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肩周炎28例临床分析
肩周炎

分 型
不同肩周炎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病情 有轻重之分。 ①轻型:肩部酸痛,夜间不影响睡眠,肩关 节功能活动轻度受限,前屈后伸正常。 ②中型:肩部疼痛较重,可影响夜间睡眠, 个别体位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功能活 动中度受限。 ③重型:肩部疼痛严重,夜间影响睡眠,多 个体位均可引起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影 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疾病简介
4、肩关节活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后伸 障碍显著,病情严重者不能刷牙、洗脸、 梳头、脱衣、插衣兜等,甚至 局部肌肉萎 缩等。 5、首先发生一侧肩部疼痛、酸痛或跳痛,夜 间痛甚,初起因畏痛而不敢活动,久则产 生粘连和挛缩,活动受限,尤以外展、上 举、背伸时明显,甚者肩关节失去活动能 力。
发病机制
主要问题
1、疼痛、肿胀 2、关节活动受限 3、肌肉萎缩 4、关节囊粘连 5、ADL功能降低
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疗
短期目标: 1、消肿 2、减少疼痛 3、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双 侧) 4、能完成简单的一些功能活动
治
疗
长期目标: 1、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增强 2、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治疗计划
• 1、电疗:可用超声波、干扰电、 热疗等物理因子治疗缓解疼痛,消 除炎症,放松肌肉。 • 2、关节松动:麦特兰德手法松解 粘连,增大关节活动度。
O/E
(一)视诊
1、有无水肿、畸形、皮肤颜色 2、步行时,观察患者上肢的摆动 3、患者活动上肢时,可见有肩胛胸关 节过度代偿活动或躯干代偿活动,出现 “扛肩”现象。患者有明显肩部肌肉萎 缩(较长病史患者)。
O/E
(二)触诊 1、皮温 2、有压痛点(在肩前方的喙突外侧肱 骨结节间沟、肩峰下及肩峰后) 3、出汗情况 4、肌萎缩 5、感觉 6、位置(肩胛骨、肱骨头、肩峰之间 的位置关系是否正常)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观察

tettle e tv ae w s9 .% i h o to o p h oa fe t er t a 75 .C iia fc c fte t ame t h oa f cie rt a 75 n te c nrlg u .tett e ci ae w s6 .% r l v l c l f a yo h r t n n ei e
肩周炎 也称粘 连性 肩关 节周 围炎 . 指肩 关节 囊 和关 节 是 周 围软组织 发生 范围较 广 的慢性无 菌 性炎症 反 应 , 引起 软组 织广 泛粘连 , 限制肩关 节 的活动 , 人称 为“ 结肩 ” 其 常见 有 冻 。 的病 因有肩 部的慢性 劳损 , 受寒 , 折或 外伤 、 骨 肩关 节 固定 时 问较 久及 肱二 头肌 腱炎 , 冈上肌 腱 炎 或纤 维 断裂 , 峰下 滑 肩 囊 炎及 钙化性 肌腱 炎等_ 本病 为 4 ~ 0岁人群 的常 见病 , l 】 。 05 故
【 中图分 类号】 2 49 R 7 .4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1 7 — 2 0 2 1 ) 3 c 一 8 — 2 6 3 7 1 (0 0 0 ( )0 0 0
TCM c m pr he sv t e t e o 0 o e n i e r a m nt f 4 pa in s te t wih c p o t s a ulhum e a pe i rl r-
p t n s sn i l se n me ii e p i to l s r r u d t e te t n f p i Re u t :I h r a me tg o p a i t,u i g a smp e we t r d c n on f co u e a o n h r a me t o an. s ls n t e te t n r u , e
肩周炎的分析评价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肩周炎的分析评价总结篇一:肩周炎诊疗方案定期分析20XX肩周炎诊疗方案定期分析、总结、优化及疗效评定(20XX)会议主持人:王世友参加人员:王世友、章新玲、裴学满、周正宝、江旭、钱明华、韩菲、杜若地点:针灸科办公室时间:20XX年3月25日16:00记录人:章新玲(一)一般资料本年度收治肩周炎41例,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经体格检查、x片及颈椎cT检查证实,诊断符合诊断标准。
20XX 年我们在肩周炎诊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将20XX年度腰痛病诊疗情况做一些回顾性分析、总结及疗效评定。
(二)诊疗规范执行情况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邵福元邵华磊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关于肩周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所有病例均按照诊疗常规,根据临床辨证分型,进行规范化治疗,规范执行率100%。
(三)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改善,功能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四)诊疗结果分析:显效率27例,占65.9%;有效10例,占24.4%;无效4例,占9.7%。
