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乙烯乙炔的燃烧c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基础》方程式默写

《有机化学基础》方程式默写

《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方程式默写总结(一)烷烃1.甲烷燃烧: CH 4 +2O 2CO 2 + 2H 2O2.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CH 4 + 3Cl 2 CHCl 3+ 3HCl CH 4 + 4Cl 2 CCl 4 + 4HClCH 4 + 2Cl 2CH 2Cl 2 + 2HCl3.甲烷高温分解: CH 4 C + 2H 2(二)烯烃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C=CH 2↑+H 2O氧化反应乙烯的燃烧:H 2C=CH 2+3O 2 2CO 2+2H 2O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与加聚反应1.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CH 2=CH 2 + Br 2 CH 2BrCH 2Br2.乙烯与水反应:CH 2=CH 2 + H 2OCH 3CH 2OH3.乙烯的催化加氢:CH 2=CH 2 +H 2CH 3CH 34.乙烯的加聚反应:n CH 2=CH 2浓硫酸170℃点燃5. 乙烯与氯化氢加成:H2C=CH2+HCl CH3CH2Cl6.乙烯与氯气加成:CH2=CH2 + Cl2 CH2ClCH2Cl7. 1—丁烯与氢气催化加成:CH2=CH2CH2CH3 +H2CH3CH2CH2CH38.环己烯催化加氢:H2 +9. 1,3环己二烯催化加氢:2H2 +10. 1,3-丁二烯与溴在温度较低和较高时的反应:CH2=CH—CH=CH2+Br2 CH2BrCH=CHCH2BrCH2=CH—CH=CH2+Br2CH2BrCHBrCH=CH211. 1,1—二氯乙烯加聚:n CCl2=CH212.丙烯加聚:n H2C=CHCH313. 2—甲基—1,3—丁二烯加聚:n(三)炔烃乙炔的制取:CaC2+2H2O CH≡CH↑+Ca(OH)21.乙炔燃烧: 2C2H2 + 5O24CO2 + 2H2O2.乙炔与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CH≡CH + Br2 CHBr2CHBr23.乙炔与氢气催化加成:CH≡CH + 2H2 CH3CH34.乙炔制聚氯乙烯: CH≡CH +HCl H 2C =CHCl n H 2C =CHCl(四)芳香烃1.苯的燃烧: 2C 6H 6+15O 2 12CO 2 + 6H 2O2.苯的催化加氢:+ 3H 23.苯与液溴催化反应: + Br 2 + HBr4.苯的硝化反应: +HO -NO 2 + H 2O9.苯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Br 210.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1000C 时获得三硝基甲苯:+ 3HO —NO 2 + 3H 2O11、甲苯与氢气加成12、甲苯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3H 2催化剂△CH 3 |—CH 313、甲苯与液溴在溴化铁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六)、卤代烃1.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反应: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2.氯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反应:CH3CH2Br +NaOH CH2=CH2↑+ NaBr + H2O3. 1—溴丙烷与氢氧化钾醇溶液共热:CH3CH2 CH2Br +KOH CH3CH=CH2↑ + KBr + H2O4. 2—氯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CH3CHClCH3 +NaOH CH3CH(OH)CH3+ NaCl5. 2—甲基—2—溴丁烷消去溴化氢:(七)、醇类1.乙醇与钠反应: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2.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3.乙醇的催化氧化: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4.乙醇消去反应制乙烯:CH3CH2OH CH2=CH2↑ + H2O5.乙醇分子间脱水制乙醚: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取代反应)6.乙醇与红热的氧化铜反应:CH3CH2OH+CuO CH3CHO+H2O7.乙醇和浓的氢溴酸加热反应制溴乙烷:C2H5OH+ HBr C2H5Br + H2O(八)、酚类(能和FeCl3溶液反应,使溶液呈紫色)1.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 NaOH + H2O2.苯酚钠与CO2反应:—ONa —OH+CO2+H2O +NaHCO33.苯酚与浓溴水反应:+3Br2↓ + 3HBr(九)、醛类1.乙醛的催化加氢:CH3CHO + H2CH3CH2OH(加成反应,还原反应)2.乙醛的催化氧化:2CH3CHO + O22CH3COOH3.银氨溶液的配制:NHAg++NH3·H2O===AgOH↓++4AgOH+2NH3·H2O===[Ag(NH3)2]++OH-+2H2O4.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 CH 3CHO + 2Ag(NH 3)2OH CH 3COONH 4 + 2Ag↓ + 3NH 3 + H 2O5.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CH 3CHO + 2Cu(OH)2 +NaOHCH 3COONa + Cu 2O↓ + 3H 2O或CH 3CHO+2Cu(OH)2 CH 3COOH+Cu 2O ↓+2H 2O6、甲醛与苯酚反应制酚醛树脂: 甲醛与苯酚反应:n HCHO + n — + 2n H 2O (缩聚反应)(十)、羧酸1.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 + H 2O2.乙酸与碳酸钠反应:2CH 3COOH+Na 2CO 3 2CH 3COONa+H 2O+CO 2↑3.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CH 3COOH+NaHCO 3 CH 3COONa+H 2O+CO 2↑4.两分子乳酸 CH 3CH (OH )COOH 发生酯化反应脱去两分子水形成六元环:2CH 3CHOHCOOH5、乳酸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OH 催化剂 △OH —CH 2— | n] [ 浓硫酸△6、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7.甲酸与银氨溶液反应:HCOOH+2Ag(NH3)2OH (NH4)2 CO 3+ 2Ag↓ + 3NH3 + H2O8.甲酸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HCOOH+2Cu(OH)2 +2NaOH Na2 CO3+ Cu2O↓ + 3H2O(十一)、酯类1.乙酸乙酯与H218O混合加入稀硫酸水解:稀硫酸CH3COOCH2CH3 + H218O CH3CO18OH + CH3CH2OH2.乙酸乙酯碱性水解CH3COOC2H5+NaOH CH3COONa+C2H5OH(十二)、糖类1、葡萄糖结构:CH2OH—CHOH—CHOH—CHOH—CHOH—CHO2.葡萄糖燃烧:C6H12O6 + 6O26CO2 + 6H2O3.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CH2OH(CHOH)4CHO + 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 2Ag↓ + 3NH3↑ + H2O4.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CH2OH(CHOH)4CHO + 2Cu(OH)2 +NaOH CH2OH(CHOH)4COONa + Cu2O↓ + 3H2O5.葡萄糖被还原为直链己六醇:CH2OH(CHOH)4 CHO + H2CH2OH(CHOH)4CH2OH6.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获得乙醇:C6H12O62CH3CH2OH + 2CO2↑7.蔗糖水解:C12H22O11(蔗糖) + H2O C6H12O6(葡萄糖) + C6H12O6(果糖)8.麦芽糖水解:C12H22O11(麦芽糖) + H2O 2C6H12O6(葡萄糖)注意:蔗糖不含醛基,不可以发生银镜反应;麦芽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鉴别题 甲烷、乙烯和乙炔;

