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合金及熔炼思考题要点

合集下载

铸造熔炼的相关问题及答案解释

铸造熔炼的相关问题及答案解释

铸造熔炼的相关问题及答案解释进铸造行业大圈,请扫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进入第一章1、为什么有双重相图的存在?双重相图的存在对铸铁件生产有何实际意义?硅对双重相图的影响又有何实际意义?答:1>从热力学观点看,在一定条件下,按Fe-Fe3C相图转变亦是有可能的,因此就出现了二重性2>通过双重相同,可以明显的看出稳定平衡在发生共晶转变及共析转变时,其温度要比介稳定平衡发生时的温度高,而发生共晶、共析转变时所需含C量,以及转变后的r中的含碳量,稳定平衡要比介稳定平衡低。

依此规律,就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成分来控制凝固后的铸铁组织。

3>硅元素的作用:a:共晶点和共析点含碳量随硅量的增加而减少b:硅的加入使相图上出现了共晶和共析转变的三重共存区c:共晶和共析温度范围改变了,含硅量越高,稳定系的共晶温度高出介稳定系的共晶温度越多d:硅量的增加,缩小了相图上的奥氏体区2、分析讨论片状石墨、球状石墨、蠕虫状石墨的长大的过程及形成条件。

答:片状石墨:按晶体生长理论,石墨的正常生长方式沿基面择优生长,形成片状组织。

实际石墨晶体中存在多种缺陷,螺旋位错缺陷能促进片状石墨的形成。

螺旋位错为石墨的生长提供a、c两个互相垂直的两种生长方向,当a方向的生长速度大于c方向的生长速度时,便行程片状石墨。

球状石墨:石墨晶体中的旋转晶界缺陷可促进球状石墨的形成,此外,在螺旋位错中,当c向的生长速度大于a向的生长速度时就会形成球状石墨。

球状石墨的形成一般先有钙、镁的硫化物及氧化物组成的晶核开始,经球化处理后,还有利于向球状石墨生长。

球状石墨的生长有两个必要条件:较大的过冷度和较大的铁液与石墨间的界面张力。

蠕虫状石墨:有两种形成过程:1>小球墨→畸变球墨→蠕虫状石墨2>小片状石墨→蠕化元素局部富集→蠕虫状石墨3、试讨论磷共晶的分类、析出过程以及如何控制磷共晶体的形态(粗细)及数量。

答:按照组成不同可将磷共晶分为二元磷共晶及三元磷共晶。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
16.说明硅锰二元素的含量对基体组织的影响。
答:蠕墨铸铁中硅量通常是用来调整机体组织的,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基体中珠光体量减少,而铁素体含量增加,而硅含量过低会产生白口。锰在常规含量范围内对石墨的蠕化无影响。锰在铸铁中其稳定珠光体的作用。
17铸铁中加入合金元素,进行合金化的目的。
答:1.细化石墨和共晶团2. 增加基体中珠光体的含量,并使珠光体的片间距细化;3.生成碳化物或含有合金元素的复合磷共晶等硬化相;4.提高渗碳体的热稳定性,防止珠光体在高温下发生分解,提高铸铁的耐热性。
29.分析冲天炉风口以上的炉气成分及含量分布。
30.说明对铸造用铁液铁液质量的基本要求。
答:1.出炉温度:满足下列要求
8.说明S\P含量对铸铁石墨化合机械性能的影响
答:S:阻碍石墨化,易形成P(珠),结晶前沿形成低熔点偏析层,使Fe、C结合力上升。
P:影响不大,C‘左移,Tc’下降
9.灰铸铁件进行低温退火和高温退火的目的是什么?
答:低温退火:消除内应力的热处理,亦称热时效。高温退火:改善加工性能的降低硬度(去除铸件内残留的少量自由碳化物)的热处理。
D.焦炭块度小,表面积增大,与铁水接触多,增碳;
E.铁液在炉缸中停留时间长,接触时间长,增碳;
F.送风强度小,熔化率下降,铁液在过热区停留时间长,增碳;
G.无前炉,铁水在炉缸内停留时间长,增碳;
H.炉渣,有利于增碳,提高碱度。
27.指出冲天炉熔化铁水时,影响增硫和脱硫的因素,并介绍一种炉外脱硫的方法。
18.试论述加速黑心可锻铸铁退火过程的途径和措施
答:在第二阶段石墨化过程中,可以采用从780°左右开始逐步缓缓冷却,通过共析区域的方法进行,一般以3~5℃ /h的速度通过共析转变温度区,奥氏体直接转化为铁素体加石墨。这一方法石墨化速度可较快些,但控制冷速是很重要的。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复习思考题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复习思考题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复习思考题铸铁及其熔炼1.什么是Fe-C双重相图,那一个相图是热力学稳定的,如何用双重相图来解释同一化学成分的铁水在不同的冷却速度下会得到灰口或白口,硅、铬对双重相图共晶临界点各有何影响?2.什么是碳当量、共晶度,有何意义。

