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设计

合集下载

抗浮锚杆设计计算书

抗浮锚杆设计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计算书一.设计依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二.设计条件:室内地面标高为H=0.000(绝对标高为27.40m),室外地面标高为H=26.100~28.00,抗浮水位1a轴至5轴抗浮设计水位取为26.00,5轴至12轴抗浮设计水位取为27.00(即相对标高为-0.400m)。

底板面标高-5.500(绝对标高为21.90m),消防水池处底板面标高-6.000(绝对标高为21.40m),主楼处筏板厚度1100mm,筏板以外区域底板厚度400mm。

底板板底水浮力:筏板处:Fw1=(H-Hw1)×10=(27.00-21.90+1.100)×10=62.00 kN/m或Fw1=(H-Hw1)×10=(26.00-21.90+1.100)×10=52.00 kN/m其余部位:Fw2=(H-Hw2)×10=(27.00-21.90+0.400)×10=55.00 kN/m或Fw3=(H-Hw2)×10=(26.00-21.90+0.400)×10=45.00 kN/m三.抗浮板受力计算:1、计算水反力(模型按负值输入不重复计算板自重),用于抗浮锚杆设计。

筏板处:62×1.05-2(建筑面层做法)=63.1 kN/m或52×1.05-2(建筑面层做法)=53.1 kN/m其余部位:55×1.05-2(建筑面层做法)=55.75 kN/m或45×1.05-2(建筑面层做法)=45.75 kN/m不考虑活载及砖墙荷载2、计算水浮力作用下底板配筋时,模型采用倒楼盖法按正向力输入,且扣除板自重,勾选不自动计算现浇板自重。

抗浮锚杆设计资质要求

抗浮锚杆设计资质要求

抗浮锚杆设计资质要求
1. 注册资质,设计单位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才能从事抗浮锚杆
设计工作。

一般要求设计单位具有相应的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或
者特定的结构工程设计资质。

2. 设计人员资质,设计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资格证书,如结构工程师等相关专业人员。

设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
设计经验和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抗浮锚杆设计工作。

3. 技术能力,设计单位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经验,能够
独立完成抗浮锚杆设计工作,并且在类似工程项目中有成功的设计
经验。

4. 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设计单位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
关的建筑工程设计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建筑设计规范、工程质
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设计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关的认证,确保设计过程和成果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

总的来说,抗浮锚杆设计资质要求涉及到设计单位的注册资质、设计人员的资质、技术能力、法规遵守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多
个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资质要求,设计单位才能够在抗浮锚杆设
计领域开展相关的工作。

建筑结构抗浮锚杆 22g815

建筑结构抗浮锚杆 22g815

建筑结构抗浮锚杆 22g815建筑结构抗浮锚杆是建筑物中常用的一种锚固方式,主要应用于地下室、桥梁、大型建筑等需要进行抗浮设计的结构中。

抗浮锚杆具有构造简单、承载力高、可靠性好、耐久性强等优点,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从抗浮锚杆的原理、设计、施工、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抗浮锚杆的原理抗浮锚杆是一种利用锚固剂将钢筋或钢丝绳固定在岩土中,通过钢筋或钢丝绳的受拉力来传递荷载的锚固方式。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锚固剂将钢筋或钢丝绳固定在岩土中,当建筑物因自重或外部荷载产生向下沉降时,抗浮锚杆会将荷载传递到岩土中,从而减少建筑物的沉降量,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二、抗浮锚杆的设计抗浮锚杆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锚杆的直径和长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锚杆的直径和长度。

一般情况下,锚杆的直径和长度越大,其承载力也就越大。

但同时,锚杆的直径和长度也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因此需要在设计中进行综合考虑。

选择锚杆的锚固剂:锚固剂是抗浮锚杆的关键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锚杆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在选择锚固剂时,需要考虑其强度、韧性、耐腐蚀性、防水性等因素。

目前常用的锚固剂有水泥砂浆、树脂砂浆、高强度水泥卷等。

设计锚杆的钢筋或钢丝绳:钢筋或钢丝绳是抗浮锚杆的主要受力构件,其直径、数量和布置方式对锚杆的承载力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抗浮要求和建筑物特点进行选择和布置。

