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
中国思想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溯源流变,展示了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脉络。
本文以解析中国思想史中重要事件、曲折如何影响社会发展、如何反映时代文化为目的,力图把握其中蕴藏的历史洞察。
中国思想史考试题及答案
一、儒家思想
1、以孔子为最崇高的哲学家的思想系统叫什么名字?
答:儒家思想。
2、儒家思想是源于何人的思想?
答:儒家思想是源于孔子的思想。
3、儒家思想有哪些特点?
答:儒家思想的特点有下列几点:①以道德教化德行为主要内容;
②强调中庸之道、劝学立德;③重视忠恕、宽容优柔;④主张“礼仪之邦、劳以休养”。
二、墨家思想
1、墨家思想最初由谁提出?
答:墨家思想最初由墨子提出。
2、墨家思想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墨家思想的主要思想是“以适与失”,即在一定量的社会情况下,正当的行为(“适”)能够产生正义的和谐,而错误的行为(“失”)则会引起不和的状态。
3、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
答: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以下几点不同:①墨家思想强调行为和
后果的关系,即以“仁义”来行事,而儒家思想则以“中庸”去行事;②墨家思想强调学习天人之道,而儒家思想注重教化过程;③墨家思想强
调人的自身的努力,而儒家思想则强调教育原则。
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

4、下列命题中未能反映西周末年宗教思想动摇的是( )
A、“浩浩昊天,不骏其德。”B、“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C、“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D、“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
5、“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
4、“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量度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持此思想观点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5、战国时期的早期法家中十分重视“法”的思想家是()
17、荀子“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是一种()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12、孟子的性善论认为()
A、人先天就具有仁、义、礼、智的完美道德,故人性皆善
B、人性本善,所以一般人不需后天的培养教化自然都能成为仁人君子
C、人的本性之中具有善的萌芽,将其扩充开来就形成完美的道德
D、人性中虽先天有善的萌芽,但还需要后天的不断培养才能发展为善行
13、荀子的“化性起伪”说是指()
9、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我国最早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种以“帝”为最高主宰的宗教产生于()
A、炎黄时代B、夏朝C、商朝D、西周
10、最早明确区分天道与人道,认为人只应索求人道,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思想家是西周末春秋初的()
A、史伯B、伯阳父C、子产D、叔兴
11、伯阳父的“阴阳之序”说认为()。
A.阴阳二气就是物质性的天地之气,是万物的本原
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吴起
6、战国时期的早期法家中十分重视“术”的思想家是()
中国思想史考题

中国思想史(上)复习题一、名词解释(6个/5分一个)1.“齐物论”(庄):庄子提出的哲学思想,分为“齐物”论和齐“物论”。
“齐物”论即万物一齐,“齐”有均、平、等之意,所谓“齐物”,是指以道观之,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彼此之间没有高下、美丑、尊卑的区别。
齐“物论”即物论一齐,是指俗世关于事物的论断都是立足于道之一端,皆有其特定的立场与局限性,皆有其所是,亦皆有其所非,彼此之间并无真伪、是非之别。
齐“物论”并非主张相对主义或不可知论,而是为了破除流俗之见以及各种物论对于人心的束缚和伤害。
2.忠恕之道(孔):孔子提出的伦理学说,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出自《论语·里仁》。
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推己及人之意。
忠恕,意为忠诚和宽恕,即以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忠恕之道是“仁”的具体运用,也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3.失其本心(孟):孟子性善论的观念之一。
出自《孟子·告子上》,意为天性、天良、原本具有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是人天生具有的,如所谓的“四端之心”,这是人性为善的基础。
然而,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可能屈服于自身的欲望或是外部的压迫,放弃自己的良心。
“失其本心”导致了恶的产生,使得本性为善的人做出恶行。
4.反者道之动(老):老子的哲学思想之一,出自《道德经》。
“反”,覆也,引申为复归、回归。
“反者道之动”是指事物的存在具有反复、回归的运行趋势。
这一命题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对中国哲学中辩证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这一观点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也有新颖的洞见,不同于单线条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历史不断复归的趋势。
5.无待(庄):庄子提出的哲学思想,即对于对象的无所期待、无所依赖的态度,指一种悠游自在,无溺无滞的生命状态。
从逻辑上看,“不待”以“无己”为前提,“无己”即不滞、不执于“我”。
只有破除是非之执、物我之别,才能与物同化,达到逍遥的境界。
中国思想史 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题
1、周公制礼作乐
2、《白虎通义》
3、横渠四句
4、“经学即理学”
5、东方文化派
6、孔子
7、《五经正义》
8、谶纬
9、“工商皆本”
10、天演论
11、孟子
12、五德终始
13、新学
14、知行合一
15、三民主义
二、简答题
1、简析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期间康、梁、谭、严维新变法思想表现的异同?
