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花鸟画(二)
花鸟画(二)(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花鸟画(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以及花鸟画的表现技法。
2. 培养学生对花鸟画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鸟,学会用国画的形式表现自然美。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2. 花鸟画的风格特点3. 花鸟画的技法表现4. 花鸟画的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花鸟画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掌握花鸟画的技法表现。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鸟,用国画的形式表现自然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精美的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花鸟画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画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5分钟)(1)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历史背景。
(2)花鸟画的风格特点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花鸟画的风格特点,如:写实、写意、工笔、没骨等。
(3)花鸟画的技法表现教师讲解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如:勾线、染色、构图等,并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技法运用。
3. 实践环节(20分钟)(1)观察生活中的花鸟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花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2)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花鸟,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国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创作心得。
(2)作品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从技法、创意、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花鸟画的学习重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家中的花鸟,用国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第14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
知 否 知 否 , 应 是 绿 肥 红 瘦 。
试 问 卷 帘 人 , 却 道 海 棠 依 旧 。
昨 夜 雨 疏 风 骤 , 浓 睡 不 消 残 酒 。
如 梦 令
李 清 照
名了 ,却 可君 怜王 白天 发下 生事 。, 赢 得 生 前 身 后
马 作 的 卢 飞 快 , 弓 如 霹 雳 弦 惊 。
毛泽东,《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尽自 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 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辛弃疾的词: 表达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人 生 如 梦 , 一 樽 还 酹 江 月 。
故 国 神 游 , 多 情 应 笑 我 , 早 生 华 发 。
羽 发遥 江 乱 故 大 扇 。想 山 石 垒 江 纶 公 如 穿 西 东 念 巾 谨 画 空 边 去 奴 , 当 , , , , 娇 谈 年 一 惊 人 浪 笑 , 时 涛 道 淘 赤 间 小 多 拍 是 尽 壁 , 乔 少 岸 , , 怀 樯 初 豪 , 三 千 古 橹 嫁 杰 卷 国 古 灰 了 ! 起 周 风 飞 千 郎 流 苏 , 东 烟 堆 赤 人 坡 雄 灭 雪 壁 物 姿 。 。 。 。 英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 书法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 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 突出地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 和风俗画的创作中。代表作有: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代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思考:书法从什么时候开始正 式成为一门艺术?我们学习过 的著名书法家先后有哪些? 书圣 东汉初年;魏晋时期的王羲之、 王献之父子,隋唐时期的颜真 卿、柳公权。 颜筋柳骨
人教版历史__第14课__灿烂的宋元文化(二)____襄阳五中实验中学__章晓峰

1、特点: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 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 益增多。
2、题材: 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
3、代表:北宋张泽端——《清明上河图》
元代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自学指导(五)
4、五代宋元时期书法的特色 和成就。
(请结合P74—75,精读大字部分,快读 小字部分,1分钟后,比谁找的准确)
10、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是强音是( D ) 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C、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D、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当堂训练
请关上课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练习 册的习题。
元杂剧的结构 楔子——交待人 物和剧情背景 第一折——开端 第二折——发展
第三折——高潮
第四折——结局 元代杂剧人物
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
净——大多是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 赖等形象 丑——刁钻、滑稽的人物
自学指导(四)
4、五代宋元时期绘画的特色 和成就。
(请结合P74—75,精读大字部分,快读 小字部分,1分钟后,比谁找的准确)
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唐 朝
苏 轼
辛弃疾
李清照
1、生活时代: 北宋
2、作品风格: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开豪放派之先河。
3、代表作:
苏 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生活时代:南宋
2、作品风格:
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 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3、代表作: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作品风格:委婉清新 感情真挚
3、代表作:
《如梦令》《声声慢》 李清照
应 是 绿 肥 红 瘦 。
知 否 ? 知 否 ?
