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身段表演基本功训练-图文

合集下载

戏曲舞蹈身段的训练

戏曲舞蹈身段的训练
现 出了他此时此刻的情绪 现 代 戏 ,智 取 威 虎 山 》 杨 子 荣 “ 虎 上 山 ” 场 也 用 《 中 打 一 了大量的舞蹈身段体现出了为民族解放 ,为了完成组织交
“ 法 上下苦功夫 , 身” 不断提高 自己的技艺 . 不断加倍 努力 . 塑造 出更多 、 更加 完美 的舞台 人物形象 来 回报 社会 、 回报
动作 中 , 用 了翻身 、 蹦子 、 龙绞柱 、 股坐 、 转和醉 运 反 乌 屁 平
步等舞蹈身段 , 这一系列身段 , 既体现 了燕子 划船 在风 大浪 急 中被狂风刮倒 、被山洪 巨浪打 的倒退 ,直到两 腿绵软 无 力, 脚步蹒跚 。 同时也体现 了燕子与恶劣的天气英勇搏 斗的
而成的 , 它能够有力的体现生活的内容 , 再通过演 员的舞蹈 身段的表演 , 既能体现出不同人物 和环 境的变化 , 同时也起 到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 , 它不 但有鲜 明[节 奏感 . 『 勺 造型 美和明确生活含义的特点 ,而且它的表演还能强调人物情
白。 由于分别时刻 的临近以及“ 仙凡永绝 ” 的失落感 . 三娘到 了这个时候 , 原先可以抑制的愁绪 已经没有什么约束了 . 一
吐 心 曲 , 感 已经 到 了 进 发 的 前 夕 。 情
疑云顿消。这是在柳毅的大段演唱之后 三娘最为轻松
的时刻 。 但从感情层次上看 , 它与前面的几个阶段构成 了完 整的情 感推进过程 。 如果没有对这个过程 的整体把握 . 就不
Y YU AN ANSH ONG I 员 沙 龙 AL 演
戏 曲舞蹈 身段 的训 练
一 朱 芳
中国 戏 曲是 世界 三 大 戏 剧 体 系 之 一 ,既 然 能 称 之 为 体
给的任务 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这段唱词和身段舞蹈既体 现出了对 战友的思念 ,想到了军 民携手就要打败豺狼的美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一、引言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戏曲表演中,身段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形态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戏曲表演教学中,身段基本功教学必不可少。

二、身段基本功的概念身段基本功是指戏曲表演中,演员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角色性格和情感状态,并通过这些动作来达到艺术效果。

身段基本功包括步法、手法、眼法、身法等方面。

三、步法1. 走路姿势:走路时,要注意保持一个优美端正的姿势。

头部应该微微向前抬起,颈部放松自然;肩膀应该下沉,胸部挺直;手臂自然下垂,手掌稍微向内收;腰部不要太过用力扭动,双腿轻盈地前进。

2. 行走节奏:行走时应该注意节奏感。

在行走时可以根据角色性格和情感状态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行走节奏。

比如,如果是表现悲伤的角色,可以适当放慢步伐,增加停顿时间;如果是表现快乐的角色,则可以加快步伐,增加跳跃感。

3. 步法训练:在进行步法训练时,应该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可以从简单的直线行走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复杂的曲线行走和转身等动作。

四、手法1. 手势形态:手势在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

手势形态要求优美大方,并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掌心向上”代表善良和柔情,“掌心向下”则代表强硬和决断等。

2. 手势训练:在进行手势训练时,要注意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手指操来提高手指灵活度。

另外,在进行手势训练时也要注意动作规范和节奏感。

五、眼法1. 眼神表情:眼神在戏曲表演中也非常重要。

演员通过眼神的变化来表现角色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

比如,眼神凝重可以表现出角色的决断和冷静,眼神流露出柔情则可以表现出角色的温柔和感性。

2. 眼法训练:在进行眼法训练时,要注意眼睛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眼球运动来提高眼睛的灵活度。

另外,在进行眼法训练时也要注意动作规范和节奏感。

六、身法1. 身体形态:身体形态在戏曲表演中也非常重要。

戏曲身段基本功教程

戏曲身段基本功教程

戏曲身段基本功是戏曲表演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以下是一份戏曲身段基本功教程的概述:
1. 唱念做打:戏曲表演艺术的四大基本功,分别指的是唱腔、念白、做功和打斗。

