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身段表演基本功训练 图文精编版

合集下载

戏曲舞蹈身段的训练

戏曲舞蹈身段的训练
现 出了他此时此刻的情绪 现 代 戏 ,智 取 威 虎 山 》 杨 子 荣 “ 虎 上 山 ” 场 也 用 《 中 打 一 了大量的舞蹈身段体现出了为民族解放 ,为了完成组织交
“ 法 上下苦功夫 , 身” 不断提高 自己的技艺 . 不断加倍 努力 . 塑造 出更多 、 更加 完美 的舞台 人物形象 来 回报 社会 、 回报
动作 中 , 用 了翻身 、 蹦子 、 龙绞柱 、 股坐 、 转和醉 运 反 乌 屁 平
步等舞蹈身段 , 这一系列身段 , 既体现 了燕子 划船 在风 大浪 急 中被狂风刮倒 、被山洪 巨浪打 的倒退 ,直到两 腿绵软 无 力, 脚步蹒跚 。 同时也体现 了燕子与恶劣的天气英勇搏 斗的
而成的 , 它能够有力的体现生活的内容 , 再通过演 员的舞蹈 身段的表演 , 既能体现出不同人物 和环 境的变化 , 同时也起 到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 , 它不 但有鲜 明[节 奏感 . 『 勺 造型 美和明确生活含义的特点 ,而且它的表演还能强调人物情
白。 由于分别时刻 的临近以及“ 仙凡永绝 ” 的失落感 . 三娘到 了这个时候 , 原先可以抑制的愁绪 已经没有什么约束了 . 一
吐 心 曲 , 感 已经 到 了 进 发 的 前 夕 。 情
疑云顿消。这是在柳毅的大段演唱之后 三娘最为轻松
的时刻 。 但从感情层次上看 , 它与前面的几个阶段构成 了完 整的情 感推进过程 。 如果没有对这个过程 的整体把握 . 就不
Y YU AN ANSH ONG I 员 沙 龙 AL 演
戏 曲舞蹈 身段 的训 练
一 朱 芳
中国 戏 曲是 世界 三 大 戏 剧 体 系 之 一 ,既 然 能 称 之 为 体
给的任务 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这段唱词和身段舞蹈既体 现出了对 战友的思念 ,想到了军 民携手就要打败豺狼的美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一、引言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戏曲表演中,身段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形态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戏曲表演教学中,身段基本功教学必不可少。

二、身段基本功的概念身段基本功是指戏曲表演中,演员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角色性格和情感状态,并通过这些动作来达到艺术效果。

身段基本功包括步法、手法、眼法、身法等方面。

三、步法1. 走路姿势:走路时,要注意保持一个优美端正的姿势。

头部应该微微向前抬起,颈部放松自然;肩膀应该下沉,胸部挺直;手臂自然下垂,手掌稍微向内收;腰部不要太过用力扭动,双腿轻盈地前进。

2. 行走节奏:行走时应该注意节奏感。

在行走时可以根据角色性格和情感状态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行走节奏。

比如,如果是表现悲伤的角色,可以适当放慢步伐,增加停顿时间;如果是表现快乐的角色,则可以加快步伐,增加跳跃感。

3. 步法训练:在进行步法训练时,应该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可以从简单的直线行走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复杂的曲线行走和转身等动作。

四、手法1. 手势形态:手势在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

手势形态要求优美大方,并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掌心向上”代表善良和柔情,“掌心向下”则代表强硬和决断等。

2. 手势训练:在进行手势训练时,要注意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手指操来提高手指灵活度。

另外,在进行手势训练时也要注意动作规范和节奏感。

五、眼法1. 眼神表情:眼神在戏曲表演中也非常重要。

演员通过眼神的变化来表现角色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

比如,眼神凝重可以表现出角色的决断和冷静,眼神流露出柔情则可以表现出角色的温柔和感性。

2. 眼法训练:在进行眼法训练时,要注意眼睛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眼球运动来提高眼睛的灵活度。