鉴别题 甲烷、乙烯和乙炔;

鉴别甲烷、乙烯和乙炔有不同的方法,下面是三种可能的方法:
方案一:根据燃烧时的现象进行鉴别。

甲烷、乙烯和乙炔在空气中燃烧时,甲烷产生淡蓝色火焰,乙烯产生蓝色火焰且有大量黑烟,乙炔产生浓烈的火焰且有浓烟。

方案二:通过化学试剂进行鉴别。

可以将三种气体分别通入溴水中,甲烷不与溴水反应,而乙烯和乙炔都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但是乙炔的反应更迅速更彻底。

之后对三份反应后的溶液分别加入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甲烷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乙烯和乙炔都可以使其褪色。

方案三:通过物理性质进行鉴别。

可以通过观察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鉴别,甲烷的密度最小且难溶于水,乙烯的密度略大于空气且难溶于水,而乙炔的密度大于空气且难溶于水。

综合以上三种方法,可以准确地对甲烷、乙烯和乙炔进行鉴别。

乙炔知识点复习

乙炔知识点复习

CCHHH CCC F 3120o180O煤化工和乙炔一、乙炔的组成和结构:分子式:C 2H 2 电子式:结构式:H —C ≡C —H 结构简式:CH ≡CH 乙炔:直线型,键角180°[例题] CH 3—CH==CH —C ≡C —CF 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C ) A 、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C 、6个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D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解析:该物质空间结构可表示为:注:该物质并不是所有原子均共面,如—CH 3中的3个氢原子,—CF 3中的3个氟原子均类CH 4中氢原子,是空间的。

甲烷、乙烯、乙炔结构的比较结构简式 CH 3—CH 3CH 2==CH 2 HC ≡CH 键角 109°28′(约) 120° 180° 碳碳键长(m ) 1.54×10--10 1.33×10--10 1.20×10--10碳碳键能(KJ/mol )384615812乙炔的键能812<3×384,也比C —C 单键和C==C 双键键能之和小,所以说明乙炔的C ≡C 中有两个键易断裂。

三键中一个为C —C δ键,两个为π键。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1、原料:电石(CaC 2中常含CaS 、Ca 3P 2)、饱和食盐水电石来源:CaCO 3一一→CaO + CO 2↑ CaO + 3C 一一→CaC 2 + CO ↑(电炉中进行)2、反应原理:CaC 2 + 2H 2O Ca(OH)2 + C 2H 2↑ 离子型碳化物,与水的反应相当于水解 [解释]乙炔为无色、无味气体,常因含有H 2S 、PH 3等杂质而有特殊难闻的臭味。

副反应: Ca 3P 2 + 6H 2O 3Ca(OH)2 + 2PH 3↑ CaS +2H 2O Ca(OH)2 + H 2S ↑H 2S 、PH 3气体具有还原性,会影响C 2H 2的检验,应注意除杂(用CuSO 4除H 2S ,PH 3,CuSO 4可氧化PH 3。

烃类实验报告

烃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烃类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操作方法;2. 通过实验,了解烃类在燃烧、氧化、还原等反应中的表现;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烃类是一类只含有碳和氢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分子中碳原子的数量和连接方式,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等。

烃类具有以下性质:1. 烃类在常温下多为气体,少数为液体和固体;2. 烃类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3. 烃类可燃烧,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4. 烃类可被氧化和还原。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烃类的燃烧、氧化和还原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酒精灯、燃烧匙、烧杯、试管、铁架台、试管夹、滴管、镊子、玻璃棒等;2. 试剂:甲烷、乙烯、乙炔、苯、苯酚、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粉等。

四、实验步骤1. 烃类燃烧实验(1)将少量甲烷、乙烯、乙炔分别置于燃烧匙中;(2)点燃酒精灯,将燃烧匙放入火焰中,观察燃烧现象;(3)分别收集燃烧后的产物,进行检验。

2. 烃类氧化实验(1)取少量苯酚置于试管中;(2)加入少量溴水,观察反应现象;(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3. 烃类还原实验(1)取少量苯酚置于试管中;(2)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反应现象;(3)加入铁粉,观察反应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烃类燃烧实验(1)甲烷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2)乙烯燃烧时,火焰呈黄色,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3)乙炔燃烧时,火焰呈黄色,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2. 烃类氧化实验(1)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溶液。

