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三(含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与北魏同时期的南方政权是()A.吴B.东晋C.宋D.陈2. 下列不属于隋朝的中国古代“世界之最”是( )A.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B.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C.科举制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D.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位数字73. 达人,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也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即某方面的高手。

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德才兼备的达人,但通常被称为“圣人”。

那么“亚圣”“书圣”“医圣”分别是指()A.孟子、王羲之、张仲景B.孔子、王羲之、华佗C.孟子、王羲之、扁鹊D.老子、孔子、孟子4. 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C.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D.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5. 280年,西晋灭________,统一了全国。

A.魏B.蜀C.吴D.前秦6.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内迁的少数民族的代表是()①匈奴族②蒙古族③鲜卑族④羯族⑤氐族⑥女真族⑦羌族A.①②③⑤⑦B.③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7. 东晋时期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其中的“王”指的是( )A.王猛B.王敦C.王导D.王羲之8.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誉是用来形容( )A.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气势B.王羲之的书法C.顾恺之的绘画D.石窟艺术的成就卷II(非选择题)二、简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40分)9.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上溯到传说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9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2. 河南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以"探寻欧洲文明的源头"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B.C.D.3. 现代人类文明基于过去各种族、各区域的文明冲撞和交融。

下列选项中性质相同的是()①罗马帝国的扩张②亚历山大东征③马可•波罗来华④希波战争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4. “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商旅往来,络绎不绝。

”材料中的“帝国”是()A.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5. 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凯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

②于是凯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凯撒已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共和国名存实亡。

上述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B.②C.③D.④6. 他兴起于马其顿,首先征服了希腊城邦,然后出兵小亚细亚,灭掉了波斯帝国,建立了横贯亚欧非的辽阔帝国,有关他的帝国的作用,正确的是()A.给被征服地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阻碍了文明的传播和进步B.是欧洲中世纪的开端C.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和交往D.是第一个横跨亚欧非三个大洲的国家7.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欧洲人发动战争俘虏非洲人,从非洲内陆千里迢迢运至美洲,数百万非洲人因此丧命,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欧洲人能在茶里加糖吃到甜点。

这说明( )A.地理大发现的积极性B.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C.法西斯暴政的破坏性D.美国种族歧视的严重性2. 中世纪后期,西欧富裕农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他们建立的集中管理土地的机构是()A.租地农场B.庄园C.公民大会D.分封土地3. 人类发明发现不胜枚举。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是( )A.亚洲的印度B.大洋洲C.非洲D.美洲4. 历史课上,同学们正在进行辩论活动。

根据发言可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应是()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宪章运动D.新文化运动5. 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成为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推动者。

下列关于富裕农民的活动表述有误的是()A.他们可以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B.他们可以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C.他们建立了租地农场D.他们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领主耕种6. “原始积累的方法绝不是田园式的东西。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具有残酷性和掠夺性B.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C.原始积累需要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D.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7. “特点1,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特点2,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特点3,工人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气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

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A.半坡人B.北京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2. 传说远古时代谁教人钻木取火()A.神农氏B.燧人氏C.伏羲氏D.黄帝3. 2020年7月28日,“根祖同源文化智链”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正式启动。

有同学很想体验一下北京人的原始生活。

当主持人发给她一块兽肉让她切割时,她选择的工具应该是( )A.打制石器B.骨针C.青铜剑D.铁斧4.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下面关于我国远古人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B.北京人体征的变化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C.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D.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种类很多,有如图几种代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针、铁器5. 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C.他是传说时代的农神和药神D.妻子螺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6. 浙江会稽山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的庙宇,内有对联一副:“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这副对联盛赞的是()A.神农教民农耕B.黄帝创制舟车C.尧舜禅让王位D.大禹治理洪水7. 古书记载:“时有丹鹤衔五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原文: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

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导致“天子幸蜀”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B.唐玄宗朝政腐败,任人唯亲C.北方地区遭受战乱D.使得唐朝由盛转衰2. 遗迹遗址是人类历史的载体和见证,能反映各个历史时代的特征,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唐朝精湛的雕刻技艺的是()A.秦兵马俑遗址B.拉萨大昭寺会盟碑C.敦煌莫高窟D.河南开封大相国寺3.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4.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体现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 )A.吐蕃B.回纥C.南诏D.突厥5. “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成为时下的流行话题。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是()①一起饮茶诵诗的年轻人②外国人购买青瓷③日本“遣唐使”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 电影《妖猫传》展现了繁奢雍容的唐都长安,再现了唐玄宗时华丽壮美的盛世景象。

