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汲郑列传》专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作业(14)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作业(14)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上梅直讲①书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

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注】①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

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厄:遭受困厄B.虽然,不容何病.病:生病C.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乐:分享快乐D.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徒:一类人※【答案讲评】B (病:影响,伤害。

文言文《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岁馀,东海大治。

称之。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

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

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

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

及事益多,吏民巧弄。

上分别文法,张汤等数奏决谳以幸。

而黯常毁儒,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参考译文】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

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

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

靠父亲保举,孝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

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练习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练习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梁孝王来朝,因病免,客游梁。

居数岁,著子虚之赋.。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上惊,乃召问相如。

相如曰:“有是。

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其卒章归结为节俭,因以讽谏。

奏之天子,天子大悦,以为郎。

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

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

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

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

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

还报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

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已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

相如病甚,为一卷书,言封禅事。

相如既死,使者奏其书,天子异之。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B.《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C.《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D.《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汉族传统复姓之一,本为官名,掌管边防军务,后成为担任该职人的后代的姓。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予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①,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住。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②深竖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贪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七岁而卒。

(注)①脩絜:高尚纯洁。

②守城;当依《汉书·张冯汲郑传》作“守成”,保护已成的事业。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B.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C.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D.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要服从君命、纳贡赋与服役。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法复习《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法复习《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法复习《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含答案)中考语文基础运用《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咸通中,京兆左军有张季弘,勇而多力。

尝经胜业坊,遇泥泞深溢,有村人驱驴负薪而至,适当其道。

季弘怒之,因提驴四足,掷过水渠数步,观者无不惊骇。

后供奉襄州,暮泊商山逆旅。

逆旅有媪①,谓其子曰:“恶人归矣,速令备办茶馔,勿令喧噪。

”既而愁愤呼叹,咸有所惧。

季弘问媪,媪曰:“有新妇悖逆,制之不可。

”季弘曰:“见母忧恐,谓有何事,若是新妇,岂不能其语耶?”媪曰:“客未知,新妇壮勇无敌,人皆畏惧,遂至於此。

”弘笑曰:“其他即非某所知,若言壮勇,当为主人除之。

”母与子遽叩头曰:“若此,母子无患矣,虽穷困,当力为酬赠。

”顷之,邻伍乡社悉来观视。

曰暮,妇人荷束薪而归,状貌亦无他异。

逆旅后园有磐石,季弘坐其上,置鞭于侧,召而谓曰:“汝是主人新妇,我在长安即闻汝倚有气力,不伏事阿家②,岂敢如此?”新妇谓季弘曰:“乞押衙不草草,新妇分雪③,新妇不敢不承事阿家,自是大人憎嫌新妇。

”其媪曰:“汝勿向客前妄有词理。

”新妇因而言曰:“只如某月曰,如某事,岂是新妇不是,”每言一事,引手于季弘石上,以中指画之,随手作痕,深可数寸。

季弘流汗神骇,但言道理不错,阖扉假寐,伺④晨而发。

(选自宋·调露子《角力记》,有删改)【注释】①媪:对老年妇女的敬称。

②阿家:丈夫的母亲。

③分雪:辩白。

④伺:等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既而愁愤呼叹()②咸有所惧()③母与子遽叩头()④荷束薪而归()(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有村人驱驴负薪而至,适当其道。

②季弘流汗神骇,但言道理不错,阖扉假寐,伺晨而发。

(3)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新妇壮勇无敌”。

(4)结合选文简要概括,张季弘除了“勇而多力”外,还有哪些特点?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B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C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D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闾伍,均为古代居民基层组织,后以“闾伍”借指乡里民间。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课内语段精读训练 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课内语段精读训练 试题

第九中学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y ī l ún)复习 文言课内语段精读训练(x ùnli àn)(一)阅读下面(xià mian)的文字,完成1~2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假设(jiǎshè)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 .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2.分别比拟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越国以.鄙远朝济而.夕设版焉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 .“以〞和“而〞一样,两个“封〞一样。

B .“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不同。

C .“以〞和“而〞一样,两个“封〞不同。

D .“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一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于是张良至HY 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HY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精题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精题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精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彘.肩(zhì)飨.士卒(xiǎnɡ)肆.其西封(sì)朝谇.(suì)B.弭.谤(mǐ)道芷阳间.行(jiān)卒.起不意(cù)微夫.人之力(fú)C.骨髓.(suí)耆.艾(qí)籍.吏民(jí)图穷匕见.(jiàn)D.须臾.(yú)箕.踞(qí)庶.人传语(shù)膏腴.之地(yú)解析:B项,“间”应读“jiàn”;C项,“髓”应读“suǐ”,“见”应读“xiàn”;D项,“箕”应读“jī”。

答案:A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既祖.,取道(饯行)微.太子言(假如没有)肆.其西封(扩张)愿足下更.虑之(改变)B.民不堪.命矣(能忍受)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掷击)然不自意能先入关(料想)是.寡人之过也(这)C.若入前为寿.(寿命长)旦日飨.士卒(犒劳)臣愿得谒.之(请)郑既.知亡矣(已经)D.近臣尽规.(规谏)按剑而跽.(跪直身子)亡.去不义(逃跑)少.假借之(稍微)解析:C项,“寿”应为“敬酒祝寿”,“谒”应为“拜见”。

答案:C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A项,①代词,他们;②助词,的。

B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

C项,均为介词,用。

D项,①介词,凭;②副词,趁机。

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而后王斟酌..焉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解析:B项都是“考虑”的意思。

A项,“非常”,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十分,很。

C 项,“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

D项,“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成夫妻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汲郑列传》专练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大吏,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