这四项基本功是戏曲演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技能。

2. 腰腿功:腰腿功是演员的基本功夫,包括翻筋斗、涮腰、飞脚、旋子、探海、铁门槛、朝天蹬等动作。

这些动作需要演员通过长期的练习来掌握。

3. 毯子功:毯子功是练习翻各种筋斗的基础功夫,包括身体各部位的扑、跌、翻、滚、腾、跃等动作技巧。

4. 把子功:把子功是指戏曲舞台上武器道具的运用,如刀、枪、剑、戟、斧、钩、叉、棍等。

演员需要通过训练掌握把这些武器运用到表演中的技巧。

5. 手势训练:手势在戏曲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演员需要通过训练掌握各种手势的运用和意义。

6. 脚步训练:脚步训练包括各种脚步的姿势和步法,如正步式、八字式、丁字式等。

演员需要通过训练掌握正确的脚步姿势和步法。

7. 身段组合:身段组合是将各种基本的身体动作组合起来,形成连贯的表演动作。

演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身段组合的技巧。

通过以上的训练,演员可以逐渐掌握戏曲表演中的基本身段动作,提高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

演员训练知识:女演员也需要——戏曲基本功训练

演员训练知识:女演员也需要——戏曲基本功训练

演员训练知识:女演员也需要——戏曲基本功训练作为一个女演员,拥有良好的戏曲基本功训练非常必要。

戏曲基本功是表演戏曲的基础和根本,是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女演员为什么需要戏曲基本功训练,以及如何进行戏曲基本功的训练。

一、女演员的特点女性的身体结构和男性大不相同。

女性的骨骼比男性细小,肌肉相对较弱,并且女性的体型、身材也更加柔美。

这些特点在表演时会直接影响到女演员的表现力和形象塑造。

而戏曲基本功是通过训练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稳定性来提高表演技巧的,因此对于女演员来说,掌握戏曲基本功非常重要。

二、戏曲基本功的训练项目1.柔韧性训练柔韧性是戏曲表演中最基础的技能之一。

对于女演员来说,柔韧性训练尤其重要。

通过练习瑜伽、舞蹈和其他柔韧性训练项目,可以提高女演员的柔韧性,让她们更加自如地表现出戏曲中各种各样的形态,使表演更有美感。

2.力量训练女演员在表演中往往需要更多的力量去支撑身体的各种动作,如跳跃、转体等,所以力量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女演员可以通过练习腹肌等核心肌群的训练,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力量,从而更加轻松自如地完成各种动作。

3.身体协调训练除了柔韧性和力量之外,女演员的身体协调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戏曲表演中,需要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融入演员的情感表现,因此身体的协调性也显得尤为重要。

女演员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舞蹈训练,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美感。

三、结语综上所述,戏曲基本功训练对于女演员来说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在戏曲表演中,良好的基本功不仅可以提升表演技巧,也可以让女演员更加自信和自如地展现出自己的魅力。

同时,女演员也应该时时刻刻注意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保持良好的体态和表现力,这对于她们在表演中的成败也至关重要。

所以,作为一名女演员,哪怕我们成为大明星,也永远不要忘记戏曲基本功的训练,它是我们表演的根本,也是我们成就未来的基石。

梅兰芳旦行表演身段十二种(附图介绍)

梅兰芳旦行表演身段十二种(附图介绍)

梅兰芳旦行表演身段十二种(附图介绍)梅兰芳的艺术,在前章已略为介绍,但不过言其大概,决不能形容其万一也。

因无论何种歌唱,欲形容其佳妙,虽五线谱亦不能辨,盖非以耳得之不可。

若只用文字形容,实无济于事,故不必多为覼缕。

此章只将其各种动作姿式再为进一步之介绍,并用照片以证明之便容易了解,但仍不过述其大略,至其动作为刚健、为婀娜、为方正、为圆和,是否赴度应声之处,种种情形,恐非活动电影不为功,万非一二照片所能表现,则此章不过略示其固定姿式而已。

中国戏之组织法,各种身段不但各脚有各脚之规定,就是一种脚色如所穿之衣服不同,则身段便有分别,兹简单分述如下:- 坐式 -穿蟒:身体须称偏,万不可正坐,腰须直,身往前稍仆,左手按于腹之右边,右手按于左手之上,两肘稍往外张,两腿紧靠,两足较两膝稍靠后,一足尖紧靠他足心,或一足斜靠于他足之后。

