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陕北沿黄地区红枣创新生产模式实践与示范

陕北沿黄地区红枣创新生产模式实践与示范

陕北沿黄地区红枣创新生产模式实践与示范陕北沿黄地区是我国红枣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红枣具有品质优良、口感香甜的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

为了进一步推动陕北沿黄地区红枣产业的发展,提高红枣产业的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和引导红枣产业的创新生产模式,并开展示范,帮助农民提高红枣的品质和产量,陕北沿黄地区红枣创新生产模式实践与示范正在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背景介绍二、创新生产模式介绍1.优质品种选育在红枣产业的创新生产模式中,首先是要引进和培育优质品种,提高红枣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科学的选育和培育工作,选育出一些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产量高、品质好的红枣品种,比如陕北地区的“青枣”、“道口枣”等,这些品种可以有效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了众多农民的欢迎。

2.种植技术创新其次是种植技术的创新,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比如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科学管理技术等,可以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

在一些示范区,通过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农民们的红枣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3.深加工产业化红枣产业的创新生产模式还包括了对红枣的深加工。

通过红枣的深加工,可以生产出一系列的红枣制品,比如红枣酱、红枣糕、红枣酒等,这些产品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延长产品的销售周期,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三、示范效果分析在陕北沿黄地区,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了红枣产业的创新生产模式示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示范,一些农民已经开始采用新的品种和种植技术,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也相应增加了。

而且,一些深加工企业也在逐步兴起,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红枣产业的创新生产模式示范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为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问题与对策尽管红枣产业的创新生产模式示范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品种引进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技术不到位等问题,都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

陕北沿黄地区红枣创新生产模式实践与示范

陕北沿黄地区红枣创新生产模式实践与示范

陕北沿黄地区红枣创新生产模式实践与示范陕北沿黄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红枣生产基地之一,其红枣产量居全国前列,而且高品质红枣在市场上一直备受瞩目。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消费者对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红枣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陕北沿黄地区红枣生产企业开始探索新的生产模式,旨在提高红枣品质和安全性,满足市场需求,增强自身竞争力。

一、陕北沿黄地区红枣产业现状陕北沿黄地区是典型的半干旱气候地区,地处中国黄土高原腹地,土壤肥沃,适宜红枣生长。

该地区的红枣树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优质红枣资源丰富。

由于长期以来生产模式相对滞后,部分地区存在着技术陈旧、品质不稳定、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导致红枣产品在市场上无法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二、创新生产模式实践1.引进新技术为了提高红枣品质和安全性,陕北沿黄地区的红枣生产企业开始引进新技术,例如高科技设施,自动化生产线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提升产品品质。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红枣生产企业实现了从原料采集到产品包装的全程自动化,有效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2.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由于红枣品质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红枣生产企业在陕北沿黄地区建立了标准化种植基地,从土壤肥力、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了红枣的生长环境和品质。

3.推行绿色生产陕北沿黄地区红枣生产企业积极推行绿色生产理念,采用无公害、无残留农药、有机肥料等绿色生产技术,保障产品的食品安全,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绿色生产,也保护了土壤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1.产品品质提升通过引进新技术、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推行绿色生产等措施,陕北沿黄地区红枣生产企业实现了产品品质的提升。

红枣果粒饱满,口感细腻,色泽红润,口感甜美,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2.市场竞争力增强以前,陕北沿黄地区红枣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价格低廉,销路有限。

通过创新生产模式实践和示范,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市场竞争力也相应增强。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灵武长枣产业是陕西省灵武市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长枣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上乘,曾被誉为“黄金果品”。

长枣的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环境条件的影响,灵武长枣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品质管理、科技创新、产业规模四个方面探讨灵武长枣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场需求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味美味和新鲜的程度上,对食品的安全和营养价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灵武长枣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品牌建设不足,产品生产的标准不一致等。

这些问题造成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不够,竞争力下降,市场需求不足。

对策:首先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参加食品展览会等方式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其次是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在产品包装、外观设计上下工夫,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二、品质管理问题灵武长枣产业的品质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品质不稳定,二是外观品相不尽如人意。

长枣种植受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品质方面表现出不稳定性。

而且有些产品外观呈现不规则的形状,或者有损伤瑕疵,这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

对策:建立长枣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选择适宜的土地和气候条件进行种植,建立长效的品质管理体系,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产品加工和包装环节加大质量把关力度,确保产品的外观品相符合市场需求。

