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六氨合钴

合集下载

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方程式

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方程式

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方程式1. 介绍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Cl3)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是由六个氨分子和三个氯离子配位形成的,呈现出八面体的结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步骤。

2. 实验材料和设备•氨水(浓度约为28%)•氯化钴(CoCl2)•盐酸(浓度约为37%)•高纯度水•烧杯•搅拌棒•恒温水浴•滤纸•干燥器3.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氯化钴溶液1.在烧杯中取适量氯化钴粉末。

2.加入足够的盐酸,使氯化钴完全溶解。

3.将溶液过滤,去除杂质。

步骤2:制备氨水溶液1.取适量氨水,加入足够的高纯度水中,以稀释氨水。

2.搅拌溶液,使其均匀混合。

步骤3:混合溶液1.将步骤1中制备的氯化钴溶液缓慢地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氨水溶液中。

2.在混合过程中,用搅拌棒搅拌溶液,使其充分混合。

步骤4:沉淀三氯化六氨合钴1.将混合溶液置于恒温水浴中,并保持恒温。

2.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会出现深蓝色的沉淀,这就是三氯化六氨合钴。

3.反应完成后,将溶液静置片刻,使沉淀充分沉降。

步骤5:分离沉淀1.将溶液倒入滤纸中,用滤纸将沉淀分离出来。

2.将沉淀置于干燥器中,使其充分干燥。

步骤6:收集产物1.将干燥后的沉淀称量,记录下质量。

2.将产物存放在干燥的容器中,防止潮湿。

4. 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步骤和反应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oCl2 + 6NH3 + 3HCl → Co(NH3)6Cl3在这个反应中,氯化钴(CoCl2)与氨水(NH3)反应生成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Cl3)。

5.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三氯化六氨合钴,并得到了化学方程式。

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重要的金属配合物,在催化剂、染料、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掌握制备方法和了解其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化合物。

三氯六氨合钴的制备

三氯六氨合钴的制备

三氯六氨合钴的制备三氯六氨合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作催化剂、颜料、荧光剂、磁性材料等。

本文将介绍三氯六氨合钴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机理。

1. 氨水还原法氨水还原法是制备三氯六氨合钴的常用方法之一。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氢氧化钴和氯化铵按摩尔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 在搅拌的同时,缓慢滴加氨水,直到反应液呈现出深蓝色。

(3) 继续搅拌反应液,并加热至70-80℃,持续加热2-3小时。

(4) 将反应液过滤,收集固体产物,用水洗涤干净,干燥后即可得到三氯六氨合钴。

反应机理如下:氢氧化钴和氯化铵在水中反应生成CoCl2和NH4OH。

氨水加入后,NH4OH和CoCl2反应生成Co(OH)2。

Co(OH)2再与氨水反应生成Co(NH3)6Cl2。

最后,加热反应使Co(NH3)6Cl2变为Co(NH3)6Cl3,即三氯六氨合钴。

2. 氢氧化钴氯化法氢氧化钴氯化法是另一种制备三氯六氨合钴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氢氧化钴溶解于水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搅拌均匀。

(2) 在搅拌的同时,缓慢滴加氯化铵溶液,直到反应液呈现出深红色。

(3) 继续搅拌反应液,并加热至70-80℃,持续加热2-3小时。

(4) 将反应液过滤,收集固体产物,用水洗涤干净,干燥后即可得到三氯六氨合钴。

反应机理如下:氢氧化钴和盐酸反应生成CoCl2和水。

氯化铵加入后,NH4Cl和CoCl2反应生成CoCl2·2NH4Cl。

继续加热反应,CoCl2·2NH4Cl分解,生成Co(NH3)6Cl2和NH4Cl。

加热反应使Co(NH3)6Cl2变为Co(NH3)6Cl3,即三氯六氨合钴。

3. 反应机理分析无论是氨水还原法还是氢氧化钴氯化法,最终得到的产物均为三氯六氨合钴。

反应机理分析可以发现,两种方法中均采用了还原剂(NH4OH或NH4Cl),将Co2+还原成Co(OH)2或CoCl2·2NH4Cl,再通过氨水的配位作用,形成六配位的三氯六氨合钴。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三氯化六氨合钴,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是一种暗红色结晶物质,也称作氰化钴(III)盐。