3. 烃类还原实验(1)苯酚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2)苯酚与铁粉反应,溶液由紫色变为棕色。

六、实验结论1. 烃类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2. 烃类可被氧化和还原,氧化产物为相应的醇、酮、羧酸等;3.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烃类的基本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烃化学方程式

烃化学方程式

烃化学⽅程式烃有关化学⽅程式必须记熟烷烃:1、甲烷燃烧:CH 4+2O 2CO 2+2H 2O2、甲烷与氯⽓见光:CH 4+Cl 2 CH 3Cl +HCl CH 4+2Cl 2CH 2Cl 2+2HCl CH 4+3Cl 2 CHCl 3+3HCl CH 4+4Cl 2CCl 4+4HCl3、甲烷隔绝空⽓加强热:CH 4C +2H 24、⼗六烷的裂化:C 16H 34C 8H 18+C 8H 16⾟烷的裂化:C 8H 18C 4H 10+C 4H 8 丁烷的裂化:C 4H 10C 2H 6+C 2H 4 C 4H 10C 3H 6+CH 4烯烃:5、⼄烯燃烧:C 2H 4+3O 22CO 2+2H 2O6、⼄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CH 2=CH 2+Br 2BrCH 2CH 2Br7、⼄烯与氢⽓的催化加成: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8、⼄烯与氯化氢的加成:CH 2=CH 2+HCl CH 3CH 2Cl9、⼄烯与⽔的加成:CH 2=CH 2+H 2O CH 3CH 2OH10、⼄烯的加聚:催化剂点燃加热催化剂加热催化剂加热催化剂加热催化剂⾼温光照光照光照光照点燃11、1,3—丁⼆烯与溴⽔的加成:CH 2=CH —CH=CH 2+Br 2BrCH 2CHBrCH=CH 2 CH 2=CH —CH=CH 2+Br 2BrCH 2CH=CHCH 2BrCH 2=CH —CH=CH 2+2Br 2BrCH 2CHBrCHBrCH 2Br12、1,3—丁⼆烯的加聚:炔烃:13、⼄炔与溴⽔的加成:HC CH+Br 2BrCH=CHBrHCCH+2Br 2BrCH —CHBrBr Br 14、⼄炔的加聚:苯及其同系物:15、苯的燃烧:2C 6H 6+15O 212CO 2+6H 2O16、苯在铁的作⽤下与液溴反应:17、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溶液⽔浴加热:+HNO 3 NO 2+H 2O18、苯与浓硫酸共热:+H 2SO 4 SO 3H +H 2O19、苯和氢⽓的加成:+3H 2 20O 2H 3C +3HNO 3 H 3C NO 2+3H 2OO 2 21、甲苯和氢⽓的加成:点燃催化剂nCH 2=CH —CH=CH 2浓硫酸加热拓展烃:1、⼄烯使酸性⾼锰酸钾溶液褪⾊(不⽤记,但要理解此反应只⽤来鉴别不能除杂原因): 5CH 2=CH 2+12KMnO 4+18H2SO 410CO 2↑+12MnSO 4+6K 2SO 4+28H 234、⼄炔的燃烧:2C 2H 2+5O 24CO 2+2H 2O (可⽤烃的燃烧通式推出) 5、⼄炔与氢⽓的加成:HCCH +H 2催化剂△ CH 2=CH 2 HC CH +2H 2催化剂△CH 3CH 36、2—甲基—1,3—丁⼆烯的加聚:7、1,3—丁⼆烯与苯⼄烯的加聚:8、甲苯使酸性⾼锰酸钾溶液褪⾊(不⽤记,但要知道哪些苯的同系物可与酸性KMnO 4反应): 5CH 3+6KMnO 4+9H 2SO 4 5 COOH +6MnSO 4+3K 2SO 4+14H 2O9、甲苯在铁的作⽤下与液溴反应:(理解不同条件下取代的H 位置不同)H 3C +Br 2催化剂H 3C Br +HBrH 3C +Br 2催化剂H 3C +HBrH 3CH 3+Cl 2 CH 2Cl +HCl⽯油、煤炭和天然⽓的综合利⽤ 10、⽯油的裂化如⼗六烷的裂化:C 16H 34催化剂△C 8H 18+C 8H 16点燃光照3 33C 8H 18催化剂△C 4H 10+C 4H 811、⽯油⽓的裂解:(理解裂解⽓中有烯烃)C 4H 10C 2H 6+C 2H 4C 4H 10C 3H 6+CH 412、煤炭的⽓化:(理解煤的⽓化是化学变化)C(s)+H 2O(g)⾼温CO(g)+H 2 (g) CO +3H 2催化剂CH 4+H 2O13、煤炭的液化:(理解煤的液化是化学变化)2C +2H 2O +2H 22CH 3OHCO +2H 2CH 3OH 14、天然⽓转变成合成⽓:CH 4+H 2O CO +3H 2⾼温、⾼压催化剂催化剂⾼温、⾼压催化剂加热催化剂加热催化剂。

