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思简答题
毛概第九章测试题及答案

毛概第九章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以下哪三个方面?A.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B.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C.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D.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答案:A2. 毛泽东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A. 中共一大B. 中共七大C. 中共八大D. 中共九大答案:B3.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批评与自我批评答案:A4.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B. 中国革命的策略问题C. 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D. 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问题答案:A5.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的“实事求是”是指什么?A.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B. 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D. 勇于自我批评,敢于自我革命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含以下哪些方面?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批评与自我批评答案:ABC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A.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解放战争时期D. 新中国成立后答案:ABCD3.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C. 党的建设理论D. 军事战略理论答案:ABCD4.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A. 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B.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C.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答案:ABCD5.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中的“群众路线”是指什么?A. 一切为了群众B. 一切依靠群众C. 从群众中来D. 到群众中去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国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中国的政党制度是()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在()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5、下列不属于我国民主党派的是()A、中国民主同盟B、中国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建设委员会6、下列不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区的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D、宁夏壮族自治区7、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中国共产党B、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C、各级领导干部D、各个民主党派8、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要“依法治国”的时间是()A、1992 年B、1994 年C、1995年D、1996 年9、第一次深刻阐述依法治国的含义是在()A、十五大报告B、十六大报告C、十三大报告D、十四大报告10、把依法治国确定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A、十六大B、十五大C、十四大D、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二、多项选择题1、目前,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农村村民委员会B、城市居民委员会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2、实施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A、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C、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D、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E、违法不追4、下列属于我国民主党派的有()A、民盟B、民进C、民建D、民革E、台盟5、下列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区的有()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E、广西壮族自治区三、辨析题1、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毛概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答案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依法治国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力量是:()A、工人阶级;B、农民C、知识分子D、中国人民解放军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C、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8、“一国两制”构想是:()A、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的B、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提出的C、从解决澳门问题开始提出的D、从解决港、澳、台问题开始提出的二.多项选择题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表现在:( abcd )A、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B、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C、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的E、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A、它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B、它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C、它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D、它保证人民群众有效地对各级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E、它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3、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E、共同发展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A、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B、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C、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D、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E、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有错必纠E、违法必究6、江泽民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总要求是:()A、政治合格B、军事过硬C、作风优良D、纪律严明E、保障有力7、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B、维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D、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E、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8、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cde )A、独立的外交权B、独立的防务权C、行政管理权D、立法权E、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三.辨析题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护理心理第九章习题