另外,在进行眼法训练时也要注意动作规范和节奏感。

六、身法1. 身体形态:身体形态在戏曲表演中也非常重要。

京剧身段谱口诀·基本功

京剧身段谱口诀·基本功

京剧⾝段谱⼝诀·基本功京剧⾝段谱⼝诀·基本功钱宝森⼝述潘侠风整理京剧是综合艺术,是由唱,念,做,打四个⽅⾯组成的.做为⼀个京剧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语⾔和声⾳,都必须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所扮演的⾓⾊的⼈物性格和内⼼情感.内⼼情感,除通过语⾔,声⾳表达外,精神⾯貌主要还得依靠外形的动作——就是那些舞蹈⾝段.⼀个演员的舞蹈⾝段,使得好,使不好,使出来的⾝段美不美,那就要看他的基本功怎么样啦.什么叫基本功哪凡是在私底下练的,在舞台上见不到的东西,都叫基本功.⼀般的基本功,指的是'毯⼦功',不是⾝段基本功.现在我先说说'毯⼦功'.怎么叫'毯⼦功'哪因为练这些基本功的时候,都是在地上先铺⼀块毯⼦,叫学⽣们在毯⼦上练,在毯⼦上翻,所以叫'毯⼦功'.这为的是学⽣们要是摔了碰了的,有毯⼦接着,总不会摔碰得太厉害.我⼩时候,练'毯⼦功'都是先'拿顶',随着再'上腿'[注:教武功的先⽣左脚(或右脚)蹬着椅⼦(或凳⼦),把练功学⽣的腰部,平放在左腿的⼤腿上,学⽣的头和双腿搭拉在先⽣⼤腿的两边⼉,先⽣⽤⼿来回晃动.这主要是锻炼学⽣腰部的活动.但是要注意:先⽣⽤左腿的时候,学⽣的头应当在左边,先⽣⽤右腿的时候,学⽣的头应当在右边.],'下腰';拿'前桥','后桥';甩'⼩翻',抄'⼩翻顶'.这个阶段过去,再练些短跟⽃(也叫⼩跟⽃):翻个'⼩翻','前扑',来个'单提','蹑⼦','按头',跑个'虎跳','踺⼦';长跟⽃(也叫⼤跟⽃):'虎跳前扑','⼩翻提','虎跳蹑⼦','串⼩翻'等等.但是这些就都不属于基本功了.在头⼀个阶段过去,拿开毯⼦,就该'撕腿'啦[注:现在教学⽅法改进,取消了'撕腿',以'轧腿'算是正功啦.].撕上⼆刻钟左右,站起来遛遛腿⼉,活动活动,再开始踢腿.踢腿分'正腿','旁腿','⼗字腿'.在过去'轧腿','耗腿'都算是私⼯,学⽣没事的时候,⾃⼰私底下练,先⽣们是不把它列在所教的课程⾥.以上所说,是⼀般武功基本功;⾝段基本功那⾸先得说是'轱辘椅⼦',其次再练'整云⼿'和'旦⾓云⼿'.轱辘椅⼦——京剧⾝段谱⼝诀(⼀)'轱辘椅⼦'是⾝段基本功,是初学演员们必修课程中最主要的⼀门.它练的是腰上的劲,眼⾥的神,是⼀切舞蹈动作的基础.演员们在舞台上所使的舞蹈⾝段,都离不开'轱辘椅⼦'的劲.这门基本功练好了,⽤处是很⼤的.我学戏时候,学'云⼿',打'把⼦','拉戏'才⽤了⼀年零七个⽉;可是轱辘椅⼦倒轱辘了整整的四年,还是⼀天不间断的四年.可见当初对这门功课的重视啦.练这门功,要找⼀把⽼式样的⼤椅⼦.椅⼦的形式是:类似太师椅,⽽不是太师椅,要两边⼉没有扶⼿的.椅背⼉要⾼,⼈坐在椅⼦上,椅背⼉的最上部要在⼈的膀环⼉下边⼉.椅背⼉不要全实的,中间仅要三分之⼀的实背⼉,实背⼉两边都要空的.这三分之⼀的实背⼉不要板平的,要微弯的,上半截要平,下半截要往外凸出的.初步练习的时候,主要是⾛劲.准备姿态是这样:⼈端坐在椅⼦上,两⼿五指伸开,扶在左右腿的马⾯[⼤腿跟⼉的下边,磕膝盖的上边叫'马⾯'.]上,两只脚要蹬在椅⼦下边⼉的横撑⼉上,⼈的腰部要与椅背⼉贴紧,但要稍留⼀些空隙.这个空隙,仅仅能勉强塞进两个⼿指头去就可以啦.由腰部往上,就不要贴着椅⼦背⼉了.练习的时候,动作是这样:(1)⼼⾥想着好象要⽤胸⼝往前碰,两眼向前直看,由右往左匀,['匀'就是晃,⽤的是腰上的劲.]匀到左肋巴扇⼉贴着椅⼦左边柱的上端,不能再往左匀了,后背就贴着椅⼦背⼉随往上长⾝,随往右轱辘.(2)轱辘到椅背⼉右头的时候,胸⼝对着什么地⽅就往什么地⽅碰,碰到右肩头要离开椅⼦,再往下缩腰,膀梢⼉离开椅背⼉,晃左肩,画⼀⼤的弧线,提右肩,闷⽓拿神.这门功应左右循环着练,还要不间断地每天练,练熟了,就能找着这个'劲'啦.整云⼿——京剧⾝段谱⼝诀(⼆)'整云⼿'是练⾝段基本功时候⽤的⼀种'云⼿'.整着⽤——就是把这⼀个'整云⼿'练全了,在舞台上是见不到的.可是演员们在舞台上所表演的舞蹈动作⾥,差不多都⽤得着,都是拆着⽤的.演员们要是能把'整云⼿'练好,功底⼉就磁实多啦!在舞台上表演起舞蹈动作来,就能够运⽤⾃如,得⼼应⼿;使出舞蹈⾝段来,就显着好看,⾃然,不板不僵.在谈'整云⼿'之前,先说说'云⼿榫⼉'.['榫⼉'俗称榫⼦,就是⼀般⽊器家具上两部分结合的地⽅.它的形状是⼀块⽊头上做出凹的形状,另⼀块⽊头上做出凸的形状,这两块⽊头是恰好能插在⼀起的.]'云⼿榫⼉'是起'云⼿'之前的⼀个舞蹈姿势.不仅是'整云⼿'⽤,其他各种'云⼿'也都应当⽤.⽤'云⼿榫⼉'有什么好处哪⽤它可以避免'⼀顺腿'.[动左胳膊的时候,左腿也随着动起来,这就叫'⼀顺腿'.]准备姿势是这样:⾝⼦站在台中,两脚站成丁字步.舞蹈动作是这样:(1)上⾝向前斜揿,左肩头与左脚尖⼉上下斜对着,换出前后⼿,前(左)⼿不离马⾯,后(右)⼿不离胯.(2)两膀前后张开,就像有⼈⽤绳⼦扽着似的,⾝⼦微斜,斜的程度,以脚不离开地为⽌.(3)顺着这个倾斜的劲头⼉,伸出左臂,左⼿的⾼度,遥与肚脐取平.(4)右⼿微向后杵,右肩斜向下垂;左肩微抬,左⼿往回绕⼀个⼩圈⼉(注意不要露肘),圈到⾝后斜对脊椎⾻,⾝⼦稍微往上匀⼀个⼩圈⼉;同时,右⼿由下往上,由外往⾥⾼举到头部.