确定锚杆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在布置抗浮锚杆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地质条件和荷载情况确定锚杆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一般情况下,锚杆应尽量布置在建筑物的边缘和角部,以提高其抗浮效果。

三、抗浮锚杆的施工抗浮锚杆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前需要对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并进行测量放线。

同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材料进场和加工。

钻孔施工:钻孔是抗浮锚杆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孔直径和深度。

在钻孔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钻孔的垂直度和深度,并做好钻孔的清理工作。

抗浮锚杆的设计与应用

抗浮锚杆的设计与应用

抗浮锚杆的设计与应用当建筑自重及地面上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不能抵抗浮力(抵抗建筑物向上移位),可采用抗浮锚杆抵抗这些外力。

浮力由锚杆钢筋传递给锚固体,再传递到基础。

设计时既应保证锚杆不会从岩土中被拔出也应保证钢筋在锚固体中不被拔出。

标签:浮力;抗浮锚杆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空间需求急剧膨胀与空间资源有限这一矛盾日益突出。

土地的合理配置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向地下拓展空间成为重要手段,单层多层地下室已经越来越多,由于该类建筑面积大、基础埋藏较深,建筑层数相对较少,在历史最高地下水位、暴雨及地下水管破裂等情况下,结构自重不足以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地下结构抗浮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作者从设计角度出发,探讨了抗浮錨杆的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

2、原理抗浮锚杆一端锚固在地下室基础或底板,另一端锚固在地基土层中,当基础发生形变受力时,首先是锚固体钢筋与注浆体之间的作用将上拔力传至锚固浆体上,而后通过锚固浆体与周边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将锚固浆体所受到的力传至周围稳定土体中去,从而形成一定抗拔能力,起到抗浮作用。

3、设计方法、步骤目前关于抗浮锚杆的设计可以参照以下几种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岩石锚杆基础”部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有关锚杆的部分、《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抗浮设计规程》DBJ/T15-125-2017等。

下面以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抗浮设计规程》相关条文进行设计说明;(1)选取锚杆钢筋,并根据钢筋强度计算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KbRt≤Asfyk7.2.1 -4式中:Kb-锚杆钢筋抗拉安全系数,取2;Rt-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As-纵向钢筋截面面积;fyk-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2)根据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计算锚杆在土体中的锚固长度,保证锚固体在土层中不被拉出。

地下室抗浮锚杆布置方式设计探讨

地下室抗浮锚杆布置方式设计探讨

地下室抗浮锚杆布置方式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室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地下室抗浮问题也日益受到。

抗浮锚杆是一种有效的抗浮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室工程中。

本文将探讨地下室抗浮锚杆布置方式的设计。

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抗浮措施主要包括增加重量、设置抗浮锚杆和改变结构形式等。

抗浮锚杆是通过在地下室底板下方设置锚杆,将地下室与周围土体连接起来,利用土体的重量和锚杆的锚固力共同抵抗浮力。

地下室抗浮锚杆的布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圆形、矩形和梯形等。

圆形布置是指将锚杆按照圆形排列,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锚杆的抗拔性能,并且相对来说比较节省材料。

矩形布置是指在地下室底板下方按照矩形的形式布置锚杆,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增加地下室底板的刚度,提高抗浮能力。

梯形布置是指将锚杆按照梯形的形式布置,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锚杆的数量,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对于抗浮锚杆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抗浮能力、强度、材质等。

抗浮能力是选择抗浮锚杆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结合地下室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强度也是选择抗浮锚杆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选择符合地下室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材质也是选择抗浮锚杆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选择符合地下室设计要求的材质,例如不锈钢、碳钢等。

在地下室抗浮锚杆布置方式的设计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果地下室面积较大,可以选择圆形或矩形布置方式,以增加锚杆的抗拔性能和底板的刚度。

如果地下室面积较小,可以选择梯形布置方式,以减少锚杆的数量,节约成本。

在选择抗浮锚杆时,需要综合考虑抗浮能力、强度和材质等因素,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稳定。

地下室抗浮锚杆布置方式的设计是地下室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通过合理选择布置方式和选择合适的抗浮锚杆,可以有效提高地下室的抗浮能力,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稳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下室作为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板抗浮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抗浮锚杆工程施工方案