第九章临床病症及治疗得心理护理一、选择题1.外向型人格较内向型人格对疼痛得耐受性AA.更强B.更弱 C。
相等D.不一定 E。
因人而异2.父母对子女幼时得轻微损伤关注过多,影响子女成年后对疼痛得态度属于CA.注意 B。
暗示C。
早期经验D。
人格特征E。
养育方式3.疼痛总就是与不愉快得情绪相伴随,这属于EA.疼痛不宜适应 B。
疼痛就是高度个体化得主观体验 C.早期经验 D。
疼痛得心理防御E。
疼痛得心理反应4.急危重症病人初入院得1-2天,最典型得心理特点就是AA。
焦虑、恐惧B.否认C。
孤独、愤怒D。
依赖 E.自我形象紊乱5.病人进监护室第二天即可出现得、并在第三到四天达到高峰得典型心理特点就是BA。
焦虑、恐惧B.否认C.孤独、愤怒 D.依赖E.自我形象紊乱6.针对急危重症病人否认心理,不正确得观点就是CA.否认就是自我保护B.短期得否认可不予以纠正 C.持续得否认心理可不予以处理 D.否认可以使病人减轻烦恼E。
以上均就是7.病人深信自己患有多种躯体疾病,阴性检查结果不能消除其疑虑,该病人为D A。
愤怒 B.依赖型人格 C.多重抱怨 D.疑病症E.C型人格8.下列不属于愤怒病人得心理行为表现得选项就是CA.易激惹B.自我控制力下降C.深感自己无助 D.攻击性行为 E.以上均不就是9.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委员会得调查显示,在15-34岁得人群中,首位得死因就是BA.心脑血管病B.自杀C。
恶性肿瘤 D.意外死亡 E.乙型肝炎10、自杀行为者常见得自杀原因就是EA.人际关系困扰 B.感情受挫 C.婚姻、家庭危机 D。
严重抑郁 E.以上均就是11、下列哪种表现不就是自杀行为者在心理矛盾冲突阶段得主要表现AA。
经常谈论自杀得话题 B。
间接表现自杀意图 C。
自罪、自责D.以自杀威胁别人E.抑郁12、大部分自杀行为者在表面平静得阶段,表明其已经BA。
从困扰中解脱出来 B.就是自杀态度已定得表现 C.情绪好转D.不可能采取自杀行为E.恢复生活信心13、自杀行为者得心理护理措施EA.解除心理危机B。
第九章 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思考题

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思考题一、选择题1、我们将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定义为18、19岁到30—35岁,这是将(C )的时间定义为成年初期的下限。
A. 生理的最后成熟期B. 心理的最后成熟期C. 社会性的成熟期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相对于青少年期表现出的形式逻辑思维的特点,成年初期思维的特点是(B )。
A. 辩证的、理论的、抽象的B. 辩证的、相对的、实用的C. 推理的、实用的、相对的D. 多向的、相对的、抽象的3、在记忆方面,成年初期的前一阶段是人生中( D)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A. 形象记忆B. 机械记忆C. 有意记忆D. 逻辑记忆4、韦克斯勒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测查了7-65岁的智力发展情况,结果发现智力发展的高峰在(A )。
A. 22-25B. 18-29C. 30-49D. 30-345、成年初期个体的思维方式以(B )为主。
A. 形式逻辑思维B. 辩证逻辑思维C. 抽象逻辑思维D. 形象逻辑思维6、成年初期个体的思维方式逐渐过渡为辩证逻辑思维,在这种思维方式中(B )。
A. 形象思维增强B. 实用性成分增强C. 推理的逻辑法规性增强D. 逻辑性、客观性增强7、在人的一生中,创造性思维表现十分突出,处于一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最佳年龄区的是(C )。
A. 成年初期的前期B. 成年初期的中期C. 成年初期的后期D. 青少年后期8、自我的形成标志是(A )。
A. 自我同一性确立B. 精神自我的确立C.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分化D. 主体客体化的形成9、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是( A)A. 18/19岁到30/35岁B. 16/17岁到30岁C. 16/17岁到25/30岁D. 以上都不正确10、通常人们将(A )规定为成年初期的开始年龄。
A. 生理的成熟年龄B. 心理的成熟年龄C. 社会生活的成熟年龄D. 思维的成熟年龄11、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在( C)最终得以形成的。
A. 青年初期B. 青年中期C. 青年晚期D. 成人中期12、(B )将青年期形容为不可避免的“疾风怒涛”的时期。
毛概第九章习题库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单项选择题1.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这个论断指出了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 D.民主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联系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A.国体 B.政体C.根本制度 D.经济基础3.十五大报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就是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维护安定团结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C.维护人民的权利 D.民主集中制5.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这说明A.个人品质和制度有关B.制度决定人的好坏C.个人不应当对因制度因素导致的错误负责任D.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A.共产党一党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7.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A.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B.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C.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D.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8.列宁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这说明A.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受教育程度限制的B.文盲与受过教育的人不能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C.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D.文盲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9.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11.民主集中制就是A.作为目的的民主和作为手段的集中相结合B.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工相结合C.自下而上的民主和自上而下的集中相结合D.小事实行民主和大事实行集中相结合1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A.共产党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13.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是A.执政党 B.反对党C.在野党 D.参政党14.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A.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B.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C.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15.中共十五大提出,我国立法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A.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基本定型C.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D.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框架16.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最基本的观点是坚持A.各民族相互融合 B.各民族共同繁荣C.各民族一律平等 D.各民族相互团结1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18.在我们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十三大报告C.十四大报告 D.十五大报告19.邓小平认为,我们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与西方国家的“三权鼎立”制度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A.