3.分析片状石墨、球状石墨、蠕虫状石墨与奥氏体的共晶结过程和形成条件。

4.铸铁固态相变有那些,对铸铁最终组织有何影响?5.冷却速度、化学成分(C、Si、Mn、 Cr、Cu等)对铸铁的一次结晶和二次结晶有何影响?6.灰铸铁中石墨的分布形态有那几种,对铸铁的性能有何影响,从化学成分、冷却速度及形核等方面说明其形成条件。

7.灰铸铁的基体和非金属夹杂物有那些类型,对铸铁的性能有何影响?8.灰口铸铁的性能有何特点?与其组织有何关系?汽车上那些铸件采用灰口铁生产?9.影响灰铸组织、性能的因素有那些,根据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分析提高灰铸铁性能的途径和措施。

10.灰铸铁孕育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有那些作用,孕育铸铁化学成分的选择原则是什么,提高孕育效果有那些途径和措施?11.说明球墨铸铁生产的工艺过程,其化学成分选择的原则是什么,与灰口铸铁有何不同?12.球墨铸铁的球化剂和球化处理方法有那些?13.球铁凝固组织中为何易于出现自由渗碳体,如何消除自由渗碳体?14.根据铸铁组织形成原理分析在铸态下获得高韧性、高强度球墨铸铁的途径与措施。

15.球墨铸铁比灰口铸铁易出现缩孔、缩松缺陷,分析其原因和防止措施。

16.铸铁的热处理有何特点,生产上球墨铸铁采用那些热处理工艺?17.蠕墨铸铁有何性能特点?18.蠕墨铸铁的化学成分选择与灰铁和球铁有何不同,蠕化剂和蠕化处理工艺有那些?19.简述可锻铸铁生产工艺过程,化学成分选择原则,为何对于薄壁小件采用可锻铸铁生产有优越性?20.减摩铸铁与抗磨铸铁的组织要求有何不同,常用减摩铸铁和抗磨铸铁有那些?21.提高铸铁的耐热性能的途径和措施有那些?常用耐热铸铁有那些?22.提高铸铁的耐蚀性能的途径和措施有那些,硅、铭、铬三元素在耐热铸铁及耐蚀铸铁中的作用是什么?23.简述冲天炉的结构与熔炼的一般过程。

铸造合金及熔炼思考题.概要

铸造合金及熔炼思考题.概要

第一篇铸造有色合金及其熔炼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基本概念: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固溶强化、时效强化屈服强度就是指金属对起始塑性变形的抗力;抗拉强度是代表最大均匀塑性变形抗力的指标;固溶强化是指形成固溶体使合金强化的方法;时效强化是指通过热处理利用合金的相变产生第二相微粒,造成的强化。

2.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主要有哪些,对强度和塑性有什么影响?晶界强化、固溶强化、分散强化、形变强化、复合强化。

形变强化与粒子强化在强度提高时,塑性会显著降低;固溶强化在强度提高时塑性还能保持较好的水平;晶界强化时,细化晶粒提高强度也改善塑性。

3.铸造合金的使用性能有哪些?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4.铸造合金的工艺性能有哪些?铸造性能、熔炼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机加工性能5.基本概念:变质处理、机械性能的壁厚效应所谓变质处理是在熔融合金中加入少量的一种或几种元素(或加化合物起作用而得),改变合金的结晶组织,从而改善合金机械性能。

