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9ABS制动系统及其检修
abs不工作的检修方法

ABS不工作的检修方法一、背景介绍在汽车行驶过程中,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ABS不工作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行车安全,还可能导致刹车失灵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ABS不工作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检修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二、ABS不工作的原因1.传感器故障:ABS系统依赖于车轮传感器来检测车轮的转速和滑动情况。
如果传感器出现故障,就会导致ABS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2.刹车泵故障:ABS系统通过刹车泵来控制刹车压力,从而避免车轮抱死。
如果刹车泵出现故障,就会导致ABS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3.控制单元故障:ABS系统的控制单元负责监控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如果控制单元出现故障,就会导致ABS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三、ABS不工作的检修方法1. 检查传感器•检查传感器的连接情况,确保连接牢固。
•清洁传感器表面,确保没有灰尘或杂质影响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使用万用表检测传感器的电阻值,确保数值在正常范围内。
2. 检查刹车泵•检查刹车泵的连接情况,确保连接牢固。
•检查刹车泵的工作状态,观察刹车液是否正常供应。
•使用专用工具对刹车泵进行压力测试,确保刹车泵能够提供足够的刹车压力。
3. 检查控制单元•检查控制单元的连接情况,确保连接牢固。
•使用诊断工具对控制单元进行故障码读取,根据故障码判断具体故障原因。
•如果控制单元故障严重,需要更换新的控制单元。
4. 检查线路和电源•检查ABS系统的线路连接情况,确保线路没有损坏或接触不良。
•检查ABS系统的电源供应情况,确保电源电压稳定。
•如果发现线路或电源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四、预防措施为了避免ABS不工作的情况发生,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定期检查ABS系统:定期检查ABS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传感器、刹车泵和控制单元等。
2. 注意保养维护:定期更换刹车液,确保刹车系统的正常工作。
3. 注意驾驶方式:避免急刹车和长时间连续刹车,减少ABS系统的负荷。
ABS工作原理及检修

ABS工作原理及检修ABS,即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是一种现代化的汽车制动系统,它在紧急制动情况下能有效地防止车轮抱死,提高制动力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下面将对ABS的工作原理及检修进行详细介绍。
ABS的工作原理:ABS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单元、液压控制装置以及制动装置等四个主要部分。
1.传感器:传感器通常安装在车轮上,用于监测车轮的转速。
传感器会不断地检测每个车轮的转速,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
2.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ABS系统的核心,负责对传感器传来的车轮转速信息进行比较和处理。
当发现一些车轮的转速比其他车轮低时,控制单元会判断车轮即将抱死,并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
3.液压控制装置:液压控制装置主要包括电动泵、油气分配阀、回油阀等。
当控制单元判断一些车轮即将抱死时,液压控制装置会迅速调节液压系统的压力,以调整制动力的大小,从而避免车轮的抱死。
4.制动装置:制动装置是ABS系统的执行部分,它由制动盘(或制动鼓)、制动片和制动液等组成。
