库兹涅茨周期;B、基钦周期;
C、朱格拉周期;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5、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C )
A、资本品的生产;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D、没有一定的规律。
6、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D )
A、外部因素的变动;B、乘数作用;
C、加速数作用;D、乘数和加速数交织作用。
7、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B )
A、净投资大于零;B、净投资小于零;
C、总投资大于零;D、总投资小于零。
二、判断题
1、当某一经济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时,总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
(T )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T )
3、基钦周期是一种中周期。
(F )
4、经济学家划分经济周期的标准是危机的严重程度。
(F )
5、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T )
6、熊彼特周期是一种长周期。
(F )
7、顶峰是繁荣阶段过渡到萧条阶段的转折点。
(F )
三、简答题
1、消费不足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2、熊彼特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3、投资过多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4、纯货币理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四、论述题
1、试述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2、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经济波动为什么会有上限和下限?
三、1、在经济高涨过程中,投资增加导致投资品生产增加,其中包括生产消费品的投资品
生产增加。
在一定范围内,投资品生产增加可以孤立地进行。
这样随着的增加,消费品大量增加。
然而消费需求不足,于是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熊彼特用他的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周期。
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获得超额利润。
这引起其他企业的仿效,形成了创新浪潮,进而导致经济逐渐走向繁荣。
随着创新的普及,超额利润逐渐消失,投资下降,经济逐渐走向萧条。
新一轮创新出现,导致新一轮的经济波动。
3、该理论对经济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解释是:在经济扩张过程中,投资过渡扩张。
投资过渡扩张造成的结果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投资品过剩、消费品不足。
消费品不足限制了就业的增加,从而使扩大了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资本不足或储蓄不足。
尽管投资过渡扩张已经消费减少,储蓄增加,然而储蓄增加仍然赶不上投资增加,结果造成储蓄不足或资本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扩张还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经济势必由繁荣转向萧条。
4、纯货币理论认为,银行信用的扩张和收缩是经济周期的唯一根源。
银行信用的扩张导致经济的扩张。
但是,银行信用不可能无限制扩张。
黄金准备金和国际收支因素会迫使银行收缩信用。
银行信用的收缩导致整个经济的收缩,经济逐渐进入危机。
经过危机,银行的准备金逐渐增加,下一轮的扩张又开始了。
五、1、从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扩张至谷顶称为繁荣。
其主要特征是:就业率不断提高、资源充分利用、工资物价不断上涨。
从谷顶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衰退。
其主要特征是:需求下降、产品积压、失业率上升、价格下降。
从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至谷底称为危机。
其主要特征:工人大量失业、工厂大量倒闭、价格水平很低、生产下降至最低点。
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复苏。
其主要特征是:大量机器开始更新、企业利润有所增加、经济开始回升。
2、乘数原理考察投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
投资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
其作用是两方面的。
加速原理考察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
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
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
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
可见,两个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
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到经济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不同的是:乘数原理是投资的变动导致收入变动的倍数;加速原理是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导致投资变动的倍数。
4、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的结合,经济中将自发地形成周期性的波动,它由扩张过程和收缩过程所组成,但是,即便依靠经济本身的力量,经济波动也有一定的界限。
经济波动的上限是指无论怎样增加都不会超过一定界限,它取决于社会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一切资源可以被利用的程度。
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社会上一切可被利用的生产资源已充分利用,经济的扩张就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产量停止增加,投资也就停止增加,甚至减少。
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上限。
经济波动的下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论怎样收缩都不会再下降的一条界限,它取决于总投资的特点和加速作用的局限性。
因为总投资降至最小时即为本期不购买任何机器设备,也即总投资为零,它不可能小于零。
这就构成了衰退的下限。
又因为从加速原理来看,它是在没有生产能力剩余的情况下才起作用。
如果厂商因经济收缩而开工不足。
企业的过剩的生产能力,则加速原理就不起作用了。
此时,只有乘数作用,经济收缩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收缩,一旦收入不再下降,乘数作用又会使收入逐渐回升。
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