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起源于模仿说
艺术原理——精选推荐

艺术原理期末整理一、艺术的起源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艺术如此。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
"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今天,用模仿说作为艺术起源的动力的美学家已经不多了,因为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模仿的冲动去解释的。
但模仿说仍有它一定的价值,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模仿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
另一方面,不管原始人由于什么原因创作和制作了原始艺术,这些原始艺术本身(如史前洞穴壁画上的动物轮廓)却无疑是由模仿得来的,也就是说,模仿即使不成为动因,也至少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正因为史前造型艺术都基于模仿的手段,我们才能认识到这些形象所模仿的原型是什么动物。
我们从今天所发现的原始艺术作品中也不难看出,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
而其它方法,如表现和象征的方法也都是从模仿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
怎么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怎么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怎么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艺术如此。
模仿说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着名美学家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斯宾塞理论"。
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
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
但它把艺术看成是脱离社会实践的绝对自由的纯娱乐性活动,且偏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3、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
在这种学说看来,所有的艺术只有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
4、说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在西方美学史上对艺术的本体的五种说法

在西方美学史上对艺术的本体的五种说法1.模仿说“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学原则,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
模仿说从最初出现到成熟阶段,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一文学原则含义上的变动,固然是文学创作精神变化在文学理论层次上的反映,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古希腊理性原则的变化所致。
2.游戏说游戏说是关于艺术(或者说文明)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
代表人物康德、席勒、斯宾塞、谷鲁斯。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
游戏发生说的贡献在于突出了艺术的无功利性,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于游戏又过于简单化。
3.表现说表现说(expression theory of art)是西方艺术起源理论之一,主张艺术起源于人的内在情感。
德国赫尔德认为,一切美邻是“表现性的”,有的形式对观照者只有作为内在生命的表现时才是美的。
显露出表现说的端倪。
4.巫术说巫术说并不是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而是认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着某种启发意义。
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雷纳克、萨罗蒙赖纳许、吉德逊。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渲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
5.劳动说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
正确性: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
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
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
艺术概论第三四单元

艺术的起源(一)艺术起源于人类物质生产劳(二)艺术起源的另外几种观点(1)艺术起源于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说来,是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
模仿说肯定了艺术.艺术起源与现实(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包含着合理和进步的因素。
模仿是艺术创造的一种手段或方法,而不是艺术发生的必然根源。
(2)艺术起源于游戏游戏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而是为了消耗机体中几句的过剩精力,并在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因此默认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实质应该是一种游戏,美感就是从类似游戏的艺术活动中火的发泄过剩精力的愉快。
德国学者布鲁斯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提出生物的游戏也是有目的的。
游戏说主要从生理学,生物学角度来讨论,忽略了艺术与人类物质产生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3)艺术起源于巫术巫术活动总是包含着舞蹈,歌唱,绘画或者造型艺术等活动。
(4)艺术起源于表现(情感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艺术以表现情感为主,艺术更多地是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以以物质生产劳动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
艺术:狭义:不包括文学广义:包括文学在内艺术的发展:(一)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金属艺术品的出现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又一丰碑,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二)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1)艺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汉代的乐府诗至唐代让位于音韵流美,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至宋长短句的又领风骚于文坛;元曲兴起在宋代之后,又展现了更具有平明生活语言风格的诗歌新形式。
(2)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3)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对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本质,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观点1模仿说即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
这种观点最早流行于古希腊。
唐代画家张璪论画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理念说中心意思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神实体,艺术归根结蒂是用感性形象来显现那种“绝对精神”。
简述艺术起源的六种学说

简述艺术起源的六种学说艺术的起源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学说,试图解释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下面将简要介绍六种主要的艺术起源学说。
第一种学说是力学学说,它认为艺术起源于人对力的感知和模仿。
古代人类通过观察动物的奔跑和猎杀行为,学会了绘画和雕刻,并通过模仿运动姿势和手势来表达自己。
这种学说强调了人类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模仿的重要性。
第二种学说是抽象学说,它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表达。
人类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形状和规律,将其抽象化并表达出来,从而创造了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这种学说强调了人类思维能力和对形式的抽象理解的重要性。
第三种学说是表现学说,它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身情感和经验的表达。
古代人类通过绘画、雕刻和舞蹈等形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经验。
这种学说强调了艺术作品作为情感和经验的表达工具的重要性。
第四种学说是神秘学说,它认为艺术起源于人对宇宙和神秘力量的崇拜和探索。
人类通过绘画、雕塑、建筑等方式,表达对神灵、宗教和宇宙的敬畏和追求。
这种学说强调了宗教信仰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对艺术起源的影响。
第五种学说是社会学说,它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交流。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帮助人类建立联系和共享经验。
人类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表达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这种学说强调了人类社会和文化对艺术起源的重要性。
第六种学说是创造学说,它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类通过创造艺术作品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概念,以及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这种学说强调了个体创造力和想象力对艺术起源的作用。
总结起来,艺术起源的六种学说包括力学学说、抽象学说、表现学说、神秘学说、社会学说和创造学说。
这些学说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艺术起源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我们理解和研究艺术提供了启示和指导。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其起源和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以及了解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艺术起源五种学说