这种随铸件壁厚增加而使机械性能下降的现象,称为机械性能的壁厚效应。

6.铝硅合金进行变质处理的原因及方法?原因:铝硅合金中的硅相在自发非控制生长条件下会长成粗大的片状,这种形态的脆性相严重割裂基体,大大降低合金的强度和塑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行变质处理。

方法:生产上常在合金液中加入氟化纳与氯盐的混合物来进行变质处理,加入微量的纯钠也有同样效果。

7.镁、铜、铁和锰对铝硅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镁:少量的镁,即能大大提高抗拉和屈服强度,随着镁量增加,强化效果不断增大,强度急剧上升,而塑性下降;2)铜:使铝硅合金强度显著增加,但伸长率下降,提高合金的热强性;3)铁:恶化了合金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塑性,同时降低了合金的抗蚀性;4)锰:在Al-Si合金中加入锰,可大大降低Fe的危害。

8.Al-Si类活塞合金多为共晶及过共晶合金的原因?活塞材料要求具有高的热强性和耐磨性,低的线膨胀系数和密度。

共晶及过共晶合金铝硅合金中含有大量共晶和初生硅硅,可以保证合金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低的线胀系数,并提高强度、耐磨性、抗蚀性。

见习铸造师之铸件形成理论思考题

见习铸造师之铸件形成理论思考题

铸件形成理论1.何谓热力学能障和动力学能障?如何克服?热力学能障是由被迫处于高自由能过渡状态下的界面原子所产生,它能直接影响到系统自由能的大小,界面自由能即属于这种情况,动力学能障是由金属原子穿越界面过程所引起的,它与驱动力的大小无关,而取决于界面内的结构和性质,激活自由能即属于这种情况。

液态金属在成分、温度、能量上是不均匀的,即存在成分、相结构、和能量三个起伏,也正是这三个起伏才能克服凝固过程中的热力学能障和动力学能障,使凝固过程不断的进行下去。

2、从原子尺度看,决定液固界面微观结构的条件是什么?各种界面结构与其生长机理和生长速度之间有何联系?3、纯金属的宏观长大方式有几种?什么因素决定纯金属的宏观长大方式?4、纯金属凝固时固液界面的结构分哪两类?为何又称为小平面界面与非小平面界面?5、傅里叶第二导热定律和菲克第二扩散定律的数理方程,并指出方程中个物理量的含义6、设状态图中液相线和固相线均为直线,证明溶质再分配系数为常数7、用一共晶型合金浇注水平细长圆棒试样,画出再平衡凝固时沿试棒长度方向溶质的在分配曲线图,表明各特征值,并建立溶质再分配过程的溶质分配规律8、Al-Cu相图的主要参数是C E=33%,CSM=5.65%Cu,TM=660℃,TE=548℃,用Al-1%Cu合金浇注一水平细长圆棒试样,使其从左到右单向凝固,并保持固液界面为平界面,当固相无Cu 扩散,液相中Cu充分混合时,求:(1)凝固10%时,固液界面的和。

(2)共晶体所占的比列(3)画出沿棒长度方向Cu的分布曲线图,标明各特征值8、将上题改为当固相无Cu的扩散,液相中Cu有扩散而达到稳定态凝固时,求:(1)固液界面的和(2)固液界面的温度(3)固液界面保持平界面的条件(cm2/s)(4)画出沿试棒长度方向Cu的分布曲线图,并标明各特征值9、什么是溶质再分配?溶质再分配对液态金属成型有何重要意义?10、何为成分过冷?形成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是什么?11、为什么过冷度是液态金属凝固的驱动力?为什么动力学过冷度是金属晶体生长的驱动力?何为热过冷和成分过冷?如何来理解成分过冷的本质?12、影响成分过冷范围的因素有哪些?它对材质或成型产品(铸件)的质量有何影响?13、成分过冷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它又是如何影响着晶体的生长方式和结晶状态的?所有的生长方式都仅仅由成分过冷因素决定么?14、根据成分过冷大小,单项合金凝固时界面的基本生长方式分那四种?何为内生生长,何为外生生长?15、试说明共晶合金的分类16、什么是共生共晶和离异共晶17、在普通工业条件下,为什么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往往能获得100%的共晶组织?用相图说明之。

