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基本功
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和基本功

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和基本功一、艺术手段1. 唱腔唱腔是戏曲表演中最基本的艺术手段之一。
它是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等告陵变化,表现人物的情感、性格、境遇等。
唱腔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嗓音技巧和表演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和音调,使唱腔更加生动、真实。
2. 表演表演是戏曲表袜行戚演中最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
它是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动作、姿态等方式,表现人物的情感、性格、气质等。
表演需要演员具备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技巧,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特征,使表演更加生动、真实。
3. 化妆化妆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之一。
它是通过化妆品、面具等方式,表带迹现人物的性别、年龄、阶层、职业等。
化妆需要演员具备丰富的化妆经验和技巧,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特征和风格,使化妆更加生动、真实。
二、基本功1. 声乐基本功声乐基本功是戏曲表演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它包括嗓音训练、发音技巧、声音控制等方面。
演员需要具备清晰、准确、有力的嗓音,能够准确地把握唱腔的节奏和音调,使表演更加生动、真实。
2. 身体基本功身体基本功是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它包括身体协调、柔韧性、力量控制等方面。
演员需要具备优美的身体线条和姿态,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使表演更加生动、真实。
3. 舞蹈基本功舞蹈基本功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它包括舞蹈姿势、舞蹈节奏、舞蹈技巧等方面。
演员需要具备优美的舞蹈姿势和节奏感,能够准确地把握舞蹈的动作和节奏,使表演更加生动、真实。
总之,戏曲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演员具备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技巧,才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情感、性格、气质等。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演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创造更加精彩的表演。
京剧的几个基本动作

京剧的几个基本动作京剧里的动作包括手、眼、身、步这四种基本艺术手段,也称为基本功,而它们的动作各有不同,以下一一列举。
一、手。
京剧里的手式达三十五种之多,主要是“指、掌、腕、肘、臂”的应用。
注重手指、手掌、手腕、拳、膀臂的练习。
手指的动作与造型有单指、双指、剑指、兰花指、气指、怒指、心指、弹指、赞指、贬意指、朝天指、托月指等。
指与手式的语汇有用以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情节的有,指天、地;指你、我、他;用指示意来呀、去吧、害羞、唱茶、饮酒、吃饭、哭、笑、怒、这儿疼、那儿酸等等。
手掌的动作与造型有瓦楞掌、虎爪掌、兰花掌、荷叶掌、撩掌、按掌、端掌、立掌、砍掌、缓掌、撒掌等等。
各个行当的要求各有不同。
同样的,还有膀子、腕、臂等表现手法。
总之,手的功法非常重要,更需要深入研究和继承发扬。
二、眼。
要做到“手要能语,目要能言”必然联系到“眉攒怎样凝神、眼怎样聚神、眼皮怎样睁、眉尾怎样挑、眼要灵活、活而不散”等技巧问题。
如在表演中我们经常看到的眼神有:转眼、笑眼、媚眼、怒眼、呆眼、泪眼、惊眼、对眼、倦眼、斜视、鄙视、醉眼、凶眼等等。
“身段八要”第三要的要求是“眼先引——做各种状态用眼睛先做引导”。
三、身。
是指表现人物的各种身段姿态。
“身”的主要类别是:头、肩、背、胯、腰。
身的功法集中在人的躯干部分,各部分的协调训练很有些难度,舞台上所作的身段、舞蹈、技巧美不美、顺不顺必须在协调性上下一番功夫。
如腰部运用是“身”法的核心。
演员在舞台上,穿不同的行头,演不同的角色,做各种舞姿是灵活多变的,动作中心点是腰,腰连接着脊背和下腹,腰部用力不正,将破坏动作整体美感,还会使演员落下毛病。
腰在舞姿中的基本要求是“立中含劲”。
腰部协调训练达到“立(挺拔)中蕴含着内劲”,上下身才有了杠杆,各种舞蹈动作中才会有支柱。
四、步。
指舞台上的各种步法。
指腰部以下,包括“腰、腿、膝、髁、脚脖子、脚掌子、足脚尖、脚后跟”等部位。
男生步法:单慢步、连步、圆场步、搓步、跨步、趟步、矮子步、滑步、栽步、绊步、醉步、跪步、老头步等等。
戏曲基本功训练内容

