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花之歌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

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

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2.书写课题:4.花之歌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 qióng )孕育(yùn )摇曳( yè)馥郁(fù)赠予(yǔ)硕大(shuò)琼浆(qióng )鸣啭( zhuǎn )婆娑( suō)冠冕(miǎn )(2)检查词语的理解。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花之歌》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花之歌》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花之歌》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诵,感悟花的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花热爱自然、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奇特的想象。

【教学难点】从“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体会花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各种花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花给你们留下的印象。

你们能说出几个关于花的四字词语吗?(预设:花红柳绿、花开富贵、花前月下……)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花的课文。

(板书:花之歌)设计意图:出示美丽的花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感悟。

(一)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找出想象奇特的地方,分析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找出有哲理性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花的精神。

(二)学生交流讨论。

1.课文把花比作了什么?2.请学生说说《花之歌》与“阅读链接”中《杨柳与水莲》想象奇特的地方,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

3.让学生思考“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人类尚未完全领悟”这些有哲理性的语句。

(三)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课文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花之歌》和《杨柳与水莲》想象奇特(请学生举例),都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写;都具有高尚的品格。

3.“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指花具有热爱自然,无私奉献,追求光明的情操,是一个天使的形象。

“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是对人类中有些人没有高尚情操自私狭隘思想的批判。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反思第【1】篇〗课的设计问题:通过解读文本,我设定了本棵围绕2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活动。

教学难点突破了,道理是孩子们自己悟出来的。

但第一个教学目标:引导孩子们抓住小动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小动物矛盾的心理行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项目标达成效果不佳。

分析原因:其一、朗读的方式过多注重齐读,而比较少个人展示读,这样对一部分有困难的孩子来说可以得到带动的效果,但对于另一部分孩子来说,却缺乏了个性朗读锻炼的机会。

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方式朗读效果更好没有仔细斟酌;其二,中间环节设计比较凌乱,每一环节设计目的并不明确不清晰,比较模糊,体现不出指导朗读过程的层次递进感;其三,细节之处的重点词语指导不到位,比如:小兔:赞叹、欣赏的语气,小猴欢呼的语气;小熊咂咂嘴等细节之处的语言,比较粗糙的一笔带过。

所以孩子们也不可能比较清晰深入文本去体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反思第【2】篇〗本文语言清丽流畅,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在教学中,我尽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一篇很适合朗读的文章。

纪伯伦的文章总能带给人一种特有的美感。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因此这篇文章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读为主:听读想象,默读思考,朗读悟情,品读欣赏。

但不足的是,为了赶教学进度,这节课的朗读还不到位。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朗读非常重要,更何况是这样优美的散文诗,朗读的过程就是理解体会的过程。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反思第【3】篇〗教学反思:1.品读中感悟花的形象。

这是一篇很适合朗读的文章。

在纪伯伦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学反思3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花之歌》教学反思一《花之歌》是黎巴嫩的纪伯伦,作者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笔轻柔、凝练、娟秀与清新。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难点是: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花之歌》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所以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教学活动。

如“配乐读”“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让学生激发兴趣,深入理解、感受文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精心设计,以精炼而动情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引领他们一步步走向散文诗的殿堂。

注意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孩子意识到“这里是我的地盘,我才是语文课堂上的真正主人。

”2.教学中除了读的能力的培养之外,我还注意了听、说、写的能力的培养。

听:听课文录音,听别人读。

说:说自己想说,说个性化的见解。

写:模仿课文写作,写自己的心灵。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和谐融洽,师生、生生之间较好地进行了双边互动。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

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花语中。

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第【1】篇〗4* 花之歌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1.字词教学字音方面,强调“硕、啭”是翘舌音;“娑”是平舌音。

词语解释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馥郁、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笔下的花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花,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交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含义,领悟作者是在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他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表达运用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

学生习其言,悟其法,仿写他物,可谓是读写联动,相得益彰。

1.预习提纲(1)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

)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花之歌》要怎么上,读了五遍,我都没什么想法。

一方面觉得纪伯伦写的东西比较唯美,男生可能不太喜欢;另一方面他的想象真的奇特,要理解他的想法也不太容易。

思前想后,设计如下:1、早读,字音纠错,词语答疑(旖旎、婆娑、硕大无朋)2、课题,花之歌的歌是什么意思。

3、默读,勾画,作者把花比作了什么4、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理解纪伯伦想象的秘密5、运用学习1-4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5-7自然段,交流喜欢的语句。

