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医学研究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 医学生物化学, 医学生物物理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组织学 ,人体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 人体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病毒学, 人体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心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 ,医学信息学, 急救学, 护病学, 新中心法则。 临床医学包括: 临床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 核医诊断学* 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 化学治疗学 生物治疗学 血液治疗学 组织器官治疗学 饮食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 心理治疗学 内科学 外科学 泌尿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老年医学 眼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医学 传染病学 皮肤医学 神经医学 精神病学 肿瘤医学 急诊医学 麻醉学 护理学 家庭医学 性医学 临终关怀学 康复医学 保健医学 听力学。 编辑本段医学的起源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C3及总补体:初期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 诊断意义大。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 滴度可升高,但诊断意义有限。
3、肾功能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 BUN、肌酐升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诊断要点
1、1~3周前链球菌感染史; 2、肾炎综合症表现; 3、血清C3降低,病情于8周内减轻或完全恢
尿后正常 肾功能异常:早期尿少,肾功能一过性受损(少 尿时出现轻度氮质血症,利尿后恢复)

肾小球肾炎介绍PPT培训课件

肾小球肾炎介绍PPT培训课件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炎症和遗传等多个方面。免疫复合 物在肾小球内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和肾小球损伤。此外,遗传因素和 环境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流行病学特点
01
发病率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因地区和 人群而异,总体呈上升趋势。
02
年龄与性别分布
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以青壮年和儿童多见。男
向患者详细解释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症状、治疗及预后,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识。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度 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饮食计划,限制钠盐、蛋白 质等摄入。
药物使用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药物 的名称、剂量、用法、副作用等。
心理支持策略和方法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心血管并发症
控制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降低心血 管事件风险。
肾功能衰竭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肾功能异常,避免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代谢性酸中毒
纠正酸中毒,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电解质紊乱
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高血压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控制血压
积极使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在 正常水平,减少高血压对肾脏的
进一步损害。
饮食调整
限制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 有助于降低血压。
适当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等,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
身体负担。
水肿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控制水分摄入
根据水肿程度,适当限制水分摄入,避免加重水 肿。

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28
临床表现
一、早期表现 :乏力、疲倦、腰痛、纳差
1.水肿:大部分病人有(轻-中度) 2.血尿:一般较轻或无 3.高血压:部分病人有(轻、中度) 4.贫血
29
临床表现
二、高血压为首发症状 1.血压呈持续性,中度以上升高,舒张压 升高为主 2.眼底损害突出:渗出.出血.视乳头水肿 3.一般降压药效果欠佳,肾功能恶化较快,预 后较差
正常人血浆、白蛋白
每次2-4L,每日或隔日1次,共10次
Ⅰ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原发性小血管炎所致急进 性肾炎(III型)伴有肺出血首选
21Leabharlann 治疗其他治疗 替代治疗 及时透析 降压
对症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
心衰、控制感染
22
预后
早期诊断,早强化治疗. Ⅲ型>Ⅱ型>Ⅰ型病理改变 青年好于老年
3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β溶血性链球菌 抗原成分
循环免疫复合物 原位免疫复合物 补体激活,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4
中医病因病机
1、风邪外袭,肺失通调 2、疮毒内归,湿热蕴结 3、脾气虚弱 4、肺肾不足,气阴两虚
5
临床表现
病史 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以呼吸道及皮肤 感染为主
症状 1、血尿(常为起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2、少尿(常见于初期,伴一过性氮质血症, 但如发展成无尿,需警惕急性肾衰) 3、全身症状(乏力、腰痛、恶心、呕吐等)
5、肾活检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以肾小球中内皮
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 指征—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或病程2
个月病情尚未见全面好转
9
诊断
根据有先驱感染史,浮肿,血尿,同时 伴有高血压和蛋白尿,诊断并不困难.
急性期多有抗链球菌溶血素“O”效 价增高,血清补体浓度下降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抗原(非肾小球、可溶性)+抗体(Ⅲ型变态反应)
免疫复合物 沉积在肾小球
肾小球损伤
免疫荧光:颗粒状
循环免疫复合物
精选版
颗粒状荧光
28
(二)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抗原
(肾小球本身的成分或经血液循环种植于肾小球的抗原成分)
抗体 在抗原部位形成免疫复合物
肾小球病变
精选版
30
1、抗基膜性肾小球肾炎
(anti-GBM nephritis)
精选版
26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
抗原(antigen):
外源性: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 寄生虫、药物、异种血清和食物等
内源性: 肾小球性: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足细胞、基膜 非肾小球性:
DNA、核抗原、免疫球蛋白、肿瘤抗原 甲状腺球蛋白等
精选版
27
方式: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 nephritis)
(单层扁平上皮)
精选版
12
(2)两种物质: 基膜 系膜基质
精选版
13
2、 彼此之间的关系(从外→内)
壁层上皮 肾小囊 脏层上皮 基底膜 内皮细胞 毛细血管腔 内皮细胞
系膜
精选版
15
3、滤过膜: (1)滤过膜的构成
精选版
16
3、滤过膜: (1)滤过膜的构成
内皮细胞 基底膜: 内:疏松层、
中:致密层、 外:疏松层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血管性疾病 (如原发性高血压)
遗传性肾炎
代谢疾病(如糖尿病)
精选版
4
肾脏功能 1.产生、排出尿液: 排泄代谢产物,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分泌激素: 肾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二羟胆骨化醇 —调节血压、RBC生成、钙吸收

