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语文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关键部分,它决定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堂导入成为了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重视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就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展开讨论。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利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情景、活动和对话,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老师可以选取一段有趣的故事或者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想象来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从而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种方法对于初中学生尤为有效,因为他们更加喜欢通过实际的活动和情境来进行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抽象的知识。
通过情境导入法,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探讨的方法。
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这种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尤为有用,因为语文是一门注重思考和表达的学科,通过问题导入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资源导入法资源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多种资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对比和分析来了解课堂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视频、文献等多种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课堂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四、故事导入法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和理解。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只有通过有效的导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语文课堂是初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而导入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内容的关键。
下面我将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一、讲故事导入法讲故事是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学生进入课程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的发展。
典型的例子是在学习古诗词时,讲述背后的典故和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反向设计导入法反向设计法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的导入方法。
例如,当学习某个古代文学时,教师可以从当今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经验来理解古代文学。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进入主题,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课程内容,还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意义和价值。
三、观察导入法观察导入法产生于教育环节中难以引领学生的老师而来。
这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让他们在学习课程前做好观察,参与互动。
例如,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提供图片,比如某个场景,让学生用观察和想象,预测下一步课程的内容。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指在学习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先形成问题意识,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深入探究的状态。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这首诗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个人物是这个样子等等。
这样,学生被激发了自己的探究热情,会积极思考,快速掌握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加深理解,并从中获得启示。
总之,导入课程内容的目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以上几种导入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课程形态和学生群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出奇制胜。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一堂课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引入得当,引到学生的心坎上,引在教材的要点处,才能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及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题和条件,在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气氛中导入新课。
一、开门见山法开门见山法就是指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直接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指画出来,让学生直接了解学习的大概内容和教学重点。
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
一进课堂,可直奔主题。
如教学《我的母亲》时,可这样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
自古以来,有无数文人描写和赞颂母亲。
今天来看一下,胡适先生笔下的母亲是一个何样性格的人?她对胡适有哪些影响?胡适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蕴含了何种情感?二、悬念导入法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所以悬念导课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可以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使学生注意力能够迅速集中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事先出示了几道数学算式题让学生计算,学生饶有兴趣,然后问学生:这些计算的结果可能更改吗?学生说:不可能。
老师问:那么,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呢?你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再看一幅图。
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以旧带新法即教师提示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从而引出新课,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要做到前后衔接自然,过渡平稳。
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加强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易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会了你们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同学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能说出最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去领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万象更新的春天吧!四、故事导入法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是指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导入活动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前预热课堂气氛,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进行浅析。
导入方法需要对学生进行前期知识的复习。
通过布置问题或给出一组相关的图片或文字材料,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点,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授《红楼梦》时,可以通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寻找与红楼相关的诗词等活动,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同时复习相关的文学常识。
导入方法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
通过设置一个情境或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感受,培养学生对文本背景的想象和理解能力。
在教授《西游记》时,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角色卡片,让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生动地感受到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的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导入方法可以采用问题启发的方式。
通过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索,自主发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授《论语》时,可以通过提问“如何做一个好人?”来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对道德伦理的兴趣,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探究。
导入方法可以采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的呈现。
通过选用生动有趣的视频片段、声音记录或图片展示,直观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授《水浒传》时,可以播放一段与水浒故事相关的动画片段,让学生快速了解故事内容,为后续的文本阅读和讨论做好准备。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导入方法的关键是要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导入活动需要与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而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则是整堂课的开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成为了语文老师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通过营造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进入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讲述一个故事或情节、制造一个小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在感性的认识上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和疑惑感。
在讲解一篇古诗时,可以通过播放古诗的配乐、展示古诗的图片、讲述古诗的背景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融入到古诗的情境中去。
二、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通过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渐入主题。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讲解一篇课文时,可以先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以及与课文内容的关联,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学习。
三、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故事的基础上,渐入教学内容。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培养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讲解一篇古代文学名篇时,可以先讲述一些作者的传奇故事,或者讲述一些与散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名篇的兴趣和理解。
四、唱歌、朗诵导入唱歌、朗诵导入是通过音乐和声音的方式,使学生在听觉上、感官上沉浸使他们情感上进入教学内容。
