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练习(11)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小说阅读(B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练习-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练习-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答案一、1.DB2.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1分)②锄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1分)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1分)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1分)3.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

4.六安爷层面(4分):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

(2分)小说主旨层面(4分):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二、1.D项3分,C项2分,B项1分,AE不给分。

2.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3.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4.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三、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doc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doc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

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

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过低,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

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

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

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

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

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

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

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

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试 小说阅读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试 小说阅读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单元测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第1-4题。

栗子·立子许福元这是一个傍晚。

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的傍晚,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

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

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

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

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

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来,油亮油亮。

“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

”“不是一个是一个,你这栗子是带犊的绵羊,还能大个下小个的吗?”我生长在平原,连栗子树都没看见过,但还得装出内行的样子,“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

”“大叔,您老好眼力。

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

”“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

“一口价,七块。

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来,一连访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

”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

我试着掂了掂,“三十来斤?”“大叔,您手就是秤。

三十三斤,算您三十斤。

不信我有弹簧秤,咱有一斤算一斤。

”我决定买了,但还得跟这只公鸡逗一逗:“小伙子,货到街头死。

你也别一口价。

咱取个吉利,六块六一斤,你顺我也顺。

三十乘六块六,一百九十八元,我也凑整,二百。

”小伙子似乎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那我就按确定、保存、上传键了。

您拿袋子了吗?”“要不这样,您连口袋捎走,不过您得交五十元押金,明天在这会儿这地儿,您把空口袋拿来,我再退您五十块钱如何?您别觉得五十块钱多,这口袋可是我爷爷的命根子,是古董。

2017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练习-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练习-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答案一、1.DB2.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1分)②锄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1分)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1分)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1分)3.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

4.六安爷层面(4分):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

(2分)小说主旨层面(4分):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二、1.D项3分,C项2分,B项1分,AE不给分。

2.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3.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4.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三、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高考语文小说真题

2017年高考语文小说真题

2017年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真题(小说阅读汇编)一、全国1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天堂回信[美]马戈·法伊尔1993年10月的一个清晨,朗达·吉尔看到4岁的女儿戴瑟莉怀中放着9个月前去世的父亲的照片。

“爸爸,”她轻声说道,“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丈夫肯的去世已经让她痛不欲生,但女儿的极度悲伤更是令她难以忍受,朗达想,要是我能让她快乐起来就好了。

戴瑟莉不仅没有渐渐地适应父亲的去世,反而拒绝接受事实。

后来有一天晚上,朗达哄戴瑟莉睡觉时,戴瑟莉说:“我想死,妈妈,那样我就能和爸爸在一起了。

”“上帝呀!帮帮我吧,”朗达祈祷着,“告诉我该怎么办。

”1993年11月8日本该是肯的29岁生日。

“我们怎么给我爸爸寄贺卡呀?”戴瑟莉问外祖母特里施。

“我们把信捆在气球上,寄到天堂去怎么样?”特里施说。

戴瑟莉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她选了一个画着美人鱼的气球,图案的上方写着“生日快乐”。

以前戴瑟莉经常和爸爸一起看美人鱼的录像。

在墓前摆放鲜花时,戴瑟莉口述了一封给爸爸的信。

“生日快乐,我爱你,想念你,”她说着,“但愿你在天堂能收到这个气球,在我一月份过生日时给我写回信,好吗?”特里施将那段话和她们的地址记在了一张小纸片上,裹上一层塑料,最后戴瑟莉放飞了那只气球。

将近一个小时,她们就看着那个闪亮的光点慢慢地越飘越远、越变越小。

在一个寒冷、微雨的11月的早晨,在加拿大东面的爱德华王子岛上,32岁的维德·麦金农准备出去打猎。

他是一位森林管理员,与妻子和3个孩子住在美人鱼镇上。

但那一天他没有去经常打猎的地方,而突然决定去两英里外的美人鱼湖。

在岸边的灌木丛中,他发现杨梅树丛的枝条钩住了一只银色的气球,上面印着美人鱼的图案,线的顶端系着一张包着塑料的小纸条,已经被雨浸湿了。

回到家,维德小心地将潮湿的纸条摊开晾干。

妻子唐娜回来时,维德给她看了气球和纸条,上面写着:“1993年11月8日,生日快乐,爸爸……”通信地址是加利福尼亚利物奥克。

“现在才11月12号,”维德说,“仅仅4天这只气球就飞越了3千英里!”“而且你看,”唐娜说着将气球翻了过来,“气球上印着美人鱼的图案,又正好落在了美人鱼湖边。

”“我们应该给戴瑟莉写封信,”维德说,“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帮助这个小姑娘。