穿帔:大致与蟒同,惟两肘须稍敛,两足须前后紧靠。

穿褶子:大致亦与穿蟒同,身又较稍偏,腰可稍软,两肘要紧靠腰际,两足亦须前后紧靠,有时可稍往前伸,但足尖须将裙边挑起,盖女子不许露足也。

穿靠:则身须较正,而不可太正,腰须直,两手时按股际,肩亦须圆,而肘要两张,两腿亦须紧靠。

- 立式 -穿蟒:身须称偏,与戏台方向约为十余度之斜角,此正立而言,若对人而立,或斜立背立等等,则不在此例。

右手按于腹之右偏,右手按于左手之上,而稍偏右,两肘往外张。

两肘所以外张者,因穿蟒必有玉带,若两肘靠身,则与玉带相连,便显身体无姿式,且不美观矣。

若武戏披蟒,则右手恒须端带,两腿紧靠,一足尖靠于他足心,万不可两足平立也。

穿帔:身体又可稍偏,与戏台约成二十余度之斜角,两手仍如穿蟒但稍往下,且两肘稍敛,有时可用足跟将裙子往后䠀起,或用足尖往前䠀起,以显姿式有波纹,其所以如此者,因帔下垂较直,若裙子亦直便显太直,故用足将裙子或前或后支出去,姿式方觉不平。

穿褶子:则身之方向与穿帔同,惟两肘又须紧抱,且两手稍往上,两足则一前一后,亦须紧靠,有时可用后边之足跟将裙子稍为支起方为美观。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一、干净整洁的行动规范1.服装整齐2.姿势端正3.行走利落4.眼神自如二、优美准确的发声技巧1.气息调控1.深呼吸2.发声时用腹部呼吸3.控制音量和节奏2.发音清晰1.发音准确2.不模糊不含糊3.语调抑扬1.根据角色不同,运用合适的语调2.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4.声音共鸣1.利用共鸣区域,让声音更加丰满2.注重咬字清晰,字音抬升三、熟练流利的身段技巧1.步法有节奏感1.配合音乐和节奏进行行走2.注意步伐的调整和换向2.手势优雅自然1.手部的动作要与角色表达一致2.避免过度追求华丽而显得生硬3.身体协调配合1.利用身体的转动、倾斜等动作表达情感2.注意身体的平衡和姿态的优美4.灵活运用道具1.利用道具增加表演的效果2.手法熟练,展现道具的特点四、情感表达的技巧1.集中注意力1.注意表演细节,抓住角色情感的变化2.注意与其他演员的互动和配合2.情感真实饱满1.深入角色分析,理解角色心理2.表演时真实地切换情感状态3.角色转变自如1.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等手段表达角色变化2.流畅地切换不同角色之间的情感4.学习表演中的“化装术”1.利用化妆来突出角色特点2.化妆体现角色的不同年龄和性格结语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是戏曲演员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干净整洁的行动规范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美好的形象;优美准确的发声技巧让观众能够听到清晰动人的表演;熟练流利的身段技巧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表演的动感和美感;情感表达的技巧使得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进而与表演产生共鸣。

只有在这四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戏曲演员才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真正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因此,作为戏曲表演者,我们应该不断地在这四项基本功上进行钻研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演技水平,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的戏曲表演作品。

京剧身段教学

京剧身段教学

京剧身段教学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综合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和戏曲功底的艺术形式。

京剧的身段是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采用的身体姿势、动作和舞蹈技巧。

下面是京剧身段的一些基本教学内容。

1. 基本站立姿势:
-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稍微朝外。

- 腰胯略微向下挺起。

- 脊背挺直,保持良好的站姿。

2. 手势:
- 右手掌张开,左手握拳,虎口朝上。

- 右手掌心朝上,左手握拳,放在胸前。

- 右手握拳,左手掌心向上,手臂略弯曲。

3. 步法:
- 往前迈进一步时,脚跟先着地,接着脚尖着地。

- 往后退一步时,脚尖先离地,接着脚跟离地。

- 步幅应保持适度,舞台上行走时要保持优雅稳健的形象。

4. 身体转动:
- 脊背挺直,保持舞台形象。

- 围绕脊柱轴心进行转动,腰部要灵活。

- 注意平衡,不要转动过度。

5. 跳跃和腾挪:
- 双脚用力跳起,身体向上延伸,注重姿态和协调。

- 在跳跃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转身、翻身和翻滚动作。

6. 手指和眼睛:
- 手指动作要柔和、灵活,根据角色特点变换。

- 眼睛应具有神采,注重气息和眼神的表达。

以上是京剧身段的一些基本教学内容,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演员们可以掌握这些技巧,并运用到舞台表演中,展现京剧独特魅力。

