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用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与文化遗产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与文化遗产秦汉时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更是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遗产,并从中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在秦汉时期,人们对政治治理和国家管理有着非常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吕氏春秋》这本书了。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所编写的一本思想性质的书籍,被誉为“百家之书”的代表之作。
在秦汉时期,吕氏春秋对于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政的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吕氏春秋强调以法治国。
它认为,法律是上等人治下等人的最好方式,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监督和统一人民。
同时,《吕氏春秋》还注重道德修养,认为作为一个领袖,必须能够成为百姓爱戴的楷模。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仁政”思想的重要来源。
另外,秦汉时期对于中央集权的探讨也相当具有意义。
由于历史上的各国相继失败,秦始皇通过对各国抵制的消灭,建立了一个始终保持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从而获得了较为长久的维稳效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中央集权帝国。
之后,汉朝不断完善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制定出了非常系统的官僚制度,并成功保持了中央政权的统一。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遗产除了政治思想外,秦汉时期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兵马俑了。
兵马俑为秦始皇所建,属于秦汉时期大型雕塑的代表之作。
这些兵马俑以当时的军队模样为依据,每一个兵马俑都有着不同的面部、服装和尺寸,并且都显得十分逼真。
这些雕塑艺术品展现了秦朝士兵的严格训练和集体荣誉感,也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兵马俑外,秦汉时期还留下了许多著名文化遗迹,如敦煌壁画、长城、四大发明等等。
敦煌壁画,指的是位于甘肃敦煌的壁画艺术品,其中之一的“马王堆汉墓”更是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思想。
另外,汉朝也创造了铁铸造术、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这些技术都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并深刻影响着当今中国的科技水平和文化印记。
秦汉时期的红色文化和人文精神

秦汉时期的红色文化和人文精神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其中,文化和人文精神是这个时期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而红色文化则是恢弘壮观、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一、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思想和文化传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时期,这是因为在秦朝和汉朝之前,中国一直是处于分散、属国和战国状态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统一的时期,这不仅带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也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传统方面,秦汉时期的传统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基础。
在这个时期,诸如《诗经》、《周礼》、《仪礼》等经典都得到了重视和传承。
人们对于周代传统的礼乐、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推崇和传承,也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石。
二、秦汉时期的红色文化在秦汉时期,红色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统。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革命的文化传统,这包括军民共同的纪念活动、革命歌曲、革命戏剧和革命小说等,并在中国历史中留下了众多光辉灿烂的篇章。
红色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革命史。
可以说,秦汉时期的革命斗争是中国革命史的开端,这也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的丝绸之路开辟,为中国大力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
此外,他还加强对西域诸国的控制,扩大汉朝版图,在国内外都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成果。
在秦汉时期,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也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大力的传播。
像《天问》、《吊古战场文》和《游击队之歌》等都是代表性的革命文化,它们通过弘扬自由、平等、公正的革命思想和民主、科学、进步的价值观,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
三、秦汉时期的人文精神与红色文化相对应的是,秦汉时期还有人文精神的传承。
人文精神主要指对于人性、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究。
在秦汉时期,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入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阶段。
秦朝划时代地开创了绘画的壁画时代。
而汉代的绘画则具有鲜明的个性,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明朗的色彩为代表。
中国秦汉时期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发展

中国秦汉时期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发展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这个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名人、文化作品和思想,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对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以极高的政治手段,规范了中国的文字,长度等,并消灭了七国,实现了中央集权,统一了中国。
汉朝则是在秦朝之后出现的一个王朝。
汉朝将中央集权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并推进了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在秦汉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思想流派和文化作品。
这些作品和思想流派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遗产,也对中国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秦汉时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个体责任、仁爱、正义、敬畏等,这些观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到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同样在秦汉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人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讨论。
许多机智的观点和思想被提出,影响到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3. 佛教思想佛教思想在秦汉时期也在中国流行开来。
佛教思想强调人类的禅定、慈悲、自我检讨、中庸等等。
佛教思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思想。
4. 文化作品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创作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很多重要的文化作品被创造了出来,例如《管子》、《韩非子》、《离骚》、《诗经》等等。
5. 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秦汉时期也有许多杰出的科技成果。
例如造纸术、指南针、火枪、桥梁技术等。
这些技术成果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总结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是一个在思想和文化方面都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作品和思想流派,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时期的思想与文化遗产