(五)总结评估A中医临床分期(1)急性期:病期1—3月。
患者的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尤其是夜间),并由于疼痛引起肌肉痉挛,韧带、关节囊挛缩而致其关节活动受限。
(2)粘连期:病期3—6月。
疼痛明显缓解减轻。
临床表现为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肩关节因肩周软组织广泛粘连,活动范围小,做外展及前屈运动时,出现耸肩现象。
(3)缓解期:6一12月。
本期患者随疼痛的消减,肩关节的挛缩,粘连逐渐消除而恢复较多的活动,但也有个别患者肩肱关节完全强直。
b中医治疗1、普通针刺治疗主穴:肩髃、肩贞、肩髎、臂臑、肩井、天宗;风寒痹阻加曲池、合谷、列缺;气滞血瘀加外关、阳陵泉、肩前俞;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膈俞、内关;急性疼痛发作期针用泻法以消炎止痛、祛风散寒,疼痛缓解后针用平补平泻以疏经通络,最后针用补法为主以调和气血,进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加TDp照射。
综合治疗肩周炎50例疗效分析

综合治疗肩周炎50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多种康复疗法对肩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
方法对5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理疗、关节松动术及运动训练方法综合治疗,1次/d,10 d1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结果50例中痊愈16例(32%)、显效20例(40%)、有效12例(24%)、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
结论理疗、关节松动术、运动训练联合治疗肩周炎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理疗;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肩周炎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以肩关节疼痛、运动受限为主,病情迁延反复,影响生活和工作。
我科采用理疗、关节松动术和运动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治疗肩周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本科共治疗肩周炎患者50例。
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35~68岁,平均51.5岁,病程1~10个月;左肩患病18例,右肩患病32例。
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有不同程度的肩周压疼及肩关节活动受限。
1.2 治疗方法1.2.1 理疗采用山东产TC~QB消炎止痛治疗机。
取痛点或肩峰、曲池、肩并、合谷等穴。
首先调红外,以患者对热感耐受、舒适为度,2 min后调脉冲,频率80 Hz,初治患者以皮肤微动即可,复诊及耐受强、疼痛剧烈者,以肌肉群或肩关节随脉冲频率较大颤动为宜,VP-P表80~200刻度。
1次/d,每次20 min,10次为1疗程,再用上海产CDB-I型超短波治疗机,波长7.3 m,频率40.68 MHz,功率200W,板状电极20 cm×15 cm,间隙2~3 cm,肩关节前后对置,微热量,1次/d,一次15 min,10次为1个疗程。
1.2.2 关节松动术包括被动生理运动和被动附属运动。
根据Maitland手法分级,对疼痛明显且引起关节活动受限者采用1~2级手法;对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者采用3~4级手法,手法为盂肱关节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分离牵引向头侧滑动,前屈向足侧滑动,桡侧向下滑动等。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闫立;梁朝;李丁;温建民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0(019)028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4例(131肩)肩周炎患者进行肩关节液压扩张、注射玻璃酸钠结合小针刀综合疗法治疗.依据Constant 肩关节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症状缓解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24例患者随访3个月~3.2a,平均11.6个月.治愈38例(30.6%),显效56例(45.2%),有效29例(23.4%),无效1例(0.8%).结论肩关节液压扩张、注射玻璃酸钠结合小针刀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见效快、疗效好、安全,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总页数】2页(P3596-3597)
【作者】闫立;梁朝;李丁;温建民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3
【相关文献】
1.综合疗法治疗疗养员肩周炎临床观察 [J], 董林森;陈国彪;王鹤云;杨旭东;王方圆;韩升祥;解亚荣;贾红芳
2.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J], 方巍;余汗青
3.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J], 方巍;余汗青;
4.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观察 [J], 刘军
