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机能实验讲稿-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 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合集下载

实验2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解读

实验2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解读

实验2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杨渊(浙江中医药大学2009临床医学1班129)【摘要】目的1、通过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明确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刺激的概念;2、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方法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通过设定不同频率参数对激蟾蜍坐骨神经进行刺激,记录分析数据结果。

结果单收缩的刺激频率为,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为、完全强直收缩的最小刺激频率为。

结论刺激强度到达阈刺激时腓肠肌开始收缩,在最大刺激收缩力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到达最大刺激强度后,收缩力不发生明显改变;在最大刺激强度条件下,某较小频率使腓肠肌发生单收缩,频率增大,单收缩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频率继续增大,不完全强直收缩变为完全强制收缩。

【关键词】刺激;频率;腓肠肌;单收缩;不完全僵直收缩;完全僵直收缩肌肉、神经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它们有较大的兴奋性。

不同组织、细胞的兴奋表现各不相同,神经组织的兴奋表现为动作电位,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

因此,观察肌肉是否收缩可以判断它是否产生了兴奋。

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强度-时间变化率三要素有关。

此实验通过观察所用电刺激强度与腓肠肌收缩曲线的关系,从而明确阈下刺激,阈上刺激,最适刺激,单收缩,复合收缩等概念以及更好的分析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健康蟾蜍一只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眼科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2把、蛙钉4个、培养皿1个,蛙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张力换能器,肌槽,刺激电极,铁架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任氏剂。

实验步骤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捣毁蟾蜍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

中指与无名指夹其前肢,无名指与小指夹其后肢,使整个躯干做最大屈曲。

肌收缩要点

肌收缩要点

实验原理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阈强度
最适强度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单收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原理
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方法】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录像)
连接实验装置:

(录像)
标本和BL-420生物信号记录系统
调试系统和项目观察(同步系统操作)
不同组织兴奋性 不同,同一种组织不 同单位兴奋性大小也 不同,故随刺激强度 改变组织的反应也发 生变化。 对于整块骨骼肌 而言,不同运动单位 兴奋性不同。
【实验原理】
能使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能使组织产生最大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最适强度
阈刺激:刺激的强度为阈强度 阈下刺激:刺激的强度小于阈强度 阈上刺激:刺激的强度大于阈强度 最大刺激:刺激的强度为最适强度
医学机能实验学
刺激强度及刺激频率与 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实验目的】
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观察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的关系,找到阈 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最大刺激; 3、观察刺激频率和骨骼肌收缩的关系,描记单
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曲线。
【实验原理】
《生理学》七版:P34-44
系统操作及参数设置(系统演示) 观察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观察刺激频率和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实验报告】 题目、目的、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图形 分析讨论

刺激强度增加,收缩幅度增加的机制 刺激频率增加,收缩形式变化及机制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实验报告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实验报告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姓名:学号:班级:一、实验目的1.观察电刺激强度的变化对骨路肌收缩张力的影响,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的概念。

2.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了解单收缩、强直收缩的产生机制及其意义。

3.观察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分析药物作用机制。

4.观察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掌握除极化型肌松药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蟾蜍2.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套,培养皿,铁支架,肌动器,张力换能器,锌铜弓,滴管,丝线,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3.药品:任氏液,普鲁卡因溶液,琥珀胆碱溶液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标本制备制备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破坏脑和脊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沿骶骨两侧剪开腹壁,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在骶髂关节水平前1~1.5cm处剪断脊柱。

3)剥皮,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4)清洗:将手及用过的剪子,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

5)分离双后肢:沿脊柱和骨盆的正中线将脊柱分为两半,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侧大腿,将分离的另一半后肢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6)制备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I.分离坐骨神经:用玻璃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沿坐骨神经沟,用玻璃针剥离坐骨神经大腿部,分离至腘窝。

II.分离腓肠肌:结扎腓肠肌跟腱,剪短跟腱,减去周围组织,保留腓肠肌起始点与骨的联系。

III.游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2、标本安放将标本的股骨固定在肌动器上,坐骨神经轻放在肌动器电极上,用任氏液保持局部湿润;腓肠肌跟腱用线扎紧并与张力换能器相连3、仪器实验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I.选择“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系统进入信号记录状态,刺激模式可采用自动幅度调节。

II.给予神经一个最小的单刺激,逐渐增加刺激强度,找出刚能引起肌肉出现微小收缩的刺激强度(阈强度)。

实验2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刺激【实验目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实验2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刺激【实验目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实验2 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刺激【实验目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解刺激(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与反应的概念,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应大小的一般关系。