被电影打动的小明想从历史书中详细了解这段历史,他首先应该查找的章节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7. 如图中四个人共同点是()A.都去过东方B.都有重大发明C.都为不同地区文明交流做出贡献D.都信仰佛教8. 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的意见.崔所属的机构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9. 上古三代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代。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靖康之变是北宋结束的标志B.岳家军纪律严明,维护了南方的稳定1141C.年宋金议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女真族在中原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生活习俗2.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某一阶段的政权更替,与①相关的史实是()A.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B.岳飞抗金,经济重心南移C.灭辽和北宋,迁都中都D.统一全国,建立行省制度3.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提到“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其中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下列哪一组人物()A.李渊赵构铁木真B.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C.李隆基赵构忽必烈D.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4. 你认为研究原始社会历史最可取的证据( )A.历史遗迹B.史书记载C.传说D.影视作品5. 观察图片,我们可以探究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手工业的发展B.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C.古代人的服饰特征D.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6. 王安石变法前,某地主只需向政府交纳379缗的地税。

王安石变法时,他却要向政府缴纳1553缗的地税。

这主要是因为()A.王安石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B.方田均税清查出了原先隐瞒的地产C.政府借变法向地主们勒索财富D.王安石把政府土地分配给地主耕种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场“商业革命”突出表现在()A.商人的出现B.大量集市的出现C.纸币的出现D.商帮的形成8. 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宰相B.分化事权C.设置通判D.控制禁军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9.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三峡是我国著名的景点之一.古代有人曾对三峡两岸的猿声作这表的描写:“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A.罗贯中B.郦道元C.吴承恩D.施耐庵2. 某班同学做的历史板报,他记录了如下内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如果要给这些战役添加一个主题,应该是()A.三分天下B.以少胜多C.东山再起D.民族交融3. 东晋建立后,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以下描述与之相符的是()A.荆扬晏安,户口殷实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严刑苛法,横征暴政D.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4. 三国时,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联系的是()A.刘备B.孙权D.诸葛亮5. 每个历史名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光辉的人生篇章。

下列人物与作品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A.张仲景﹣﹣《史记》B.祖冲之﹣﹣《大明历》C.顾恺之﹣﹣《伤寒杂病论》D.王羲之﹣﹣《女史箴图》6.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80年用公历纪年法应该是()A.2世纪80年代B.3世纪90年代C.3世纪80年代D.2世纪90年代7.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与之有关的成语典故包括( )①风声鹤唳②草木皆兵③投鞭断流④东山再起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8.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

那么“书圣”、“诗圣”、“画圣”分别是指()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B.王羲之、杜甫、吴道子C.颜真卿、阎立本、李白D.颜真卿、阎立本、杜甫卷II(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40分)9.材料二在纸未出现以前,古代各文明区的文字载体因材料不同而形式各异,且因时而变。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读图:该图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现实,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教权高于皇权B.皇帝是由教皇任命的C.神权凌驾一切D.教皇和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2. 为研究《查士丁尼法典》、“十字军东征”和“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历史知识,需要查阅的著作是()A.AB.BC.CD.D3. 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以下对法兰克王国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克洛维建立,是雅利安人建立的王国中最为强大的B.信仰基督教,通过土地分封形式改革确立封建制度C.查理曼帝国时期用“什一税”控制教会势力的发展D.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为德意志、法兰西和西班牙4. 经过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改革以后,西欧逐渐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这一制度()A.以政教合一为基础B.以城市自治为核心C.以中央集权为特色D.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5. 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力。