却 道 海 棠 依 旧 。
第14课 水墨画(二)-赣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4课水墨画(二)-赣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本节课要学习“水墨画(二)”这一主题,这节课是“水墨画(一)”的延续。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水墨画的基本技法;2、水墨画的特点和形式;3、水墨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能够正确使用水墨画笔;2、了解水墨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应该学会使用水墨画笔;2、学生应该了解水墨画的形式和特点;3、学生应该了解水墨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1、学生可能会遇到使用水墨画笔的困难;2、学生可能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水墨画的文化背景。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和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水墨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向学生演示使用水墨画笔的技法。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来更深入地了解水墨画的形式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1、导入本节课的导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水墨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例如为什么中国人要使用水墨画和使用水墨画的目的。
2、老师可以展示一些水墨画的经典作品,并向学生介绍这些作品的特点、形式和创作方法。
2、讲授在讲授的部分,老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水墨画技法,例如如何掌握水墨画笔的笔触、如何使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不同的效果等等。
老师还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水墨画的基本形式,例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等。
3、互动式教学在互动式教学的部分,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创作。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素材和提示,并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有没有感受到这些素材中的意境和情感是怎样的?”这样,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水墨画的形式和特点。
4、巩固在巩固的部分,老师可以向学生强调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进行一些回顾。
例如,老师可以询问学生这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和要点。
六、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的部分,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让同学们进行评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课《刷子李》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课《刷子李》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刷子李》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画家李苦禅以画为生命,以画言志,以画表情,通过画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画家李苦禅的艺术生涯,感受他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体会他以画为生命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艺术技巧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引导学生感受李苦禅的艺术风格,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李苦禅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掌握课文中的专业术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绘画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苦禅以画为生命的精神品质,培养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中的专业术语,理解作者李苦禅的艺术成就。
2.难点:感受李苦禅的艺术风格,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李苦禅的艺术风格。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李苦禅的绘画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苦禅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苦禅的艺术风格。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李苦禅的艺术风格。
5.欣赏画作:利用多媒体展示李苦禅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他的艺术风格。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苦禅以画为生命的精神品质。
第14课 汉字与书画

名家作品赏析:
《黄州寒食诗贴》
苏轼
苏 东 坡 仅 存 的 一 幅 行 草 作 品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 是重“韵”,持重风度, 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 清风,书韵自高。
• 米芾
• 用笔丰肥豪 健,宽绰疏 朗,字态奇 逸超迈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 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 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 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 天 王 送 子 图 》 吴道子:盛唐时期 特点:“吴带当风” 艺术成就:“画圣” 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想想看:为什么这个时期的绘画艺术能取得如此辉 煌的成就?
宋元的山水花鸟
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寄 托思绪情怀的方 式。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明清的怪僻清新
由于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动 荡,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清初八大山人朱 耷《安晚册》之四。
《一团和气图》 明宪宗朱见深
》
郑 板 桥 的 《 兰 竹 图
重点知识的巩固
中 国 按技法分: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 画 设色与墨笔 分 类 按艺术风格分:工笔重彩画、水墨淡彩画
欧阳询《化度寺碑》
唐 颜 真 卿 《 多 宝 塔 碑 》 局 部 .
“颜体”肥硕丰润、 刚健雄强、显出 雍容大度的气派
楷书字型方正,结构严紧,笔画祥备。
《玄秘塔碑》(局部)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4课鸟语花香》教学设计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4课鸟语花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4课鸟语花香》是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花鸟,发现它们的美丽和特点,并运用手中的画笔将它们表现出来。
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适合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美术课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花鸟画的技巧和表现方法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画笔,将花鸟的美丽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自然界中的花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绘画,为学生展示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花鸟,发现它们的美丽和特点。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自然界中的鸟鸣声和花香,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美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花鸟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花鸟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运用所学到的花鸟画技巧,将自然界中的花鸟表现出来。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中国画”单元作业设计