手膀训练
- 翻手、穿手、倒手、劈手、盘手、云手、小五花、风火轮等动作
- 提高肩、肘、腕、手各部位的灵活性和控制能力- 掌握身段动作的基本运律与风格特色
戏曲基本功训练内容
训练项目
脚跟踹出,脚尖、脚背用力往回勾起(脚勾)- 脚尖点地,脚跟向上提,脚背绷直尽力往上顶(绷脚)
- 增强腿部控制力- 保持脚部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脚位
- 正步式:双腿站直并齐,两脚并拢,脚尖朝正前方- 八字式:两脚尖向左右分开成八字形,两脚尖相距约一脚之宽,脚跟靠拢- 丁字式:左脚向正前方迈半步,右脚立即上半步横站,右脚窝与左脚跟靠拢- 踏步式:右脚向左脚左后方撤一步,右脚尖与左脚跟相距约半市尺,右脚掌着地脚跟踮起,左腿直立,右腿稍弯曲- 骑马式:右脚向右方横迈出一步,两脚相距约半米,两脚撇成大八字,两腿弯曲略下蹲
- 掌握舞台上的基本脚位- 站立如劲松,双肩切勿耸,立腰收臀腹,气沉丹田中
手姿
- 兰花掌:大拇指往回收拢,放在中指的第一骨节上,食指、无名指、小指稍微往后翘,掌心稍凹- 荷叶掌:大拇指往回收拢,正对中指的第一骨节,食指、中指稍往后翘,无名指、小指向掌心收拢,掌心稍凹- 其他手式如撩掌、缓掌、摊掌、按掌等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一、引言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戏曲表演中,身段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形态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戏曲表演教学中,身段基本功教学必不可少。
二、身段基本功的概念身段基本功是指戏曲表演中,演员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角色性格和情感状态,并通过这些动作来达到艺术效果。
身段基本功包括步法、手法、眼法、身法等方面。
三、步法1. 走路姿势:走路时,要注意保持一个优美端正的姿势。
头部应该微微向前抬起,颈部放松自然;肩膀应该下沉,胸部挺直;手臂自然下垂,手掌稍微向内收;腰部不要太过用力扭动,双腿轻盈地前进。
2. 行走节奏:行走时应该注意节奏感。
在行走时可以根据角色性格和情感状态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行走节奏。
比如,如果是表现悲伤的角色,可以适当放慢步伐,增加停顿时间;如果是表现快乐的角色,则可以加快步伐,增加跳跃感。
3. 步法训练:在进行步法训练时,应该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可以从简单的直线行走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复杂的曲线行走和转身等动作。
四、手法1. 手势形态:手势在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
手势形态要求优美大方,并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掌心向上”代表善良和柔情,“掌心向下”则代表强硬和决断等。
2. 手势训练:在进行手势训练时,要注意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手指操来提高手指灵活度。
另外,在进行手势训练时也要注意动作规范和节奏感。
五、眼法1. 眼神表情:眼神在戏曲表演中也非常重要。
演员通过眼神的变化来表现角色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
比如,眼神凝重可以表现出角色的决断和冷静,眼神流露出柔情则可以表现出角色的温柔和感性。
2. 眼法训练:在进行眼法训练时,要注意眼睛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眼球运动来提高眼睛的灵活度。
另外,在进行眼法训练时也要注意动作规范和节奏感。
六、身法1. 身体形态:身体形态在戏曲表演中也非常重要。
戏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

戏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
戏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传统上被称为“手、眼、身、法、步”,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中非常核心的五个表演要素和技术方法,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戏曲演员舞台表演的基本功:
1.手(手法):
-指演员通过手势动作来表现情感和情境,如挥、指、捧、扬、划等各种手势配合剧情和唱词,传递角色的情绪和故事信息。
2.眼(眼神):
-演员运用眼神的变化来传达角色内心的情感和意图,如喜悦、愤怒、悲伤、惊奇、疑惑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可以揭示角色的精神世界。
3.身(身段):
-涵盖了演员在舞台上的各种身体动作和造型,包括举手投足、转身、坐卧、走跑跳、上马下马等,通过一系列细腻的身体动作来塑造角色形象和情境氛围。
4.法(规则与方法):
-这里的“法”有不同的解释,有时指戏曲表演中的各种规则、方法和规格,包括动作的规范化、程式化和风格化,有时也被解释为“发”(甩发技术),即通过头发动作体现情绪波动。
也有观点认为“法”是前四种技法的整体准则和内在规律,是演员在舞台上遵循的表演法则和艺术规范。
5.步(步法):
-包括演员在舞台上的行走、跑步、跳跃、转身等步伐动作,如云步、蹉步、跪步、醉步等,不同角色和场景会有不同的步法要求,以体现人物性格和情境特点。
京剧的四项基本功