【实验原理】各种组织兴奋性的高低不同,同一组织在不同的功能状态下其兴奋性也不一样。

判断一种组织的兴奋性高低通常用刺激强度作为指标。

以肌肉收缩为例,采用单一方波电刺激直接(或通过神经间接)刺激腓肠肌时,如刺激强度太弱,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

生理学把能使机体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把刚达到阈强度的刺激称阈刺激。

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也相应的逐步增大,这时刺激的强度超过阈值故称为阈上刺激。

当刺激强度增大至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

此时如再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却不再增大。

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

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

最大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

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的大小决定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用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张力换能器、电刺激器。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肌动器、支架、双凹夹、酒精灯、任氏液等。

【实验与观察】1.仪器连接和标本放置准备好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及张力换能器的记录装置。

根据实验情况调节适当的显示速度或走纸速度,以利于观察。

按实验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并置于任氏液中泡浸10~15min。

将标本的股骨残端固定于肌动器的螺旋孔内,用丝线连接跟键与张力换能器,通过调节丝线紧张度,使腓肠肌处于自然拉长的长度。

2.电刺激如果用二道仪,设走纸速度约为5mm/s,采用电子刺激器单方波刺激(波宽0.5~1ms)输出方式,刺激强度调至最小,控制启动,给坐骨神经单个刺激,观察记录仪有无收缩反应。

再逐渐增强刺激强度,直至肌肉出现微弱收缩反应,并在二道仪纸上划出一次收缩曲线,此时的肌肉收缩为阈收缩,所用的刺激强度即为阈强度,刚刚达阈强度的刺激为阈刺激。

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生理学实验报告

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的概念,理解收缩张力对刺激强度曲线形成的机理。

3.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理解强直收缩的机理。

二、实验原理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与舒张期。

肌肉受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

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器材蟾蜍,蛙板,常用手术器械一套,BL -420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铁支架,肌槽,张力换能器,任氏液等。

四.实验步骤腓肠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记录:1. 制备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 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股骨部分插入肌槽的固定孔内,拧紧固定螺丝,将坐骨神经放在电极上,将跟腱上的结扎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

3. 用BL - 420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单收缩和强直收缩,步骤如下:(1)将张力换能器在肌槽的上方与肌槽平行地圈定于铁支架上,将标本上的结扎线缚于张力换能器悬梁臂上,将换能器输出插头连于BL - 420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2)将BL - 420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输出电极连于肌槽电极上。

选择采样频率、显示方式、显示通道、时间常数、高频滤波,记录时选择刺激标记。

(3)选择单刺激方式,合适的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扫描速度、纵向放缩和刺激标记,记录单收缩曲线。

(4)选择连续刺激方式,参考单刺激的刺激强度、刺激时间、纵向放缩、刺激标记,调节刺激时间间隔和扫描速度,分别记录不完全强直收缩曲线和完全强直收缩曲线。

(5)将记录曲线保存。

五. 实验结果及分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骨骼肌的收缩强度也随着增加。

当刺激的频率很慢时,肌肉的每一次收缩是独立的,彼此分开的,即单收缩。

医学机能实验讲稿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强直

医学机能实验讲稿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强直

医学机能实验讲稿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强直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生理学》实验讲稿实验一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强直收缩Threshold,Suprathreshold and Maximal StimulusSingle Twitch and Tetanus of Skeletal Muscle前言1.应穿工作服。

2.保持环境的安静,以免动物受惊吓激怒而咬人3.捉拿动物后切记将盖盖好,以免动物逃跑,咬伤人或其它物品(如电源线)4.未经老师同意不许使用电脑,不许随意开启电脑,更不许添加或删除程序。

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每个实验小组,排一名代表到509室领取实验物品,当面清点.如有误,及时更正。

实验结束清洗干净实验物品后到领取物处还取实验物品。

6.班长或学习委员安排值日生,经老师验收签字后方可离去。

7.垃圾口分别在走廊东西头北墙(铁盖)处。

8.实验报告应在下次实验前由学习委员收齐后交给实验老师。

实验一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强直收缩Threshold,Suprathreshold and Maximal StimulusSingle Twitch and Tetanus of Skeletal Muscle目的要求掌握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的概念观察刺激频率和肌肉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了解强直收缩的形成过程基本原理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