最是“墨”香能致远——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中国画”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出版社自然单元重组单元二、作业定位序号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水平层级1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相关知识及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了解2 体会中国山水画借景抒情的深刻内涵,了解山水画一般表现规律。
了解3 学习菊花、梅花画法,学会中锋、侧锋等笔墨运用技巧。
理解、应用4 学习中国花鸟画中鸟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用笔墨概括表现鸟类的动态特点。
理解、应用5 学习巧妙运用景色虚实、浓淡变化,表现一幅有近景、中景和愿景的山水画作品。
理解、应用6 学会观察人物的脸形、五官和表情特点,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画人脸。
理解、应用四、设计说明本单元围绕“中国画”这一绘画主题进行编排,作业设计主要采用课时作业与素养检测作业同步呈现、有序运用的方式,精心设置游览、闯关的作业情境,结合学习内容进行看、思、说、画等多种实践活动,促进理解、欣赏、表现、创造等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为避免“一刀切”,切实尊重学生差异,在课时作业的内容安排上设置了基础型、提升型、综合型,系统权衡容量、难易度等,用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游览路线图:2.闯关路线图:同学们,这一单元将前往“中国画”景区,欣赏花鸟、山水、人物的不同景色。
快准备好了吗?马上开启这段美妙的旅程哦!景点:1:赏“花儿”,于画中寄情13.《花鸟画(一)》作业目标1.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相关知识及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菊花、梅花画法,学会中锋、侧锋等笔墨运用技巧。
作业层次作业内容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评价设计完成时长基础型一.想一想,填一填。
1.中国花鸟画家在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
帮助学生了解花鸟画相评价主体:学生教师□评价方式: 2 分钟2.中国画最基本的用笔方法是和o关知识。
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提升型二、看一看,说一说。
欣赏吴树本的菊花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概括国画表现麻雀及其它种类鸟的方法。
在画时,我们可以把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理解为两个椭圆形。
两个椭圆形的距离的远近就会改变鸟儿的形象。
播放课件:谁的脚?猫头鹰、仙鹤、天鹅……
谁的身体?老鹰、翠鸟、鹈鹕……
谁的尾巴?孔雀、喜鹊、鹦鹉……
学生看图分析麻雀特征: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看教师示范,学习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和中国画颜色来表现麻雀,学习画麻雀顺口溜:
褐墨点头部,
接着画身翅。
浓墨点嘴眼,
淡墨勾胸腹。
飞羽有变化,
背斑趁湿点。
浓墨勾劲爪,
灵动麻雀成。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画面的分析,培养探讨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艺术实践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和毛笔等中国画用具临摹或创作一幅花鸟画。
据史书记载,六朝时期,已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到了唐代,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已能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
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黄筌富贵,徐熙野逸”,黄筌的富贵不仅表现对象的珍奇,在画法上工细,设色浓丽,显出富贵之气,徐熙则开创“没骨”画法,落墨为格,杂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气迥出。
抒发情感、展现个性。
拓展延伸
欣赏徐悲鸿的《逆风》。
画面中的小麻雀在风雨中奋力的向前飞着。你从哪里看出猛烈的狂风呢?
教师介绍画家创作时的历史背景,进一步体会花鸟画缘物寄情的人文内涵,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文化内涵,体会中国花鸟画的博大精深。
引导学生体会国画传达的人文精神,深入理解中国画。
学生看教师演示学习国画麻雀画法。
直观学习,使学生少走弯路,快捷地学会规范的国画技法。
师生体验
利用多媒体手段,改变麻雀的身体的色彩,变化出其造型近似、色彩不同的鸟类,以此增加学生在创作中的情趣。
小组讨论,为这些小鸟,设想一个美丽的情境。
小组反馈。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艺术实践
PPT深入的分析画面,教师引领学生感悟花鸟画创作的乐趣。
学生欣赏PPT影片思考:影片带给你什么感受?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板书课题《花鸟画》。
学生欣赏影片,感受鸟语花香的优美情境。
创设“引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导入新课
通过动态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鸟的结构和外形特点。
想一想:鸟的基本结构和外形有哪几部分?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交流鸟的外形结构,有头部、身体、翅膀、尾部、爪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是继《花鸟画(一)》的学习成果之上继续深入学习花鸟画中鸟的表现方法的中国画学习课程。中国花鸟画的描绘对象不仅仅是花卉、竹石和禽鸟,广义上讲还包括走兽、水族等。画家在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生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灵动”。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中国画独特的笔墨情趣。
(二)参考书目
孙其峰.中国画技法花鸟.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编者:国光)
①用羊毫笔调好赭墨(赭石加墨),一笔点出头,二笔点出身子。
②在身子左右侧锋画出飞动的双翅。
③用淡墨侧锋勾画胸腹。
④用浓墨干一些的中锋点出身上的斑点、并画出嘴、飞羽和尾巴。
⑶运用教具拼摆指导构图。
⑷用顺口溜总结画麻雀的的步骤。
分析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欣赏、分析作品,体验形式美。
欣赏画家作品,分析画家技法。
继承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感悟传统国画艺术的魅力,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并借助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教学重点:学习用笔墨概括表现鸟类的动态特点。
⒉教学难点:鸟的结构与动态变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参考
设计一人民大学附属小学陈宏艳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活动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自然界的精灵,也是许多画家喜爱创作的主题。在他们的笔下,抒发的是人与自然所追求的和谐与美。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花鸟画的简单知识,感悟花鸟画的意境美。
技能:学习中国花鸟画中鸟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及表现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表现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与尝试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探究花鸟画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有情趣的花鸟画作品。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四年级曾接触过《画水果》、《娇艳的花》、《用彩墨画鸟》,而本课是学习用传统技法表现鸟的第一节课,为了分散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把本课教学安排成两节课进行,第一节课学习麻雀、猫头鹰等鸟的表现方法,第二节重点学习多种鸟与花卉的协调组合。
六、相关资料
(一)资料库
在中国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铜器上,“花鸟”充满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的气息。最早的“花鸟”或许与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有一定关系。
学生在摆弄模型鸟,观察体会鸟头与身体、翅膀与尾部的动态变化。尤其是鸟的头和身体像两个大小不等的卵形,而两个卵形的不同位置关系就表现了鸟不同的朝向与动态。
利用活动教具,使学生直观了解鸟的动态变化规律,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探究新知
结合学生的练笔习作与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
侧面的麻雀笔墨技法,干湿浓淡及动态变化。
刚才我们聆听了大自然中的花鸟世界。
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国画中的花鸟世界,去感受它的鸟语花香!