(5)底(左)⼿移到⾝前,⼿的中纹要对准肚脐;上(右)⼿的⼿⼼向下,⼿的⼤指尾节要对准眉攒上边的坑⼉,这是⽼⽣⾓⾊⽤的姿势.下⾯的连续动作,就是'整云⼿'了.'整云⼿'的准备姿势是这样:假定⾝⼦是站在台中,右脚尖对着第5⽅向,左脚尖对着第8⽅向;底(左)⼿的中纹对着肚脐,上(右)⼿⾼举,⼿的⼤指尾节对准眉攒上边⼉的坑⼉.两只胳膊要撑圆了,不要露肘.两只⼿地位的前后,怎样做个标准哪假如上⼿落下来,能和底⼿合在⼀起,就合乎要求啦.舞蹈动作是这样:(1)往上长腰,底(左)⼿先向右推,由上(右)⼿的肘下经过,再由右往左画⼀弧线;同时,上(右)⼿由上向下劈掌.左⼿落到对着第7,8⽅向之间,右⼿落到⽐右乳稍⾼⼀点的地⽅.(2)右⼿往下沉,往外长;同时,左⼿往上提,上⾝⾃右向左匀半个圈⼉.右⼿落到遥对着胸⼝的地⽅;左⼿的⾼度要遥与胸⼝取齐,空胸,低头,眼看着地,(见图⼋)对着第8⽅向拿神⼀望.(3)左⼿往远处长,随着长的劲往下沉;右⼿往上稍抬,两眼看着右⼿,向右画⼀弧线.左⼿伸向第7,8⽅向中间;右⼿落到过了右乳⼀点⼉.(4)下颏⼉⾛到右乳的时候,低头看地,闷⽓,左⼿向左画⼀个圈⼉;同时,右⼿往下沉,向右画⼀个圈⼉.(5)左⼿攥空拳⾼举,遥对着眉攒,两眼注视着左拳;同时,右掌遥对着胸⼝,往外推,向后沉,上⾝向后贴,以脚不活动为度.(6)缓腰,左⼿的空拳直着往下拉,经过⿐,胸,直到肚脐为⽌;同时,右臂平伸,向右画⼀弧线.左⼿空拳拉到肚脐的时候,右臂就落到右胯.(7)⾝向前揿,右臂由后向前横着往左甩,上⾝往左晃半个圈⼉,左⼿空拳穿右臂的肘,右掌点左腕,拉到左肘,右⼿再向前⼀推,双臂下沉,拿神亮像.旦⾓云⼿——京剧⾝段谱⼝诀(三)'旦⾓云⼿'与'整云⼿'的性质⼀样,在舞台上'整着'是见不到的.但是⽤处很⼤,唱旦⾓的演员在舞台上所使的舞蹈⾝段,甚⾄于趟马的舞蹈动作,全是由这个'云⼿'上拆下来的.唱旦⾓的演员要是把'旦⾓云⼿'练好了,对⾝段表演上的帮助是很⼤的,最低可以帮助你三,四成⼉.'旦⾓云⼿'的形,是:搭于腕,底⼿垂,上⼿够于⿐.它的劲,是:松于腰,垂于⾻.在过去,旦⾓都是男演员扮演,所以当时唱旦⾓的,必须要带媚⽓.媚⽓是怎么来的哪那就在于劲的运⽤了——先把眼⽪稍微往下⼀搭拉,不要张嘴吸⽓,要⽤⿐孔吸⽓,闭嘴⼀闷⽓,'媚'就出来了.'旦⾓云⼿'的准备姿态是这样:不站丁字步,是两脚平站,中间要隔⼀脚的档⼦.舞蹈动作是这样:(1)先把两只眼睛的上眼⽪稍微往下⼀搭拉,紧接着就闭嘴闷⽓,往下松腰.但是要注意,以上的动作要同时进⾏,不能分割开了.(2)这时候眼神要半怒半嗔,头⾃右向左摆,两眼⾃下向上瞅,⾛⼀个S形绕回来.(3)同时,胸⼝轻轻地往前⼀碰,左胯也要随着往前碰,这时候重⼼就移到左腿上啦.左脯⼦往上扬,右肩随着往下轧;尾⾻稍微往下垂,好像是要往右腿的腿洼⼦那⼉坐似的,两腿随着向左弯曲,⾝⼦形成三道弯⼉.(4)在向上瞅的时候,重⼼就移到右腿了.⾝⼦向右贴着⼀点⼉,右脯⼦往前⼀撞,⾃脚脖⼦往上直到胯⾻晃⼤半个圈⼉.(5)左⼿由外披⼉马⾯向前抬起,抬的⾼度要对着肚脐稍下⼀点⼉的地⽅,左臂往后张,假如中指要是翘起来,要对着左乳;右⼿顺着尾⾻往下画⼀弧线.(6)左⼿由肋下往后圈,再由外往⾥,向前画⼀弧线;右臂向前甩,由上往下落,左臂⾃下向上托,形成右腕搭在左腕的上头,右⼿⼼向下,左⼿⼼向上的姿势.(7)在右臂将要往前甩的时候,两只眼要瞅着离右脚尖⼉差不多三尺来远的地⾯,眼随腰⾛,两眼向左上⾓⼀挑,随即向前平视,搭拉眼⽪,⽤⿐孔出⽓⼉,这才把腕搭上,⽓往下⼀沉,再⽤'思索眼'.['思索眼'就是在想事的时候,两只眼向下凝视的⼀种眼神.](8)搭腕要搭在肚脐的左下⽅.往下松腰,但不是直着往下松,上⾝要微微地晃⼀个不太明显的圈⼉,随着这个劲,再往下松腰.(9)⼼劲是这样:左脯⼦似乎是要向前碰,左膀⼦下头⼀点⼉稍微向后⼀贴,向右上⽅长⾝.(10)双⼿同时向左外⽅推,推到马⾯外披⼉的上头,上(右)⼿往上提,够于⿐;底(左)⼿往下垂,垂到遥对着肚脐相平的地⽅.(11)在垂底(左)⼿的时候,两只眼⾃左往右撤,[不论是⾃左向右,或是⾃右向左,⽤眼睛看左,中,右三⾯,就叫'撤眼'.]撤到右乳,再注视着右⼿.这时右⼿拉开,拉到⾼与右乳取平.(12)右⼿的⼿⼼朝下,⾃上向下,由外往⾥舀,眼神随着右⼿转⼀个弯⼉,两眼看地,低头,空胸,下巴颏⼉⾛到对着左乳那条线上的时候,脊椎⾻第三节⽤劲,甩头正视,向第8⽅向⼀看.(13)右⼿抬起遥与右乳平,左⼿对胯.胸⼝往前⼀碰,右膀⾼抬,对着右乳;左⼿下沉,⼿⼼朝下,⾃下向上,朝⾥⼀舀,舀完落到与腰带相平的地⽅.(14)两眼跟着右⼿;左⼿向外推⼀个弯⼉,经过第7⽅向,推到第8⽅向,再往上抬,抬到⾼与⼝齐.⽤'含羞眼',⾯带羞容,向右偏头,下巴颏⼉⾛到右乳为⽌.(15)左⼿弯曲,⾃上往下画,指向胸⼝;右⼿⾃外向⾥,平画⼀个⼩圈⼉,向⾥翻腕⼦,两臂合拢.左⼿⼿背贴着右⼿⼿腕的时候,右腕由⾥向外翻,左腕随着也往外翻,翻过去,再拉开.(16)右⼿落在遥对着右乳的地⽅;左⼿落在遥对着左乳的下⽅.胸⼝往前⼀撞,右⼿⾃上向下画⼀个圈⼉,右腿向后⼀掖,缩腰⼀亮,⽓要沉,脸要绷,脚步落'反丁'.以上⼗六⼩节舞蹈动作,就是⼀个'旦⾓云⼿'.'旦⾓云⼿'为什么要'搭于腕,底⼿垂,上⼿够于⿐'哪因为这个'搭于腕'的姿势,看起来显着秀⽓;'底⼿垂,上⼿够于⿐'的动作,为的是要透露出⾝段的媚⽓来.那么为什么⼜要'松于腰,垂于⾻'哪就是因为腰上要是⽤这种劲,使出⾝段来,让⼈看着柔软,不那么'板'得慌.所以我说,旦⾓演员要是把'旦⾓云⼿'练好了,⽤处是很⼤的.'旦⾓云⼿'不但是旦⾓学会了⽤处很⼤,就是唱花脸的,也照样应当学会了.