有利于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B.不受监督和制衡,效率高C.议行合一,不受牵扯,总的效率是高的 D.有利于贯彻党的意志20.列宁说:“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毛概第九章练习习题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主张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叶剑英2.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B.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3.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的时间是()A.1982年9月B.1983年7月C.1984年9月D.1984年12月4.“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开始的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香港和澳门问题5.“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6.台湾问题的本质是()A.中国的内政问题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7.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A.1979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8.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学者杨力宇时,阐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A.九条方针B.六点构想C.八项主张D.三个立场9.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A.1984年12月19日B.1990年4月4日C.1997年7月1日D.1999年12月20日10.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想。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A.搁置主权,分而治之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C.搁置主权,和平共处D.搁置主权,共同开发11.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这是因为()A.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B.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C.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D.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二、多项选择题1.“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民主自治权利,包括()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B.单独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征税C.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D.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2.“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包括()A.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D.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民主自治和繁荣稳定3.台湾问题是()A.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B.不容许外国插手干涉的问题C.中国的内政问题D.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问题4.香港回归祖国是永载史册的民族盛事,其重大意义是()A.香港回归祖国,表明了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B.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C.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D.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5.针对台湾局势新情况和新变化,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包括()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参考答案)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D4.B5.A6.A7.B8.B9.C10.D11.D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D3. CD4. ABCD5. ABCD6.ABCD三、辨析题1.答:正确。
和平共处原则原指的是国际关系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长期和平相处的问题,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却是用它来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相处问题。
2.答: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中国党和政府始终保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同时也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中国政府一旦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分裂祖国的台独势力就可能任其自流,为所欲为,外国势力也可能会为所欲为地染指台湾问题。
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台独势力分裂中国或者长期以拖拒统的意图。
四、简答题1.答:(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攻武备”的总方略;(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2.答:(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五、论述题1.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的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思考简答题
9.1 什么叫做简谐振动?如某物理量x 的变化规律满足cos()x A pt q =+,A ,
p ,q ,均为常数,能否说作简谐振动?
答:质点在线性回复力作用下围绕平衡位置的运动叫做简谐振动。
如果质点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 22020d x x dt w +=的形式,其中0w 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则质点做简谐振动
9.2 如果单摆的摆角很大,以致不能认为sin θθ=,为什么它的摆动不是简谐
振动?
答:因为当单摆的摆角很大不能认为sin θθ=时,单摆的动力学方程不能化为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所以它的摆动不是简谐振动。
9.3 在宇宙飞船中,你如何测量一物体的质量?你手中仅有一已知其劲度系数
的弹簧
答:用秒表测出物体做在竖直放置时的简谐振动周期,利用公式可以算出弹簧的
劲度系数
将弹簧振子的弹簧剪掉一半,其振动频率将如何变化?
9.4 将汽车车厢和下面的弹簧视为一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弹簧振子,当有乘客时,
其固有频率会有怎样的变化?
答:周期将变大
9.5、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为何?
02=+x x ω&&
9.6二互相垂直的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为101cos()x A t ωα=+,202)cos(y A t ωα=+,若质点同时参与上述二振动,且212
παα-=,质点将沿什么样的轨道怎样运动? 合振动的轨迹为以x 和y 为轴的椭圆。
这里又可分为两种情况,212παα-=时y 方向的振动比x 方向的振动超前,质点沿椭圆逆时计方向运动。
9.7、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后是简谐振动吗?为什么?其合成的振幅
有何特点?
答: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间谐振动合成后仍为一间谐振动,其频率与分振动频率
相同。
,合振动的振幅与初相位A , a 由分振动的振幅和初相位12,A A ,
9.8、什么是阻尼振动?尼振动有几种?
答:振动系统的振动能总要逐渐减少,因此实际发生的一切自由振动振幅总是逐
渐减少以至于0的这种振动称为阻尼振动。
(1.)欠阻尼振动状态(2).过阻尼振动状态
(3).临界阻尼振动状态
9.9、什么是拍现象?
答:振动方向相同,频率之和运大于频率之差的两个间谐振动合成时,合振动振
幅周期变化的现象叫拍。
9.10、什么是共振现象?其发生的条件为何?