在化学实验中,它常用于检测铁离子或铜离子的存在,并可用于气体检测,催化剂制备等。

其化学式为 [Co(NH3)6]Cl3,分子量为267.5。

实验现象:将三氯化六氨合钴溶于水中时,溶液呈现出红色,当加入氨水后,溶液颜色由红转为深蓝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深蓝色溶液会逐渐变为浅蓝色,最终慢慢变为粉色。

解释: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红色溶液是由于配合物[Co(NH3)6]3+的颜色引起的。

在配合物中,铵离子作为配体,与铵离子形成包围金属离子的八面体结构,从而形成了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复合物。

这个配合物呈现红色,属于吸收绿色光的背景,从而使红色光被反射和传播。

当加入氨水后,会发生反应,生成[Co(NH3)6]2+ 配合物。

这个配合物由氨分子包围六个铵离子和一个钴离子,会使得该化合物的分子体积更大,这样就会使它吸收与[Co(NH3)6]3+ 配合物不同的波长的光,由红色变成更深的蓝色。

此外,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盐酸根离子(HCl)也会从溶液中分离,且生成的氯化钴离子会使溶液的酸度降低,从而使[Co(NH3)6]2+ 的酸-碱指数发生变化,使其吸收不同的波长。

慢慢深蓝色的配合物溶液会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发生了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氨分子逐渐分解,生成一些氮气和氢气气泡,在溶液中释放出了氢离子,这些氢离子能作为邻近氨分子的酸基而影响其配位性质。

氧气会在配合物溶液中催化反应,使得氢氧化钴离子生成,由于其水溶性不佳,逐渐从溶液中析出,溶液变浅蓝色。

随后,氢氧化钴离子不断发生水解反应,最终形成了一种粉色的物质,这是水合铵离子的染色。

参考文献:1. Swati Anand, Jainendra Jain.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NH3)63+ and its use as chiral selector[J]. Journal ofChromatography A, 2002, 958(1-2):289-295.2. Sun D, Duan Y, Li X,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NH3)63+@TiO2Hybrids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J]. ChemistrySelect, 2017, 2(18): 5106-5111.3. Roger L. DeKock, David E. Drown. A Study of the Resonance AbsorptionSpectrum of Tris(ethylenediamine)cobalt(III) 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5, 77(1): 246-251.。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1.31,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下面将从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用途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深红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它在空气中相对稳定,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

这种化合物在化工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催化剂或氧化剂使用,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催化反应等方面。

关于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方法,通常是通过将氯化钴和氨水混合反应而成。

具体步骤是将氯化钴溶解于水中,然后缓慢加入氨水,生成深红色的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和干燥处理得到三氯化六氨合钴晶体。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在实际应用中,三氯化六氨合钴具有多种用途。

首先,在有机合成中,它可以作为重要的催化剂参与氢化、氧化等反应,促进反应的进行。

其次,在化工生产中,三氯化六氨合钴可以用作氧化剂,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染料、颜料的合成中间体,用于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合物。

总的来说,三氯化六氨合钴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在化工、有机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掌握其基本性质、制备
方法和用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化合物,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深入探讨三氯化六氨合钴的性质及应用,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 -回复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 -回复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回复三氯化六氨合钴是由三个氯离子和六个氨分子与钴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这个配合物的颜色是深紫色,而且它还有着特殊的光谱性质。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三氯化六氨合钴颜色的问题,并介绍其形成机制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钴元素和配位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钴属于过渡金属元素,具有多个价态,其中最常见的是+2和+3价。

在配位化学中,过渡金属通常与配体形成配合物,通过配位键与金属中心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钴离子形成三氯化六氨合钴的过程。

当钴离子与氨分子反应时,它们会发生配位作用,形成金属-配体配位键。

氨分子中的孤对电子与钴离子形成配位键,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可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Co(H2O)6]2+ + 6NH3 →[Co(NH3)6]2+ + 6H2O在这个方程式中,反应的起始物是水合钴离子[Co(H2O)6]2+,它的颜色是粉红色或浅红色,具体取决于反应条件。

