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完整

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完整
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完整

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

第二章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具有简单类比和混沌性思维特征的原始信仰形式是()

A、自然崇拜

B、祖先崇拜

C、图腾崇拜

D、生殖崇拜

2、“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与“天惟时求”(《尚书?多方》)的对立反映了()

A、天命观的动摇

B、对天命意志的绝对崇拜

C、天命转移论

D、人文意识的觉醒

3、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周初时期提出的天命观容的是()

A、天命靡常

B、以德配天

C、绝地天通

D、敬德保民

4、下列命题中未能反映西周末年思想动摇的是()

A、“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B、“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C、“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D、“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

5、“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分

C、天人相胜

D、天人相制

6、作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诞生标志的是()

A、早期的天命观

B、早期阴阳说

C、早期五行说

D、元气说

7、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周初时期提出的天命观容的是()

A、天命靡常

B、以德配天

C、绝地天通

D、敬德保民

8、五行思想首次明确提出是在()

A、《诗经?大雅》

B、《尚书?洪》

C、《易传?系辞》

D、《礼记?礼运》

9、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我国最早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种以“帝”为最高主宰的产生于()

A、炎黄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0、最早明确区分天道与人道,认为人只应索求人道,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思想家是西周末春秋初的()

A、史伯

B、伯阳父

C、子产

D、叔兴

11、伯阳父的“阴阳之序”说认为()。

A.阴阳二气就是物质性的天地之气,是万物的本原

B.由阴阳二气的对立斗争产生出八卦,由八卦演生出天地万物

C.阴阳二气的斗争和对立要遵循一定的秩序即规律

D.阴阳二气分别体现了天的刑罚和恩德

12以下属于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理论有:()

A、太极阴阳论

B、原子论

C、佛教缘起论

D、五行论

二、名词解释题

1、阴阳

三、简答题

1、简述周公“制礼”的哲学意义。

2、简述《易经》在中国思想史中的认识论价值。

3、简述原始对当时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简述《易经》蕴涵的辩证法思想因素。

5、简述中国古代原始的基本特征。

6、简述《诗经》的思想容。

第三章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孔子全部学说都贯穿着他的中庸的方法论原则,其中庸之道()。

A.尽管有一些形而上学因素,但总的讲来是符合辩证法的

B.只有片面的真理性,总体而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折中主义

C.只讲矛盾的调和而忽视了矛盾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

D.力求从对立面的同一中去寻求矛盾的平衡与和谐,这一点是可取的

2、墨子在世界观上是自相矛盾的,即在主具有唯物主义战斗性的“非命”、“尚力”说的同时,又提出了具有迷信倾向的()。

A.自然命定论B.天人感应说C.“天志”、“明鬼”说D.天人合一说3、庄子“道我合一”的主观唯心主义是指()。

A.通过“无我”、“丧我”即取消自我以绝对地顺应自然、顺应道

B.通过不断地扩充自我,发挥自我的潜能达到和道的同一

C.道是无,因此只有在人死后化为无,才可能与道合一

D.道即我,我就是道,所以我就是天地万物的主宰

4、“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量度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持此思想观点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非子

5、战国时期的早期法家中十分重视“法”的思想家是()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D吴起

6、战国时期的早期法家中十分重视“术”的思想家是()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D吴起

7、战国时期的早期法家中十分重视“势”的思想家是()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D吴起

8、下列说法不属于道家思想渊源的是()

A、盖出于曦和之,敬顺旱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B、黄帝与太公

C、殷周的传统文化

D、楚文化

9、下列命题不符合老子人生哲学的是()

A、“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B、“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C、“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常。”

D、“不谴是非,已与世俗处。”

10、下列人物不属于先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的是()

A、公龙

B、惠施

C、墨子

D、后期墨家

11、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被非称为“世之显学”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2、孟子的性善论认为()

A、人先天就具有仁、义、礼、智的完美道德,故人性皆善

B、人性本善,所以一般人不需后天的培养教化自然都能成为仁人君子

C、人的本性之中具有善的萌芽,将其扩充开来就形成完美的道德

D、人性中虽先天有善的萌芽,但还需要后天的不断培养才能发展为善行

13、荀子的“化性起伪”说是指()

A、人性本善,后天环境的熏染使人变得虚伪

B、人性本无所谓善恶,由于后天环境影响而使人有善恶之分

C、人的道德品质是由圣人“起礼义、制法度”加以改造培养的结果

D、人性本恶,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符合善的要求

14、庄子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

A、否认认识对象的规定性

B、否认有判别是非的标准

C、否认人的认识能力

D、否认认识的可靠性

15、老子的“道法自然”观点指()

A、道的运动以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为法则

B、道是仿效自然界而构成的,其运动法则也取法自然界

C、道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故其遵循的法则只能是自然而然

D、道从本体言是自然无为的,但其作用则无所不为

16、在人性问题上,告子主()

A.性善说B.性恶论C.性无善无不善说D.性三品说17、荀子“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是一种()

A.带唯理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B.唯理论的唯心主义认识方法

C.带经验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D.先验论的神秘主义认识方法

18、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

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

B、齐物论

C、逍遥游

D、“合同异”

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

A、“虚壹而静”

B、“静观玄览”

C、“静因之道”

D、格物致知

19、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

D、非子

20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

2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而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与其背景不相关的是()

A.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B.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C.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D.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2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24美国一批研究汉学的学者发现明朝皇帝朱元璋很不满意下一段话:“The people are most important,the state comes next,while the ruler weighs the least.”,这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

说的?()

A.Laotzi B.Confucius

C.Mencius D.Hsun Tzu

25、在战国时期,曾经显赫-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级利益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

2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表明老子()

A.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B.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C.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D.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

27、道家认识论所认可的“体道”方式是:(CD )

A. “自诚明”

B. “自明诚”

C. 心斋

D. 坐忘

28儒家认识论所主的认识方法或认识途径是:(AB )。

A、“自诚明”

B、“自明诚”

C、心斋

D、坐忘

29、孔子“正名”主的主要容是()

A.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

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正言顺

C.要求东周统治者承认强大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使它们号令诸侯名正言顺

D.给世间万物确定稳定的名号

30、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31、强调舍生取义,先义后利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荀子

C.非子

D.庄子

32、关于墨子的思想,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主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

B.主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

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

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

33、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容()

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治”③“兼爱”④“克己复礼”

A.①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①②

34、“仁”的思想在先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的思想基础

35、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非子

36、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37、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文学作品中的片段,“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墨家学派

38、关于非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B、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C、主治国以礼教为主

D、认为社会在不断发展,主变法革新

39.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其主不包括()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

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D.“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40.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41、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始终代表了中国的先进思想文化

B.其思想核心是仁,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C.从西汉开始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D.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仍有积极作用

42、最早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一著名观点的是

A.老子B.孟子C.荀子D.唐太宗

43、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判断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次聚会?“兼相爱,交相利”、“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町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二、名词解释题

1、道通为一说

2、三表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墨子的尚贤思想。

2、简述非子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3、简述墨子“三表”的理论贡献。

4、简述对庄子“齐物论”的理解。

5、简述泽厚对孔子仁学结构的分析及整体特征。

6、简述庄子“齐物论”的思想涵。

7、简述非子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8、简述墨子的思想渊源。

9、简述先儒学对后世及中国文化的影响。

10、简述墨子“三表”的理论贡献。

11、简述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2、简述孟子发明性善论的逻辑进路。

四、列举题

1、列举非子对儒家“德治”思想的批判主。

2、列举早期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

3、列举非子的法术势思想容

4、列举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容。

5、列举儒道理想人格的主要区别。

6、列举当前学术界关于“儒”起源的主要观点。

7、列举先儒学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形成的影响。

8、列举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的差异。

五、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虮。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己。”

(1)这是哪本书哪一篇中的记载。

(2)其语的说者是谁?语中的“子”是谁。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的人生哲学思想。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顷。”

(1)出自何书,作者是谁?述说谁的主?

