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概念及分类

合集下载

心理学1-3

心理学1-3

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科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直接实验4、重要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流派(七个)1、构造主义心理学1)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即“构造主义心理学”。

2)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3)主要观点:内省方法,研究意识的结构2、机能主义心理学1)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2)代表人物:杜威。

3)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4)意识流:意识的连续性,意识像水流一样。

3、行为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华生(古典行为主义)2)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给我一打儿童……)3)华生行为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pu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4)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内部心里活动的存在)★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2)含义是整体或“完形”3)主要观点:研究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4)格塔式知觉规律:格塔式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

5、精神分析学派1)创始人:弗洛伊德2)主要观点: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

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6、人本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主要观点: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有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7、认知心理学1)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过程。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主要探索个体思维、情感、意识以及他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心理学的定义可追溯至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才得以确立。

如今,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广泛而受人关注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临床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1.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的哲学时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心灵、思维和感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然而,在当时,心理学还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这意味着它没有作为独立的学科完整发展。

在19世纪,心理学的独立地位开始得以确立。

德国的威廉·沃伦特和威廉·冯特亚、美国的威廉·詹姆斯等心理学家开始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证据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心理学的雏形。

这些心理学家将心理学视为一门科学,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验来验证理论并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体系。

2.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它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专业领域。

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包括:- 临床心理学:研究和诊断个体的心理疾病,提供心理治疗和咨询服务。

-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学习等认知过程。

-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探索社会行为和群体心态。

- 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关注儿童心理问题和教育。

- 生理心理学:研究生物学和心理学相互作用的关系,探索神经逻辑学和行为的联系。

当然,上述领域只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部分。

心理学家还研究其他领域,如环境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以及跨文化心理学等。

这些专业领域之间相互交叉,共同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取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深入理解。

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包括:-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来观察心理现象,并推断原因和效应。

实验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因果关系。

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广泛的话题,涵盖了认知、情绪、行为、个体差异等方面。

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应对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以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科学研究,其目的是通过科学实证的方法来探索并解释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

研究者可以采用实验、观察以及调查等各种方法来进行研究,并借助统计学来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心理学家们可以深入研究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现象和过程。

二、心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分支。

以下是心理学的一些主要分支领域:1.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注意力、学习和解决问题等。

2.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态度,关注社会交往、群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问题。

3.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幼儿期到成年期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变化。

4.临床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

5.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特征,探讨个体的行为和情感反应与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学中的常见概念和理论在心理学中,有一些常见的概念和理论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的概念:1.条件反射:是由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的,指的是通过反复的联结将某个刺激与特定的反应相联系,从而在后续的实验中引发特定的条件反应。

2.经典条件作用: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指的是将一种无条件反应与另一种无条件刺激相联系,使得无条件刺激引发无条件反应的同时,条件刺激也能引发相同或类似的条件反应。

3.心理动力学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强调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受到潜意识和无意识冲突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背后存在着隐藏的动力和欲望。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

普通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3、抑制: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5、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6、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7、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8、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大脑中的反映。

7、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9、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0、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1、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12、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现象。

14、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16、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17、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18、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

19、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20、似动现象: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φ现象。

21、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知觉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22、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3、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24、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25、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领域,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存在着多个理论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学派和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究人的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和生理学,但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意识、无意识、认知、情绪和动机。

意识是指人们主观体验的感知和思维过程,是我们能够主动掌握和反思的部分。

而无意识则是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潜藏在我们心理深处的内容。

认知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情绪是人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主观体验,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动机则是指人们内心的驱动力,促使我们行动并追求某种目标。

二、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心理学有多个主要学派,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1. 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关注人类心理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旨在通过分析心理过程的元素来了解思维和感知的本质。

威廉·詹姆斯和赫尔曼·冯·亨宁斯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2.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关注观察可以看到和测量的行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主张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解释和预测行为。

约翰·华生和伯斯·福尔曼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3. 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关注人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的意义构建。

卡尔·罗杰斯和阿伯拉姆·马斯洛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4. 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关注个体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过程,研究个体的欲望、冲突和内在动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5. 认知学派认知学派关注人类的思维过程,探究知觉、记忆、学习、注意力、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乔治·米勒和乔治·卡兹曼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资料)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资料)

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1、心理过程:人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1认识过程:接受、加工、贮存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一定的态度并产生某种主观体验,包括喜怒哀乐悲恐惊等。

3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

2、人格1人格倾向性: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观点、信念等。

这些内部倾向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程度组织自己的行动,并对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

2人格特征:表现一个人稳定的典型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3自我意识系统: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对自己本身的一种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

三、心理的发生发展(具体过程见课本)反应性: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所有物质都有。

反映性感应性:感应性是有机体对有生物学意义的影响的反应能力。

所有生命都有。

感受性:感受性是比感应性更复杂、更高级的反应能力,不仅能对那些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刺激进行反应,而且对没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也能以一定的方式加以应答。

