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
钱穆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钱穆中国思想史读后感《中国思想史》是钱穆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精辟的文笔、独到的见解,全面而深刻地介绍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思想家的思想。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中国传统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首先,钱穆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做了清晰的梳理,使我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他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不同思想流派入手,系统地介绍了这些思想的渊源、核心观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在他的介绍中,我对这些思想流派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其次,钱穆先生在书中对一些重要的思想家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使我对这些思想家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他对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思想家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使我对这些思想家的思想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通过他的介绍,我对这些思想家的思想特点、核心观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钱穆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髓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通过他的介绍,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传统美德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钱穆先生的《中国思想史》是一部思想精深、见解独到的著作,它不仅使我对中国传统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也会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3
影响世界的思想
探索中国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如佛教、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接受。了解中国思想如 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先秦诸子思想
1 孔子的儒家思想
研究儒家思想的核心原则:仁、礼、忠诚、道德,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老子和道家思想
探索道家思想中的道、无为、自然的哲学观念,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墨子、名家和法家思想
明清思想
理学与儒学的复兴
探索明清时期理学和儒学 的复兴,以及它们在思想 界的影响力。
西方科学和哲学的传入
研究西方科学和哲学对中 国思想圈的冲击和影响, 以及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与 互动。
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
了解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 背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 想解放和近代思想的发展。
现代思想
现代中国哲学家的思想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探索中国思想史的悠久和丰富历史,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到现代思想的发展。 了解各个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思想史概述
1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回溯中华文明的根源,研究中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古代中国的哲学思维方 式。
2
传统价值观念
探索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如孝道、仁爱、忠诚等。了解这些价值 观的根源和演变。源自道家思想道家的哲学观念
探索道家的核心思想,包括追求自然、无为而治、达到无我等观念。
道家修炼和内观
研究道家修炼和内观的方式,了解道家如何追求身心灵的和谐与平衡。
道家在艺术和文学中的影响
了解道家对中国艺术和文学的影响,如诗歌、绘画和音乐。
墨家、名家、法家思想
1
墨子的兼爱思想
探索墨子强调的兼爱观念,明确反对战争和暴力,倡导人们之间的和平与共处。
中国思想史纲内容总结

中国思想史纲内容总结中国思想史纲涵盖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演进历程,从古代先秦时期到现代,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兵家、墨家、典故家、农家、琴棋书画家等各个思想流派。
下面将对中国思想史纲的内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过程。
先秦思想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初期阶段。
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学派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重视仁义礼乐和孝悌忠信等价值观念,提出了“为政以德”、“中庸”等重要理念;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通,主张“无为而治”、“自然而然”;墨家学派提倡兼爱和非攻的理念,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和战争;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严厉的法律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名家学派重视辩论和辩证能力,强调言论自由和实用主义;纵横家学派注重机变和权谋,提出了一系列国家治理的策略;阴阳家学派探索了宇宙的变化规律和万物的关系,形成了阴阳五行的理论;兵家学派以孙子为代表,强调战争的艺术和策略,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汉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诸多新的思想流派。