金属工艺学第五章(铸造)思考题答案

金属工艺学第五章(铸造)思考题答案
内 江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教 案
《金属工艺学》 第五章 《铸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 铸造生产的特点是什么?举出 1~2 个生产生活用品的零件是 铸造生产的,并进行分析。 答:铸造生产的特点有: (1) 、能够生产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是内腔复杂的毛坯。 (2) 、适应性广,可生产小至几克,大至几百吨的各种金属 及其合金的铸件。 (3) 、节省金属材料和机械加工的工作量。 (4) 、生产成本低。 (5) 、铸造工序复杂,容易产生铸造缺陷,铸件废品率高, 力学性能低于锻件,劳动条件差。 我们炒菜用的铸铁锅,机床床身,汽车发动机机体等都 是铸造生产的。铸铁锅质量轻,形状简单;机床床身质量重, 复杂程度中等; 汽车发动机机体形状复杂, 质量属中小铸件。 2. 简述砂型铸造的生产过程。 答:砂型铸造的生产过程如下: 烘干→筛分→混砂→松砂→停放→填砂→紧实→扎气眼 →起模→制作浇冒口系统→下芯→合箱→金属熔炼→浇注→ 出箱→抛丸→清理打磨→检验→入库。 3. 型砂、芯砂应具有哪些性能?若铸件表面比较粗糙,且带有 难于清除的砂粒,试分析与型芯砂的哪些因素有关? 答:型砂、芯砂应具有的性能: (1) 、强度;保证铸型受外力不至被破坏。 (2) 、透气性;浇注时允许气体通过而逸出。 (3) 、可塑性;紧实时易成形且获得清晰的轮廓。 (4) 、耐火性:在高温液态金属的作用下不软化,不熔化,不 与金属烧结。 (5) 、退让性;铸件凝固收缩时,型芯砂不阻碍铸件收缩。
《金属工艺学》
第 3 页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教 学 过
NeiJi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程 备 注
15 . 区别下列名词(术语)的慨念。 铸件与零件;模样与型腔;芯头与芯座;分型 面与分模面;起模斜度与结构斜度;浇注位置与浇 道位置;型砂与砂型;出气口与冒口;缩孔与缩松; 砂眼与渣眼;气孔与出气孔;浇不足用于冷隔。 答:零件是可以直接装配使用的产品,铸件是在零 件的基础上放有加工余量和补铁的毛坯。 模样是制造型腔用的模型,型腔是造型后取出 模样而得到的空腔。 芯头是模样上用于型芯定位用的工艺模样,芯 座是造型后取出模样芯头后留下的空腔。 分型面是指型腔分成几部分的结合面,分模面 是指模样分成几部分的结合面。 起模斜度是为了便于模样从砂型中取出而有意 制作的工艺斜度,结构斜度是零件本身所设计需要 的斜度。 浇注位置是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位置, 浇道位置是浇注系统相对与铸件所处的位置。 型砂是造型用的具有一定性能的砂,砂型是具 有型腔的砂团。 出气口是为了型腔排气而扎的排气孔,冒口是 在铸型内储存和补缩铸件用的在型腔内的空腔。 缩孔是铸件宏观的用肉眼可观察到的孔洞,缩 松是用肉眼不容易观察到的显微的细小的组织疏 松。 砂眼是型砂粒被金属包围形成的孔洞,渣眼是 金属氧化物或熔渣被金属包围形成的孔洞。 气孔是气体在金属凝固前来不及从金属中逸 出,而形成的孔洞,出气孔是为了排气,在砂型上 扎的孔洞。 浇不足是由于金属液不够而没有充满型腔,冷 隔是由于金属液温度太低,流动性差,在壁薄处金 属液没有充满就已经凝固的现象。 16.合金的铸造性能有那些?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合金的流动性;合金的收缩;成分偏析。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复习题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复习题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复习思考题铸铁及其熔炼什么是 Fe-C 双重相图,哪一个相图是热力学稳定的,如何用双重相图来解释同一化学成分的铁水在不同的冷却速度下会得到灰口或白口,硅、铬对双重相图共晶临界点各有何影响?1.概念:在铁碳合金中,碳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渗碳体,其中碳的质量分数是6.69%;另一种是游离状态的石墨,碳的质量分数是100%,由于从热力学的稳定性上看石墨更加稳定,而从动力学上看生成渗碳体更加容易。

