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朗诵角色安排
幼儿园诗歌之旅:《黄河颂》诗朗诵教学案例

幼儿园诗歌之旅:《黄河颂》诗朗诵教学案例1. 介绍幼儿园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幼儿园诗歌教学是培养幼儿审美情感、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有限,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和表达诗歌成为教师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2. 谈论选择《黄河颂》作为诗歌教学的原因和意义《黄河颂》是一首描写壮丽河山、颂扬民族精神的优秀诗歌,适合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和朗诵《黄河颂》,可以引导幼儿了解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
3. 阐述《黄河颂》的教学目标和意图通过教学《黄河颂》,旨在培养幼儿的音韵感、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希望通过这首诗歌的教学,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 探讨《黄河颂》诗朗诵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1)了解《黄河颂》内容和背景:通过讲故事、观看图片、感受音乐等形式,让幼儿对《黄河颂》的内容和背景有初步了解。
(2)学习诗句和韵律:通过分段教授、反复朗读、模仿跟读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黄河颂》的诗句和韵律。
(3)理解诗歌内涵:以问答、讨论、表演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黄河颂》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朗诵演绎:分角色朗诵、集体合唱、个人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尽情展示对《黄河颂》的理解和表达。
5. 总结回顾《黄河颂》诗朗诵教学的成果和收获通过诗朗诵教学,《黄河颂》不仅让幼儿感受了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魅力,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韵感。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园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增强了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进行《黄河颂》诗朗诵教学时,我深切感受到幼儿的活泼可爱和聪明伶俐。
他们在朗诵中表现出的可爱和纯真让我更加坚定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我对幼儿园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幼儿的交流和成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分析了《黄河颂》诗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成果收获。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伟大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被喻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摇篮。
______大家见过黄河没有?______没有。
那就先让我们欣赏一下黄河的画面。
(播放黄河画面的视频)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
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沧桑,它与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气势激励它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
二、介绍作家和写作背景:先让学生介绍。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
《黄河大合唱》共八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传诵最广。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到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三、既然《黄河颂》是一部音乐作品,那先让我们来听歌,好不好?大家在听歌的过程中注意感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放歌曲)这首歌雄浑、高亢,听后你有什么感受?——激动、振奋。
用四字成语概括,那就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下面大家就带着这激动的心情、昂扬的热情进入课文的朗读,在没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扫清字词的障碍:1、注意下列黑体字的读音diān péng pài kuáng lán巅澎湃狂澜bǔ píng zī哺育屏障滋长下面大家就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把我们澎湃的激情宣泄出来吧!2、指导阅读①。
《黄河颂》 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体会其赞美黄河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黄河颂》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黄河颂》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1. 《黄河颂》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分析《黄河颂》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河颂》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黄河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河。
(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黄河颂》,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分小组进行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3. 理解内容(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黄河颂》的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黄河颂》的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
(2)探讨《黄河颂》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颂》的感悟,体会赞美黄河的情感。
(2)教师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和热爱自然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黄河颂》。
2. 写一篇关于《黄河颂》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调查身边的同学对黄河的了解程度,整理成报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黄河颂》的朗读、背诵和读后感写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精华】《黄河颂》教案3篇

《黄河颂》教案【精华】《黄河颂》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河颂》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河颂》教案篇1教科书分析:1、《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2、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本课学习中要突出“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这个教学重点。
3、七年级下学期,学生之前已学过现代诗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揣摩诗歌精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技巧还不是很熟稔,因此,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学会品味。
4、《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可以作为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优秀范本。
学情分析:1、七年级学生爱朗读、好模仿,表演欲望也很强烈。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在语音、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的处理上更胜一筹;还要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2、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国屈辱的历史已远。
要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爱国热情。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多种形式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朗诵教案初中

朗诵教案初中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黄河颂》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内容,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 通过对《黄河颂》的朗诵,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黄河颂》的内容,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1. 通过对《黄河颂》的朗诵,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河颂》的课件和背景音乐。
2. 学生准备《黄河颂》的文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黄河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河的伟大。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二、学习《黄河颂》(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黄河颂》,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颂》的内容,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练习朗诵《黄河颂》(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练习朗诵《黄河颂》,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朗诵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黄河颂》(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黄河颂》,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提问学生对《黄河颂》的理解和感悟。
二、提高朗诵技巧(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情感,表达出对黄河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3.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朗诵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鼓励学生课下进行《黄河颂》的朗诵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颂》的内容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黄河颂》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黄河颂》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能够分析和欣赏《黄河颂》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黄河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2.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 诗歌创作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黄河颂》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和欣赏《黄河颂》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运用诗歌创作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3.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4. 创作法:通过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黄河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2. 朗读诗歌:全班同学一起朗读《黄河颂》。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创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互评和师评。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关注其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和艺术表达。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黄河颂》的原文和相关注释。
《黄河颂》朗读指导(精选)[修改版]
![《黄河颂》朗读指导(精选)[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a72372bceb19e8b9f6ba60.png)
第一篇:《黄河颂》朗读指导(精选)《黄河颂》朗读指导课堂实录朝阳一中姜秀凤【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现了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体现了诗人激越的爱国情怀。
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起伏流畅,深情地歌唱了黄河的英姿。
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热情的音调讴歌了中华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赞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段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和激越的音调,展示出我们伟大的民族像黄河一样,永远向着胜利前进的形象。
【学生分析】学生是13—15岁的少年,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对文中的生字词有能力通过自学就解决;但是,对于分析、体会诗歌内在的感情还不是很好,尤其是学生的总体朗读素养还不够,可利用诗歌教学的契机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良好的朗读训练,提高他们地朗读素养。
【教学设想】《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突破】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三维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爱国情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黄河颂(教案)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黄河颂》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黄河颂》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黄河颂》的音乐理论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合唱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技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爱国情怀,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学生通过音乐学习,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更加珍惜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黄河颂》的旋律,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拍子。
-学生能够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高潮、转折等音乐元素。
-学生能够解释歌曲中的音乐术语,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黄河颂》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板书设计
①《黄河颂》歌词内容概要
-歌曲赞美黄河的雄浑壮美,表达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歌词中描绘了黄河的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景象。
-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团结精神。
②《黄河颂》音乐理论知识
-歌曲的旋律特点:激昂、高亢、充满力量。
-歌曲的节奏特点:坚定、有力、富有节奏感。
-歌曲的和声特点:丰富、和谐、富有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
三燕: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吴: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齐合: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吴: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花: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吴花: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齐合: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花: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吴花: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伴合: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
吴: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花: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吴: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伴合:民族的屏障。
齐合: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民族的屏障。
吴: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伴合:浩浩荡荡,一泻万丈。
花: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伴合:发扬滋长!
吴花: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齐合: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大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