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

单收缩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1.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明确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刺激
等概念,了解单收缩,强直刺激的产生机制及其意义
2.实验材料:蟾蜍或蛙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机械一套,培养皿,铁支架,肌动器,张
力换能器
3.实验方法和步骤:1.标本制备2.标本安放3.仪器调试
4.实验结果:
讨论
1.阈刺激是指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阈上刺激是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能引起肌肉的收缩阈收缩。

阈下刺激是小于阈强度的刺激,不能引起肌肉的收缩阈收缩。

2.复合收缩是指肌肉受到足够刺激时肌肉收缩会叠加,出现一种远远高于单收缩收缩幅度的收缩形式,当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收缩期,刺激落到上一次单收缩的收缩期就会产生复合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是指刺激落入了上一次刺激产生的舒张期内,肌肉还没舒张完全,被刺激而产生又一次的收缩,所以收缩曲线是锯齿状的。

完全性强直收缩是指刺激落入了上一次刺激产生的收缩期内,肌肉还没收缩完全,被刺激而产生又一次的收缩,所以收缩曲线是平滑状的。

3.传递时动作电位到达后,使电压门控Ca+通道开放,Ca+内流入接头前膜引起Ach小泡以出胞的形式释放,Ach与接头后膜N-Ach-R结合,引起开放,出现较强的Na+内流河较弱的K+外流产生终板反应,EPP通过紧张扩布,最终使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导致肌膜的电压门控Na+通道打开,肌膜产生动作电位。

直接加刺激在肌肉上可能会出现肌肉剧烈收缩。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92)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92)

机能实验: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此作业得分92分仅供参考)一.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明确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刺激等概念。

2.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了解单收缩、强直收缩的产生机制及其意义。

二.实验原理肌肉组织是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会发生反应,表现为肌肉收缩。

当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时,由于坐骨神经是由许多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所组成的,在一定的刺激时间下,恰能引起其中兴奋性较高的神经纤维产生兴奋,表现为受这些神经纤维支配的肌纤维发生收缩,此时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具有此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加,有较多的神经纤维兴奋,肌肉的收缩反应也逐步增大;当刺激强度增加到某一值时,神经中所有的纤维均兴奋,此时肌肉产生最大的收缩,此时的刺激强度称为最大刺激强度,具有此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

界于阈刺激和最大刺激间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称阈上刺激强度。

改变刺激频率,肌肉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收缩反应。

如刺激频率较小,使刺激间隔时间大于肌肉单次收缩的持续时间,则肌肉的反应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若逐渐增加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逐步缩短,使后一次的收缩反应落在前一次的收缩的舒张期内,则引起锯齿状的不完全强直收缩;若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后一次收缩的反应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内,则出现收缩曲线呈平滑的完全强直收缩。

这种肌肉收缩波形的部分或全部重合,又称为复合收缩。

所以,有效刺激的频率决定了肌肉收缩的形式。

通常所说的强直收缩是指完全强直收缩,在正常集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几乎全是强直收缩。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蟾蜍2.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1套,培养皿,铁支架,肌动器,张力换能器,锌铜弓,滴管,丝线,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任氏液。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标本制备制备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2.标本安放将标本的股骨固定在肌动器上,坐骨神经轻放在肌动器电极上,并注意保持局部湿润;腓肠肌跟腱用线扎紧并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注意不要牵拉过紧,使肌肉处于自然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实验讲稿实验一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强直收缩Threshold,Suprathreshold and Maximal StimulusSingle Twitch and Tetanus of Skeletal Muscle前言1.应穿工作服。

2.保持环境的安静,以免动物受惊吓激怒而咬人3.捉拿动物后切记将盖盖好,以免动物逃跑,咬伤人或其它物品(如电源线)4.未经老师同意不许使用电脑,不许随意开启电脑,更不许添加或删除程序。

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每个实验小组,排一名代表到509室领取实验物品,当面清点.如有误,及时更正。

实验结束清洗干净实验物品后到领取物处还取实验物品。

6.班长或学习委员安排值日生,经老师验收签字后方可离去。

7.垃圾口分别在走廊东西头北墙(铁盖)处。

8.实验报告应在下次实验前由学习委员收齐后交给实验老师。

实验一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强直收缩Threshold,Suprathreshold and Maximal StimulusSingle Twitch and Tetanus of Skeletal Muscle目的要求掌握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的概念观察刺激频率和肌肉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了解强直收缩的形成过程基本原理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

