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一、标要求: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剖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
2.认识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举措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建立防治荒漠化的观点,逐渐成立正确的环境观。
4建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剖析方法和思路,累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徙运用。
二、教材剖析地理新程标准在本节以地区生态建设为主线侧重指引学生关注人口、资、环境和地区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连续发展的观点,并倡议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课目的和策略:(1)知识与技术: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举措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建立防治荒漠化的观点,逐渐成立正确的环境观。
4建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剖析方法和思路,累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徙运用。
(2)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剖析问题和图表对照方法。
2试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3)感情态度价值观:四、教课要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举措和问题。
3建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剖析方法和思路,累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徙运用。
教课难点:1建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剖析方法和思路,累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徙运用。
五、时安排: 2 时六、教具:多媒体七、教课过程:第一时我们这两节就我国西北地域荒漠化防治为事例商讨我国西北地域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 ?人为因素有哪些 ?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举措?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⑴观点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一些半润湿地域的这类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充的过程,而是好多块分别的土地渐渐退化,并最后连结在一同,形成好像荒漠般的景观。
⑵形成是天气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分的经济活动互相作用的产物。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1荒漠化的含义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使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据此完成1~3题.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A.沙漠化B.石漠化C.盐渍化D.寒漠化答案A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
2.下列地区中,土壤次生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答案B解析降水少,蒸发旺盛,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灌溉,易出现次生盐渍化。
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B项正确;东北平原蒸发较少,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地区降水量大,不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A、C、D三项错误.3.下列地区中,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答案A解析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地表土层流失,导致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考点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
据此完成1~3题.1.新疆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其成因是()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植被稀少④山地、高原对水汽具有阻隔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的山地、高原对海洋水汽具有阻隔作用;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植被稀少是干旱的表现。
2.新疆荒漠化形成的物质条件是()A.气候干旱少雨B.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D.地表水贫乏,流水作用微弱答案B解析新疆气候干旱,地表物质松散,多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故B项正确。
3.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干旱的气候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答案B解析干旱的气候条件是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
考点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希拉穆仁草原,位居包头市达茂旗的东南部,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多年来,草原地区土地沙化严重.据此完成1~2题.1.希拉穆仁草原土地沙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旅游开发④过度樵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草原地区主要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据材料可知,该地是旅游避暑胜地,旅游开发也会造成土地沙化。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形 位置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多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近
载畜量 小
大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
沙漠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严重破 坏草场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过 短期的经 度 济利益
放
超载
牧
放牧
草场载蓄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过度开垦
• 1、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2、绿洲地区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⑤控制人口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学习重、难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学习过程】:一、认识荒漠化1、概念:指发生在地区及一些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2、成因:是气候变异等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产物。
3、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__________化、__________化和__________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创造条件)【活动一】通过阅读课本P16—17,结合图2.1、图2.2概括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探究一】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条件。
基本条件——物质条件——动力条件——其他条件——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加速发展)【探究二】读课本P17-19及图2.4,分析以下问题:1、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人们在干旱区过度樵采的原因是什么?3、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为什么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______________日渐丧失,影响区域_______和_______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______________。
2、防治内容:(1)预防_______________。
(2)扭转_______________的退化。
(3)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__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__________与提高____________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4、具体防治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
(2)利用_________措施和__________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 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 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 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8,分析这一社会经 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 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 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 业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 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1)干旱的自然背景 干旱
物理风化和风 力作用显著 基本条件
平地多疏松的 沙质沉积物 物质基础
大风日数多,且集 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动力因素
包含着荒漠化 的潜在威胁
(2)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降 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多雨年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 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开源 解决能源问 题的途径 节流
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有 利 于 防 治 荒 漠 化
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用于一 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 (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力,
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 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 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 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课件12: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A.过度砍伐森林 C.过度开发沼泽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B.过量引水灌溉 D.城市化过度发展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过度放牧 主要发生在半干旱草原牧区和干旱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超载放牧过。度开垦
过度开垦
主要发生在农垦区周围与荒漠绿过洲度。开垦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水资源利用不当 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
过度开垦
次生盐渍化
水资源利用不当 草原区打井数量过多:斑点状荒漠化
水资源利用不当 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荒漠化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 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 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张北段林木大批死亡,杨树一推即倒
胡杨
沙拐枣
沙拐枣为蓼科灌木。沙拐枣属的植物均为固沙造林先锋树种。
沙枣
沙枣,别名:七里香、香柳、刺柳 为落叶乔木,生命力很强,具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 特点,天然沙枣只分布在降水量低于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
东
极端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荒漠
荒漠草原
高山山麓地带:绿洲
绿洲农牧业
贺
半干旱
兰
草原地带
山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海拔 4000 3000 2000 1000
0南
降水量 600
450
300
天山降水:北坡>南坡150
水汽来源:北冰洋和大北西0 洋 年降水量
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解决能源
的途径
开源 节流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推广省柴灶
20
e.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利
建立人口、
于
资源、环境
防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治 荒 漠
化
21
2.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中,影 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 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 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 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 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 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6
二、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 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23
(2011广东)41.(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 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 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13
四、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思维导图学习目标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理解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及成因。
(重点+难点)3.理解荒漠化的过程、成因。
(重点+难点)4.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重点)5.学会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
(难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
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一.荒漠化产生原因和表现类型荒漠化是指发生在 、 及一些 的土地退化,它是 等自然因素与 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 和 。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范围和地形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 以西, — —古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 、 、 和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 ,西部 和 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 向 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 、 、 。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① 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② 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 ;另一方面来自 。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 、 、 。
一二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三个内容:、、。
2. 荒漠化防治的两个原则:、。
3. 荒漠化防治的一个重点:4.荒漠化防治的五条措施:(1)合理利用。
(2)利用措施和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用地间的关系,应因地制宜。
(4),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
答案:一.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气候变异、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二.1.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金山、长城、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高原、山脉、盆地 2.东、西、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①干旱②气候异常三.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四.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的进行综合整治4、(1)水资源(2)生物、工程(3)农、林、牧(4)采取综合措施(5)人口增长答案:干旱、气候异常、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间的关系,应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第二章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思维导图学习目标1.了解森林的环境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水
例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 是( )D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小结
荒漠化的成因
• 荒漠化的分布 • 自然因素(干旱、气候异常) •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土地退化
土地荒漠化
人为 因素
典型地区
破坏原因
主要危害 固沙、防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沙前移和抑制 地表起沙的植 被遭破坏 加速了草原退 化和沙化进程 沙化土地连片 分布
过度 解决能源问 能源缺乏地区 题 樵采 过度 放牧 过度 开垦
半干旱的草原 牧区、干旱的 绿洲边缘 干旱、半干旱 的农垦区周围 及荒漠绿洲
求的短期经 济效益 获得粮食增 产
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年降水量与植被的变化规律
降水量逐渐减少
A
B C
沙尘暴
归纳: 自然原因 地处内陆、地形阻隔 降水少,地表干旱;气候异常
西北地区本身就包含 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草原 上搂 发菜
砍柴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撂荒的土地
荒漠化土地
归纳: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中国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一、世界土地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二、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西北地区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 重的地区
西北地区成为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 重的地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
大 兴 安 岭 以 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