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乙醇化学性质说课稿

合集下载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乙醇》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乙醇》。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是连接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留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肯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老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楚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肯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神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阅历入手,充分利用试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依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当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学习、小结作业。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继卤代烃之后,又一种非常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它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本节内容也是全章的重点。

2.内容简介本节内容包括了乙醇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和醇类,分二课时完成。

下面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乙醇的结构﹑性质﹑用途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和性质;②通过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实质;③了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②关注生活,体会化学学习的实际意义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由于乙醇在高中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地位,乙醇的化学性质将成为本节的教学重点,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初步确立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结构决定性质;大多数的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实验以及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学好乙醇的化学性质,应紧扣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这一全章主线,抓住乙醇分子的关键部位(官能团及其邻近原子),分析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本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

四、教法分析新课程提倡“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本节课首先精心确定富有动态的题目《走近乙醇》,让学生有亲切感,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采用探究讨论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走近乙醇[创设情景]本节课的引入是从几首古诗开始的,教师首先富有感情的朗诵几首有关酒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撙空对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乙醇说课稿(评优课)

乙醇说课稿(评优课)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说课稿鹿泉一中段伟刚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乙醇.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说明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乙醇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的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第一课时,是继烷烃、烯烃和芳香烃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乙酸、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为本节课制定的三维学习目标为: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乙醇的组成、结构,认识乙醇的主要性质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②学生能写出乙醇的结构,乙醇与钠和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的思维方式。

②从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模式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重点为: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我将通过学生搭建模型,实验探究、问题探究、多媒体动画演示等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所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对学生的学情做了分析。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1、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了乙醇的组成、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

2、学生前面已经掌握了钠与水的反应,并刚刚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但部分同学的逻辑推理不够严谨,还需要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进一步提高。

乙醇说课稿成品

乙醇说课稿成品

乙醇说课扶沟高中毛艳华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乙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合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同时乙醇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依据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乙醇的化学性质是整个醇类化学性质的“龙头”,掌握好乙醇的化学性质,为学好选修5中醇类的性质做好铺垫,为突出重点,我采用小组实验,教师点拨法。

4、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因为乙醇在发生氧化反应中,断键部位是学生较难掌握的。

我通过小组实验、讨论,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断键规律,突破了难点。

二、学情分析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对烃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学生对于烃的衍生物认识较为肤浅,对于官能团决定物质的特殊性质还不了解。

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对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说教法:1、实验探究法2、情景激进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已学过知识的作为基础,通过教师设疑,学生分小组实验、讨论,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讨论,小结,训练了归纳推理能力,这样,学生的能力在本节课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建立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

《乙醇化学性质》说课课件(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乙醇化学性质》说课课件(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实验一 知 识
乙醇分子结构
乙醇与钠的反应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
实验二
乙醇化学性质
乙醇催化氧化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学 科 素 养
实验三
乙醇与强氧化剂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C 2H 6O
说课内容
C 2H 6O
教材与学情分析
说 课 内 容
目标分析
过程分析
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科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 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C 2H 6O
学情分析
知 识 目 标 教学目标 能 力 目 标
1、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特点 2、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1、通过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让学 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 的有机化学学习思想
2、提升从宏观现象分析微观过程的能力
目标分析
C 2H 6O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乙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C 2H 6O 乙醇的分子结构
2

31Biblioteka 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合作 探究
C 2H 6O
钠保存在煤油中(只有碳碳键和碳氢键) 钠不能存放在水中(有氢氧键)
提出 问题
乙醇与钠能否反应?
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合作 探究
C 2H 6O
假设1:若乙醇与钠不能够发生反应, 则乙醇分子结构式为:
假设2:若乙醇与钠能够发生反应,
01
教学反思与评价 实验教学反思: 一、充分运用实验,进行课堂教学重构

《乙醇》 说课稿

《乙醇》 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乙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乙醇》是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的重要内容。

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材将乙醇安排在烃的衍生物这一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乙醇的学习,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掌握官能团的性质和作用,为后续学习其他有机物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等方面。

通过对乙醇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类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官能团的概念和作用还比较陌生。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在心理特点方面,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3)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如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乙醇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2)乙醇的化学性质,如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教学难点(1)乙醇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机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

化学必修 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 2 模块第三章第 3 节《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第一课时乙醇。

关于这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后的作用。

承前是在原有前两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是知识的延伸,启后是这部份内容是学生学习烃衍生物和烃的官能团影响烃化学性质的基础。