”在美人鱼镇的书店里,唐娜·麦金农买了一本改编的《小美人鱼》。

圣诞节过后几天,维德又买回了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温馨的生日祝福。

”1994年1月3日,唐娜坐下来给戴瑟莉写了封信,然后将信夹在贺卡中,与书装在一起寄了出去。

1月19日的傍晚,麦金农夫妇的包裹到了,那时朗达和戴瑟莉已经回尤巴市了,特里施决定第二天再送过去。

那天晚上特里施看电视时,怀着好奇心,她打开了包裹,先是看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第二天清晨6点45分,哭红了眼睛的特里施将汽车停在朗达的门前。

“戴瑟莉,这是送给你的,”特里施将包裹放在她手里,“是你爸爸寄来的。

”“代你爸爸祝你生日快乐,”特里施念道,“我想你一定会奇怪我是谁。

其实一切都是从我丈夫维德11月去打野鸭的那一天开始的。

你猜他发现了什么?是你寄给爸爸的美人鱼气球……”特里施停了一下,发现戴瑟莉的脸颊上闪烁着一颗泪珠。

“天堂里没有商店,但你爸爸希望有人能帮他给你买一份礼物,所以他就选中了我们,因为我们就住在一个叫做美人鱼的镇上。

”特里施继续读着:“我知道你爸爸一定希望你能快乐,而不要为他伤心;我知道他非常爱你,并会一直注视着你的成长。

爱你的:麦金农夫妇。

”特里施读完看着戴瑟莉。

“我知道爸爸不会忘记我的。

”孩子说。

2月中旬麦金农夫妇收到朗达的来信:“1月19日收到你们寄来的包裹时,我女儿的梦想实现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戴瑟莉在失去父亲后,很长时间无法从痛苦中走出来,面对孩子的失落、绝望,母亲朗达和外祖母特里施精心导演了一幕爱之剧,实现了孩子的梦想。

B.因为以前戴瑟莉经常和爸爸一起看美人鱼的录像,于是,唐娜·麦金农买了一本改编的《小美人鱼》,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存在。

C.小说采用了艺术虚构和夸张的手法,通过众人帮助小女孩实现了自己期盼的梦想,诠释了爱不仅存在于亲人之间,也存在于陌生人之间的主题。

D.小说中戴瑟莉对父亲的思念和爱是真挚的,这也感动了数千英里之外的麦金农夫妇,于是,他们通过回信帮助了这个命中注定要帮助的小姑娘。

E.当特里施在读麦金农夫妇写给孩子的信时,发现戴瑟莉的脸颊上闪烁着一颗泪珠,这应该是小女孩激动和幸福的泪珠,因为她终于等到了远在天堂的爸爸给她的回信。

1.DE解析:A项,“精心导演了一幕爱之剧”理解有误。

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气球上印着美人鱼的图案,又正好落在了美人鱼湖边”,这才是唐娜·麦金农买《小美人鱼》的原因。

C项,“夸张”手法在文中体现不明显。

2.小说中的戴瑟莉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答:①对爸爸充满爱戴和怀念,长时间不能从爸爸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

②充满爱的幻想。

坚信爸爸一定能够收到自己的贺卡,也同样相信爸爸一定会给自己回信。

③执着于自己的梦想。

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解析:从文中找出人物的言行简要分析,戴瑟莉对于爸爸的感情是极深的,对于自己的梦想是执着的,这些从文中不难看出。

3.小说中多次写到“小美人鱼”,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答:①“小美人鱼”是爸爸爱的化身。

②“小美人鱼”是戴瑟莉的一种精神寄托。

③“小美人鱼”、“印着美人鱼图案的气球”、《小美人鱼》图书,是推动情节发展、表达人物情感的重要因素。

解析:小说既然多次写到“小美人鱼”,那么一般和人物塑造及情节推动有关,扣住了这两点,也就不难得出答案。

4.小说中提到,“仅仅4天这只气球就飞越了3千英里”,你认为这个细节真实吗?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答:(观点一)真实。

①艺术虚构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气球短时间内飞越比较长的距离是完全可能的。

②表现主旨的需要。

戴瑟莉和爸爸的距离是人间和天堂的距离,小女孩希望气球能够到达天堂,“飞越了3千英里”,符合人物的心理期待。

③情节发展的需要,正是因为“仅仅4天这只气球就飞越了3千英里”,才使得麦金农夫妇感觉到戴瑟莉对爸爸思念之切,才有了后来情节的发展。

(观点二)不真实。

①气球短时间飞越这么远的距离,不符合常理,明显是作者缺乏常识导致的。

②作者为虚构而虚构,脱离了事实基础,使得艺术失去了真实性。

③增加了文章的荒诞色彩,反而显得细节更不真实。

解析:无论认为真实与否,都要结合文本分析。

不可抛开文本,盲目拓展臆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如此警察[斯里兰卡]古纳瓦尔特那“抓小偷……抓小偷……快来人哪!……”突然,隔壁人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