(2)翻译这几句话。

(3)体现了什么样的经济主?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无野人莫养君子,无君子莫治野人。”

材料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1)语出何书及其主要注本。

(2)作者把社会分作那两类人?他怎样看待两类人的关系?

(3)作者主对野人有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论语?八佾》

“天之将降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

材料2、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论语?颜渊》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述而》

材料3、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材料4、

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

材料5、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先进》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论语?八佾》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

1、根据材料1、材料

2、材料3说明孔子所说的“天”的涵。

2、根据材料4、材料5说明孔子对待祭祀鬼神的观点。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无之为仪者也。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

(1)请问上述材料出自先时期哪部典籍并列举主要注本。

(2)分析材料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并简要说明其得失。

(3)根据以上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意识与现实精神。

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材料2、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目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1、根据材料1、材料2谈谈孔子对人生境界层次的界定的?

2、根据材料2分析孔子所认定的最高人格和境界,并谈谈你对这一境界的看法?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荀子?解蔽》

1、请在以上材料中未加标点处加注标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荀子如何处理“虚”与“藏”、“壹”与“两”、“静”与“动”关系的。

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为性也,犹白之谓白也?”(告子)曰:“然。”(孟子)“白羽之白,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告子)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告子: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性犹湍水也,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反问道: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之性以为桮棬乎?如将戕贼杞柳之性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

材料2、

“性者,本始材朴也。”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者也。”————《荀子》

1、材料1中孟子如何对人性定义的?

2、材料2中荀子如何对人性定义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试比较孟子与荀子在人性论上的异同?

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日大。————(甲组1:1)

材料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二十五章》

(1)根据材料1、材料2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现存《道德经》的主要版本及注本。

(2)根据材料1分析其思想涵。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1)请指出以上材料的作者、出处。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其思想涵。

1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以止矣。

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

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爱利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夫仁义之行,唯且无诚,且假乎禽贪者器。(1)请指出以上材料作者并分析其思想涵。

六、论述题

1、试论先儒家与墨家思想的异同。

2、论述墨学在汉代以后迅速衰微的原因。

3、试评论孔子仁学体系的要点。

第四章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缜的“刃利”之喻的提出是直接反对()

A、形亡神灭

B、形神相即

C、形亡神不灭

D、形质神用

2、流行于汉初的“黄老之学”是()

A、假托黄帝之名,以老子及道家思想改造儒家学说而建立的新儒学

B、兼采儒家、名家思想,融铸道法而以道家为本建立起来的新道家学说

C、假托黄帝之名,而直接继承的是朝所奉行的法家学说

D、继承了先墨家思想,提倡休养生息,以安定社会、恢复生产

3、董仲舒在历史观上提出的“新王必改制”,其实质是一种()

A、强调历史进步的历史进化论

B、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C、形而上学循环论的历史观

D、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历史观

4、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

D、“明于天人之分”

5、下列著作中对于“三纲五常”给予详细而明确论述的是()

A、《春秋繁露》

B、《举贤良对策》

C、《白虎通义》

D、《孟子》

二、名词解释题

1、天人三策

2、《子》

3、谶纬

4、形神相即

5、黄老学派

三、简答题

简述汉武帝时期摒弃黄老而独尊儒术的转变原因。

四、列举题

列举汉代古今文经学的主要分歧。

列举汉代五经十四博士。

列举道教产生的主要思想渊源。

列举寇谦之的主要思想观点。

列举汉代谶纬与今文经学的区别。

五、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摄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

(1)请问上述材料中的“道家”实际上是指何种学说及其代表人物。

(2)结合所学知识简单说明此学说的主要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种学说后被摒弃转向独尊儒学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肖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材料2:“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1)请回答上述材料的作者及其人性论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种人性论进行简单评述。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独阴不生,独阳不生,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材料2:“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事天不备,虽百神犹无益也。”

材料3:“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事功无己,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其作者及对“天”的多重属性的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天”的多重属性间的关系。

六、论述题

1、论述汉代谶纬迷信流行的原因。

第五章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观点属于郭象的思想体系的是()

A、“无即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自生耳。”

B、“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

C、“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

D、“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

2、《论语集解》的作者是()

A、朱熹

B、宝楠

C、何宴

D、王弼

3、晋时期,在“言意之辨”中与王弼持相反观点的是()

A、荀粲

B、何宴

C、欧阳建

D、郭象

4、嵇康的君臣论中主君主是()

A、“万乘之国,不可一日无君”

B、“割天下以自私”

C、“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

5、晋玄学中,与嵇康同样主“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是()

A、王弼

B、向秀

C、阮籍

D、王戎

6、王弼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

A、自然出于名教

B、名教即自然

C、越名教而任自然

D、名教出于自然

7、晋时期,在“言意之辨”中与王弼持相反观点的是()

A、荀粲

B、何宴

C、欧阳建

D、郭象

二、名词解释题

裴頠

三、简答题

1、简述晋玄学中“有无之辩”的主要观点。

2、简述晋时期王弼的“言不尽意”论。

3、简述缜的主要思想。

4、简述晋玄学的分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列举阮籍、嵇康之于玄学的影响

6、简述玄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学术地位。

7、简述阮籍、嵇康之于玄学的影响。

8、简述晋玄学的分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四、列举题

1、列举玄学时期“言”、“意”之辨的主要容。

2、列举玄学的主要思想特征。

五、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抗身青云里,网罗孰能制。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材料2:“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乱,当有病。宁可久处人间耶?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1)请回答上述材料的作者及其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种观念进行简单评述。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季世陵迟,继体承资。凭尊恃势,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竭智谋国,不吝灰沉,赏罚虽存,莫劝莫禁。若乃骄盈肆志,阻兵擅权,衿威纵虐,祸崇丘山。刑本惩暴,今以胁贤。昔为天下,今为一身。下疾其上,君猜其臣。丧乱弘多,国乃陨颠。

———《太师箴》

材料2:“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

———《咏怀诗》(1)请指出材料1的作者,并说明作者的精神价值取向。

(2)请指出材料2的作者,并说明作者所表达的心态。

(3)根据材料1、材料2所反映出的作者独特的价值取向与心态说明了什么?并对当时的学术发展有何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夫有之未生,以何为生乎?故必自有耳。岂有之所能有乎?此所以明有之不能为有,而自有耳。非谓无能为有也。若无能为有,何谓无乎?一无有则遂无矣,无者遂无,则有自生明矣。————(《庚桑楚》注)

材料2:非唯无不得化而为有也,有亦不得化而为无矣。是以夫有之为物,虽千变万化而不得一为无也。不得一为无,故自古无未有之时而常存也。————(《知北游》注)

(1)请指出以上材料的作者及其代表观点。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其思想涵。

六、论述题

1、荀子、孟子、董子人性论比较。

第六、七章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宋明时期的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周敦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2、宋明理学的积极方面有()