1.了解衍生物和官能团的定义,知道乙醇的性质由—OH 决定2.学生能写出乙醇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3.学生能写出乙醇与钠及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方程式4.学生能说出乙醇与钠及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乙醇的断键情况1.利用乙醇的结构模型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2.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理解—OH 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影响3.通过方程式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反应中乙醇的断键情况1.通过书写乙醇结构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乙醇的结构、乙醇的性质及其键的断裂方式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决定性质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说教法重视学生实验,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实验,启思,引探”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动画摹拟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

三说学法注意指导学生听、思、说、练、观、议听——听得明白练——勤于练习四说教学过程思——敢思会思观——观察子细说——表达完整议——学会交流1.教学过程设计:启思诱导设疑→ 实验探索→归纳小结→练习反馈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由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所以我首先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抛出问题,设计情境,启迪学生思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实验,之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讨论,接下来我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匡助学生总结,最后辅以练习巩固。

2.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乙醇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既是有着千年历史的酒的主要成份,又是常用的溶剂,更是一种理想的燃料。

《乙醇》说课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乙醇》说课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乙醇》说课设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笔者对“乙醇”一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充分体现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认知教材——为什么学“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学生感觉亲切、熟悉。

但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去认识其性质和用途。

本节课应该具有以下两方面功能:一方面,学生借助乙醇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乙醇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前承烃类化合物,后启羧酸、酯类化合物,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变化中去领会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为后面系统的学习有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怎么学从学生心理情况看,乙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看,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元素、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特点及本节内容特点,本课设计多次采用情境激学法,创设了乙醇汽油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情景剧“交警与红脸司机”等引出乙醇的化学性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在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中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法,按“提出假设→讨论思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醇化学性质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化学性质
二、实验器材
(一)乙醇和钠的改进装置
实验仪器:输液管、10ml注射器2个、50ml注射器1个、木条、酒精灯、火柴
实验试剂:钠粒、无水乙醇、肥皂水
图一
(二)乙醇的催化氧化改进装置
实验仪器:2个U型管、自制3孔试管夹、长玻璃棒、长玻璃导管、酒精灯、白粉笔、火柴
实验试剂:脱脂棉、无水乙醇、Cu丝、CuO粉末、NaOH溶液、CuSO4溶液
图二
(三)模拟酒驾检验
实验仪器:干燥管、试管夹、塞子、酒精灯、火柴、滤纸
实验试剂:无水乙醇、K2Cr2O7溶液
图三
(四)乙醇与强氧化剂酸性KMnO4和K2Cr2O7溶液的反应
实验仪器:废草珊瑚含片药板
实验试剂:无水乙醇、酸性KMnO4溶液、K2Cr2O7溶液
图四
三、实验创新点和实验不足与改进
(一)乙醇和钠的定量改进实验
1.传统实验装置(图五)的不足
(1)只能说明乙醇可以与钠反应,并不能证明产物是什么?
(2)乙醇是易挥发液体,且钠与乙醇反应放热,故放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乙醇蒸气,只是通过气体燃烧产物的检验,判断钠与乙醇反应放出氢气,缺乏严谨性。

(3)本实验只能定性检验乙醇与钠反应,并不能定量测定。

2.乙醇和钠的定量改进实验装置(图六和图七)优点
图五图
六图七
(1)实验器材生活化,密闭性好,收集气体纯净,简化实验步骤。

(2)肥皂水过滤其他可能产生的气体,实验更严谨一些。

(3)增加两个注射器,注射器1可以测量滴加乙醇的体积,注射器2可以收集产生的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实现实验装置的定量化改进。

3.加入定量改进的目的
(1)学生定量分析乙醇的利用率。

(2)提供一种定量测定乙醇结构的思路。

(二)乙醇催化氧化的改进实验
1.乙醇催化氧化传统实验装置(图八)不足
图八
(1)仅凭气味判断乙醛,现象不明显,依据不足,不够科学,不能起到很好的课堂演示作用,并且乙醛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不利,不符合当前绿色环保实验的要求。

(2)铜丝接触面积小,产生乙醛少,无法检验醛基,不能完全体现本实验的实验本质与原理。

2.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改进装置(图九)优点
图九
(1)CuO粉末代替铜丝,增大了乙醇蒸汽和固体的接触面积,利于生成更多的醛。