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资财。

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处可设雀罗。

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汲、郑亦云。

悲夫!(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

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如司马、廷尉等。

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

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往,乐此不疲。

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

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郑庄居官廉洁,不治产业。

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

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

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4分)(2)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4分)14.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3分)10.A [解析]原文标点: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11.A [解析]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休沐,借指休假。

12.C [解析]因果关系不当,郑庄死后家无余财主要由于家道中落。

13.(1)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

【评分标准】4分。

薄:小,低微。

大父:祖父。

行:辈分。

各1分,判断句式1分,意思对即可。

(2)起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满门;等到他被免官,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

【评分标准】4分。

为:担任。

阗:充满。

废:免官。

罗:罗网。

各1分,意思对即可。

14.①郑庄在朝常常附和顺从皇上的意见,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

②郑庄举人不当。

他保举的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自己也因此获罪。

【评分标准】3分。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郑当时,字庄,是陈县人。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到梁、楚之间。

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

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慰问各位老友,迎送宾朋,夜以继日,直到天亮,还时常担心不能访遍好友。

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好像惟恐见不到他们一样。

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

武帝即位后,郑庄逐渐升迁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到九卿中的右内史。

由于武安侯和魏其侯的议论,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

郑庄身居高位时,告诫属下官吏说:“客人到来,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

”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

郑庄廉洁,又不置办家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赠给诸位友人,而他所赠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吃食。

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德高望重的人。

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确实饶有兴味,时常认为他们比自己贤能。

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与属下谈话时,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

听到别人有高见,便报告皇上,唯恐延误。

因此,殽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一致称赞他。

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

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但是郑庄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表明自己的是非主张。

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

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

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获罪,赎罪后削职为平民。

不久,暂代长史之职。

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太守。

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

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居家时品行也高洁纯正。

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日趋没落。

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

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之多。

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庄的贤能,有权势时宾客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相反,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呢!起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满门;等到他被免官,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

他再担任廷尉后,宾客们又想前往,翟公就在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汲黯、郑庄也有这样的遭遇,可悲啊!D、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10、【答案】C【解析】“吏”为名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根据文意“名”是动词,所以“吏”作“名”的宾语,“吏”后面要断开,排除A、B两项。

上下文联系“进”的主语应该是他,他把好的言论进献给皇上,所以进前面要断开。

选C。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11、下列相关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3分)A、汉代确立的“五日一休沐”制度,五天有一天归家休息会亲洗沐。

而《滕王阁序》中便成为“十旬休假”,由“五日一休沐”变为“十日一休沐”,即是唐代的“旬休”制度。

B、大司农,简称“大农”,汉代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的官。

C、大父,指伯父,称谓前加“大”在文言中可以表示敬称,与现代汉语的“大爷”类似。

D、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两千石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

11、【答案】 C【解析】C 大父,祖父。

【考点】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12、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郑庄讲义气好交友。

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常在长安的城郊朋友之处存放马匹,来邀请、酬谢宾客,夜以继日,还常恐怕应酬不周。

B、郑庄待人平等,尊重别人。

郑庄任太史时,客人到来,没有贵贱之分。

他对客人都能以宾主的礼节对待,很注意尊重地位低下的人。

C、郑庄用人不当,为自己招致祸患。

郑庄任用的宾客利用大司农的货物营利,欠了公家许多债务,郑庄因此被治罪,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

D、郑庄在为官期间,虽然官职有起伏变化,但其人正直、侠义、廉洁、敢于直言进谏,并且待人谦和平等,总体而言郑庄是个难得的好官。

12、【答案】D 【解析】D勇于直言进谏错【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13、文言翻译(10分)(1)、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5分)【答案】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总是那么亲切有味地陈说,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比自己都强。

【解析】(1)四个得分点:推毂、味、引、贤于己(状语后置,比较),各一分;句子整体通顺一分。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翻译(2)、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

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5分)【答案】郑庄、汲黯开始列位九卿的职位,清廉而能自我检省。

后来两人中途被免去官职,家中贫困,宾客愈来愈少。

【解析】(2)四个得分点:始、内行修洁、中废、落,各一分;句子整体通顺一分。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翻译【附全文翻译】郑当时,字庄,陈郡人。

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郑君不久便归附了汉。

汉高祖刘邦命令登记项籍旧将的姓名、履历。

唯独郑君没有奉行诏令登记。

刘邦下诏拜已登记履历者为大夫,而贬逐了郑君。

郑君死于汉文帝的时候。

郑庄以好行侠义之事而自喜。

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

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

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朋友之处存放马匹,以邀请和酬谢宾客,夜以继日,直至次日凌晨,还常恐怕应酬不周。

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敬慕年长厚道的人。

唯恐不能相识,虽然年纪轻。

官品低微、然而他交往相识的都是祖父一辈,并在全国很有名气的人。

汉武帝即位之后,郑庄先后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后升至九卿中右内史之职。

因为武安侯田(虫分)。

魏其侯窦婴的议论,被贬职为詹事,再升迁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没有贵贱之分,不应将任何人拒之门外。

”他对客人都能以宾主的礼节对待,这是因为他很注意尊重地位低下的人。

郑庄很廉洁,不喜欢购置产业,只靠皇上的赏赐供给门客。

然而赠给他人物品,不过竹器和食物而已。

每次朝见皇上,有机会便要称道国中的忠厚长者。

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当审查其言行时,常常以贤于自己的事情作例证。

从来不以名字称呼属吏。

与官属谈话,唯恐使对方受到伤害。

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进献皇上,唯恐拖延。

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道郑庄。

郑庄的使者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准备五天。

武帝说:“我听说:‘郑庄出外视察,即使有千里之遥,也不要求提供粮食’,请求准备行装的是什么人?”然而郑庄在朝廷上,常常趋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极力讨论是否妥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