像花脸戏⾥,《嫁妹》的钟馗,《九莲灯》的⽕判,《铡判官》的张洪和所有与'跳判⼉'类似的舞蹈⾝段,都是'旦起净落'.花脸的⾝段⾥,凡是美的地⽅,差不多都是由'旦⾓云⼿'⾥化出来的.另外,像《青风寨》的李逵,假扮⼩姐那场,戴上凤冠,穿上霞帔了,就应该完全⽤旦⾓的劲啦,那就更需要有'旦⾓云⼿'的基础了.三形六劲⼼意⼋⽆意者⼗——京剧⾝段谱⼝诀(四)⼀个演员能不能有成就,主要是靠⾃⼰的勤奋,苦练,钻研,创造.'⽅法'只能帮助你往'成就'那条路上⾛,⽽不能代替你去完成你所应该完成的⼯作.不论是什么功夫,都是逐渐进步的,⼀个演员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三形,六劲,⼼意⼋,⽆意者⼗'这个⼝诀,就讲的是演员练功,功⼒修养的进度标准.'三形':在舞台上不论使⽤任何⾝段或亮像,地⽅⼉能够摆准了,让观众看着像样⼉啦,要按练功夫的程度来说,也就是三分.'六劲':练功练到懂得运⽤劲头了,⽤的劲还不是犟劲,把劲还得要透到外形上来,这就到了⼋分程度啦.'⼼意⼋':⼼⾥这么⼀想,劲随着就来了,⽽且,还能随⼼所欲地把'神'带出来,这已经就到了⼋分程度啦.'⽆意者⼗':⼼⾥⼀想,也不⽤特别注意,⾃然地把⾝段使出来,⽽还能把⼼劲和外形结合在⼀起,形成⼀种妙造⾃然的神韵.到了这种⽕候,才算到了⼗分程度.但是,这'⼗分程度'做先⽣的是教不出来的,只有学习的⼈学会⽅法之后,⾃⼰去练,才能找到熟能⽣巧的劲头⼉.我⼩时候听说:唱⼩⽣的徐⼩⾹徐先⽣演《凤仪亭》,在演到吕布戏貂蝉的时候,他能让额⼦,紫⾦冠上插的那两根⼉翎⼦,⼀根动,⼀根不动;并且能让右边⼉的这根翎⼦,由貂蝉的脸上划过去,⾃动地经过⾃⼰的⿐⼦,吸⽓⼀闻.表⾯上看,这是脖⼦上的劲,其实也是腰上的劲,因为脖⼦也是要受腰劲来⽀配.这⼀⼿⼉,要不经过刻苦锻炼,是做不到的.还有,唱⼩花脸的杨鸣⽟杨先⽣演《思凡下⼭》的⼩和尚,在下⼭的时候,⾛着'矮⼦'耍⽔袖,左右两只⽔袖反着⽅向要耍得⼲净利落,⼀点⼉不拖泥带⽔.他⽔袖耍得这么好,还不算是绝活.真称得起绝活的,那得说是他的耍念珠⼉.在⼩和尚下⼭的时候,杨先⽣随⾛着'矮⼦',随晃摇着脑袋,转动脖⼦上挂的念珠⼉.把念珠⼉从头顶上碰出去,念珠⼉离开脖⼦,起在半空,形状还不能变,还得是圆的;'矮⼦'还要照旧⾛着,念珠⼉落下来,还得要套在脖⼦上.如此连续三次,样⼉不变,这能说不是绝活吗!虽然是⽤脖⼦把念珠⼉转圆了,可也是腰上的劲.把念珠⼉撞出头顶,起到半空,那就是两个肩膀头⼉上那点⼉⾻头的劲⼉了.这两位⽼先⽣⽣前所使的绝活,都是由勤学可练⾥得来的,决不是先⽣⼀教,就教会了;也不是三天两早晨就练会的.⽇⼦久了,功夫纯啦,才能够这样得⼼应⼿.有句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在个⼈.'我看真是⼀点⼉不错.⼀脚,⼆劲,三⼼理——京剧⾝段谱⼝诀(五)同样的⼀个剧本,甲演员演,平平淡淡,不能把剧本的精华演出来;换了⼄演员来演,就能以另⼀种⾯貌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总的⼀句话,是演员表演⽔平问题.甲演员的表演⽔平低,受本⾝条件的限制,就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剧本的精神.⼄演员的表演⽔平⾼,他通过⾃⼰的丰富想象⼒,对剧本有了深刻地体会,对⼈物能进⾏创造性的刻画,把⾝上的风度,⾯部的神⽓和内在的情感,结合在⼀起,所以他的表演就能够⽣动,感染⼒强.演员们要能够领会'⼀脚,⼆劲,三⼼理'这个⼝诀的精神,对于舞台上的表演就有很⼤的帮助.'⼀脚,⼆劲':是说演员在使⽤⾝段的时候,⾸先要注意脚底下,其次,才能注意⾝上的劲.换句话说,就是先站好了脚步,才能谈得到劲头⼉的运⽤.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脚步是最要紧的,⼀举⼀动,都有准尺⼨,准地⽅⼉,⼀丝不得含混,都要见棱见⾓⼉.因为脚底下站对了地⽅,劲才发得出来;脚底下要是站不对,站不好,就发不出劲来,所以说脚步是最要紧的.'三⼼理':就是说不论什么⾏当的演员,扮好了戏,在没出台的时候,先想想⾃⼰在这出戏⾥,扮演的是什么⼈物,什么⾝份,多⼤年岁,演的这出戏是什么情节,要根据剧中⼈的思想,⽣活,把⾃⼰化到⾥边⼉去,揣摩好了⼈物⼼理,才能塑造⼈物形象,才能把这个⼈物的思想感情,从外形上表达出来.就拿《群英会》打黄盖来说吧:黄盖挨打以后,阚泽搀黄盖⾛到帐外的时候,周瑜和黄盖有这么⼀段表演——周瑜两只⼿掏着翎⼦,怒容满脸,注视着刚刚⾛出帐外的黄盖.黄盖的左⼿搭在阚泽的肩膀上,右⼿向左⼀推'⽩满',稍微地晃了晃头,轻轻地'唔呦'了⼀声,右⼿⼜有意⽆意地摆了两下⼉.从这段表演的表⾯上看:周瑜是余怒未息,⽬眦欲裂.黄盖是年迈⽓衰,受了重刑有些⽀持不住,但⼜⽆可奈何.其实他们的⼼理活动,并不是这样.他们两个⼈的内⼼感情:周瑜打黄盖是真打,不打重了,瞒不过细作的⽿⽬!可是黄盖到底是年岁⼤啦,⽤刑之后,周瑜很担⼼:黄盖是不是经得住他虽然装出了满脸怒容,⼼⾥头是很关⼼黄盖的安危,所以他才两眼注视着黄盖.黄盖也很了解周瑜的⼼情,怕他不放⼼,稍微地摇了摇头,摆了摆⼿,这是个暗⽰,告诉周瑜:'不要紧.'让他放⼼.以上这段做⼯,必须有内⼼表演,才能表达出剧中⼈的思想感情.所以说,戏曲演员在表演舞蹈⾝段的时候,必须要把内⼼的思想与外部的动作结合起来,那也就是要把'⼀脚,⼆劲,三⼼理',都联系在⼀起.分。