当液压控制装置调整完制动力大小后,将合适的液压作用于制动片上,使制动片与制动盘或制动鼓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制动的目的。
在实际工作中,ABS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当车辆运行时,ABS系统会不断地检测车轮转速,一旦发现一些车轮即将抱死,控制单元会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
其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步骤:1.刹车施加:一旦控制单元判断一些车轮即将抱死,它会迅速断开该车轮的制动,防止车轮抱死。
同时,控制单元会向液压控制装置发送指令,调节液压压力的大小。
2.刹车释放:当控制单元判断车轮的转速恢复正常时,它会重新施加制动,使车轮继续制动。
这个过程会一直循环进行,直到车辆完全停下来。
3.避免方向异常:在ABS工作的同时,控制单元还会根据传感器的数据矫正车辆的方向,保证驾驶员的操控稳定性。
ABS的检修:对于ABS系统的检修,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的清洁: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清洁,防止灰尘、油污等对传感器的影响,保证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汽车ABS系统故障排查方法

汽车ABS系统故障排查方法据统计,故障排查是汽车维修过程中最耗时耗力的一部分。
在汽车维修中,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排查方法是一个常见但却比较复杂的任务。
ABS系统是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防止轮胎在紧急制动时抱死,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在进行ABS系统故障排查之前,我们需要了解ABS系统的工作原理。
它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轮的转速,并与车速传感器、制动压力传感器等部件配合工作,根据车轮阻滞情况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始终保持适当的旋转。
如果ABS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制动失效,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一种常见的ABS系统故障是ABS灯亮。
当ABS灯亮时,我们首先需要连接诊断仪检查系统是否出现故障码。
故障码能够帮助我们定位故障的具体部件或系统。
根据故障码,我们可以检查传感器、制动管路、控制模块等部件的连线和连接器是否正常。
有时候,一些故障可能只是由于连接不良或者脏污引起的,重新连接或者清洗一下就可以解决。
另一种常见的ABS系统故障是制动失灵。
当车辆在紧急制动时,如果发现制动失灵,首先需要检查制动液是否充足。
过低的制动液会影响ABS系统的正常工作。
如果制动液正常,那么我们需要检查制动泵、传感器和阀门等部件是否损坏。
制动泵负责产生制动压力,如果泵损坏将导致制动失灵。
传感器和阀门的损坏也会导致系统故障,需要进行检修或更换。
还有一种常见的ABS系统故障是刹车踏板无感。
刹车踏板无感指的是踩下刹车踏板后,无法感受到刹车力度的变化。
这可能是由于制动助力器、传感器或阀门等部件故障引起的。
我们需要检查助力器是否正常,如果助力器损坏则需要更换。
传感器和阀门的故障也需要进行检修或更换。
在进行ABS系统故障排查时,我们需要注意安全。
确保车辆停放在平坦且稳定的地面上,并拉紧手刹。
在排查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导致意外发生。
在对ABS系统进行维修时,建议寻求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确保排除故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abs使用与检修的注意事项

abs使用与检修的注意事项
在工业领域,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是一种常见的制动系统,它通过防止车轮锁死来提供更好的制动效果和操控性能。