秦汉时期的思想与文化遗产张衡的地动仪、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史记》、汉儒的经典……这些都是我们对于秦汉时期思想与文化遗产的印象。
在这个历史时期,尽管政治变动频繁,但文化艺术、哲学道德的探讨与传承却依旧顺畅进行着。
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秦汉时期思想与文化遗产的精华。
一、兴起的儒学思想秦汉时期儒学思想被广泛流传,成为统治者的主流思想。
尤其是西汉时期兴起的新儒家,自刘向、扬雄到董仲舒、东方朔,他们以汉世之善为基础,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觉人志、达人道,把儒家思想发扬光大。
在他们的引领下,人们更加关注道德与修身,强调人性的本善,对于“仁爱”、“教化”、“礼”的讨论也愈加深刻。
《论语》、《孟子》等经典也被大力推广传播,在千百年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二、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由司马迁所著,共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内容涵盖诸多领域。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大儒,曾多次审定《春秋左传》、《史记》等重要著作,他引进了许多历史上极具价值的先贤思想,并透过文笔、排版等手段加以呈现,着力传承历史文化。
三、王充的辩证法思想王充是西汉末年的伟大思想家、文化名人,其代表作《论衡》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奠基之作。
在王充发展的思想中,“论衡”是一种讨论分别矛盾的辨证哲学思想,强调“三极”(天地人)、四象(春夏秋冬)、五行(金木水火土)、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学问,阐述事物的辩证及平衡,力求引导各个阶层认知真理,改善人们的生活。
王充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秦汉时期,文艺上的实质性发展得到了突出的展现。
文学艺术作品颇丰,有令记、赋、诗、歌、谣、曲、土话文、快板,等等,内容丰富,无一不耐人寻味。
各个领域的文艺作品,都透露出严谨的精神面貌和浓郁的创作氛围。
戏曲、音乐、书法、绘画、雕刻、陶艺等各个门类艺术都有所涉猎。
其中,《南方朔》等戏曲作品,形式随性、别具特点,成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被传承至今。
秦汉的思想文化总结

秦汉的思想文化总结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集中大权的中央政权,实行了一系列彻底的改革措施,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在思想方面,秦始皇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实施焚书坑儒,倡导法家思想,通过中央集权的政治手段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由于实施了兵马俑永久立法的措施,兵士和文官都无法干涉国家事务,由此也保证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同时,秦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修筑长城、连接河道,推动了交通和贸易的发展,加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
然而,秦始皇在政治和思想上所推行的改革措施也带来了反面效果。
焚书坑儒使得当时大量传世经典和文化遗产丧失殆尽,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化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在秦朝之后的汉朝,汉高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儒家的政策,重建了古代文化的传统。
儒家思想在汉朝成为国家的官方思想,对于社会的教化和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汉高祖还重视父子、君臣等家庭伦理关系,推崇忠诚、孝顺等传统价值观念。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官僚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的推行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汉武帝在位时推行了“开疆拓土”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同时,汉武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措施,扶持文人雅士,为文化的兴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文化方面,秦汉时期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
如《诗经》、《论语》、《战国策》等经典,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和形成的。
这些作品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秦汉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历史著作,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这些书籍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对于后世人们了解秦汉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推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思想总结

秦汉时期思想总结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
在这个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相互竞争,同时还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思想思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秦汉时期的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秦汉时期的思想以儒家为主流。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提倡孝悌、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鼓励人们追求心灵的升华和修养的完善。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他们致力于治国安邦和教化民众,提出了很多对社会管理和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要理念,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次,道家思想在秦汉时期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物质世界的超脱。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他们反对人为的权谋和制度束缚,提倡返璞归真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对后世的哲学思考和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法家思想在秦汉时期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法家强调法制的重要性,主张严明法纪,以法治国。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他们强调法律的严明执行和公平公正的判决,为秦朝的统一和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法家思想也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
此外,秦汉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思潮。
例如,农家思想强调农耕的重要性,主张农业的兴盛和农民的劳动,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时,纵横家思想强调智谋策略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为那个时代的权谋之士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思想丰富多样,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相互竞争,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思潮。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传承这些思想,以更好地面对和解决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该时期的思想文化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而汉朝则是继承了秦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下面将从儒家思想、法家思想以及艺术文化等方面来探讨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儒家思想在秦汉时期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在秦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秦朝统一六国后,由于秦始皇大力推行法家思想,严格规定各种行为和言行,限制了人民的个人自由。
然而,秦朝灭亡后,汉朝崇尚文化,开始复兴儒家思想。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即以人为本,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修养。
在秦汉时期,礼仪之邦的思想逐渐流行开来,人们开始注重仪式和礼节,尊重长辈并倡导忠孝。
这种思想影响了整个社会,儒家思想在教育中得到重视,孔子的学说被广泛传播。
二、法家思想对秦汉时期的影响法家思想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大力推行的一种思想体系。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权威和统一,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来管理社会,追求法制的严密和效率。
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秦始皇采取集权的政治体制,对各种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以法律手段来约束和惩罚。
在秦汉时期,法家思想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律的实施使得社会秩序更为稳定,促进了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然而,秦始皇过于强调法律的权威,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引起了社会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秦朝的崩溃。
三、秦汉时期的艺术文化秦汉时期的艺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
在建筑方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兴修秦始皇陵,造成了雄伟壮观的兵马俑,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死者的尊重和丰富的艺术创作。
在文学方面,汉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复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历史文献《史记》、《汉书》等的问世标志着历史文献体裁的形成,对后世的历史记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音乐方面,秦汉时期的音乐注重和谐与和容,以民间音乐为主,并发展了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交流。
在绘画方面,秦汉时期的绘画风格丰富多样,既有宫廷壁画的庄严和富丽堂皇,也有士人山水画的雅致和含蓄。
二.3秦汉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新)