左邻右舍闻声后,纷纷赶到出事地点。

站在门边往里面瞧去,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家伙被人打翻在地,一人掐着脖子,一人骑在身上,使他半点动弹不得。

此刻,房东老板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去报告了警察局。

想到自己多年来被盗的失物今天终于有了追查的线索,老板顿时喜出望外,乐上眉梢。

“警察来了!警察来了!”有人在门口向老板报告说。

说话间,只见赛桑老爷手提警棍,大摇大摆地走进屋来,他身材魁梧,仪表威严,一副军人气派。

“赶快给我住手!有我赛桑老爷在此,料他不敢逃跑!”警察冲着两个擒贼的好汉大声喝道。

小偷从地上慢慢爬起,两眼流露出惊恐的神情。

“怎么样,小伙子,知道我是什么人吗?”警官皮笑肉不笑地问道,同时摆出一副护法天神的威严架势。

“你叫什么名字?”警官接着审问道。

“江特拉达沙。

”“老家在何处?”“盖格莱。

”“这么说,你的职业就是偷盗!是不是?”说着,警官伸出巨掌,一把抓住小偷的脖子,使劲往上一提。

小偷一声惨叫,顿时两脚离地,像倒提的鸭子般痛苦地挣扎着。

“怎么样,这种滋味好受吗?现在总该知道我赛桑老爷的厉害了吧?”警官威严地说道。

“警官老爷,我冤枉啊!我是来找账房先生借钱回家探亲的。

谁知来了以后,才知他早已辞职不干了。

我正想找人打听他的下落,不料就被这两个人抓住按倒在地打了一顿。

我是个清白的人,这辈子从没偷过别人的东西。

”“臭小子,放明白点,我赛桑老爷不是好惹的!睁开狗眼瞧瞧,我身上这根皮带不是吃素的,它专爱招待你们这帮畜生!”警官说着说着,一股无名的怒火涌上心头。

他二话没说,对着小偷就是一阵劈头盖脸的毒打。

小偷气息奄奄地瘫在地上。

警官精疲力尽地倒在椅子里,抓起报纸使劲扇着凉风。

老板急忙端酒送到警官面前。

“我经常怀念我的黄金时代,那时我年轻力壮。

当时的警察局一律由白人掌权,威风极啦。

什么案子一到我们手中,一办就成,真是痛快!记得那是二十年代,我们局里负责处理一件偷盗案件。

说是偷盗,其实并没有丢失任何东西。

只是老板放在抽屉里的一千卢比找不着了。

当时大家都怀疑是铺子里的一个伙计干的。

于是,他们就盘问那个伙计。

不料这家伙一口咬定:‘没拿!’最后没有办法,就由我出面处理……我来到店里,一把揪住他的脖子,死死顶在墙上痛打了一顿,尔后警告说:再敢胡说钱是老板自己拿的,就把他当场打死!这时,店里有人给他家里发了电报,叫他们火速赶来。

老太婆一进门就大喊大叫:‘别打我儿子!别打我儿子!’此时正赶在我火头上,上去就扇了老婆子一个耳光。

”“老头一看事情不妙,便偷偷塞给我五十卢比。

这时不知怎么搞的,我突然可怜起那个小子来。

于是就停止拷打,勒令他写了一张私拿巨款的口供,暂时将他放了。

老板拿着供词向法院起了诉。

不料没过几天,这笔钱老板在另一个抽屉里找着了。

”“老总,您看这个家伙现在怎么处理?他什么东西都还没有偷走,不知能不能去打官司?要不,先把他抓起来,等以后再说,这样行吗?”老板十分为难地问道。

“那就随你便!不过要想起诉,就得有确实的证据。

哪怕一张钞票或是一只戒指都行。

不然的话,就把他放了算啦。

其实,现在不打官司也没什么,反正他已够受的啦!”警官回答说。

“喂,臭小子,还不给我快滚!”他飞起一脚,将那倒霉的家伙踢出门去。

“这件事就这么了结了吧!老板,我该告辞了。

怎么样,最近市场上橘子还新鲜吗?要有好的,别忘了送几个来尝尝!你瞧,我的手臂现在还一个劲地发酸呢。

”警官挥动几下臂膀,尔后仰首阔步扬长而去。

5.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如此警察”为标题,特别是“如此”二字,既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还暗含讽刺意味,这样的标题在文中起到了叙事线索的作用。

B.小说一开始写老板报告警察局后,想到自己被盗的失物终于有了追查的线索,喜出望外,目的是与文末警官荒唐断案的结局形成对比,首尾呼应。

C.小说通过大量的语言、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赛桑警官这一典型形象,赛桑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警官,通过观察其言行,读者一目了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