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 -课件ppt
快与慢的辩证

快与慢的辩证陈秀英快是时钟上滴答作响的秒针,慢是时钟上步履端庄的时针。
快是暮色苍茫中飞度的乱云,慢是夜深人静时滴断的残漏。
快是密集的记忆,慢是模糊的时光。
生活在这个时代,你要快,快一些。
步履稍迟,也许会错过一列驶向远方的火车,也许会丢掉一份铭心刻骨的表白。
更何况,人生如白驹过隙,疏忽而已,快一些快点去生活,去体验,去爱。
要知道,我们生活在两段永恒黑暗间得一小段光明里,也许根本没有时间实现我们的梦想。
生活在这个时代,你要慢,慢慢来。
慢慢来,你会发现吗,原来许多美好的事物都是缓慢的。
花朵的开放是缓慢的。
树木的生长是缓慢的。
我们睡觉时,合上眼,乘着梦的小舟驶到天亮,这个过程是缓慢的。
滴水穿石是缓慢的。
煤的形成是缓慢的。
玛格丽特·米切尔用了十年的时间写成《飘》,她也是缓慢的。
渐渐地,你会发现,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时代并非快或慢的单一构成。
快快地坐上火车回家,到了家慢慢地泡上一杯茶,快快地结束懵懂和错误,慢慢地学会责任和宽恕。
电话、电报、计算机的发明需要数不清的积累和探索,是不可能一下子实现的;可是它们的诞生加快了整个世界的速度。
是的,慢可以成就快,快也可以诠释慢。
没有冰川上融水一滴半滴地缓慢艰难的汇聚,就没有大江大河东流如海,日夜不息的宏大与迅疾;没有了瞬息万变的水的映衬,宁静持重的山便没有它的美好。
最后,我们发现,快和慢都不是绝对的。
一万年,一秒钟。
一万年缓慢的进化与演变,对宇宙来说,不过是一秒钟;一秒钟的瞬息,对焦急等待的恋人们就是一万年。
速度再快,也不能超越时间,创造起死回生的奇迹;速度再慢,也不能留住时间,让青春永远停驻。
孤独的思妇度日如年,叹息“独自怎生得黑”,可是当窗对镜,鬓生华发,又怎能不感慨流年易逝,光阴难再。
单纯的孩子急躁童年的漫长,渴望一瞬间长大,数十年后回首,那金色的时光,仿佛只是顷刻。
而我们正如物理老师手中的那个单摆,一次次转化着动能与势能,演绎着慢与快的和谐与交替,思考着人生的哲理。
快与慢教案

快与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快与慢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感受快与慢的差异。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快与慢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快与慢的感受和观察。
3.快与慢的实验。
三、教学重点1.快与慢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快与慢的实验。
四、教学难点1.快与慢的感受和观察。
2.快与慢的实验。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实验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快与慢的事物,如快车、慢车、快跑、慢跑等,引导学生了解快与慢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感受和观察(10分钟)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生活中的快与慢,如快速奔跑和慢跑、快速转动和慢转动等,让学生感受快与慢的差异,并引导学生描述快与慢的不同之处。
3. 实验(3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快与慢的差异。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两个小球放在斜面上,一个小球较重,一个小球较轻。
2.让学生预测哪个小球会先滑到底部。
3.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哪个小球先滑到底部。
4.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4. 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快与慢?2.快与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快与慢的差异如何感受和观察?4.快与慢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快与慢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感受快与慢的差异。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快与慢的现象。
4.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和观察中深入理解快与慢的概念,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快与慢的认识。