京剧的四项基本功“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项基本功,也是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刻画⼈物的基本⼿段,是每位京剧演员所必须掌握的。
京剧这⼀⾏标准很⾼,民国时期的富连成、荣春社、鸣春社,建国后的北京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般都要学七年,学员从⼗岁或者⼗⼀⼆岁开始学,七年之后仅仅是获得了能成为京剧演员的可能性,要想有所作为还要拜师,继续深造,在舞台实践的同时还要请先⽣雕琢。
此外,个头、嗓⼦、扮相等先天也是成为京剧演员的重要因素,即所谓三分勤奋、七分天赋。
⽆论表演什么⾏当、以后发展前景如何,“唱念做打”是每个初进戏校的学员学习的基本内容。
⼀、唱京剧把唱放在第⼀位,因为唱是交代故事情节、抒发⼈物情感和戏剧冲突尖锐的时候演员来表达性格和情感最重要的⽅式。
梅(兰芳)、尚(⼩云)、程(砚秋)、荀(慧⽣)、马(连良)、谭(鑫培)、张(君秋)、裘(盛戎)⽆不以独具个性的唱⽽迷倒观众⽽⾃成⼀家,⾄今内⾏也好,外⾏也好,总会问他是那派他是学什么派的,指的就是以唱腔的独特风格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可见唱之重要。
当⼗⼀⼆岁的戏校学⽣报名之后,学校经验丰富的⽼先⽣就会根据他的天赋条件、个头、嗓⼦、扮相、天⽣的⽓质给他归⼀个⾏当,男孩主要学⽼⽣、花脸、丑;⼥孩就是学青⾐、花旦或者学⽼旦、武旦.⽼⽣的唱的⼀般是《⼆进宫》或《⽂昭关》。
最著名的就是伍⼦胥的那段⼀轮明⽉照窗前,⼗⼀⼆岁的孩⼦领会不了伍⼦胥陷⼊绝境的那种⼼态,就是模仿,⽼师唱⼀句学⽣跟着唱⼀句,这叫⼝传⼼授。
⼀般是⽼师唱,三个字学⽣跟着学,这⼀段唱学下来能够达到字正腔圆、节奏准确,⼤约⼀个⽉时间。
学旦⾓、青⾐的⼥孩先要学发声,⽤假声来唱《⼆进宫》或者《⼥起解》,虽然她们不知道苏三的悲剧,但是⼀开始就要学⽟堂春的“含悲泪忙往前进”。
京剧到样板戏全国普及的时候才有了谱⼦,很多⼈看着谱⼦唱,但怎么唱怎么不是京剧味,京剧不是⼀看谱⼦就会了的,那样的话京剧就太容易了。
净⾓的开门戏(三关⼀园)《⼆进宫》(《⼆进宫》是⼀出⽣旦净并重的唱功戏,因此各⽣、旦、净⾏的均可以此戏做为学员学唱的开蒙戏),拿⾝段的戏就是张飞,⼀个星期琴师到每个课堂来⼀次,在主教⽼师的指导下,学⽣⼀个⼀个地唱⼀遍,开始体味如何与琴师合作,这是最基本的⼯夫。
戏曲身段基本功教程

