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潮州

合集下载

潮州烈士纪念碑烈士名单

潮州烈士纪念碑烈士名单

潮州烈士纪念碑烈士名单
摘要:
一、潮州烈士纪念碑简介
1.纪念碑建立背景
2.纪念碑地点及规模
二、潮州烈士名单概述
1.烈士名单的组成
2.烈士名单的历史意义
三、潮州烈士纪念碑烈士名单
1.烈士姓名及简介
2.烈士名单排列顺序
3.烈士名单中的特殊人物或事件
四、潮州烈士纪念碑对后人的启示
1.烈士精神的传承
2.爱国主义的教育意义
正文:
潮州烈士纪念碑位于我国广东省潮州市,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旨在纪念在我国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英勇献身的潮州籍烈士。

纪念碑规模宏大,庄严肃穆,成为当地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地。

潮州烈士名单由众多英勇无畏的烈士组成,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
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份名单涵盖了各个时期、各个战场的烈士,他们的英勇事迹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潮州人民的勇敢和担当。

潮州烈士名单不仅是对英勇烈士的缅怀,更是对潮州人民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的肯定。

潮州烈士纪念碑上的烈士名单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革命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位英勇无畏的烈士。

在这份名单中,有许多值得我们铭记的特殊人物和事件,他们的事迹传承着烈士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潮州烈士纪念碑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它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烈士精神,发扬爱国主义,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潮州的历史老照片

潮州的历史老照片
潮州的历史照片
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图 书馆,发现了几张1890年至 1928 1928年之间美国传教士在潮州 拍摄的照片。 似乎能触摸到那遥远的历史的 声音。
上面那张照片拍摄于1928年。民国17年。 标题:“潮州府的老门” 拍摄地点是潮州的牌坊街。 在画面左侧那个拿着相机的美国人脸上流露着兴奋的神情,他的 装束使得在他旁边的两个小孩感到好奇。在男子身后是“理学儒 宗坊”,牌坊上“铨曹冰鑑”四个字是那么清晰。男子的右侧是 一位拿着雨伞的美国女子,她的脚步是那样轻盈,我能想象她此 刻脸上的表情,定是陶醉于这精妙的建筑和这整洁的街道。画面 右侧那稍显富态的妇人,我猜想,应该是一名布道的修女,在她 身后望着镜头的潮州男子细细打量着手握相机的外国人。那时, 这几名外国的到来,不知该引起人们多大的讨论,或许,街道两 旁的商铺“南华商店·南华商店各港靴鞋发行”和“记鞋庄”里 的老板放下了手头的活儿,跑出来看看这四名蓝眼睛的人。它可 能是牌坊街的第一张照片。
拍摄于1921-1923年期间
描述:“一千只手臂的女 神!在一座潮州府外面 的新建的佛寺里面。在 一旁的神圣场所有一场 表演。他们想象这个慈 祥的女神用所有的手去 帮助人们。”
很可能在文革期间被毁了
拍摄于1911年。第二年, 便是辛亥革命。 描述:布道团第一次在 潮州府的“猴洞”。一 个名叫飞利浦·库斯兰 的医生,他也是一名医 学传教士,在1888年, 他随着长老会在潮州展 开工作。(“猴子庄园” “猴子庄园” 即中山路同仁里, 即中山路同仁里,假山 现还是那样。) 现还是那样。)
这张照片拍摄于1888~1906年期间。
这张照片拍摄于1894~1906年间。很可能是湘子桥的第二张相片。
上张照片拍摄于1921-1923年期间。地点:潮州开元寺

抗战中的爱国华侨 4万粤籍华侨归国参与抗战

抗战中的爱国华侨 4万粤籍华侨归国参与抗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战中的爱国华侨 4万粤籍华侨归国参与抗战
导语:86岁泰国华侨老兵陈德钦:到日军工厂里“策反” “关于抗战,我还专门写了一个回忆录呢!”6月初,在汕头金平区永平路荣隆苑小区一间布置
86岁泰国华侨老兵陈德钦:
到日军工厂里“策反”
“关于抗战,我还专门写了一个回忆录呢!”6月初,在汕头金平区永平路荣隆苑小区一间布置陈旧的房间里,86岁的老兵陈德钦摇扇喝茶,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老人年事已高,但思路清晰,对当年抗战的事迹如数家珍。

