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身段”
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

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丰富多样的表演技巧。
以下是一些中国戏曲表演技巧的介绍:
1. 身段表演
身段表演是中国戏曲中常用的表演技巧之一。
演员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和步伐来展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社会地位。
身段表演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舞台表演技巧,通过优雅的动作和准确的步伐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2. 面部表演
中国戏曲中的面部表演技巧十分重要。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面部表演要求演员具备丰富的表情变化能力,能够通过微妙的面部动作来展现角色的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3. 声腔表演
声腔表演是中国戏曲中独特的表演技巧。
演员通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起伏和音色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声腔表演要求
演员具备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力和音乐感,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营
造剧情的紧张、悲喜或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加沉浸在戏曲的世界中。
4. 化妆服饰
中国戏曲中的化妆服饰也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通过精
心设计的妆容和服饰来展现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化妆服饰要求演员
具备对角色的深入理解,能够通过妆容和服饰的选择来诠释角色的
特点和社会地位,使观众更好地认识和认同角色。
总之,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包括身段表演、面部表演、声腔表
演和化妆服饰等方面。
演员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展现
角色的特点和情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作品。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一、引言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戏曲表演中,身段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形态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戏曲表演教学中,身段基本功教学必不可少。
二、身段基本功的概念身段基本功是指戏曲表演中,演员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角色性格和情感状态,并通过这些动作来达到艺术效果。
身段基本功包括步法、手法、眼法、身法等方面。
三、步法1. 走路姿势:走路时,要注意保持一个优美端正的姿势。
头部应该微微向前抬起,颈部放松自然;肩膀应该下沉,胸部挺直;手臂自然下垂,手掌稍微向内收;腰部不要太过用力扭动,双腿轻盈地前进。
2. 行走节奏:行走时应该注意节奏感。
在行走时可以根据角色性格和情感状态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行走节奏。
比如,如果是表现悲伤的角色,可以适当放慢步伐,增加停顿时间;如果是表现快乐的角色,则可以加快步伐,增加跳跃感。
3. 步法训练:在进行步法训练时,应该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可以从简单的直线行走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复杂的曲线行走和转身等动作。
四、手法1. 手势形态:手势在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
手势形态要求优美大方,并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掌心向上”代表善良和柔情,“掌心向下”则代表强硬和决断等。
2. 手势训练:在进行手势训练时,要注意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手指操来提高手指灵活度。
另外,在进行手势训练时也要注意动作规范和节奏感。
五、眼法1. 眼神表情:眼神在戏曲表演中也非常重要。
演员通过眼神的变化来表现角色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
比如,眼神凝重可以表现出角色的决断和冷静,眼神流露出柔情则可以表现出角色的温柔和感性。
2. 眼法训练:在进行眼法训练时,要注意眼睛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眼球运动来提高眼睛的灵活度。
另外,在进行眼法训练时也要注意动作规范和节奏感。
六、身法1. 身体形态:身体形态在戏曲表演中也非常重要。
初中戏曲身段课教案

