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湘教版选修5
2019高中地理 第2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 湘教版选修5.doc

2019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分布情况怎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三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组活动1】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交流自己上网查阅的中国自然灾害事例。
然后进行汇总,在全班交流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汇总】略【分组活动2】教师将各组指定为我国的不同地区,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等,归纳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主要发生时间。
每组选派一名负责人,汇报本组的学习结果,并将学生说出的自然灾害按地区汇总到黑板上。
由此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
各地区自然灾害分布种类如下图所示:【实践活动】阅读课本32页材料“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回答问题。
1.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举一实例说明其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2.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近某年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
【点拨】1.(略)因地而异,据具体材料分析。
2.近l0年来,我国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人次。
中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财富的增长,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年上升。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l999年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1999年至2001年严重的持续干旱,加上台风、地震等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1000亿元。
【承转】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很多,主要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读图分析】读“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和“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图”,分析、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自然灾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Ml殆ill詁练【倾听名那点拨. 力】【考点精讲】【典例精析】例题1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回答问题。
其中川是_________ 灾害带,V是__________ 灾害带。
(2)在W灾害带中,灾害类型多样,危害后果比较严重。
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
在该灾害带中,比较突出的灾害有:内蒙古的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的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灾害,西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灾害。
(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地质和气象灾害频发的原因。
思路导航:此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种类组合以及孕灾环境等相关知识。
由于我国地处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因而自然灾害多发;又因为我国特殊的海陆位置、地形起伏大,所以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具体灾害类型及地区分布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答案:(1)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东部西北(2)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土地退化问题严重雪灾暴雨洪水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3)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的位置;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不稳定,洪涝、暴雨、干旱灾害频繁;国土广大,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汇处,地震多发。
J10n E30° N图例等窩线曰河说2丨湖泊例题2 (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思路导航:第(1)题,首先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我国雨带推移特点判断。
第(2)题,结合A、B两地的地形、地势特征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等方面,从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可总结得出措施。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情景导入先思考———————新华社北京2016年6月13日电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13日发布5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和风雹灾害为主,干旱、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思考探究: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提示:种类多。
———————基础知识要记牢———————1.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在各类灾害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主要气象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4.地域差异大(1)东部地区: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
(2)中部地区:类型、强度、频率和损失逊于东部地区。
(3)西部地区: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重点难点掌握好———————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种类多,频率高2.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读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 A .灾害种类多 B .灾害种类少 C .灾害发生频率小 D .地域差异小2.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A.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B.类型多、强度小、频率高、损失小C.类型多、强度小、频率小、损失大D.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小解析:1.A 2.A 从图中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灾害的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
———————情景导入先思考———————2015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包括:“4·25”西藏地震灾害、第13号台风“苏迪罗”、6月初湘鄂黔等南方地区洪涝风雹灾害、“8·12”陕西山阳滑坡灾害、6月下旬四川等地洪涝风雹灾害、“7·3”新疆皮山6.5级地震灾害、北方地区夏伏旱灾害、第22号台风“彩虹”、5月中下旬江西,福建等地洪涝风雹灾害、“11·13”浙江丽水滑坡灾害。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灾情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第1课时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灾情【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分析我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灾害种类多样(1)原因⎩⎪⎨⎪⎧特殊的①多山的地貌强烈的②不稳定的③(2)表现: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④________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
2.灾害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⑤________。
3.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旱灾——黄淮海平原、⑥____________。
洪涝——⑦______________、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震——⑧________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
低温冷害——⑨________地区。
台风——⑩____________地区。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人员伤亡损失大(1)原因⎩⎪⎨⎪⎧人口⑪全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区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东南与⑫ 等自然灾害多发区重合(2)表现:成灾人口集中在山东、⑬______、河北、⑭______、湖北、⑮________、湖南和江西等省。
2.农业灾情严重(1)原因⎩⎪⎨⎪⎧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脆弱的⑯(2)农业灾情的地域差异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类型多样,全球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发生B.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严重C.自然灾害分布广泛,地域分异不明显D.空间上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灾害带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2~3题。