“1939年,远赴泰国打工求生;1943年,参加泰国反日大同盟,组织工人罢工并破坏日军军工厂;抗战期间,联动泰国华侨为国内抗战捐资捐物;1946年毅然回国加入闽粤赣边纵队,参加解放战争。

”这是陈德钦对自己那段经历的概括。

时光荏苒,当年的战友一个个相继离开,但陈德钦并不愿他们被遗忘。

“他们一个个都安静地走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曾经做过什么,也很少人愿意去了解他们。


加入华侨反日同盟
1929年,陈德钦出生在广东汕头潮安一户贫苦家庭。

由于父亲早前就已乘渡船前往泰国曼谷谋生,10岁那年,他被亲戚带到曼谷一家缝衣店做学徒。

1942年,他到当地一家石板厂做起了工人。

事实上,在陈德钦工作的石板厂中,绝大多数工人都是来自广东的华侨。

他们虽然在国外打工,但一直心念祖国的安危。

“做工的时候,我就经常看到有人在讨论该怎么支援国内抗战。

”1943年,随着泰国华侨反日队伍的壮大,14岁的陈德钦与石板厂的部分工人也一起加入到了泰国反日大同盟的队伍中。

记者了解到,泰国反日大同盟是泰国华
生活常识分享。

潮州红色故事简短

潮州红色故事简短

潮州红色故事简短
案例一:
黄XX自幼父母双亡,12岁时就在舅舅的影响下,成了一名交通员,帮忙送情报、贴标语。

1934年1月15日,黄XX等人在凤,凰圩许宅村准备开会时被敌人包围。

黄XX机敏地扯开嗓门大喊:“为什么要抓我们?我们犯什么法呀?”以此来提醒其他前来开会的同志转移,免遭于难,而黄XX等四人却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栖牲时年仅16岁。

后人把黄XX比作是潮州“刘胡兰”。

案例二:
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挺进潮汕。

9月23日,起义军进入潮州城,二十军第三师司令部设于涵碧楼。

第三师师长周XX在函碧楼指挥战斗,周XX、贺X、叶X、刘XX、彭X、郭XX等领导人曾在此进行联合军事部署。

在涵碧楼前的红棉树下,周XX等起义军领导人向群众演讲革命道理,鼓舞工农群众奋起斗争。

9月30日,起义军散出朝州城。

驻守州朗间,起义军建立了存在7天的红色攻权-潮安县革命委员会,与农、工、商、学、妇等各界群众团体并肩战斗,潮州人民亲切地将这段历史称为“朝州七日红”。

案例三:
就在南昌起义军主力进攻潮山时,负麦在韩江上游三河坝阻击致人的朱德,带领第十一军25师和第九军教育团,与敌激战三昼夜,
于1927年10月5日转移到饶平北部山区。

在起义车主力失败的情况下,面对部队频临解散的混乱局面,朱德在上饶茂芝全德学校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作出“穿山西进,直奔湘南”战略决策,史称“茂芝会议”。

“没有茂芝会议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抗日将士遗骸墓现广东揭阳深山 老兵获悉前往祭拜

抗日将士遗骸墓现广东揭阳深山 老兵获悉前往祭拜

抗战老兵施宗羡按照潮汕的风俗给战友墓碑“描红”。

葬有2200多具抗战阵亡将士遗骸揭阳当地乡民建抗日纪念馆战场幸存老兵获悉前往祭拜在广东的抗日战争历史上,发生在潮汕地区大脊岭一带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年,战况惨烈异常。

揭阳官硕乡乡民自发成立收尸队,在战斗间歇和战斗后在战场上整理的抗日将士遗体多达2200多具,日军及无名尸骨近3000具,分开挖地掩埋。

抗日将士墓后被移至深山,近日重被发现。

当地乡民重修了69年前被日军烧毁的李氏家庙,同时也建立了抗日纪念馆来铭记这段历史。

而在这个战场上幸存、年已95岁的阳江籍抗战老兵施宗羡获悉将士墓被发现的消息,日前赶到墓碑前为墓碑“描红”祭拜。

历史:大脊岭战役持续了3年1939年,日本侵略者在南澳岛登陆后进攻大潮汕,汕头、潮州相继沦陷。

为了阻止日军西进揭阳,1940年秋天开始,当时的国民党驻军独立二十旅将士开始在大脊岭一带与进犯者进行了长达三年的阵地争夺战。

战斗异常激烈,日军出动了飞机大炮轮番轰炸,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从秋天打到来年秋天,再打到第三年的秋天。