然而,尽管ABS系统在车辆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需要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ABS使用和检修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ABS系统的正常运行,驾驶员在日常使用中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定期检修和维护也是保持ABS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驾驶员应该定期检查制动液的液面和质量,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并及时更换老化或污染的制动液。
此外,还应该定期检查制动盘和刹车片的磨损情况,如果磨损过度,应及时更换以保证制动效果。
同时,检查ABS系统的传感器和线路是否正常,避免因为损坏或断路而导致ABS系统失效。
在检修过程中,可以使用专业的设备和工具来检测和诊断ABS系统的故障。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制动会导致制动系统的温度升高,这时应适当减少制动频率,以免引起制动液沸腾或制动衰退。
总结起来,ABS系统在车辆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驾驶员应该遵守正常的驾驶习惯,保持良好的制动习惯,定期检修和维护ABS系
统。
通过注意这些使用和检修的注意事项,可以确保ABS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能。
希望以上介绍的内容对大家了解ABS使用和检修的注意事项有所帮助。
通过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我们可以保证ABS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行车安全性。
同时,也希望驾驶员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驾驶环境。
abs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abs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要是出故障了,可有点让人头疼呢。
咱先说说故障诊断哈。
要是仪表盘上的ABS灯亮了,这就是个信号,告诉咱可能有问题啦。
这时候你可以先自己简单检查一下。
看看传感器那周围有没有脏东西或者被啥东西碰到了。
比如说,要是你经常开车走那种泥巴路或者灰尘特别大的路,传感器可能就被糊住了。
这就像人的眼睛被蒙住了一样,它就不好工作啦。
这时候你就把传感器周围清理干净,说不定灯就灭了,故障就解决了呢。
还有啊,如果刹车的时候感觉很奇怪,不像平常那么顺畅,也可能是ABS的问题。
这时候你要想想最近有没有换过刹车部件。
要是换过,可能是安装的时候没弄好。
就像给人穿衣服,扣子扣错了,那肯定不舒服呀。
这种情况就得找专业师傅重新检查安装的地方是不是正确。
那要是诊断出故障了,咋排除呢?要是传感器坏了,这就像人的耳朵听不见了一样,得换个新的传感器。
不过可别自己瞎换哦,这个还是需要点专业技术的。
就像你不能自己给自己动手术一样,得找专业的修车师傅来干这个活。
如果是ABS泵出问题了,这就比较麻烦啦。
因为这个部件比较复杂而且还挺贵的呢。
师傅可能会先检查是不是线路连接的问题,如果不是,那可能就得换泵了。
这时候你就像照顾生病的家人一样,要舍得花钱把它治好,不然开车的时候心里总是不踏实。
另外呢,有时候ABS系统的故障可能是电脑模块的问题。
这就像是人的大脑出故障了。
这种情况也得找专业的设备来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看是修还是换。
反正不管咋样,遇到ABS故障别慌,找个靠谱的修车店,让师傅好好检查检查。
只要咱用心对待咱的车,车也会好好为咱服务的呀。
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检修

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检修1.检修ABS的注意事项(1)ABS系统与普通制动系统密不可分,普通制动系统一旦出现故障,ABS系统也就不能工作,故当车辆制动系统出现问题时,应首先判明是ABS系统故障还是普通制动系统故障,而不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传感器、电控单元和制动压力调节器上。