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3、宋明理学对先两汉儒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实现儒学的哲理化

B.提出“仁与万物俱生”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克服心的私欲以“致良知”

4、宋代以来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C.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

5、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B.是儒、道、佛、法四家的融合

C.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D.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6、下列对朱熹理学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

C、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

D、主"心外无理"

7、“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C.致良知

二、名词解释题

致良知

三、简答题

1、简述愈、翱在思想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2、简述宋明理学的特点。

3、简述理学的基本精神所特有的学术性格或特点。

四、列举题

1、列举唐代愈对佛老的批判思想。

五、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柯,柯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1)请回答上述材料的作者及其提出的观念。

(2)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种观念进行简单说明。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

留情传注翻蓁塞,著意精微转陆沉。

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陆九龄

材料2:德业流风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携藜杖出塞谷,又枉蓝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朱熹

(1)这两首诗作于那一次有名的学术争论会前后。

(2)朱陆之争一在世界本体,一在为学之方,他们在这两个方面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柯,柯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原道》

(1)请指出以上材料的作者,说明作者提出的观点及其历史意义。(8分)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水之浑也,其流不清;火之烟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过。沙不浑,流斯清矣;烟不郁,光斯明矣。情不作,性斯充矣。

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圣人岂其无情邪?圣人者寂然不动,不往而到,不言而神,不耀而光,制作参乎天地,变化合乎阴阳,虽有情,未尝有情也。然则百姓者岂其无性者也?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也。虽然,情之所昏,交相攻伐,未始有穷,故虽终身而不自睹其性焉。??????故圣人者,人之先觉者也。觉则明,否则惑,惑则昏。———《复性书》上

(1)请指出以上材料的作者及代表观点;并分析此观点区分于董仲舒、愈的“性三品”说其所提供的不同的思想史意义。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致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格物,此谓知之致也。”————《大学》

1、分析材料,理解大意,说明其蕴含的哲理。

2、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朱熹与王阳明对“格物致知”是如何解释的,二者观点有何不同?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

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

敬只是常惺惺法,所谓静中有个觉处。

(1)请指出以上材料作者及其主要观点。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其思想涵。

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

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材料2:鲜于侁问伊川曰:“颜子何以能不改其乐?”正叔曰:“颜子所乐者何事?”侁对曰:“乐道而已。”伊川曰:“使颜子而乐道,不为颜子矣。”————《程氏外书?卷七》

(1)请指出材料1的作者及其提出的主要观点;指出材料2的作者。

(2)根据材料1、材料2分析其思想涵。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致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格物,此谓知之致也。

(1)请指出以上材料的出处;并分析其思想涵。(8分)

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水之浑也,其流不清;火之烟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过。沙不浑,流斯清矣;烟不郁,光斯明矣。情不作,性斯充矣。

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圣人岂其无情邪?圣人者寂然不动,不往而到,不言而神,不耀而光,制作参乎天地,变化合乎阴阳,虽有情,未尝有情也。然则百姓者岂其无性者也?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也。虽然,情之所昏,交相攻伐,未始有穷,故虽终身而不自睹其性焉。?故圣人者,人之先觉者也。觉则明,否则惑,惑则昏。————《复性书》上

材料2、

或问曰:人之昏也久矣,将复其性者,必有渐也,敢问其方?曰:弗思弗虑,情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思。正思者,无虑无思也。此斋戒其心者也,犹未离于静焉。有静必有动,有动必有静。动静不息,是乃情也。?知本无有思,动静皆离,寂然不动者,是也。————《复性书》中

1、根据材料1说明作者的人性论主要观点;并分析此观点区分于董仲舒、愈的“性三品”说其所提供的不同的思想史意义。

2、根据材料2说明复性之方的步骤。

六、论述题

1、试论王阳明良知说的学术意义。

2、论述朱熹理气观的思想。

3、论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的共同特点。

4、论述朱熹、陆九渊之争在认识途径与方法上的对立与分歧。

第八章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明末清初思想家中主人性恶的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顾炎武

D、颜元

2、顾炎武提倡名治思想,其中不包括()

A、劝学奖廉

B、用礼义廉耻教化民众

C、提倡“清议”

D、清谈

3、提出“以理杀人”思想观点的思想家是()

A、王夫之

B、顾炎武

C、戴震

D、颜元

4、顾炎武的名治思想中最重要的容是()

A、劝学奖廉

B、用礼义廉耻教化民众

C、提倡清议

D、明学术,正人心。

5、下列说法不符合王夫之的元气本论的是()

A、太虚一实

B、太虚即气

C、理依于气

D、理主气

6、清代乾嘉考据学派主要分为吴、皖两大派,下列著作中属于吴派的是()

A、《孟子字义书证》

B、《毛诗考证》

C、《声韵考》

D、《古文尚书考》

7、龚自珍提出()

A、“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B、“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

C、“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8、鸦片战争前后,“经世致用”思想的代表人物中不包括()

A、龚自珍

B、源

C、林则徐

D、之洞

9、顾炎武提倡名治思想,其中包括()

A、劝学奖廉

B、用礼义廉耻教化民众

C、提倡“清议”

D、清谈

10、鸦片战争前后,“经世致用”思想的代表人物中包括()

A、龚自珍

B、源

C、林则徐

D、之洞

1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同,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总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12、以下属于清代实学的代表人物有( )

A、朱熹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 )

A.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14、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早期启蒙思想家,他们的共同点是( )

A.以“异端”自居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发展商品经济D.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二、简答题

简述王夫之的知行观。

简述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思想。

三、列举题

列举明清实学思潮主要容。

列举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主要政治思想。

第九章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著作中不属于严复代表作的是()

A.《春秋董氏学》

B.《原强》

C.《辟》

D.《救亡决论》

2、洪秀全的思想得益于“从番”和“借古”而成,他反复引证儒家经典证实他的“独一真神唯上帝”。下列经典不属于洪秀全引证围的是()

A、《尚书》

B、《周易》

C、《论语》

D、《孟子》

3、康有为的政治思想的渊源不包括()

A、儒家经典《礼记》和《春秋》

B、大乘佛教

C、墨家

D、社会达尔文乌托邦思想

4、提出“俱分进化论”观点的是()

A、严复

B、章太炎

C、康有为

D、梁启超

5、的民生史观的形成主要依据于西方思想家()