烃的化学方程式

烃的化学方程式

烃的化学方程式一、甲烷及烷烃1、甲烷燃烧:CH 4+2O 2CO 2+2H 2O 2、乙烷燃烧:2C 2H 6+7O 2 4CO 2+6H 2O 3、丙烷燃烧:C 3H 8+5O 22CO 2+4H 2O4、丁烷燃烧:2C 4H 10+13O 28CO 2+10H 2O5、甲烷及氯气见光:CH 4+Cl 2 CH 3Cl +HCl CH 4+2Cl 2CH 2Cl 2+2HCl CH 4+3Cl 2 CHCl 3+3HCl CH 4+4Cl 2CCl 4+4HCl6、乙烷及氯气见光: CH 3CH 3+Cl 2CH 3CH 2Cl +HCl7、丙烷及氯气见光: CH 3CH 2CH 3+Cl 2 CH 3CH 2CH 2Cl +HCl CH 3CH 2CH 3+Cl 23CHCH 3+HCl8、甲烷隔绝空气加强热:CH 4C +2H 29、十六烷的裂化:C 16H 34C 8H 18+C 8H 16 10、辛烷的裂化:C 8H 18C 4H 10+C 4H 8 11、丁烷的裂化:C 4H 10C 2H 6+C 2H 4 C 4H 10C 3H 6+CH 412、加热醋酸钠及碱石灰的混合物制备甲烷:CH 3COONa +NaOH Na 2CO 3+CH 4↑二、乙烯及烯烃加热CaO 加热催化剂 加热 催化剂 加热 催化剂 加热 催化剂高温 光照光照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点燃点燃 点燃点燃1、乙烯燃烧:C 2H 4+3O 2 2CO 2+2H 2O2、丙烯燃烧:2C 3H 6+9O 26CO 2+6H 2O3、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CH 2=CH 2+12KMnO 4+18H 2SO 410CO 2↑+12MnSO 4+6K 2SO 4+28H 2O4、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CH 3CH=CH 2+10KMnO 4+15H 2SO 45CH 3COOH +5CO 2↑+5K 2SO 4+10MnSO 4+20H 2O5、乙烯的催化氧化:2CH 2=CH 2+O 22CH 3CHO6、丙烯的催化氧化:2CH 3CH=CH 2+O 22CH 3CH 2CHO 2CH 3CH=CH 2+O 22CH 3COCH 37、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 2=CH 2+Br 2BrCH 2CH 2Br8、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 3CH 2=CH 2+Br 2CH 3CHCH 2BrBr 9、乙烯及氢气的催化加成:CH 2=CH 2+H 2CH 3CH 3 10、丙烯及氢气的催化加成:CH 3CH=CH 2+H 2CH 3CH 2CH 3 11、乙烯及氯化氢的加成:CH 2=CH 2+HCl CH 3CH 2Cl 12、丙烯及氯化氢的加成:CH 3CH=CH 2+HClCH 3CHCH 3ClCH 3CH=CH 2+HClCH 3CH 2CH 2Cl 13、乙烯及水的加成:CH 2=CH 2+H 2OCH 3CH 2OH 14、丙烯及水的加成:CH 3CH=CH 2+H 2OCH 3CH 2CH 2OHCH 3CH=CH 2+H 2OCH 3CHOHCH 3加热、加压催化剂 加热、加压催化剂 加热、加压催化剂 加热催化剂点燃 点燃 催化剂nCH 2=CH 2CH 2—CH 215、乙烯的加聚: C16、丙烯的加聚:17、乙烯及丙烯的加聚:18、实验室制备乙烯:CH 3CH 2OH CH 2=CH 2↑+H 2O三、1,3—丁二烯及二烯烃1、1,3—丁二烯的燃烧:2C 4H 6+11O 28CO 2+6H 2O2、1,3—丁二烯的燃烧的催化氧化:CH 2=CH —CH=CH 2+O 2CH 3COCOCH 3CH 2=CH —CH=CH 2+O 2OHCCH 2CH 2CHO3、1,3—丁二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H 2=CH -CH=CH 2+4KMnO 4+6H 2SO 42CO 2↑+2K 2SO 4+4MnSO 4+HOOC —COOH +8H 2O4、1,3—丁二烯及溴水的加成:CH 2=CH —CH=CH 2+Br 2BrCH 2CHBrCH=CH 2CH 2=CH —CH=CH 2+Br 2BrCH 2CH=CHCH 2BrCH 2=CH —CH=CH 2+2Br 2BrCH 2CHBrCHBrCH 2Br5、1,3—丁二烯的加聚:6、2—甲基—1,3—丁二烯的加聚:170℃浓硫酸 加热催化剂加热催化剂点燃 nCH 2=CH 2+nCH 3CH=CH 2CH 2—CH 2—CH —CH 2催化剂nCH 3CH —CH 2催化剂nCH 3nCH 3CH=CH 2催化剂nCH 2=CH —CH=CH 2 CH 2—CH = CH —CH 2n催化剂nCH 2=C —CH=CH 2 CH 2—C = CH —CH 2nCH 3CH 37、2—氯—1,3—丁二烯的加聚:8、1,3—丁二烯及丙烯腈的加聚:9、1,3—丁二烯及苯乙烯的加聚:10、1,3—丁二烯的制备:CH 3CHBrCHBrCH 3+2NaOH CH 2=CH —CH=CH 2↑+2NaBr +2H 2O四、乙炔及炔烃1、乙炔的燃烧:2C 2H 2+5O 2 4CO 2+2H 2O2、丙炔的燃烧: C 3H 4+4O 23CO 2+2H 2O3、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2H 2+2KMnO 4+3H 2SO 42CO 2+K 2SO 4+2MnSO 4+4H 2O5CH 3C CH +8KMnO 4+12H 2SO 45CH 3COOH +5CO 2+8MnSO 4+4K 2SO 4+12H 2O4、乙炔及氢气的加成:HC CH +H 2CH 2=CH 2HC CH +2H 2CH 3CH 35、乙炔及溴水的加成: HC CH +Br 2BrCH=CHBr HC CH +2Br 2BrCH —CHBrBr Br 6、丙炔及氢气的加成: CH 3C CH +2H 2CH 3CH 2CH 3 CH 3C CH +2Br 2CH 3CBr 2CHBr 2点燃 点燃 加热CH 3CH 2OH 催化剂nCH 2=C —CH=CH 2CH 2—C = CH —CH 2nClClnCH 2=CH —CH=CH 2 +nCH 2=CHCN催化剂CH 2—CH=CH —CH 2—CH —CH 2nCNnCH 2=CH —CH=CH 2 +nCH=CH 2 催化剂CH 2—CH=CH —CH 2—CH —CH 2nC 6H 5C 6H 57、乙炔及氯化氢的加成:HC CH +HClCH 2=CHCl8、氯乙烯的加聚:nCH 2=CHCl CH —CH 2Cl 9、丙炔及氯化氢的加成:CH 3C CH +HClCH 3CH=CHClCH 3C CH +HClCH 3CHCl=CH 210、乙炔及水的加成:HC CH +H 2OCH 3CHO 11、丙炔及水的加成:CH 3C CH +H 2OCH 3CH 2CHOCH 3C CH +H 2OCH 3COCH 312、乙炔的加聚:nHC CH CH = CH13、丙炔的加聚:nCH 3C CH C ===CHCH 314、电石及水反应制备乙炔:CaC 2+2H 2O Ca(OH)2+C 2H 2↑五、苯和苯的同系物 1、苯的燃烧:2C 6H 6+15O 2 12CO 2+6H 2O 2、甲苯的燃烧:C 7H 8+9O 27CO 2+4H 2O3、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 —CH 3+6KMnO 4+9H 2SO 4 5 —COOH +6MnSO 4+3K 2SO 4+14H 2O4、苯在铁的作用下及液溴反应: +Br —Br +HBr5、甲苯在铁的作用下及液溴反应:H 3C — +Br 2H 3C — —Br +HBrH 3C — +Br 2H 3C — +HBr点燃 点燃 催化剂n 催化剂n催化剂nH 3C 6—CH 3+Cl2—CH 2Cl +HCl7、苯及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溶液水浴加热:+HNO —NO 2+H 2O8、甲苯和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溶液水浴加热:O 2H 3C — +3HNO3 H 3C — —NO2+3H 2OO 2N 9、苯及浓硫酸共热:+H 2—SO 3H +H 2O10、苯和氢气的加成: +11、甲苯和氢气的加成: ——CH 3六、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石油的裂化如十六烷的裂化:C 16H 34C 8H 18+C 8H 16C 8H 18C 4H 10+C 4H 82、石油气的裂解:C 4H 10C 2H 6+C 2H 4 C 4H 10C 3H 6+CH 43、煤炭的气化:C(s)+H 2O(g)CO(g)+H 2 (g) CO +3H 2CH 4+H 2O加热催化剂 加热 催化剂浓硫酸 加热4、煤炭的液化:2C +2H 2O +2H 22CH 3OHCO +2H 2CH 3OH5、天然气转变成合成气:CH 4+H 2OCO +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催化剂 高温、高压催化剂。