因此铁碳合金的两个二元系都有可能发生,将其叠加就是二元双重相图;2.稳定:石墨的自由能低于渗碳体,因此石墨是更稳定的相,而渗碳体是介稳定相,而铁-石墨相图是稳定性倾向的,最终形成的是稳定的石墨而不是介稳定的渗碳体,故满足热力学观点;3.影响:冷却速度较大时倾向于介稳定系转变,且时间短原子扩散不充分,所以碳以渗碳体形式析出,形成白口组织;冷却速度较小时倾向于稳定系转变,原子扩散时间充足,有利于石墨化,故碳以石墨形式析出,形成灰铁组织;4.硅的加入:1)共晶点左移,出现了共晶和共析转变的三相共存区2)共晶温度范围扩大;3)减少了共晶点的含碳量。

5.铬的加入:1)共晶点左移;2)共晶温度范围缩小;什么是碳当量、共晶度,有何意义?1.碳当量:根据各元素对共晶点实际碳量的影响,将这些元素的量折算成碳量的增减,就是碳当量CE,将碳当量与共晶点碳量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某一成分铸铁偏离共晶点的程度。

2.共晶度:铸铁的实际含碳量与共晶点的实际含碳量的比值,就是共晶程度Sc,Sc值也能看出偏离共晶点的程度,且结合CE可以间接推断铸铁铸造性能的好坏以及石墨化能力的大小。

片状石墨、球状石墨、蠕虫状石墨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它们与奥氏体的共晶过程有何异同点?1.片状石墨(A型),生核能力较强,要求冷却速率较低、过冷度小,且铁液要有足够的碳当量以及适宜的孕育量,没有激冷;2.球状石墨,要求有较大的过冷度和较大的铁液和石墨间的表面张力;3.蠕虫状石墨:要求冷却速率低,过冷度小,否则蠕墨比例下降,且要添加低于处理球墨铸铁所要求的球化元素数量,使之达不到完全的球化程度。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课程重点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课程重点

1.铁-碳相图的二重性: Fe-C合金中的碳有渗碳体Fe3C和石墨两种存在形式。

在通常情况下,碳以Fe3C的形式存在,即Fe-C 合金按Fe-Fe3C系转变。

但Fe3C是一亚稳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铁和石墨,所以石墨是碳存在的更稳定状态。

这样Fe-C相图就有Fe-Fe3C和Fe-G两种形式。

2.. Fe-C相图的应用①铸造工艺方面:根据相图确定合金的浇注温度,一般在液相线以上50-100 ℃。

共晶成分附近合金的流动性好,分散缩孔少,可获得致密铸件。

②热锻和热轧方面:钢处于奥氏体状态时强度较低,塑性较好,因此锻造或轧制选在单相奥氏区进行。

一般始锻或始轧温度控制在固相线以下100-200 ℃。

③热处理方面:一些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的加热温度都是依据相图确定的。

3.碳当量:根据各元素对共晶点实际碳量的影响,将这些元素的量折算成碳量的增减,称之碳当量。

以CE表示,一般只考虑Si和P。

CE=C+1/3(Si+P)。

4.共晶度:铸铁的实际含碳量和共晶点实际含碳量的比值。

以Sc来表示。

S C=C铁/C c′。

5.热过冷:因纯金属的理论凝固温度是恒定的,凝固过程中过冷度完全取决于实际温度分布,即过冷度的大小和过冷区的形态是由传热所控制,这种过冷称为热过冷。

6.硅对相图的影响:①硅使共晶点和共析点左移,即减小共晶和共析含碳量,其中对共晶含碳量影响较显著。

②硅略微提高共晶和共析转变温度,并使转变在一个温度区间中进行,对共析转变温度范围的作用更为显著。

③硅的加入,使相图出现了共晶和共析转变的三相共存区④随着硅含量的增加,相图上的奥氏体区逐渐缩小。

7.片状G的形成过程:①形成条件: a. 螺位错台阶:即沿a向,又沿c向生长,最后长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石墨。

b. 旋转晶界:取决于Va/Vc。

普通HT中G呈片状,这是由于O、S等活性元素在G棱面上的吸附,使这个原本光滑的界面变得粗糙,只需小的过冷即沿a向生长,使Va﹥Vc,长成片状石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铸造有色合金及其熔炼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基本概念: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固溶强化、时效强化屈服强度就是指金属对起始塑性变形的抗力;抗拉强度是代表最大均匀塑性变形抗力的指标;固溶强化是指形成固溶体使合金强化的方法;时效强化是指通过热处理利用合金的相变产生第二相微粒,造成的强化。