战斗间隙,主战场所在地揭阳官硕乡乡民组成收尸队,安葬战冷库 ttu 场上遍布的尸体。

阵地失守后,1944年,官硕乡遭到日军“三光”血洗。

揭阳官硕乡的老者李敬万曾是收尸队的一员,如今已经年过九旬。

他曾是当年官硕乡普庆善堂组织的30多名青壮年的一名,与其他收尸队员在战火消停后带着袖标上战场去清理尸体——从风门径到大脊岭,从马母岭、龟目到大坪,从悬崖峭壁到荆棘丛生的山沟里,寻找、搬运,选择低洼地方就近掩埋。

共掩埋了2000多具阵亡将士遗体。

1943年10月,大脊岭战役后,乘日军尚未驻扎之机,官硕乡普庆善堂掩埋队再次出动,先把大脊岭阵地上200多名阵亡将士掩埋,再用20天时间,在整个战役地区一处处收集尸骸骨头,分两处掩埋。

经过统计,掩埋队共搜集掩埋抗战阵亡将士尸骸共2200多具。

而另外一处掩埋点埋葬的是侵华日军、被日寇收买的“和平军”和未能分辨身份的尸骸近3000具。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
2YJ4日,义 勇 军 总 部 举 行 出征 前 的 誓 师 大 会 。林 江 石 主 任 做 了 动 员 报 告 ,达 理 上 校 也 讲 了话 ,各 人 民 团 体 代 表 给 予 热 情 鼓 励 。
义 勇 军 投 入 战 斗 以 后 ,在 丹 绒 百 葛 码 头 货 仓 中 弹起 火 的 救 援 中 ,在 港 口水 道 巡 逻 时 对 敌 艇 发 动 的 突 袭 中 ,在 增 援 守 军 阻 击 日军 的 战 斗 中 … …尽 管 准 备 简 陋 、缺 乏 实 战 经 验 ,但 战 斗 意 志 坚 强 ,不 怕 苦 不 怕 死 ,因 此 都 有 不 俗 的表 现 和 可 圈可 点 的 战 绩 。据 《大 战与南侨 》中 《星华义 勇军总 部报 告抗敌 经过 》记载 : “第二连奉命 出 发 至 裕 廊 前 线 , 与 敌 血 战4日 ,进 攻 几 十 次 ,给 予 敌 方 重 大 损 害 。 第 三 连 防守 巴丝 班 让 沿 海 ,初 时 敌 数 次 登 陆 未 遂 ,最 后 在 大 炮 机 枪 和 空 军 掩 护 下 登 陆 ,我 军 弹尽 粮 绝 后 退 。第 四 连 第 三 排 救 援 巴丝 班 让 前 线 阵地 ,并 援 助 第 二 连 作 战 。敌 方 利 用 马 来 人 奸 细 及 一 部 分 投 降 印 军 作 引 导 , 由低 空 扫 射 ,层 层 紧 缩 包 围 圈 ,并 用 大 炮 重 机 枪 猛 烈 攻 击 。 我 军 被 围得 水 泄 不 通 ,在 弹 尽 粮 绝 之 危 急 时 ,展 开 殊 死 战 。我 军 被 围阵 亡 与 伤 害 情 形 惨 重 , 不 得 已 由 各 阵 地 退 出 … … ”又 据 《新 加 坡 简史 》记 载 : “2月 1日, 义 勇 军 集 中 ,4日开 赴 前 线 。 … … 有 的驻 扎 在 前 沿 战 略 要 地 裕 廊 十八 碑 ,面 对 新 山 ;有 的 防 守 在 新 加 坡 要 冲林 厝 港 十 九