肾小球肾炎 ppt课件

肾小球肾炎 ppt课件
•3
一、肾的基本概念
肾的生理功能: 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清除代谢产物。 2、肾小管的分泌排泄、浓缩稀释功能 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吸收有用物质, 如糖、蛋白质、氨基酸 4、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能产生多种激素, 包括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4
目录
一、肾的基本概念
XXXXX人民医院
肾小球肾炎
•1
目录
一、肾的基本概念
• 概念、生理功能、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措施
三、急性肾小球肾炎
•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措施
•2
一、肾的基本概念
1、泌尿器官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 和尿道及有关血管、神经组成。 2、肾脏的解剖:肾为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 左右各一,左高右低。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 质。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肾小球和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一、一般治疗: ➢ 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如避免劳累、感染、妊
娠、应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 限制食物中蛋白质及磷的摄入量,低蛋白及低磷
饮食可减轻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及高滤过状 态,延缓肾小球的硬化。
•14
二、对症治疗: 1、水肿:利尿疗法; 2、对血液有高凝状态的病人,可用抗凝、抗血小 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3、控制高血压: ➢ 治疗原则: (1)、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蛋白尿〉 1g/d, 血 压 应 控 制 在 125/75 mmHg 以 下 ; 尿 蛋 白 〈1g/d,血压控制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
• 概念、生理功能、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措施

内科学 肾小球肾炎 PPT课件

内科学  肾小球肾炎 PPT课件
ppt课件 14
炎症介质
• • • • • • • • 补体:C5b-9 凝血纤溶系统因子 血管活性胺:ET、AⅡ 生物活性肽:TGF-β 、PDGF、IL 生物活性酯 细胞粘附分子 活性氧 活性氮 :NO
ppt课件 15
非免疫机制的作用
• 血液动力学改变,“高滤过”学说,促 进肾小球硬化; • 大量蛋白尿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 • 高脂血症加重肾小球损伤
• 是以急进性肾衰竭综合征为表现的一组 疾病 • 其特征:起病类似急性肾炎综合症,肾 功能在几周内急剧坏转,常在早期出现 少尿性急性肾衰竭。 • 病理类型:新月体性肾炎。
ppt课件
30
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lomerulonephtitis
ppt课件
31
慢性肾炎的定义
• 起病缓慢,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 水肿为基本表现,病情迁延,病变缓慢 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 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 典型表现:肾炎综合征+慢性肾功能减退
ppt课件
20
蛋白尿的定义
• 正常人尿蛋白排出量低于150 mg /24小 时尿,其中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 其他血浆蛋白成分,用尿常规的定性试 验测不出 • 蛋白尿的定义是尿蛋白排出量超过150 mg /24小时尿
ppt课件
21
微量白蛋白尿的定义
• 正常尿白蛋白排出量低于30 mg /24小时尿, 尿蛋白排出量大于300 mg/24小时尿才能用尿 常规的定性试验测出,故微量白蛋白尿的定义 为30~300 mg/24小时尿。 • 正常尿白蛋白排泄率低于20 mg/min,微量白 蛋白尿的第二个定义是白蛋白尿排泄率20~200 mg/min • 微量白蛋白尿的第三个定义是尿白蛋白/肌酐 比率:男17 -250mg/g,女25-355mg/g