(2)在U型管的外壁绕一层细铜丝①在加热的同时观察细铜丝颜色的变化,由红-黑,说明Cu和O2反应生成了CuO。

②细铜丝可以起到固定两个U型管的目的。

(3)外部的铜丝和内部CuO粉末的颜色变化,充分反应出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

(4)加热浸满乙醇的粉笔,作为乙醇的蒸汽源,增大了乙醇利用率。

(5)加热CuO粉末的同时,底端的斐林试剂顺便受热就检验了醛基,斐林试剂阻挡了乙醛直接逸散到空气中,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使醛基的检验现象更加明显,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6)绿色环保,长玻璃导管起到了冷凝回流作用,减少了乙醇的挥发,提高了乙醇的利用率。

(7)增加了乙醇和斐林试剂的反应,反应后,通过和加有氧化铜的U型管底部颜色的对比,说明使斐林试剂变色的是乙醇催化氧化后的乙醛,而不是挥发出来的乙醇蒸汽。

整个实验时间很短,在2-3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现象非常明显,外部的Cu丝变黑,加有CuO粉末的U型管内壁得到光亮的铜镜,充分展示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

而且能检验产物乙醛,排除乙醇蒸汽的干扰,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四、实验设计思路
(一)乙醇和钠的反应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也可以反应结构,如果乙醇也可以和水一样与钠反应就可以推出乙醇的结构。

因此改进的实验
1.对实验装置优化,证明乙醇可以和钠反应。

2.添加乙醇和钠反应后气体的检验装置—通过多种方案优选肥皂水。

3.选用10ml注射器来添加无水乙醇、50ml注射器来收集产生的H2,实现实验定量化改进。

(二)乙醇催化氧化
1.清晰的展现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U型管的外壁缠绕Cu丝,U型管的内部铺一层CuO粉末。

通过铜丝颜色的变化和内部CuO粉末颜色变化来帮助学生分析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

2.反应和产物检验一体化,选用U型管代替试管作为反应容器。

U型管的一侧用来添加反应试剂,另一侧加入斐林试剂来检验产物。

3. 增加乙醇和斐林试剂的对比实验,排除乙醇蒸汽对实验的干扰。

(三)模拟酒驾检验
1.通过加热干燥管中无水乙醇,使其产生乙醇蒸汽,模拟人体呼出气体。

2.将K2Cr2O7溶液涂抹在自制的指示牌上,通过K2Cr2O7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呼出乙醇蒸汽。

通过模型搭建,实验探究使学生在真实知识情境中经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体验等多重感知深刻领悟化学核心知识,把陌生的、外在的知识内化为熟悉的、可以理解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经验,并通过内心体验与认知升华形成特定的情感态度,自觉主动地建构化学观念。

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五、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特点,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树立“性质反应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思想
2.提升从宏观现象分析微观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实验教学内容
(一)知识线索
本课时通过对乙醇和钠的反应和乙醇催化氧化两个实验的改进,使学生更深入的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明白其中的反应机理,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以及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二)情境线索
本课时以饮酒引入课题,分析饮酒后乙醇在体内的氧化过程,分析为什么有的人一喝酒就上脸,而有的千杯不醉,同时由过度饮酒引出酒驾检测,使学生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万杯皆不醉”,而有的人“酒不醉人人自醉?”
(二)实验探究
1.乙醇结构的探究
(1)搭建球棍模型进行结构预测。

(2)通过改进乙醇和钠的反应,验证乙醇结构。

2.乙醇的催化氧化
(1)改进实验装置。

(2)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进行课堂实验演示,使学生明白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

(三)学以致用
1.模拟酒驾检验过程
2.学生在废的草珊瑚含片药板上的检验过程,使学生明白乙醇还可以和酸性KMnO4 、
K2Cr2O7 溶液等强氧化剂发生反应
(四)总结提升
八、实验教学反思及评价
(一)实验创新点
1.自制教具:使实验教具微型化、定量化
2.改进实验:
(1)乙醇和钠的实验①方便氢气的检验②实现实验由定性-定量
(2)乙醇催化氧化①清晰的展现反应机理②增加了乙醛的检验过程③增加了乙醛与斐林试剂和乙醇与斐林试剂的对比试验,排除了无水乙醇蒸汽使斐林试剂颜色变化的推测。

(二)能力的提升与思维方式的培养
1.分析能力的提升:乙醇结构的推理过程--实验验证乙醇结构的过程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最终分析本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动手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对乙醇和钠反应装置和乙醇催化氧化反应装置的不断改进,提升了学生实验创新和动手能力。

3.思维方式的提升:
(1)从定性分析乙醇结构——想办法定量测定乙醇结构,实现定性分析上升为定量测定。

(2)从单一改进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添加乙醇与斐林试剂的反应,使学生从单一实验上升为对比实验。

(三)学习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已逐渐走进我们的课堂,利用微信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了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