但是,在实验环节中,部分学生存在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快与慢

快与慢想准]本命题属于“并列关系”型命题,并列关系的两个概念属于矛盾着的两者。
在写作时要学会辨证分析,对这两个矛盾的概念要突出重点,强调弊中有利或利中有弊。
1.准确理解“快”“慢”的词义,是就工作节奏;生活节奏,把握时机,过程控制等方面而言的。
2.联系生活实际,范围可以很广,可以是自己的生活,可以是当下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也可以是人的日常生活、经济生活等。
3.写作中要兼顾“快”“慢”两者。
不可偏执一隅,不及另一个;但也不可二者平分秋色,造成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4.立论视角有三个方面:(1)正确处理快与慢的关系,文武之道,一快一慢。
人生在中间,快在左,慢在右(2)在明确“快”“慢”在人的生活中都不可偏废的情况下,把话题定于一点,谈“慢”。
(3)在明确“快”“慢”在人的生活中都不可偏废的情况下,把话题定于一点,谈“快”。
总评:本文谈快与慢酌情调度才会有完美的人生。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像一篇很有韵味的散文。
在分析的部分,不是以理来统领材料,但作者时而一则寓言,时而一个故事,时而一个典故,时而贴近当今来议论,虽然说理性欠差些。
但其斐然的文采也足可以掩其小疵了。
雄鹰醉心于快走踏清秋的驰骋,野鹤却赋情于漫步睨山林的清幽,快与慢,都能决定人生的态度与高度。
可是浮云总有疾风助舞才能舒卷六合,躁怒总有安宁轻抚才能还我清明,而人生只有快与慢的适度结合才能欣赏到海岸线上的那抹霁云初晓,在那百花深处。
(比喻式的开头,已经将中心观点蕴含其中,这一节的主要作用是引出中心论点)快是左手,慢是右手,只有两者紧密扣合,我们才能套牢自身使之与灵魂更加贴合。
(亮出中心论点,快与慢要紧密扣合)球场上有句话:“谁控制了速度,谁就控制了整场比赛。
”在这个被速度掌控的时代里,快,就像是生命的出口,高楼的迅速崛起与事物的日新月异,变成了自然的平衡。
在键盘上迅速游移的双手,与短短时间就可快速发出的电子邮件已然不屑于擦去红笺小字辗转旅途的尘埃。
快与慢_13250字

快与慢_13250字“时速超过七十五哩,八十哩,九十哩,全世界轰然向你扑来,发交给风,肺交给激湍洪波的气流,这时,该有点飞的感觉了吧?”这段飞扬激荡的文字采自台湾作家余光中的《高速的联想》。
这种感受,想蹇驴古道上的陆游不曾有过,吟啸徐行中的苏轼颇感陌生。
新时代的快节奏与旧年份的慢旋律显得格格不入。
直拨电话的普及将天涯缩为咫尺,方便是方便了,但那种望尽天际盼鱼雁、一朝终至喜欲狂的幸福感,以及旧时尺牍凝练隽永的文采情致之美,却被推得远远的;冷冻技术省略了饺子这类手工繁琐之食的制作过程,从买回到食用甚至用不了半个小时,的确省事便捷,然而那根据自己的口味选馅配料做出的鲜香可口呢?那种老少围坐、言笑晏晏、慢条斯理、亲密安适的家庭氛围呢?快有快的速度,慢有慢的情味,可见天下事果然是得失相伴。
譬如旅行吧。
不论是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还是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都是步态舒徐,意态从容。
而对于永远带着匆匆行色的现代人来说,那份神闲气定已成迢遥逝梦。
至若去地升天,乘坐波音客机自九千米高空下瞰,视野中那种辽阔广漠,以及由此产生出的呼吸天地、睥睨八荒的雄浑感受是远不及古人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切身体验吧!高科技拓展了人类的感知空间,而随之丢失的东西是否也为一种遗憾?快有快的体验,慢有慢的诗意,你选择了其一便丢弃了其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毕竟没有射断历史的细流。
高速公路贯穿而过的广袤原野,大自然的诗意也一如千百年来那样浓郁张扬。
快与慢交错的时代,一个人只要有一份静观的固执,一片审美的园圃,懂得创造转圜的余地,机械文明的管道网线铺设得再繁琐细密,又如何能禁锢他的灵魂与思想呢?跟上时代的潮流,追求效率与速度,但别忘了慢下来,体味一下人生的诗意与真谛,在快与慢的漩涡中,别被流水冲乱了方向,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梦想!时速超过七十五哩,八十哩,九十哩,全世界轰然向你扑来,发交给风,肺交给激湍洪波的气流,这时,该有点飞的感觉了吧?”这段飞扬激荡的文字采自台湾作家余光中的《高速的联想》。
快与慢

速度的测量
速度的测量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地行使,在这条路 上任意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其运动的时间,请你 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这辆小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 速度。
V1=V2=V3=20m/s 由此你乐意得出什么结论?