三、科技创新问题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但灵武长枣产业现状是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科技创新。

种植和加工环节仍然主要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对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鼓励农户参与培训,提升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广现代化的长枣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也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之一。

红枣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地
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红枣产业
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红枣产业的现状分析。

红枣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也是我国果树中产量最高、
分布面积最广的树种之一。

红枣覆盖了我国许多地区,尤其以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红
枣产量最高。

红枣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红枣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
都有很大的需求,供不应求的情况比较严重。

农民通过红枣种植获得的收益也相对较高,
因此红枣产业对于农民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

红枣产业在现阶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可以为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推
动红枣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浅析陕北红枣的营销现状及对策

浅析陕北红枣的营销现状及对策

• 54•价值工程浅析陕北红枣的营销现状及对策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Jujube Marketing in Northern Shaanxi张梅Z H A N G M ei(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04)(School of B usines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摘要:众所周知,红枣在陕北算得上是一种传统产业,也是绝大部分农民促进收益的主要产品。

近几年来“统一规划,集中连片,依靠科技,综合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发展思路指引当地人民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整改,红枣产业发展的势头愈来愈烈,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规模化生产,其前景一片光明。

旦是陕北红枣的营销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却让人堪忧,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陕北地区红枣在营销方面的困难也正是整个农副产品行业存在的问题,而改变这种现状则需要从产品本质、市场流通、政府等多方面进行改善。

Abstract:As is known to all, red dates are regarded as a kind of traditional industr^^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and also the main product for most peasants to promote their income. In recent years, the "unified planning, concentrated, development idea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promote work in all areas by drawing upon the experience gained on key points" guide the local people out of a road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ransfor^nation and upgradi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 China, red date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mentu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and in some areas there have been large-scale production, which has a bright future. B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red dates marketing situation in North Shaanxi worry people, and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it is found that in Northern Shaanxi difficulties of red dates in the m arketing is also that of the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industry, and in order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it need to make a change from many aspects of the product nature, market circulation, the government and so on.关键词:陕北红枣;营销现状;农产品Key words:jujube in Northern Shaanxi; m arketing status; agricultural by-product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4311(2017)24-0054-03〇引言陕北,处于陕西的北部,其地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在外富有美名的陕北红枣,特别是延川和清涧地区产的红枣,名气更大。

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红枣作为中国传统的优质干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红枣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红枣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种质资源单生产管理不规范、产业链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红枣产业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梳理了产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接着,通过对全国红枣主产区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深入剖析了红枣产业在种质资源、生产管理、市场流通、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红枣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种质资源单生产管理不规范、产业链不完善、市场竞争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生产管理标准化、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推动中国红枣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对红枣产业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红枣产业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红枣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红枣产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红枣作为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食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目前,红枣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中国红枣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红枣主要种植区域包括新疆、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其中新疆地区的红枣以品质优良、口感独特而著称。

陕北沿黄地区红枣创新生产模式实践与示范

陕北沿黄地区红枣创新生产模式实践与示范

陕北沿黄地区红枣创新生产模式实践与示范陕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红枣产区之一,尤其是沿黄地区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被誉为红枣的“黄金带”。

长期以来,陕北红枣产业在传统模式下发展较为缓慢,缺乏竞争力。

为了提高陕北红枣产业的发展水平,探索一条适合地方特点的创新生产模式势在必行。

一、陕北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1. 传统生产模式的局限性:陕北地区的红枣生产一直以来都是靠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

2. 品牌建设不足:相比其他地区的红枣,陕北红枣的品牌知名度较低,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短板。

3. 产业链条不完整:陕北地区的红枣产业链条不完整,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技术支持。

二、陕北红枣创新生产模式的构建为了改变陕北红枣产业长期以来的发展滞后状况,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和市场特点,构建创新的生产模式。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1. 引进高效耕作技术:针对陕北地区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引进现代化的耕作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2. 发展品牌营销: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陕北红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销售渠道。

3. 完善产业链条:加强对红枣加工技术和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提高红枣的附加值。

在陕北红枣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一些地方开始尝试采用创新的生产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种植技术方面,有的地方开始引进现代化的种植设施和设备,提高了红枣的产量和质量;在品牌营销方面,一些红枣企业开始进行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产品的知名度;在产业链条方面,一些地方开始加强红枣加工技术的改造和创新,生产出了更多元化的红枣产品。