(2)ABS电控单元对电压、静电非常敏感,维修时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损坏电控单元。
因此,点火开关接通时不可以拔或插电控单元上的连接器。
(3)维修车轮转速传感器时应特别小心,不要碰伤传感器头,不要用传感器齿圈做撬面,以免损坏,安装时不可用力敲击,磁隙可以调整的,但要用非磁性工具调整。
(4)装有 ABS 的汽车,每年应更换一次制动液。
否则,制动液吸湿性很强,含水后不仅会降低沸点,产生腐蚀,而且还会造成制动效能衰退。
(5)要注意不要让电控单元受碰撞和敲击,不能处在高温环境中。
(6)当蓄电池电压过低时,ABS系统将不能工作,所以特别在汽车停驶长时间后启动时,应检查蓄电池电压。
(7)具有ABS系统的制动系应使用专用的管路,因为该系统往往具有很高的压力。
(8)更换制动器或更换液压制动系部件后,应排净制动管路中的空气,以免影响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2.ABS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1)确认故障情况和故障症状。
(2)先对ABS系统进行直观检查,检查制动液渗漏、导线破损、插头松脱、制动液的液位过低等情况。
(3)利用自诊断系统进行读取故障码,然后根据维修手册来寻找故障位置。
(4)根据故障情况,利用必要的工具和仪器对故障部位进行具体的检查,确定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
(5)修理或更换部件以排除故障。
(6)清除故障代码。
(7)检查故障警告灯是否持续点亮。
(8)路试。
3.ABS主要部件的检修(1)轮速传感器的检修轮速传感器可能出现的故障有:感应线圈短路、断路或接触不良,传感器齿圈上的齿有缺损或脏污,信号探头安装不牢或磁极与齿圈之间有赃物等。
轮速传感器在安装时注意其传感头的额定扭矩,不要拧得过紧或过松,否则极轴与齿圈的间隙过小或过大,影响轮速信号的产生与输出;检查轮速传感器与桥壳之间无间隙;传感器齿圈的齿面应无刮痕、裂缝、变形或缺齿等,严重时应更换转子轴总成。
汽车ABS制动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09

汽车ABS制动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检修摘要:文章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汽车 ABS制动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关键字:汽车电子技术 ; ABS制动系统 ;诊断和检查现代汽车 ABS制动系统 ,就其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是非常可靠的 ,但在使用中难免会出现故障 ,现将平时在实习教学实践工作中 ,遇到的汽车 ABS制动系统常见的故障诊断与检修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1ABS制动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检查的方法故障诊断和检查是维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现代汽车装用的 ABS系统 ,种类与型号繁多 ,故障诊断和检查的方法和程序虽然各有差异 ,但通常都采用以下基本方法与步骤。
1.1ABS制动系统的故障自诊断 ABS系统一般都具有自诊断功能 ,电子控制器( ECU )工作时能参考自身出现故障 ,一方面使 ABS警告灯点亮 ,中断 ABS工作 ,恢复常规制动系统 ,按照一定的规程操作 ,故障代码就会显示出来。
1.2 直观检查直观检查是在 ABS系统出现故障或感觉系统工作不正常时采用的初步目视的检查方法。
具体检查如下 :①检查驻车制动器 (俗知名人称手制动 )是否完全放松; ②制动液是否渗漏 ,液面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③检查所有 ABS 系统的熔丝、继电器是否完好 ,插接是否牢固; ④检查ABS ECU 连接器(即插头和插座 )连接是否良好; ⑤检查轮速传感器、压力调节器电磁阀阀体、电动泵、压力警报开关和压力控制开关等的连接器和导线的连接是否良好; ⑥检查 ABS ECU、压力调节器等的接地线 (即拱铁 )是否接触可靠; ⑦检查蓄电池电压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正、负极柱的导线是否连接可靠。
蓄电池电压通常不小于 11V。