戏曲身段基本功教程

戏曲身段基本功教程

戏曲身段基本功是戏曲表演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以下是一份戏曲身段基本功教程的概述:
1. 唱念做打:戏曲表演艺术的四大基本功,分别指的是唱腔、念白、做功和打斗。

这四项基本功是戏曲演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技能。

2. 腰腿功:腰腿功是演员的基本功夫,包括翻筋斗、涮腰、飞脚、旋子、探海、铁门槛、朝天蹬等动作。

这些动作需要演员通过长期的练习来掌握。

3. 毯子功:毯子功是练习翻各种筋斗的基础功夫,包括身体各部位的扑、跌、翻、滚、腾、跃等动作技巧。

4. 把子功:把子功是指戏曲舞台上武器道具的运用,如刀、枪、剑、戟、斧、钩、叉、棍等。

演员需要通过训练掌握把这些武器运用到表演中的技巧。

5. 手势训练:手势在戏曲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演员需要通过训练掌握各种手势的运用和意义。

6. 脚步训练:脚步训练包括各种脚步的姿势和步法,如正步式、八字式、丁字式等。

演员需要通过训练掌握正确的脚步姿势和步法。

7. 身段组合:身段组合是将各种基本的身体动作组合起来,形成连贯的表演动作。

演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身段组合的技巧。

通过以上的训练,演员可以逐渐掌握戏曲表演中的基本身段动作,提高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一、干净整洁的行动规范1.服装整齐2.姿势端正3.行走利落4.眼神自如二、优美准确的发声技巧1.气息调控1.深呼吸2.发声时用腹部呼吸3.控制音量和节奏2.发音清晰1.发音准确2.不模糊不含糊3.语调抑扬1.根据角色不同,运用合适的语调2.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4.声音共鸣1.利用共鸣区域,让声音更加丰满2.注重咬字清晰,字音抬升三、熟练流利的身段技巧1.步法有节奏感1.配合音乐和节奏进行行走2.注意步伐的调整和换向2.手势优雅自然1.手部的动作要与角色表达一致2.避免过度追求华丽而显得生硬3.身体协调配合1.利用身体的转动、倾斜等动作表达情感2.注意身体的平衡和姿态的优美4.灵活运用道具1.利用道具增加表演的效果2.手法熟练,展现道具的特点四、情感表达的技巧1.集中注意力1.注意表演细节,抓住角色情感的变化2.注意与其他演员的互动和配合2.情感真实饱满1.深入角色分析,理解角色心理2.表演时真实地切换情感状态3.角色转变自如1.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等手段表达角色变化2.流畅地切换不同角色之间的情感4.学习表演中的“化装术”1.利用化妆来突出角色特点2.化妆体现角色的不同年龄和性格结语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是戏曲演员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干净整洁的行动规范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美好的形象;优美准确的发声技巧让观众能够听到清晰动人的表演;熟练流利的身段技巧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表演的动感和美感;情感表达的技巧使得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进而与表演产生共鸣。