一、课程名称:初中戏曲身段课二、课程类型:实践课三、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身段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戏曲身段,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内容:1. 戏曲身段基本概念介绍2. 戏曲身段基本动作学习3. 戏曲身段组合练习4. 学生表演和展示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戏曲身段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教师示范戏曲身段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3. 组合练习:教师将基本动作组合成一段身段,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提高身段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4. 学生表演和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身段表演,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表现和进步。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给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资源:1. 教师示范视频2. 戏曲身段图解3. 表演场地和道具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3.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
4. 定期组织表演和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5. 结合其他学科,如音乐、舞蹈等,丰富戏曲身段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在戏曲身段课中能够学到实用的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我国戏曲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戏曲身段基本功教程

戏曲身段基本功是戏曲表演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以下是一份戏曲身段基本功教程的概述:
1. 唱念做打:戏曲表演艺术的四大基本功,分别指的是唱腔、念白、做功和打斗。
这四项基本功是戏曲演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技能。
2. 腰腿功:腰腿功是演员的基本功夫,包括翻筋斗、涮腰、飞脚、旋子、探海、铁门槛、朝天蹬等动作。
这些动作需要演员通过长期的练习来掌握。
3. 毯子功:毯子功是练习翻各种筋斗的基础功夫,包括身体各部位的扑、跌、翻、滚、腾、跃等动作技巧。
4. 把子功:把子功是指戏曲舞台上武器道具的运用,如刀、枪、剑、戟、斧、钩、叉、棍等。
演员需要通过训练掌握把这些武器运用到表演中的技巧。
5. 手势训练:手势在戏曲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演员需要通过训练掌握各种手势的运用和意义。
6. 脚步训练:脚步训练包括各种脚步的姿势和步法,如正步式、八字式、丁字式等。
演员需要通过训练掌握正确的脚步姿势和步法。
7. 身段组合:身段组合是将各种基本的身体动作组合起来,形成连贯的表演动作。
演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身段组合的技巧。
通过以上的训练,演员可以逐渐掌握戏曲表演中的基本身段动作,提高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一. 引言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身段基本功则是戏曲表演的基础。
通过对身段基本功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形体美感和表演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的意义2.1 发展身体素质身段基本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灵活性、协调性和耐力等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戏曲表演的要求。
2.2 塑造表演形象通过身段基本功的训练,学生可以学会运用不同的姿势和动作来塑造不同的角色形象,使表演更加生动有力。
2.3 增强表演力身段基本功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的表现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三.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内容3.1 身体基本姿势戏曲表演的身体基本姿势包括直立、挺胸、收腹、平衡身体等。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锻炼,使身体能够自然而然地保持正确的姿势。
3.2 步法训练步法是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包括走、跑、跳等。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的步法,并通过练习使步法更加流畅、自然。
3.3 手势动作戏曲表演中的手势动作主要包括点、托、推、拉、握、抓、拿等。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运用手势动作,使表演更加精彩。
3.4 表情表演表情是戏曲表演中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需要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演绎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表情表演的技巧。
四.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方法4.1 示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来展示身体姿势、步法和手势动作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模仿。
4.2 分解训练法将复杂的身段基本功拆解成简单的动作,逐步教授给学生,并逐步组合起来进行练习,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4.3 角色情境训练法通过给学生设定不同的角色情境,让他们在表演中运用身段基本功,以增强对角色形象的理解和表现力。