1.3 读取故障代码 ABS系统故障代码的读取方法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①利用指示灯读取故障代码; ②利用仪表板上的信息系统读取故障代码。
③利用专用诊断测试仪读取故障代码; ④使用仪表检测; ⑤利用“接线端子盒”检测 ;⑥用万用表测试。
ABS的原理与检修

ABS的原理与检修ABS是指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
它是一种先进的制动系统,可以防止车辆在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保持车辆操控稳定和制动距离短,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以下是ABS的原理和检修方法。
ABS的工作原理:ABS系统有多个主要部件,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制动执行装置(如制动器和阀门)。
当车辆制动时,传感器会监测车轮的转速,并将信息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实时计算车轮的速度和车辆实际减速度。
如果控制器检测到任何一个或多个车轮可能抱死,它会通过调节制动器的压力来释放或重新施加制动力,以保持车轮的旋转状态,从而避免轮胎抱死。
ABS的检修方法:1.检查传感器:传感器是ABS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监测车轮的转速。
检查传感器是否有损坏、脱落或污垢,如果有问题,需要修理或更换。
2.检查控制器:控制器是ABS系统的大脑,负责计算和控制制动压力。
检查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是否有电磁干扰、线路断开等问题。
3.检查制动器和阀门:制动器和阀门是ABS系统的执行装置,负责调节制动压力。
检查制动器和阀门是否有漏油、卡滞或损坏的情况。
4.检查传输系统:传输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的电线和连接器。
检查电线是否损坏、接触不良或接线正常。
5.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ABS系统的各个部件,以保持其正常运行。
特别注意清洁传感器和传感器位置周围的区域。
6.故障诊断:如果ABS系统存在故障,可以使用故障诊断仪器来识别和修复问题。
故障诊断仪器可以扫描系统的错误代码,并提供相应的维修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ABS系统是车辆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检修和维修工作都需要由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车辆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ABS系统的维修和检修时,请确保找到合格的维修人员,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A B S制动系统及其检修第九章制动系第一节常规制动系统一、结构特点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
行车制动装置可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逐渐或迅速减速直至停车,主要由制动总泵、制动油管、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组成。
制动时,驾驶员作用于制动踏板上的力传递到制动总泵,制动总泵通过活塞将踏板机构传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
液压能通过制动管路输入前后制动器的制动分泵。
制动分泵的活塞又将液压能转变成机械能,使制动器进行制动。
松开制动踏板,便解除行车制动。
驻车制动装置在汽车停驶和驾驶员离开汽车时使汽车保持在原地,主要由制动手柄、制动拉索和后轮制动器等组成。
驻车制动时,驾驶员将驻车制动手柄向上扳起,将驻车制动拉索拉紧,并以相等的力作用于左、右后轮制动器。
此时,制动手柄内的棘爪与棘齿板啮合,制动手柄不能翻转,整个驻车制动装置被可靠地锁止在制动位置。
需要解除制动时,可稍向上拉动驻车制动手柄,按下制动手柄上的按钮,再向下压驻车制动手柄至最低位置,驻车制动即可解除。
前轮制动器采用盘式制动器,其结构见图9-1。
制动盘用螺栓固定在轮毂上,随车轮旋转。