只有在这四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戏曲演员才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真正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因此,作为戏曲表演者,我们应该不断地在这四项基本功上进行钻研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演技水平,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的戏曲表演作品。

京剧身段教学

京剧身段教学

京剧身段教学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综合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和戏曲功底的艺术形式。

京剧的身段是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采用的身体姿势、动作和舞蹈技巧。

下面是京剧身段的一些基本教学内容。

1. 基本站立姿势:
-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稍微朝外。

- 腰胯略微向下挺起。

- 脊背挺直,保持良好的站姿。

2. 手势:
- 右手掌张开,左手握拳,虎口朝上。

- 右手掌心朝上,左手握拳,放在胸前。

- 右手握拳,左手掌心向上,手臂略弯曲。

3. 步法:
- 往前迈进一步时,脚跟先着地,接着脚尖着地。

- 往后退一步时,脚尖先离地,接着脚跟离地。

- 步幅应保持适度,舞台上行走时要保持优雅稳健的形象。

4. 身体转动:
- 脊背挺直,保持舞台形象。

- 围绕脊柱轴心进行转动,腰部要灵活。

- 注意平衡,不要转动过度。

5. 跳跃和腾挪:
- 双脚用力跳起,身体向上延伸,注重姿态和协调。

- 在跳跃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转身、翻身和翻滚动作。

6. 手指和眼睛:
- 手指动作要柔和、灵活,根据角色特点变换。

- 眼睛应具有神采,注重气息和眼神的表达。

以上是京剧身段的一些基本教学内容,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演员们可以掌握这些技巧,并运用到舞台表演中,展现京剧独特魅力。

戏曲身段表演基本功训练 图文精编版

戏曲身段表演基本功训练 图文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戏曲身段表演基本功训练第一章脚姿和脚位在戏曲表演中,演员的脚所做的各种姿态,简称脚姿。

人物一戳一站、两脚 1 ……………………………………………………………最新资料推荐…………………………………………………所构成的各种位置,简称脚位。

脚姿与脚位,是基本功的基础,所以学生要先从(见图4)。

八字式站相的训练开始。

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介绍舞台上常用的脚姿和脚位。

通过对准备姿势:正步式。

两脚尖向左右分开成八字形,两脚尖相距约自己的一脚之宽。

脚跟靠拢,腿绷直,目视正前方(见图5这些项目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舞台上最基本脚姿和脚位。

通过对这些项目)。

丁字式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舞台上最基本脚姿和站式,增强他们在站式中腿部的准备姿势:正步式。

左脚向正前方迈半步,右脚立即上半步横站,右脚窝与左脚跟靠拢,两腿绷直,身向右前方,目视正前方(见图6)控制能力,以及懂得在站式中如何运用两面身型(即子午相)。

第一节脚姿。

若右脚在前,则称右丁字式,或“右丁此式为左丁字式,又称“左丁步”勾脚步”。

脚跟踹出,脚尖、脚背用力往回勾起(见图1)。

绷脚准备姿势:右丁字式。

右脚跟踮起,以脚尖点地,右膝稍弯曲,膝戳腿式脚尖点地,脚跟向上提,脚背绷直尽力往上顶(见图2)。

7盖稍向右掰。

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

脚背绷起,脚窝朝上,脚尖尽力往回(见图3)。

脚此式为右戳腿式。

此式,若左脚在前戳腿,则称左戳腿式。

第二节脚位训练要求站立如劲松,双肩切勿耸。

立腰收臀腹,气沉丹田中。

双手叉腰。

两腿站直并齐,两脚并拢,脚尖朝正前方,目视正前方正步式准备姿势:八字式。

右脚向左脚左后方撇撤一步,右脚尖与左脚跟踏步式 2……………………………………………………………最新资料推荐…………………………………………………相距约半市尺,右脚掌着地脚跟踮起,左腿直立,右腿稍弯曲,将右膝掖在左膝起,大腿平,小腿直,左胯要开,右腿要绷直。

戏曲身段属于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内容

戏曲身段属于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内容

戏曲身段属于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内容
戏曲身段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特色之一,也是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内容之一。

传统的戏曲剧目通常融合了歌、舞、乐、扮相等艺术形式,而戏曲身段则是其中舞蹈部分的表现形式。

戏曲身段包括了各种基本舞蹈动作,如步法、手势、身体的转移等,通过这些舞蹈动作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境界等。

戏曲身段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步法:戏曲身段中的步法是指舞蹈演员的行走方法,如出足、迈步、走位等。

步法的训练需要注重节奏感、韵律感和舞台效果。

2. 手势:手势是戏曲身段中重要的表演手段之一,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含义和情感。

舞蹈演员需要通过手势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等。

3. 身段:身段是指舞蹈演员的身体姿态和动作。

在戏曲身段中,舞蹈演员需要通过身体的转移、扭动、伸展等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形象。

4.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在戏曲身段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舞蹈演员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戏曲身段作为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内容,不仅需要注重动作的精准和流畅,还需要注重表演技巧和情感的传达。

通过对戏曲身段的训练,舞蹈演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民族民间文化的内涵,将其传承和发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戏曲身段表演基本功训练第一章脚姿和脚位在戏曲表演中,演员的脚所做的各种姿态,简称脚姿。