4.4 配合音乐训练法通过配合戏曲音乐进行身段基本功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的掌握。
学好京剧身段需要记好这些要领

学好京剧身段需要记好这些要领
辨八形——身段中有八形,须细心分清。
贵者:威容、正视、声沉、步重
富者:欢容、笑眼、弹指、声缓
贫者:病容、直眼、抱肩、鼻涕
贱者:冶容、邪视、耸肩、行快
痴者:呆容、吊眼、口张、摇头
疯者:怒容、定眼、啼笑、乱行
病者:倦容、泪眼、口喘、身颤
醉者:困容、糢眼、身软、脚硬
分四状——四状为喜、怒、哀、惊
喜者:摇头为要,俊眼、笑容、声欢
怒者:怒目为要,皱鼻、挺胸、声恨
哀者:泪眼为要,顿足、呆容、声悲
惊者:开口为要,颜赤、身战、声竭
但看儿童有事物触心,则面发其状,口发其声;喜、怒、哀、惊现与面,欢、恨、悲、竭发于声。
眼先引
凡做各种状态,必须用眼先引。
故昔人有曰:“眼灵睛用力,面状心中生”。
头微晃
头须微晃,方显活泼,然只能微晃,不可大晃及乱晃也。
步宜稳
台步不可大,尽人皆知矣,然而亦不可过小。
总之,须求其适中,以稳为要;虽于极快、极忙时,亦要清楚。
手为势
凡形容各种情状,全赖以手指示。
镜中影
学者宜对大镜演习,自观其得失,自然日有进益也。
无虚日
言其日日用功,不可间断,间断一日,则三日不能复原。
学者切记之。
戏曲身段表演禁忌

4、不许露肘:肘要是露出来,就显出来地见棱儿见角儿,胳膊就不圆了。京剧里的身段,都讲究圆,胳膊肘一支棱,身段决好看不了。
5、不许露腕:手腕子要是明显地露出来,不是像个“折胳膊腕儿”,就是像个“拽子”。样儿当然是很难看的。
以上这些个“忌”,都是京剧身段里的“大忌”,但是,有些角色还非用它不可。像《铡判官》的张洪、《九莲灯》的火判、《嫁妹》和《乌盆记》的钟馗……这一类角色的身段,都离不开这些“忌”。假如身段里不用这些个“忌”,反倒不像样了。
1、不许耸肩:耸肩就是往起端肩膀儿,一端肩膀儿,脖子自然就短了。脖子一缩,不但舞蹈姿势不好看,英武气概也没了。
2、不许闪肩:闪肩就是往后背肩。两个肩膀儿往后一背,前胸就凸出来了,成了鸡胸脯儿;后头很自然地就把屁股撅起来了。这个样子够多么难看。
3、不许兜肩:兜肩就是往前扣着肩膀儿。肩膀儿这么一扣,前胸就显着空得厉害;后背背上了包袱,罗锅儿就出来了。这样儿,不仅难看,还显着没精神。
除此之外,还有“随手”、“一顺手”、“一顺腿”也是身段里的“大忌”。
1、不许随手:随手就是跟手。拿拉“山膀”说吧,在“山膀”往开拉的时候,应当是左手往左,右手往右才对。要是右手往右,左手也随着往右,那就叫随手,这么一来,就不对称了。要是这么使出身段来,一定很寒碜。
2、不许一顺手:一顺手就是右手往右晃,左手也跟着往右晃,这种姿势是不应当有的。但是起霸里的“三倒手”和《挑滑车》高宠唱“气得俺……”时的“三倒手”可以用。
3、不许一顺腿:一顺腿就是往前迈左腿的时候,同时左胳膊也往前伸。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会有的;但是在舞台上会有时候发生,尤其是在起霸扔完“下甲”,要往前迈步的时候,最容易犯这种毛病,演员们应特别注意。
京剧身段教学

京剧身段教学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综合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和戏曲功底的艺术形式。
京剧的身段是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采用的身体姿势、动作和舞蹈技巧。
下面是京剧身段的一些基本教学内容。
1. 基本站立姿势:
-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稍微朝外。
- 腰胯略微向下挺起。
- 脊背挺直,保持良好的站姿。
2. 手势:
- 右手掌张开,左手握拳,虎口朝上。
- 右手掌心朝上,左手握拳,放在胸前。
- 右手握拳,左手掌心向上,手臂略弯曲。
3. 步法:
- 往前迈进一步时,脚跟先着地,接着脚尖着地。
- 往后退一步时,脚尖先离地,接着脚跟离地。
- 步幅应保持适度,舞台上行走时要保持优雅稳健的形象。
4. 身体转动:
- 脊背挺直,保持舞台形象。
- 围绕脊柱轴心进行转动,腰部要灵活。
- 注意平衡,不要转动过度。
5. 跳跃和腾挪:
- 双脚用力跳起,身体向上延伸,注重姿态和协调。
- 在跳跃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转身、翻身和翻滚动作。
6. 手指和眼睛:
- 手指动作要柔和、灵活,根据角色特点变换。
- 眼睛应具有神采,注重气息和眼神的表达。
以上是京剧身段的一些基本教学内容,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演员们可以掌握这些技巧,并运用到舞台表演中,展现京剧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戏曲身段”
摘要:简述京剧表演艺术中的“身段”,其中包含的种类,以及戏曲身段动作的编排与运用,和戏曲身段艺术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戏曲表演;“身段”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1)35-0162-02
戏曲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身段”。
它是戏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传统戏曲中,在传统戏曲唱、念、做、打的“四功”中,不论那一功都有由内而外、通过形体来表现情节、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外部动作。
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都蕴含着极丰富的舞蹈动作,这些都称之为身段。
在传统戏曲中,有不同行当的身段,有文和武不同性质的身段,有结合一定情节表演性的身段,有结合道具、服饰组成的身段,有通过武打、技巧构成的身段……等等。
身段一词从字意来讲,“身”是指身体,“段”当术解。
简而言之,身段就是形体动的艺术,侧重指外部的舞蹈技术;当然身段也含有表演因素。
戏曲身段经过不断继承和实践,在不断创造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程序,它的一举一动都有尺寸,一看一望都有规定。
因此在塑势造型、形体动作、比拟手势、步法行进、眼法传神上都有它独特色彩的身法韵律。
身段总的说包括神和形两个方面。
形是客观存在的外部舞蹈动作,神是表达内在感情的
手段。
神,广义地讲是通过内在感情表露在形体上的神态,也是形的动作依据。