5.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J], 常瑞兰;孙丽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结合火针治疗肩周炎30例临床观察

针刺结合火针治疗肩周炎 3 0例 临床 观察
高 艳
( 北京 市 西城 区展 览路 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 北京 1 0 0 0 3 7 )
关键 词 肩周 炎 针 刺 疗 法 火针
中 图分 类 号
R 6 8 6 . 0 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3 ) 0 6 — 0 0 5 1 — 0 2
寸 .行 强 刺 激 .其余 穴 位 均 用 3 O号 1 . 5寸 毫 针 刺
பைடு நூலகம்
肩 周 炎 的治 疗 关 键 是解 决 “ 痛” 和“ 动” 的问题 ,
入, 行捻 转提插 , 得气 后 , 留针 3 0 mi n , 每隔 1 0 m i n 动辄 痛甚 , 因痛而 不 动[ 2 1 , 因此 治疗 肩周 炎首 在止 痛 , 行针 1 次。 取针后 , 用 安尔 碘 消毒 阿是穴 , 取 中号 火 痛 止则肩 可 动 。肩 周 炎肩 痛所 及部 位 以手 阳 明大肠
3 . 1 观 察指 标 参照 《 中医病 证诊 断 疗效 标 准 》 有
1 . 1 一般 资 料 2 0 0 9年 8月 至 2 0 1 2年 9月 本 社 关 肩周 炎 的疗效 判定 标准川 。临床 治愈 : 肩关 节疼 痛
区卫 生服 务 中 心 门诊患 者 6 0例 ,按 随机 数 字 表 法 消失 , 活 动 自如 . 上 臂上 举 ≥1 5 0 。 , 前 伸 ≥9 0 。 。 外 展> 分 为 2组 。 治疗组 3 0例 : 男性 1 2例 , 女性 l 8例 ; 年 9 0 。 ,肩关 节 功能恢 复 正常 ,肌 肉萎缩 基本 恢 复 : 显 龄4 2 6 O岁 , 平均 年龄 ( 5 1 . 1 0 + _ 4 . 9 8 ) 岁; 病 程 最 短 效 : 肩 关 节疼 痛 消失 或偶 有 酸痛 , 上臂 上 举 ≥1 3 0 。 , 者半个 月 , 最长 者 1 5个 月 , 平 均病程 ( 4 . 7 3 ± 3 . 6 9 ) 前伸 t >7 5 。 , 外展 / >7 5 。 . 肩关 节 功 能 基 本 恢 复 正 常 ,
肩周炎的分析评价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肩周炎的分析评价总结篇一:肩周炎诊疗方案定期分析20XX肩周炎诊疗方案定期分析、总结、优化及疗效评定(20XX)会议主持人:王世友参加人员:王世友、章新玲、裴学满、周正宝、江旭、钱明华、韩菲、杜若地点:针灸科办公室时间:20XX年3月25日16:00记录人:章新玲(一)一般资料本年度收治肩周炎41例,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经体格检查、x片及颈椎cT检查证实,诊断符合诊断标准。
20XX 年我们在肩周炎诊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将20XX年度腰痛病诊疗情况做一些回顾性分析、总结及疗效评定。
(二)诊疗规范执行情况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邵福元邵华磊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关于肩周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所有病例均按照诊疗常规,根据临床辨证分型,进行规范化治疗,规范执行率100%。
(三)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改善,功能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四)诊疗结果分析:显效率27例,占65.9%;有效10例,占24.4%;无效4例,占9.7%。
(五)总结评估A中医临床分期(1)急性期:病期1—3月。
患者的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尤其是夜间),并由于疼痛引起肌肉痉挛,韧带、关节囊挛缩而致其关节活动受限。
(2)粘连期:病期3—6月。
疼痛明显缓解减轻。
临床表现为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肩关节因肩周软组织广泛粘连,活动范围小,做外展及前屈运动时,出现耸肩现象。
(3)缓解期:6一12月。
本期患者随疼痛的消减,肩关节的挛缩,粘连逐渐消除而恢复较多的活动,但也有个别患者肩肱关节完全强直。
b中医治疗1、普通针刺治疗主穴:肩髃、肩贞、肩髎、臂臑、肩井、天宗;风寒痹阻加曲池、合谷、列缺;气滞血瘀加外关、阳陵泉、肩前俞;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膈俞、内关;急性疼痛发作期针用泻法以消炎止痛、祛风散寒,疼痛缓解后针用平补平泻以疏经通络,最后针用补法为主以调和气血,进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加TDp照射。
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90例临床观察

临 岳松 杨志健 章萍 等 』 床旁 临 时 起 搏 器 在 外 科 手 术 中
, , ,
. .
脉和 右 房 几 乎 成
一
直线
。
。
右 肺 尖 和 胸 膜 也 比左 侧 低
、
,
用 [J ]
江 苏医
.
药杂 志
2 0 0 3 29 ,
,
( 10 )
:
798
~
799
.
不 会 遇 到 大 的胸 导 管
,
无 血 气胸 栓塞等并发症
B
th w
a n
a
it c MA
po s to p e
.
.
Ca rd i a
ra
c
pa
c e m a
ke
r
in
s e r
tio n
:a
s
tu th
t he t ic
d
tiv
e
c o m
p lic
a
t io
n s
[J ]
.