王充的《论衡》对儒家、道家、阴阳家等进行了批判和辨析,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观点;另外一些新兴学派如纳甲学、阴符学等也开始出现。
魏晋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出现了儒家的复兴和佛教的兴起。
儒家学派以孔子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新的学说,如程朱理学等;佛教由印度传入,对中国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道家学派由于儒家和佛教的压制而逐渐衰落。
唐宋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儒家和佛教的竞争一直持续到这个时期。
程朱理学在唐宋时期得到发展和壮大,儒学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佛教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在宋代受到了士人的批判和排斥,逐渐式微。
明清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此时出现了明代的理学、朱子学和宋明理学等,继续强调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和注重心性修养;清代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流派,如明清之际的经学复兴运动、王阳明心学等。
中国思想史纲 内容总结

中国思想史纲内容总结中国思想史纲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的总结和概括,它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阴阳家思想、名家思想等多种思想流派。
以下是对中国思想史纲的内容总结:中国思想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
儒家思想是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它强调人伦道德,提倡仁义道德的实践。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爱治理社会,以礼治理人伦关系,强调君臣、父子、兄弟等社会关系的和谐。
与儒家思想不同,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然,主张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强调人应该尽量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预和控制事物的发展。
墨家思想则强调公平和利益,主张以利为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倡“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和争斗,主张彼此合作共赢。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权威的作用,主张以法律来规范社会秩序,以权力来统治社会。
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以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
兵家思想是古代兵法的总结和概括,它强调战斗的艺术和策略。
兵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等,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战争策略和战斗技巧,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阴阳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独特流派,它强调阴阳的辩证关系和相互转化。
阴阳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庞统、徐干等,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阴阳哲学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中国古代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名家思想强调个人才华和能力的重要性,主张以才德为准则,追求个人的艺术和学术成就。
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荀子、韩非子等,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学术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思想史纲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的总结和概括,它包括了多种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军事战略、自然哲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社会思想史重点总结

中国社会思想史重点总结中国社会思想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国思想,同时也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的重点总结: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体系之一。
它强调教化和秩序,提倡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规范,并推崇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
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教育和社会文化。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道家经典《道德经》为基础,强调“道”和“无为”等观念。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对中国哲学和个人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注重法律和行政的重要性,推崇严明的法治和统一的国家政权。