邮递员罗林
• 2 .艺术起源于“游戏” • 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 • 另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 “游戏”活动
中 • “玩出来的艺术”
德*席勒
龙凤呈祥
4.艺术起源于“巫术”
祭祀礼仪活动—艺术活动
《受伤的野牛1》
《受伤的野牛2》
• 2 .艺术起源于“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
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 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他表达出来。。。
意*克罗齐
艺术起源于“表现”---凡·高《向日葵》1
凡高自画像1
伽塞医生肖象
伽塞医生肖象
夜间咖啡馆
阿尔附近的吊桥
4.艺术起源于“巫术”---面具舞蹈
艺术起源于“巫术”---花山崖壁 画1
艺术起源于“巫术”---花山崖壁 画 2
艺术起源于“巫术”---花山崖壁 画3
艺术起源于“巫术”---《拉斯科洞窟壁画》野 牛·人
小结
• 总之,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 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 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 戏的本能
•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 • 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 •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
践活动
• 二.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 1 .艺术起源于“模仿”
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
•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 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学会了唱歌
• 早期的洞穴壁画大多数是动物形象: • 例如拉斯科洞壁画 “跳跃的牛”
艺术起源于“模仿”---拉斯科洞窟 “跳跃的牛”
艺术起源于表现

• 一、艺术起源于“模仿”
•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
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
歌。”
•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 “人从孩提时代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对于模 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
•
--亚里士多德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 一、艺术起源于“模仿”
• 特点和局限
•
感情是艺术的血液和灵魂。 表现说重视艺术
创作主观要素在艺术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
情感在艺术中的强大动因。表现说对于西方十九
世纪浪漫主义艺术思潮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直至今日,仍是很多艺术家坚守的
信念。
• 要点:艺术具有主观性,连结着体验、个性等, 不可或缺
但在艺术起源问题上,表现说无法解释原始 艺术中鲜明的再现性因素的由来,而且, 艺术的内容,也并不惟在主观因素,形式 创造与思想传达也是其重要方面。
• 特点和局限
•
模仿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
人从观察中学习知识的普遍的认知方式。
• 要点:人的实践方式之一是模仿与再现
•
但它不足是忽视了艺术的表现性因素,而且
对于艺术起源的根本动因揭示不够深入,原始人模
仿自然本质不是为了快感,而是和自己的劳动生产
实践和文化观念有关。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
科林伍德进一步提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
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
象和情感的表现。
• 当代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 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把艺术视为表现情 感意义的符号。但她强调艺术表现的是人类情感
艺术的起源