制动钳支架固定在转向节上,制动钳体用紧固螺栓与制动钳导向销连接,导向销插入制动钳支架的孔中作动配合,使制动钳体可沿导向销轴线作轴向滑动。
在制动钳上设有一直径较大的制动分泵,以增加活塞和制动块的工作压力。
制动块通过导向件悬装在制动钳上,可作轴向移动。
制动块的外表面粘结有摩擦材料,能承受大于13.7kPa的剪切力。
制动钳上还设有排气塞,用以排除制动管路和分泵中的气体。
图9-1 盘式制动器结构1-制动钳导向销螺栓 2-拆叠防护套 3-盘式制动器钳体(盘式制动器缸体) 4-活塞密封圈 5-盘式制动器活塞 6-缸体防尘罩 7-盘式制动器内制动块 8-盘式制动器外制动块 9-制动钳支架 10-制动块弹簧 11-排气螺塞 12-排气螺塞盖 13-制动钳导向销后轮采用鼓式制动器,见图9-2。
主要由制动底板、制动蹄摩擦片总成、制动分泵、制动蹄间隙调整装置以及制动鼓等组成。
制动底板用4个螺栓紧固在后桥壳左、右端的凸线上。
制动分泵总成安装在制动底板的上部,制动蹄间隙调整装置安装在制动底板的下部。
右后轮制动分泵有一个进油孔和出油孔,通过油管与左后轮制动分泵的进油孔相通,在左后轮制动分泵上有一个排气螺钉,用以排除后轮制动管路中的空气。
制动蹄支承销上、下端在回位弹簧及杆簧作用下支承在制动蹄间隙调整装置两端的凹槽内。
图9-2鼓式制动器结构1-制动底板 2-制动蹄 3-驻车制动拉杆 4-支承板 5-弹簧 6-制动蹄回位弹簧 7-减振弹簧 8-制动蹄压紧弹簧 9-制动蹄压紧弹簧销 10-驻车制动蹄拉杆卡环 11-制动分泵 12-放气螺塞帽 13-橡胶塞二、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见表9-1。
表9-1 制动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排除三、制动系的检查、调整与维护1、制动踏板自由行程的检查检查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见图9-3,其值应为1~8mm。
若不满足要求,则检查制动灯开关安装情况。
如有必要,进行相应调整。
图9-3 检查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检查踏板转轴螺栓及制动主缸定位销安装是否紧固,若失效应更换。
2、制动踏板行程的检查(1)起动发动机。
(2)反复踩制动踏板几次。
(3)用约300N的力踩下制动踏板,测量踏板臂至车前壁板之间的距离月,见图9-4,其值不得少于60mm。
图9-4 检查制动踏板行程1)若B值小于60mm,则后制动蹄磨损超限或制动管路中含有空气。
更换制动蹄,进行制动系统放气。
2)若B值大于60mm,则制动蹄调整装置或真空助力器的推杆长度没有调整。
3、制动踏板自由高度的调整(1)制动踏板须比离合器踏板低约8mm。
(2)当再次定位辅助制动器推杆U形钳时,必须将制动器装配表面与U形钳销孔中心之间的距离调整为114.5~115.5mm。
(3)当拆下制动开关时,应正确调整其安装位置。
4、制动灯开关的调整面向操作人员拉起制动踏板,调整制动灯开关位置,使螺栓末端至制动踏板缓冲垫之间的间隙A为0.5~1.0mm,见图9-5。
以10~15N·m的力矩拧紧锁紧螺母。
图9-5 调整制动灯开关5、后制动蹄的检查若制动踏板行程超过60mm,应检查制动蹄的磨损量。
(1)举升车辆,卸下车轮。
(2)从制动盘后部卸下橡胶塞。
(3)用放大镜及照明设备仔细检查制动蹄片厚度,见图9-6。
若蹄片厚度A超过使用极限0.1mm,应更换制动蹄片。
图9-6 检查后制动蹄1-橡胶塞 2-椭圆孔 3-制动蹄 4-制动蹄底部6、后制动器蹄鼓间隙调整更换制动器或拆卸制动鼓进行有关维护后,应调整制动器蹄鼓间隙。
该制动器具有间隙自调整功能,装配好各零部件后,用约300N的力踩制动踏板3~5次,间隙自动调整完成。
7、制动总泵的检查检查总泵是否存在裂纹、泵外部是否有制动液。
若有制动液,则说明存在泄漏。
8、摩擦块厚度检查根据维护周期应定期卸下车轮检查摩擦块,通过制动钳体的端口检查内侧和外侧摩擦块的厚度,见图9-7,若摩擦块厚度C磨损而小于3mm,所有的摩擦块都必须同时更换。
9、驻车制动的检查与调整(1)驻车制动的检查1)握住驻车制动操纵杆中央,用200~250N的力拉起驻车制动操纵杆,见图9-8,此时棘轮齿A应为4~9个齿。
检查左、右后轮是否被抱死。
图9-7 检查摩擦块厚度图9-8 检查驻车制动1-摩擦块外沿 2-制动盘 3-摩擦块2)拉起驻车操纵杆时,棘轮发出的咔嗒声对应齿数,若齿数不满足要求,应进行调整。
3)检查棘轮齿轮的磨损情况,若有损坏或过度磨损,应更换驻车制动操纵杆。
(2)驻车制动的调整1)准备工作①制动系统液压管路中应没有空气。
②制动踏板行程应满足要求。
③用约300N的力踩几次制动踏板。
④用约200N的力拉几次驻车制动操纵杆。