法家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对国家的治理和法律制度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提倡兼爱和无为而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虽然墨家学派在儒家的竞争中逐渐式微,但其强调和平、公平和博爱的理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主要出现在战国时期,以言论自由和尖锐辩论为特点,代表性人物有荀子、韩非等。
名家思想对于激发智慧、提升个人修养和推动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6. 佛教思想: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思想注重个人精神修养和超脱尘世的观念,强调慈悲和空性。
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佛教思想影响广泛,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强调心性、理性和知行合一。
代表性人物有朱熹、王阳明等。
宋明理学对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教育和人文主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8. 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想史受到了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如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科学、人权等概念。
这些西方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新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中国社会思想史是丰富多样的,各个思想学派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共同构建了中国独特的思想体系。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思想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哲学、宗教、文学等领域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思想的发展历程,还关注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对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著作值得关注。
在中国的思想史研究中,儒家思想是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道德、伦理、礼仪等方面。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儒家学者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其中,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宋明理学的“格物致知”思想等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流派。
道家思想强调个人内心、自由、无为而治等方面,认为自然是最重要的,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老子、庄子等。
墨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又一重要流派。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尚贤等方面,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平等、互爱、互助。
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墨子、孟子等。
佛教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又一重要流派。
佛教思想强调“四谛”、“八正道”等方面,认为人生苦难,应该通过修行来解脱。
佛教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释迦牟尼、达摩等。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的流派之外,中国思想史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学派和思想,如法家思想、名家思想等。
这些学派和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篇2____题目:____《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与思考____摘要:____这篇读书笔记是对《中国思想史》一书的思考和总结,涵盖了该书的主题、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及我对这些内容的个人解读和评价。
____第一章:先秦时期____在第一章中,我们首先回顾了先秦时期中国的思想背景。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观念,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创始人。
我特别被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所吸引。
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孔子的“仁义礼智”深深影响了我对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理解。
中国思想史(全)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pt课件
孔子的仁学思想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强调突出政治。 第二,植根血缘基础。 “亲亲有术”、“爱有差等” 第三,着眼伦理本位。 第四,发挥主体能力。 第五,侧重抑制个体。
⑵、从内容和动态方面言,思想史又表现 为社会思潮、观念演变的大流。
ppt课件
2、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范围
以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为主。
二、中国思想史的特点
三个特点:重伦理、政治思想,重辩证思维 和“天人合一”思维模式。
ppt课件
1.这三个特点皆牵涉到价值世界和现实世界 的关系。
西方:人格化的上帝是至善至美的化身,天国 是理想世界,人是最后归宿地。
ppt课件
伦理道德是存之于人心。 孔子曰:“为仁由己”;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
者则知天”; 程朱曰:“性即理”; 陆王曰:“心即理”; 禅宗曰:“灵山只在我心头”。
ppt课件
中国思想对人关注重于对神的关注,因此伦 理、政治思想相对发达。
2、中国思想重经学形式
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的理 学、心学,清代朴学,其间的创造发展、变 化是很明显的。