潮汕地区抗日历史人物

潮汕地区抗日历史人物

1938年6月21日,日军侵占了 潮汕沿海的南澳岛,潮汕处在 危急之中。潮汕共产党组织及 其领导下的青抗会等抗日团体, 及时组织随军工作队和战地服 务团,直接配合国民革命军第 157师(师长黄涛)浴血奋战, 取得了反攻南澳、保卫潮汕战 斗的胜利。 南澳保卫战的胜利,使一介书 生纪汉卿心潮起伏,热血涌动。 他便打消了继续上学的念头, 决定从戎抗日。刚好其姑父黄 玉祥(抗日战争中在广东从化 牺牲)在第157师任营职军官, 便由黄玉祥介绍,到九三七团 三营任司书,当时部队驻地在 澄海县樟林区,后部队开赴粤 北抗日前线。
韩江纵队孤悬敌后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处于敌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包围夹击的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高举抗日旗帜灵活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潮汕人民和潮籍侨胞的大力支持下英勇作战坚持了六年多的敌后游击战争取得辉煌成绩
蚁光炎
蚁光炎先生是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南畔洲村人。他出身贫寒,3 岁时父母双逝,由寡嫂和姐姐抚养长大。17岁离家闯南洋,在越 南6年历尽艰辛。23岁到泰国发展,终成巨贾。发家成名后,他 不忘贫民疾苦,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兴学办医,并于1936年当 选为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蚁光炎先生积极带动泰国华侨投 入抗日救国运动,发动泰国华人为抗日捐款捐物,并通过水、陆、 空等路线,先后为祖国捐款600多万元(银圆)和大批军需物资, 支援抗日前线。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回国了解抗日情况,参加抗 日会议,到抗日前线慰问战士。蚁光炎先生领导的泰国华人抗日 救国活动,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为广大爱国人士所敬佩。 1939年11月21日,蚁光炎先生在泰国曼谷耀华力路遭日伪 汉奸枪杀,时年60岁。 1922年:回乡赈灾捐资修建村堤 上世纪20年代末:出资创办乡里第一所学校--南洲小学校 1939年农历五月初五 .汕头沦陷日最后一次回乡

有多少人知道潮汕历史上的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有多少人知道潮汕历史上的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有多少人知道潮汕历史上的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元军攻城在1276年的时候,元军就已经攻占了当时南宋的国都临安,并且控制了当时的湖南和江西,只剩下最后的广东和福建。

当时负责守潮州城是一位叫做马发的将领,他拒绝投降,坚决保卫潮州城。

1277年正月,元军曾向马发招降,但是马发坚持抗敌到底,元军先后三次进攻潮州城,但都失败了。

直到1278年的二月二十九日,马发手下叛将黄虎子打开城门接应元兵,马发才守城失败,并因此身亡。

元兵人城后,为报久攻不下之仇,对潮州进行屠城,史载“焚民室庐,火焰亘天,城中居民无噍(指活着的人或动物)类”。

其实在马发作出抵抗元军的决定之前,潮州城的主事官员是当时一名姓叶的知府。

但是此人胆小怕事,便落荒而逃,马发因此才成了潮州城的守城将领。

即使当时没有马发这么一个人,相信也会有其他人起来带领士兵抵抗元军,因为当时的潮州是南宋溃亡后仅存几座州城之一,也有些说法它是最后一座,所以南宋政权的领导者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策应保护潮州城。

换句话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潮州城难逃惨遭元军屠杀的历史命运。

至于元军在屠城中杀了多少人,史籍没有具体记载。

在黄挺、陈占山著的《潮汕史》中,记载了“宋末时潮州所属总人口约60多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0人。

不过潮州城为州治的所在地,人口比较集中,因此有人估算被杀的人应该有两万左右。

现在潮州有一个地名叫做“三家巷”,据说就是当时因有三家人躲藏于废墟残垣之中,未被元兵发现,因此幸免于难而得名。

而相对于元军屠潮州城来说,清军屠潮州城的事件则是要错综复杂得多。

清军屠潮州城发生在清顺治十年(1653)。

在当时顺治皇帝的政治策略中,他发现汉族士民不肯屈服于武力高压下的满化。

因此为了完成定鼎和统一大业,清廷的政策不得不向满汉联合转变,进行战略收缩。

换句话来说,清军觉得可以不屠城的会尽量不屠。

但是无奈潮州府的情况有些特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中的潮州高二级:王镇鑫何翌翀陈泽欣郭奕涛李筱嘉蔡煜林许健红黄梦雅吴斌陈汝林指导老师:郑素娜(潮州市金山中学历史组)一、课题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60多年。