当氨(NH3)配体与水合钴离子形成键合物时,它们中的电子重新排列,导致配合物的电荷、几何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

形成后的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2+)配合物呈现出深紫色的颜色。

这种颜色是由于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性质所致。

根据琼斯方程(Jahn-Teller 方程),八面体型配合物([Co(NH3)6]2+有六个氨分子环绕在中心的钴离子周围)发生畸变,使得配合物不再对称。

此畸变导致配合物吸收某些特定波长的可见光,通过选择性吸收来呈现深紫色。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来验证。

另外,三氯化六氨合钴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光学性质,如荧光和磷光。

当受激态的配合物返回到基态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或磷光。

这些光学性质使得三氯化六氨合钴在生物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中,三氯化六氨合钴被用作某些酶的模拟剂,这些酶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此外,该配合物还被用作某些化学传感器和探针,用于检测生物分子和金属离子的存在。

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

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

一、概述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一直是化学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二、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结构和性质1.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分子结构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分子式为[Co(NH3)6]Cl3,其中钴离子由六个氨分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在八面体的六个顶点上分别连接着氯离子。

2.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性质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深红色的晶体固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在化学反应中,其离子配位数对于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三、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的探讨1. 配位理论的基本概念配位数是指配合物中中心离子周围配体的数量,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参数。

根据络合物的几何构型和晶体结构,可以确定其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2. 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的测定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热力学实验等手段,可以对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的配位数进行准确测定。

3. 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的影响因素离子半径、配体种类、晶体场理论等因素都会对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产生一定影响,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四、相关研究和应用1. 基于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的催化机理研究三氯化六氨合钴作为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在有机合成反应中扮演着催化剂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其配位数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机理,为催化剂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2. 三氯化六氨合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三氯化六氨合钴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例如作为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配位数对其生物活性和毒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配位数的研究对其医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通过对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的探讨,我们对这一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为其在催化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实验4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

实验4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

实验5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氯化六氨合钴(III )的合成及其组成测定的操作方法。

2.加深理解配合物的形成对3价钴稳定性的影响。

3.掌握碘量法分析原理及电导测定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配合物合成原理:钴化合物有两个重要性质:第一, 2价钴离子的盐较稳定;3价钴离子的盐一般是不稳定的, 只能以固态或者配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例如, 在酸性水溶液中, 3价钴离子的盐能迅速地被还原为2价的钴盐。

第二, 2价的钴配合物是活性的, 而3价的钴配合物是惰性的。

合成钴氨配合物的基本方法就是建立在这两个性质之上的。

显然, 在制备3价钴氨配合物时, 以较稳定的2价钴盐为原料, 氨-氯化铵溶液为缓冲体系, 先制成活性的2价钴配合物, 然后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 将活性的2价钴氨配合物氧化为惰性的3价钴氨配合物。

活性炭2CoCl 2·6H 2O + 10NH 3 + 2NH 4Cl + H 2O 2 ========== 2[Co(NH 3)6]Cl 3 + 14H 2O (橙黄色)2.电导测定原理电解质溶液同金属导体一样, 遵守欧姆定律。

在一定温度时, 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的电阻R 与电极间的距离l 成正比, 与电极面积a 成反比。

即a l R ρ= 或者 la k R L ==1 式中L 为电导, 表示溶液的导电能力, 是电阻R 的倒数, 国际单位用西门子(Siemens )表示, 简称为西(S, 1 S = 1 AV1)。

k 为电导率, 也称比电导, 是电阻率ρ的倒数, 即, k = 1/ρ, 显然, k 是a 和l 数值相等时的电导, 如果这些参数的长度都是以cm 为基础, 则k 表示一个边长为1 cm 的立方体溶液的电导, 它的单位为S cm1。

因S cm 1的单位太大, 故常用mS cm 1或μS cm 1。

对于一对固定的电极而言, l 和a 都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1/a 为常数, 称为电极常数, 用θ表示。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三氯化六氨合钴,并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

实验原理:
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为[Co(NH3)6]Cl3。

它可以通过溶剂热法合成。

在反应中,氯化钴和氨水反应生成氯化六氨合钴。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氨水、氯化钴、去离子水。