以上种种实践都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改进和创新,为陕北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示范。

实践证明,创新生产模式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陕北地区作为红枣的主要产区之一,其产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民生改善。

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右提高到现在的 3 %以上。 0 3 红枣市场前景看好 、
种。
3 做好枣树 生产服务 , 、 形成枣产业化 各级政 府应 当按照产业化发展 的内在
当前,我国红 枣及其加 工品年出口量 经营
约 1万吨 ,其 中 8 %销 往 东南 亚国 家 , 0
建立长期稳 定的枣产业 化政策导 向 2 % 销往欧美市场 , 0 在红枣 出口贸易中我 要求 , 机制 , 定有效 的监控 措施 , 制 使枣 产业化 国占有绝对优势和主导地位 。加快发展红 枣产业是 我省 陕北地 区林业 产业 发展 的 整体水 平不断 提高 。应 完善 技术服 务网 络, 应做 到及日 为林农 提供信 息 。 障生 寸 保 核心 。
二 、 北红 枣 产 业 发 展 面 I 问题 陕 临的
产物 资的供 应 ,做 好技 术指导和 销售 服
4 扶持红枣加 工业 的发 展 , 、 延伸产业
促进枣产业化经营。 1 、干旱缺水制约 了优质 高效枣 园的 务 ,
建设
陕北枣区春季干旱少雨、秋季多雨的 链条 政府应 鼓励 扶持红枣加 工业 的发展 , 气候 特点仍 然是制 约红枣 产业 发展 的关
售网点 , 枣产业体 系正在逐步形成。
2 社会经济 生态效益巨大 、
肥、 枣园 管理相结 合 , 力推广 窖灌 农业 大
技 术 。 高水分的 利用率 , 到丰产 增收 提 达
貌发生 了巨大变 化 , = 沿黄地区基础设施 建
设步伐加快 ,0 0多个行政村已基本村村 20
通过红枣产业开发 。 区社会经济面 的目的。 枣 2 加大科技投入 , 、 培育优良品种
键。目前 9 %以上的枣园没有灌溉条件 , 提高红枣深加工技术。大力实施龙头企业 0 全面 推行 。 龙头企业 +中介服 制约 了优质高效枣园 的建设 , 同时也 影响 带动 战略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摘要:本文介绍了陕北红枣的现状和发展优势,分析了红枣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陕北红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红枣;产业;问题;对策一.现状:枣树是我国最具民族代表性的果树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它就与桃、杏、李、栗并称为我国的“五果”。

目前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的开展,作为陕北地区特殊资源优势的红枣产业出现了迅猛发展的新势头,红枣产业从面积、产量、栽培管理、果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系统,红枣主要集中在陕北黄河沿岸,年产约20万吨,居全国第五位,近年红枣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二.发展优势:1,栽培历史长,品种多。

陕北黄河沿岸河谷地带是中国枣的起源中心,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红枣栽培历史。

陕西省佳县朱家洼乡泥河沟村至今仍保存有1300 多年的枣树群。

20 世纪80 年代枣资源调查表明,陕西共有138 个品种,5 个变种,而陕北就有100 多个品种,其中鲜食品种和蜜枣品种主要有世川狗头枣、牛奶脆枣、高园团枣、梨枣、脆枣等,制干品种主要有佳县油枣、大木枣、方木枣、长条枣等,抗裂果品种主要有陕北白枣,还有极具观赏价值的磨盘枣、羊奶枣等。

近年来,陕北地区又相继从外地引进、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并具备了一定栽植规模,如西农1 号,赞皇大枣、骏枣、晋枣、梨枣等,特别是经过多年选育已通过陕西省审定的晚熟制干枣新品种“佳县长枣”,长势旺、抗旱、耐病薄,早熟、丰产、个大、色红、肉厚、味甜,熟期可避开雨季,发展前景看好。

长期以来,枣区群众采用根乐苗建园,自然变异类型很高,丰富的枣品种资源为陕北红枣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自然条件好,栽培面积大。

陕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为暖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广阔,年降雨量490 mm,年日照时数2700 h,生长期昼夜温差15 ℃以上,人均耕地0.2 hm2 以上,属于枣的优生区和主产区。