抗浮锚杆工程施工方案

抗浮锚杆工程施工方案抗浮锚杆的设计要满足地下室底板的净浮力标准值,确保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稳定性。

2、锚杆的规格和数量:B区抗浮锚杆的间距为1.6m×1.6m,锚杆为2Φ22mm或2Φ25mm,长度保证入岩2000mm或2500mm,共计1721根;A-1区抗浮锚杆的间距、规格和数量与B区相同,共计1086根。

3、锚杆的布置:主楼以外的轴线均布置岩层抗浮锚杆。

4、设计依据:本工程的抗浮锚杆设计依据《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岩土工程治理中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2002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94-2008等相关技术规范和参考文献。

四、施工方案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察、材料准备、机械设备调配和施工人员培训等。

2、锚杆的施工过程:包括钻孔、清孔、注浆、锚杆固结和锚杆头处理等步骤。

3、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钻孔直径、锚杆长度、注浆压力和锚杆头的处理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4、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

5、施工进度和验收:施工进度要按照计划进行,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6、施工记录和资料归档: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和资料归档,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抗浮范围和抗浮力的标准值是根据XXX提供的电子版施工图确定的,其中地下水净浮力标准值为6~17kPa。

在技术参数方面,抗浮锚杆按照正方形布置,A-1、B区锚杆基本间距为1.6m×1.6m(局部为2.3×2.3、2.3×1.6、1.6×1.3)。

锚杆材料采用HRB335级钢筋及HRB400级钢筋,锚杆必须保证入岩深度2500mm。

在正式施工前,需要进行锚杆基本试验(破坏性试验),以验证锚杆施工工艺参数和设计参数。

抗浮锚杆方案

抗浮锚杆方案

目录第一章施工条件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地层概况四、水文地质情况第二章抗浮桩(锚杆)设计与基本试验一、抗浮锚杆结构设计主要参数二、抗浮锚杆拉力设计参数三、抗浮锚杆基本试验第三章施工组织和措施一、施工准备二、施工进度安排三、抗浮桩锚杆施工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四、排污措施五、应急措施六、成品保护措施七、施工组织措施第四章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一、质量控制措施二、质量保证具体内容三、材料质量要求及节约措施第五章文明施工与安全措施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三、环保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措施一、施工条件1、编制依据1。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1。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1。

4《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1.5工程抗浮锚杆工程设计图纸及技术核定单等1。

6现场踏勘情况8、防水、防腐1)清理锚桩头、与建筑基础防水施工一起做好抗浮锚杆的防水施工;对穿过底板防水层的锚杆,该部位的防水做法,须与防水专业公司讨论,另外绘制节点大样图。

2)锚杆头外露钢绞线用防腐树脂、砂浆封闭,承压板用防锈漆及沥青材料涂刷,进行防锈、防腐处理;3)防止锚杆构造锈蚀发生,对定中中心装置、定位架等,外涂防锈漆。

4)对穿过底板的预应力钢绞线防水措施,如果采用预埋止水钢套管技术,有可能会产生地下水从钢管内壁渗出的隐患。

根据我方的施工经验,建议采用在钢绞线部位缠绕P201遇水膨胀橡胶,具体详见附图。

5)根据设计意见,为了避免底板上层钢筋影响张拉锚具的安装,张拉端锚具改设置在底板上部。

在施工完毕后,对钢绞线和承压板按上述方法进行防腐后,立即用C40混凝土进行封闭锚头,详见附图。

9、施工注意事项:1)钢绞线应无损伤,并应调直、除锈。

同一孔的钢绞线必须等长,切断后的钢绞线两端应用铁丝捆扎牢固。

2)钢绞线的选择试验(选择试验、验收试验),质量的要求以及锚索的张拉等,应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进行,禁止盲目操作,以免发生危险.3)锚孔内的水泥浆应有足够的养护时间,在养护期内不得移动锚索。