2.称取适量的氨水并加入到烧杯中。

3.称取适量的氯化钴并加入到氨水中。

4.将烧杯放在加热板上,进行溶剂热反应。

反应时间根据实验需求可自行调整。

5.反应完毕后,将溶液过滤,得到沉淀。

6.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至中性。

7.对合成产物进行干燥。

8.使用仪器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如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

实验结果:
经过溶剂热反应合成的三氯化六氨合钴溶液,先生成深蓝色的沉淀,然后过滤和洗涤后得到干燥的深蓝色晶体。

实验结论: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三氯化六氨合钴,产物为深蓝色晶体。


据实验得到的结果,可以确认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2.溶剂热反应要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

3.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洁净,避免杂质进入产物中。

4.合成产物需要进行表征,以确保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纯度和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氯化六氨合钴(Ш)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氯化六氨合钴(Ш)制备方法
2.了解钴(Ⅱ)、钴(Ш)化合物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
在水溶液中,电极反应φθCo3+/Co2+=1.84V,所以在一般情况下,Co2+在水溶液中是稳定的,不易被氧化Co3+,相反Co3+很不稳定,容易氧化水反应放出氧气(φθCo3+/Co2+=1.84V>φθO2/H2O=1.229V)。

但在有配合剂氨水存在时,由于形成相应的配合物[Co(NH3)6]2+,电极电势φθCo(NH3)63+/ Co(NH3)62+=0.1V,因此CO(Ⅱ)很容易被氧化为Co(III),得到较稳定的Co
(Ⅲ)配合物。

实验中采用H
2O
2
作氧化剂,在大量氨和氯化铵存在下,选择活性炭作为催化
剂将Co(Ⅱ)氧化为Co(Ⅲ),来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Ⅲ)配合物,反应式为:
活性碳
2[Co(H
2O)
6
]Cl
2
+ 10NH
3
+ 2NH
4
Cl + H
2
O
2
====2[Co(NH
3
)
6
]Cl
3
+ 14H
2
O
粉红橙黄
将产物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以除去其中混有的催化剂,抽滤除去活性炭,然后在较浓为盐酸存在下使产物结晶析出。

三、仪器试剂:
分析天平,蒸馏装置,锥形瓶,滴定管;AgNO3标准溶液
(0.1mol·dm-3),HCl(浓,2 mol·dm-3,6 mol·dm-3,0.5 mol·dm-3标准溶液),氨水(浓),NaOH(10%,0.5 mol·dm-3标准溶液),CoCl2·6H2O(固),NH4Cl(固),H2O2(5%,30%),K2CrO4(5%),二甲酚橙(0.2%),甲基红(0.1%),ZnCl2标准溶液(0.05 mol·dm-3),乙醇,活性炭,淀粉溶液。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
1.称取
2.4818g Na2S2O3配成标准溶液0.1mol/L 100mL
2.称取2.0003gNaOH 配成标准溶液0.5mol/L 100mL
3.量取12mol/L HCl 8.33mL 配成标准溶液1.0mol/L 100mL
4.称取1.6990g AgNO3 配成标准溶液0.1mol/L 100mL
5.三氯化六氨合钴(Ш)的制备
6.0gCoCl·6H2O 10mL水0.3-0.5g活性炭14mL
4.0gNH4Cl 温水溶解[Co(H2O)2Cl4]2- 冷却浓氨水
[Co(NH3)6]Cl2冷至20o C [Co(NH3)6]Cl3 水浴加热60o C 冷却黑紫色8mL 6%H2O2棕黑色恒温20min 抽滤
滤液(弃)
30-50mL热水趁热抽滤沉淀活性炭(弃)
沉淀2-5mL浓盐酸滤液7mL浓盐酸迅速抽滤
室温
[Co(NH 3)6]Cl 3 90%乙醇洗涤 得产品,用滤纸吸干,称重得3.3715g ,计算产率 抽滤 滤液(弃)
理论产率计算:
CoCl 2·6H 2O [Co(NH 3)6]Cl 3 237.93 267.46 6.0 x 解得x=6.7g
产率=3.3715/6.7×100%=50.3%
五、组分测定
a.NH 3
称取产品0.1999g 80mL 水 10mL 接收瓶(冰水中) 分液漏斗 摇动 0%NaOH 30ml 0.5mol/lHCl 3ml (10%)标准HCl
大火加热样品溶液至沸,微沸50min ,直至氨全部蒸出,并被标准HCl 溶液吸收,停止加热。