四、动物心理的发展1、感觉阶段:动物心理发展过程的最初阶段。

动物能形成对刺激的个别属性稳定的反应。

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基本属于感觉阶段。

2、知觉阶段: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低等脊椎动物后,出现了新的反应形式。

这个发展阶段的动物已经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脑,使得他们能够将刺激的各种属性综合起来,作整体性的反应。

3、思维萌芽阶段:是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

高等脊椎动物如类人猿的神经系统高的发展,能够对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综合。

动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是生物体适应外界生活环境变化的结果。

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而心理现象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得动物神经系统和心理现象相互影响,不断发展,促进了生物体的进化,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无穷的客观生活环境。

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概念:2、心理的实质: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一)心理的物质载体•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二)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实践中找到依据。

人类的产生不能脱离客观现实:“狼孩事件”(三)人的心理的主体性1、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2 、人对现实的反映是积极能动的。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试法、个案法第二章感知觉1、感知觉概念:2、感觉的规律:3、知觉特征:4、错觉概念:第三章思维1、思维定义:2、思维分类:3、想象定义:4、思维品质p965、问题解决的含义P97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章记忆1、记忆的含义2、记忆分类3、遗忘规律4、影响遗忘的因素5、p168看一看第五章能力1、能力的定义2、能力分类3、影响能力发展因素4、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第七章注意1、注意的概念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影响因素4、注意的品质第八章动机1、动机的概念2、需要的概念3、马斯洛需要理论4、诱因定义5、趋避冲突6、第三节看一看1、情绪定义: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包含情绪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

2、情绪状态及影响因素3、情感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1、气质定义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气质类型及特点3、气质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4、性格5、影响性格成因:⑴生物遗传因素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上的特点,对人格格的形成也有影响。

生理成熟的早晚对人格形成也有影响。

⑵社会文化因素⑶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经济的收入水平,家长的职业,家庭结构的健全程度,家庭的气氛,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子女的多少等等。

⑷早期童年经验⑸自然物理因素。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意识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试图理解人类内在的心理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二、心理学的主要分支1、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治疗。

2、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的心理学分支。

3、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从胎儿到老年的发展过程。

4、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思维和学习的心理学分支。

5、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塑造。

2、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认为思维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在的成长潜力,认为人有能力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

4、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个体内在心理力量的作用,尤其是潜意识层面的动力。

四、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实验法:在可控制的环境中对变量进行操纵,以观察其对被试行为的影响。

2、观察法: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行为,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3、调查法:通过提问、问卷等方式获取被试的信息,包括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等。

4、案例研究:对个别被试进行深入、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了解其发展过程和变化。

五、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教育: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其认知和情感能力。

2、健康:如何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减少压力,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3、职业: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倦怠。

4、人际关系: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促进人际和谐。

总之,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整理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能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举例,提问引导学生归纳心理现象
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心理意志过程
现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
1、理论意义
(1)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学科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3)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
现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布置作业
课堂笔记板书设计来自布置作业课堂笔记课后小结
难点
心理现象的区分
关键
心理现象的区分
教具资料
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
①盯人教学法②分组教学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二三四
组织教学新授内容课程导入:口述一个心理学小故事学生自我介绍。要求: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进步最大的方面。吐词情绪,声音响亮。1、讲解本学科开设的目的、重要性、主要学习内容,学生学习完本学科会有哪些收获,学习要求。2、用心理学应用的小故事导入本节课内容—心理学概念及现象(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1、心理学是一门科学。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举例:1、一根香蕉,一朵花,鞭炮声---感觉2、教师讲课—知觉等。
《网络信息编辑》教学设计
学校:大连计算机学校授课班级:16级计应2班
授课教师:李俊坚授课时间:2016.3.6
课题
心理学概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能力目标
能够领会心理学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建立学习电销心理学的兴趣和信心,爱专业、爱学科
教材分析
重点
心理学的概念
2、实践意义
(1)根据心理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例:记忆。
(2)能够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例:注意力。
(3)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影响。如:心理干预。
(二)心理学的分类
发展心理学:
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学习心理学:
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行为心理学:
研究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课堂小结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心理意志过程
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
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如正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识别面孔的。
比较心理学: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系的动物行为。
生理心理学:
研究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
认知心理学:
主要研究思维问题,试图了解推理、问题解决、记忆及其他心理过程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3、举一个工学交替中有关“意志”的例子。
(为心中的目标努力).
师生相互问候、行纪堂织课礼,组律。教师提问开放性问题,由学生自发回答。小组讨论,小组长代表发言。通过案例,分组讨论,学生能够领会心理学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通过举例,提问启发学生归纳心理学涉及的领域再次强调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5' '10 '30 '15' 15 ' '3 '2 '
性别心理学:
研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探索生理因素、儿童扶养过程、教育、社会刻版印象等各种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
研究涉及态度、说服、骚乱、顺从、领导行为、种族歧视、友谊、婚恋等问题。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类行为的作用。
进化心理学:
研究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各种进化方式对行为的影响。如男性与女性之间的配偶选择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