An
a ez
临 时起 搏 导 线 而 且 术 中并 未 使 用 情 况 且 由麻 醉 医 生
并 发症 ;可 以 控 制 呼 吸 循 环 增 加 手 术 安 全 性 ;麻 醉 医
,
S OC
,
19 8 3
18 2
,
(2 )
ra n
:14
9
~
15 5
.
生 可 放 置 临时起 搏 器 避 免 了 大 量 由 心 内科 医 生 放 置
,
[6
]
Go t h a r d J W h t
e a n a e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治疗肩周炎28例临床分析
论文关键词:针灸推拿中药治疗封闭肩周炎论文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采用针刺手三里、足三里,行针3分钟后推拿治疗,再取局部常用穴和经验穴留针,起针后以痛点为中心中药外敷,以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治疗肩周炎28例。
结果参照疗效评定标准本组28例中,全部有效,其中治愈18例,显效10例,治愈率为64.3%,有效率为100%。
结论综合治疗肩周炎确有良好的效果。
肩周炎属于风寒湿痹的范围,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
本人在实习和见习期间,采用针刺、推拿、中药外敷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适宜于肩周炎的任何时期,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治疗2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年。
发病在左肩者15例,右肩者11例,双肩者2例。
中医辨证分型属风寒湿型16例,淤滞型9例,气血虚型3例。
1.2诊断依据[1](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2)好发年龄在5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3)肩胛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4)肩关节活动尤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出现典型的“外展扛肩”现象;(5)病程较长者,可见有肩胛带肌萎缩,尤以三角肌萎缩明显;(6)X线检查多为
阴性,对直诊断无帮助,但可以排除骨与关节疾病,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颈椎病、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相鉴别。
颈椎病虽有肩臂放射痛,但在肩部往往无明显压痛点,有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但肩部活动尚可,X线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赘的形成、小关节及钩椎关节退行性变等。
冈上肌腱炎与肩周炎的不同点在于当自动外展60度左右时,因疼痛不能继续外展及上举,但可被动外展及上举。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检查时见肩前相当于肱骨结节间沟内的肱二头肌腱长头部位局限性深压痛,肩部肌肉痉挛,外展和外旋运动明显受限,肱二头肌抗阻力实验阳性[2]。
肩-臂综合症,是以肩与上肢、手掌慢性疼痛萎缩变性为特点的临床征候群,其疼痛范围较肩周炎广泛,同侧手指肿胀疼痛呈现半屈曲位[3]。
2治疗方法
2.1手法治疗首先行放松手法,即在肩前,肩后及肩外侧用揉、拿、推、滚等手法放松肩关节及其周围肌肉。
治疗手法分三步。
第一步术者立于患肩对侧,一手点拨痛点,另一手拖患肘向术者怀中做节律提拉,做7至9次。
第二步术者到患者背侧做患肢后伸,做数次旋前,旋后动作后屈肘向上摸棘突,另一手拨肩前痛筋,重复数次后即可上摸一个棘突。
第三步术者立于患者背侧,虎口拖患肢手腕,做从下内经经胸前上举,再外旋、外展、后伸的动作。
同时患者肘关节也随术者肘关节屈曲而屈伸,重复7至9次,另外还可酌加被动梳头、擦汗
等动作,以恢复其功能,最后用揉拿叩抖等方法放松肌肉[4]。
2.2针灸治疗治疗时让患者坐正,针刺患者手三里、足三里行针3分钟后,再取局部穴位,肩外俞、肩中俞、肩贞、天宗等穴针刺,留针15分钟。
2.3中药治疗起针后以痛点为中心,外敷中药膏剂。
方法如下:活螃蟹三只,把螃蟹放在清水中,泡半天,等它腹中的泥排完从水中取出捣成肉泥后摊在粗布上,直径不超过8厘米,贴敷在肩胛最痛区。
每天晚上贴,第二天早上再取掉,两三次后疼痛即可消逝。
肩周炎初期中成药可选用木瓜丸,小活络丹,国公酒治疗。
汤药可选用经验方:柴胡10g、白芍10g、陈皮10g、清半夏10g、羌活10g、桔梗10g、白芥子10g、黑附片10g、秦艽10g、茯苓10g以白酒作引,水煎服,每日两次,饭后服;肩周炎后期,中成药可选用大活络丹、舒筋活络丸、五加皮酒治疗。
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当归30g、丹参30g、桂枝15g、透骨草30g、羌活18g、生地黄30g、香附10g、草乌9g、忍冬藤40g、桑枝20g,水煎服,每日两次。
2.4封闭疗法本人在带教的指导下,采用压痛点封闭的方法,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龙12.5mg,2%盐酸普鲁卡因2ml,每周两次,三次为一疗程。
无效者弃用,另选它法。
可达到抑制炎性渗出、改善局部营养状况、消肿止痛等作用。
2.5功能锻炼治疗期间,嘱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方法如下。
(1)抡拳,左右肩关节划圈抡动15圈。
(2)耸肩,双手叉腰,上下前后缩头耸肩,每次15下。