最后用0.5mol/L 标准NaOH 滴定剩余HCl ,并记录数据。

m[Co(NH 3)6]Cl 3=0.2134g
根据反应方程式 [Co(NH 3)6]Cl 3+3 NaOH====Co(OH)3 +6 NH 3++6 NaCl
NH 3+H 3BO 3 ==== NH 4 H 2BO 3
NH 4 H 2BO 3 + HCl ==== H 3BO 3 + NH 4Cl
得HCl 与NH 3的计量比为 1:1 故样品中样重
⨯⨯⨯=
100017
%3Hcl Hcl V C NH
b.Co
3+
1、称取0.2027g 三氯化六氨合钴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50~80ml ),向锥形瓶中加入15ml 0.5mol/L NaoH ,加热至沸(15~20min )。

2、冷却,加入1g KI ,并加入15ml 6mol/L 浓HcL ,静置10min 。

3、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指示剂,用0.5mol/L Na 2S 2O 3进行滴定,待溶液变成粉色停止滴加。

读取数据,计算含量。

已标定Na 2S 2O 3的浓度为0.1mol/L m [Co(NH3)6]Cl3=0.2027g
根据反应方程式[Co(NH 3)6]Cl 3+3 NaOH====Co(OH)3 +6 NH 3++6 NaCl Co(OH)3+3HCl==== Co 3++3 H 2O
2 Co 3++2I -====2 Co 2++I 2
I 2 +2 S 2O 32- ====2 I -+ S 4O 62-
得Co 3+与Na 2S 2O 3的计量比为 1:1 故样品中样重
⨯⨯⨯=
100093
.58%322322O S Na O S Na V C Co =
0.1mol/Lx8.1mLx58.93
1000x0.2027g =23.55%
1mol 样品中所含钴的物质的量为23.55%x267.5/58.93=1.07mol
c.Cl -
1.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约0.1998g 样品溶解,然后用100ml 容量瓶定容
2. 准确移取25.00ml 溶液于另一锥形瓶中,加入1ml 5%的K 2CrO 4 溶液作为
指示剂
3. 用已准确标定浓度的AgNO 3溶液滴定至出现砖红色不再消失为止,即为终
点,读取数据,计算氯的含量。

标准Ag2NO3的标准浓度为0.1mol/L ,滴定消耗 5.80ml ,样重m [Co(NH3)6]Cl3=0.1998/4=0.04995g 根据反应方程式
Ag ++Cl -=AgCl (白色)
所以Cl -与AgNO 3的计量比为 1:1
故样重
⨯⨯⨯=10005.35%AgNO3AgNO3V C Cl %
22.41%
10004995
.010005
.3571.231.0=⨯⨯⨯⨯= 1mol 样品中所含氯的物质的量为41.22%*267.5/35.5=3.1mol [Co(NH 3)6]Cl 3的含量测定结果汇总 氨 钴 氯 实验结果
23.55% 41.22% [Co(NH 3)6]Cl 3的理论结果 22.06% 39.81% 偏差 1.49% 1.41% 相对偏差
6.15%
3.54%
摩尔比 氨:钴:氯=x :1.07:3.1
样品的实验式
[Co (NH 3)x ]Cl 2.9
六、小结
1.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实验的温度,不同的温度会得到不同的产物,影响实验的结果,所以要用水浴加热.
2.在水浴上加热20分钟的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保证反应完全。

3.产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有:制备过程中有损失;过度加热,致使样品分解;抽滤时有残留,未全部转移;过滤时速度慢;冷却时不充分。

4.组份测定中,样品实验式与.[Co(NH 3)6]Cl 3有差异,原因可能有:测定时引入的误差;产品中可能有其他物质
5.氨为能测定出来的原因是陪只得盐酸标准溶液浓度过大,没有在意,这有是人为过失,应要注意实验的溶液浓度,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