从外部技术来讲,神又是指眼神的运用,神和形的凝结才产生身段的身法韵律。
神无形则不显,形无神则僵死。
这种神形兼备的舞蹈动作,就称之为身段。
基本身段包括:站相、台步、七星步、指掌、云掌、亮相、跑圆台、开门、拉山、上马及背供。
小生的台步是丁字步,要表现气宇轩昂。
花旦的台步是撇步,要表现轻盈。
为了作犹豫不决、考虑如何应对等心理状态或搜索物件、觅路等情节时,演员便会运用“水波浪”程序来表达。
不同行当有自己独特的基本功。
穿上“大靠”的武生必要懂得“起霸”“起霸”源于明代剧作家沈彩斫的《千金记》,该剧以韩信为主线入手,讲述了楚汉战争的故事,起霸是剧中的一折,它表现了气壮山河,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在出征之前,检查自己上阵前的准备情况,整盔披甲,试验自己穿上铠甲后活动能力如何的的生活场景,而起霸的身段表演动作,原是从昆曲《千金记》中的一折戏的身段表演动作得名而来,最初的起霸表演动作比较简单,属霸王戏专用,到了清代当时扮演项羽的昆曲名净陈明智先生,以及参与创作的前辈艺人,依据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规律,大胆的创作出征前做检查准备这场特殊的情境戏,塑造了活生生的楚霸王项羽的艺术形象。
此身段表演充分表现了楚霸王勇贯三军的王者风度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之后的艺术表演创作道路上,各行当的前辈艺
人,根据自己的专业艺术特点,也创造了一些具体的适应不同行当角色的起霸身段表演动作,使“起霸”的程式套路和表演动作,逐渐地完善起来,一直沿用到今天。
“跳大架”。
跳大架是由一连串的身段动作组成,包括演员上场、拉山、挂单脚、亮相、七星步、水波浪步、撮步、小跳、踢腿、踢甲、车身、洗面、顺风旗、走圆台等一连串的动作
短打武生,必须要懂得“走边”“圈步”,“走边”也叫“边挂子”,乃戏曲表演身段传统套路,是初学戏曲表演的学生必修的程式身段动作。
“走边”是表现夜行偷擒、侦探、潜行的场景。
此套路表现人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健步如飞地行走在乡郊小路上,体现了人物机灵、利落的神情。
它运用腰功、腿功、云手、翻身、涮腰等技艺是因剧情的需要从生活出发来表现角色上坡过沟、飞檐走壁的行为。
它的特点是:一种探寻,动作要求机警、灵利、轻巧。
在打击乐中不用大锣,多为“哑边”形式。
走边分为单人走边,双人走边以及多人走边等不同形式。
有乐队伴奏的称为“响边”,无乐队伴奏的称为“哑边”。
走边有成套的规定动作,如云手、踢腿、飞脚、旋子、整袖、勒胸、系带、双手拍打肘腕胸脯等,以显示路途之艰难但勇往直前的气概。
昆曲名家侯永奎、侯少奎父子,京剧名家李少春等演《林冲夜奔》时,走边表演动作规范利落举手投足都具有艺术美感。
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夜奔》走边,汲取了昆曲表演精华,既有长靠武生的
恢宏气度,又有短打武生的骁勇矫健,成套动作式式到位,一气呵成,达到了形神兼有的艺术境界。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是一代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艺术遗产。
戏曲艺术有着它成套、固定的表演手段,如“四功五法”的“唱、念、做、打”和“手眼神法步”而戏曲身段是表演程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所共知,歌剧以唱为主,而话剧是以念自为主,舞剧是以舞蹈为主。
唯有戏曲表演程式中的身段是其他表演艺术所不具备的。
在戏曲身段中的台步就要分好几种,青衣台步、花旦台步、老旦台步、花脸台步、武生台步等等,它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出场、下场及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台步也不同。
程式服务于表演,表演的目的是刻画人物,不同的人物以不同的程式化表现也正是戏曲艺术不同于其它表演艺术的根本区别。
戏曲身段动作的编排与运用,要从剧情、从人物出发,表现戏曲特定情景中人物的行动、情感、神态、风姿风貌。
只有动律美感与形体美感在韵化之中达到完美结合、高度统一,才能外显出细腻可感、形美情真的艺术形象,身段才富有鲜活力。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在台上塑造生动的,能打动观众心弦的人物,必须具备坚实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在舞台上想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来表演,首先必须练好基本功,有了坚实的基本功,才能得心应手孕育出各
种千姿百态的人物。
学术界的漠然与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方式是密切相关的。
“身段
为内行专门之学,不肯轻易传人”(见《旧剧丛谈》),这个专门之学正是中国戏曲作为表演艺术的精髓所在,而依附于艺人之间的身口传承,也成为这个专门之学的基本方式。
作为戏曲传承的重要内容,传统理解的“口传心授”法则,除了立足在表演所要依附的“人”的体验,以及艺人为争取生存空间所要谨守的行业规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传统艺人普遍的受教育水准。
因此,无论是戏曲界将“口传心授”理解成戏曲传承的唯一门径,还是学术界限于体验不足将其视作戏曲本体之必然规则,都与戏曲及其传承者在传统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
这也自然造成了“身段谱”在目前戏曲界的尴尬定位,无论戏曲从业者还是戏曲研究者,都无法充分地将这类文献当做戏曲传承的重要方式。
在越来越注重传统精髓的今天,京剧的演员发展绝对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其实京剧现在也是处于一个矛盾的状态,长期而突出地存在保留音乐风格和加速音乐发展的矛盾中。
观念问题、人才问题、理论问题、创作问题也都出现了断代现象。
重中之重是缺少剧目的创新,还在啃老本,如何能应求发展。
这些观点是在京剧其本身。
究其根源、追溯其历史发展也是对一种文化现象的尊重,对前人创造的一种肯定,而今好的东西也是经过历史长河的考验和洗练才遗留下来的,京剧艺术发展至今甚至到未来,它也还将、必须再接受历史和时间的考核,它将如何再发展,如何传承也就是我们、
当今的华夏民族所要负的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