A、达尔文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二、简答题

简述清鸦片战争前后经世致用思潮的特点。

简述戊戌变法的维新思想体系。

三、列举题

列举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潮的特点。

列举谭嗣学思想的主要容。

中国思想史考题

中国思想史(上)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6个/5分一个) 1.“齐物论”(庄):庄子提出的哲学思想,分为“齐物”论和齐“物论”。“齐物”论即万物一齐,“齐”有均、平、等之意,所谓“齐物”,是指以道观之,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彼此之间没有高下、美丑、尊卑的区别。齐“物论”即物论一齐,是指俗世关于事物的论断都是立足于道之一端,皆有其特定的立场与局限性,皆有其所是,亦皆有其所非,彼此之间并无真伪、是非之别。齐“物论”并非主张相对主义或不可知论,而是为了破除流俗之见以及各种物论对于人心的束缚和伤害。 2.忠恕之道(孔):孔子提出的伦理学说,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出自《论语·里仁》。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推己及人之意。忠恕,意为忠诚和宽恕,即以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忠恕之道是“仁”的具体,也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之一。 3.失其本心(孟):孟子性善论的观念之一。出自《孟子·告子上》,意为天性、天良、原本具有之心。孟子认为本心是人天生具有的,如所谓的“四端之心”,这是人性为善的基础。然而,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可能屈服于自身的欲望或是外部的压迫,放弃自己的良心。“失其本心”导致了恶的产生,使得本性为善的人做出恶行。 4.反者道之动(老):老子的哲学思想之一,出自《道德经》。“反”,覆也,引申为复归、回归。“反者道之动”是指事物的存在具有反复、回归的运行趋势。这一命题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对中国哲学中辩证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一观点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也有新颖的洞见,不同于单线条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历史不断复归的趋势。 5.无待(庄):庄子提出的哲学思想,即对于对象的无所期待、无所依赖的态度,指一种悠游自在,无溺无滞的生命状态。从逻辑上看,“不待”以“无己”为前提,“无己”即不滞、不执于“我”。只有破除是非之执、物我之别,才能与物同化,达到逍遥的境界。只有到达“无待”后,人才能摆脱客观世界的各种束缚,获得精神层面的绝对自由。 6.兼爱:墨子提出的伦理学说,是墨子思想的核心标志。针对儒家仁爱思想中“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等差”,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提倡“先人后己”。墨子主张“”,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的重视。墨子的、、、、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 7.化性起伪(荀):荀子性恶论的观念之一。出自《荀子·性恶》,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从理论上说,就是将先天的自然资质转化为后天人为的道德特性。心知是化性起伪的必由之路。 8.大一统:董仲舒提出的公羊学观念之一。所谓“大一统”,指以“一统”为“大”,即天下生民(包括天子)皆当归本于元气,引申为天下思想、制度、法令等的统一与规正,强调王者受命改制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国思想史》作业答案一、填空 1.五典 2.以德治国 3. 墨、劓、膑、宫、大辟 4.仁礼 5.魏源《海国图志》 6.舍生取义 7.金、木、水、火、土 8.慧能 9.朱熹陆九渊 10.黄宗羲11.韩非 12.民为贵民本 13.墨子 14.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 15.王安石 16.乾震坎巽离 17.“圣人之性”“中民之性” 18.王通 19.“克己复礼”《礼记·大学》 二、名词解释 1.针对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荀况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人的本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和"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的自然属性。大体说来,孟子的“性”,相当于“人的自觉心”;荀子的“性”,相当于“人的本能”。荀子从人的自然本能证明人之性恶,但是不否认人可以为善。他认为:“其善者伪也。”所谓“伪”就是“人为”,就是“变化气质”的意思。 2.“大宗师”是庄子提出的概念。关于“大宗师”的含义,郭象解释说:“虽天地之大,万物之众,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崔撰解释说:“遗形忘生,当大宗此法也。”“无心”和“遗形忘生”是一种存在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就是道。大宗师的基本内容:一是“自本自根”的道。二是“死生如一”和“安化”的人生观。 3.“参验说”是法家韩非提出的思想主张。在认识论方面,他继承荀子重“行”的思想,对《老子》做了新的解释,提出注重“参验”的思想。韩非主张用“参验”的方法判别认识的是非真伪。“参”是参照比较,“验”是检查验证。“参验”的内容就是“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作为与所在官职的职责相符,就给予奖赏,否则就给予处罚,这叫“循名而责实”。就认识论的意义来说,这里包含着要求名实一致和以实验名而定是

《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合称。 2.西周的治国安民大纲是。 3.古代周朝的五种酷刑是指、、、、。 4.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5.“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在一书中提出的。 6.《告子上》中写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价值原则。 7.阴阳五行中的“五行”是指、、、、。 8.禅宗真正形成为宗派,应从唐中叶(公元7世纪下半叶)算起,被推尊为禅宗六祖,是禅宗正式诞生的标志。 9.宋代理学朱陆之争指的是和两大思想家的斗争。 10.《明儒学案》的作者是。 11.战国末年的为法家思想的总结者。 12.“,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这句话表现了孟子的思想 13.“尚贤”“尚同”思想是的思想主张。 14.邹衍的历史学说“五德终始说”,是一种神秘的历史循环观念。它以五德相生关系说明王朝更替,这五德的先后顺序为:、、、、。 15.“荆公新学”是北宋改革者的思想内容。 16.《周易》中八卦是指、坤、、、艮、、兑。 17.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三等:、“斗筲之性”、。 18.《中说》的作者是唐代。 19.理学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往往是不分的,这在二程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反映在“格物致知”和

这两个命题上。“格物致知”一词源于。 二、名词解释 1.性恶说 2.“大宗师” 3.“参验说” 4.名辩思潮 5.正始之音 6.性善论 7.谶纬8.“言不尽意” 9.《五经正义》 10.经世致用 11.“反者道之动” 12.黄老学派 13.玄学 14.洛学学派 15.公羊三世说 16.“天人感应” 17.“效验”学说 18.鹅湖之会 19.“致良知” 20.中体西用 三、简答题 1.简答墨子的“尚贤”思想。 2.简要谈谈商鞅、慎到、申不害的法、势、术思想。 3.什么是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4.法家韩非对朴素唯物主义的贡献是什么? 5.“本无”“即色”“心无”三宗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6.简答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 7.如何评价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8.简答桓谭批判谶纬迷信的主要论点? 9.谈谈王夫之“继善成性”观点的主要内容。 10.墨子也把“兼爱”称为“仁”,谈谈他的“仁”与孔子有哪些不同? 11.《庄子注》的作者是谁?他们对《庄子》作了哪些解释发挥? 12.隋唐时期儒学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论述《易传》的思想体系。

中国思想史

1.原始思想内容特征。 原始思想出现的原因:人欲生存→认识→利用→控制→自由→然而难以如愿→转而乞祈;原因原始思想的表现方式为巫术、祭祀;形式:a、自然神崇拜b、图腾崇拜才、c、生殖崇拜d、英雄崇拜 2.“绝地天通”思想史意义。 “绝地天通”概念:事神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即秩序重建。意义:“绝地天通”代表着政教合一,意味着思想之源头为集团或阶级或国家或集体垄断,思想自主取消,社会进入专制时期。 第二讲 1、简述商周天命思想之异同。 商周思想主要组成部分均为天命思想;商人崇天尚鬼,把上帝与祖先作为信仰中心,上帝是天上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自然神如日、月、山、河等神灵都失去了独立性,成为执行上帝意志的工具。上帝还主管着人间的吉凶祸福,特别是君主大命的授与;周人则对商代传统天命观进行修正,1、继续承认上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以“天”代“上帝”。2、认为上天所赐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3、提出“依德求民主”。即天根据德行“求民主”。民主即民之主,即君主。君主由天定,选君规范是德行。在天命思想里注入道德政治内涵。4、主张“以民情视天命”。将“民情”看作天命的具体反映。 2、周人思想的创新。试论周人的天命思想与德观念。 周人提出“德”的观念,认为“敬德”和“保民”是获得天命信赖的主要途径。其次,周人提出尊天、敬德、保民、慎罚的政治思想①尊天:用“天命”思想为政治服务②敬德:提高道德在政治中的地位。③保民:周公政治思想核心,君王不贪安乐、体察民情;以民为镜④、慎罚:对“德”之不足补充a、依典用刑。b、出于善而惩恶,不可借机肆虐。c、审慎惩处。3、五行说之五行的涵义,五行的生克关系如何?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涵义:元素、能量、德行。五行生克关系:相克: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4、简述西周的政治思想(第二题) 第三讲 先秦诸子异说的兴起原因 诸子之兴起于“救时之弊”;2、社会秩序破坏,文化下移,私学兴起;3、列国竞争,言禁

