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_黄德智
智慧教学背景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智慧教学背景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随着智慧教学的发展和应用,课程考核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形式逐渐显得滞后和单一,无法很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效果。
在智慧教学的背景下,课程考核方式也在不断变革,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多种元素,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一、智慧教学带来的挑战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向在智慧教学的背景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的考核元素智慧教学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考核中引入了更多元化的考核元素。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课程考核还可以融入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项目、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这样不仅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开放式考核形式智慧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因此课程考核方式也在向更开放式的形式转变。
开放式的考核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和发挥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来选择考核形式和内容,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纵向和横向的评价体系在智慧教学的背景下,课程考核方式也更倾向于建立起纵向和横向的评价体系。
纵向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充分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轨迹,横向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学生之间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效果。
这样不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智慧教学的背景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已经在一些学校和课程中得到了实践和尝试。
在某高校的一门计算机课程中,课程考核方式不仅包括了学生的期末考试和平时作业,还融入了实践项目和开放式考核形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不同的实践项目,完成后在班级展示并接受评价,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该高校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纵向和横向的评价体系,通过学习档案和学业水平考评等多方面的数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校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培养技术创新人才课程考核模式的构想,并结合课程考核改革实践,就如何进行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程考核;考核模式;课程改革课程考核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课程考核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急需改革。
一、目前高校课程考核存在的弊端(一)考核方式的单一性一次考试定乾坤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考试方式单一、内容单调、死板,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察。
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往往导致学生期末忙于对付考试,平时不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与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基础上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很不相符。
(二)考核内容的局限性目前的课程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察,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造成普遍存在的”划范围、圈重点”。
(三)考核评定标准的浮动性和单一性目前很多高校课程考核评定主要依据的还是期末考试成绩,成绩评定多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
为了在学生间拉开档次以及预设考试分数合理分布的需要,考题的难易程度随本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浮动,可能会造成要求过高或过低,达不到应有的专业、学科要求。
二、对现行考核模式进行改革的措施(一)提倡多样性的课程考核方式据调查显示,对基础课考核方式,41.4%的学生选择“开卷考试为主”,28%的学生选择“闭卷笔试为主”;对专业课考核,34.8%的学生选择“课程设计或写论文为主”;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45.6%的学生选择“考核动手能力”,26.3%和24.5%的学生选择“理论部分采用闭卷,实践部分考核动手能力”和“设计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是非常期待的,学校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规定的定理、公式,实行闭卷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应对各类不同性质课程区别对待,比如语言类课程可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可采取笔试加上实践操作等,专业课或跨学科课程的理论和技术课程应提倡开卷考试、写小论文、课程设计、实践操作、总结报告等形式,.至于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则应偏重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实践操作为主。
对当前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

教学 是一个 动态的持续 过程 。 教师根据不 同阶段 的教学 要求 , 以通过作业 、 可 课堂讨论 、 课堂提问 、 后作业 、 课 小组合
作学习、 堂测验 、 中考核等方式加强 过程性考核评价 . 课 期 可
度和信度不高 。( ) 4 课程考核 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 题型 死板 , 忽视对学生创新精 神创新能力 的测量和评价。( ) 5 课程
考核改革 力度不够 , 没有 引起学生 的高度重视。( ) 6 课程考核 结果 、 试卷分析缺乏及时的反馈。 二、 对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对 策和建议
( 加 强过程性 考核 评价 , 三) 增加 考核 次数 . 范过程考 规
核 的 管 理
( 丰富课程考核 方式 , 一) 建立科学、 多元的考核评价体 系 根 据不 同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同课 程的性质 和特点 。 活选择 考核 不 灵 形式 , 可采取 实行平 时考核 、 定期考 核、 学年考核相结 合的方 式, 突出考核的连续 性 、 综合性 。理论性 强的基础课程 , 考核 形 式以笔试 ( 卷、 开 闭卷 ) 为主 , 其他形式 为辅 , 重点考 核学生
力 为重点 , 并在实践 中培养和考核学生 的创 造 、 新 、 创 创业 能 力。 ( ) 二 更新考核 内容 , 出应 用性 、 突 实践性 、 综合性 、 新 创
性 内容
课程考核 内容应坚持 以培养能力为主 ,注重 基础性 、 创 新 性和实践性 考核 内容 的合理组合 , 少客观 性 、 减 记忆性 考 核内容 , 增加 主观性 、 综合性 、 实践性 考核 内容 。 点 考核学 重 生 获取、 处理和运用信息 、 知识的能力 。 分析和解决 问题 的能
高校《纲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校《纲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作者:于慧丛艳丽张迪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2期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应有的教育功能,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多载体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纲要;课程考核;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08-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
课程特性是理论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的三位一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注重以“史”为基础、以“史”为借鉴,但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思想政治教育、重内在规律探索、重问题事件的归纳,是其显著特征。
该课程的宗旨在于通过史实的讲解,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服务。
而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手段。
单一的通过一张期末考卷并不能真正地考查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是否进入学生的头脑,影响他们的生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多载体的考核势在必行。
一、《纲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人才评价标准的完善,高校考核方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纲要》课程考核方式受教学内容、授课班额、学生人数等因素的限制,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方式单一,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目前《纲要》课程考核方式虽然已进行改革,但仍然已试卷考核为主,这种方式较易操作,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但单一的考试方式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这种考试形式重视学生对历史概念、特征等基本原理方面的知识的记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忽视了学生把历史的经验教训、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外化为自己的行为的实际表现。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首先介绍了现行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案例,提出了探索新的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必要性。
接着探讨了实施新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前景和挑战,以及应用新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可行性研究。
最后给出了对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建议,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本文旨在引起高校教育界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关注,促进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行考核方式问题、国内外案例分析、新的考核方式探索、实施前景与挑战、可行性研究、建议、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下,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考试模式在评估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成为亟待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传统的考试模式往往只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有必要对高校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促进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开展相关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探讨现行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问题和国内外改革案例,可以为制定和实施新的考核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推动高校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程考核方式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和创新。
