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新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0210Z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 108 课堂教学总学时:54 实训教学总学时38 机动16总学分:4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简单直流电路的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磁场与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单相交流电路,晶体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电路,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电阻、电感、电容等基本元件的使用与检测,电气原理图的识读,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和安全知识和电工技能技术规范,电工基本技能等。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科目,是完成电工考证的必备知识。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电工基础》课程与《物理》、《维修电工初级》、《维修安装电工》等课程知识相衔接,一般要求学生先学习《物理》电学相关基础知识,在进行《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然后进一步学习《维修电工初级》、《维修安装电工》等课程的学习。
预修课程:《物理》电学并修课程:《电工仪表与测量》四、课程教学的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提供必要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讲授、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1.要求学生熟悉并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2. 熟悉并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和恢复绝缘,以及照明灯具、开关与插座的安装;3. 初步具有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气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的能力;4. 初步掌握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和基本安全知识,了解与电工技能有关的技术规范;5. 正确识别和检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手工焊接技术及电子元器件安装与调试;6. 能绘制、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子工程图样,能看懂并能绘制电子产品装配草图。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教学大纲

本考纲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专业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
本考纲所涉及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电子电工类专业开设的《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测量仪表》、《电子测量》、《电机和拖动》等五门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范围和要求第一部分《电工基础》一、电路的基本概念1、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动势、电流、电位、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3、熟练掌握电动势、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正方向)和数值正负的意义及在电路计算时的应用。
4、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计算。
5、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熟练掌握电阻定律。
6、了解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二、简单直流电路1、熟练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了解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通路、开路、短路),掌握在每一种状态下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
3、熟练掌握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4、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及两点间电压的分析和计算,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5、了解电阻的两种测量方法: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法。
三、复杂直流电路1、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和适用场合。
2、熟练运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来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
3、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等效变换。
4、了解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宁定理和叠加定理的实验方法。
四、电容和电容器1、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
2、了解常用电容器的分类和额定值。
3、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4、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性质及其等效电容和额定工作电压的计算。
5、了解电容器中的电场能量。
6、能用万用表粗略地判别大容量电容器质量的好坏。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电工元件。
2.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等。
2. 电工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功率定律等。
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叠加原理、戴维南-纳恩定理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电工元件和电路。
2.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直流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直流电路的测量。
教学内容: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源、直流电阻、直流电流等。
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4. 直流电路的测量方法:电压测量、电流测量、电阻测量等。
教学方法:1. 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流电路的知识。
2. 进行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交流电路教学目标:1. 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内容: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等。
2. 交流电路的特点:周期性、频率、相位等。
3.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中技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工基础》二、课程性质、课时性质: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运算,以及实验技能。
本课程8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讲授、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训练中形成脚踏实地、尊重科学、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并注重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创业思想的培养。
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从事工作准备必备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学生亲自的进行实验,验证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验证理论,最终使学生认识电工的一些常用知识,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五、课程内容与项目学习目标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一)教学内容:1.电流和电压2. 电阻与电导3. 欧姆定律4. 电功与电功率(二)教学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理解电流、电压、电位等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意义,熟记它们的单位和符号;2、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意义及简单计算;3、掌握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4、熟练掌握电阻定律及应用;5、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与应用;6、熟练掌握电功和电功率概念及其计算7、了解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及危害,了解负载额定值的意义;8、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三)教学建议:1、由于这部分内容是物理课中相应内容的重提和深化,所以既要注意与物理课的衔接,又应突出深化的内容和实际应用。
2、物理量单位时,应使用规范化术语。
3、贯彻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4、区别清楚电动势、电压和电位这几个比较相似的物理量5、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是本章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