2.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边境线分布B.沿海岸线分布C.沿纬线分布D.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处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点位密集的原因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多变C.自然灾害多发 D.人口密集考查点2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4.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B.台湾省——地震多发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方法技巧练方法图示法理解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A.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B.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C.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方法技巧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与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一、选择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2题。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教学案中图版选修

第一节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地震的分布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尽管2015年不是地震的“大年”,但截至12月24日中国仍发生了3级以上地震598次,平均每天1.66次。
其中,最多是新疆248次,其次西藏89次,第三是台湾地区68次。
思考探究:由图可知,我国地震分布有何特点?提示: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基础知识要记牢———————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1.地震的分布特点分布范围广;很不均匀,且呈明显的带状分布。
2.我国主要地震带a环太平洋地震带;b喜马拉雅地震带;c华北地震带;d东南沿海地震带;e南北地震带;f西北地震带;g青藏高原地震带;h滇西地震带。
3.地震的危害地震是造成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种自然灾害,经济损失重,危害大。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上。
二、我国东西部地震多少与灾情比较西部东部情况原因情况原因地震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少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地震灾情较轻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严重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应用体验不可少——————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
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纬22.93度,东经120.54度),震源深度16.7 km。
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 )①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上②发生在亚欧板块③是地壳张裂造成的④是地壳挤压造成的A.②④B.③④C.①④ D.②③2.在同一次地震中,台湾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活动频繁B.西部人口稠密、聚落众多C.西部人们的抗震避险意识较差D.西部经济发达解析:1.A 2.C 第1题,此次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上,正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俯冲挤压造成的。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情景导入先思考———————经核定,2015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 620.3万人次受灾,819人死亡,148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 704.1亿元。
自然灾害以地震、台风、泥石流为主;风雹、洪涝、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思考探究:(1)中国有哪些自然灾害?提示: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
(2)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强烈的地壳运动、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二、特点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三、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灾害种类地区分布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地震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低温冷害东北地区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及其成因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地域分异明显,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据此回答1~2题。
1.这反映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A.灾害种类多样但灾次较少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2.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指( )A.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位于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C.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D.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解析:1.D 2.C 第1题,提取题干信息“重大自然灾害”、“占了8起”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频率高、强度大。
第2题,我国的特殊位置是指在灾害带中的特殊位置,故应选C;其他各项虽然说法正确,但不能准确反映题意。
3.下图为2010年我国部分自然灾害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2)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目标】1. 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口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 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
3. 学会应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4. 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屮国自然灾害的三个主要特点难点: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 自然灾害种类多样EL 灾次频发原因: 二、 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1、 白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2、 农作物成灾而积与播种而积的关系3、 屮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三、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1. 海洋灾害带2. 东南沿海灾害带3. 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 西北灾害带 6. 青藏高原灾害带【讲授过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Z-o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通过读|图2・1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掌握以下内容:① 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
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 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
二是北半球小纬度灾害帶,沿地小海——喜马 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
② 中国止好位于这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说明:P24倒数两段原因:(1) 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 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教学准备】 有关挂图、口制图表等 【板书设计】缺勤登记:(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人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通过读|图2、2屮国垂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可以发现:以黑河至腾冲_ 线为界(人口界线),东南半壁自然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
其中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东部的旱灾多发区,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学案

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考点精讲】1. 农业灾情严重形成原因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并且主要分布在灾害种类多样并且灾害频发的东部地区,所以自然灾害使得人员伤亡损失大,成灾人口比例重。
并且我国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加上农业历史悠久,面积辽阔,农业受灾体比较脆弱,农业灾情严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农业抗灾能力尚低。
2.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下图展示了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部分省区的人口密度和近20年来我国各省区成灾人口占全国成灾人口的比例。
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线西北人口稀疏。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3.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灾害的影响,使种植业灾情严重。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我国西部的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使得牧业灾情较严重。
我国因灾死亡牲畜比较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4. 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牲畜掉膘、死亡【典例精析】例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1月12日民政部网站统计: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亿元人民币,死亡和失踪1528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习目标]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24.5次,其中旱灾、洪涝灾害、台风、冷冻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思考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有哪些?答案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周期性;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思考2.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答案东部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较小,灾情相对较弱,经济损失也少。