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

单收缩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当给肌肉连续的脉冲刺激时,如果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产次收缩的舒张过程中,收缩过程呈现锯齿状,此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加时,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内,肌肉则处于完全的持续收缩状态,看不出舒张的痕迹,此收缩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器材蛙类手术器械,铁架台,双凹夹,锌铜弓,张力换能器,刺激器线、任氏液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手术器械实验方法动物手术观察项目微机操作手术过程1.领取蟾蜍。

2.破坏脑和脊髓3.后肢皮肤剥除4.分离腓肠肌,结扎并在远端剪断跟腱5.分离坐骨神经6.连接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实验项目观察阈刺激、最大刺激值观察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及完全强直收缩的形式实验二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蛙心起搏点的分析Analysis of Heart Pacemaker,Premature Systole and Compensatory Pause in Frog目的要求通过在心脏活动不同时期给予刺激,以验证心肌在兴奋过程中兴奋周期性变化的特征。

采用斯氏结扎法观察蛙心起搏点,并分析心脏兴奋传导顺序基本原理1.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律性,不同部位的自律组织自律性不同。

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由窦房结开始,经心肌特殊传导组织相继引起心房、心室的兴奋和收缩。

哺乳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是窦房结,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是静脉窦。

2.心肌在兴奋时,兴奋性可发生周期性的改变。

蛙心兴奋性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很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或舒张早期,在此期间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

但在舒张早期之后,即在相对不应期,一次较强的刺激可在正常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称之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而期前兴奋也有不应期,因此,一次正常的窦房结兴奋到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则不能引起心肌兴奋和收缩,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1.蛙类手术器械,丝线,铁架台,双凹夹,张力换能器,刺激器线,任氏液2.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实验方法1.动物手术2.观察项目3.微机操作手术过程11.领取蟾蜍2.破坏脑和脊髓3.暴露心脏4.将蛙心夹夹住心尖,并与张力换能器和刺激器相连5.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手术过程21.领取蟾蜍2.破坏脑和脊髓3.暴露心脏4.识别心脏各结构,观察心脏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活动顺序及各部位的速率5.进行斯氏结扎并观察实验结果蛙心解剖位置前面观蛙心解剖位置后面观1.在静脉窦和心房交界处的窦房沟出结扎,阻断静脉窦和心房之间的传导。

观察蛙心各部博动的变化,并记录。

2.在上述步骤完成后,在心房和心室间的房室沟处进行第二次结扎,观察结扎后蛙心各部搏动的变化,并记录。

注意事项1..使用蛙心夹时,尽量少夹一些。

在蛙心舒张期时夹蛙心夹2..在和张力换能器相连时,用力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应变片实验三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Regulation of Respiration目的要求学习测定家兔呼吸运动的方法观察并分析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观察兔呼吸运动过程中胸膜腔内压的变化规律基本原理正常节律性的呼吸运动是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通过多种传入冲动的作用,反射性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来完成的。

其中较为重要的调节活动有呼吸中枢的直接调节和肺牵张反射等的反射性调节。

因此,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作用中枢或通过不同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力虽然随着呼气和吸气而升降,随着呼吸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其数值始终低于大气压力而为负值,故胸膜腔内压也称为胸内负压。

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1.手术器械、兔手术台、气管插管、注射器(20mL、5mL、1ml )、长橡皮管、压力换能器、纱布、手术线,粗穿刺针头、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缺氧瓶、CO2瓶、生理盐水。

2.生物信号处理器。

实验方法1.动物手术2.观察项目3.微机操作手术过程1.领取动物2.称重3.麻醉、固定4.手术、分离气管5.气管插管并与压力换能器相连接6.分离两侧迷走神经7.待各项结果出来后,进行胸膜腔穿刺观察项目1.正常呼吸曲线2.增加无效腔3.连接缺氧瓶4.连接CO2发生器5.静脉注射3%乳酸6.切断一侧迷走神经7.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8.观察胸膜腔内压及在呼吸周期内的规律变化实验结果实验四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各种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Affecting Factors of Urine Forming目的要求1.学习家兔尿液收集的实验方法2.观察某些神经、体液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基本原理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排泄过程。

肾小球滤过作用受滤过膜通透性、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血浆流量等因素的影响。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受小管液的溶质浓度和血液中血管升压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凡能影响上述各种因素者,均可影响尿的生成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手术器械、兔手术台、纱布、手术线、注射器(20mL、2mL)、气管插管、膀胱漏斗、速尿、尿糖试纸、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垂体后叶素、2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1:10000去甲肾上腺素。