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一、烃1. 烷烃 —通式:C n H 2n -21氧化反应①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②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CHCl 3又叫氯仿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3分解反应CH 4 C+2H 22. 烯烃 —通式:C n H 2n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C=CH 2↑+H 2O 1氧化反应①乙烯的燃烧:H 2C=CH 2+3O 2 2CO 2+2H 2②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加成反应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与氯化氢加成: H 2C=CH 2+HCl CH 32Cl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CH 3CH 2OH 3聚合反应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C=CH n3. 炔烃 —通式:C n H 2n-2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HC ≡CH↑+CaOH 2 1氧化反应①乙炔的燃烧:HC ≡CH+5O 2 4CO 2+2H 2O②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加成反应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B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3聚合反应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n乙炔加聚,得到聚乙炔:n HC ≡n 4. 苯 C 6H 6点燃光光光光浓硫酸170℃ 点燃催化剂 △ 催化剂加热加压 2-CH 2图1 乙烯的制取点燃图2 乙炔的制取催化剂△催化剂△Br2—CHClCH=CH催化剂 △高温1氧化反应①苯的燃烧:2C 6H 6+15O 2 12CO 2+6H 2O②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①苯与溴反应+HO 3加成反应环己烷5. 甲苯 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 2n-61氧化反应①甲苯的燃烧:C 7H 8+9O 2 7CO 2+4H 2O②甲苯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3加成反应二、烃的衍生物点燃点燃+Br +3H CH 3| +3HNO 3浓硫酸 △ O 2N — CH 3 | —NO 2| NO 2 +3H 2O 三硝基甲苯TNT,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它是一种烈性炸药CH 3 | + Cl 2 光CH 2Cl | + HCl CH 3 | + Cl 2 Fe CH 3 |+ HCl —Cl 甲苯和氯气在光照和铁的催化条件下发生的取代反应不一样 CH 3 |+ 3H 2 催化剂△ CH 3|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主要化学性质:6. 卤代烃1取代反应溴乙烷的水解:C 2H 5—Br+NaOH C 2H 5—OH+NaBr2消去反应溴乙烷与NaOH 溶液反应:CH 3CH 2Br+NaOH CH 2=CH 2↑+NaBr+H 2O7. 醇1与钠反应乙醇与钠反应: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乙醇钠2氧化反应①乙醇的燃烧;②2CH 3CH 2OH+O 2 2CH 3CHO+2H 2O 乙醛3取代反应乙醇与浓氢溴酸反应:CH 3CH 2OH+HBr CH 3CH 2Br+H 2O4消去反应CH 3CH 2OH H 2C=CH 2↑+H 2O 注意:该反应加热到140℃时,乙醇进行另一种脱水方式,生成乙醚; 2C 2H 5OH C 2H 5—O —C 2H 5+H 2O 乙醚5酯化反应CH 3CH 2—OH+C 2H 5—OH CH 3—C —OC 2H 5+H 2O 乙酸乙酯8. 苯酚苯酚是无色晶体,露置在空气中会因氧化显粉红色;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43℃, 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有机溶剂;苯酚有毒,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H 2O醇△Cu 或Ag△浓硫酸140℃ 浓硫酸170℃ △浓硫酸△1苯酚的酸性苯酚钠 苯酚钠与CO 2反应:+CO 2+H 2O +NaHCO 32取代反应+3Br 2 ↓+3HBr三溴苯酚 3显色反应苯酚能和FeCl 3溶液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4缩聚反应9. 醛乙醛是无色无味,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20.8℃,密度比水小,易挥发;1加成反应 乙醛与氢气反应:CH 3—C —H+H 2 CH 3CH 2OH2氧化反应 乙醛与氧气反应:2CH 3—C —H+O 2 2CH 3COOH 乙酸乙醛的银镜反应: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3NH 3+H 2O注意:硝酸银与氨水配制而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AgNH 32OH 氢氧化二氨合银, 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可以氧化乙醛,生成Ag;有关制备的方程式:Ag ++NH 3·H 2O===AgOH↓++4NHAgOH+2NH 3·H 2O===AgNH 32++OH -+2H 2O乙醛还原氢氧化铜:CH 3CHO+2CuOH 2 CH 3COOH+Cu 2O↓+2H 2O10. 羧酸1乙酸的酸性乙酸的电离:CH 3COOH CH 3COO -+H+2酯化反应CH 3CH 2—OH+C 2H 5—OH CH 3—C —OC 2H 5+H 2O 乙酸乙酯注意: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11. 酯乙酸乙酯是一种带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1水解反应—OH +NaOH +H 2O —ONa —ONa—OH—OH—BrBr — OH| Br |O || 催化剂△O || 催化剂△△△O ||浓硫酸 △无机酸催化剂酚醛树脂的制取CH 3COOC 2H 5+H 2O CH 3COOH+C 2H 5OH 2中和反应CH 3COOC 2H 5+NaOH CH 3COONa+C 2H 5OH注意:酚酯类碱水解如: 的水解 +2NaOH→CH 3COONa+ + H 2O其他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CH 2OHCHOH 4CHO +2AgNH 32OH CH2OHCHOH 4COONH 4+2Ag +3NH 3+H 2O2蔗糖的水解 C 12H 22O 11+ H 2OC 6H 12O 6 + C 6H 12O 6蔗糖 葡萄糖 果糖 3麦芽糖的水解 C 12H 22O 11 + H 2O2C 6H 12O 6麦芽糖 葡萄糖 4淀粉的水解:5葡萄糖变酒精 CH 2OHCHOH 4CHO 2CH 3CH 2OH +2CO 26纤维素水解7油酸甘油酯的氢化8硬脂酸甘油酯水解 ①酸性条件②碱性条件皂化反应附加:官能团转化示意图CH 3COO - -ONa CH 3COO -烃三、有机合成的常用方法 1、官能团的引入:在有机化学中,卤代烃可谓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只要能得到卤代烃,就可能得到诸如含有羟基、醛基、羧基、酯基等官能团的物质;此外,由于卤代烃可以和醇类相互转化,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如果能引入羟基,也和引入卤原子的效果一样,其他有机物都可以信手拈来;同时引入羟基和引入双键往往是改变碳原子骨架的捷径,因此官能团的引入着重总结羟基、卤原子、双键的引入; 1引入羟基-OH①醇羟基的引入:a.