“以力服人”是“霸道”,“以德服 人”是“王道”;前者是可鄙的,后 者是高尚的。“尊王贱霸”
ppt课件
孟子反对功利主义,重义轻利,劝导 统治者“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 矣”。
董仲舒将其发展为“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
ppt课件
孟子仁政说的基础是性善论。“孟子道性善, 言必称尧舜。”
ppt课件
三、学习中国思想史的作用
首先可获这方面的知识; 其次,可提高思想境界和理论思维水平; 其三,培养民族记忆能力,获取解决个人、
中国思想史笔记大一知识点

中国思想史笔记大一知识点中国思想史概述中国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学科,涵盖了从古代先秦时期到清末民初时期的几千年历史。
了解中国思想史的知识点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以及塑造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一学生总结几个重要的中国思想史知识点。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强调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即关注和谐相处、孝道、善治等。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重要的统治思想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倡追求自我解脱和自然境界。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原理和规律,追求与道合一的状态可以达到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的境地。
道家思想对于个人修养和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具有启发性。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公平,提倡无私奉献和反对战争。
墨家思想主张以兼爱为核心,强调所有人的平等与价值,反对爱一己之利的私心和对他人的偏爱。
墨家思想尽管未能获得统治地位,但对中国古代的思想交流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注重法律和秩序,主张通过严明的法治来规范社会行为。
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法”,认为法是国家统治的基础,以法律来保持社会秩序和实现统治者的权威。
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家思想佛家思想是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哲学,强调修行和解脱。
佛家思想认为人生苦难与痛苦是由欲望和追求造成的,通过修行和觉悟可以获得解脱和升华。
佛家思想在中国发展出了不同的流派,对中国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广泛影响。
总结中国思想史是中国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思想史的几个重要流派,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和佛家思想。
这些思想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希望通过学习中国思想史的知识点,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学的历史根源是老、庄,老庄也是
玄学家们能继承的最大遗产
BACK
*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两汉的思想,董仲舒是正面的,王
充是反面的,董仲舒上承邹衍,王 充下起魏晋。
* 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但其思想有很大局限性。
杨雄与王充相继发现并提出传统的双峰时,既以传 出新时代的讯息
*
* 无名论 * 圣人无喜怒哀乐,圣人无情 * 无天地主宰的自然宇宙论“天
地万物以无为本”,主张君主 无为而治
* 是魏晋新思想的开国元勋,确切指 * 人生间的一切变动,主要在于人之
情伪。
出前一时期思想运用上的主要病根, 正面提出另一种新观点,
* 是魏晋玄学 之“贵无派”的创
始人之一
* 以道家无为之旨解释儒家伦理
思想。认为小人任情,喜怒违 于理;君子任道;喜怒合于理。
何晏和王弼,奠定了玄学的基础
* 无天地主宰的自然宇宙论 * 圣人有情(并不认为老子为圣人) * 以无为体 * 以儒家言注《老》 *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BACK
*
*(1)“正始之音”,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主张“贵
无”,以“老学”为主; *(2)竹林时期,代表人物为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 而任自然”,以“老庄学”为特征,为“贵无”向 “崇有”的过渡时期; *(3)元康时期,代表人物是郭象,主张独化、自生, “崇有”,以“庄学”为主; *(4)玄佛合流时期,主要代表为道安、支遁、僧肇。其 中僧肇从思想上对魏晋玄学作了总结,主张“虽有而 不有,虽无而非无”,“有无异称,其致一也”,完 成了玄学思想发展的由贵无到崇有,再到“非有非 无”、“有无为一”的认识过程。
为庄子所建立,其中的人以 超知为其主体,天是自然
*天人成了一种概念形式,是
一种抽象的理型,透过它以 表达体用、有无的玄思,是 玄学之所以为玄学,以及它 与传统天人哲学的不同所在。 也是它能瓦解汉人的感应论, 开出一个新思想时代的原因。
*3、汉儒的天人感应论,为
董仲舒所建立,其中的人以 信仰为其主体,天是高高在 上的神
*
* 嵇康反对儒家的礼乐名教,他也不同 * 正始之变后,对“名教”持否
意玄学中关于“名教出于自然”的提 定态度,认为“礼法”有违于 法,认为这是以自然的人性论来证明 自然,并将“礼法之士”比为 六经的合理性,指出以六经为准,以 “裈中之虱”,表示要与这些 孔周为关键的经学教育,不仅束缚了 “坐制礼法”的“君子”决裂。 人性,而且窒息了自己的思想,尤其 认为完善的人格应是“超世绝 经学教育繁琐的考证,影响了人们对 群”、“遗俗独往”,无是非 客观事物真理的探求提出“人性以从 善恶之分的“至人”,可“与 欲为欢”,并以避世放诞的行为,反 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 对政敌利用名教进行统治和对异己的 世” 迫害,从而也反对了一切文化知识和 人类社会必要的伦理道德、礼节和纪 嵇康和阮籍,开启了玄学的 律
王晓毅:《浅论魏晋玄学对儒释道的影响》,浙江社会科学院, 2002年九月,第二期
*
“魏晋玄学的兴起 ,在思想理论领域为佛学的中 国化提供了机缘。玄学理论为佛学思想特别是般 若空论的阐释所利用 ,因而佛学的中国化最初表 现为佛学的玄学化倾向 ,但佛学又极力保持着佛 教独立的宗教地位。僧肇在批判六家七宗的同 时 ,阐发了般若空观本义 ,既标志着佛学玄学化倾 向的终结 ,又标志着佛学中国化在玄学的推动下 进入了新的阶段。”
*
*