3、简述西周末年思想革新的表现。
4、简述洋务思潮基本内容。
5、汉初儒学主要特征。
6、乾嘉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
1、对先秦儒、道、墨、法诸流派思想评析。
2、清末反清思想的形成。
3、汉初黄老思想流行的社会背景。
4、如何理解王阳明心学思想解放的性质。
5、西周“帝”的思想较前代有哪些新因素。
6、鸦片战争后“变局”意识的产生。
一、名词解释题
1、中庸
2、黄老之学
3、“性气相资”
4、以夏变夷思想
5、君主专制主义
6、玄学
7、三品论
8、鹅湖之会
9、北宋五子
10、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二、简答题
1、刘安在《淮南鸿烈》中的主要主张。
2、隋唐道教的主要派别。
3、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主要范式的重要内容。
4、王安石及其新学。
三、论述题
1、隋唐时期佛教主要宗派及其主要思想。
2、民国期间有哪些重要思想论争,其思想内容有何关联。
3、宋初理学思想主要派别。
4、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想主要内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试题整理(全)

中国政治思想史试题整理(全).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其现实意义。
答: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主,充分体现了重民思想。
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主张以民情见天命的思想。
周公施政的指导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
2、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仁和仁政,主张德治和教化;道家的老子反对严刑峻法,认为民众生活贫困是因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却奢侈腐化,大力提倡无为政治;在社会治理政策上,墨家的墨子主张实行富民政策;3、西汉时期的贾谊,他的重民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了民的地位和作用。
指出民是国家之本、政治之本,民心向北会直接影响统治者的成败行失,提出与民为敌,民必胜之的思想。
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4、唐朝时期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三点:一、立君为民。
二、民养君。
三、民择君。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就人才问题:他认为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众之中有大量人才,因此他一生也培养和推荐了不少人才。
6、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有: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
所以民是国之根本,在官民关系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
7、王安石的政治改革思想表现在王安石变法注重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上。
8、明清时期的朱元璋,在明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生产争需恢复,他采取了恤民、安民政策。
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明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评价和意义:古代重民思想史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
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通知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钟敏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钟敏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用非常重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政治思想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昌大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南昌大学第一章测试1.中国政治思想是中国学术思想与文化的特色之所在。
()参考答案:对2.能对思想进化演变一目了然,且可以将各个时代的背景详细说明的研究方法是问题的研究法。
()参考答案:错3.将各种思想提炼出特色,以类排序的研究方法是()。
参考答案:宗派的研究法4.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
参考答案:政治实施理论与政治权术理论;政治哲学;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国家和法的理论;社会模式或理想国的理论5.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资料来源有()。
参考答案:法典及其他制度;政治家活动的遗迹;学者的著述与言论;可以证察时代背景及时代意识的历史及其他著述第二章测试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特色是重罚。
()参考答案:错2.“以德施刑”意思是罚为根本,德是补充。
()参考答案:错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
参考答案:绝对专制4.殷商时期,王权专制思想的基础是()。
参考答案: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5.周公的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
参考答案:保民慎刑罚第三章测试1.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800 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称为人类文明的()。
参考答案:轴心时代2.诸子百家中()的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
参考答案:儒、道、墨、法3.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参考答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以德报怨”、“以柔克刚”、“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这些成语最可能源自()。
参考答案:《道德经》5.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参考答案: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各种思想交相辉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第四章测试1.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思想史常考题型及答案

思想史常考题型及答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思想史常考题型及答案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思想史,常考,题型,答案,中国思想史,什么,绝地天通,这一,,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中国思想史》1、什么“绝地天通”?这一传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什么意义?《尚书楚语》和《山海经》记载有“绝地天通”的学说。
中国第一阶段是民神不杂的时期,有专门人员与神沟通,普通人没有这种权利,叫做民神异业,敬而不渎。
中国第二阶段是民神杂糅时期,人人祭祀,家家做巫。
中国第三阶段是绝地天通时期,上帝派重,黎来治理社会,与神沟通,从此民神不杂,社会安定了。
绝地天通是上古社会秩序的第一次整顿,是封建专制主义文化的起源,“绝地天通”是构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核心,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有着规定性影响的作用。
2、如何认识殷周时代天命观的演进和变化?殷周时代天命观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从自然主义到道德人文主义的过渡。