实验方法1.动物手术2.观察项目手术过程1.领取动物2.称重3.麻醉、固定4.手术、分离气管5.腹部手术6.插膀胱漏斗观察项目1.记录基础尿量(滴/分)2.注射生理盐水(37℃、20ml)3.注射20%葡萄糖5ml4.注射甘露醇(2ml/kg体重)5.注射速尿(5mg/kg体重)6.注射垂体后叶素(2—5U)7.注射去甲肾上腺素(1:10000、0.5ml)《病理生理学》实验讲稿实验五水肿(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及实验性水肿)实验目的学习蟾蜍灌流标本制备和复制蟾蜍水肿模型的方法观察灌注液渗透压、微血管壁通透性及淋巴回流等因素在水肿发生中的作用实验原理1.采用结扎动物躯干(阻断浅表淋巴及静脉回流)2.静脉滴注中分子右旋糖酐(改变血浆胶体渗透压)3.静脉滴注组胺(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4.以体循环灌注量和流出量的差值为指标,判定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与组织液生成情况。

实验动物牛蛙或蟾蜍实验器材蛙类手术器戒一套、1%肝素林格液、0.1%组胺林格液、中分子右旋糖酐液、林格液。

实验步骤一. 安装蟾蜍动、静脉灌流装置将3套10ml输液器挂在输液架上,灌流杯距蟾蜍约30cm。

向输液器中分别加入10ml的0.1%组胺林格液、中分子右旋糖酐液、林格液,依次打开调节器驱尽麦菲管以下部分的气泡,最后以林格液充满输液管道和动脉插管,旋紧调节器备用。

二.蟾蜍体循环灌流系统的制备1.毁髓2.固定,开胸3.插动脉插管4.插排液管三.灌流1.在蟾蜍背部穿过一根丝线,结扎躯干,灌入林格液8ml,记录出入。

2.关闭林格液,灌入中分子右旋糖苷8ml,记录出入。

3.关闭中分子,灌入组胺液2ml,关闭。

再灌入林格液8ml,记录出入。

注意事项1.结扎左主动脉前要先肝素化,心室收缩时注射1%肝素0.2ml,防止血液凝固。

2.安装灌流装置时,要使麦菲管以下全部充满林格液,不能留有气体。

操作步骤安装灌流装置(以林格液充满输液管道和动脉插管)毁髓固定开胸分离左主动脉穿线2条,注射1%肝素0.2ml ,动脉插管(结扎近心,插管向远心)滴注林格液10滴/分,插入排液导管,灌流(包括结扎躯干后灌入林格液8ml;灌入中分子右旋液8ml;灌入组胺液2ml、再灌入林格液8ml,每次均记录出入。

实验六缺氧(实验性缺氧及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因素)实验原理1.通过腹腔注射中枢兴奋剂(可拉明)和抑制剂(乌拉坦)改变中枢神经活动状态。

加一新生小鼠,以存活时间为指标,观察小鼠对缺氧的耐受性2.在高浓度co环境下,促使动物体内形成大量HbCO,导致血液性缺氧。

3.腹腔注射过量亚硝酸钠,动物体内形成大量高铁血红蛋白,引起血液性缺氧。

实验目的1.复制低张性、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和皮肤粘膜及脏器的颜色变化。

实验器材和试剂缺氧瓶5个;试管(50ml)1个;试管夹1个;酒精灯1个;一氧化碳连接条1个;鼠笼1个;;治疗盘1个;1ml注射器4个;手术剪1个;手术镊1个;火柴+电子秤+称重盒(讲台上放,共用)10%乌拉坦【0.1ml/10g】;10%可拉明【0.2ml/10g】;生理盐水【0.4ml/只】;5%亚硝酸钠【0.3ml/只】;甲酸;浓硫酸;5ml注射器2个(讲台上放)实验动物小白鼠8只;新生鼠1只。

实验内容1.年龄及中枢神经功能状态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3.亚硝酸盐中毒性缺氧4.不同类型缺氧时血液及脏器颜色比较5.年龄及中枢神经功能状态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称重后腹腔注射。

实验结果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广口瓶,观察皮肤及黏膜颜色后与气体发生器相连;取甲酸3ml+浓硫酸1ml,生成一氧化碳;观察小白鼠皮肤及黏膜颜色,直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