抗浮锚杆设计的大致步骤

抗浮锚杆设计的大致步骤

.1.1抗浮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确定可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2.2抗浮锚杆的锚固长度设计对于永久性锚杆,根据《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及《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以下将两本规范简称“锚杆规程”),锚固段不应设置在下列地层中:①有机质土、淤泥质土;②液限WL>50%的土;③相对密度Dr<0.3的土。

在抗浮锚杆杆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抗浮锚杆锚固长度的确定需要对比计算设计锚固力条件下,锚杆杆体与水泥浆锚固长度与锚固体与土层的锚杆长度,取大值;式中:K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取2.0;Nt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kN);La锚杆锚固长度(m);fmg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fms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D锚杆锚固段的有效钻孔直径(mm);d钢筋或钢绞线的直径(mm);ξ采用2根或2根以上钢筋或钢绞线时,界面的粘结强度降低系数,取0.6~0.85;锚固长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n钢筋或钢绞线根数。

公式(3)(5)及相关参数说明及取值参考“锚杆规程”,另外由于抗浮锚杆属于永久性基础锚杆,因此设计还需要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公式(4)即参考该规范相关设计要求。

2.3抗浮锚杆设计中的几个问题2.3.1锚杆安全系数分(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与K(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里面对于抗浮锚杆的杆体材料设计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且设计中采用的“锚杆规范”规定亦不统一,考虑到锚杆杆体材料离散性小,岩土层参数离散性大,故按照不同的安全系数控制抗浮锚杆的设计,是经济合理可行的。

2.3.2对于抗浮锚杆的基本试验与验收试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国家规范及广东省规范以及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将以上三本规范统称为“地基规范”)均没有作区别性说明,基本试验(即破坏性试验)与验收试验目的是不同的,对于抗浮锚杆的基本试验,主要是用来校核岩土层参数、施工工艺等重要参数,是为了指导设计,其最大试验荷载取值应不小于设计锚固力的2.0倍,作为基本试验的锚杆杆体材料极限承载力不宜小于设计锚固力的2.5倍(主要目的是保证基本试验过程中杆体不破坏);对于抗浮锚杆的验收试验,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因此验收试验最大荷载可参考按照“锚杆规范”相关规定进行,最大试验荷载取抗浮锚杆轴向设计拉力值的1.5倍,而按照“地基规范”规定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小于轴向设计拉力值的2.0倍,显然后者的规定不是很经济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抗浮锚杆设计........................................................................................................................... 2
1.1工程概况......................................................................................................................... 2
1.3设计依据......................................................................................................................... 2
1.4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2
1.5抗浮锚杆布置方法及抗拔力设计要求......................................................................... 3
1.6锚杆直径与长度............................................................................................................. 3
2 抗浮锚杆施工要求................................................................................................................... 5
2.1 施工方法与特点............................................................................................................ 5
2.2 施工工艺流程................................................................................................................ 6
2.3 操作过程及技术要求.................................................................................................... 6
1.抗浮锚杆设计
1.1工程概况
场FA2-422、FA2-424、FA2-430、FA2-432钢筋笼使用错误,钢筋笼原配筋为24根HRB400直径为28的钢筋,而现场用的钢筋为24根HRB400直径为18的钢筋。

桩基设计参数:
1.设计桩顶标高:桩径∅800时,有效桩长20m:桩顶标高:-1
2.20;设计桩底标高: -37.200m。

2、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3800KN,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1900KN。

1.3设计依据
本方案的编制根据以下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基础平面布置图》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1.4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⑤层、⑥层、粉砂⑦层、粘土⑧层、粉质粘土⑨层,具体详见勘察报告。

1.5抗浮锚杆布置方法及抗拔力设计要求
因为原桩配筋数量不足为24根直径18mm 的HRB400级钢筋,配筋方式为分段配置,故其可提供抗拔力为12*3.14*18*18*360/4=1098kN<1900 kN,不满足设计要求,需对其进行补强处理,处理方式为在于原桩周围均匀布置10根直径130mm 的抗浮锚杆进行补强,锚杆与原桩净距500mm 。

锚杆需要提供的抗拔力设计值为1900-1098*0.75=1076kN ,考虑锚杆间距较小存在群锚效应(系数取为0.75),抗拔力设计取为1435 kN ,实际取为1500KN ,则单根抗拔锚杆设计值为150kN 。