二战带来的惨痛教训至今仍令无数人铭记在心。

而我国是二战的受害国之一,期间悲惨的血腥的南京大屠杀,仍令人万分气愤。

二战期间,中国是全民族抗战,中华大地更是充满与日寇抗击到底的声音。

那么,当时我们的家乡潮州的抗战历程又是什么呢?怀着种种疑问,我们便提出了这一课题。

二、研究目的许多人可能只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只知道抗日战争,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我们潮州人的抗战经历。

而且作为课题研究者的我们也了解甚少。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时期的潮州历史,为了让更多人仇视战争,为了增强我们对家乡的热爱,我们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三、研究进程(一)基本步骤1、确立课题;2、分配任务;3、收集相关资料;4、讨论分析,总结成文。

(二)调研实录因研究需要,我们采访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下面是采访记录:采访人:许健红受访人:许先生地点:彩塘镇宏安乡日期:2007年6月16日问:在日本军队侵略我们这儿的时候,您与您的家人有没有遭受到某些大的灾难呢?答:我当时也大概只有五、六岁,他们对一个小孩是没多大兴趣的,我们这些平民只要不反抗就没事,一旦反抗,他们就烧杀抢。

其实也不是所有驻扎在这的日本人都这么野蛮,主要还是冲锋队。

问:为何这么说呢?答:这些冲锋队都是些孤儿,其实他们是妓女的孩子。

日本军国抚养他们,并跟他们说他们都是孤儿,父母都被中国人杀了。

所以他们一到这儿,就烧杀抢。

问:在此期间,有什么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答:当时有一阵子,国民党驻扎在揭阳的华美洲,日本军队们要去攻打他们,而经过华美村的时候,以为这儿就是了,大炮就直往里面打。

而汉奸跑在后面,等他赶来,已经死了一大堆人了。

问:那当时村民们为什么不组织反抗呢?答:没有人领导吧,大家一盘散沙。

其实也是没能力反抗,反抗不会有什么结果,只会让整个村子都被踩平。

问:那时候,你们的生活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吧。

答:当时啊,每个都人心惶惶,社会非常的不稳定,经常有人去山上种田,在路上被日本人捉去。

但是生存还是要的,人们还是天天都要去种田。

四、研究成果(一)关于潮汕对日有关战争1、日军攻陷汕头潮州抗战初期,潮汕地区由余汉谋部十二集团军第一五七师守备。

38年10月,一五七师他调,由独立第九旅旅长华振中率部接防。

华振中并兼任潮汕警备司令。

之前华振中带一六零师出省参战,虽立下战功,但部队也大伤元气,整编为独立第九旅,出守潮汕地区。

1939年6月20日,日军海陆部队从马公出击,21日到达汕头海面。

在海空军掩护之下,日军登陆部队三千多人由后藤少将指挥,从新津港、广澳诸滩头进犯汕头。

22日拂晓,右翼日军主力分三路分抵汕头市,与中国守军激战;日军左翼在广澳以北滩头登陆后,分三路进攻汕头港和市区,日军舰艇也在飞机掩护下于当天14时驶进汕头港,22日汕头沦陷。

守凶残的日军残杀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军当天撤出汕头。

独立第九旅营长李平在守卫战中阵亡。

在潮汕境内,当局早于16日下令拆毁潮汕铁路,破坏潮汕沿线桥梁和马围机场,阻碍日军推进。

汕头失陷后,24日晨,中国军队和游击队袭击进占庵埠梅溪的日军。

6月25日日军再分兵两路进攻内陆,独立第九旅、广保第五团等部在华美、金石、乌洋、浮洋一带猛烈抵抗。

27日午前,2000多日军分三路先后开进潮州城。

潮州沦陷。

2、中国军队反攻潮州1939年7月,中国军队约6000人发起对潮州城的反攻,战斗于7月15日午夜打响, 16日交战整天,后在日军包抄部队的威胁下被迫撤走;主力独九旅六二五团在团长伍少武指挥下,于15日晚经新桥路直插城区,从义安路、文星路、昌黎路包围日军司令部和各个据点,双方激战。