烯烃与水加成;b.卤代烃碱性水解;c.醛酮与氢气加成;d.酯的水解; ②酚羟基的引入:酚钠盐过渡中通入CO 2 、的碱性水解等;③羧羟基的引入:醛氧化为酸被新制CuOH 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氧化、酯的水解等; 2引入卤原子:a.烃与X 2取代;b.不饱和烃与HX 或X 2加成;c.醇与HX 取代; 3引入双键:a.某些醇或卤代烃的消去引入C=C ;b.醇的氧化引入C=O; 2、官能团的消除1通过加成反应消除不饱和键;2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等消除羟基-OH 3通过加成或氧化等消除醛基—CHO 4通过取代或消去消除卤素原子; 3、官能团间的衍变①利用官能团的衍生关系进行衍变,如伯醇[]−→−O 醛[]−→−O 羧酸;②通过某种化学途径使一个官能团变为两个,如一元醇经过消去、加成、取代变成二元醇如CH 3CH 2OH OH 2-−−→−消去CH 2=CH 22Cl +−−→−加成Cl —CH 2—CH 2—Cl−−→−水解HO —CH 2—CH 2—OH; ③通过某种手段,改变官能团位置;如丙醇 丙烯 2-丙醇 4、有机化学中碳链的增减方法 1增长碳链的方法①加聚反应:如nCH 3CH=CH 2消去加成H 2O一定条件下催化剂②缩聚反应:如③加成反应:如④酯化反应:如⑤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如⑥醛酮与HCN、ROH的加成反应:如2减短碳链的方法①氧化反应;包括燃烧,烯烃、炔烃的部分氧化,丁烷直接氧化成乙酸,某些苯的同系物氧化成苯甲酸,羧酸钠盐在碱石灰条件下的脱羧反应;②水解反应;主要包括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和多糖的水解;5、常见有机官能团的保护1物质检验中碳碳双键与醛基的先后处理检验碳碳双键时,当有机物中含有醛基、碳碳双键等多个官能团时,可以先用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等氧化醛基,再用溴水、酸性KMnO4溶液进行碳碳双键的检验;2物质合成中酚羟基的保护由于酚羟基易被氧化,在有机合成中,如果需要用氧化剂进行氧化时,经常先将酚羟基通过酯化反应,使其成为酯而被保护,待氧化过程完成后,再通过水解反应,使酚羟基恢复;也可用NaOH处理成-ONa,再加H+复原;3为防止醇-OH被氧化可先将其酯化;4芳香胺-NH2的保护:转化为酰胺保护氨基;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2无机物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3Br2 + 6OH-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 4.银镜反应的有机物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3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4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RCHO + 2AgNH32OH 2 Ag↓+ RCOONH4 + 3NH3 + H2O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5.与新制CuOH2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3实验现象:①若有机物只有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②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4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RCHO + 2CuOH2RCOOH + Cu2O↓+ 2H2OHCHO + 4CuOH2CO2 + 2Cu2O↓+ 5H2O巩固练习:1,乙酸苯甲酯可用作茉莉、白兰、月下香等香精的调合香料;它可以用甲苯和乙醇为原料进行人工合成;合成路线:1C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②、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苯的一氯代物有 种;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提高乙酸苯甲酯的产率应采取的措施是写一项 ; 2,下面是一个合成反应的流程图A BCH 2=CH 2 BrCH 2-CH 2Br C请写出:1.中间产物A 、B 、C 的结构简式:A .__________B . ________ C .____________ 2.①、②、③、④各步反应所需用的反应试剂及各步反应的类型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3,分子式为C 12H 14O 2的F 有机物广泛用于香精的调香剂;为了合成该物质,某实验室的科技人员设计了下列合成路线:1A 物质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呈现 种峰;峰面积比为 2C 物质的官能团名称3上述合成路线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编号;4写出反应④、⑤、⑥的化学方程式:④ ⑤ ⑥5F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结构简式: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含有与F 相同的官能团;②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③其中一个取代基为-CH 2COOCH 3; 4,菠萝酯是一种具有菠萝香气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⑴甲一定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⑵5.8g 甲完全燃烧可产生0.3mol CO 2和0.3 mol H 2O,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其结构简式是 ;⑶苯氧乙酸有多种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有2种一硝基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是写出任意2种的结构简式 ;CH CH 3Cl 2 光 ① CH 2OH CH 2OH ② 催化剂 CHO CHO O 2 催化剂 ③ △ NaOH 水溶液 ④COOCH 2CH 2OH COOCH 2CH 2OH⑷已知:R-CH 2-COOH 2Cl −−−→催化剂R-ONa 'Cl-R∆−−−→R-O-R′R -、R′-代表烃基 菠萝酯的合成路线如下:①试剂X 不可选用的是选填字母 ;a. CH 3COONa 溶液b. NaOH 溶液c. NaHCO 3溶液d.Na②丙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II 的反应类型是 ; ③反应IV 的化学方程式是 ; 5,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OOAF E 2△①②③△浓硫酸△C 13H 16O 42C 2H 4C 4H 8O 21E 是一种石油裂解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温同压下,E 的密度是H 2的21倍;核磁共振氢谱显示E 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1:2:3;E 的结构简式为 ;2反应类型:① ,④ ; 3反应条件:③ ,⑥ ; 4反应②、③的目的是 ; 5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6B 被氧化成C 的过程中会有中间产物生成,该中间产物可能是 写出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试剂是 ;7G 的结构简式为 ;。