1.6锚杆直径与长度
1.6.1锚杆钢筋截面积计算:
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7.2.1-2及7.2.2式
① N a =γQ N ak
② y
s f Na
A 20ξγ≥
N ak —— 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kN ) γQ —— 荷载分项系数,取1.3
N a —— 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取150(kN ); A s —— 配置钢筋有效截面面积(m 2);
ξ2 —— 锚筋抗拉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69; γ0—— 工程重要性系数,取1.0;
f y —— 锚筋抗拉设计强度值;采用HRB400螺纹钢筋取360N/mm 2; A s ≥1.0×150×103/0.69×360=604mm 2 取1
28钢筋(A=604mm 2 ≥615mm 2,满足设计要求)
1.6.2 锚固体长度确定
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7.2.3式。

l a ≥
rb
ak
Df N πε1 l a —— 锚固段长度(m ); D —— 锚固体直径,取130mm ;
f rb —— 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kPa); ξ
1
—— 锚固体与地层粘结工作条件系数,对永久性锚杆取1.00。

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
取锚固长度为15m ,锚杆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F a =∑q si U i L i =153.18kN
>150kN ,满足设计要求。

1.6.3 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长度计算: l a ≥b
Df n Na
πε30γ
式中 ι
a ——锚杆钢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m )
; d ——锚杆钢筋直径(m ); n ——钢筋(钢绞线)根数(根);
r o——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取1.0;
f b——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Pa),取值2400 kPa
εз——钢筋与砂浆粘结强度工作条件系数,对永久性锚杆取
0.60,对临时性锚杆取0.72.
经计算
l a =1.0×150/0.60×1×3.14×0.025×2400
=1.33m
l a取15.0m≥1.33m
根据以上计算,考虑到锚杆顶部1m压浆效果略差,上部1m不计锚固力,因此,确定锚杆长度为16.0m。

钢筋长度17.4,预留1.4m锚固于抗浮板及基础内,满足钢筋锚入抗浮板及基础不小于45d,水平弯钩10 d。

因此在上述条件下,共4根桩需要加固,每根桩布置10根锚杆,共需40根锚杆,总进尺共计640米。

锚杆长15m,孔内置128钢筋(HRB400钢筋),钢筋长度17.4m,预留1.4m与建筑基础连接,M30水泥浆注浆,可提供150KN的容许抗拔力。

2 抗浮锚杆施工要求
2.1 施工方法与特点
采用SH-30等专业钻机,以冲击钻锤击钻进成孔至设计深度,终孔后在孔中置入钢筋作为抗拉杆件,然后在孔内压浆固结,形成抗浮锚杆,杆身水泥浆与土层间的摩阻力抵抗水对建筑物产生的浮力。

根据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锚杆长16.0m,杆体直径130mm;钻孔完成后,将制作好的钢筋下入孔中,
然后压浆固结,形成直径约为130mm的抗浮锚杆。

2.2 施工工艺流程
基坑开挖至槽底→测量放孔→SH-30型冲击钻机成孔至设计深度→清孔提钻→下钢筋束→自下而上压力注浆并反复补浆,直至孔口满溢成桩→清桩头→基础垫层、防水、钢筋制安及砼浇注。

2.3 操作过程及技术要求
(1)测量放孔:基坑开挖至基底,实地测放锚杆位置。

(2)成孔:采用SH-30型冲击型钻机钻进。

成孔时孔位准确,钻孔垂直,孔深符合技术要求。

(3)下钢筋束及压力灌浆:压力灌浆浆液水灰比0.5-1:1,采用PO42.5水泥,灌浆压力0.5-1.0Mpa,孔口溢浆后缓慢担升灌浆管,并反复补浆,直至孔口浆体饱满无空洞。

(5)抗浮锚杆钢筋连接采用电弧焊或采用机械连接,要求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7)防腐、防锈措施及防水:工程拉杆材料钢筋应除油污、除锈、安装时按一定规律平行排列,沿杆体轴向方向每隔2.0m设置一个隔离对中支架,确保杆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cm,以保证杆体的防腐效果。

基础与锚杆之间防水设计由建筑设计单位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