人物一戳一站、两脚 1 ……………………………………………………………最新资料推荐…………………………………………………所构成的各种位置,简称脚位。

脚姿与脚位,是基本功的基础,所以学生要先从(见图4)。

八字式站相的训练开始。

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介绍舞台上常用的脚姿和脚位。

通过对准备姿势:正步式。

两脚尖向左右分开成八字形,两脚尖相距约自己的一脚之宽。

脚跟靠拢,腿绷直,目视正前方(见图5这些项目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舞台上最基本脚姿和脚位。

通过对这些项目)。

丁字式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舞台上最基本脚姿和站式,增强他们在站式中腿部的准备姿势:正步式。

左脚向正前方迈半步,右脚立即上半步横站,右脚窝与左脚跟靠拢,两腿绷直,身向右前方,目视正前方(见图6)控制能力,以及懂得在站式中如何运用两面身型(即子午相)。

第一节脚姿。

若右脚在前,则称右丁字式,或“右丁此式为左丁字式,又称“左丁步”勾脚步”。

脚跟踹出,脚尖、脚背用力往回勾起(见图1)。

绷脚准备姿势:右丁字式。

右脚跟踮起,以脚尖点地,右膝稍弯曲,膝戳腿式脚尖点地,脚跟向上提,脚背绷直尽力往上顶(见图2)。

7盖稍向右掰。

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

脚背绷起,脚窝朝上,脚尖尽力往回(见图3)。

脚此式为右戳腿式。

此式,若左脚在前戳腿,则称左戳腿式。

第二节脚位训练要求站立如劲松,双肩切勿耸。

立腰收臀腹,气沉丹田中。

双手叉腰。

两腿站直并齐,两脚并拢,脚尖朝正前方,目视正前方正步式准备姿势:八字式。

右脚向左脚左后方撇撤一步,右脚尖与左脚跟踏步式 2……………………………………………………………最新资料推荐…………………………………………………相距约半市尺,右脚掌着地脚跟踮起,左腿直立,右腿稍弯曲,将右膝掖在左膝起,大腿平,小腿直,左胯要开,右腿要绷直。

身向正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11)。

后面。

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见图8)。

此式为左弓箭式。

此式,若右腿弓起,则称右弓箭式。

此式为右踏步式,又称“右别步”。

此式,若左脚在后踏步,则称左踏步,骑马式或左别步。

准备姿势:正步式。

右脚向右方横迈出一大步,两脚相距约半米,两脚撇成大八字,两腿弯曲略下蹲,大腿斜垂小腿直,要开胯。

身向正前方,目存腿式准备姿势:左丁字式。

左脚向前绷直伸出约一步远以脚尖点地,同视正前方(见图12)时右膝弯曲和左膝并靠,右脚满脚着地。

身向正前方,目视正前方(见图9、侧。

盘卧式。

10面图)准备姿势:右踏步式。

双腿弯曲下蹲,蹲至犹如坐在矮凳上的高低为好,右小腿不要挨地,双腿要掌握好重心,不要前倾后坐,身向右前方,目视此式为右存腿式,或“右竖桩子”。

此式,若左腿存腿,则称左存腿式,或左前方。

(见图左竖桩子。

13)。

此式为右盘卧式,又称“右踏步蹲”。

此式,若左脚后踏,则称左盘卧式,或左踏步蹲。

弓箭式准备姿势:八字式。

左脚向左方迈出一大步,脚尖向左方,左腿弓 3 ……………………………………………………………最新资料推荐…………………………………………………大掖步准备姿势:八字式。

右脚向前横上半步,脚尖稍向右方,右腿半弓,第二章手膀训练左腿向后掖去,左脚尖与右脚要在一条直线上,两大腿要夹紧,向右拧身坐胯。

本项训练的目的:(一)使学生掌握舞台上常用的身段动作和基本造型(即亮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见图14)。

相)。

(二)使他们学会身段动作手、眼、身、步有机配合的基本方法。

(三)使他此式为左掖步。

此式,若右腿后掖,则称右掖步。

们掌握身段动作的基本运律与风格特色。

(四)提高肩、肘、腕、手各部位的灵活准备姿势:八字式。

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膝盖绷直,绷脚面脚前踮丁式性和控制的能力。

15尖点地,同时左腿绷直,左脚满脚着地。

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训练要求此式为右前踮丁式。

此式,若左脚在前踮起,则称左前踮丁式。

手膀动作讲究圆,手到身随步不乱;刚柔相济有劲头,一招一式功架练。

准备姿势:八字式。

右脚向前迈一步,膝盖绷直,满脚着地,同后踮丁式要求身段姿势美,臀部不撅腹不腆;腰要立直不扣胸,亮相领神需体现。

16(见图)。

绷脚面脚尖着地。

时左腿绷直,左脚跟踮起,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此式为左后踮丁式。

此式,若右脚在后踮起,则称右后踮丁式。

第一节手姿与手位本节,除正步式、八字式、骑马式外,其他各式均要左右练习。

在舞台上,演员结合剧情,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手式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些手式,有着不同的姿势和动向。

我们在基本功训练中,将这些手的姿态简称为“手姿”,将手式最后静止状态的位置简称为“手位”。

舞台上所运用的手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它终离不开掌、拳、指这三种手的基本姿势。

因此,我们把手式和手位,分为掌、拳、指这三种类别进行训练。

(一)掌瓦楞掌掌心稍凹,大拇指张开向后腆,其余四指伸直并拢靠起,无名指与小指伸直尽力向掌心收拢(见图17)。

)18五指伸直向外张开,掌心稍凹(见图虎爪掌4……………………………………………………………最新资料推荐…………………………………………………兰花掌大拇指往回收拢,放在中指的第一骨节上,食指、无名指、小指稍摊掌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双手兰花掌,左踏步站好。