6、加强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二章直流电路(一)教学内容:1、电阻的串联电路2、电路的并联电路3、电阻的混联电路4.电桥的平衡条件5.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6.基尔霍夫定律7.支路电流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串联、并联、混联电路有关计算方法(电流、电压、电阻、电位功率等),对电路的计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2、掌握混联电路的等效电路的化简方法;3、掌握电桥的平衡条件;4、了解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5、掌握分析计算直流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重点是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
技校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专业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目前,电工技术应用极为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事业的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掌握支路电流法;掌握电路中的电位计算;了解电容器、电感器的特性.[2]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量;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在磁场中的力效应、电磁感应;掌握铁磁材料的基本特性,了解铁心损耗;建立主磁通、漏磁通的概念,理解磁路欧姆定律。
[3]掌握单相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基本性质和作用,掌握单一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大小、相位关系及功率计算;理解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及串联谐振;理解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
[4] 掌握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三相电源的星形连接;掌握三相负载星形电路和三角形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特点;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电功率的计算。
[5] 能正确连接三相负载;能正确测量三相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理解中线的作用二、学时分配表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览表三、教学要求与内容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1、教学要求:电路的基本概念;电阻的串、并联;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电路中的电位计算;及复杂电路的基本定律计算.2、教学内容:1-1电路和电路图1-2电流和电压1-3电阻1-4电功与电功率习题一3、教学建议: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掌握电功、电功率和焦耳热的计算方法。
《电工基本技能》教学大纲(共5篇)

《电工基本技能》教学大纲(共5篇)第一篇:《电工基本技能》教学大纲《电工基本技能》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电工基本知识的能力和直接从事电工工作的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并能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
2.熟悉并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和恢复绝缘以及照明灯具、开关与插座的安装。
3.能初步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二)能力培养目标:熟练掌握与内容有关的技术规范。
(三)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
2.培养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
3.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触电急救1.了解人体触电的知识,了解触电原因及预防措施。
2.掌握触电急救知识。
3.了解电工消防知识。
(二)常用电工工具1.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
2.了解线路装修工具和设备装修工具的使用,能正确选择专用电工工具。
3.掌握电烙铁钎焊焊接工艺。
(三)常用电工仪表1.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准确度和面板符号,并学会正确选择电工仪表。
2.掌握万用表、兆欧表、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四)导线线头的加工工艺1.了解电工常用导线的分类、应用和选择。
2.了解导线的捆扎。
3.掌握导线线头的加工工艺。
4.掌握线头与接线桩的连接方法。
5.掌握双绞线与RJ-45水晶头的制作。
(五)室内低压线路的安装1.了解电光源和室内照明灯的分类和选择。
2.了解照明线路的规程。
3.掌握电气照明平面图的识读。
4.掌握白炽灯、日光灯和插座的安装5.了解室内配线的安装方法(六)室外低压线路的安装1.掌握低压架空线路的安装2.了解低压架空接户线与进户线的安装。
3.了解街码布线的简介4.了解低压电缆线路的相关知识。
(七)接地装置的安装与测量1.了解接地与接地装置2.掌握接地与接地装置的安装3.了解接地装置的检查与维护。
电工基础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144学时)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必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2.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3.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4.了解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5.学会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二)能力目标1.具有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和电路的基本操作技能;2.具有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3.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初步具有学习和应用电工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5.习得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
(三)情感目标1.感受学习《电工基础》的乐趣;2.形成规范操作与安全文明生产的意识;3.养成严谨、求是、务实的职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电路的基本知识1.了解电荷的基本知识,掌握库仑定律;2.了解电场、电场强度、电力线的基本概念;3.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方向和参考方向;4.理解电压和电位的概念、单位及参考方向,会比较电压和电位;5.了解电源的概念和分类,理解电动势的概念,会比较电动势和电压;6.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定律,会计算导体电阻,了解电阻器的相关知识;7.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欧姆定律,会灵活应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8.掌握电能、电功率的概念和焦耳定律,会应用焦耳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9.掌握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会计算负载获得的最大功率。
(二)直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1.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理解分压、分流公式,能应用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和计算简单电路;2.了解电阻混联的概念,会分析和计算等效电阻;3.学会分析和计算电路中某点的电位;4.掌握基尔霍夫定律,能正确熟练地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和计算复杂电路;5.理解电路的等效变换,掌握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和叠加原理,应用电路的等效变换分析和计算复杂电路。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基础教学对象:适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制三年学时:总学时112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研究电能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课。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将来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以下目的:1、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2、能够应用基本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分析。
3、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和计算能力。
(三)课程任务主要应用讲授、演示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有关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实验技能和计算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一)教学内容1.电路。
2.电流。
3. 电压。
4.电阻。
5.欧姆定律。
6. 电功和电功率。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2.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3.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熟练掌握电阻定律。
4.熟练掌握欧姆定律。
5.理解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焦耳定律以及电能、电功率的计算。
第二章简单直流电路(一)课程内容1.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
3.混联电路。
4.直流电桥。
5.基尔霍夫定律。