这种导入方法通常会引入一些经典诗歌或文章的朗诵,或者唱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主题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陶醉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共鸣和感悟。
在讲解一篇古代诗词时,可以先邀请学生朗诵韵律优美的古诗,或者播放一些诗词音乐,让学生在诗词的音乐中感受古人的情感,融入古代诗词的世界中去。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导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从讲解、提问、游戏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一种直接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明确具体的实例等手段,对学生讲解一些常见词汇、语法知识、古文典籍等内容。
这种直观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学习对象,提升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提问法
提问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发散、引导、反问、深挖等技巧,促使学生在交流、探究、思考中深入了解学习对象,掌握知识点。
其中,提问要有针对性,不仅要满足教学要求,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错点。
此外,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对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感悟能力和理解深度有很大帮助。
三、游戏法
游戏法是一种以趣味性、互动性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除了满足学习要求外,还能提供情感交流、体验感知等方面的多元化教学体验。
针对不同年段,可以设置翻牌游戏、词语接龙、分组比赛、语文PK等多种形式的游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不仅是学习目标的引领,更能为教学注入活力和趣味。
教师可以采用以上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认知和思考,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发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指通过描述一个生活中真实的情景来引出文本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荷花》一文时,可以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荷花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引起学生对荷花的兴趣,然后再引出《荷花》这篇文章的内容与文学价值。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图文导入图文导入是指通过图片或图表来引入文本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展开想象,引出文本的内容和主题。
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张荒岛的图片,然后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想象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情景,从而引出故事的开端和主题。
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指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引入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论语》中,可以先提出一个与孔子思想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并交流,然后再引入相关的文本内容来解答问题。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物导入实物导入是指通过展示一个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实物来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来感知和理解文本内容。
在教学《药》一文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药品相关的实物,让学生通过实物来了解药品的制作过程、作用等,从而引出课文内容。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五、知识导入知识导入是指通过讲解相关的知识点来引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的基础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饮食男女》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然后再引入《饮食男女》的故事内容和主题。
通过知识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所准备,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节课的兴趣和主题的理解。
教师在选择导入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从而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中。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进行浅析。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指通过创设故事情节、引用名人名言或者进行图片展示等方式,将学习内容融入到一个愉悦的情境中。
通过情境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某个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或者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来介绍课文的背景,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通过问题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某个有趣的问题或者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热情。
三、引语导入法引语导入法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历史典故,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引语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共鸣和思考。
老师可以通过引用某个名人名言或者历史典故,来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或者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体验和感受到课文内容,从而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实物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或者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
导入技巧化,可以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方法可有如下:(一)“设置
悬念”导入法(二)“直观教具”导入法(三)“语感传送”导入法(四)“动手操作”导入法(五)“娓娓动听”导入法(六)“渐入佳境”导入法(七)“现代技术”导入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方法;注意的问题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
造一个良好开端。
: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几种种
方法:
1.1“设置悬念”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
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
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
”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
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
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
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
假如每一
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
学生积极思考,积
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
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1.2“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根
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
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
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
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
如
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对党
的一片赤诚。
《核舟记》一课,我又同样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
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1.3“语感传送”导入法。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
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
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
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
1.4“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
课堂
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
如:学习诗歌《渔歌子》,事先叫学生
准备好画笔、颜料。
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渔歌
子》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又如,《小桔灯》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桔灯,从中体会小桔灯的含义。
让学生动手操作,
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
“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
1.5“娓娓动听”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
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
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
如《藤野先生》导入就讲述鲁迅小时候
与启蒙老师寿镜吾的故事,《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
通过故事,吸
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1.6“渐入佳境”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
课文,接受新知识。
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
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
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
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
生真正“乐”学。
1.7“现代技术”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地利用。
如《中国古代的
几种建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均可采用现成的投影材料导入。
“幻灯投影”导入法能够“化
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增强学习效果。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2.1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
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
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
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
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2.2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
“导入”只能
是“导火线”。
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6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2.3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
无一失”。
总之,想做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
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
同时,还要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
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