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江西永丰二中刘松根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诗歌史上现实主义的最高水平。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集大成的诗人。

杜甫出身于儒学世家,少时便接受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一心向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但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想,天宝六载的考试在奸相李林甫的操纵下,以“野无遗贤”为名拉上了可耻的帷幕,致使满怀远大抱负的诗人蒙羞受辱,落拓长安,过着极其困顿的生活。几年后的“安史之乱”,使诗人又经乱离之苦,险贼长安,亲见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景象,体味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人民心灵带来的创伤。从此,诗人转徙流宕,漂泊西南,终至穷愁而死。

杜甫虽一介布衣,却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并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传达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后来,当他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人民的艰难困苦,并于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创作日趋成熟后,再用“沉郁顿挫”来概述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表面是深沉郁结,表现为有节奏的抑扬起伏和盘曲转折。它涉及诗歌的内结构和外结构,涉及内结构的沉重的充实感,以及外结构上有控制的骚动感和弹性。其中,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

一情感内涵的沉郁深刻

杜甫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沦落潦倒的一生,“苦难”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但杜甫并没有沉陷于个人的不幸,而是以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1)对多难社会的深重描绘

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儒学世家,培养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优良品质,他怀着悲愤沉重的心情,描绘那个“万方多难”的社会。

“安史之乱”爆发,给社会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诗人为他的国家和人民痛心!他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并沉重记录了这一社会灾难。

“三吏”,“三别”是一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唐代内乱真实情况的乐府诗。史载,乾元二年,唐军九节度使在邺城围攻安史叛军,由于肃宗对郭子仪统兵心怀疑虑,未设统一指挥,致使邺城之战以唐兵大败结束,“东京士民惊骇,散奔山谷。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军南奔襄邓,诸节度使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但真实情况不止与此。事实上。由于邺城兵败,唐军兵力锐减,必须迫速补充兵员,于是,肃宗朝便开始了毫无节制和章法地征兵。士卒和官吏到处抓丁提人,无论男女老幼,但有可用之处,便成征调对象,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扰民害民现象十分严重。此时的诗人,正由洛阳回华州住所,耳闻目睹了邺城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因而以高度地提炼和概括反映了残酷的现实。这组诗或写官吏喧呼点征中男(《新安吏》)、或写妇人深夜被抓(《石壕吏》)、或写新婚男子被抓(《新婚别》)、或写老者投林从军又无奈又激昂的情怀(《垂老别》)、或写二次被

征入伍的士卒可别的悲凉身世(《无家别》),全方位地反映了战争的灾难,朴实而悲痛的语言中传达着那个时代精心动魄的悲剧,“实录”的笔墨渗透出史诗般的力量。杜甫此类诗往往能让读者真正领路别一个忧道不忧贫的沉重儒者的高尚情怀。

〈二〉对人生遭际的深刻体验。

杜甫曾经有过远大的理想,但他所在的时代,权奸当道,排斥能者,帝王昏庸,不识贤良,以至他大鹏不能展翅,英雄必须折腰。他体味了太多的人间辛酸。

困居长安,是杜甫最屈辱的时期,由于奸相李林甫主持的那场滑稽而又丑陋的考试,杜甫被排斥在贤者之外,开始了他坎坷蹭蹬的生活,他在贫穷和失望里,倾诉了自己的屈辱生活: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和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马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书左丞相二十二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人,在偌大一个京城却找不到一个安身之所,而只能追随在那有钱有势者的身后,受尽他们的白眼和冷落,品尝着世态炎凉的辛酸。这是诗人委曲求全生活的写照,也是对唐王朝压抑人才,抛弃人才的血泪控诉。

旅食京华的生活让杜甫真正理解了政治和社会,也让他真正看透了上层社会的势力,他写过一首《贫交行》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经历了太多冷遇的诗人深深理解了人情的浅薄,他的心因之而流血,他多么希望“管鲍交”的现象在现实中再现,贫不相弃,富而相携。然而,世风日下,世人竟将这淳厚的风气弃之如敝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痛的社会!

诗人的一生,也受尽了贫穷的折磨,受尽了战乱给自己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在《自京赵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诗人写到了自己家境贫寒,以至幼子饿死的残状: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嚎啕,幼子饿己率。

吾宁舍一哀,里巷犹鸣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至夭折。

诗人顶风冒雪回家与亲人团聚,没有想到至家的第一幕便是爱子夭折。诗人欲哭无泪,欲嚎无声,体味到在这样的社会里为人父母的艰难。此诗“肝肠如火,涕泪横流”是诗人用父子死别的惨剧结实现实的问题,因此,卢世说“读此诗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忠。”

(三)对国家,人民的深情至爱。

杜甫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者,他的诗歌,表述了对国家和对人民的真情至爱。他为祖国曾有的开元盛世而赞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忆昔》)他为国家山河破碎而伤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他为唐王朝军队失利而痛心万分:“战哭多新鬼,愁呤独老翁”(《对雪》)。他也为唐王朝军队胜利而欢欣鼓舞:“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登临岳阳楼,依然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一腔深情。他对人民十分热爱,经常推己及人,为人民的生命忧叹,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忧郁悲凉的气氛。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因骚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