6.叠加原理。
7.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8.戴维南定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性质和作用,理解串联分压、并联分流和功率分配的原理。
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2.掌握直流电桥的组成,理解直流电桥平衡的特征及条件。
3.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等基本概念,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所阐述的内容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4.掌握叠加定理的基本内容,学会用叠加定理求解复杂电路中的支路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 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以及实验技能。
2.课程的任务和内容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讲授、实验等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加强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序言教学要求:1.了解电能和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教学内容:1.电能的特点和应用,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讲课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教学要求:1.理解熟悉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及方向规定。
2.熟悉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的关系。
3.掌握欧姆定律。
4.熟悉电功、电功率的概念。
教学内容:§1—1电路及电路图一.电路及电路的组成二.电路图三.电路的工作状态§1—2 电流一.电流的形成二.电流的方向三.电流的大小四.电流的密度§1—3 电压与电位一.电压二.电位三.电压与电位的关系§1—4电动势一.电动势二.电动势与端电压的关系§1—5电阻与电导一.电阻二.电阻定律三.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四、常用电阻五、电导§1—6欧姆定律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二.电压、电流关系曲线三.全电路欧姆定律四.电源的外特性§1—7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一.电位的计算二.电路中两点电压的计算§1—8电功与电功率一.焦尔定律二.电功三.电功率实验一:电路中电位的计算实验二:欧姆定律的验证教学建议: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加强对概念及定义的理解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直流电路教学要求:1.熟悉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掌握其计算方法(电阻、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对简单的混联电路能进行简单的分析计算。
2.熟悉电桥平衡条件。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内容:§2—1电阻的串联一.电阻的串联二.串联电路的特点三.串联电路的应用§2—2 电阻的并联一.电阻的并联二.并联电路的特点三.并联电路的应用§2—3电阻的混联§2—4直流电桥平衡条件一.直流电桥电路二.直流电桥平衡条件三.直流电桥电路应用举例§2—5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2—6 基尔霍夫定律一.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2—7支路电流法教学建议:本章教学中应使学生通过对直流电路基本方法的学习,加深对电路概念的熟悉和掌握。
第三章磁场与电磁感应教学要求:1.熟悉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
2.了解铁磁物质的磁化和分类。
3.熟悉电磁感应现象并掌握其基本定律4.掌握自感、互感基本知识。
5.了解涡流现象。
教学内容:§3—1磁的基本知识一.磁体与磁极二.磁场与磁力线三.电流的磁场§3—2磁通和磁感应度一.磁通二.磁感应强度§3—3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一.磁导率二.磁感应强度§3—4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一.磁场对载流直导体的作用二.磁场对通电矩型线圈的作用§3—5铁磁物质的磁化一.磁化的概念二.起始磁化曲线三.磁滞回线四.铁磁材料的分类和用途§3—6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二.电磁应感定律§3—7自感电动势与自感系数一.自感现象二.自感系数三.自感电动势四.自感现象的应用五.电感线圈中的磁场能量§3—8互感现象和同名端一.互感现象二.互感系数三.互感电动势四、互感线圈同名端§3—9 RL电路暂态过程一.什么是暂态过程二.RL电路接通直流电源三.RL电路的短接四.通有电流的RL电路与电源断开§3—10磁路与磁路欧姆定律一.磁路的概念二.磁路欧姆定律§3—11电磁铁§3—12涡流实验三:电磁感应实验四:互感现象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实验坚强学生对磁场物理量及电磁感应的理解。
第四章电容器教学要求:1.熟悉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及串、并联知识。
2.熟悉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了解RC电路的暂态过程3.了解常用电容器§4—1电容器及电容量一.电容器二.电容量三.电容器的主要性能指标§4—2电容器的连接一.电容器的并联二.电容器的串联三、电容器的混联§4—3电容器的充放电一.电容器的充电过程二.电容器的放电过程三.电容器的特点四.电容器的电场能量§4—4 RC电路的暂态过程一.RC接通直流电源二.RC串联电路的短接三.时间常数§4—5电容器的种类和选用一.电容器的分类二.电容器的选用三.电容器的简易检测方法实验五:电容器的充放电教学建议:教学中利用示波器等仪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第五章单相正弦交流电教学要求:1.熟悉交流电的瞬时值、解析式、波型图等表示方法,熟悉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相位差和有效值等基本概念。
2.掌握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感抗、容抗的概念,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及功率因数的定义。
3.掌握用相量图对正弦交流电路进行一般分析和简单计算。
4.了解串、并联谐振现象、条件和特点。
5.了解功率因数的意义并熟悉其方法。
教学内容:§5—1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一.交流电的概念二.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5—2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一.周期和频率二.瞬时值和最大值三.有效值和平均值四.相位和相位差§5—3正弦交流电的相量图表示法§5—4纯电阻正弦交流电路一.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二.电路的功率§5—5纯电感正弦交流电路一.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二.电感三.电路的功率§5—6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一.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二.容抗三.电路的功率§5—7 RL串联正弦交流电路一.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二.阻抗三.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5—8 电阻、电感串联再与电容并联的电路一.相量图二.电路的三种性质§5—9 串联谐振电路一.谐振条件与谐振频率二.串联谐振的特点三.串联谐振的应用举例§5—10 并联谐振电路一.并联谐振的条件二.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三.并联谐振电路的应用§5—11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教学建议:本章应加强相位、相位差等概念的教学,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和相量图方面加深理解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掌握相量图分析交流电路。
第六章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教学要求:1.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掌握三相交流电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2.掌握三相电源绕组及三相负载的连接。
3.掌握对称三相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
4.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能画相量图。
5.了解特殊的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
6.熟悉中线的作用。
教学内容:§6—1 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一.概述二.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三.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的表示方法四.相序§6—2三相电源绕组的连接一.三相电源绕组的星形连接二.三相电源绕组的三角形连接§6—3三相负载的连接一.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二.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6—4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一.对称负载星形连接的分析计算二.对称负载三角形连接的分析计算§6—5三相电路的功率§6—6特殊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一.三相四线制星形连接不对称电路的分析二.三相三线制星形连接不对称电路的分析§6—7 中线的作用实验六: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实验七: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教学建议:学习本章时,让学生参观发电厂、变电站、配电所,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三相电路的理解能力。
二〇〇八年七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