6、花儿告诉我们的哲理是什么?第四个环节教学片断师:(指黑板)(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哪一项是你最没有想到,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生:我最没有想到的是: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觉得每一朵花,都好像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都在对我们说话。

师: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语,花语。

如果有人送你一朵玫瑰,那他是在说生:我喜欢你师:如果是一枝百合生:很纯洁师:如果是一株猪笼草生大笑师:哈哈哈,确实很不一样,大自然会说话,是因为人类赋予了它意义,这样的想象很有画面感,真好。

还有吗?生:我和同桌喜欢的是: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荫中,我觉得特别是在夜晚的时候,茫茫的草地就像天空一样,一朵朵花儿就是一颗颗的星星,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美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也感受到了。

生:我觉得奇特的是:我是诸元素之女。

一般人都只有爸爸、妈妈。

但是花却了四个父母,春夏秋冬生大笑师:是啊,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是什么呢?生:是时间生:也是轮回师:花是时间的女儿生:哇,感觉特别不一样了。

师:说到哪些想象很神奇,让你印象深刻的时候,你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上面三个句子,我们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一二三自然段和四自然段作者在想象上,有什么不一样。

师生互读师:一二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么在想象的?四自然,他又是怎么想象的呢?生:一二三自然段中,作者想的都是不是实际的,就是自己脑海中理解的内容。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

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

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2.板书课题:4.花之歌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 qióng )孕育(yùn )摇曳( yè)馥郁(fù)赠予(y ǔ)......硕大(shuò)琼浆(qióng )鸣啭( zhuǎn )婆娑( suō)冠冕(miǎn ).....2.检查词语的理解。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1.理解散文诗中的意象,并展开大胆的想象,感悟生活美好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并生活的珍爱。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含义,感悟道理。

比如“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这句话就表明作者的态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学习这类文质兼美,意蕴深厚的散文诗,只有通过反复品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尤其是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花的形象,其丰富的想象力,整齐的句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品析句子,理解文中体现的哲理,进而感悟作者笔下花的形象,学生就能比较深刻地体会作者的理解追求和信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反思第【3】篇〗说真话,我不喜欢教授诗歌。

怎么说呢,首先由自己的原因,自己不太喜欢诗歌;其次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感觉没有思考和讨论,说不理解还理解,说了解却又不明了。

经过这么多年,对于诗歌的看法也在改变,现在在教学时,我主要从结构和内容来入手,感觉这样下来,脉络很清晰,尤其是现在“学讲计划”,提出这样的学习思路后,学生学起来感觉很轻松了。

这一课,我抓住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直抒胸臆的中心诗句,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提出质疑问题:“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分别表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以及“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的诗句进行品读。

在品读诗歌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伟大精神。

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主动质疑,主动解决问题,把握住了诗歌的结构特点,同时诗歌内容学生自己基本能理解,能体会长江的精神。

引导学生描绘长江奔腾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

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
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

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
芬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
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
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
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
2.书写课题:4.花之歌
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
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
《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
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qióng )孕育(yùn )摇曳(yè)馥郁(fù)赠予(yǔ)
硕大(shuò)琼浆(qióng )鸣啭(zhuǎn )婆娑(suō)冠冕(miǎn )(2)检查词语的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苍穹”的意思是:天空。

②难字突破法。

“心驰神往”中“驰”的意思是飞奔,词语的意思是:心神奔到所向往的地
方。

形容一心向往。

③查字典理解。

祭献:祭祀供奉。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帽子。

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旖旎:柔和美好。

[puxuewang.com]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孤芳自赏:把自己比作仅有的花香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感悟。

3.交流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通过对花的描述,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散文诗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四、品读句子,展开想象,感受花的美好。

出示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作者把花比喻成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大自然的话语。

让人感受到花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神秘,总能给人带来
美好的享受。

出示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
它送行。

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儿悄悄开放的时候,有早晨的风相伴,风儿在祝贺我,为我的开放而鼓掌……傍晚,太阳就要远去,我和一群群鸟儿送别太阳,很真诚地对太阳说:“太阳,明日见!”
师:对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和谐,这就是生命的芬芳,非常的
自然!
出示句子三: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
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读着这些句子,你受到了哪些启迪与感悟呢?
生:我知道了要像花儿那样乐观地对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张扬,也不自卑。

生: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便乐观地、开心的生活。

五、总结课文,拓展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拓展美文。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

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
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

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

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

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谈谈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理解散文诗中的意象,并展开大胆的想象,感悟生活美好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并生活的珍爱。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含义,感悟道理。

比如“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这句话就表明作者的态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