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竞技体育提升方案

竞技体育提升方案

竞技体育提升方案竞技体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学校中,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竞技体育的队伍中来。

然而,要想取得好成绩并提升自己的实力,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远远不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竞技体育提升方案,帮助大家更高效地提升自己的竞技体育能力。

一、科学训练竞技体育的提升首先要靠科学的训练,只有训练科学合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不同竞技项目的训练要有区别,例如:1. 徒手格斗类(跆拳道、拳击等)徒手格斗类运动是需要有大量的力量和速度支持的,因此训练重点在于:•腰腹力量训练•臂力训练(引体向上、挺身等)•快速反应力训练(眼手协调)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技巧练习,例如:•跳跃、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基本体能训练•各种踢打拳击组合和配合技巧训练•对抗性训练和实战模拟训练2. 球类体育(足球、篮球等)球类体育训练的重点在于:•快速跑动和转向训练•拦截、防守和抢球训练•传球、接球、射门等技巧训练•身体挡拆、跳投、突破等战术训练当然,这并不是所有球类运动训练的全部,需要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

3. 田径类(短跑、跳高、跳远等)田径类运动主要需要开发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因此训练需要在基础体能上进行:•快速起跑和爆发力训练•短跑、跳高、跳远、三级跳等技术训练•各种绕桩、爬草等速度和协调性练习总之,在科学的训练之下,我们才能把握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发掘潜力,成为完美的竞技体育选手。

二、营养补给营养对于竞技体育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经常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员。

正确的营养补给不仅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增强运动员的抵抗力,缩短恢复期。

1.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运动员体能的主要能源来源,必须适当摄入,以利用其产生的葡萄糖提供能量。

尤其在比赛前的一天和比赛当天,可以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来提供更好的能量。

2. 蛋白质适量的蛋白质可以促进肌肉的建设,并在训练后帮助肌肉恢复。

常见的蛋白质来源有鸡肉、鱼、奶制品等。

体育专项计划规划方案

体育专项计划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精神,响应国家关于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号召,结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体育专项计划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提升全民体育素养,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2. 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

3. 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4. 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为国争光。

三、具体措施1. 全民体育推广(1)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体育生活。

(2)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3)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激发群众参与体育热情。

2. 体育人才队伍建设(1)加强体育专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体育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体育人才。

(3)完善体育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3. 体育产业布局优化(1)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

(2)培育壮大体育市场主体,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

(3)加强体育产业政策扶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4. 竞技体育发展(1)加大竞技体育投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2)加强青少年体育培训,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3)积极参加国际体育赛事,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国际地位。

四、实施步骤1. 制定体育专项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体育专项计划实施机制。

3. 加强资金保障,确保体育专项计划顺利实施。

4.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体育专项计划取得实效。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2.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体育事业的认识和支持。

3. 加强资金投入,确保体育专项计划顺利实施。

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体育专项计划取得实效。

通过本体育专项计划规划方案的实施,我们将推动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体育部门的竞技体育发展计划

体育部门的竞技体育发展计划

体育部门的竞技体育发展计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健身方式,更是培养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加强体育竞技实力,我部门特制定了一套体育发展计划。

一、计划目标1.提高竞技体育水平:通过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提高我国在国际体育竞赛中的竞技水平。

2.加强竞技体育基础建设:建设和完善全国范围内的专业训练场馆和综合训练中心,提供优秀的训练设施和条件。

3.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的培养,开展系列培训和选拔活动,为我国未来的体育发展储备人才。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提高我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形象。

二、计划内容1.选拔优秀人才:建立健全的选拔机制,广泛发掘和选拔具有潜质的运动员,为他们提供专业训练和发展机会。

2.加强训练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整合各类训练资源,提高训练效果和水平。

3.完善赛事体系:增加赛事数量和质量,举办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比赛,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和发展平台。

4.强化教练队伍建设:加强对教练员的培养和选拔,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5.推进装备改革:引进先进的训练装备和技术手段,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6.加强体育科研和创新:鼓励科研人员在体育领域进行创新研究,提高竞技体育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7.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国家体育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友谊赛、交流访问和联合训练等活动。

三、计划实施1.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根据计划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包括明确目标任务、责任部门和时间进度等。

2.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成立专门的竞技体育发展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定期组织会议和督导工作的进展。

3.加大财力支持:争取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增加体育竞技发展的投入。

4.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媒体渠道和宣传活动,宣传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和计划的进展情况。

体育教育专业具体实施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具体实施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具体实施方案一、课程设置。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结合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各类课程。