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完整

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 第二章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具有简单类比和混沌性思维特征的原始信仰形式是() A、自然崇拜 B、祖先崇拜 C、图腾崇拜 D、生殖崇拜 2、“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与“天惟时求”(《尚书?多方》)的对立反映了() A、天命观的动摇 B、对天命意志的绝对崇拜 C、天命转移论 D、人文意识的觉醒 3、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周初时期提出的天命观容的是() A、天命靡常 B、以德配天 C、绝地天通 D、敬德保民 4、下列命题中未能反映西周末年思想动摇的是() A、“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B、“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C、“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D、“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 5、“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分 C、天人相胜 D、天人相制 6、作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诞生标志的是() A、早期的天命观 B、早期阴阳说 C、早期五行说 D、元气说 7、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周初时期提出的天命观容的是() A、天命靡常 B、以德配天 C、绝地天通 D、敬德保民 8、五行思想首次明确提出是在() A、《诗经?大雅》 B、《尚书?洪》 C、《易传?系辞》 D、《礼记?礼运》 9、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我国最早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种以“帝”为最高主宰的产生于() A、炎黄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0、最早明确区分天道与人道,认为人只应索求人道,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思想家是西周末春秋初的() A、史伯 B、伯阳父 C、子产 D、叔兴 11、伯阳父的“阴阳之序”说认为()。 A.阴阳二气就是物质性的天地之气,是万物的本原 B.由阴阳二气的对立斗争产生出八卦,由八卦演生出天地万物 C.阴阳二气的斗争和对立要遵循一定的秩序即规律 D.阴阳二气分别体现了天的刑罚和恩德 12以下属于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理论有:() A、太极阴阳论 B、原子论 C、佛教缘起论 D、五行论 二、名词解释题 1、阴阳 三、简答题 1、简述周公“制礼”的哲学意义。 2、简述《易经》在中国思想史中的认识论价值。

中国思想史重点

1、《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最早的封建礼制教科书 2、《四书集注》即四书章句集注。作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宋以后,元、明、清三朝都以《四书集注》为学官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占据着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四书集注》作为理学的重要著作,也被统治者捧到了一句一字皆为真理的高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 3、《读通鉴论》《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的一部史论。借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之间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哀得失,臧否人物,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寻求汉族复兴的大道。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30目;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论纵横,新见选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它既折射了明清之际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之光,又积淀了一个当时心境极为痛苦与矛盾的思想家的深邃反思。所以,总体水平远超出一般史书。全书内容丰富,集中表现了作者发展进化的历史观。他痕恨明王朝的腐败政治,主张改革;反对分裂,主张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压迫;还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对宋明以来的唯心主义道学进行了批判。作者有意识地把评史与论政治结合起来。他认为“读古人之书”必须“揣当今之争”,才能“为治之资”。因此王夫之的史论著作不仅贯穿着他的史学思想理论,也渗透了他的政治思想理论。 4、《天演论》清朝末年,甲午海战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此时,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并于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

《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

《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 第六章宋元时期的思想学术 一、填空题: 1、由开创的关学, 开创的闽学,被后人称为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四个著名学派。 2、北宋初期,理学的先驱人物有、、等,他们昌明儒术,注重经书“义理” ,旗帜鲜明地反佛反道,为理学思想体系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被称为“宋初三先生” 。 二、改错题: 1、北宋王安石设立经义局,训释《诗》、《书》、《春秋》三经义,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训释, “天下号曰新义” , 这就是《三经新义》。 2、南宋朱熹同时,出现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分别为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三、名词解释 : 1、宋明理学(道学、宋明新儒学。 2、北宋五子。 3、《太极图说》。 4、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5、一物两体。

6、关学学派。 7、荆公新学。 8、耦。 9、剥落。 10、简易功夫。 11、鹅湖之会。 四、简答题: 1、《皇极经世书》的主要思想。 2、拭勾勒二程理学思想体系的基本轮廓。 3、王安石思想的基本内容。 4、元代思想状况。 五、论述题: 1、周敦颐的思想特征是什么?有那些重要内容? 2、张载的理学思想反映在那几个理论环节中?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理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4、与理学思想比较起来,陆九渊心学思想有那些特点? 5、陈亮、叶适如何通过针对性地批评程朱理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

第七章明代及其明清之际的思想与思潮 一、填空题: 1、明初思想界的代表人物有(试举五人 :、、、、等。 2、明代中后期形成的王学派中影响较大的, 是以王畿 (龙溪、钱德洪 (绪山的和王艮的。 3、的准备工作和部分编写工作, 在“学案体”学术思想史方面具有开创之功。 4、在《东西均》中提出的的命题在思想史上有重要意义。 二、改错题: 1、明永乐年间组织编撰的三部《大全》是指《六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三部大书。 2、真正实现明初理学向心学的转变的代表人物是吴与弼。 3、吕留良的《无何集》是把王充《论衡》中批判谶纬神学的言论加以分类编排而构成的论文选集。 三、名词解释 : 1、三部《大全》。 2、静中养出端倪。

200221 中国思想史 作业(高起专)

《中国思想史》作业 一、单选题 1. "性善论"是谁提出来的?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庄子 2 ()(公元240~248年)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 A建元 B元光 C元平 D正始 3.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合称? A五义B 五则C五典 D五道 4. 西周的治国安民大纲是? A以法治国B以道治国C以德治国D以善治国 5.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A 仁礼 B谦让C德育D义 6.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来的? A 徐则林 B 魏源 C龚自珍D严复 7. ()主张实行贤人政治。 A老子B墨子 C孔子 D庄子 8. “参验说”是()提出的思想主张。 A老子B庄子C孟子D韩非 9. 隋唐的()要体现变化趋势及孔颖达的《五经正义》; A儒学 B道家C法家D儒家和法家 10()主张“合同异”,曾提出历物实事即十个辩论题目。 A方以智 B惠施 C 康有为 D梁启超 11. ()的最重要的学术思想贡献是在科学和哲学方面,他特别强调“质测”的知识,提出“质测即藏通几”的观点,主张“寓通几于质测”。

A方以智 B惠施 C 康有为 D梁启超 12.《淮南子》以()思想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13.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反复讲明的为何变法维新的道理。 A方以智 B惠施 C 康有为 D梁启超 14. ()认为变法的根本在“育人才,开民智”。 A方以智 B惠施 C 康有为 D梁启超 15()编写了《明儒学案》。 A黄宗羲 B惠施 C 康有为 D梁启超 16晚清时期,部分官僚士大夫讲求“实学”,“经世致用”开始表现为“精于机器”“性喜制造”,这反映的思想观念是 A.工商皆本 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 D.立宪改良 17()主张用“参验”的方法判别认识的是非真伪。 A黄宗羲 B荀况 C慧能 D韩非 18“性恶论”是谁提出来的? A黄宗羲 B荀况 C慧能 D韩非 19. ()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对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的认识。 A《易传》 B《明儒学案》 C《海国图志》 D《五经正义》 20. 隋唐的()要体现禅宗思想; A哲学B儒学C佛学D法学 21. 《告子上》中写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价值原则。 A上善若水 B舍身取义 C舍生取义 D当仁不让 22《易传》是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著作,产生于()末年。