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 况。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 常见的。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 速直线运动
一只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若在天鹅飞行途中取3 段路程,并记录下这3段路程的运动时间,请你根据 速度公式,计算天鹅在这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V1=10m/s V2=13.33m/s V3=20m/s 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用来表示什么的物理量?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ν” 表示速度,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快与慢说课稿

《快与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号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本节是一节物理概念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3)速度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程,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概念课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学,丧失学习的兴趣。
鉴于此,我对本节课作出了如下的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神州十号的升空视频,并这样为学生介绍:当神舟十号的熊熊火焰,在万众瞩目之中成功升天时,中国这条千年巨龙亦已在这一声声呐喊,一次次期望中勃然腾飞!他,终将神游于层云之上,长啸于九天之间!在这振奋人心的一刻,同学们,你们知道神州十号的飞行速度吗?它的飞行速度约每秒7.9千米,每小时飞行2.8万千米,每90分钟就绕地球一圈!这段视频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体会速度的意义2、接着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用词汇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此时,“慢慢吞吞、风驰电掣、一泻千里、健步如飞、大步流星、转瞬即逝”一个个美妙的词汇从学生嘴里脱口而出,这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实现了语文学科在物理学科中的渗透。
此时,让学生在速度带来的震撼与快乐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齐读学习目标二、合作探究,体验新知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比赛中人们最关心谁得冠军,我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那么,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对于这第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以“传递小国旗”的游戏引入,相同人数的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递火炬,我喊停时,比一比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的快,然后改变游戏规则,必须传完整个路程,再次比较哪组把国旗传递地快,使学生在游戏中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从而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三节 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第三节快与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5.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6.能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平均速度.二、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平均速度的计算.【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教具准备】电动玩具小车、卷尺、秒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那么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呢?学生讨论、交流.师今天我们就探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新课】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2)速度的定义式师请大家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s——路程(m);t——时间(s);v——速度(m/s).可变形为s=vt、t=sv.板书:速度定义式:s vt =.速度的单位: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还用到千米每小时作速度的单位,符号km/h或km·h-1;两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s=3.6km/h、1km/h=13.6m/s.师在复合单位的换算中,应该注意单位的物理意义,如1m/s是指物体1s 运动1m,照此速度物体3600s(1h)运动3600m(3.6km),所以1m/s=3.6km/h.多媒体展示:例题1 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该汽车要4000h可到达贵阳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解析:在应用公式计算时,一定要统一单位,若路程的单位为m(km),时间的单位为s(h),则速度的单位就是m/s(km/h);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上安装的速度计是以km/h为单位的,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几km/h,图中速度计的示数为80km/h;由v=s/t知,t=s/v=23.21080/kmkm h⨯=4h.答案:D.师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体速度大,则运动快.请大家思考、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学生1:如果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那么所用的时间越多,则速度越慢;反之,所用时间越,则速度越快.它们是反比例关系,按理说应该还是可以用来表示速度的.学生2: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快;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3)速度的测量方法师怎样测量电动玩具小车的运动速.度?测量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测量的器材?简单说说你的测量过程?由学生讨论回答.师引导总结:①测量的原理:s vt =.②测量的器材:卷尺、电子表(秒表).③测量的过程:a.用卷尺在教室地面测量出起点A到终点B的距离记为s(A、B两点分别用粉笔作上记号).b.用秒表记下电动玩具小车由A点运动到B所用时间为t.④测量的结果:电动玩具小车的速度s vt =.【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师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如在平直轨道上运行的列车便可看作直线运动,而同学们在游乐场玩的摩天轮便是曲线运动,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学生: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过程是直线运动;电风扇的转动是曲线运动.师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P26页图2-26和图2-27.师在教材P26页图2-26和图2-27中,汽车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相同(即速度不变),且运动的路径是直线,这种运动方式叫匀速直线运动.而在乙图中,天鹅虽做直线运动,但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不同(速度改变),这种运动方式叫变速直线运动.板书: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师请同学们思考匀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①速度的大小不变;②运动的路径是直线的.如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板书: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的特点:①速度大小不变;②运动的路线是直线的.例题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可知其速度为5m/s,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所以它在前2s的速度为5m/s.答案:C.(2)平均速度师实际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很难保证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也就是说实际中物体的运动大都是变速运动.如我们平时上学的过程中,出门下楼的速度较慢,经历的路线是曲线的;在平直的马路上,当人、车不拥挤时走得较快,赶上人多拥挤的街上速度变慢,在上教学楼时速度变慢……请同学们再举些变速运动的例子.学生举例,师评价.师我们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其速度可以由svt计算.而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得多,变速运动的速度虽然是不固定的,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也就是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表示它的运动情况,那么什么叫平均速度呢?其大小如何计算呢?