17日,该团遭日军增援部队夹击,只好突围撤走,反攻潮州城失败。

于是,中国军队转取守势,依托桑浦山、乌洋山、大脊岭、青麻山、洋铁岭等有力地形布防。

从39年10月开始,日军恢复进攻,开始派遣大队以下部队,向中国军队防线上的据点发动进攻,独九旅、保安团等曾在乌洋山、意溪、桑浦山等地与来犯之敌交战。

40年1月,日军增大进攻力度,出动上千兵力猛烈进犯枫溪的西塘等村,遭到守军和当地乡民的顽强抵抗。

激战3昼夜,据载,日军被歼四五百人。

被中国方面称为潮州抗战史上日军伤亡最大的一次,也是守军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5月,陆军独立二十旅在喻英奇旅长(后任旅长张寿)率领下进驻潮汕战区,在潮州揭阳交界的大脊岭沿线布防。

该部到防伊始,就与日军发生战斗,此后独立第二十旅长期坚守大脊岭沿线,对保护潮汕地区的抗日大后方揭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日军则视这一线的山地据点为眼中钉,多次出兵争夺。

41年5月6日,占据潮安日军,以步兵、骑兵、炮兵4000余人,进犯大脊岭阵地,为守军阻击,无功而退。

仲秋战役,从43年4月开始,日军对中国军队守卫地区的扫荡就突然加力了。

据中国军队的记载,每月都发生四五次战斗。

到了5月的时候,中国军队防线上的大脊岭与青麻山都已被日军占据了一部分,在洋铁岭一带,双方各占一端,沿几里长的阵地对峙,两军阵地距离大大缩短。

而且日军的进攻较之以往有了不同的特点。

以前注意力在保守潮州等既得利益,向内陆的扫荡是骚扰性质的,或为了消灭中国军队的威胁。

攻占一处阵地后,最多驻守几天即退去,但这时却在修筑工事,架设铁丝网,作长久驻扎准备。

七月间,日军向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战斗异常激烈,在洋铁岭一带来回拉锔。

根据记载,独立二十旅第三团在反攻洋铁岭的战斗失利后,掩护大部队撤退,官兵伤亡惨重。

据记载。

“9月11日,一八六师集中2个团的兵力反攻古巷羊铁岭附近的杨梅山。

当夜12时正战斗打响,仅一个多小时便夺回杨梅山。

至9月13日,杨梅山又被日军占领”。

“9月17日,晨,日军种田中队进犯大脊岭,在守军的英勇抗击下,210多人的种田中队,只有10多人生还。

”很可惜,一直在中国军队手里的大脊岭,不久就失守了。

失在汉奸手里。

10月8日晨9时,日寇进犯大脊岭,驻防军独立第20旅营长陈光辉,因庇运钨矿资敌被告发,旅长张寿令陈到旅部问明情况,陈即叛变投敌,并被任为伪团长,导敌进攻,向称扼潮揭通道,为揭阳屏障的大脊岭遂被日军占领。

根据当地乡史记载:“由于汉奸陈光辉的出卖,大脊岭被日寇占领,凤塘乡失陷,日军手段残忍,实行三光政策,全乡人民被日军炸死253人,被烧死73人,被屠杀275人,被迫而死53人。

”(二)抗日历程1937年9月,日机首次轰炸潮州。

是年7月7日,发生芦沟桥事变。

8月31日晨8时。

2架日机飞越潮汕地区,在丰顺、汤坑等处投弹数枚,开始了对潮汕地区的轰炸。

9月9日(农历八月初五)下午3时,日机三架在西车站、发电厂和县立第一中学投弹六枚。

潮安人口、物资开始疏散。

10月17日(农历九月十四),下午,日机第二次轰炸潮州城。

此后,日机对潮安的轰炸次数渐趋频繁,目标多处,重点是铁路线、飞机场、水运河道、码头和一些重要设施。

1938年1月,潮安青年救亡同志会改称潮安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

该会迅速发展,至潮州沦陷前,已拥有会员四五千人。

2月,国民党的潮澄澳抗日自卫总队成立。

4月,省分区成立民众抗日自卫团,潮澄饶、汕头、南澳被划分为第九区。

5月,侨胞,侨属子弟100多人在意溪黄家祠成立暹罗华侨救护队。

救护队在潮州城竹木门设办事处,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该队于潮城沦陷后改编为独九旅卫生队。