(1)玄学对于打破儒家思想的禁锢有一定作用, 玄学的思辩形式也刺激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但 玄学亦强烈反映了门阀士族的腐朽性。 (2)以后僧肇在思想上对玄学作了总结,认为 玄学贵无和崇有都有偏执,真谛应是有和无合 而为一,从而导致魏晋玄学衰退,佛学盛行。 具有高度抽象的思辨形式,其内容非常丰富。 (3)魏晋玄学是秦汉以来学术思想变化、思辨 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它上承先秦两汉的哲学思想,下 启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Fra bibliotekBACK
*
七贤图 清 华喦
*
天人之际——魏晋以前的天人 合一论 魏晋时的天人合一论
*1、儒家的天人合德论,为孟
子所建立,其中的人以道德 为其主体,天也是道德化的 天
*王弼、何晏等人接上了自然
主义的天人合一论的道家传 统,化具体为抽象,由“无” 建立起了本体论,以及由 “无”所言的天人之际。
*2、道家的天人不相胜论,
*社会政治原因:黄巾起义、董卓之乱,颠沛流离的士家之人
无书可读,无事可做,唯清谈而已。曹操的求贤令。
*经学与玄谈:玄谈是需要博通百家,重在学术。 *思想史的内在理路:王充的自然心学与杨雄的玄学,是助长
玄学时代兴起的一股潜流。汉代儒学的制度化与宗教化,广 泛影响了社会风气,魏晋老庄哲学的世俗化与生活化,使玄 学的发展更为顺利。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 《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 为“玄宗”。
新趋向。
*
* 注《庄》 * 无神的自然的新宇宙观,天地
万物有之体,乃无为,非无有
* 著《庄子隐解》,影响很大,对当
* 专言自然,万物生于自然 * 不贵言道,颇爱言理 * 委天顺运的悲观命定论
向秀曾为《庄子》作注,未竟而卒。 后郭象“述而广之”,别成一书。现 传郭象《庄子注》,实系向、郭二人 合著。
中国思想史
*基本含义 *历史背景 *发展阶段 *内涵特征
高 逸 图 ( 局 部 唐 孙 位 )
*
*
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 崇尚老庄的思潮,被进人称之为“新 学”。其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 即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远离 “世务”和“事物”的形而上学本体 论的问题。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 有不同,玄学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 学说。中国思想史上的玄学时代是从 东汉末期开始,结束于隋,其发展高 峰则是正始(240年)前后到东晋 (318年前后)。
BACK
*
特征:
*不夹杂术数,剔除阴阳五行灾异,纯就义理发挥,
是魏晋玄学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把具体的感应 化为抽象的思辨。
*专就名而分析理,不管实际,不管事实。 *魏晋人的思想,也是从名家出发的
*
内涵:
*何晏主张“知者,言未毕尽也。”王弼主张“得
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这种言意之辨,实决 定玄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玄学家所发 现的新眼光新发展。”
时老庄玄学之风的盛行起了推动作 用 * 批判了“无能生有”的观点。 * 在宇宙观上,提出万物“自生”、 “自化”,不存在“生生者”、 “化化者” * 强调“自然”要合于“名教”,反 映了“以儒道为一”的政治态度。 * 其思想仍未摆脱“贵无论”的影响 * 。在当时具有调和“自然”与“名 教”的倾向,反映了他“以儒道为 一”的政治态度。主张“君臣上 下”,皆出于“天理自然”,不可 因“逍遥”而违反“名教”。
万物存在的根据、远离“世务”和“事物” 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问题。
*认为万物皆禀受元气而生,提出“越
名教而任自然”,主张毁弃礼法,返 回自然。
*宇宙本体思想
王充
*
*
* 杨雄是第一个用玄做书名——
《太玄》,并对玄做出哲学性 发挥的人。他的玄有形上的意 义,有天道人道的关连,更与 极浓的术数色彩。但他的玄学 只是体现了玄学化的倾向,离 成熟的玄学还有一段的距离。
*
“汉代儒家的最大贡献,是在促成儒学的制度化 与宗教化,广泛地影响了社会的风教;魏、晋的 道家的贡献,则在促使老、庄哲学的生活化、世 俗化。滲透到知识分子生活的各面,影响有两方 面:一方面是为佛学初入中土在接纳上提供方便, 另一方面是对中国的文学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韦政通
*
“魏晋玄学思潮衰落之后 ,其哲学精华活在儒、释、 道 (教 )的理论创作中 :玄学的哲学范畴和“形名 学”、“言意之辨” ,构成了魏晋南北朝佛教义学 语言环境和思维方法 ;玄学本体论流派的哲学思辨 使道教哲学由粗糙走向精致 ,元气论流派的生命哲 学则培育了士人的本土宗教情感 ;玄学促进了南朝 经学向义理化方向发展 ,其潜在的“体用”、“性 理”、“内圣外王”观念 ,对北宋理学的兴起产生 了直接影响。”
乐、美术、园林…… *体现的有关生存论的相关问题 ……
来源:中国知网
*《易》曾是感应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你要
反对它,必须从内部去转换它《易传》是 《老》、 《庄》之外,最具有丰富的玄思 *《老子》、《论语》在思想史上促使天神信 仰的消逝曾产生重大作用;同时,利用孔、 老的清明思想和诸子的自由精神,去解消汉 代的迷雾和束缚,是当时的历史中最明智的 选择。 *自杨雄以来,重玄或言行上学者莫不以老、 易为准据,这是他们灵感的源泉,也是学术 训练之所本。
*反对儒家的礼乐名教(嵇康)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世界上的
“有”都生于“无”。应该以“无”为本, 以“有”致用。“无”指道家的“自然”, “有”是儒家倡导的“名教”。提出了糅 儒道之说的“名教出于自然”的理论。宣 称皇帝代表“无”而应顺乎“自然”,大 臣代表“有”而执掌“名教”。
*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即有关天地
邬锡鑫:《魏晋玄学与佛学的中国化》, 贵州省社会科 学院,2004,第三期
*
儒学虽被道家化、玄学化,但由于玄学家注《易》 注《论语》,不但是儒学的范围大为扩充,也增 强了儒学在历史上的生存的活力。玄学家的努力 固然创造了道家的新时代,对后来宋代儒学的复 兴,也起到很大的启导作用。
*
*魏晋玄学的生态观与审美观 *体现的新自然精神、山水精神 *后现代主义精神 *灵感思维发展、对生命哲学的思考 *文学作品的研究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音
*
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 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其 核心内容牵涉哲学上各个领域,其中 包括本体论,知识论,语言哲学,伦 理学,美学等各个领域,都是前人未 有触及或未能深入控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