中国思想史 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思想史:是指经过相当理论化思考的社会观念史,它是社会史与哲学史之间的概念。1926年,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正式使用了“学术思想史”一词。中国的思想史研究内容包括传统的精英思想和一般民众观念研究。传统精英思想研究以侯外庐为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中国思想史“侧重于中国社会方面”,或者侧重于大众思想,排除讨论宇宙心性的纯正哲学。思想史的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古籍文献资料、考古实物资料、民俗歌谣戏曲。 皇帝: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上古三皇五帝,都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王”,周天子称“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史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皇帝”简称“皇”或“帝”。 王: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神圣。本义:天子、君主。指因为自身修养和智慧以及能力非常之高进而被天下所有人推举为最高管理者的人,称之为王。三横一竖即表示天地人的贯通。能够让人和天地自然和谐的人即称之为王。后世由于人不在注重道德,任用手段成为最高统治者,仍然沿用”王“称,故而变成后来独裁统治的代表。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也是中华姓氏之一。 儒:《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生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巫师、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称人殉为厚葬,遭到墨家的极度反对。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巫:象形字。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从字形上来讲,巫上下两横代表天地,意指能够沟通天地之人。古人认为,巫能够与鬼神相沟通,能调动鬼神之力为人消灾致富,如降神、预言、祈雨、医病等等,久而久之成为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职业。 阴阳:古代哲学概念,一种本源论(本体论)。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古人将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本源论(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学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性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可以说五行是一种古老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有“元素论五行”和“德性论五行”之分。元素论五行包括水、火、金、木、土,德性论五

《中国思想史》张岂之

《中国思想史》作者:张岂之 教学资料、考试复习资料 先秦篇 夏商周(宗教) 春秋战国(先秦子学) 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 1、商周宗教思想 ①、夏商周的异同 共同点:上帝是元神 异:夏:忠义 商:遵命遵神 周:道德②、夏商周宗教思想的发展 原始宗教(原始社会)→上帝一元神(夏商西周)→宗教思想的动摇(西周末年) 祖先一元神 祖先即上帝(夏商) A、祖先与上帝分离 B、天命可以转移 C、敬天保民以配天命→春秋时期重人、重民思想—人文理性(西周) A、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 B、民众的呼声,对上帝与祖先神的责问 ③、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 早期五行说:A《尚书·洪范》五行说B、史伯和同说论“五行”与百物的关系 五行说考源:1、源于生产实践。生产工艺 五材属性 2、占星术 五大行星之号 3、甲骨卜辞 卜辞中的五方说 东西南北中为五行之滥觞 ④、西周史伯“和同说”论 五行与百物的关系 史伯最早提出“和同说”,将五行视为产生百物的物质元素“和实生物”,突出了“和”在万物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第一个完整、简略、朴素的唯物辩证的世界观 “和”《说文解字》本意相应也。从口,禾声,即对一句话、一声歌响应的回应。 五行既是物象,又是意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符号,非自然界纯粹的物象,相反,作为古代思想家认识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所使用的一些隐喻,是通过类比,比喻等直觉思维得到的哲学概念。 和而不同 1 君子之修养境界,为人准则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 ② “和而不同”的文化启发 多元互补

早期阴阳说 :A、《易经》的阴阳八卦说 B、伯阳父以阴阳论地震 提 出“气”及“阴阳”观念 《易经》阴阳爻,阴阳卦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阴阳鱼太极图对待统 一,消长流行、互根互动理念。 2、春秋时代的思想 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士子救国 儒——文士墨——武士 道——隐士 法——谋士 先秦诸子思想兴起的条件 内因:思想家个人因素 外因:经济、政治、文化因素 生产力发展、领主经济大崩溃、动荡的 诸侯政治、士阶层的形成、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 士阶层:文化贵族之没落者、平民之拥有知识才艺者。(游历讲学、养 士制度、稷下学宫) 3、孔子思想 儒家: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者流,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也,游文于六 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 言,于道最为高。 (1)关于天命和鬼神 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天命思想,但天命主要赋予的主要是个人的命运含义,对鬼神是敬而远之的。 (2)关于德、孝、礼等①西周敬天保民——德治 ②孝 西周尊祖敬宗(对老去世) 孔子“孝敬父母”(在世)孔子认为 要稳定家庭,必先稳定家庭,固提孝使之成为一种家庭伦理,真心实意 孝敬父母。 ③礼 周礼 西周统治者制定的社会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中心内容: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分封制及礼乐制度。 孔子的“仁”的思想 1、“爱人” 泛爱众而亲仁 实现途径:忠。恕 积极:自己有某种需要满足,也要推想他人同样有这种满足,即忠 消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即恕 2、各种美德:孝悌、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 3、克己复礼 春秋时代极为混乱,旧秩序被破坏,新秩序未建立,孔子 一生的志向建立一个理想秩序 A、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 B、自觉,是由自己决定的 并 不依靠他人C、具体表现,在视、听、言、动各方面的符合。

中国思想史(中文系各校近年考题)

中國思想史(中文系各校近年考題) 一.孔子 1.詴述先秦墨家、法家、道家對儒家的評論 2.孔子﹡仁?義?禮﹢的內容與關係 二.老子 1.《老子》亟稱於水,詴問何取於水? 2.詴述先秦儒、道兩家於政治、倫理方面思想之差異。 3.《老子》第五十六章:「知之者不言,言之者不知。塞其穴,閉其門,和其說,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是謂玄同。」請解說其義 4.何謂「黃老」?「黃老之學」有何代表性的作品?其主要思想內容如何?黃老思想在當時曾發生過什麼影響?詴說明之。 三.莊子 1.詴論老莊之學到黃老之學的演變大要 2.詴就莊子論心齋、坐忘,闡釋其消遙、齊物之意旨 3.詴申述《莊子?逍遙遊》大鵬南飛之意蘊 4.莊子﹡逍遙遊﹢的工夫與境界 5.請由修養論的進路,說明老子之﹡無﹢與莊子之﹡逍遙遊﹢的共通性 6.由﹟天地一指,萬物一馬﹠﹝莊子?齊物論﹞的思想,論儒、釋、道三家的異同 7.莊子名理想之人物為「至人」、「神人」或「真人」;詴述如何經由修養,達成此一人生境界? 四.墨子 1.詴論先秦時期儒墨兩家之相非議 2.詴述戰國至秦墨家學說及其影響 3.公孫龍「堅白論」之要旨如何?墨經對「堅白」之關係有何見解? 4.詴述孔、老、墨對西周天命觀之改造 5.詴論先秦名家與墨辯對「名」之見解的異同 6.儒、墨兩家之「愛」、「利」思想有何差別? 五.孟子