到了周代的时候天命被赋予了一种价值理性的东西,为此后中国思想传统中天成为终极性的价值源头创造开端。
3、有一种观点认为:周人的道德意识是孕育于繁复的宗教性活动之中。
你如何理解?周人的道德意识是指出现了“孝”和“德”的范畴。
孝字在西周金文中是祭祀祖先时有所奉献的意思。
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对祖先继序思不忘可以祈福长寿,使族类获得幸福。
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对许仙的祭祀这一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周人提出的德是处世得宜的意思,包括敬天,孝祖,保民三项内容。
而这三项内容又要通过祭祀活动来体现出来。
周人十分重视祭祀这种具有宗教性活动,通过祭祀这种宗教性活动孕育出了周人的道德意识——“德”和“孝”。
4、怎样理解《尚书·多方》中“天惟时求民主”这句话?“天惟时求民主”,其后一句是“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字面看,商汤就是民主,是人民之主;历史看,当时是奴隶制,商汤是最大的奴隶主.这里的民主就是最高统治者!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中国思想史考题整理

免师二班中国思想史考题整理一、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想协调的几种关系。
【张明新整理】(史院提示:天人、人际、身心,参照韩东育教授《中国古代终极关怀思想研究刚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主要想协调三种关系:天人关系、人际关系、身心关系。
1、天人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自然与道德。
认为“天”为自然观点主要有两派:以老庄为代表的顺应自然、消极无为观点与以荀子为代表的“制天命而用之”。
将“天”视为人伦道德,主要为儒家所倡导。
孟子便有“义理之天”说。
汉代董仲舒进一步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说。
明清之际,“天人合一”思想开始式微。
2、人际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宽和处世,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
如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此外,儒家倡导三纲五常的人际伦理,以此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3、身心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人之身心和谐,处理好理与欲的关系。
道家讲求清静无为,形神合一。
儒家强调“欲而不贪”的中和平衡心性。
发展到宋明理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身心主张。
陆王心学以“心即理”为主张,调人的本心是道德主体,修养功夫在于存心养心。
二、先秦道家思想的派别及其思想特征【王丹阳整理】(史院提示:老子、庄子、黄老学派)1、道家思想的创立者,老子思想特征老子思想的核心内涵是具有哲学意涵的“道”。
(1)“道”宇宙万物的本原。
“道”作为是万物之母。
而老子讨论道的时候常把道与“无”联系在一起。
这体现了道的超感官的不可言说性和处于“无”性状的独立自存的永恒存在。
因而也具有了无差别性。
(2)“道”创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创生万物,从一而多,从简到繁。
而且在老子看来,这是一个自然而为之的过程。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道”的社会价值论。
根据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要求,落实到政治领域即为实现“小国寡民”的政治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第二章题库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具有简单类比和混沌性思维特征的原始宗教信仰形式是()A、自然崇拜B、祖先崇拜C、图腾崇拜D、生殖崇拜2、“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与“天惟时求民主”(《尚书•多方》)的对立反映了()A、天命观的动摇B、对天命意志的绝对崇拜C、天命转移论D、人文意识的觉醒3、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周初时期提出的天命观内容的是()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4、下列命题中未能反映西周末年宗教思想动摇的是()A、“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B、“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C、“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D、“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5、“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A、天人合一B、天人相分C、天人相胜D、天人相制6、作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诞生标志的是()A、早期的天命观B、早期阴阳说C、早期五行说D、元气说7、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周初时期提出的天命观内容的是()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8、五行思想首次明确提出是在()A、《诗经•大雅》B、《尚书•洪范》C、《易传•系辞》D、《礼记•礼运》9、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我国最早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种以“帝”为最高主宰的宗教产生于()A、炎黄时代B、夏朝C、商朝D、西周10、最早明确区分天道与人道,认为人只应索求人道,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思想家是西周末春秋初的()A、史伯B、伯阳父C、子产D、叔兴11、伯阳父的“阴阳之序”说认为()。
A.阴阳二气就是物质性的天地之气,是万物的本原B.由阴阳二气的对立斗争产生出八卦,由八卦演生出天地万物C.阴阳二气的斗争和对立要遵循一定的秩序即规律D.阴阳二气分别体现了天的刑罚和恩德12以下属于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理论有:()A、太极阴阳论B、原子论C、佛教缘起论D、五行论二、名词解释题1、阴阳三、简答题1、简述周公“制礼”的哲学意义。
2、简述《易经》在中国思想史中的认识论价值。
3、简述原始宗教对当时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简述《易经》蕴涵的辩证法思想因素。
5、简述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基本特征。
6、简述《诗经》的思想内容。
第三章题库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孔子全部学说都贯穿着他的中庸的方法论原则,其中庸之道()。
A.尽管有一些形而上学因素,但总的讲来是符合辩证法的B.只有片面的真理性,总体而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折中主义C.只讲矛盾的调和而忽视了矛盾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D.力求从对立面的同一中去寻求矛盾的平衡与和谐,这一点是可取的2、墨子在世界观上是自相矛盾的,即在主张具有唯物主义战斗性的“非命”、“尚力”说的同时,又提出了具有宗教迷信倾向的()。
A.自然命定论B.天人感应说C.“天志”、“明鬼”说D.天人合一说3、庄子“道我合一”的主观唯心主义是指()。