近十年红枣产业发展迅猛,2008年栽培面积11.88 万 hm2,年产鲜枣约34.9 万吨。

生产的干枣具有个大、色红、肉厚、核小、糖量高、品质佳、无污染、耐贮运等特点,驰名中外。

1.3 产业化体系正在形成,发展前景广阔自陕北红枣基地(百万亩)建设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实施以来,鲜枣年产量迅速上升,加工量持续增加,以企业为龙头的产供销体系正在形成。

据统计,陕北已成立红枣加工企业60 多个,年加工能力约8 万吨。

加工品主要是烘烤干枣,其次有蜜枣、酒枣、熏枣、枣酱、枣酒、枣泥、枣醋、枣汁、枣露、速溶固体饮料、高维C 香脆枣片等产品。

红枣产区建立了3 0 多个批发市场,以南方和东北市场为重点,全国大中城市设有干枣及其加工品销售网点,枣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3,企业建设已显成效,发展前景广。

枣区政府注重枣产品的深层加工与开发,鼓励国有、集体、个体、股份、合资等多种形式发展红枣加工。

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广大消费者多样的需求,枣区开始建起大批红枣烤炉,且少数红枣在包装上改变了过去大麻袋式的传统习惯。

自有“中国红枣之乡”的清涧县和延川县,涌现出了巨鹰集团公司、兰花花枣业公司、北方饮料公司、红海枣业有限公司、巨金枣业食品责任有限公司、永州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益康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红枣经销加工企业,促进了陕北红枣产业的快速发展。

4,效益高,市场前景看好。

红枣是陕北继苹果、猕猴桃之后,市场经济和生态效益均看好的优势果树树种。

目前,我国红枣及其加工品年出口量约1 万吨,其中8% 销往东南亚国家,2% 销往欧美市场,在红枣出口贸易中我国占有绝对优势和主导地位。

当前,在国内市场对红枣及其加工品需求增长和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支持下,红枣产业强势发展,面积、产量持续增加,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前景看好。

三.存在的问题1,枣区干旱缺水,基础设施落后。

陕北地区干旱少雨,尤为春旱发生频率高,建园栽植成活率难以提高,长期徘徊在30%~50%,需2~3 年补植才能成园。

大多数枣园没有健全的生产道路,且缺乏灌溉设施设备,严重制约了大量肥、水的投入和产品的外运,额外增加了大量劳动力。

将近90%以上的枣园没有灌溉条件,制约了新品种、高密度、集约化管理的枣园建设,同时也影响了老枣园的产量和质量,仅此制约因素使红枣产量降低约30%[6],枣区年均减少收入上亿元。

2,品种多而杂,良种比较少。

经过几年调查初步查明,陕北枣区现有品种56个,占陕西省枣树品种的45%,其中佳县45 个,清涧县18 个,延川县20 个,在主产县中不少重点村枣树品种也在10个以上,加上长期应用根乐苗建园、自然变异多,良莠不齐和品种退化现象严重,地方品种选优和更新尚未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

综合性状表现好的方木枣和品质优良的狗头枣、牛奶脆枣仅在部分主产县的个别乡镇有小规模栽植。

同时对引进的优良品种和专用加工品种缺乏研究和开发。

3,科技水平低,枣树抗御灾害能力差。

防疫困难春季病虫为害,夏季落花落果,秋季遇雨裂果霉烂是红枣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着红枣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其中又以枣疯病、红枣缩果病、裂果病和绿盲椿蟓、食心虫等难以防治的重大病虫害的危害地区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致使红枣丰产不丰收、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农民种枣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重发展,轻管理,单产水平低。

2005-2008 年,陕西全省红枣每667 m2 平均产量304 kg,而佳县仅为264 kg,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远低于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一些主产县800 kg 的产量水平。

究其原因:一是栽植密度小、土地空间利用率低,原有枣园一般每667 m2 栽30 株左右,新建枣园多在40 株左右,加之土壤贫瘠、枣树生长慢、树冠覆盖率低,导致土地空间利用率低。

二是多数没有科学规划,随意建园,尤其是山地枣园,栽培前未整修梯田,栽植时也未按等高线成行定植,直接影响枣树的生长发育,并给以后的规范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三是施肥量偏少,肥料种类单一。