高校课程考核改革也是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论文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论文摘要:通过对“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过程考核,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加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课程考核的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到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等环节之中,并向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延伸,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0 引言进入21世纪,地方性工科院校更加注重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如何让高校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程,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考试考核成为重要的途径。
各院校在重视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同时,更应充分重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考核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考试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在检查测评、导向和激励、教学效果反馈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而,建立以“能力取向”为主导的多元化考评体系,将考核贯于整个教学全过程,革新传统试卷“一考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已是迫在眉睫。
1 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在广大高校,很长一段时间来,一直囿于“应试教育”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试拿高分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观念一直持续着。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并未在高效教育中落实到位,至今仍存在较多问题。
传统考核主要以卷面考试形式开展,考试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命题局限性大,考试题型标准化、评分精准化、形式单一化等。
考试紧紧围绕教材展开,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索要重点或考试范围,考试只靠突击复习。
为了取得高分,短时间内强迫记忆大量知识点,不少学生对考试分数看得格外重要,过于看重考试成绩的排名。
致使一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过关或获取高分铤而走险考试舞弊,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
同时,受限于传统的考核方式,老师和学生在考试分数上过多的投入精力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层次挖掘,对教学实际效果的评估。
2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具体做法2.1 确定考核改革思路著名的法国教育家斯朗格曾经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们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考核方式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
传统的考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考试模式主要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的考查,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估。
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该强调对学生的实际表现的评估。
传统的考试模式主要依靠笔试和口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
因此,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培养。
传统的考试模式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因此,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如通过项目制、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该注重个性化评价。
传统的考试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排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
因此,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化评价,如通过定期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对学生的实际表现的评估,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以及注重个性化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信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纲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校《纲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应有的教育功能,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多载体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促进作用。
标签:纲要;课程考核;教学改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
课程特性是理论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的三位一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注重以“史”为基础、以“史”为借鉴,但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思想政治教育、重内在规律探索、重问题事件的归纳,是其显著特征。
该课程的宗旨在于通过史实的讲解,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服务。
而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手段。
单一的通过一张期末考卷并不能真正地考查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是否进入学生的头脑,影响他们的生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多载体的考核势在必行。
一、《纲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人才评价标准的完善,高校考核方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纲要》课程考核方式受教学内容、授课班额、学生人数等因素的限制,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方式单一,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目前《纲要》课程考核方式虽然已进行改革,但仍然已试卷考核为主,这种方式较易操作,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但单一的考试方式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这种考试形式重视学生对历史概念、特征等基本原理方面的知识的记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忽视了学生把历史的经验教训、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外化为自己的行为的实际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查和记分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些试卷命题不够准 投入考试改革;年青教师(指年龄小于 30 周岁)因为
确,甚至脱离教学大纲,或者试题数量过少,达不到 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就怕犯错误影响自己的前途
检查教学质量和全面掌握知识的要求,学生有较大 而不敢进行考试改革。
意见。考试规范化程度和科学性、合理性有待提高。
义,而且必须大力推进。
限,教学安排难以合理。由于高校教学用房的建设赶
一、考试现状分析
不上招生规模的扩大,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学
完善考核办法,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大 校只能白天晚上都排课,学生在这种不尽合理的安
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 排下,学习效果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
摘 要:高等学校考试目前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考试内容中记忆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考试方式较
单一,一次考试决定成绩,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作者建议增加考试方式的
多样性,使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考试方式,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增加
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查有助于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促使教师改变“ 满堂灌”的教学方
三、对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
二、产生原因的可能性分析
1. 考试方式的多样性。考试方式包括闭卷、开
1.高校扩招的影响。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 卷、口试、无纸化、小论文、小设计等。除本科主干基
要,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 础课采取闭卷笔试开始普通高等教育实施扩 程性质特点和教学要求由各主讲教师确定,由主讲
五等级记分。
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有
(1)考核(百分制)成绩与绩点的关系:百分制成 利于学生的创造人格的发展。
绩 X≥60 分,课程学分绩点=1.0+0.1*(X- 60);百分
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给予学生创造性思考
制成绩 X<60 分,课程学分绩点=0(0≤X≤100)
和创造性表达的机会。当主讲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
良
3.0
中
2.0
学习水平的评价而非单纯记忆的评价;同时,也希望 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加强对平时学习的重视,淡 化其对一次考试的重视从而淡化考试对学生学习、
及格
1.0
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创造性
不及格
0
学习。
将某一门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所得的绩点, 参考文献:
即为该课程的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指学生所读 [1]许敖敖.我们怎样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M].