1.先秦諸子之天人關係思想各具特色,詴以墨子、莊子、孟子為例,加以比較說明 2.說明孟子﹡心、性、天﹢的理論 3.孔子之﹟仁﹠與孟子之﹟性善﹠的異同 4.孟子的王霸論具體內容為何?為什麼孟子要提王霸問題?舉例說明孟子的 王霸論對後代學者有何影響 5.墨子非攻,孟子主張「善戰者服上刑」,兩人均反對戰爭,都不贊成以戰爭為解決問題的手段。詴問:1?兩人反對戰爭的理由是否相同?如果相同,理由為何?如果不同,差別又在哪裡?2?兩人反對戰爭的理由與其基本思想有何關連? 6.儒家政治思想中,君臣關係是相當重要的部份,孔子、孟子對此均有論述。請問:1?孔、孟的君臣關係論有否差異?2?如果有差異的話,差異在哪裡?3?這種差異在思想史上有何意義?請詳細說明 六.荀子 1.孟子言性善,荀子謂性惡,詴較論二人之說 2.孟子、荀子論性不同,但皆為儒家,詴述兩人之所以為儒家的要素 3.荀子的天論觀,在中國的思想史上,居有何種地位?詴加說明 4.先秦諸子論天人關係,各有所擅,詴就荀子、莊子二家論之 5.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惡,詴就二說分別論述之 6.孟子、告子、荀子的心性論主張各如何?孟告之辯,與荀孟之辯的爭議焦點何在?為什麼孟子的性善學說,在中國人性論史上較居優勢的地位和影響? 7.老子、孟子、荀子三家,各是如何以「水」為喻,以言天道、人道?詴加比較,並論評之。 8.自司馬遷《史記》立〈孟子荀卿列傳〉始,孟、荀二人為孔子之後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殆成定論。二人雖同以孔子為其典範,以學習孔子為職志,但由於氣質不同、所處時代環境不同、關心的問題不同,孟、荀對孔子的思想其實是有繼承亦有所調整,並非完全因襲不變。詴就所知,撮要論述孟、荀如何繼承和調整孔子思想 9.「正名」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主張,詴就所知,說明孔、孟、荀三家對「正名」的看法,並比較其異同何在。 七.韓非子 1.老子、韓非子對「智」的看法,與孔孟不同,詴析論之 2.韓非謂法術二者皆為帝王之具,其理由為何? 3.詴比較先秦儒、道、墨、法四家之政治主張

中国思想史考题整理

中国思想史考题整理 1、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想协调的几种关系。 (史院提示:天人、人际、身心,参照韩东育教授《中国古代终极关怀思想研究刚要》)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主要想协调三种关系:天人关系、人际关系、身心关系。 1、天人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自然与道德。认为“天”为自然观点主要有两派:以老庄为代表的顺应自然、消极无为观点与以荀子为代表的“制天命而用之”。将“天”视为人伦道德,主要为儒家所倡导。孟子便有“义理之天”说。汉代董仲舒进一步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说。明清之际,“天人合一”思想开始式微。 2、人际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宽和处世,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 同社会。如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外,儒家倡导三纲五常的人际伦理,以此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3、身心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人之身心和谐,处理好理与欲的关系。道家讲求清静无为,形神合一。儒家强调“欲而不贪”的中和平衡心性。发展到宋明理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身心主张。陆王心学以“心即理”为主张,调人的本心是道德主体,修养功夫在于存心养心。 2、先秦道家思想的派别及其思想特征 (史院提示:老子、庄子、黄老学派) 1、道家思想的创立者,老子思想特征 老子思想的核心内涵是具有哲学意涵的“道”。 (1)“道”宇宙万物的本原。“道”作为是万物之母。而老子讨论道的时候常把道与“无”联系在一起。这体现了道的超感官的不可言说性和处于“无”性状的独立自存的永恒存在。因而也具有了无差别性。 (2)“道”创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创生万物,从一而多,从简到繁。而且在老子看来,这是一个自然而为之的过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道”的社会价值论。根据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要求,落实到政治领域即为实现“小国寡民”的政治理念。落实到个体的生存智慧方面,则是上善若水,清心寡欲。 (4)辩证法:反者道之动。“道”处于永恒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体现为质量互变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相反相成,互相依存,此消彼长,体现为对立统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此外,其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则体现在其对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法上。 2、庄子及其思想特征 庄子哲学与老子思想有密切关系,在继承老子的“道”论为基础上,有自己的创见。 (1)自然哲学之“道”。在宇宙之源的意义上,其所说得“道”在思想内涵上与老子所说基本一致。但区别于老子的本体论宇宙论意味较重的“道”,庄子将其转化为心灵的境界。老子强调的“道”的“反”的规律以及“道”的无为,不争,在庄子这里被扬弃,转而追求精神境界的超升。 (2)人生哲学之逍遥、齐物,庄子思想的创造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其“以道观物”的哲学思想在人生哲学中的反映。其逍遥,可以解释为为体道和心游,是精神自我不凭借任何外物的“无所待”的绝对自由。其齐物,体现为齐万物,齐是非,齐物我。 (3)社会哲学之无为。不同于老子的“无为无不为”的不妄为。庄子把无为推向了绝对的境界。 (4)庄子的辩证法之相对主义。在庄子这里,万物、生死、是非等世俗所执着的对象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即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对立关系。不仅看到了矛盾的普遍存在,更看到了对

中国文化史概要(中国思想史)考试试题

中国文化史概要(中国思想史)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22分) 1.三垣是的合称。2.古代把周天分成十二次,用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十二次是列。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掌管佛教的专门机构是设立的。 4.古代乐律中的五音是指。5.明、清的学校有两种:。 6,宋代的科举,大体上分为。 7.基督教开始传人中国的时间约在,当时称作。8.佛教起源于,佛教传人中国以后,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9.历来的目录书大致可分为类别。10.我国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的奠基之作是。 二、解释名词(20分)

1. 五星连珠 2. 律吕 3. 六艺 4. 九品官人法 5. 冠礼 三、解释下列加“—”的词在句中的意义(30分)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2.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3.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4.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5.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6.男子二十,冠而字。 7.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8.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9.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10.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律回岁晚冰霜少”指的是一年中的第几个月?依据是什么? 2.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中国地域范围是怎样的,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还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4.在接触历史地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国文化史概要(中国思想史)考试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22分) 1.每项1分,共3分。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2.1分。由西向东 3.每项1分,共2分。北魏、北齐、昭玄寺4.5分。宫、商、角、征、羽 5.1分。国学和府、州、县学6.1分。常科与制科 7.2分。唐朝初年景教8.每项1分,共2分。印度次大陆思想和艺术 9.每项1分,共3分。史志目录官修目录私家目录 10.每项1分,共2分。《别录》《七略》 二、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 1.五星连珠:五星连珠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在一方。 2.律吕:律吕是十二律的合称。十二律分为六阳律和六阴律,六阳律称为律,六阴律称为吕,合称“律吕”。 3.六艺:六艺是古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 4.九品官人法:九品官人法是魏晋时期出现的考察、选拔官吏的制度。将察举对象分为九等,政府按等录用。. 5.冠礼:冠礼是古代男子20岁举行的仪式,它表示该男子已经成年。 三、解释下列加“一”的词在句中的意义(每词2分,共30分) 1.飞星:牛郎星、织女星。银汉:银河 2.东壁:壁宿。3.翼:翼宿。轸:轸宿。 4.西陆:昴宿,句中指秋天。5.冠:举行冠礼。 6.字:起别名。7.明星:启明星。8.衣:上衣。裳:下衣(或“裙”)。 9.元服:帽子(2分),句中指举行冠礼(2分)。 10.清:清酒(或“经过过滤的酒”)。白:浊酒(或“没经过过滤的酒”)。