首先,应该设置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体育科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需要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如体育训练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最后,还应该设置实习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仿真实验、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环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实施方案中,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与体育场馆、运动训练中心等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习实训机会。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体育比赛志愿者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师资队伍。

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

学校可以邀请业内资深专家、教练员等来授课或指导实践,让学生受益于专业的指导和教导。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五、评估机制。

体育教育专业的实施方案中,评估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包括课程评估、教学评估、实习实训评估等,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同时,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就业指导。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包括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实习、校企合作等,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024市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三年规划方案

2024市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三年规划方案

“2024市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三年规划方案”咱们得明确目标。

竞技体育是展示一个城市活力与实力的窗口,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培养更多优秀运动员,让我们的城市成为体育强市!一、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1.强化优势项目。

比如,羽毛球、乒乓球、跳水等,这些项目咱们有优势,要保持下去,加大投入,培养更多高手。

2.发展潜力项目。

像击剑、射击、田径等,这些项目有潜力,但还需努力。

我们要引进优秀教练,选拔有潜力的运动员,打造出一批竞争力强的队伍。

3.拓展新兴项目。

比如攀岩、滑板、电竞等,这些项目年轻人喜欢,市场前景广阔。

我们要大胆尝试,培育新的竞技体育增长点。

二、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1.建立健全运动员选拔机制。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运动员选拔体系,让更多有天赋的孩子脱颖而出。

2.强化运动员培训。

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建立运动员激励机制。

设立奖金、荣誉等激励措施,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三、提升竞技体育赛事水平1.举办高水平赛事。

引进国际知名赛事,提升咱们城市的知名度。

2.建立赛事品牌。

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赛事品牌,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

3.提升赛事组织水平。

从赛事策划、宣传、安保、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赛事组织水平。

四、加强竞技体育产业开发1.发展体育产业。

以竞技体育为核心,发展体育用品、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产业。

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鼓励企业、个人投资竞技体育,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3.提升体育产业创新能力。

紧跟时代潮流,培育新型体育产业,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1.加强体育宣传。

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渠道,普及体育知识,提高市民体育素养。

2.举办体育活动。

组织各类体育活动,让市民参与其中,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

3.培养体育人才。

鼓励市民参与竞技体育,培养一批体育人才,为竞技体育发展储备力量。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市委、市政府周围,充分发挥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

竞技体育发展实施方案

竞技体育发展实施方案

竞技体育发展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竞技体育不仅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提高国民体质、增强国家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竞技体育发展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作为竞技体育的基础和核心,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加大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也要加强对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为运动员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良好的体育设施是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大对体育场馆和训练基地的建设投入,提高体育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良好的条件。

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

另外,我们需要加强竞技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

竞技体育赛事是竞技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运动员水平和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

我们需要加强对竞技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提高赛事的品质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推动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竞技体育的宣传和推广。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我们需要加大对竞技体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人们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人们参与竞技体育的热情,营造良好的竞技体育氛围。

总的来说,竞技体育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体育管理部门、体育组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才能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二〇一一年十月十日为进一步推进运动训练专业建设, 根据学院“十二五”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特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以突出本专业的鲜明特色,发挥本专业的龙头作用和示范效应。

一、专业建设基础运动训练专业是我院2001年根据竞技体育发展需要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而设置的,该专业属于文化教育大类体育类。

本专业任务是培育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精尖竞技体育人才、培训高技能社会体育人才。

2001年起开始招收运动训练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2002年开始招收运动训练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

2007年,本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精品)专业”。

该专业目前已成为我院主干专业,也是特色鲜明的专业。

该专业建设具有明显的“工学结合”办学优势和“科教训一体化”办学特色。

在专业建设持续发展方面得到了安徽省体育局强有力的支持,在“十一五”期间,投入建设资金2.3亿建设了新校区,运动训练专业的设施条件和师资队伍也得到了全面改善。

目前,本专业拥有全省运动训练较为优越、先进的专项教学、训练设施条件和人力资源,对专业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本专业的建设日趋完善,专业招生数量稳中有升,现有五年制后两年高职在校生 305人、三年制高职在校生182人。

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2010年底就业率达100%,超过全省高职高专平均就业率。

本专业师资配备较为合理,已形成了一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与训练“培育、培养、培训”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0人,“双师素质”教师7 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学历2人,校外兼职教师14人。

兼职教师大多来自各级专业运动队,均具有多年训练比赛丰富经验、运动成绩突出的一线教练员和运动训练方面专家。

专业实践课教师双师结构比例达100%。

本专业教学资源已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

尤其是本专业特有的多证书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吸引了行业资源的投入,夯实了专业建设的基础。