⑤后制动蹄磨损没有超过使用极限,自动调节装置功能正常。
2)调整驻车制动。
用200N的力拉起驻车操纵杆,使驻车行程在4~9齿内,然后通过自锁螺母锁定,见图9-9。
图9-9 调整驻车制动1-驻车制动操纵杆 2-制动拉索 3-自锁螺母10、制动系统放气当制动管路或制动软管接头脱开时,都必须在管路或软管的端头进行放气操作。
当与制动总泵相连的元件或制动总泵与车轮间的连接元件被拆卸时,必须对四个车轮进行放气操作。
(1)放气顺序:放气处理时,应先对最远离制动总泵的车轮进行,然后对同一管路上的前轮进行放气。
在另一条制动管路进行操作时,原则相同。
(2)放气程序1)将总泵储液室加满制动液,在进行放气操作时至少应保证有一半的制动液。
2)卸下放气塞盖,将一塑料管接到分泵放气塞上,另一端插入储液罐,见图9-10。
图9-10 制动系统放气1-塞盖 2-塑料管 3-制动液储液罐3)踩制动踏板几次后,将其踩到底,此时将放气塞松开1/3~1/2圈。
4)当制动总泵内液压力基本消失后,紧固放气塞。
5)重复几次操作,直到制动管路中没有气泡为止。
6)当气泡消失后,在踩下制动踏板的情况下紧固放气塞。
7)装上放气塞盖。
8)完成制动系统放气后,必须施加一定压力,对管路进行泄漏检查。
9)将制动液储液室中的制动液加注到规定水平。
10)检查制动踏板的柔性。
若发柔,则必须重新进行系统放气。
11、制动器软管及油管的检查(1)制动器软管的检查:检查制动器软管是否损坏、破裂见图9-11,可用放大器和照明设备进行检查。
若必要,应更换。
(2)制动器油管的检查:检查制动器油管是否损坏、破裂、变形及腐蚀见图9-12。
若发现上述情况,应更换制动器油管。
图9-11 检查制动器软管图9-12 检查制动器油管12、制动液液面高度检查(1)应使用壳牌动力施YB DOT4制动液或储液罐上标明的特殊制动液。
严禁使用其他制动液。
(2)应确保储液罐中的制动液在MAX和MIN标记之间,见图9-13。
图9-13 储液罐中制动液液面标记(3)行车时若制动液警告灯亮时,应补充制动液到MAX刻线处。
(4)当制动液液面下降过快时,应检查制动系统是否存在泄漏。
故障排除后,应加注制动液至规定刻度。
四、主要部件检修1、盘式制动器的检修(1)检查制动块摩擦衬垫1)检查摩擦衬垫的磨损情况,见图9-14。
对于活动制动块(包括底板各摩擦衬垫),标准厚度为15mm,极限厚度为8mm;对于固定制动块(包括底板各摩擦衬垫),标准厚度为14mm,极限厚度为8mm。
2)拆卸制动块时,应从外观检查制动钳体有无制动液泄漏。
如有必要,应进行修正。
(2)检查制动钳内部零件1)制动分泵导向销的检查。
检查导向销运动是否灵活,见图9-15,若有故障,应进行校正或更换。
在导向销的外表面涂上润滑脂。
图9-14 检查摩擦衬垫的磨损情况图9-15 检查导向销运动情况2)防尘罩的检查。
检查防尘罩是否破损,如有必要应更换。
3)密封圈的检查。
检查密封圈是否过度磨损或不均匀磨损,如有必要应更换。
(3)检查制动盘1)拆下制动盘。
2)检查制动盘表面是否有刮痕,若有应更换。
3)检查制动盘的磨损情况,见图9-16。
对于活动制动盘,其标准厚度为17mm,使用极限为15mm;对于固定制动盘,其标准厚度为12mm,使用极限为10mm。
4)检查制动盘的变形,见图9-17,其变形极限为0.1mm。
图9-16 检查制动盘的磨损情况图9-17 检查制动盘的变形情况2、鼓式制动器的检修(1)检查制动鼓1)检查制动鼓是否清洁。
测量制动鼓内径,见图9-18,其标准值为200mm,使用极限为202mm。
检查制动面是否磨损。
2)拆卸制动鼓时应彻底清洗,检查是否有裂纹、擦伤或深沟槽。
①有裂纹的制动鼓不能再用,否则不安全,必须更换。
有裂纹的制动鼓不允许补焊。
②轻微的擦痕应清除。
较深、较大的擦痕会使制动蹄摩擦片磨损过大,有可能要修整制动鼓的制动面。
③如制动蹄摩擦片轻微磨损,而制动鼓又磨有沟槽时,制动鼓应使用细金刚砂布抛光,但不允许车削。
(2)检查制动蹄摩擦片1)检查制动蹄摩擦片厚度,见图9-19,制动蹄片与摩擦片厚度标准值为6.1mm,使用极限为2.8mm。
图9-18 检查制动鼓内径图9-19检查制动蹄摩擦片2)若摩擦片磨损至使用极限,应同时更换所有摩擦片。
3)不允许用砂纸打磨摩擦片,否则砂纸的硬质点压人摩擦片会划伤制动鼓。
(3)检查制动分泵部件是否磨损、裂纹、腐蚀或损坏,见图9-20,应使用制动液清洗制动分泵零件。
(4)检查制动支承板的棘轮是否磨损或损坏,见图9-21。
图9-20 检查制动分泵图9-21 检查制动支承板(5)检查弹簧是否损坏或老化,检查图9-22箭头所指弹簧是否锈蚀,如有应更换。
(6)检查驻车制动拉杆靠在制动蹄片上是否能自由运动,见图9-23。
如有不良现象,应修理或更换。
图9-22 检查弹簧图9-23 检查驻车制动拉杆3、制动总泵的检修(1)制动总体的结构见图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