戏曲身段属于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内容

戏曲身段属于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内容

戏曲身段属于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内容
戏曲身段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特色之一,也是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内容之一。

传统的戏曲剧目通常融合了歌、舞、乐、扮相等艺术形式,而戏曲身段则是其中舞蹈部分的表现形式。

戏曲身段包括了各种基本舞蹈动作,如步法、手势、身体的转移等,通过这些舞蹈动作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境界等。

戏曲身段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步法:戏曲身段中的步法是指舞蹈演员的行走方法,如出足、迈步、走位等。

步法的训练需要注重节奏感、韵律感和舞台效果。

2. 手势:手势是戏曲身段中重要的表演手段之一,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含义和情感。

舞蹈演员需要通过手势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等。

3. 身段:身段是指舞蹈演员的身体姿态和动作。

在戏曲身段中,舞蹈演员需要通过身体的转移、扭动、伸展等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形象。

4.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在戏曲身段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舞蹈演员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戏曲身段作为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内容,不仅需要注重动作的精准和流畅,还需要注重表演技巧和情感的传达。

通过对戏曲身段的训练,舞蹈演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民族民间文化的内涵,将其传承和发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身段表演基本功训练第一章脚姿和脚位在戏曲表演中,演员的脚所做的各种姿态,简称脚姿。

人物一戳一站、两脚所构成的各种位置,简称脚位。

脚姿与脚位,是基本功的基础,所以学生要先从站相的训练开始。

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介绍舞台上常用的脚姿和脚位。

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舞台上最基本脚姿和脚位。

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舞台上最基本脚姿和站式,增强他们在站式中腿部的控制能力,以及懂得在站式中如何运用两面身型(即子午相)。

第一节脚姿勾脚脚跟踹出,脚尖、脚背用力往回勾起(见图1)。

绷脚脚尖点地,脚跟向上提,脚背绷直尽力往上顶(见图2)。

脚脚背绷起,脚窝朝上,脚尖尽力往回(见图3)。

第二节脚位训练要求站立如劲松,双肩切勿耸。

立腰收臀腹,气沉丹田中。

正步式双手叉腰。

两腿站直并齐,两脚并拢,脚尖朝正前方,目视正前方(见图4)。

八字式准备姿势:正步式。

两脚尖向左右分开成八字形,两脚尖相距约自己的一脚之宽。

脚跟靠拢,腿绷直,目视正前方(见图5)。

丁字式准备姿势:正步式。

左脚向正前方迈半步,右脚立即上半步横站,右脚窝与左脚跟靠拢,两腿绷直,身向右前方,目视正前方(见图6)。

此式为左丁字式,又称“左丁步”。

若右脚在前,则称右丁字式,或“右丁步”。

戳腿式准备姿势:右丁字式。

右脚跟踮起,以脚尖点地,右膝稍弯曲,膝盖稍向右掰。

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7)。

此式为右戳腿式。

此式,若左脚在前戳腿,则称左戳腿式。

踏步式准备姿势:八字式。

右脚向左脚左后方撇撤一步,右脚尖与左脚跟相距约半市尺,右脚掌着地脚跟踮起,左腿直立,右腿稍弯曲,将右膝掖在左膝后面。

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见图8)。

此式为右踏步式,又称“右别步”。

此式,若左脚在后踏步,则称左踏步,或左别步。

存腿式准备姿势:左丁字式。

左脚向前绷直伸出约一步远以脚尖点地,同时右膝弯曲和左膝并靠,右脚满脚着地。

身向正前方,目视正前方(见图9、侧面图10)。

此式为右存腿式,或“右竖桩子”。

此式,若左腿存腿,则称左存腿式,或左竖桩子。

弓箭式准备姿势:八字式。

左脚向左方迈出一大步,脚尖向左方,左腿弓起,大腿平,小腿直,左胯要开,右腿要绷直。

身向正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11)。

此式为左弓箭式。

此式,若右腿弓起,则称右弓箭式。

骑马式准备姿势:正步式。

右脚向右方横迈出一大步,两脚相距约半米,两脚撇成大八字,两腿弯曲略下蹲,大腿斜垂小腿直,要开胯。

身向正前方,目视正前方(见图12)。

盘卧式准备姿势:右踏步式。

双腿弯曲下蹲,蹲至犹如坐在矮凳上的高低为好,右小腿不要挨地,双腿要掌握好重心,不要前倾后坐,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