有关烃燃烧的规律

有关烃燃烧的规律

有关烃燃烧的规律巧解含烃的混合气体计算题一、甲烷、乙烯、乙炔的燃烧对比:由烷、烯、炔的通式,知其W(C)依次增大,故燃烧时分别产生无黑烟、有黑烟、浓烟等现象,W(C)越大黑烟越多。

此性质也可用于典型物质的鉴别。

2.等物质的量的三者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乙烯,但火焰温度最高的却是乙炔,氧炔焰的温度可高达3000℃以上。

二、烷烯炔各类烃含碳(或氢)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1.烷烃:C n H2n+2(n≥1)W(C)=12n/(14n+2)×100% 随n的增大,烷烃W(C)逐渐增大,但永远小于85.7%。

甲烷是烷烃中W(H)最高的。

2.烯烃(或环烷烃):C n H2n(n≥2)W(C)=12n/14n×100%=85.7%即烯烃的W(C)是固定不变的。

3.炔烃(或二烯烃):C n H2n-2(n≥2)W(C)=12n/(14n-2)×100% 随n的增大,炔烃W(C)逐渐减小,但总比烯烃的W(C)高,即总大于85.7%。

乙炔是炔烃中含碳量最高的。

三、烃的燃烧规律:烃的可燃性是烃的一个基本性质,有关烃的燃烧计算和比较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习题,掌握烃的燃烧规律,对解决这类习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烃类燃烧可用通式表示:CxHy + (x+y/4)O2 点燃xCO2 + y/2H2O 1.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烃燃烧时的耗氧规律:(1)耗O2量取决于(x+y/4),(x+y/4)越大,消耗氧气越多。