中国思想史题库

中國思想史題庫 單選題 1.五經中用以說明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和法則,講求待人處世之道的是:A書經 B易經 C詩經 D春秋。 2.能收「溫柔敦厚」之效者是﹕A詩教 B書教 C易教 D春秋之教。 3.《周易》簡稱《易》,「易」有三義﹕A容易、不易、變易 B互易、不易、變易 C平易、變易、簡易 D簡易、變易、不易。 4.依《漢書?藝文志》說,儒家者流,蓋出於﹕A司徒之官 B史官 C禮官 D理官。5.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所指的「六家」為: A儒、墨、陰陽、名、法、道德 B儒、墨、陰陽、名、法、縱橫 C儒、墨、陰陽、名、法、雜 D儒、墨、陰陽、名、法、小說。6.道家的代表人物是: A黃帝 B關尹子 C老萊子 D老子、莊子。 7.孔子的中心是﹕A仁 B義 C 禮 D 智。 8.下列何者不是「恕道精神」? A推己及人 B見義勇為 C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D絜矩之道。 9.老子思想的核心觀念是: A仁 B義 C道 D術。 10.儒家學術自孔子沒後,其弟子中得「一貫之旨」者為﹕A子游 B子夏 C曾子 D有子。11.主張「仁內義外」之說是﹕A 孔子 B 孟子 C荀子 D告子。 12.戰國時,利他主義的社會改革實行家是﹕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老子。 13.《韓非子》顯學篇認為: A儒、道 B道、法 C儒、墨 D楊、墨是戰國時代的顯學。 14.墨子的核心觀念是: A兼愛 B仁愛 C慈愛 D博愛。 15.申不害以黃老一派道家思想為本源,特別重視刑名,他在法家中,以重視 A勢 B術 C法 D權聞名。 16.雜家的代表人物是: A鄒衍 B鬼谷子 C惠施 D呂不韋。 17.主張以禮義廉恥四維為治國之本是:A《孟子》 B《管子》 C《韓非子》 D《論語》。18.向漢武帝建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者為: A賈誼 B董仲舒 C司馬遷 D晁錯。19.以下四點,何者是老子所反對的: A守柔 B不爭 C禮 D無為。 20.下列敘述,何者不是莊子思想? A否定世俗的是非價值觀 B順乎自然而變化C主張性惡,必須制天而裁制之,以盡人事 D主張心齊、坐忘、虛己等修養工 夫。 21.魏晉時代最重要的學術內容是: A兵學 B玄學 C法學 D理學。 22.魏晉玄學所謂的「三玄」是指:A老子、莊子、列子 B周易、老子、莊子 C 周易、老子、列子 D老子、關尹、莊子。 23.主張「信賞必罰,憲令著於官府,賞罰必於人心」者,是法家的﹕A尚勢派 B 尚術派 C尚法派 D尚實派。 24.宋代理學有濂、洛、關、閩四學派,代表「閩家派」的是: A周濂溪 B程子C張載 D朱子。 25.宋儒所訾議荀卿者,唯: A勸學篇 B性惡篇 C天論篇 D禮論。

中国思想史复习题

中国思想史复习题 2021级历史系中国思想史复习题考试要求: 考试分为三大部分: 一,最具核心的概念与命题; 二,每个时代在思想史方面最核心的问题; 三,要有“史”的意识,注意规律性问题,把握思想史纵向 发展的总体变化 名词、概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巫觋文化、礼乐文化意义信仰人文生态经学经学政治 义疏之学自然四心四德 “尽心、知性、知天” 素王:“素王”就是只有其德而无其位的“王”。 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改年 号,称为革命。顺向诠释逆向诠释 郭象的独化论、内圣外王,新儒学,四书尊德性明体达 用春秋三传法言 简答题: 1. 整合经学与子学——姜广辉

2. 经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应占有怎样的地位?其本质和特点是 什么?P6 3. 中国思想史发展的主线及特点是什么?P20 4. 孔子从《诗》、《书》、礼乐中吸收哪些价值原则,并做 了进一步发展p58 5. 结合郭店楚简“身心(仁)”,谈谈对《论语》中“仁”的理解p129 6. 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理路是什么? P164 7. 性善论对于人的存在有何价值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怎 样的地位和影响?P164 8. 试说明在中文语境中自由一词古今不 同含义p185 9. 如何认识《春秋》在汉代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 P281 10. 董仲舒的学说对汉代政治有何影响p314 11. 王弼所说的道、无与老子的道、无有何联系与不同? 12. 我们可以从这种不同和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P373 13. 孔颖达《周易正义》在易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与王韩易 学以及程朱易学的关系如何? P396 14. 宋明理学为何突出“性与天道”的问题? 15. 较之早期儒学,是否有思想的根据,又做了哪些发展? P465 16. 宋明理学为何又被称为“新儒学”?如何理解其所为 “新” 17. 朱熹如何提出道统说?对韩愈的道统说有哪些继承和 发展?P522 18. 试分析、说明晚清诸子学的兴起p616 名词解释: 巫史文化:

中国思想史作业章玉先

杭州师范大学 研究生学位课程试题及答卷 二级学院 人文学院 专 业 专门史 研究生姓名 章玉先 学 号 2015111006035 考试课程名称 中国思想史 授课时间 2015——2016学年 度 第1 学期 周学时数 学分数 评 语 考核论题* 简述性善论 成绩 平时成绩 任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考试成绩 总评成绩 注:1、本封面由任课教师填写,并与考试试题、答卷一起装订,写完评语后二周(以论文 形式考试的一个月)内交二级学院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做好成绩登记,在学期结束前,将单科成绩登记表交校研究生处。 2、*栏,以撰写论文为考核形式的填写;综合考试可不填。

3、学位课程总评成绩须以百分制计分。 4、考试答题一律使用研究生处统一印刷的“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简述性善论 章玉先 2015111006035 摘要:关于人性本质的讨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一提到性善论或者是性恶论,我们一定会想到孟子和荀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他主张人性是善的。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战国赵国人。他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使人向善。其中主要通过对孟子的性善论予以分析。首先要了解孟子的性善论有哪些主要观点,然后去分析孟子的性善论. 关键词:性善论;孟子;人性 Abstract: discussion about human nature, in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has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When it comes to sexual theory of good or evil, we will think of mencius and xun zi, mencius (about 372 BC - 372 BC), the name Ke, words and, the warring states zou. He argued that human nature is good. Xun zi (about 313 BC - 238 BC), the name, people is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s evil of man, he thinks the life nature is evil, to emphasize with reed to regulate people's behavior, the acquired education can be goo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make the person to be good. Main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ncius's theory of virtue. First of all to understand what are the main points of mencius's theory of virtue, then go to analysis of mencius's theory of virtue. Key words: theory of goodness; Mencius; The human nature 一、孟子的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1.在我国,孟子最先主张“性善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也是他创造了儒家哲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他认为人生而就具有天赋的“善端”,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的特征。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1] 在中华书局出版的《孟子》一书中是这样说道,孟子的性善论基本观点包括,第一,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这个本性是以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为内容的社会属性,而非与禽兽无别的自然属性.这个观点与孟子同一时期的告子的观点相反。第二,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形成的。第三,“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是一种道德萌芽,必须经过自我的修养,才能发展成为完美的道德。通过学习教育等修养过程,“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 [1]孟子的性善论成为儒家的正统思想,影响颇为深远,以至宋代《三字经》中开篇便云:“人之初,性本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