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 )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B.教皇控制的领地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D.领主控制的庄园6.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以下对西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得到教皇和国王的支持B.拥有自治权利C.课程设置的完全自主权D.享有司法特权7.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文化,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三)一、选择题1.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B.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D.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2.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A. 铲形币B. 刀形币C. 圆形方孔半两钱D. 蚁鼻钱3. 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位诗人是()A. 屈原B. 贾谊 C. 王船山 D. 曾国藩4. 来中国唐朝留学,曾经在扬州为官的崔致远来自于()A. 新罗B. 日本 C. 意大利 D. 印度5.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A.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C. 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 削弱了显贵的特权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 秦始皇B. 齐桓公 C. 启D. 禹7.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A. 山东B. 浙江 C. 福建 D. 广东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①设置丞相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③设立军机处④制造文字狱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9.下图是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定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A. 辽B. 北宋C. 西夏 D. 吐蕃10.下图材料中的“吾”是( )A. 唐高祖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11.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在()A. 黄河流域B. 岷江流域 C. 淮河流域 D. 珠江流域12.“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

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 诸侯的反叛B. 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 C. “国人暴动” D. 牧野之战的影响13.“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 )A. 唐朝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14.大唐王朝近300年间,任用外国人做官不计其数,长安城更是中外文化荟萃之地,是各族文化交融的大都市。

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是()A. 封闭、保守B.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C. 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D. 完全模仿周边国家二、材料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其变法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并归纳出商鞅变法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2)从材料中能看出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依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什么?(4)通过学习谈谈你对于变法或改革的认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材料二: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材料三: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 2012 年 10 月 17 日参拜了供奉着 14 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日本政要的参拜行为招致全球众多媒体的谴责。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材料一图一与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出国前往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3)图一图二中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请你就安倍晋三祭拜靖国神社伤害了两国人民的感情的事实,结合史实,向你的某位日本中学生朋友说一句话。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非井乙勿视,非弄乙勿听,非本L勿言。

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5中所示人物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核心思想和政治思想。

(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留下了许多名言,你还知道哪些?试举两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被哪一位皇帝接受,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8.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

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沆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二: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

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

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

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

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

——蒋廷黼《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材料三:人们发现,事实上,督政府的对外政策与革命前一样,毫无改变。

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令法国和世界都遭遇不幸的人物,他继承了法国传统的“个人主义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

他给法国带来了十年的荣誉,也给法国带来了最后的失败的耻辱。

——摘自【英】郝伯特·乔治·威尔斯《文明的故事》材料四: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二,指出“士大夫”心目中林则徐的特点及其主要理由。

(3)材料三中的“他”是怎样在对内和对外方面给“法国带来了十年的荣誉”?(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使“罗斯福新政成力神话”的经济和政治上“成功”的主要表现。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分析】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文明重要的标志,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因此D表述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青铜器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公元前210年属于秦朝统治时期,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国的货币。

3.【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端午节由来的相关史实。

使学生知道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都跟历史上重要事件或人物有关。

战国时期,楚国都城被秦国占领,楚国诗人屈原无比绝望,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这天吃粽子、划龙舟。

后来国家把这天定位端午节。

故答案选A。

4.【答案】A【解析】【分析】崔致远,朝鲜新罗时期诗人。

12岁来中国学习,5年后宾贡科及第,在洛阳居住2年,开始写作。

后任宣州溧水县尉。

受唐僖宗礼遇,授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职,赐紫金鱼袋。

他在中国的10余年中,写了大量的诗文,多数失传。

现存的作品中,怀念故国之作是较优秀的篇章。

所以此题选A。

5.【答案】A【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

因为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

它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隋唐科举制度相关的知识点。

6.【答案】D【解析】【分析】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因此选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知识点。

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二子目戚继光抗倭的内容中:“戚继光组建的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的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人称‘戚家军’。

戚继光率戚家军开赴台州,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据此可知,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台州,台州就在今浙江临海,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原因、情况、意义。

8.【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专制”“皇帝独裁”“明清”。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在中央废除丞相,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清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明清时期加强的准确识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明清两朝加强君主集权的主要措施。

9.【答案】A【解析】【分析】A项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符合题意;B项北宋是汉族人赵匡胤建立的,不符合题意;C项西夏是党项族元昊建立的政权,不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权;D项吐蕃政权的都城在逻些(今西藏拉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辽的相关知识。

1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出自《贞观政要》,叙述的是是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骄傲放纵,一朝而败,我怎么能自己也骄傲呢?话说到此,不觉警惕和震惊!”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秦及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用人,轻徭薄赋,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所以材料中的“吾”是指唐太宗,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准确识记。

11.【答案】B【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

12.【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桀残暴,引起人们不满,被商汤所灭;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王荒淫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被周灭;西周的周幽王残暴昏庸,失去民心,被外族所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