(见图13)。

此式为右盘卧式,又称“右踏步蹲”。

此式,若左脚后踏,则称左盘卧式,或左踏步蹲。

大掖步准备姿势:八字式。

右脚向前横上半步,脚尖稍向右方,右腿半弓,左腿向后掖去,左脚尖与右脚要在一条直线上,两大腿要夹紧,向右拧身坐胯。

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见图14)。

此式为左掖步。

此式,若右腿后掖,则称右掖步。

前踮丁式准备姿势:八字式。

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膝盖绷直,绷脚面脚尖点地,同时左腿绷直,左脚满脚着地。

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15)。

此式为右前踮丁式。

此式,若左脚在前踮起,则称左前踮丁式。

后踮丁式准备姿势:八字式。

右脚向前迈一步,膝盖绷直,满脚着地,同时左腿绷直,左脚跟踮起,绷脚面脚尖着地。

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16)。

此式为左后踮丁式。

此式,若右脚在后踮起,则称右后踮丁式。

本节,除正步式、八字式、骑马式外,其他各式均要左右练习。

摊掌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双手兰花掌,左踏步站好。

眼随手走,双手自下向胸窝前撩起,随即双手向右外方翻腕,掌心朝上,双臂成半弧圈,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23)。

按掌准备姿势:摊掌。

眼随手走,双手自里向右外侧翻腕,掌心朝下做按状,右手在右侧平按比肩低;左手在胸窝前平按,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24)。

端掌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右踏步站好。

两小臂自下向胸窝前上抬,双掌心朝上端至胸窝前,两手指尖相对,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见图25)。

撇掌准备姿势:左手叉腰,右掌端放在右肋处,左丁步站好。

眼随手走,右掌从右肋处经胸窝前向右侧划半圆圈作撇出状,身向右前方,目视正前方(见图26)。

腋部虽抬起,切记不可端肩。

立掌准备姿势:双手叉腰,右丁步站好。

左脚向右脚右前方上一步成右踏步,左手成荷叶掌自腰部向右肩方向撩起,随即左手下按坐腕,将左掌立于右胸前,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见图27)。

砍掌准备姿势:左手叉腰,右臂自然下垂,右丁步站好。

右掌用虎爪掌自下向左上方撩起至左耳高,坐腕有力地向右下方砍去,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28)。

以上各式均要左右练习。

(二)拳方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攥握在掌心,大拇指收拢并靠在食指的第二骨节上,形成有棱角的方拳(见图29)。

翘指掌食指、中指攥握在拳心,大拇指收拢并靠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骨节上,同时无名指、小指向掌心弯曲(见图30)。

佛手掌大拇指向掌心收拢,食指弯曲以指尖轻按在拇指的指尖上,同时中指、无名指、小指向掌心弯曲,中指贴靠在拇指旁(见图31)。

提拳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男左丁步,女右踏步。

两臂上抬成半弧圈,两手成拳在身体两侧提起,两手扣腕,左拳提至左胯边,右拳位置稍高于左拳,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男见图32、女见图33)。

此式又称“提甲”。

握拳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男右丁步,女右踏步。

两臂向上抬至齐胸高,双手坐腕握拳于胸前,右拳在前,左拳在后;双臂成半弧圈,犹如勒马状,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男见图34,女动作相反见图35)。

举拳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男左丁步,女右踏步。

两手从身体两侧向上撩起,待双手举到头顶上方立即翻腕握拳,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男见图36,女见图37)。

此式又称“虎抱头”。

端拳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男左丁步,女右踏步。

两手从身体两侧向上撩起,撩至两肋边双手扣腕成拳,端放在两肋旁,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男见图38,女见图39)。

架拳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男左丁步,女左后踏丁步。

两臂上抬,双手向里扣腕,两拳架在两胯边,拳的虎口朝前,犹如驾车之状,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男见图40,女动作相反见图41)。

以上各式均要左右练习。

(三)指兰花指(女用)食指向外伸直,大拇指向掌心收拢,其余三指向掌心弯曲,以中指的指尖轻按在拇指的指尖上(见图42)。

单指(男用)食指向外伸直,其余三指向掌心收拢,大拇指向掌心收拢紧贴在中指的第一骨节上(见图43)迎风指准备姿势:双手叉腰,右踏步。

双手成兰花指经胸前向右外方缓一圆圈后,顺势向左上方指出,同时右臂成半弧圈,右手坐腕,左臂前伸稍弯曲比肩低,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见图44)。