肾小球肾炎的讲义ppt课件

肾小球肾炎的讲义ppt课件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docapi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EPGN)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炎I及III型)
(mesangiocap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 type I and III,
MPGN)
新月体性(毛细血管外)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crescentic
⑸肾病综合征(nephro. tic syndrome,NS) 3
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的变化
77年北戴河 急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 慢性肾炎
普通型 高血压型 肾病型 隐匿性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85年南京 同前 同前
慢性肾炎 同前 同前
急性发作型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肾病综合征 Ⅰ型 Ⅱ. 型
92年安徽 同前 同前
.
5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WHO1995年标准分型)
1)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
2)增生性肾炎(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
nephritis, MsPGN)
.
9
肾小球肾炎的概念
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肾炎)
是临床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尿 并常伴有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的 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
10
提纲
肾小球肾炎的概念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隐匿性肾炎 IgA肾病
.
11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疾病知识指导
休息与活动 恢复需1~2年,应定期随访。
(十)预后
绝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患有其他疾病 的老年人预后较差。
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一)病因
原发性
病因不明
继发性
继发于全身系统疾病
其他类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转化而来
几乎所有病人均有镜下血尿。 尿沉渣:常有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
也可见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 尿蛋白:+~++,少数可有大量蛋白尿。
血清抗“O”滴度增高。 血清C3及总补体在病初时下降,8周内正
常。
(六)诊断要点
1~3周前链球菌感染史。 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急性肾
炎综合征表现。 实验室检查示血清C3下降。 病情于发病8周内逐渐减轻至完全恢复者。
(三)病理类型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上皮细胞 基底膜 免疫复合物 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 系膜细胞
(四)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与起病
- 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 急骤,多发生于感染后1~3周。
2.典型表现
(1)尿液改变 (2)水肿 (3)高血压 (4)肾功能异常
3.并发症
(五)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尿液检查
(七)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
以休息、对症处理为主 急性肾衰竭需短期透析 积极预防并发症,保护肾功能
治疗要点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控制感染灶 透析治疗
(七)治疗要点
1. 一般治疗
休息
急性期卧床休息,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 消退、血压恢复正常。
病情稳定后可从事一些轻体力活动,但 1~2年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劳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肾脏的结构形态特点及各部分功能?
▲ 肾小体:似球形,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位于皮质内,每个肾小体有二极,微动脉 入的一端称血管极,与肾小管相连的一端为尿极。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 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这些毛细血管在出肾小体前再汇合成一个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是肾小管盲端的膨大部,凹陷成双层球状囊,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细胞紧
▲ 诊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
.
7
急性肾小球肾炎
▲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 肾炎。其特点为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一过性氮 质血症,具有自愈倾向。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 虫感染亦可引起。
.
8
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及各自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 辅助检查 尿常规:蛋白(++),红细胞5-8个/HP,畸形红细胞占80%以上。尿 蛋白定量2.3g/24h。血常规:Hb 120g/L,PLT 168×109/L。血IgA1.06g/L。 IgM0.97g/L,补体C3 0.46g/L,BUN 9.1mmol/L,Cr 197μmol/L。B超:左肾 10.6cm×5.6cm×3.1cm,双肾弥漫性损害。