原始壁画
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发现的史 前壁画上,有20多个旧石器时代动 物的形象,其中包括野牛、野猪、 母鹿等,形象逼真,显然是对现实 生活中各种神情姿态的模仿和记录。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史前壁画
法国雕塑《手持角杯的裸女》
夏芳德洞穴《鹿》
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 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 《管子》中写道:音乐是模仿动物 的声音而来的,“宫商角徽羽”五 声中,“凡听羽,如鸟在树。凡听 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 羊”等等。
艺术的起源之 模仿说
艺术永恒三命题:
艺术是什么? 艺术是怎样起源于“巫术” 艺术起源于“模仿” 艺术起源于“游戏”
艺术起源于“表现”
模仿说
模仿说,最古老的学说,认为艺术 起源于人类模仿的本能,艺术是模 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
古希腊哲学家
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公元1452-1519)
他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艺术家的心灵应象一面镜子 那样去反映和摄取自然 ;艺术反映自然普遍性以达到理 想化;想象与虚构是达到理想化的重要方面。 达·芬奇认为“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的模仿 者,自然是绘画的源泉。绘画的主要方面是表现自然界和 人的美,它的任务是艺术地再现自然。” 达·芬奇的时代还没有摄影术 ,因此他说绘画是“ 唯 一 ”的模仿者 ,但当摄影术诞生以后,应该说摄影更具 有模仿性 。事实上 ,在摄影史上的自然主义者,在实际 上是继承上这一学说。
谢谢
《吕氏春秋》中写道原始乐歌 是“效八风之音”“听凤凰之 鸣”产生的
晋代阮籍在《乐论》中指出原 始乐歌具有“体万物之生”的 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起源于模仿说
艺术起源于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
他认为人的主官感觉和思想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神赋予的,而是从客观事物的“影象”中产生的,人的许多行为和创作是从对自然地摹仿中来的。
他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所为小学生。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其后的亚里士多德则照样首先肯定人类的“摹仿本能”,并进一步把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都断论为“摹仿”,一方面是人类有摹仿的天性,另一方面这种摹仿活动又能引起人的快感,于是由此产生了艺术。
他还进一步推论,艺术活动中的不同门类,是由于摹仿的对象、摹仿的媒介和方式不同而形成的。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猜测,如“师蜘蛛而结网”(《抱朴子》)、“作律,有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吕氏春秋》)。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
”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
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
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
艺术是模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
此说强调艺术与现实是摹仿和被摹仿的关系,注意到艺术与自然、社会、人生的联系,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但它只强调所谓“本能”、“人性”,不懂得社会实践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它并不能解释艺术产生的织机原因。
另外,摹仿说也无法解释诸多的原始艺术现象。
十九世纪以来,摹仿说在西方逐渐被否定。
黑格尔认为对自然的复制对于人类来说纯粹是多余的,“凭单纯的摹仿,艺术总不能和自然竞争,它和自然竞争,那就象一只小虫爬着去追大象”,最逼真的摹仿也“不是艺术作品,而只是一种巧戏法”。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表述了对戏剧本质的认识。
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各种生物的行动的模仿。
2个世纪以后,印度的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也指明:“戏剧就是模仿。
”而在中国,作为众多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引人注目的艺术之花的琼剧,关于它的起源,一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
与西方戏剧相比,中国戏曲虽然并不直接起源于宗教祭祀仪式,其历史也不及西方戏剧久远,但它的起源问题更加复杂棘手,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
而作为中国戏曲剧种之一,琼剧的起源只能从对中国戏曲的正本清源中来进行。
《海南岛志》其志曰:“戏剧之在海南,在元代已有手托木头班之演唱,来自潮州。
明之初中叶,土人仿之,而土剧遂兴。
”也就是说,琼剧是明初的海南人对流行于元代的木偶戏的模仿。
此说其实是中国戏曲“模仿说”的翻版。
先秦“优孟衣冠”和宋傀儡戏表演,都曾被认为是戏曲的起源。
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开篇首句云:“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
”我们知道一切艺术起源于模仿,中国的歌舞也不例外。
《书经.舜典》上说:“予击石附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说:“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鏖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像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
”这是战国时代关于古代乐舞的一种传说。
可以透过这段歌舞的描写看出一幅原始猎人在山林中打猎的景象:“一面呼啸,一面打着、各种陶器、石器发响去恐吓野兽,于是野兽们就狼奔豸突地逃走而终于落网了,这位原始时代的艺术家按生活中的实际来创造了狩猎舞,这时所谓的“百兽”实际是人披兽皮而“舞”的场景,不过是对于狩猎生活的愉快和兴奋的回忆罢了。
《书经.舜典》中有命夔“典乐教胄子”的记载。
“胄子”的注解是贵族子弟,但原始社会没有贵族,恐怕就是年轻武士了,用乐舞去教年轻武士,不是锻炼他们又是什么呢?因为它的内容就是原始人狩猎动作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也认为诗歌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而模仿的本能植根于人的天性之中。
古罗
马的卢克莱修、贺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似。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佐尼,既把诗看成是模仿的艺术,又把诗看作是游戏,实际上把文学的起源归之于模仿的游戏。
稍后英国的锡德尼,通过对印第安人原始文学的论述,指出文学产生于含蕴着教育和愉悦意味的模仿。
这些说法,承认文学的源泉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闪烁着唯物主义思想光采。
但他们把模仿解释为人的某种天性,忽视了社会实践在形成人的心理能力上的巨大作用。
音乐艺术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模仿,是古希腊哲学家所提出的一种最为古老的理论。
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认为音乐是模仿动物的声音而来的。
《吕氏春秋•大乐篇》;“黄帝令伶伦作为律。
伶伦……听凤凰之鸣,以制十二律。
”《管子》:“凡听征,如负猪死觉而骇。
凡听羽,如鸟在树。
凡听宫,如牛鸣中。
凡听商,如离群羊。
凡听角,如锥登木以鸣。
”也有认为音乐是模仿自然声响而来的。
《吕氏春秋•仲夏记》:“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之音以歌,乃以麋骆置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五磬之音,以致舞百舞。
”《吕氏春秋•古乐》谈到原始的乐歌是“效八风之音”、“听凤凰之鸣”而产生的;《路史•后记十》写道:帝尧“命质放山川溪谷之音,以歌八风。
”晋代阮籍在《乐论》中也指出原始乐歌具有“体万物之生”的特征。
这实际上是一种艺术起源于模仿的观点。
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模仿说主要盛行于欧洲。
音乐艺术起源于“模仿”的说法影响极大,直到十八世纪末,现实主义理论一直没有超出过模仿说,亚里斯多德关于音乐可以模仿人的真实感情的说法,实际上为表现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以,席勒直截了当地说:“诗的天才的两种表现方式:模仿现实和表现思想”十九世纪末,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模仿说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普列汉诺夫也说他“很喜欢亚里斯多德对哲学的诗歌关系看法”。
亚里斯多德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观点,认为模仿的是人的本能,模仿的艺术既给人们带来快感,又能够帮助人们“求知”。
“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人对于模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
经验证明了这样一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图象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例如尸首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
画家和雕刻家“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模仿许多事物”;行吟诗人、演员、歌唱家和舞蹈家“借姿态和节奏来模仿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史诗“测用语言来模仿”;而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亚里斯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还提出了音乐可以模仿人的真实情感的说法:“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反映了性格的真相——愤怒与和顺的形象,勇敢和节制的形象以及一切和这些相反的形象,其他种种性格或情操的形象——这些形象在音乐中表现得最为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