运动训练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运动训练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目录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二、建设基础第二部分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二、专业发展目标三、人才培养目标第三部分专业建设内容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内涵二、深化学、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建立与运动训练竞赛相适应的灵活教育管理模式四、培育优秀教学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五、建设一流教学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六、切实开展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建立完善要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七、专业群建设八、加强图书资料和教材建设第四部分专业建设改革举措一、加强教育研究,深化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二、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质量工程三、推进教师队伍质量工程建设四、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五、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五部分绩效考核指标第六部分专业建设预算第七部分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二、人员保障三、资金保障四、政策保障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建国后的省级优秀运动队,1985年根据当时国家体委有关“运动队向院校化过渡”的指示精神,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1999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高职专,2003年1月转制为现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专科学院,是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优秀运动员、高素质体育技能型人才的专门学校。

承担着辽宁省六大项目专业运动员训练管理、辽宁省在训运动员的文化教学、运动员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以及高职教育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任务。

学院现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社会体育网球技术方向、体育保健和体育服务与管理四个专业一个专业方向。

共有教职工151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教练57人。

2009年、2010年学院由于校址搬迁及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经省体育局、学院领导研究决定暂停招生,因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及两年暂停招生造成在校生规模较小,2011年现已全面恢复招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竞技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竞技体育专业2009年首批招生,主要面向优秀运动队现役运动员招生,是学院的主干及重点建设的专业。

它服务首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职业运动员。

一、指导思想
本专业培养具有竞技体育专业素养,掌握竞技体育训练与比赛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能胜任竞技体育训练与比赛及指导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建设特色引领型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积极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及职业转型教育体系。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学训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师德教育,提升教师素质;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法”“学法”为途径,保障和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质量;加强和改善实训基地和教学软件和硬件设施;通过两年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课程体系较为合理,具备高素质与较强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在具有竞技体育特色的高职专业。

三、建设步骤与内容
第1步:建立学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完善学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按照“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通过学校、训练基地双方
共建,教师教练“双师”共建、学训同步等方式实施共同培养体育应用型体育人才。

实现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到学习、训练、就业岗位工作中,实现学习与体育市场就业岗位的对接。

以过程控制为中心,多环节加强教学质量控制。

建立教学工作规范,开展教学督导和教师教学测评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强化能力测评,注重过程考核,以考试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2步: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根据体育产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执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重组项目课程体系。

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力争建立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学习平台,进一步解决运动员学习训练的矛盾。

第3步: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
在现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训练基地与学校突出真实现场环境或模拟环境建设,共同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的训练条件。

第4步:加强“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构建专业建设研究的教学团队
建立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管理团队”。

四、改革与保障措施
(一)改革措施
1、针对现役运动员的学训矛盾,外出训练比赛造成的学习断续
不连贯,课余学习时间有限等问题,继续探索学训结合的运动员学习模式,兼顾教学、科研与社会效益的统筹、协调发展。

研讨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训练、岗位对接的教育内容的研发,建设运动员辅助学习的资源:逐步建设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
2、针对现役优秀运动员的专项技能与退役后“二次就业”的社会职业岗位技能匹配对接的矛盾。

研讨与开发运动员专业技能与社会服务能力对接的途径,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增开职业相关课程与培训,探索优秀运动员职业转型的培训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使学习、训练、就业多元目标有机结合与互促发展。

进一步探索高水平竞技体育技能向社会岗位技能转型对接的模式。

(二)建设目标实现的组织、人员、经费、政策保障
1、组织、人员保障:
学院成立“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专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业建设办公室”,负责专业建设的日常管理、协调工作;
2、经费保障:
为了加强对专业建设项目经费的管理,保证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查、项目论证、组织实施、绩效评估、检查验收等环节做到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顺利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在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专业建设办公室负责专项资金的组织实施和统筹安排,并对建设目标的实施和资金的投向及年度的安排
调度实行全过程管理,各项目负责人对主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负责,确保预期目标实现;
3、制度政策保障:
进一步加强学院专业制度建设,学院将制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实施管理规定》,并在政策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项目整体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4、质量控制:
学院将组建建设项目执行小组,组织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专业建设的有关文件、制度,对各项目负责人和成员进行项目管理、专业知识、财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项目负责人熟知项目建设的程序和内容,提高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整体操作能力,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有效控制项目变更,加强项目的计划和预算,加强项目的质量控制,合理配置项目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培养既能攀登竞技体育高峰为国争光,又具有职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