目前施肥仍以尿素为主,农家肥和钾肥使用量很少,叶面喷肥多数枣园年均1~2 次,多在花期和幼果发育期进行,难以满足枣树生长和结果对肥料的需求。

四是生产性投资偏少,与技术规范要求相差很大。

据对近几年全县枣树生产投资统计,每667 m2 年均投入78.45 元,其中肥料投入40.81 元,而佳县、清涧县等多数枣园的投入均在35 元左右。

5,产业化,加工技术水平低。

从产业化来看,一是产地批发市场数量少、档次低、利用率低,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出口量小,货值较低。

二是流通体系不健全,直接经销人员少,市场信息不灵,丰年价跌,欠年价涨,枣价波动大,枣农和加工企业增产不增收现象越来越明显。

三是由于产地从县域角度考虑的多,而从区域经济角度考虑的少,对眼前市场和效益看得重,而对长远市场和效益看的轻,导致枣果加工“小而全”,低档次重复建设普遍,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名牌效应。

四是当前干制红枣普遍含水量偏大,致使贮运销售过程中烂果较高,加之主产区缺少龙头企业和名牌企业,直接影响陕北红枣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陕北红枣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

四,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1,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陕北区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许多宜枣荒山坡均需采取工程措施才能达到高标准建园要求。

要继续推广蓄水保墒的工程措施,坡洼地栽植枣树要修成水平梯田或水平带,土石山区要垒石造田,平川上要深翻改土,以有利于采收,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枣树生长。

其一,根据不同枣树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和特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选择适宜的品种,搞好跨县域布局。

枣树生长周期较长,在分区过程中,要注重其宏观结构的合理性。

其二,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加工能力等,对红枣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突出名、特、优、新品种。

城市近郊、交通便利、肥水条件较好的地方以发展鲜食品种为主;丘陵、山区、盐碱地和沙漠地应以干制品种为主;居民庭院可发展观赏品种。

其三,稳定农民土地使用权,调动农民发展红枣的积极性,要对林地权属已经清楚的枣园发放林权证,真正做到定林权,稳人心,谁栽谁拥有,谁经营谁享受的措施。

2,全面推广科技种树,培养优质红枣。

首先把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指导思想,切实把红枣产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培育优质枣苗上。

把新园建设与低产劣质老枣园改造结合起来,因树制宜,采取改土肥田、加密补稀、高接换头、整形修剪、保花保果、品种改良、施专用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综合管理技术措施。

二是坚持开展品种资源调查和选优,同时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名优品种,建立母本园,做好良种贮备。

三是有关市县和科教单位应联手开展科技攻关,对单产偏低、品质下降、裂果、枣疯病等难题进行立项研究,尽快解决生产问题。

四是各枣区应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为当地品种改良提供苗木和接穗,对老枣园采取高接换头,改良品种,对新建枣园应当根据不同用途和土地条件,选择适生、抗性强,高产优质。

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带动下,强化优质高产红枣无公害产品,大力发展有机红枣种植,瞄准市场销售前景好的品种,在发展优良晚熟制干枣品种的同时,引进培育鲜食、制干鲜食兼用品种。

3,扩大企业规模,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应该完善红枣流通机制大力扶持红枣龙头企业,普及初级加工以工业化发展的思路引领红枣产业化经济,使红枣产业从以农业形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形态为主。

各级党政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调动全社会参与红枣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为企业搭建一个健康发展的平台。

注重总结近几年各地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投身到红枣产业发展上来,为红枣产业的大发展奠定基础。

实行名企联合入股组建陕北红枣有限责任公司,将分散运作的红枣种植业、采收处理与储藏加工业、相关的科技服务和营销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红枣资源,合理配置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整合红枣品牌。

在跨区域发展中通过组建跨区域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推动公司一体化,一方面有利于发挥红枣产业分工深化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效的打破条块分割,进一步推动资源、生产要素在地区间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消除地区间、行业间企业联合的障碍。

企业集团通过跨地区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实现规模扩张,逐步形成红枣产业规模经济,增强综合经济能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着力提高优果率、转化率、出口率和交易诚信度。

同时疏通红枣流通渠道,通过红枣“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各种流通手续,减少流通障碍,为红枣的外运提供一个快捷、安全的流通环境。

4,加强红枣多元化加工和深加工。

深加工链条是一个增值链条,这个链条越长,产品增值可能性越大。

陕北地区有着上千年的红枣栽培历史,红枣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今后应在不断挖掘红枣传统加工工艺的同时,依靠现代科技不断研发新产品,实现红枣产品的差异化,瞄准大市场,打造红枣食用、药用、营养、保健一体化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