8月13日(农历七月十八日)上午7时左右,1架日机在湘子桥上空向韩江江心投弹2枚,掷中江心湘子桥的梭船,死伤70多人。

1939年5月4日,日机轰炸枫溪、意溪。

同月,根据潮安共产党组织的决定,“青抗会”在潮州城组织声势浩大的“保卫大潮州”游行和集会。

6月,日军逼近潮州,局势越来越紧张。

16日当局下令拆毁潮汕铁路,破坏潮汕沿线桥梁和马围机场,阻碍日军进入潮境。

23日,独九旅旅长华振中发布“拆除警报,烧毁电厂”的命令。

昌明电灯公司以及电厂厂房、设备被毁。

6月27日,潮州城沦陷:6月21日(农历五月初五)凌晨3时30分,侵穗日军二十一军团一O四师和第五舰队海军陆战队共一万多人,飞机40多架,舰艇40多余艘,分三路扑向潮汕。

其中部分队伍乘汽艇入新港直溯韩江,水陆并进,直逼庵埠,同日,汕头市和潮安县的庵埠相继沦陷。

上午7时,30多架日机飞临潮州城上空,向潮州城周围村庄和潮汕铁路、护堤公路及韩江沿岸狂轰滥炸,投弹200多枚,炸毁房屋近百间,炸死炸伤群众100多人。

24日晨,驻庵埠梅溪的日军遭国民党驻军和游击队袭击,激战2日,日军迁怒于当地群众,屠杀无辜百姓170多人。

同日早晨,集结庵埠的日军在摩利大佐、龟田中佐、田中九少佐指挥下,分别沿铁路线、护堤线和韩江水路向潮州方向进攻。

沿途遭国民党守军阻击。

27日,2000多名日军分三路先后开进潮州城。

潮州沦陷。

国民党的潮安县政府迁至登荣区(今归湖镇)溪尾村;第五区行政署专员公署迁往丰顺布心;独九旅旅部迁往潮安与丰顺交界的伍全(后迁黄竹径,均在今田东乡),中共潮安县委搬迁至文祠长背山村。

7月7日,中共潮汕中心县委在桑浦山成立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潮汕青年抗日游击队”(简称“潮青游击队”)7月,国民党守军反攻潮州城。

15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夜,驻潮州的国民党守军独九旅六二五团在保安四团、预备六师和自卫总队、县自卫团配合下,反起反攻潮州城的战斗,反攻部队约6000人,分别控制护堤公路、东门楼、西车站,独九旅六二五团近千人在团长伍少武指挥下,经新桥路直插城区,从义安路、文星路、昌黎路包围日军司令部及各个据点,战斗十分激烈。

日军四处调集兵力包抄反攻部队,激战3昼夜,反攻部队死伤400多人,最后撤离潮州城。

事后,日军对全城和城郊进行报复性烧杀,被杀群众数百人。

新桥路、布梳街、西马路、昌黎路、太平路、南春路等处被毁房屋2000多间,其他损失不计其数。

8月26日,日军向潮安增派部队1600多名,分别驻扎县属第六区的银湖、塘东、阁洲等乡和潮州城内。

月底,日军在潮州城进行户口普查,发“良民证”;并规定自9月1日起,居民凭“良民证”出入潮州城。

10月7日,潮汕青年抗日游击队在枫溪云步活捉日军伍长加藤始助。

10月28日,日军约200名从云步出发向乌洋山进攻,受到守卫乌洋山的国民党保安团夹击,日军死伤20多人。

11月5日,上午7时,潮安日军数百人分三路进犯意溪,并以飞机、大炮助战。

国民党守军顽强抵抗,至下午4时多,日军溃退。

11月16日,驻彩塘日军翻越桑浦山,进犯沙溪,驻沙溪的国民党保安团前往桑浦山阻击,激战1整天,国民党军士牺牲70多人。

20日上午8时,日机3架、汽艇2艘、敌兵400多人,由潮州城再次进犯意溪。

国民党守军退离意溪。

12月23日,晚上,潮安县军民200多人破坏从龙湖至阁洲的公路,并毁桥2座,拆毁日军新装电话线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