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练习六
三年级上数学课堂课件-6练习六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6 练习六(西师大版)(共20张PPT)
练习六
小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6 练习六(西师大版)(共20张PPT)
先计算出未知物品的数量 再与已知量进行比较 最后判断够还是不够
返回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6 练习六(西师大版)(共20张PPT)
练习六
巩固练习
已知
练习六
复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6 练习六(西师大版)(共20张PPT)
解决问题
再求:熊猫妈妈和5个宝宝共重多少千克? 118 + 130 =_24_8(千克)
答:熊猫妈妈和5个宝宝共重248千克。
返回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6 练习六(西师大版)(共20张PPT)
练习六
小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6 练习六(西师大版)(共20张PPT)
练习六
复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6 练习六(西师大版)(共20张PPT)
解决问题
820 × 6 =_49_20(千克) 820
×1 6 4 920
返回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6 练习六(西师大版)(共20张PPT)
练习六
复
解决问题
820(千克)
4920(千克)
820 + 4290 =_51_10(千克)
一盏吊灯中间的大灯泡是100瓦,周围的6个小灯泡各是45瓦。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6 练习六(西师大版)(共20张PPT)
6个小灯泡总瓦数未知
45 × 6 =__
返回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6 练习六(西师大版)(共20张PPT)
练习六
45 × 6 =_27_0(瓦) 100 + 270 =_37_0(瓦)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六

5.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教材P28 练习六 第5题]
(1)一根黄瓜长20( 厘米)。 (2)小丽立定跳远跳了15( 分米 )。
6. 选一段距离,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走2个1000米,是2000米。 答: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2000米。
13.下面的小朋友选 择什么出行方式比 较合适?了解一下, 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才能到达。
[教材P30 练习六 第13题]
去植沙黄物湖山园可可以以开 乘步车 火行,车, 大概需要半465小小分时时钟。。
路程较近
路程很远
路程有些远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练习六
返回
[教材P28 练习六 第1题]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42(千米)。 (2)语文书厚约6( 毫米 )。 (3)过街天桥长约30( 米 )。
2.用下面的出行方式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圈出 合适的答案。 [教材P28 练习六 第2题]
15秒 15分 1小时 4秒 4分 1小时 1秒 1分 1小时
3. 一个游泳池长50米,如果游1千米,要游多少个来回?
[教材P28 练习六 第3题]
想:一个来回是( 100 )米 1 千米 = 1000 米 1000 里有( 10 )个 100
答:要游 10题]
限速每小 时10千米
按箭头方向行驶300m后, 右边是紧急救援电话。
10分+10分
12. 王老师每天从家步行 20 分钟到学校,他每分钟
大约走 100 米。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六-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六-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口诀、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口诀。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分钟)(1)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如:23 × 4 = 92。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如:2 × 4 = 8,3 × 4 = 12,所以23 × 4 = 92。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4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3. 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的相关题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
4.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练习六的相关题目。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练习(10分钟)”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新知识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练习设计和及时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乘法口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题目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题目
1. 题目一:计算题
- 问题:如果李明有3个苹果,他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2个朋友,每个朋友得到几个苹果?
- 解答:李明把3个苹果平均分给他的2个朋友,每个朋友得到1个苹果。
2. 题目二:填空题
- 问题:在下面的方框中填入适当的数字,使等号成立。
- 2 + 3 = ___ + 2
- 解答:在空格中填入数字1,使等号成立。
- 2 + 3 = 1 + 2
3. 题目三:选择题
- 问题:请在以下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3 + 2 = ____
a) 5
b) 4
c) 6
- 解答:正确答案是a) 5.
4. 题目四:判断题
- 问题:1 + 4 = 5. (对/错)
- 解答:这个等式是正确的,所以答案是对。
5. 题目五:解决问题
- 问题:小明有5个橙子,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得到几个橙子?
- 解答:小明把5个橙子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得
到1个橙子,剩下2个橙子。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的题目和解答。
希望
对您有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前言《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材具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能够引导孩子在数学的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该教材中一道难度适中的数学练习——《练习六(1)》,并提供教师可供参考的教案。
练习介绍《练习六(1)》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第六单元第一道题,题干如下:用7个“1”凑成所有的两位数,并将所有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一遍序,询问第25个数是谁?知识点总结在解决题目前,让我们回顾一下相关的数学知识点:1. 位数数是用来计数、计量、表示事物数量关系的符号。
一个数的位数就是它含有的数字的个数。
例如,数字1234的位数为4。
2. 十进制数我们常用十进制数。
它的数位有0、1、2、3、4、5、6、7、8、9这10个数字,从个位开始分别称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例如,数字1234的各位数为4、3、2、1。
3. 数位组合一个数的数位组合就是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组合成的数。
例如,由数字1和2可以组成的两位数有12和21。
解题步骤在掌握了以上的数学知识点后,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解答该题。
1. 统计有哪些两位数题目中要求用7个数字1凑成所有的两位数,那么我们需要先对7个数字1进行排列组合,以求出所有包含数字1的两位数。
从所有组合的数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其中的重复数值,进而排除它们:•选择第一个数为1,即选一个1作为十位数。
此时,个位数有7种方法,分别为从剩下的6个数中取一个数;•选择第一个数不为1,即选一个不是1的数为十位数。
这时,我们还需要再次对个位数进行排列组合。
此时,十位数有6种选法,个位数有5种选法。
因此,一共可以组成的两位数就有$7\\times6+6\\times5$个。
2. 进行排序将之前统计得来的所有包含数值1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序,并排成一列。
3. 找出第二十五个数由于之前已经将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因此,只需要找出排在第二十五的数即可。
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习题课件