学生1:平均速度就是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学生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svt=,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v就是平均速度.板书:平均速度的定义: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路程(时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s vt =.教师总结: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②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在公式svt=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③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④在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中,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或路程中,平均速度一般不同.例题3小明同学早晨7:30从家出发,骑自行车上学,行驶了1200m到街上,此时他看了手表时间为7:35,紧接着又行驶了5min到达学校,已知学校距离他家3000m,小明骑自行车上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多大?解析:由题可知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经过的路程s=3000m,所用时间t=7h35min-7h30min+5min=10min=600s,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得,v=3000m/600s=5m/s.因此小明骑自行车上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答案:5m/s.速度公式的应用师我们学习了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知道了两种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我们还学习了平均速度.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运动竞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都经常要计算平均速度,或根据速度计算路程、时间.请大家思考,在哪些生活场景中,要用到速度的知识呢?有关速度的计算需要哪些信息?学生讨论、交流.师我们就探究速度公式的应用.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速度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推导公式,那么,如果要计算时间,应该用哪个公式呢?.多媒体展示:速度的计算公式:v=s/t.根据上式可推导出时间的计算公式:t=s/v.例题4 火车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1463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少时间?解析:由公式v=s/t变形可以得到t=s/v,因此,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t=s/v=1463km/104km/h≈14h.答案:14h.师如图是常见的是汽车速度表,在有关时间的计算题中常常出现.注意它上面的单位是千米每小时,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几千米每小时.中间的计数器显示累计里程,下面的计数器显示临时里程.在运用速度公式计算时,要善于进行变形,根据已知量求出未知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速度表有时指示的数值大,有时指示的数值小,那么它测量的是什么速度.学生交流、讨论并积极举手发言.教师总结:汽车等交通工具上安装的速度表,它的示数在不断变化,它指示的是汽车等交通工具在行驶时,每时每刻的速度,当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表会指在某一位置不动.因此,它显示的是汽车的瞬时速度.师通过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可以计算路程.这类题常常与火车时刻表结合在一起.例题5 如图是D412次动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9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解析:苏州到常州的时间为t=10h33min-9h53min=40min=2/3h,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s=vt=129km/h×2/3h=86km.答案:86km.师 平均速度的计算常常与图象结合,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且在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中,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或路程中,平均速度一般不同.例题6(山东潍坊中考)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 图象如图2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A.135m/sB.168.75m/sC.2.25m/sD.2.81m/s解析: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s 表示某段路程,t 表示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包括运动物体中途停止休息的时间),v 表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由图像可知整个路程s=1350m ,时间t=10min=600s ,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s/t=1350m/600s=2.25m/s.答案:C.例题7(易错题)某物体做变速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 ,那么它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m/sB.4.8m/sC.5m/sD.6m/s解析:求平均速度时要用该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而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设甲乙两地路程为2s ,则物体在前后两段路程所用时间分别为t 1=s/v 1和t 2=s/v 2,全程所用时间为t=t 1+t 2=s/v 1+s/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121222v v s s v s s t v v v v ===++,将v 1和v 2的值代入上式得,v=4.8m/s.答案:B.【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速度这个物理量,知道了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明白了速度的概念是路程与时间之比.物体运动速度可以由公式v=s/t 计算,如果计算出的值大,表明它的速度大,即运动快.我们还认识了一种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的大小不变,经历的路径是直线的一种运动.实际中的运动是变速的,在粗略地研究中,可以用公式v=s/t来计算它的速度大小,即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它的运动快慢. 我们还学习了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了通过汽车里程表、列车时刻表和速度变化图像等信息进行相关计算,进一步巩固了速度的知识.【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速度的公式虽然在小学就学过,但为什么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学生却并不知道,其实这里就渗透着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向学生展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的意义就变得很重要了.在此进行一个讨论是很有必要的.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也含有近似、平均的思想,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变化的含义是很重要的,何况我们生活中大部分运动还都涉及的是平均速度,所以在此要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的转变,这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需要以后继续加强.3.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引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氛围.通过测量电动玩具小汽车的速度,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及计算公式的应用.。
物理:快与慢

快与慢
骏马在快速奔驰
蜗牛在缓慢爬行
快慢 物体的运动有_____
三 快与慢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 度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思考
观众是怎样比较运动快慢的? 请说出理由。
裁判是怎样比较运动快慢的? 请说出理由。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
20m/s
20m/s
20m/s
不变 这辆小车作直线运动时,快慢________
二、请根据速度公式计算下面这只天鹅在三段路程上的速度。
10m/s
13.3m/s
20m/s
在变化 这只天鹅作直线运动时,快慢________
返回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 小与路程、时间无关 。 图象:
求:s 解:由
s V=- t
可得
× 240s=3000m
s=vt=12.5m/s
答:两车站相距3000m。
例题
一辆汽车行驶在合肥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汽车上的 速度表指针始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汽车由图中所示的 位置A处行驶到B处,需要多少时间?