出示课题:花鸟画
学生欣赏鸟鸣声、流水声,感悟声音带来的美好想象。
我听到了许多鸟鸣的声音。
我听到了泉水叮咚叮咚的声音。
我仿佛看到了树枝上绽放出了花儿……
播放自然界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观察表现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说说你知道的和平日生活中观察到的麻雀都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层进行艺术实践:
尝试运用中国画笔墨技法表现一幅花鸟画作品,可以临摹也可以创作。
尝试运用中国画笔墨技法表现一幅花鸟画作品。
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择临摹或创作进行学习。
展示评价
作业展示评价。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
评价点:笔墨是否变化、表达美好情感、构思是否巧妙。
学生自我评价,对比以往的作品分析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与大师的作品比一比,你还有哪些进步的空间?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当中大胆创作,体验中国画的形式美,及笔墨技法的运用。
可以独立完成一幅表现鸟的作品,也可以结合上节课创作的花卉进行组合表现。
教师适当引导突破,充分体现教师的辅导作用。
展示评价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学生结合笔墨技法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掌握鸟类身体结构的表现方法。
根据图片分析不同鸟类特征:猫头鹰爪子锋利、仙鹤脖子长,老鹰嘴像钩子、鹈鹕的嘴大等。
分析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进一步深化麻雀形态特征并拓展其他鸟儿的形象。
欣赏分析探究新知
欣赏、深化、认知
⒈欣赏画家的作品,提出问题:
⑴艺术家是怎样作画的?
⑵运用了哪些技法?
教师边讲边演示麻雀的画法:
32页用了整版图文并貌地展现了猫头鹰的画法的全过程,并在小知识的版块中介绍了中国画技法之一的破墨法。“思考与讨论”给学生提出了学习指导,对比自然中的鸟与画家笔下的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看一看画家是怎样用笔墨来表现鸟的?讨论怎样构思画面更显得有情趣……第33页由优秀学生作业和“艺术实践”及“评一评”三部分组成,“艺术实践”中明确指出了学生的创作方向——用学习到的中国画技法画一幅猫头鹰或其它鸟类的小品画,注意鸟在画中的位置和墨色的变化。学生作品“评一评”的环节中让学生用所新知来评价,既是对重难点的回顾,也是对自己所得的检阅。
宋代《宣和画谱》所载北宋宫廷收藏中,有三十位花鸟画家近二千件作品,所画花卉品种达二万余种。北宋的花鸟主要还是承接五代的传统,到了南宋,画院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
清代石涛、恽寿平、朱耷(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忧伤与家国之痛,其花与鸟的笔墨与造型均独树一帜。此后,“四任”尤其是任颐,又加以弘扬发展,使得花鸟画在清末出现了一次小的高潮。
设计二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诸齐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
组织学生整理好用具。
安排摆放用具。
稳定情绪、做好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聆听花鸟世界。
老师用仿佛听到了什么,又好像看到了什么?
播放一段有鸟鸣和水声的音频。
你们想去郊外游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吗?
拓展延伸
欣赏中国名家其他的花鸟作品,从作品中发现技法的运用,鼓励学生下课自己尝试与探究。
学生观看并思考。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和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五、教学建议
本课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写意创作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兴趣,通过笔墨游戏抒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