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习题课件在开始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背景。
本题是关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的习题。
为了更好地解答,我们需要先理解练习六的主题和内容,然后针对每一道题目进行细致的分析。
我们需要理解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的主题和内容。
《练习六》主要是关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等知识点。
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100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理解力。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每一道题目进行细致的分析。
在《练习六》中,共有8道题目,包括A部分和B部分。
A部分主要是基础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B部分则是应用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理解了题目要求和背景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计算。
由于题目涉及到的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算术计算得到答案。
对于A部分的题目,我们可以直接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第1题,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对于第2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计算来选择正确的答案;对于第3题,我们可以先计算出每个选项的结果,然后选择正确答案。
接下来是B部分的题目。
这些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计算。
例如,对于第4题,我们需要先读懂题目,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对于第5题,我们需要先理解题目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通过计算来得到答案;对于第6题和第7题,我们需要先观察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完成计算之后,我们需要将答案进行整合。
对于A部分的题目,我们可以直接将答案写在书上或纸上;对于B部分的应用题,我们需要将答案与题目要求对应起来,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100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理解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完成《练习十一》的习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案

(1)我们可以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
(2)我们也可以利用时间来估算。
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9题。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订正,并指名说一说错误的说法错在那里,应该怎样改正。
2.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10题。
(1)教师指名学生读图,帮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独立合作讨论,并订正。
课题
第六课时 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练习课)
学
习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类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千米与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5千米=( )米 1米-5分米=( )分米
1分米-5厘米=( )厘米25厘米+35厘米=( )分米
23毫米+57毫米=( )厘米 11千米-8千米=( )米
探究新知
二、基础练习。/
1.单位换算。
5千米=( )米 8000米=( )千米
7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重点: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熟练换算方法。
难点:正确合理地估算路程。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
课件,教科书。/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授课人
审核签字(时间)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新课引入
旁批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测量——练习六人教版

7.选一段距离,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8.小帅跑了5圈,他一共跑了几千米?
5×400=2000米 2000米=2千米 答:他一共跑了2千米。
9.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 ,错误的 画“×”。
(1)字典厚40毫米。
(√ )
(2)毛巾长8厘米。
(× )
(3)黑板长20分米。
(√ )
(4)小红家距奶奶家20千米,她最好步行去。( ×)
10.从小伟家到体育场怎么走最近?要走多少米?把 最近的路线描出来。
11. 300厘米=( 3 )米 4千米=(4000)米 30毫米=( 3 )厘米 50分米=( 5 )米
12.调查下面这些交通标志的含义。
13.王老师每天从家步行20分钟到学校,他每分钟大 约走100米。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
练习六
1.测量下面的长度应该用什么作单位?把它填在( )里。
马拉松长跑比赛 书的厚度(毫米)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时间 连接起来。
15秒 15分 1小时 4秒 4分 1小时 1秒 1分 1小时
3. 一个游泳池长50米,如果游1千米,要游多少 个这样的长度?
15.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 千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 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12时-8时=4时 80×4=320(千米) 320千米>308千米 答:中午12时能到达。
1千米=1000米 1000÷50=20(个) 答:要游20个这样的长度。
4. 8千米=(8000)米 700米+300米=( 1 )千米 6000米=( 6 )千米 3千米-1千米=(2000)米
5.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黄瓜长20(厘米) 小阳立定跳远跳了15(分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六
苏边都相等;
4个角都是直角 4个角都是直角
16厘米 20厘米
22厘米
30+40+50 25×4
20+15=35(cm)
=120(cm) =120(cm) 35×2=70(cm)
9+6=15(米) 15×2=30(米) 答:它四周的栅栏一共长30米。
9×4=36(厘米) 答:这根线长36厘米。
答:篱笆长26厘米。如果菜地一面靠 墙,篱笆至少长18厘米。
3+3+3=9(厘米) 9×2=18(厘米) 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
4×4=16(厘米) 4+4+2=10(厘米)
10×2=20(厘米)
答: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长 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5×4=20(厘米)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10+6=16(厘米) 16×2=32(厘米) 32÷4=8(厘米)
自己动手试一试
39
45
52
84
72
65
36
30
6×3=18(厘米) 6+18=24(厘米)
24×2=48(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8厘米,周长 是48厘米。
8+5=13(厘米) 13×2=26(厘米)
5×2=10(厘米) 10+8=1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