(2)产生CO2的量取决于x,x越大,产生CO2的量越多。

(3)产生H2O的量取决于y,y越大,产生H2O的量越多。

例1:等物质的量的CH4、C2H4、C2H2,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2H2含碳量最高,燃烧生成的CO2最多B.C2H2燃烧时火焰最明亮C.CH4含氢量最高,燃烧生成的水最多D.CH4、C2H4燃烧生成的水质量不同,消耗的氧气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化剂
[ CH2
CH2 ]
n
乙烯的聚合反应
H H H H H H
催化剂 …+ C=C + C=C + C=C + …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 - C - C - C- C - C- C - …
H H H H
催化剂
H H
nCH2==CH2
[ CH2
CH2 ]
n
聚乙烯
nCH2=CH2 [-CH2-CH2-]n
思考:丙稀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 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CH3-CH=CH2 + HCl
马尔科夫尼规则:
CH3-CHCl-CH3
当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时, 通常“氢加到含氢较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上。
反马氏规则:
(1)在光及过氧化物作用下
(2)亲电试剂中氢原子的电负性大于所连原子或原子团,如烯与次卤酸加 成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火焰明亮,冒黑烟。
催化剂
②催化氧化:
2CH2==CH2 +O2
R1 H
加热加压
2CH3CHO
O
C
C
R2 R3
O
臭氧和锌粉作用下
R1 C H
+ R2 C R3
③与酸性KMnO4的作用: 使KMnO4溶液褪色 5CH2=CH2 + 12KMnO4 +18H2SO4 10CO2 ↑ + 12MnSO4 + 6K2SO4 + 28H2O R
• 练习 • ①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正戊烷 ④2-甲基丁烷 ⑤2,2-二甲基丙烷等 物质的沸点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①看碳的个数 • B.⑤>④>③>②>① • C.③>④>⑤>①>② ②看取代基的 数目(若碳数 • D.②>①>⑤>④>③
相同)
5)化学性质:
误:CH2CH2
2)物理性质: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烯烃同系 物的物理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即熔沸 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3)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与H2、Br2、HX、H2O等):
CH3-CH=CH2 + H2
CH2==CH2+Br2
催化剂
CH3CH2CH3
CH2BrCH2Br
使溴水褪色
1
脂肪烃
如何用树状分类法,按碳的骨架给烃分类?
链状烃 烃
链烃 CH3CH2CH3 脂环烃
烃分子中碳和碳之间的连接呈链状
脂 肪 烃
环状烃 分子中含有碳环的烃 芳香烃
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 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
思考与交流(1)
表2—1
名称
甲烷 乙烷 丁烷 戊烷 壬烷 十一烷 十六烷 十八烷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4) nCH2==CH2
催化剂
[ CH2
CH2 ]
n
加聚反应:通过加成反应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加成聚合 反应)。
一、烷烃和烯烃
1、烷烃
1)通式:
CH4 CH2 CH3CH3 CH2 CH3CH2CH3 CH2 …… CnH2n+2
2)同系物:
分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 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碳原 子数不同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结构简式
CH4 CH3CH3 CH3(CH2) 2CH3 CH3(CH2)3CH3 CH3(CH2) 7CH3 CH3(CH2) 9CH3 CH3(CH2) 14CH3 CH3(CH2) 16CH3
沸点/º C
-164 -88.6 -0.5 36.1 150.8 194.5 287.5 317.0
相对密 度 0.466 0.572 0.578 0.626 0.718 0.741 0.774 0.775
表2-2 部分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动手]绘制碳原子数与沸点或相对密 度变化曲线图:
思考与交流(1)
沸 点
400 300 200 100 0 1 -100 -200 3 5 7 9 11 13 15 17 烷烃 烯烃
碳原子数 碳原子数与沸点变化曲线图
相 对 密 度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烷烃 烯烃
1
O C
C R
C H
R3
R1
R2
+ R3—COOH
现已知某烯烃的化学式为C5H10,它与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后得到的产物为乙酸 和丙酸,你能推测出此烯烃的结构吗?若与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后得到的产物是二氧化 和丁酮 样的呢? 此烯烃的结构又是怎
已 知:
(3)加聚反应:
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 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叫做聚合反 应。 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 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化合物分子,这样的 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所以这样聚合反 应又叫做加聚反应。 nCH2==CH2
1、通常状况下,它们很稳定,跟酸、碱及氧 化剂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 2 、氧化反应
燃烧: CH4 +
3 、取代反应
燃烧 2O2
CO2 + 2H2O
C H4 C C l4
Cl 2
C H3 C l
Cl 2
C H2 C l2
Cl 2
Cl 2
C H C l3
4 、热分解
CH4 C4H10 C4H10
单体
链节
聚合度
结论:聚乙烯是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链节) 重复n次连接而成的。
高温
C
+
2H2
△ △
CH≡CH + 3H2
C2H4+C2H6 CH4+C3H6
2、烯烃
1)通式:
C2H4 CH2 C3H6 CH2 C4H8 CH2 …
CnH2n
乙烯分子的结构
乙烯与乙烷相比少两个氢原子。C原子为满足4个价键, 碳碳键必须以双键存在。
乙烯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 书写注意事项和结构简式的正误书写: 正:CH2=CH2 H2C=CH2ຫໍສະໝຸດ 3)同分异构:n≥4
4)物理性质: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烷烃同系物的物 理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即熔沸点逐渐升高, 密度逐渐增大;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 原因? 熔沸点越低。
注意:
①、所有烷烃均难溶于水,密度均小于水。 ②、常温下烷烃的状态: C1-C4气态;C5-C16液态;C17以上为固态。
碳原子数
碳原子数与沸点变化曲线图
思考与交流(2)
(1)CH3CH3+Cl2

CH3CH2Cl+HCl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 代替的反应。
(2)CH2==CH2+Br2
CH2BrCH2Br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 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催化剂 (3)CH2==CH2+H2O 加压、加热 CH3CH2OH 加成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