A.通过“无我”、“丧我”即取消自我以绝对地顺应自然、顺应道B.通过不断地扩充自我,发挥自我的潜能达到和道的同一C.道是无,因此只有在人死后化为无,才可能与道合一D.道即我,我就是道,所以我就是天地万物的主宰4、“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量度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持此思想观点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5、战国时期的早期法家中十分重视“法”的思想家是()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吴起6、战国时期的早期法家中十分重视“术”的思想家是()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吴起7、战国时期的早期法家中十分重视“势”的思想家是()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吴起8、下列说法不属于道家思想渊源的是()A、盖出于曦和之,敬顺旱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B、黄帝与姜太公C、殷周的传统文化D、楚文化9、下列命题不符合老子人生哲学的是()A、“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B、“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C、“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常。
”D、“不谴是非,已与世俗处。
”10、下列人物不属于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的是()A、公孙龙B、惠施C、墨子D、后期墨家11、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被韩非称为“世之显学”的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2、孟子的性善论认为()A、人先天就具有仁、义、礼、智的完美道德,故人性皆善B、人性本善,所以一般人不需后天的培养教化自然都能成为仁人君子C、人的本性之中具有善的萌芽,将其扩充开来就形成完美的道德D、人性中虽先天有善的萌芽,但还需要后天的不断培养才能发展为善行13、荀子的“化性起伪”说是指()A、人性本善,后天环境的熏染使人变得虚伪B、人性本无所谓善恶,由于后天环境影响而使人有善恶之分C、人的道德品质是由圣人“起礼义、制法度”加以改造培养的结果D、人性本恶,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符合善的要求14、庄子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A、否认认识对象的规定性B、否认有判别是非的标准C、否认人的认识能力D、否认认识的可靠性15、老子的“道法自然”观点指()A、道的运动以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为法则B、道是仿效自然界而构成的,其运动法则也取法自然界C、道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故其遵循的法则只能是自然而然D、道从本体言是自然无为的,但其作用则无所不为16、在人性问题上,告子主张()A.性善说B.性恶论C.性无善无不善说D.性三品说17、荀子“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是一种()A.带唯理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B.唯理论的唯心主义认识方法C.带经验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D.先验论的神秘主义认识方法18、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B、齐物论C、逍遥游D、“合同异”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A、“虚壹而静”B、“静观玄览”C、“静因之道”D、格物致知19、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
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韩非子20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2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而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与其背景不相关的是()A.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B.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C.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D.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2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24美国一批研究汉学的学者发现明朝皇帝朱元璋很不满意下一段话:“The people are mostimportant,the state comes next,while the ruler weighs the least.”,这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说的?()A.Laotzi B.ConfuciusC.Mencius D.Hsun Tzu25、在战国时期,曾经显赫-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级利益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2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表明老子()A.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B.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C.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D.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27、道家认识论所认可的“体道”方式是:(CD )A. “自诚明”B. “自明诚”C. 心斋D. 坐忘28儒家认识论所主张的认识方法或认识途径是:(AB )。
A、“自诚明”B、“自明诚”C、心斋D、坐忘29、孔子“正名”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正言顺C.要求东周统治者承认强大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使它们号令诸侯名正言顺D.给世间万物确定稳定的名号30、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A、“无为而治”B、“守静”C、“忠恕”之道D、“天法道,道法自然”31、强调舍生取义,先义后利的思想家是()A. 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庄子32、关于墨子的思想,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33、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治”③“兼爱”④“克己复礼”A.①②④B. ①④C. ①③D.①②34、“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35、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36、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37、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文学作品中的片段,“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儒家学派B、法家学派C、道家学派D、墨家学派38、关于韩非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B、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C、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D、认为社会在不断发展,主张变法革新39.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其主张不包括()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D.“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40.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41、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始终代表了中国的先进思想文化B.其思想核心是仁,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C.从西汉开始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D.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仍有积极作用42、最早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