.
5
肾小球肾炎
▲ 肾小球肾炎又称肾炎综合征(简称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病,指由于各种 不同原因,发生于双侧肾脏肾小球的,临床表现为一组症候群的疾病。肾 小球肾炎共同的表现为(可不同时出现):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 尿量减少或无尿,肾功能正常或下降。
.
6
病例
▲ 李某,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学校足球队队员。平时身体素质较好, 一个多月前得了重感冒,虽然没吃药,不久后也痊愈了。但是近两周无诱因出 现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每日70ml左右,伴乏力,食欲下降。于校医 院化验尿蛋白(++),隐血试验阳性,给青霉素治疗无效来吉大一院就诊。发 病以来饮食、睡眠尚可,大便正常。无既往病史和家族史。
▲ 体 格 检 查 体 温 36.2℃ , 脉 搏 72 次 / 分 , 呼 吸 16 次 / 分 , 血 压 20/13.3kpa (150/100mmHg)。皮肤无皮疹、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颜面 浮肿,无明显贫血貌,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无颈静脉怒张,心肺无异常, 腹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肾区无叩痛,下肢轻度水肿。
.
3
肾小球
▲ 肾小球(glomerulus)为血液过滤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构成过滤膜。
.
4
血管球
▲ 血管球(glomerulus)是包在肾小囊中的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
▲ 一条入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突入肾小囊内,分成4~5支,每支再分支形成 网状毛细血管袢,每个血管袢之间在有血管系膜支持,毛细血管继而又汇 成一条出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离开肾小囊。因此,血管球是一种动脉性 毛细血管网。由于入球微动脉管径较出球微动脉粗,故血管球内的血压较 一般毛细血管的高,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时大量水和小分子物质易于滤出管 壁而入肾小囊内。电镜下,血管球毛细血管为有孔型,有利于滤过功能。 在内皮细胞的腔面覆有一层带负电荷的富含唾液酸的糖蛋白(细胞衣),对血 液中的物质有选择性通透作用。内皮外面大都有基膜,但在面向血管系膜 一侧的内皮则无基膜,此处的内皮细胞与系膜直接接触。
泌 尿 系 统
.
1
泌尿系统
▲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 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 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 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 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废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 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 蛋白质等。
贴血管球的毛细血管外面,外层细胞与肾小管相连接。
▲ 肾小囊:是肾小体起始部膨大并凹陷而成的双层杯状囊。外层称壁层,内层称脏层, 两层间的腔隙称为肾小囊腔。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在尿极处与近端小管相连。脏层 为多突状的足细胞组成,紧包在血管球毛细血管外面。内皮脉伸入球囊后,分支成5-8个毛细血管小叶而构成。进入球 囊的小动脉称入球小动脉,经各级分支最后形成盘曲的袢状毛细血管网,称毛细血管 袢。各小叶的毛细血管集合汇成1根出球小动脉,从血管极离开肾小球。
▲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的功能是暂时储 存尿液,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
9
肾脏的结构形态特点及各部分功能?
▲ 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约长10-12厘米、宽 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肾较右肾稍大,肾纵轴上端向内、下 端向外,因此两肾上极相距较近,下极较远,肾纵轴与脊柱所成角度为30度左 右。 肾(kidney)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红褐色,可分为内、外侧两缘,前、后 两面和上、下两端。肾的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盂、血 管、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合称 肾蒂。由肾门凹向肾内,有一个较大的腔,称肾窦。肾窦由肾实质围成,窦内 含有肾动脉、肾静脉、淋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肾的 内缘中央有一凹陷,称为肾门。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输尿管均由此进出, 这部分结构总称肾蒂。 肾外缘为凸面,内缘为凹面,凹面中部为肾门,所有 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均由此进入肾脏,肾盂则由此走出肾外。肾静脉在前, 动脉居中,肾盂在后;若以上下论则肾动脉在上,静脉在下肾单位是组成肾脏 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每个肾脏约有一百多万个肾 单位。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
2
肾单位
▲ 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每个 肾脏约有一百多万个肾单位。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是细 长迂回的上皮性管道。通常分为三段:第一段与肾小囊相连,称近端小管, 依其走行的曲直,又有曲部和直部之分;第二段称为髓袢细段,管径细, 管壁薄;第三段称远端小管,分直部和曲部,其曲部末端与集合管相连。 近端小管的直部、细段与远端小管的直部连成“u”字形,称为髓袢,又称 肾单位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