答:振动系统受迫振动时其振幅达极值的现象叫位移共振。
共振时驱动力的原频
率为
r w =
是当2202βωω-=时,发生位移共振;
9.11 试说明下列运动是不是简谐运动:
(1)小球在地面上作完全弹性上下跳动。
(2)小球在半径很大的光滑凹球面底部作小幅度的摆动。
(3)曲柄连杆机构是活塞作往复运动。
(4)小磁针在地磁的南北方向附近摆动。
答:简谐振动的运动学特征是:振动物体的位移(角位移)随时间按余弦或正弦
函数规律变化;动力学特征是:振动物体所受的合力(合力矩)与物体偏离平衡
位置的位移(角位移)成正比而反向。
从能量角度看,物体在系统势能最小值附近小范围的运动是简谐振动。
所以:
(1)不是简谐运动,小球始终受重力,不满足上述线性回复力特征。
(2)是简谐振动。
小球只有在“小幅度”摆动时才满足上述特征。
(3)不是简谐振动。
活塞所受的力与位移成非线性关系,不满足上述动力学特
征。
(4)是简谐振动。
小磁针只有在“小幅度”摆动时才满足上述特征。
9.12 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在什么情况下是同号的?在什么情况下是异号
的?加速度为正值时,振动质点的速率是否一定在增加?反之,加速度为负值时,
速率是否一定在减小?
答:简谐振动物体速度的相位超前加速度2π,加速度与位移反向,利用旋转矢量法分析,图像更为直线。
在振动物体沿位移的正方向向平衡位置运动时,对应的旋转矢量位于第一象
限,振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同号,都为负;当振动物体沿位移的负方向向平衡
位置移动时,对应的旋转矢量位于第三象限,振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同号,都
为正。
加速度为正值时,对应的旋转矢量位于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
当物体由平衡
位置沿位移的负方向运动(第二象限)时,振动物体的速率在减小;当物体沿位
移的负方向向平衡位置运动(第三象限)时,振动物体的速率在增大。
加速度为负值时,对应的旋转矢量位移位于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
当物体由
平衡位置沿位移的正方向运动(第四象限)时,振动物体的速率在减小;当物体
沿位移的正方向向平衡位置运动(第一象限)时,振动物体的速率在增大。
9.13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和一质量为m 的物体组成一振动系统,若弹簧本生的
质量不计,弹簧的自然长度为0l ,物体与平面以及斜面间的摩擦力不计。
在如图
所示的三种情况中,振动周期是否相同。
(a )
(b)
答:对如图(a )所示的三种情况分别对m 置不同,振动周期相同(系统固有性质不变,k m
ω=。
以图示斜面上的弹簧振子为例作受力分析。
x O 沿斜面向下为正,坐
标原点取在弹簧原长处,设连接物体后弹簧的净伸长量为b ,t 时刻物体的位移
为x 如图(b )所示,有sin 0mg kb θ-= ,222()()d x k x b x b dt m ω=--=--, 得222()()d x k x b x b dt m ω=--=--,其中2k m ω=,为振动的角频率,令'x x b =-,即有222''d x x dt ω=- 可见,斜面上弹簧振子系统的平衡位置相对弹簧的原长有一平移b ,而作简谐振动的角频率不变。
9.14 三个完全相同的悬挂着的弹簧振子,在下列各种情况,它们的周期是否相
同?如不相同,哪个大,哪个小?
(1)第一个在教室里,第二个在匀速前进的火车上,第三个在匀加速水平面前
进的火车上。
(2)第一个在匀速上升的升降机中,第二个在匀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第三个
在匀减速上升的升降机中。
(3
答:弹簧振子的周期2T π=m 为振子质量,与参考系的运动无关,k 为轻弹簧的劲度系数。
(1)三个弹簧振子的周期相同,第三个弹簧振子沿'a 方向振动,平衡位置不在弹
簧原长处。
(2)三个弹簧振子的周期相同,因参考系的加速度不同,它们的平衡位置不同。
(3)三个弹簧振子的周期相同,因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它们的平衡位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