眼随手走,双手自下向胸窝前撩起,随即双手向右外方翻腕,掌心朝上,双臂成半弧圈,身向微往后翘,掌心稍凹(见图19)。

左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大拇指往回收拢,正对中指的第一骨节,食指、中指稍往后翘,无23)。

荷叶掌名指、小指向掌心收拢,掌心稍凹(见图20)。

按掌准备姿势:摊掌。

眼随手走,双手自里向右外侧翻腕,掌心朝下做按状,右手在右侧平按比肩低;左手在胸窝前平按,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24)。

端掌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右踏步站好。

两小臂自下向胸窝前上抬,双掌心朝上端至胸窝前,两手指尖相对,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见图25)。

准备姿势:左手叉腰,右踏步站好,右臂自然下垂,右手成兰花掌。

撩掌。

)右手腕稍向里扣,手背朝前自下经胸前向额头上部撩起,眼随手走(见图21准备姿势:掌撩掌。

右手翻腕,掌心朝上自额头上部向右侧做半弧圈徐徐下缓,眼22随手走(见图)。

准备姿势:左手叉腰,右掌端放在右肋处,左丁步站好。

眼随手走,撇掌右掌从右肋处经胸窝前向右侧划半圆圈作撇出状,身向右前方,目视正前方(见)图26。

5……………………………………………………………最新资料推荐…………………………………………………腋部虽抬起,切记不可端肩。

收拢并靠在食指的第二骨节上,形成有棱角的方拳(见图29)。

翘指掌食指、中指攥握在拳心,大拇指收拢立掌准备姿势:双手叉腰,右丁步站好。

左脚向右脚右前方上一步成右踏并靠在曲心小指食指和中指的第二骨节上,同时无名指、弯向掌步,左手成荷叶掌自腰部向右肩方向撩起,随即左手下按坐腕,将左掌立于右胸(见图30)。

27前,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见图)。

在按尖砍掌准备姿势:左手叉腰,右臂自然下垂,右丁步站好。

右掌用虎爪掌自佛手掌大拇指向掌心收拢,食指弯曲以指轻心弯曲,中指下向左上方撩起至左耳高,坐腕有力地向右下方砍去,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拇指的指尖上,同时中指、无名指、小指向掌(见图。

贴靠在拇指旁(见图31。

28))两臂上抬成半弧圈,双臂自然下垂,准备姿势:以上各式均要左右练习。

男左丁步,女右踏步。

提拳两手成拳在身体两侧提起,两手扣腕,左拳提至左胯边,右拳位置稍高于左拳,32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男见图、女见图。

33)此式又称“提甲”。

(二)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攥握在掌心,大拇指方拳6……………………………………………………………最新资料推荐…………………………………………………此式又称“虎抱头”。

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握拳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男左丁步,女右踏步。

两手从身体两侧向端拳垂,男右丁步,女右踏步。

两臂向上撩起,撩至两肋边双手扣腕成拳,端放在两肋旁,身向右前方,目视上抬至齐胸高,双手坐腕握拳于胸)。

39左前方亮住相(男见图38,女见图前,右拳在前,左拳在后;双臂成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男左丁步,女左后踏丁步。

两臂架拳身向左前方,犹如勒马状,半弧圈,上抬,双手向里扣腕,两拳架在两胯边,拳的虎口朝前,犹如驾车之状,,女动作相目视右前方(男见图34 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男见图40,女动作相反见图。

41)35反见图。

)以上各式均要左右练习。

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举拳垂,男左丁步,女右踏步。

两手从身体两侧向上撩起,待双手举到头顶上方立即36翻腕握拳,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男见图,女见图。

37)7……………………………………………………………最新资料推荐…………………………………………………图44)。

倒影指准备姿势:双手叉腰,左踏步。

双手成兰花指经胸前向左外方缓一圆圈后,顺势向右前侧下方指出,同时左臂成半弧圈左手垂腕,右臂前伸稍弯曲比肩低,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亮住相(见图45)。

朝天指准备姿势:双手叉腰。

左丁步。

左手下缓变提甲式,右手成单指式向右外方缓后又立即上撩起,撩至齐右额头高时坐腕、指尖朝天,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见图46 (三)指)。

(女用)食指向外伸直,大拇指向掌心收拢,其兰花指双指(女用)食指、余三指向掌心弯曲,以中指的指尖轻按在拇指的指尖上(见图中指并拢伸直,无名指、小指向掌心弯曲;大拇指向掌心。

42)收拢以指尖轻按在无名指的指头上(见图(男用)食指向外伸直,其余三指向掌心收拢,大单指47)。

(男用)食指、中指并拢伸直,无名)43拇指向掌心收拢紧贴在中指的第一骨节上(见图指、小指向掌心弯曲,大拇准备姿势:双手叉迎风指指向掌心收拢贴靠在无名腰,右踏步。

双手成兰花指经胸前指、小指的第一骨节上(见向右外方缓一圆圈后,顺势向左上图方指出,同时右臂成半弧圈,右手48)。

抱月式准备姿势:坐腕,左臂前伸稍弯曲比肩低,身双手叉腰,右踏步。

双手作双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见8……………………………………………………………最新资料推荐…………………………………………………指式。

右手向右外侧上撩至右额头上方翻腕;左手上撩至胸前立即翻腕,双臂成。

半弧圈,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见图49)准备姿势:双手提拳,左丁步。

右拳变掌向胸窝前收拢,随即右提拳双指(见目视正前方亮住相臂向右侧甩出,同时右掌变双指向右侧指出,身向右前方,。

图50)食指、大拇指伸直张开,中指向掌心弯曲指尖正对拇指的指尖,同八字指51)。

时无名指、小指稍弯曲(见图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左踏步。

双手上撩托月式挑出,其余四指向掌赞美指(女用)大拇指向外,顺势双手向两胯边下至胸窝前交叉(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在大心弯曲,以食指、中指的指尖轻按拇指的第一骨缓后又立即上撩至头顶上方;双臂成半弧圈,双手用八字指直向外挑出,(男用)大拇指伸)节上(见图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