(3)揪耳廓,两手交叉揪住耳廓,连揪15下。
(4)
举手,十指相挟,手心向上,举过头顶,上下前后摇动30下。
(5)展翅,双臂平抬成飞翔势,上下扇动30下,早晚各一次。
3治疗评定
3.1疗效标准[1](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本组28例中,最少治疗1个疗程,最多4个疗程,随访五个月。
其中治愈18例,显效10例,治愈率为6
4.3%,有效率为100%。
4典型病例
王XX,男,56岁,左侧肩痛1周,自述由夜眠而发病,初时肩周微有疼痛,未注意,后疼痛渐增,并向颈部和整个上肢放散,夜重昼轻,患肢畏寒喜温伴手指轻度麻木感,左肩关节上举,后伸功能开始受限。
查:局部无红肿,肩周均有压痛,以后侧压痛明显,外展70度,被动继续外展时,肩部随之高耸,肩臂肌肉无萎缩,按之稍有僵硬感。
舌质淡、苔白、脉弦。
诊断:肩周炎(左侧)。
症属风寒阻滞筋脉。
治则: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经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左肩关节症状消失,活动自如。
嘱患者停治后,避免患部感受风寒和防止过度劳累,继续适当功能锻炼。
5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本病的发生多因中老年人正气渐衰、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失濡养,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劳损闪挫,致使患肩局部气血运行不畅
或筋脉受损,脉络不通,不通则痛。
《素问痹论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肩病日久,由于局部气血凝滞,蕴郁而生湿热,以致患处发生轻度肿胀,甚则关节僵直,肘臂不能活动。
病情迁延日久,常可因风寒凝滞,气滞血瘀,筋脉痹阻,导致患肢发生肌肉萎缩。
手三里、足三里手足阳经之穴位,也使部分患者的阳性反应点,针刺手三里、足三里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根据经络循行分布,肩部的经脉所过是手三阳经分布走向。
在《灵枢经脉》中有这样的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上臑外前廉,上肩”;小肠手太阳之脉“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三焦手少阳之脉“循臑外上肩”。
根据经脉所过之主治及特点,治疗肩周炎的局部取穴可选用手阳明经的臂臑,手太阳经的肩贞、秉风、肩外俞、肩中俞,手少阳经的臑会、消泺、肩髎等,其疼痛放射部位的选穴也以经络作向为主配穴用。
一般针刺病侧穴位病程久者,先刺健侧,后刺患侧[5]。
肩周炎早期患者肩部尚未形成粘连,予以针刺,疏通气血,舒筋活络,取得较好疗效;晚期肩部粘连形成,运动受限,须以手法松解,“摩其壅聚,以散瘀之肿”,从而达到疏通经络,宣畅气血之目的。
通过手法推拿,可缓解肌肉痉挛,解除粘连,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止痛,以辅助针刺缩短疗程。
根据肩周炎的病理机制,即肩部的肌肉、肌腱、关节囊等组织充血、水肿、渗出、循环和代谢障碍,我们在针刺并用的基础上加中药外敷疗效更强。
外敷中药直达病所,祛邪而不伤正,祛风逐寒、理气胜湿、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使僵硬之筋脉得疏,关节滑利。
在肩周炎的治疗上,早期以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为主,中后期则以剥离粘连,
恢复功能为主。
患者必须避风寒,配合肩关节的热敷及自我功能锻炼,有利提高疗效及疗效的巩固,可防止以松解的粘连部分重新粘连。
肩周炎多为慢性过程,能逐渐好转及痊愈,适当治疗可使病程大大缩短,功能恢复更完善。
在疼痛较显著时,可用水杨酸制剂或其他药物消炎止痛。
局部压痛明显时可用醋酸氢化可的松加适当局部麻醉剂作局封。
采用针刺、推拿、中药外敷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肩周炎,适宜于任何时期,疗效明显,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愈更快。
总之,诸法综合运用具有取长补短,互不不足,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且疗效优于单一疗法等优点,值得推广。
但限于本人水平,仍有不足之处,望老师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不断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肩周炎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69-70
[2]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3
[3]薛立功.肩-臂综合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43种疾病针灸临床指南[M].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90-91
[4]张俊庭.针推并用治疗肩周炎、外敷结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中国中医特治新法大全[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7,2110-2119
[5]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