练出高分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1
2
3
4
6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 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实质:
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 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
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文化专制 & 神学倾向
(4)评价新儒学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评
积 极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价
消 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极 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
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思考:董仲舒的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
黄老之学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根本原因: 形势变化:
秦始皇
汉武帝
政策
排斥、打击
尊崇
不 同 点
原因
秦刚刚统一,需要 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 击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 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 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篆书尚圆,隶书尚方 篆书竖长,隶书扁方 篆书笔画粗细如一像铁丝,隶书一波三折像雁尾
(9)、艺术
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整体表现了秦朝军阵的雄 伟气势,个体形象写实传神,是中国雕塑艺术的 精品。
绘画:艺术丰富多彩,有墓室壁画,帛画,木刻画, 画像石,画像砖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 帛画,描绘细致,色彩绚烂,汉代艺术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4分
(2014·全国Ⅰ,24)考查儒学影响下的 选择题,4分
君主专制统治特点
【预习检测】
1.(2017年山西太原期中考试)秦汉时期,谶纬神学
(一种具有宗教神学色彩的理论)一度流行。在董仲舒
看来,自然界的许多现象皆与社会政治有关,所谓“王
者将兴,必有符谶”董仲舒的这一思想
A.有助于儒学走上正统地位
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
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
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材料三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
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
3.(2015广东卷1)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
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
B 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知识结构梳理】
1.原因
秦 汉 时
(一)秦: 焚书坑儒
一、思想
背 景
2.表现 3.影响
1.背景
期
(二)汉: 儒学成为正统 2.董的思想
高2016级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秦汉时期(精神文明史) (前221年—220年)
课时3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考纲及复习目标】
考纲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汉代科技成就 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4.汉代文学成就
复习目标 1.了解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分析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的原因、手段、影响; 2.知道秦汉中国的科技成就、汉字的演变、书法和绘 画艺术的发展,了解汉赋出现的原因、代表作及其特点 。
为正统的原因。
1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 纳汉武帝时儒学能够成为正统的原因。
1.经济:汉武帝时,西汉国力逐渐强盛; 2.政治:社会问题严重(匈奴威胁、王国问题、阶 级矛盾等),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思想:汉初的无为思想(或黄老思想)已不适应 新形势的需要; 4.根本原因: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巩固 专制统治的需要。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形 成文化专制氛围
c、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 封建统治
d、提出“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 “天人感应”是一种理论学说,用来解释人 和自然、宇宙的关系,是由阴阳五行学说发 展和改造而成.由西汉儒学大家董仲舒创设 ,成为汉武帝执政的理论基石。
• 天人合一是天人感应的一种理想状态.天人 合一是一种境界,以道家为主,杂糅儒、 佛的自然观、命运观。
• 君权神授是天人感应学说的目的,或者说君 权神授需要天人感应学说来支撑和解释.君 权神授是天人感应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在 现实社会中诞生了天子。
2.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景 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 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 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C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
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的
(创新P33) 3.汉武帝措施
思
4.影响
想
(一)科技:纸的发明(概况、外传、意义)
和 二、文化 (二)艺术:书法、绘画
文
(三)文化:汉赋(特点、成就)
化
【重难点突破1】 儒学成为正统
材料: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与
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后,随着社会稳
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不能适应强化
必修三 专题一
教材分布
第二课
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一课第一子目
必修三 专题二 第二课第一、二 子目
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三课第三子目
P9-12 P26、27 P31、32 P38、39
考情分析
考点 范围
考查角度
题型与 分值
(2016·全国Ⅰ,24)考查儒家思想的 历史渊源
选择题,4分
思想 文明
(2015·全国Ⅰ,40)比较考查汉代儒学与 孔孟儒学的不同
【重难点突破2】 2.董仲舒的主张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
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
B.论证了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C.决定了后世儒学的发展趋势
A
D.背离孔孟学说为士儒所不耻
谶纬是古代中国官方的儒家神学,谶书和纬书的 合称。谶纬是盛行于秦汉代的重要社会思潮,是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纬书是对秦汉以来 “纬”“候”“图”“谶”的总称。其中保存了大量 关于神话民俗文化的记载,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大综合 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研究中国思想文化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谶是秦汉间儒家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 后来中国民间发展为庙宇或道观裹求神问卜,渐渐地 更加简化为求签。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 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 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 来的一种政治预言。纬书是上古谶纬思想学说的辑录, 并非出于某一作者。谶纬出于神学迷信,谶是方士们 造作的图录隐语,纬是相对于经学而言、即以神学迷 信附会和解释儒家经书的。
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岳麓版教材
经过六十多年的修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加
强……但是,社会也潜伏者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
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为了加强中央
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
代发展的需要。
——人教版教材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时儒学能够成
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并简要分析其影响,主要特点呢?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 1、内容
a、 “君权神授” 与“天人感应”
既要百姓服从统治,加强了君权
又要求统治者爱好百姓,限制君权 过度膨胀,同时为儒学披上神学外 衣,迷信色彩
b、提出“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