2.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主要有哪些,对强度和塑性有什么影响?晶界强化、固溶强化、分散强化、形变强化、复合强化。

形变强化与粒子强化在强度提高时,塑性会显著降低;固溶强化在强度提高时塑性还能保持较好的水平;晶界强化时,细化晶粒提高强度也改善塑性。

3.铸造合金的使用性能有哪些?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4.铸造合金的工艺性能有哪些?铸造性能、熔炼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机加工性能5.基本概念:变质处理、机械性能的壁厚效应所谓变质处理是在熔融合金中加入少量的一种或几种元素(或加化合物起作用而得),改变合金的结晶组织,从而改善合金机械性能。

这种随铸件壁厚增加而使机械性能下降的现象,称为机械性能的壁厚效应。

6.铝硅合金进行变质处理的原因及方法?原因:铝硅合金中的硅相在自发非控制生长条件下会长成粗大的片状,这种形态的脆性相严重割裂基体,大大降低合金的强度和塑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行变质处理。

方法:生产上常在合金液中加入氟化纳与氯盐的混合物来进行变质处理,加入微量的纯钠也有同样效果。

7.镁、铜、铁和锰对铝硅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镁:少量的镁,即能大大提高抗拉和屈服强度,随着镁量增加,强化效果不断增大,强度急剧上升,而塑性下降;2)铜:使铝硅合金强度显著增加,但伸长率下降,提高合金的热强性;3)铁:恶化了合金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塑性,同时降低了合金的抗蚀性;4)锰:在Al-Si合金中加入锰,可大大降低Fe的危害。

8.Al-Si类活塞合金多为共晶及过共晶合金的原因?活塞材料要求具有高的热强性和耐磨性,低的线膨胀系数和密度。

共晶及过共晶合金铝硅合金中含有大量共晶和初生硅硅,可以保证合金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低的线胀系数,并提高强度、耐磨性、抗蚀性。

9.稀土在铝合金中有什么作用?主要作用是提高铝合金的耐热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变质作用。

10.铝铜类合金的室温机械性能和耐热性很高,而铸造性能差,且抗腐蚀性特别低的原因?铝铜合金是最典型最重要的时效强化型合金,因此它有很高的室温机械性能;铝铜类合金具有较高的共晶温度,α基体的固溶度在350℃以下变化很小,加入一些难熔元素利于形成成分结构均复杂的第二相,这些相成分区很窄,热硬性很高,因此铝铜类合金具有较高的耐热性;铝铜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较宽,并且液态粘度随铜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因此铝铜合金的铸造性能差;铜和铝的电极电位差大,容易引起电化学腐蚀,因此铝铜合金的抗腐蚀性低。

11.Al-Mg合金铸件的机械性能壁厚效应大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由于铝镁二元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大,铸态组织中共晶体量较少,镁增大液态粘度,此类合金的铸造性能不好,因此其机械性能壁厚效应大。

防止措施:1)熔炼和铸造时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防止合金氧化;2)加入少量的铍,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3)细化晶粒12.铝合金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1)改善合金的组织和亚结构,实现固溶强化和时效强化,充分提高机械性能。

通过它还能改善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2)消除铸造或冷加工引起的内应力;3)稳定铸件的组织和形态、尺寸、防止因高温引起合金相变产生体积膨大现象;4)消除偏析,改善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13.如果让你设计一种耐磨、耐热铝合金,请你指出该合金的主要成分和熔炼时需注意的要点,说明理由。

采用共晶或过共晶铝硅合金,因为共晶及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含有大量共晶和初生硅,可以保证合金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低的线胀系数,并提高强度、耐磨性、抗蚀性。