招,当年扩招了 37.5 万人,比 1998 年多招了 51 万 教师写书面申请,教研室主任审查,报学院分管教学
人,这几年一直持续扩招。扩招给高校正在进行的教 院长批准,再报教务处分管处长批准。根据这一规
学工作增添了新的压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定,教师的自主权有所扩大,高年级专业课以及选修
首先,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内容难以深入。招生 课中,采用其他考试方法的课程会有所增加。本科主
比例的提高势必影响生源的质量,不同起点的学生 干基础课程采取闭卷笔试,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
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给大学教师带来了难题。教师 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以及基本的教学质量。
无法按照教学计划教学,无法按正常考试划分,授课
2.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规定课
教师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降低学习难度;学校收 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含期中考试、课堂讨论、小测
导向作用,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考试就会有什么样
2.教师结构的影响。社会发展呼吁教学改革,教
的学习。如果考试目的不明确,就会出现许多弊端。 学改革之核心在于素质教育,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
1.高校中部分课程还存在“上课念讲稿、学生记 前提则是教师素质的提高。但目前我国高校师资状
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对于这种封闭式教学方 况不容乐观:在学历结构上,存在着学历偏低的问
求教师平时就关心学生的作业,熟悉每一个学生的 现疑问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可能。第二,解放学生,
学习状况,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评分有据。
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依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
3.采用平均学分绩点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目前 想,努力作到“六解放”: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
高等学校的成绩计算采用百分制或优、良、中、及、差 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
学情况,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 教学方式难以改进。扩招后,因师资不足,同时也考
环节,抓好这一教学环节,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积极影 虑到教育的规模效应,几乎都是大班上课,师生之间
响,尤其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大 的交流减少了,为了赶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方式只能
学教育中,考试制度、考试方法的改革更具有现实意 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上。第三,现有的校舍容量有
HUANG De- zhi (Teaching Affairs Offic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Anhui) Abstr act: The current testing problems mainly include heavy shares of memorizing contents in the test paper, one test deciding the final grades, as well as the single testing way, which certainly stand in the way of developing students’ originality and creativity. This paper proposes offering more exam varieties for teachers to sele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course natures. Raising the shares of assignments in the whole course grades and giving students more quizzes will promote their initiatives in their everyday studies and prevent 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teacher - talking - all - the - time and further provide them more opportunities to do two- channel communications with their teachers and demonstrate their creativity as well,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redit system reform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 ds: course testing;reform;creativity
本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世纪,如何 世界民族之林”。新时代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不断创
适应这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就 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
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课题。我国的对策就是科教兴 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任务,能否培
国,而科教兴国的关键是创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养出创新人才也成为大学办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
全部课程所得的学分绩点之和,除以该生同期修读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的学分数,即:
[2]王义遒.以创新为灵魂,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J].高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尺度。
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 很大成绩。高等院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克服教学中存
族就难以发展起来。“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立于 在的弊端,则有赖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
收稿日期:2005- 03- 24 作者简介:黄德智(1972- ),男,汉族,安徽天长人,安徽农业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
· 86 ·
学工作。在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的进程中,相对滞后的 师只有降低标准,这给学校校风带来了不良影响,造
是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的改革。考试是学校掌握教 成了学生不努力学习的现象。其次,教学人数不足,
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对严格校纪校规起到较好的作 很大程度上将师生关系对立起来,使师生之间缺乏
用;有利于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掌握自学方法,调 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教师成为传授知识的权威,
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较全面地反 很难用“良师益友”的标准去评价教师。师生关系的
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应当指出,这种综合考核办法要 平等就意味着学生获得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发
由于以上各种现实情况的存在,老教师(指年龄
生。因此,我们有必要改革单凭一张试卷定全部成绩 大于 45 周岁)不愿意考核方式的改革,他们怕自己
的做法,实行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
是考试改革的牺牲者;中年教师(指年龄介于 30- 45
4.少数教师对考试重视程度不够,平时成绩的 周岁)因为备课、上课、科研、家庭的事情而没有精力
法和考试方法,学生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学生中考试 题,而年青教师学历偏低的占大多数,约占总数的
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考试内 70%以上;在职称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问题,占比
容和方法的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例较多的是初、中级职称的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年
2.形式单调,没有充分利用多种考核方法,大多 轻教师居多,中年的具有高级职称和富有教学经验
3.1 考核(五级制)成绩与绩点关系如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