戏曲身段基本功是戏曲表演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以下是一份戏曲身段基本功教程的概述:
1. 唱念做打:戏曲表演艺术的四大基本功,分别指的是唱腔、念白、做功和打斗。
这四项基本功是戏曲演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技能。
2. 腰腿功:腰腿功是演员的基本功夫,包括翻筋斗、涮腰、飞脚、旋子、探海、铁门槛、朝天蹬等动作。
这些动作需要演员通过长期的练习来掌握。
3. 毯子功:毯子功是练习翻各种筋斗的基础功夫,包括身体各部位的扑、跌、翻、滚、腾、跃等动作技巧。
4. 把子功:把子功是指戏曲舞台上武器道具的运用,如刀、枪、剑、戟、斧、钩、叉、棍等。
演员需要通过训练掌握把这些武器运用到表演中的技巧。
5. 手势训练:手势在戏曲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演员需要通过训练掌握各种手势的运用和意义。
6. 脚步训练:脚步训练包括各种脚步的姿势和步法,如正步式、八字式、丁字式等。
演员需要通过训练掌握正确的脚步姿势和步法。
7. 身段组合:身段组合是将各种基本的身体动作组合起来,形成连贯的表演动作。
演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身段组合的技巧。
通过以上的训练,演员可以逐渐掌握戏曲表演中的基本身段动作,提高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
演员训练知识:女演员也需要——戏曲基本功训练

演员训练知识:女演员也需要——戏曲基本功训练作为一个女演员,拥有良好的戏曲基本功训练非常必要。
戏曲基本功是表演戏曲的基础和根本,是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女演员为什么需要戏曲基本功训练,以及如何进行戏曲基本功的训练。
一、女演员的特点女性的身体结构和男性大不相同。
女性的骨骼比男性细小,肌肉相对较弱,并且女性的体型、身材也更加柔美。
这些特点在表演时会直接影响到女演员的表现力和形象塑造。
而戏曲基本功是通过训练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稳定性来提高表演技巧的,因此对于女演员来说,掌握戏曲基本功非常重要。
二、戏曲基本功的训练项目1.柔韧性训练柔韧性是戏曲表演中最基础的技能之一。
对于女演员来说,柔韧性训练尤其重要。
通过练习瑜伽、舞蹈和其他柔韧性训练项目,可以提高女演员的柔韧性,让她们更加自如地表现出戏曲中各种各样的形态,使表演更有美感。
2.力量训练女演员在表演中往往需要更多的力量去支撑身体的各种动作,如跳跃、转体等,所以力量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女演员可以通过练习腹肌等核心肌群的训练,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力量,从而更加轻松自如地完成各种动作。
3.身体协调训练除了柔韧性和力量之外,女演员的身体协调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戏曲表演中,需要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融入演员的情感表现,因此身体的协调性也显得尤为重要。
女演员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舞蹈训练,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美感。
三、结语综上所述,戏曲基本功训练对于女演员来说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在戏曲表演中,良好的基本功不仅可以提升表演技巧,也可以让女演员更加自信和自如地展现出自己的魅力。
同时,女演员也应该时时刻刻注意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保持良好的体态和表现力,这对于她们在表演中的成败也至关重要。
所以,作为一名女演员,哪怕我们成为大明星,也永远不要忘记戏曲基本功的训练,它是我们表演的根本,也是我们成就未来的基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基本功
戏曲表演是程式化、戏剧化的歌舞表演,这种表演运用了唱、念、做、打多种表现手段创造舞台形象。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
唱:歌唱;念:音乐的念白;做: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武术或翻跌的技艺。
【唱】是主要的艺术手段之一,是根据剧目的需要以及人物性格、情绪发展的需要而安排的,通过优美的音乐形象来丰富文学形象,使观众的听觉感官获得美的享受。
唱是演员决定艺术创作得失的重要因素。
对同一剧目,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唱法,这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量、音质,还要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团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
【念】和唱相互配合、补充,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
念白大体分两类:一种是韵律化的“韵白”,一种是以各种方言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的“散白”。
无论是韵白还是散白,都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乎于朗诵,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在掌握了口齿、力度、亮度要领后,结合具体的剧目,根据人物的特点和情节的开展,妥善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达到悦耳动听、又能传神的艺术境界。
【做】广义的解释是表演技巧,一般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区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
戏曲演员在创造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像髯口、翎子、甩发、水袖也有很多技巧,还要揣摩戏情戏理、人物特徵,才能把戏演活。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重要组成部份,它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一般分为“把子功”、“毯子功”两大类。
凡用兵器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技艺,称“毯子功”。
戏曲的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艺术手段,四者有机结合,形成了戏曲表演形式的显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