同时为了提高该合金的耐热性,还可以向合金中加少量的铜或稀土元素,因为铜和稀土都可以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还可以加入少量的镁,使合金可热处理强化,提高室温性能;加入少量的锰,抵消铁的有害作用,也能改善高温强度。

由于合金中含有大量的初生硅和共晶硅,因此在熔炼过程中,必须进行变质处理,改变合金的结晶组织,从而改善机械性能。

14.基本概念:变质潜伏期和炉料遗传性许多变质元素加入铝液后,此保持时间称为变质潜伏期;所谓遗传性,就是质量差的炉料,熔化后获得的铸件组织性能也差,虽然经过正常的熔炼工艺处理仍无改善。

15.铝液中氧化夹杂与针孔有何关系?原因何在?铝液中氧化夹杂越多,则含氢量也越高,铸件针孔越多。

因为氧化夹杂物提供了气泡成核的现成界面,促使铸件针孔的形成。

16.浮游法精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原理:在铝液中吹入气体或产生气体,利用气泡在铝液中的浮升,将氢及夹杂排出液面。

因为铝液内气泡中氢的分压起始为零,溶解氢按西华特定律不断进入气泡,随气泡很快逸入大气。

精炼方法:包括氯盐精炼、硝酸盐精炼、吹惰性或活性气体精炼等。

17.铸造铝合金熔炼用熔剂的分类和作用?1)覆盖熔剂只起隔离保护作用;2)覆盖精炼熔剂兼有保护和精炼作用18.精炼效果检验的内容和方法?1)气体含量的检验(观察针孔度、观察减压凝固试样、气相色谱法、真空测气仪);2)氧化夹杂的检测(Al2O3等氧化物夹杂常用溴—甲醇法的化学方法测定)19.影响变质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冷却速度;2)变质潜伏期;3)变质衰退;4)变质合金中元素的相互作用20.铸造镁合金有什么特性?优点:1)密度小、质量轻;2)比强度和比刚度高;3)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4)良好的电磁屏蔽能力;5)优良的阻尼减振性能;6)良好的压铸成型及塑性加工性能;7)疲劳强度比铝合金高;8)摩擦时不产生火花、无毒性;9)易于回收和切削加工。

缺点:1)抗蚀性较差;2)镁合金的熔炼和铸造均需采用专门的防护措施。

21.铸造镁合金分为哪几类?1)标准类铸镁合金(Mg-Al-Zn系合金);2)高强度类铸镁合金(Mg-Zn-Zr系合金):3)耐热类镁合金(Mg-RE-Zn-Zr系合金)22.锆和稀土对镁合金有什么影响?锆对镁合金的影响:1)改善铸造性能;2)除氢作用;3)除杂质作用;4)提高抗蚀性。

稀土对镁合金的影响:1)提高机械性能;2)提高热强性;3)改善铸造性能23.在几类镁合金中,为什么Mg-Al类合金必须进行孕育处理?Mg-Al类合金自发凝固状态的晶粒很粗大,铸件壁厚时更明显。

晶粒粗大将显著降低合金的机械、铸造性能,因此需要对合金进行孕育处理,细化基体晶粒。

24.镁合金熔炼时为什么需要保护,其熔炼保护技术有哪几种,基本原理是什么?镁合金熔炼时特别容易氧化燃烧,因此熔炼时需要保护。

保护方法有熔盐保护法、合金化保护法、气体保护法。

熔盐保护的机理:融盐层直接物理隔离;合金化保护的机理:形成致密氧化膜后物理隔离;气体保护的机理:1)与合金反应形成致密保护膜,2)隔离空气25.镁合金气体保护熔炼的意义,SF6保护机理及存在的问题?熔剂保护熔炼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熔剂粉尘和高温分解出Cl2、HCl和蒸发的盐雾,造成严重的公害;二是铸件容易出现熔剂夹杂,降低抗蚀性和机械性能。

因此,发展了镁合金的气体保护熔炼。

在含SF6气氛下熔炼,镁合金液面生成MgF2+MgO膜,这种MgF2表面膜致密,可起保护作用。

但是SF6的温室效应比较显著,为CO2的几百万倍。

26.Mg-Al类合金为什么不能加锆变质,其孕育处理方法有哪几种?因为Mg-Al类合金含有铝,铝阻碍锆的加入,锆与铝形成ZrAl3化合物下沉到坩埚底部,使Zr损耗掉。