倒影指准备姿势:双手叉腰,左踏步。

双手成兰花指经胸前向左外方缓一圆圈后,顺势向右前侧下方指出,同时左臂成半弧圈左手垂腕,右臂前伸稍弯曲比肩低,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亮住相(见图45)。

朝天指准备姿势:双手叉腰。

左丁步。

左手下缓变提甲式,右手成单指式向右外方缓后又立即上撩起,撩至齐右额头高时坐腕、指尖朝天,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见图46)。

双指(女用)食指、中指并拢伸直,无名指、小指向掌心弯曲;大拇指向掌心收拢以指尖轻按在无名指的指头上(见图47)。

(男用)食指、中指并拢伸直,无名指、小指向掌心弯曲,大拇指向掌心收拢贴靠在无名指、小指的第一骨节上(见图48)。

抱月式准备姿势:双手叉腰,右踏步。

双手作双指式。

右手向右外侧上撩至右额头上方翻腕;左手上撩至胸前立即翻腕,双臂成半弧圈,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见图49)。

提拳双指准备姿势:双手提拳,左丁步。

右拳变掌向胸窝前收拢,随即右臂向右侧甩出,同时右掌变双指向右侧指出,身向右前方,目视正前方亮住相(见图50)。

八字指食指、大拇指伸直张开,中指向掌心弯曲指尖正对拇指的指尖,同时无名指、小指稍弯曲(见图51)。

托月式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左踏步。

双手上撩至胸窝前交叉(右手在内,左手在外),顺势双手向两胯边下缓后又立即上撩至头顶上方;双臂成半弧圈,双手用八字指拟月圆状,身向左前方,目视右上方亮住相(见图52)。

剪式指食指、中指并拢伸直,大拇指张开向外挑,无名指、小指向掌心弯曲(见图53)。

提拳剪指准备姿势:同提拳双指。

右拳变掌经胸前上撩起向右外方缓一圆圈回至胸窝前,立即翻腕手成剪指,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见图54)。

赞美指(女用)大拇指向外挑出,其余四指向掌心弯曲,以食指、中指的指尖轻按在大拇指的第一骨节上(见图55)。

(男用)大拇指伸直向外挑出,其余四指向掌心收拢攥成拳(见图56)。

赞美式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右踏步。

双手成赞美指自下经胸前向左外方缓去双手翻腕,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见图57)。

提拳赞指准备姿势:双手提拳,右丁步。

右拳变掌自下向右胸前撩起,撩至右胸前右手成赞美指向右外方平推出坐腕,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亮住相(见图58)。

贬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向掌心弯曲收拢,小指略伸直,大拇指向掌心收拢指尖贴靠在小指的第二骨节上(见图59)。

贬意式准备姿势:双手叉腰,右踏步。

右手成贬义指自下经胸前向左外方伸出,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见图60)。

以上各式均要左右练习。

第二节手膀的位置(一)传统程式造型提甲单山膀式准备姿势:双手叉腰,男左丁步,女右踏步,目视正前方。

左手缓至左胯边变提甲,同时右手上抬至胸窝前成按掌,目视右掌。

然后跟随手走,右手向右侧做半弧圈下缓拉开,臂微圈与肩平、坐腕、虎口朝下、掌心朝右外方;甩头变脸,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男见图61,女见图62)。

顺风旗式准备姿势:同提甲单山膀式。

双手向身体两侧下缓后立即上撩至胸窝前,双手手背朝前成交叉状(右手在内,左手在外),顺势双手又向身体两侧下缓后上撩起,右手撩至右额头上方,眼看右手;左手撩至左侧与肩平,两臂成半弧圈,双手翻腕、甩头、变脸,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

此式亦可将握拳之手变为掌式(男见图63,女动作相反见图64)。

拱手式准备姿势:双手叉腰,男左丁步,女左踏步,目视正前方。

左手上抬至胸前成拳式;右手上抬成掌式,虚按在左拳上,两臂要圆,双手腕稍往里扣,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男见图65,女动作相反,见图66)。

栽锤撑掌式准备姿势:同提甲单山膀式。

左手上撩至左额头上方,立即变拳向胸窝前下栽,顺势右手上撩至右额头,眼看右臂,随即右手翻腕向上撑起,同时甩头、变脸,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住相(男见图67,女见图68)。

冲掌式准备姿势:双臂自然下垂,男左丁步,女右踏步,目视正前方。

双臂上抬,两手掌心朝上在胸前交叉(左掌在上,右掌在下),眼看左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