活动
一、请根据速度公式计算下面这辆小车在三段路程上的速度。
速度=
S=vt
路程 时间 s t=- v
s V=- t
变形式
练习
单位
s 推导: V=- t
米 米/秒= 秒 千米 千米/时= 小时 名称:
速度的单位=
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已知小明家距离学校600m远,小明骑
自行车上学,用了200s,求小明骑自 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已知:S=600m t=200s
求:V
解:V= S
t
=
600m = 3m/s
200s
答:小明骑车的速度为3m/s。
解题过 程要规 范哦!
练:小刚跑100m用了17s,而小勇用25s跑
了165米,小刚和小勇谁跑得快些?
练习:
4.已经测出一个学生步行的速度为 1.2m/s,从家门走到学校需要 30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是多 少千米?
练习: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 到距你1000m处产生的雷声?
练习:
6.从北京开往张家口的火车,在途中看到的如
右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火车抵达张家口至少
需要多少小时?
80
80张8家K张口m8家K口m
谈谈你的收获吧!
一、速度 课堂小结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 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3、速度的公式:V=-ts 变形式S=vt t=-sv
4、速度的单位:m/s,km/h
1m/s=3.6km/h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 (第一课时)
骏马在快速奔驰
蜗牛在缓慢爬行
物体的运动有_快__慢__
比赛场上的快与慢
怎样比较物体 运动的快慢呢? 同学们探讨一 下吧
探究结论:
1.通过相等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的长短。时间短,运动得快。 2.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的长短。路程长,运动得快。
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我们永不止步!
再见
速度公式的练习:
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 它从早上9点出发,中午11:30到达目 的地,一共走过了200千米,你能算出 这辆车的速度吗?
练习:
2.一辆公共汽车一直以45km/h的速 度向前行驶,经过甲站时是8时32分, 经过乙站时是8时36分,求两站相距 多远?
练习:
3.根据天气预报,台风以10m/s的 速度向某地移动,8时台风中心距 离该地130km,预计在什么时间台 风将到达该地?
2.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 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200) m/s;合(720)km/h。初中学 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1.1) m/s。
试一试
3.下列运动物体中,速度有可能为20m/s 的是( A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
v s 路程 t 时间
速度 变形公式:S=vt t=-sv
国际单位
v s t
写作
米(m) 秒(s) 米/秒(m/s)
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Km/h 1m/s=_3_._6_km/h
小资料
一
些
常
约1.1m/s
见 的
速
度
值
约20m/s
约5m/s 约260m/s
已知: s1 =100m, t1 =17s, s2 =165m,t2 =25s。
求: v1 v2
解: V1=
s1 t1
=
100m 17s
≈
5.9m/s
V2=
s2 t2
=12655sm = 6.6m/s
注意区分同 一题中两个 相同的物理 量!
V2 > V1
答:小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得快些
练:一辆公共汽车匀速直线行驶。由第一
已知:s=3km
求解: :vV=-st =
t=4min= 1 h
15
3km 1 =45km/h 15 h
也可以这 样解!
答:公共汽车的行驶速度是45千米/时。
现在,你知道谁更快了吧!
客车1小时内行 驶了108千米
飞机3秒内飞行 了900米
汽车和飞机哪个更快?
练一练
1.(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 快慢。
站牌开到第二站牌,用了4分钟,两站 牌之间相距3千米。问公共汽车的行驶 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已知:s=3km=3000m t=4min=240s 单位一
求:v s 解: V=-t =
3000m 240s =12.5m/s=45km/h
定要统 一哦!
答:公共汽车的行驶速度是45千米/时。
一辆公共汽车匀速直线行驶。由第一 站牌开到第二站牌,用了4分钟,两站 牌之间相距3千米。问公共汽车的行驶 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疑问: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不同,时 间也不同,如何比较两者的快慢呢?
客车1小时内行 驶了108千米
飞机3秒内飞行 了900米
汽车和飞机哪个更快?
物理学中,人们 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符号: v)
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 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路程 公式:速度= ———
练习:72km/h= 20m/s=
m/s km/h
一辆行驶速度为75km/h的汽车 与一列行驶速度为28m/s的火车,到 底谁更快呢?
公式的运用
使用公式时应注意的事项:
1、解答时要有已知、求、解、答。
2、 在应用时,速度、路程、时间要对 同一物体而言。
3、速度、路程、时间这三个量的单位 必须统一,要么均用基本单位,或者均 用常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