孕育处理方法有:1)过热孕育法;2)加碳孕育法。

27.镁合金熔炼时加锆存在哪些困难,实际生产中是如何加锆的?1)锆的熔点高,密度大;2)锆的化学活性强,锆在高温下易和大气或炉气中的气体反应,形成的化合物也不溶于镁液中,使锆的损耗增加;3)许多元素阻碍增加锆,锆能和镁液中的许多元素等形成化合物,它们不溶于镁液中,沉淀在坩埚底部。

一般采用含锆化合物或中间合金加锆。

28.基本概念:脱锌腐蚀黄铜在流动的海水等介质中,锌逐渐溶失,留下海绵状铜,这种现象称为脱锌腐蚀。

29.铸造锡青铜产生逆偏析的原因?锡青铜的结晶温度范围宽,枝晶发达,低熔点的富锡δ相被包围在α枝晶间隙中,此时氢的溶解度因温度下降而急剧降低,呈气泡形式析出,产生背压,把富锡熔体推向枝晶间隙中心。

而在凝固后期,铸件从内到外仍存在着大量的显微通道,在氢气泡形成的背压和固态收缩力内外交攻下,迫使富锡熔体沿。

枝晶间的显微通道向铸件表面渗出,堆积在铸件表面。

30.铜合金熔炼时脱氧的原因及常用方法,哪一类铜合金不需要脱氧,为什么?原因:铜合金含氧过多将使铜的塑性和导电性能显著降低。

常用方法:常用脱氧剂脱氧,磷铜(Cu-P)中间合金是最常用的脱氧剂。

黄铜一般不需要脱氧,因为黄铜中含有锌,锌容易蒸发,能自动除氢和脱氧,所以一般无需精炼和磷铜脱氧31.铸造锌合金按铝量可分为哪几类?亚共晶型锌合金、过共晶型锌合金、包晶型锌合金32.钛合金按退火组织分为哪几类?α型钛合金、α+β型钛合金、β型钛合金33.铸造钛合金常见熔炼方法?非自耗电极电弧炉熔炼和自耗电极电弧炉熔炼第二篇铸铁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基本概念:碳当量、共晶度、球化衰退、铁碳相图双重性答:根据各元素对共晶点实际碳量的影响,将这些元素的量折算成碳量的增减,称为“碳当量”。

铸铁含碳量与共晶点实际碳量的比值称为共晶度。

球化处理后的铁水,在停留一定时间以后,球化效果会消失,这种现象称为球化衰退。

在一定条件下,Fe-C相图有按Fe-石墨和Fe-Fe3C转变的两种可能性,称为铁碳相图的双重性。

2.根据碳在铸铁中存在的形态不同,通常可将铸铁分为哪几种?答:白口铁,碳主要以碳化物的形式存在;灰口铁,碳主要以石墨的形式存在;麻口铁,碳主要以石墨与渗碳体的形式存在。

3.灰铸铁中根据石墨的形态不同而分为哪几种铸铁?答:片状石墨铸铁(简称灰铁)、球状石墨铸铁(简称球铁)、可锻铸铁(简称可铁)、蠕虫状石墨铸铁(简称蠕铁)。

4.铸铁的一次、二次结晶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答:一次结晶过程包括初析石墨或初析奥氏体的结晶和共晶凝固过程;二次结晶过程包括奥氏体中碳的脱溶和共析转变。

5.石墨对灰铸铁的性能有什么影响?答:在灰铸铁组织中,石墨是决定铸铁性能的主要方面,它对铸铁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使灰铸铁的力学性能比较低,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度与硬度,但是塑性与韧性几乎为零;另一方面赋予了灰铸铁特殊的性能比如缺口敏感性小、良好的减震性和减摩性。

6.提高灰铸铁性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答:1)合理选定化学成分。

在碳当量较低时,适当提高Si/C比,强度性能会有所提高。

2)孕育处理。

促进石墨化,降低白口倾向;降低断面敏感性;控制石墨形态,消除过冷石墨;适当增高共晶团数和促进细片状珠光体的形成,从而达到改善铸铁的强度性能及其它性能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