探究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
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答案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①地与④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答案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答案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图中反映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答案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且地域差异大。
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的成因(1)自然原因①幅员辽阔,各种天气系统对我国都有影响;②温带为主的气候,利于各种病、虫、草的繁衍;③我国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④我国地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降水量与植被分布不均匀,使地表与地下径流变化很大,灾害源多。
(2)人为原因:我国人口众多,人为致灾作用强。
2.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的原因(1)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北跨中、低两个纬度区,跨多个温度带。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所以我国既有陆地灾害,又有海洋灾害。
(3)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特点显著,降水在空间上多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时间上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且降水年际变化大。
3.沿海灾害带的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原因4.山前灾害带的成因利用比较法掌握我国各区域的自然灾害读“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该图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A .灾害种类多样B .灾害种类少C.灾害发生次数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小答案 A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下题。
1.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边境线分布B.沿海岸线分布C.沿纬线分布D.主要分布在中纬度与环太平洋交会处答案 D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①风暴潮,②泥石流,③地震,④滑坡,⑤暴雨,⑥水土流失,⑦洪涝,⑧虫灾,⑨冰雹,⑩低温冷害。
据此回答2~4题。
2.上述灾害中,山前灾害带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A.②④⑨⑩ 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⑨ D.②④⑥⑨3.上述灾害中,沿江灾害带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A.②③⑤⑩ B.②③④⑤C.②⑤⑥⑧ D.②④⑤⑥4.上述灾害中,沿海灾害带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A.③⑤⑦⑧ B.①③⑤⑦C.①③④⑤ D.②⑤⑦⑨答案 2.C 3.D 4.B解析山前地区由于地质、地形等因素,是一个灾害多发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及冰雹等灾害;沿江河的上游地区地表崎岖,多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中、下游地区多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沿海灾害带主要有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5.(2017·杭州模拟)2016年冬至2017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材料二(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答案(1)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A地主要为春旱。
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且农作物需水量大,易形成春旱。
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
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
解析第(1)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B.台风与干旱C.洪涝与干旱D.台风与寒潮答案 C2.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B.台湾省——地震多发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答案 D解析黄淮海平原旱灾和洪涝灾害严重。
3.下列省区中,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是( )A.四川、云南B.云南、西藏C.河南、四川D.云南、广西答案 A解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充沛,山高谷深,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我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区。
4.沿江灾害带与山前灾害带相同的灾害种类有( )A.风暴潮B.滑坡、泥石流C.干旱D.暴雨答案 B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特征的是( )A.灾种特点——种类多、频率高B.分布特点——分布范围广C.地域差异特点——地域差异大D.灾种特点——现代火山活动频繁,地震频发6.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A.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界处B.经济快速发展,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C.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答案 5.D 6.A解析第5题,我国现代火山活动并不强烈。
近代除新疆、台湾境内发生过火山活动外,其他地区的火山以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为主。
第6题,自然灾害的发生首先要有自然异变,我国地处两条灾害带的交界处,所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B、C、D三项是灾情加重的原因。
7.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地区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答案 B8.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B.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时间早晚不同C.南北温差大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时间早晚不同答案 D解析我国水旱灾害多发与夏季风的关系非常密切。
9.我国的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 )A.东北和西南B.西北和华北C.西南和西北D.东南沿海答案 A解析我国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两大林区。
10.有关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少于中部地区B.西部地区灾害损失大于东部地区C.东部地区灾害强度小于中部地区D.东部地区灾害频率高于中部地区答案 D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
11.海水入侵和风暴潮主要分布在哪一自然灾害带( )A.沿海灾害带B.沿江灾害带C.山前灾害带D.三大自然灾害带答案 A12.沿海灾害带和沿江灾害带共有的自然灾害是( )A.风暴潮B.暴雨、干旱C.滑坡、泥石流D.海水入侵和洪涝答案 B13.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
(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的人为原因。
答案(1)旱涝联系性(2)地震(3)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发;国土面积广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界处,地震多发;海岸线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
(4)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大型工程建设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解析第(1)题,Ⅰ地区为华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春旱夏涝灾害多发。
Ⅳ地区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且链发性强。
第(2)题,地震具有突发性、强度大的特点,且多发生在夜间,所以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
第(3)题,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这与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第(4)题,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有关,不同地区人类的活动不同。
山区——乱采滥伐;平原地区——围湖造田、过度开采地下水等。
14.读“安徽、江苏两省某种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表(1991年)”,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反映的自然灾害种类是________,两省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两省成灾面积较大的原因有哪些?(3)由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1)洪涝 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2)安徽、江苏播种面积较大,人口众多,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较差。
(3)受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解析 由表可知,灾种为洪涝,两省位于东部季风区且人口稠密,所以灾害多发且成灾严重。
15.读“我国轮廓图”,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后三项答出要点即可)答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